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实验内容

第二次实验内容

第二次实验内容
第二次实验内容

第二次实验内容:常用函数

实验目的

1.了解函数的定义及格式

2.掌握数值类、字符类、日期类函数中各函数的功能及用法

3.了解类型转换函数的意义

实验内容

函数是预先编制好的一段程序,可以完成某些特定的操作,可供Visual FoxPro在任何地点调用。由于每个函数可接收一个或多个参数,经计算后返回某个值,因此,函数可以嵌入到一个表达式中。

函数的基本格式:<函数名> ([参数表])

参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没有参数,但()必须写。参数可以是常量、变量、函数或表达式,多个参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Visual FoxPro提供一些函数,这类函数称作标准函数,用户可直接使用。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函数,这类函数必须先定义,然后才能使用。

一.数值类函数

1.取绝对值函数

格式:ABS(<数值表达式>)

例题1:写出下列函数或命令运行后的结果。

?abs(3*-4) &&结果:取绝对值12

X=8.9

?abs(x-2) &&结果:6.9

2.取整函数

格式:INT(<数值表达式>)

例题2:写出下列函数或命令运行后的结果。

Store -32.7 to x

?int(x)&&结果:-32

?int(abs(x))&&结果:32

3.取模函数

格式:MOD (

功能:返回除以后的模。

说明:

①n1,n2为数值类型而且n2不能为零。

②当n1和n2均为正数或均为负数时,函数的值为二者相除后的余数。符号与n2的符号相同。

③当两个参数的符号相异时(即一正一负),函数的值为二者相除后的余数的绝对值与n2 的绝对值之差,符号与n2的符号相同。

例题3:写出mod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mod(23,4) &&结果:3

?mod(-23,4) &&结果:1

?mod(23,-4) &&结果:-1

?mod(-23,-4) &&结果:-3

4.平方根函数

格式:SQRT(<数值类型表达式>)

功能:返回数值表达式的平方根(保留两位小数)

说明:数值表达式的值必须是一个大于等于零的数。

例题4:写出下列函数或命令运行后的结果。

?sqrt(144) &&结果:12

例题5:写出round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round(45.678,1) &&结果:45.7

?round(45.678,0) &&结果:46 四舍五入到个位

?round(45.678,-1) &&结果:50 四舍五入到十位

?round(45.678,-2) &&结果:0 四舍五入到百位的结果为0

?round(55.678,-2) &&结果:100

?round(12,2) &&结果:12.00

说明:Round(<数值表达式1>,<数值表达式2>)后面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需要四舍五入的数据,第二个参数如果是正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保留的位数;如果是负数,表示整数部分四舍五入的位数。

二.字符类函数

字符类函数中参与运算的数据通常为字符型,或运算结果为字符型,常见的字符类函数如下:

1.Len(<字符表达式>)取字符串长度函数,返回值为数据型数据。

2.Space(<数值表达式>)返回由指定数目的空格组成的字符串函数。

3.Substr(<字符表达式>,<起始位置>[,<长度>])取子串函数。

4.Lower(<字符表达式>)将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函数。

5.Upper(<字符表达式>)将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函数。

6.Trim(<字符表达式>)去掉字符串尾部空格函数。

7.Ltrim(<字符表达式>)去掉字符串前导空格函数。

8.Alltrim(<字符表达式>)去掉字符串前导及尾部空格函数。

9.left/right(<字符表达式>,<长度>)取左/右子串函数。

例题1:写出下列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len(“abc.3”) &&结果:5 取字符串的长度

?space(2) &&结果:返回两个空格组成的字符串

?min(“13”,”123”) &&结果:123 按字符串形式比较

?trim(“ 123 ”) &&结果:” 123” 去掉字符串尾部空格

?ltrim(“ 123 ”) &&结果:”123 “ 去掉字符串首部空格

?alltrim(“ 123 ”) &&结果:”123” 去掉字符串全部空格

?upper(“UwerPs”) &&结果:”UWERPS” 全部转换为大写

?lower(“UwerPs”) &&结果:”uwerps” 全部转换为小写

【说明】

●Ltrim(<字符表达式>)去掉字符串有效字符左边的空格。

●Rtrim(<字符表达式>)去掉字符串有效字符右边的空格,其功能等同于trim(<

字符表达式>)。

●alltrim(<字符表达式>)去掉字符串有效字符前面及后面的所有空格。

例题2:写出下列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X=“Visual FoxPr o程序设计实习教程”

