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考点总结

最新整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考点总结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重点掌握内容: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关于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我国财经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在行使会计管理职能时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称为会计关系。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内容

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一)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

《会计法》通过于l985年1月21日,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会计法律。现行的《会计法》是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会计部门规章,《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规范性文件,《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共38个)、《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

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其他知识点

1、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会计法》的适用范围:我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依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事务。(注意个体户不适用)

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重点掌握内容: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和单位会计工作管理等内容。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财政部门

我国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遵循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

1、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这是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2、会计市场管理。包括会计市场的准入管理、过程监管、市场退出管理。

会计市场准入管理,包括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取得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等进行的条件设定。

3、会计专业人才评价。目前主要采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评聘结合的方式。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对先进会计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也属于会计人才评价的范畴。

4、会计监督检查。包括两个方面:

①各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会计法》第三十二条)

②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

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两会”

我国目前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组织主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会计学会。

三、单位会计工作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管理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一)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如公司制企业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国家机关的最高行政长官等。如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等。

(二)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3、担任总会计师应当在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4、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三)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节会计核算

重点掌握内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财产清查、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

(一)会计核算依据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1、会计资料的种类: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包括单位的计划、总结、合同等文书资料。

2、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会计法》第十三条: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合规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

(1)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

(2)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的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

二、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或填制人的姓名;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

(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2)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

加盖本单位公章。

3.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法》第十四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金额必须相符;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

(2)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作为报销凭证。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发票和收据本身具备复写纸功能的除外)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

(3)发生销货退回的,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者汇款银行的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4)职工公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5)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附件。

(6)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4.原始凭证的保管

原始凭证作为重要的会计资料,应当按照有关会计档案保管的规定办法进行保管。

(1)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或提供查阅。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2)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二)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以自制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代替记账凭证的,也必须具备记账凭证应有的项目。

2.记账凭证的填制

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

(1)填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写。

(2)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4)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

凭证分割单进行结算。

(5)如果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如果是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则按照规定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

(6)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7)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记账凭证保管期限一般为15年。

三、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设置

1.会计账簿的启用: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

2.会计账簿的登记:各单位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不得私设账簿登记、核算。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并逐日结出余额。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

《会计法》第十五条: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

(三)账目核对:《会计法》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对账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四)结账: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的每年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的年末余额,并把全部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

四、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组成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4.对食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1.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目标。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

会公众等。

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是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

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1)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报财务会计报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编报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从其规定。

(2)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会计账簿记录等资料。

(3)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4)应当按照规定全面结清资产、核实债务。

(5)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1、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份终了后6天内对外提供;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l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半年度终了后60天内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3.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并重点说明有关事项。

4.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5.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签章程序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五)财务会计报告责任主体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因此,单位负责人是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

五、会计档案的管理

(一)会计档案的范围和种类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会计档案包括: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2、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3.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三)会计档案销毁的规定

(一)、销毁的基本程序:

1、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2、单位负责人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进行复核后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3、专人负责监销。对于一般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所有单位)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

双方共同派员监销;对于国家机关(主管部门)还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对于财政部门还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4、将监销情况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二)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1、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

2、保管期满但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

3、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4、保管期限未满的会计档案。

(四)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l0年、l5年和23年五类,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第一天算起。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企业、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及辅助性账簿保管期限一般为l5年,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期限为25年,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月度和季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保管期限为3年。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年度财务

报告(决算)(包括文字分析)、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应永久保存。

六、会计核算的其他要求

(一)以公历年度为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是指人为划分的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我国规定的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我国的会计年度与计划年度、财政年度或预算年度保持一致。

(二)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原则上用人民币)

记账本位币,是指日常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用以计量的货币。

我国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正确采用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会计法》第十八条: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四)正确使用会计记录文字

我国境内会计记录文字都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五)明确会计核算内容。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1.款项及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不是一切经济业务都要会计核算)

(六)会计电算化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即会计电算化,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第四节会计监督

重点掌握内容: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者的关系: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本质是内部控制;社会会计监督是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其特征是监督行为的独立性和有偿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政府会计监督是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其特征是强制性和无偿性。

三者的区别:监督的主体不同、监督的性质不同、监督的时间不同、监督的内容不同。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落实,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三)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1、依法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

首先,各单位要建立账簿、款项和实物核查制度,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其次,会计人员对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作出处理。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财政和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