?substr(x,1,13) &&结果:Visual FoxPro

?substr(x,14,4) &&结果:程序

?substr(x,22) &&结果:实习教程

?right(x,4) &&结果:教程

?left(x,21) &&结果: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说明】

●right/left(<字符表达式>,<长度>是substr(<字符表达式>,<起始位置>[,<长度>])

的一个特例。功能分别是取字符串的最右子串或最左子串。

●Substr(<字符表达式>,<起始位置>[,<长度>])通常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或

表达式指欲取子串的字符串,第二个参数中表达式指从第几个字符开始取,第三个

参数指取几个字符。

●如果第三个参数省略,则从第二个参数所指的字符开始取,一直取到最后一个字符

结束。

例题3:写出下列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X=“abcERWas”

?lower(X)&&结果:abcerwas

?upper(X) &&结果:ABCERW AS

【说明】Lower(<字符表达式>)与upper(<字符表达式>)是一对反函数,分别完成大、小写字母的相互转换。

三.日期时间类函数

日期时间类函数通常处理的数据或函数的结果为日期型或日期时间型数据。常见的日期及时间类函数如下:

1.year/month/day(<日期表达式>|<日期时间表达式>)从指定的日期或日期时间表达式返回年份(四位)、月份、日期。

2.date()、time()取系统日期与时间。

3.hour/minute/sec(<日期时间表达式>)从指定的日期时间表达式中返回小时、分钟及秒的值。

例题1:写出下列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date()

a=time()

?a

b=len(a)

?b

?year(date())

?month(date())

?day(date())

X={^2011-4-18 8:38:34}

?hour(x) &&结果:8

?minute(x) &&结果:38

?sec(x) &&结果:34

【说明】

●date()函数返回值为日期型数据,而time()返回值为字符型数据。

●year()返回的是四位的年份,是一个数值型数据。其它的函数如取月份、小时等返回值均为数值型数据。

四.类型转换函数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现所处理的数据类型不一致,这就需要用类型转换函数将其转换为同种类型的数据。常见的类型转换函数有:

1.str(<数值表达式>,n1,n2)将数值型转换成字符型函数。

2.val(<字符表达式>)将字符型转换成数值型函数。

3.dtoc(<日期表达式>|<日期时间表达式>)将日期型转换成字符型函数。

4.ctod(<字符表达式>)将字符型转换成日期型函数等。

如果有多种数据类型,通常是通过函数的转换向字符型数据靠拢。

例题1:写出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str(123.456) &&结果:” 123” 前面有七个空格占位

?str(123.456,2) &&结果:“**”

?str(123.456,5,1) &&结果:“123.5”

?str(123.456,5) &&结果:” 123” 前面有两个空格

?str(123.456,6,5) &&结果:“123.46”

【说明】

●在str(<数值表达式>,n1,n2)函数中,n1表示转换后总长度,n2表示转换小数点的位数。

●如果n1缺省,n2必然也缺省。系统默认n1为10位,转换后只有整数位,没有小数位。不足位用空格占位。

●如果n2缺省,则只有整数位,按n1指定的位数四舍五入保留其长度,不足位用空格占位;如果n1的长度不够显示整数部分的字符串时则返回N个*号来占位。

●当n1≦n2+1时将忽略n2,小数位数将重新计算,值为n1-整数位-1后得到的数据。例题2:写出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val(…123.456?) &&结果:123.46

?val(…a123.4?) &&结果:0.00

?val(…12x.45?) &&结果:12.00

【说明】

●该函数与str()互为反函数。

●要转换成数值型的字符串包括的数据只能是0-9数字、正负号和小数点,如果第一个字符就不符合要求则立即停止转换并返回一个0值。

●系统默认转换后小数点保留两位,即使是0也必须写成0.00,但可用set decimal to n重新设置小数点后面保留的位数。

●如果符合转换条件则一直转换直到字符串结束,或者遇到一个非数字字符为止。例题3:写出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Set date to dmy

?ctod(“18/04/11”) &&结果:18/04/11 与set date to 设置的格式一致

?ctod(“18/04/2011) &&结果:18/04/11 与set date to 设置的格式一致

?ctod(“^11/04/18”) &&结果:18/04/11 不管set date to的设置

?ctod(“11/04/18”) &&显示结果是一个空日期:/ /

?ctod(2011/04/18”) &&显示结果是一个空日期:/ /

【说明】

●ctod(<字符串表达式>)中的字符串表达式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日期格式的字符串,通常与set date to 命令设置的格式一致。

●如果不考虑set date to 设置的格式,则要求日期字符串必须按严格日期格式,否则返回一个空日期。

例题4:写出函数运行后的结果。

Set date to mdy

?dtoc({^2011/04/18}) &&结果显示一个字符串“04/18/11”

?dtoc({^2011/04/18},1) &&结果显示一个字符串“20110418”

【说明】

●dtoc()与ctod()是一对反函数。

●当dtoc(<日期表达式>|<日期时间表达式>,1)函数后面有1时则返回形式为4位年2位月2位日组成的一个字符串。否则转换的格式与set date to 设置的格式一致。

●注意:绝大部分书中后接的数值均为1,事实上可以指定任意一个数值,整数、小数都行,同样能返回一致的结果。

●日期表达式必须是严格的日期格式。如{^2011/06/11}。

java第二次实验报告

java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运用JavaFx实现时钟动画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2014年1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开发环境和工具 (3) 三、实验内容 (3) 四.实际简要描述: (3) 五.程序清单 (4) 六.结果分析 (10) 七.调试报告 (11) 八.实验心得 (1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JavaFx动画基本概念和相关用法 二、实验开发环境和工具 可以在Linux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上搭建开发环境,可使用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使用Java语言,工具包使用JDK1.8。 三、实验内容 基于JavaFx画出如下所示可动态变化的时钟。要求按‘start’按钮可启动时钟,按‘stop’按钮可让时钟暂停。时钟初始时显示当前时间并开始动态变化。 四.实际简要描述: 1.新建一个动态时针 EventHandlereventHandler = e -> { clock.setCurrentTime(); // 设置时钟时间 }; 2.建立一个动画使时钟走起来 Timeline animation = new Timeline( newKeyFrame(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lis(1000), eventHandler)); animation.setCycleCount(Timeline.INDEFINITE); animation.play(); // 开始动画

3.建立按钮 HBoxhbox=new HBox();//新建HBOX布局 hbox.setSpacing(20); hbox.setLayoutX(310); hbox.setLayoutY(520); Start = new Button("Start");//建立start按钮 Start.setPrefSize(80, 40); Stop = new Button("Stop");//建立stop按钮 Stop.setPrefSize(80, 40); hbox.getChildren().addAll(Start,Stop);//将按钮加入HBOX getChildren().add(hbox); 五.程序清单 importjavafx.application.Application; importjava.util.Calendar; importjava.util.GregorianCalendar; 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yout.Pane; importjavafx.scene.paint.Color; importjavafx.scene.shape.Circle; importjavafx.scene.shape.Line; importjavafx.scene.text.Text; importjavafx.application.Application; importjavafx.stage.Stage; importjavafx.animation.KeyFrame; importjavafx.animation.Timeline; importjavafx.event.ActionEvent;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4.0网站开发运行环境及配置 2、掌握创建网站、发布网站、复制网站的过程 3、掌握网站设置和虚拟目录设置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基础语法(值类型、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 2、流程控制(case、while、for、foreach) 3、创建C#类StudentInfo并应用于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4.0 Web窗体中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理解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4.0页面事件处理流程 2、掌握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4.0标准控件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的功能。 三、实验总结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ttpRequest、HttpResponse对象的应用 2、掌握至少三种跨页面提交的方法 3、掌握Cookie、Session、Application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isualStudio2013中管理数据库的方法(启动服务,连接数据库,建库,建表) 2、掌握数据源控件(SQLDataSource)的使用 3、掌握数据绑定控件(GridView)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结构和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的组件 2、掌握Command、Connection、DataSet、DataAdapter和DataReader 对象的使用 3、掌握项目多层架构的组成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利用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注册和登录功能。 三、实验总结