(一)财政部门监督

1、我国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的主体是财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行使的是普遍监督权。

2、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

3、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会计法》第三十二条

1).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2).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3).对单位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4).对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5).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二)其他部门监督: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检举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

(一)检举。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收到检举的部门应当按职责分工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立即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不得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个人。

(二)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注册会计师,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所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批准。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

1、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

(1).依据《注册会计师法》承办的审计业务。

具体包括: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2、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遇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出具有关报告:

(1)委托人示意其作不实或者不当证明的;

(2)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和文件的;

(3)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其出具的报告不能对财务会计的重要事项作出正确表述的。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联系:首先,两者在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工作上具有一致性。

2、区别: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两者的审计独立性不同;两者的审计职责和作用不同;两者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两者遵循的审计标准不同;两者审计的时间不同。

(四)财政部门对社会监督的再监督

1、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这是对社会监督的一种再监督。财政部门再监督的重点内容:(1)被投诉或者举报的;(2)未保持设立条件的;(3)在执业中有不良记录的;(4)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接业务的。

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示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重点掌握内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的内部稽核制度、代理记账、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职务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一)单位会计记账机构的设置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一个单位是否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一般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单位规模的大小;二是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三是经营管理的要求。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会计机构负责人,是指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工作中担任出纳工作。

需要回避的三种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姻亲关系。

二、代理记账

代理记账机构,是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人委托,代替其办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其主体是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其对象是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独立核算单位,其内容是代替独立核算单位办理记账、算账、报账等业务。

(一)申请设立代理记账机构的条件

申请设立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代理记账机构,应当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

设立代理记账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有3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

2.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4.有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二)代理记账机构的业务范围

1.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代理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外提供。

3.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不能从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三)委托代理记账的委托人的义务

1.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

2.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的收支和保管;

3.及时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4.对于代理记账机构退回的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四)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

1.按照委托合同办理代理记账业务,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3.对委托人示意其作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求,应当拒绝:

4.对委托人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问题应当予以解释。

(五)法律责任

三、会计从业资格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

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内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一)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二)出纳;(三)稽核;(四)资本、基金核算;(五)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六)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七)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八)总账;(九)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十)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二)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

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3)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2、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情况

一是5年内不能取得: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是永久不能取得: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会计从业资格部分考试科目免试条件

申请人符合基本报名条件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作出准予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1.上岗注册登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向单位所在地或所属部门、系统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2.离岗备案:

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3.调转登记:属于在同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内调动工作单位的,持证人员应当自离开原工作单位之日起90日内,办理调转登记;属于在不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并自办理调出手续之日起90日内,向调入单位所在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入手续。

4.变更登记:持证人员的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发生变更的,应向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从业档案信息变更登记。

(四)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是:(1)针对性。(2)适应性。(3)灵活性。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

主要内容: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职业道德。

4、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学时要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接受培训和在职自学

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24小时。

四、会计专业职务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一)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不包括注册会计师、总会计师)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三个级别。初级、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制度。

2.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管理。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资格证书每三年登记一次。

有下列情形的,由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吊销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由发证机关收回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两年内不得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伪造学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资历证明,或者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

五、会计工作岗位设置

(一)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2、应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应实行“钱账分管”,即凡是设计款项和财务收付、计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可以兼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3、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

4、建立岗位责任制.

(二)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1、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分为:(1)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岗位;(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岗位;(3)出纳岗位;(4)稽核岗位;(5)资本、基金核算岗位;(6)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7)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8)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岗位;(9)总账岗位;(10)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岗位;(11)会计电算化岗位;(12)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

2、对于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在会计档案正式移交之前,属于会计岗位;正式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之后,不再属于会计岗位。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管理会计档案,不属于会计岗位。医院门诊收费员、住院处收费员、药房收费员、药品库房记账员、商场收费(银)员所从事的工作,均不属于会计岗位。单位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工作也不属于会计岗位。

六、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1、交接的范围:调动工作、离职或者临时离职、因病不能工作以及恢复工作时必须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2、交接的程序

(1).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①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②尚未登记账目的,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③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

书面说明材料。④编制移交清册。

(2).移交点收具体要求

①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进行点交,发现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上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③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一致。④票据、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⑤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3).专人负责人监交