第二次实验

实验二类库的使用与编程实践 实验2-1:编写数组复制的程序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数组复制a=b,并对数组b中的元素进行修改时,输出数组a的结果。运行后效果如图所示。 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学习数组复制,并理解数组复制后对其中一个数组进行操作,对另一个数组的影响。在Java中,将一个数组引用赋给另一个数组引用后,这两个数组引用将指向同一个数组对象。若使用箭头表示数组引用,椭圆表示数组对象,则下图所示表示了这种情况。 实现思路 两个引用a、b指向同一个数组对象,则通过一个引用修改,另一个引用能感知变化。 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创建了一维int数组对象,并让引用a指向该数组对象 int[] a={1,2,3}; //将a的值赋给b,让b也指向此数组对象 int[] b=a; //通过引用b,将数组的第2个元素赋值为5 b[1]=5; System.out.println("a[1]="+a[1]+", b[1]="+b[1]); int i1=2; int i2=i1; i2=i2+6; System.out.println("i1="+i1+", i2="+i2); 实验2-2:改变String对象引用的指向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声明字符串String类s1、s2,对其进行初始化后,令s2=s1.concat(s2),再输出s1、s2的内容。运行后效果如图所示。

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Java中String是不可变字符串类的含义。在Java中字符串对象是永远不变的,其从创建的那一刻开始,内容将永远不会发生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保证了字符串对象可以复用。但字符串对象引用的指向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这样在使用时也就感觉不到字符串是不能改变的了。从本实验学生就可以理解String字符串不可变的含义。 实现思路 分别创建字符串对象s1和s2。将字符串s2的内容追加到字符串s1内容的后边组成新的内容,并查找字符串常量池中有没有与新内容相同的字符串。若有,将引用s2指向该对象;若没有,则新创建一个包含新内容的字符串对象,并将引用s2指向该对象。实现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创建字符串对象s1与s2 String s1="JavaSE6.0"; String s2="核心技术大全"; //将字符串s1与s2相连接并将结果赋给s2 s2=s1.concat(s2); //打印字符串s1与s2 System.out.println("对字符串s1进行连接字符串操作,字符串s1与s2的结果为:"); System.out.println("s1 = "+s1); System.out.println("s2 = "+s2); 实验2-3:使用迭代器完成遍历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Student类,其包含成员变量name、age、classNum,并在主方法中新建初始化3个Student对象,并在屏幕上输出3个Student对象的属性值;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在Student类中改写方法toString。运行后效果如图所示。

实验:Excel基本操作

实验:E x c e l 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练习,掌握Excel 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深入理解Excel 工作簿、工作表及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实验要求 1. 掌握创建、打开、保存及关闭工作簿的方法。 2. 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方法。 3. 熟悉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方法。 4. 掌握插入、删除、移动、复制或重命名工作表的方法。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 启动Excel 。 进入Windows 之后,单击【开始】菜单,选择【程序(P )】/【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或在桌面上双击Excel 的快捷图标,即可启动Excel 。 2. 熟悉Excel 的操作界面。 成功启动Excel 之后,出现如图1-1所示的Excel 操作界面。 图1-1 Excel 操作界面 Excel2003与Word 2003的操作界面非常相似。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外,多了一个名称框和编辑栏。工作区也有所不同,它是由若干行和若干列组成的一张表格,称为工作表。 3. 创建工作簿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编辑栏 列标 行号 工作表区 工作表标签 状态栏 名称框

第一次启动Excel2003,会自动建立并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的Excel文档,并暂时命名为“Book1”(默认文件名为:。Excel文档也称为工作簿,在任何时候还可以建立新工作簿。 1)新建“成绩册”工作簿 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或执行【文件(F)】菜单上的【新建(N)…】命令,出现如图1-2所示的对话框,选择【空白工作簿】或选择某一种类型的工作簿模 板。 图1-2 “新建工作簿”对话框 2)保存工作簿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保存(S)】命令。 由于当前工作簿是一个新建的工作簿,系统将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在打开的【另存为】对话框中以“成绩册”为文件名来保存当前工作簿到E盘Excel教程材料文件夹 中。 也可以选择【文件(F)】菜单中的【另存为(A)…】命令,将“成绩册”工作簿存入E盘Excel教程材料文件夹中。 3)关闭工作簿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关闭(C)】命令或单击菜单栏右侧的【关闭】按钮,即可关闭“成绩册”工作簿文件,但并不退出Excel应用程序。 4)打开工作簿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打开(O)…】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O)】按钮。 在【打开】对话框中双击“成绩册.xls”文件名,或先选择“成绩册.xls”文件再点击【打开(O)】按钮,即可打开刚才创建的“成绩册”工作簿文件。 一般在【文件(F)】菜单的底部会显示最近刚使用过的多个工作簿文件名,通过直接点击【文件(F)】下拉菜单中的工作簿文件名,可以快速打开最近曾经使用过 的工作簿文件。 4.退出Excel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或单击Excel标题栏右侧的【关闭】 按钮,即可退出Excel。 5.建立工作表。 启动Excel后,默认新建的是一个由3页工作表组成的工作簿,如图1-1所示。窗口中央为工作表,工作表底部为工作表标签。工作表名字默认为Sheet加上数字,如Sheet1、Sheet2、Sheet3等,工作表中的黑框为等待输入数据的活动单元格。 单元格名称也称单元格地址,由行号和列号组成,其中行号用数字表示,列号用字母表示。如第1行第1列单元格的地址为“A1”。注意:一定是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打开“成绩册”工作簿文件,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以下学生登记表的内容。 图1-3 学生登记表 1)输入标题“学生登记表”。 2)输入“学号”、“姓名”、“班级”、“出生年月”和“性别”等项目名称。 3)应用系统提供的序列填充功能,实现表格中学生学号的输入。 首先在单元格A3中输入第一个学生的学号“”,然后用鼠标选定“A3:A7”这一列区域,执行【编辑(E)】菜单中的【填充(I)】命令。 在子菜单中,选择【序列(S) …】命令。在【序列产生在】选项中选【列(C) 】,在【类型】选项中选【等差序列(L) 】,【步长值(S) 】输入“1”,再按【确定】按钮,如图1-4所示,即可输入前五位同学的学号。 用同样的方法输入其他同学的学号。 图1-4 “序列”对话框

模式识别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分类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XXXXXX 学号:00000000 班级:电信11 时间:2014-04-1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支持向量机(SVM)的原理、核函数类型选择以及核参数选择原则等; 二、实验内容 2.准备好数据,首先要把数据转换成Libsvm软件包要求的数据格式为: label index1:value1 index2:value2 ... 其中对于分类来说label为类标识,指定数据的种类;对于回归来说label为目标值。(我主要要用到回归) Index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value是每一维的特征值。 该过程可以自己使用excel或者编写程序来完成,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FormatDataLibsvm.xls来完成。FormatDataLibsvm.xls使用说明: 先将数据按照下列格式存放(注意label放最后面): value1 value2 label value1 value2 label 然后将以上数据粘贴到FormatDataLibsvm.xls中的最左上角单元格,接着工具->宏执行行FormatDataToLibsvm宏。就可以得到libsvm要求的数据格式。将该数据存放到文本文件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该过程要用到libsvm软件包中的svm-scale.exe Svm-scale用法: 用法:svmscale [-l lower] [-u upper] [-y y_lower y_upper] [-s save_filename] [-r restore_filename] filename (缺省值:lower = -1,upper = 1,没有对y进行缩放)其中,-l:数据下限标记;lower:缩放后数据下限;-u:数据上限标记;upper:缩放后数据上限;-y:是否对目标值同时进行缩放;y_lower为下限值,y_upper为上限值;(回归需要对目标进行缩放,因此该参数可以设定为–y -1 1 )-s sav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的规则保存为文件save_filename;-r restor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规则文件restore_filename载入后按此缩放;filename:待缩放的数据文件(要求满足前面所述的格式)。缩放规则文件可以用文本浏览器打开,看到其格式为: y lower upper min max x lower upper index1 min1 max1 index2 min2 max2 其中的lower 与upper 与使用时所设置的lower 与upper 含义相同;index 表示特征序号;min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小值;max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大值。数据集的缩放结果在此情况下通过DOS窗口输出,当然也可以通过DOS的文件重定向符号“>”将结果另存为指定的文件。该文件中的参数可用于最后面对目标值的反归一化。反归一化的公式为: (Value-lower)*(max-min)/(upper - lower)+lower 其中value为归一化后的值,其他参数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建议将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放在同一个文本文件中一起归一化,然后再将归一化结果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4.训练数据,生成模型。 用法:svmtrain [options] training_set_file [model_file] 其中,options(操作参数):可用的选项即表示的涵义如下所示-s svm类型:设置SVM 类型,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 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 :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 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 指导。) 8 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 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 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Excel 实验要求