(1)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

(4).交接后的有关事宜

①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②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③移交清册一式三份。

3、移交人员的责任。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移交人员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经单位领导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员委托他人代办移交,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节法律责任

重点掌握内容: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以及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法律责任;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

一、《会计法》规定了两种法律责任:一是行政责任;二是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具体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包括责令限期改正、罚款、通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种措施。行政处分包括降级、撤职、开除三种措施。

二、具体法律责任

(一)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会计法》第42条):针对十种违法行为(1、2为设账;3—8为会计核算;9为会计监督;10为会计机构和人员):

1、行政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行政处罚(县级以上财政部门):①责令限期改正;②罚款:单位罚3千到5万元,个人罚2千到2万元;③情节严重者,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会计法》第43条(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第44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

1、行政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给予撤职以上行政处分。

2、行政处罚(县级以上财政部门):①通报;②罚款:单位罚5千到10万元,个人罚3千到5万元;③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针对会计人员)。

3、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偷税罪:定罪标准——占税额10%以上且满1万元,或两次行政处罚后又偷税的。处罚:最高3年,并处偷税数额1倍至5倍的罚金;虚假财务报告罪:最高刑3年,并处或单处2万至20万的罚金。虚假证明罪:情节严重处5年,索取他人财务的,处5年至10年。

(三)《会计法》第45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

1、行政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给予降级以上行政处分。

2、行政处罚:罚款:5千到5万元。

3、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会计法》第46条(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

1、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不构成犯罪,给予行政处分。

3、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恢复名誉和原有的职务级别。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重点掌握:支付结算的概念、种类、法律特征;办理支付结算的原则: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以非现金的方式结算):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电子支付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二)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的金融机构进行。

《支付结算办法》第六条:银行(即开户

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

结合的管理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制定统一的支付

结算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根据统一的

支付结算制度制定实施细则,报总行备案。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

(一)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对付款人来说)

(二)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原则(对收款人来说)

(三)银行不垫款原则(对中介组织而言)

三、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

单位日常活动中的结算可以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两类。我国目前使用的人民币非现金管理支付工具主要包括“三票一卡”和结算方式。“三票一卡”是指汇票、本票、支票三种票据和信用卡,结算方式包括汇兑、托收承兑、委托付款、电子支付等。

(一)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制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承兑是汇票特有的法律特征。依据出票人不同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依据到期日不同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

(二)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的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票据法上的本票仅指银行本票,且均为即期本票。

(三)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

(四)信用卡

(五)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异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按汇划方式分为信汇和电汇。

(六)托收承付

(七)委托收款

四、支付结算的主要法律依据

五、办理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

(一)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账户情况,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款项,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

(二)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三)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要求。

(四)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

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驻华使领馆根据实际需要,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记载。

(五)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

一、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

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四、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五、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举例如下:

(一)阿拉伯数字中间有“0”时,中文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1,409. 50,应写成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二)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6,007.14,应写成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三)阿拉伯金额数字万位或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万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如¥1,680.32,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零叁角贰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07,000.53,应写成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

(四)阿拉伯金额数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如¥16,409.02,应写成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成人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

六、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或草写:)。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要

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辩不清。

七、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加“壹”。如1月15日,应写成零壹月壹拾伍日。再如10月20日,应写成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八、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考点总结

第二节现金管理

重点掌握: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现金使用的限额;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

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还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

一、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使用现金结算的起点为l000元,需要增加时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后,报国务院备案。除上述

第5、第6项之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一次不得超过l000元,超过限额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应经开户银行审查后予以支付。

二、现金使用的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年核定一次,由开户单位提出计划,报开户银行审批。开户银行根据开户单位的实际需要,原则上以开户单位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发达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l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各开户单位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

三、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

1、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人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3.开户单位对于符合现金使用范围规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的,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4.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开户单位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四、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完整,单位应当按规定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

为了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财政部印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建立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

(二)加强货币资金业务岗位管理

1.各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丁作。

3.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

(三)严格货币资金的授权管理

(四)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支付申请2.支付审批3.支付复核4.办理支付

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

重点掌握: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分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各种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范围、开户要求和开户程序;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违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罚则。

一、银行结算账户概念和特点

1.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

活期存款账户。

银行结算账户的特点:(1)办理人民币业务。这与外币存款账户不同。(2)办理资金收付结算业务。这与储蓄账户不同,储蓄账户不具有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功能。(3)是活期存款账户。这与单位定期存款账户不同,单位定期存款账户不具有结算功能。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