实验一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 1.工作表的计算 ①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 ②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③根据总分排列所有学生的名次。 ④评出优秀学生,平均分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的为优秀,在总评栏上填写“优秀”。 ⑤用MAX函数、AVERAGE函数求出每科最高分和每科平均分。 ⑥用COUNTIF和COUNT函数统计每门课程的优秀率。 ⑦用COUNTIF统计各分数段。 ⑧计算后的样张如图3-6所示。 图3-6 计算完成后的样张 2.工作表的格式化 ①将表格标题行(第一行)设置行高为25厘米,字体为华文楷体、14磅,底纹颜色浅蓝色,合并居中;其他文本宋体、10磅、水平居中。 ②将表格各列宽设为7,平均分保留2位小数,优秀率用百分率表示,保留2位小数,将姓名字段分散对齐,将“分数段人数”竖排排列。 ③设置表格边框线,外框线为绿色双实线,内线为蓝色单实线。 ④对于不及格的课程分数以红色、粗体、浅绿色底纹显示;将具有“优秀”字样的单元格设置为浅红填充色深红文本。 ⑤最后,存盘,保留结果。格式化后的样张如图3-8所示。

图3-8 格式化完成后的样张 练习 1.职工工资表 ①将工作表命名为“工资表”。 ②在表格的最上端插入一行,输入标题“职工工资表”。 ③计算应发工资、会费和实发工资(提示:会费按基本工资的0.5%缴纳)。 ④计算工龄少于10年的基本工资总和。 ⑤对工作表按如下要求进行格式化。 ?将标题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16号字,合并居中,加上下划线显示,浅绿色背景。 ?将表中其他文字设置为宋体、12号字,居中,其中数字货币显示,将“田奇”和“周辉”单元格添加批注“部长”,姓名分散对齐。 ?将表格中实发工资中超过3000的单元格,用背景设为浅红色,文字设为深红色显示。 ?将单元格边框设置为细虚线,表格外框设置为双实线。 操作结果参考示例如图3-9所示。 图3-9 “工资表”操作结果参考示例 2.库存量表 ①将工作表命名为“库存量”。 ②计算库存数量(=入库数量-出库数量)。

第二次实验报告0907022044

IK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合肥学院数理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运筹学 实验项目: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 实验类别: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姓名:杨涛学号: 0907022044 实验地点:数理系机房 实验时间: 4.18 指导教师:管梅成绩: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LINGO 软件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二.实验内容 1、某班有男同学30人,女同学20人,星期天准备去植树。根据经验,一天中,男同学平均每人挖坑20个,或栽树30棵,或给25棵树浇水,女同学平均每人挖坑10个,或栽树20棵,或给15棵树浇水。问应怎样安排,才能使植树(包括挖坑、栽树、浇水)最多。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其解。 2、求解线性规划: 3、在高校篮球联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要从8名队员中选择平均身高最高的出 同时,要求出场阵容满足以下条件: ⑴ 中锋最多只能上场一个。 ⑵ 至少有一名后卫 。 ⑶ 如果1号队员和4号队员都上场,则6号队员不能出场 ⑷ 2号队员和6号队员必须保留一个不出场。 问应当选择哪5名队员上场,才能使出场队员平均身高最高? 试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121212212max z x 2x 2x 5x 12x 2x 8s.t.0x 10x ,x Z =++≥??+≤?? ≤≤??∈?