(一)银行结算账户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称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称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邮政储蓄机构办理银行卡业务开立的账户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

根据《账户管理办法》和《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因注册验资和增资验资的除外),预算单位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和QFⅡ专用存款账户实行核准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颁发开户登记证。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一般无需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只需在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备案即可。

(三)银行结算账户根据开户地的不同,分为本地银行结算账户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三、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一个基本账户原则

单位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不能多头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二)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原则

(三)守法守规原则

(四)存款保密原则。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存款人应以实名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应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符合异地(跨省、市、县)开户条件的,也可以在异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1.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一般程序

(1)存款人应填制开户申请书。

(2)银行与存款人须签订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

(3)银行审查后符合开立账户条件的,应办理开户手续,并履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支行备案的义务;需要核准的,应及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核准。

银行应建立存款人预留签章卡片。

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使用该账户办理付款业务,但用于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转为基本存款账户和因借款转存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除外。当存款人在同一银行营业机构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后重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重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可自开立之日起办理付款业务。

2.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存款人的预留签章。存款人为单位的,其预留签章为该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存款人为个人的,其预留签章为该个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2)名称的一致性。存款人在申请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时,其申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的账户名称、出具的开户证明文件上记载的存款人名称以及预留银行签章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应保持一

致,但下列情形除外:

①因注册验资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其账户名称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政府有关部门批文中注明的名称,其预留银行签章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应是存款人与银行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中约定的出资人名称;

②预留银行签章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依法可使用简称的,账户名称应与其保持一致;

③没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其预留签章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应是“个体户”字样加营业执照上载明的经营者的签字或盖章。

(3)注册验资资金或增资验资资金的退还。

(4)银行结算账户的信息查询。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1.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更改名称,但不改变开户银行及账号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开户银行提出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申请,并出具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2.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住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发生变更时,应于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开户银行并提供有关证明。

银行接到存款人的变更通知后,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并于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1.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事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存款人应向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1)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的;(2)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3)因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4)其他原因需要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

2.银行结算账户撤销手续的办理

(1)存款人主体资格终止

存款人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的或是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

存款人主体资格终止后,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应当先撤销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将账户资金转入基本存款账户后,方可办理基本存款账户的撤销。

(2)因地址变更或其他原因需要变更开户银行

银行收到申请后,符合条件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销户手续。撤销后,存款人需要重新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应在撤销其原基本存款账户后l0日内申请重新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3)在办理银行结算账户撤销手续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①未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单位,在验资期满后,应向银行申请撤销注册验资临时存款账户,其账户资金应退还给原汇款人账户。注册验资资金以现金方式存入,出资人需提取现金的,应出具缴存现金时的现金缴款单原件及其有效身份证件。

②存款人尚未清偿其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该账户。

③存款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必须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

④银行撤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同时于撤销银行结算账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报

告。

⑤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

五、基本存款账户

(一)基本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基本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它是存款人的主办账户。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及其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应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

(二)下列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1)企业法人;(2)非法人企业;(3)机关、事业单位;(4)团级(含)以上军队、武警部队及分散值勤的支(分)队;(5)社会团体;(6)民办非企业组织;(7)异地常设机构(8)外国驻华机构;(9)个体工商户;

(10)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11)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12)其他组织。(非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和个人不能开立)

(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程序

六、一般存款账户

(一)一般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一般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主要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二)一般存款账户的开户要求

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都可以开立一般存款账户。根据规定,只要存款人具有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都可以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且没有数量限制。

(三)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程序。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实行备案制,无需中国人民银行核准。

七、专用存款账户

(一)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专用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针对不同的专用资金,《账户管理办法》规定了专用存款账户的不同使用范围:

1、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必须由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该账户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2.财政预算外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和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3.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账户需要支取现金的,应在开户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应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审查批准。

4.粮、棉、油收购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基金和党、团、工会经费等专用存款账户支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

5.收入汇缴账户除向其基本存款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用存款户划缴款项外,只收不付,不得支取现金。业务支出账户除从其基本存款账户拨入款项外,只付不收,其现金支取必须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

(二)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要求。 (三)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程序。

八、临时存款账户

(一)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临时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临时存款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