三. 模型建立 1.设x1个男生挖坑,x2个男生栽树,x3个男生浇水,y1个女生挖坑y2个女生栽树y3个女生浇水,则: 1234126 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x x 1 1 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3.设x1表示1号队员,x2表示2号队员,x3表示3号队员,x4表示4号队员 x5表示5号队员,x6表示6号队员,x7表示7号队员,x8表示8号队员,则: 12345678126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 1.83 1.80 1.78)/5x x 11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四. 模型求解(含经调试后正确的源程序)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体例格式和内容要求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体例和内容要求 1.题目封面 封面题页应包括如下内容: ——试验题目 ——试验药物/研究产品的名称 ——试验用药品的适应症 ——如不能在题目中表明、则简要描述(以1~2句话)设计(平行、交叉、双盲、随机)比较(安慰剂、活性成分、剂量/反应),间隔,剂量和病例数。 ——申办者姓名 ——原始规划与计划的确认(编码或数目,确认日期) ——试验预期进度与进程安排 ——研究开始数据(受试的第一位病人,或任何其它数据) ——后期研究终末数据(最终一个受试者的名称、或终末研究者完成的数据) ——试验研究完整的数据(最后的受试者) ——参加者或合作者或主办者责任医务官等人士的名称和职责。 ——药业公司名称/主办方签名(在公司/主办者中负责研究报告的人,公司/主办方联络者的姓名,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备在回顾研究报告提出问题时,在此页码或应用的字母有所表明)。 ——表明该项研究是否在优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条件下进行的包括应达到的基本文件、研究设施、人员知识结构,统一培训等。 ——报告的资料(通过题目和资料,确定与该项研究相同的任何其它较早报告) 2.内容概述 应提供—个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提要(通常限于3页内容),该提要应包括试验题目、研究人员、研究出版物名称、试验时间、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研究样本、诊断及进入研究的主要标准、试验的产品、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治疗持续时间、参考的治疗、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评价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统计方法、总结——结论(效能结论、安全性结论、结论)及报告日期。该提要应包括表明结果的数字资料,而不仅仅是文字和P 值(见附件l,研究内容概述)。 3.内容目录 内容表格应包括: ——页码或其它每一个部分的局部资料,包括归纳性表格、图和图表。 ——附录、列表和任何能提供的病例报告形式的汇总和定位。 4.名词、术语缩写和定义 应提供报告中使用的—系列缩写符、特殊的或不常用的术语,或测量单位定义,应拼写

EXCEL实验心得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的学习心得 10级会计学5班 10414090532号袁美美 经过excel这门课的学习,才发现原来excel的功能是如此强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动手操作练习,使知识掌握的更牢靠,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它的功能,但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的熟练掌握。并且要经常练习,这样知识才不会被遗忘。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首先充分认识到了excel在我们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能够熟练的掌握excel软件是我以后从事财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专业技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企业的经济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对会计职能的要求,已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发展。这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信息资源,准确地分析当前的财务状况,并对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以便为管理层提供较好的决策方案。而excel满足了企业这个需要,因为人们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记录和分析财务数据,编辑数学公式,绘制图表及编辑文本等,还可以建立财务分析模型,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必须集中精神,观察老师在课堂上操作的流程和步骤,这样才能更顺利的完成实验。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指导操作,所以上课集中精力听课与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课程上,至少应自主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实验,在这个基础上,我还在课外通过网络等补充了课

程上的不足,了解了课本上没有提及的excel其他工具及函数。在学习中我掌握了我们平时所不知懂的知识,同时加强和巩固了我对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实验报告也是我学习的一个部分,课前预习时写好实验报告,这样就可以在实验前能够把握实验的基本流程,就能够提高完成实验的速度。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的补充也是很重要的,在补充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翻阅课本,凭自己的对实验的记忆完成是最有效的。 在所有的实验课程中,我都能够按时完成实验,但我明白,仅仅依靠实验上学到的操作知识是不够的,而且光在实验中练习,没有课后的复习,时间长了也会遗忘,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注意积累,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我们其他的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值得分析的财务资料,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书本上提供了很多案例报表,我们可以此建立财务分析模型,或者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练习,还可以在网上搜索网上课程学习。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和完善对excel的学习。

第2次实验内容

第三次实验内容 3-9 Boost开关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oost开关升压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电路结构特点; 1.熟悉电路的各部分的波形,掌握它们的调试方法; 2.对Boost开关升压变换电路的特点进行研究; 4.掌握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IC UC3842的应用方法及稳压原理。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23所示: 图3-23 Boost电路实验线路图

Boost 电路因其输出直流电压U O 是大于或等于输入直流电压U d ,故称升压式变换器,图3-24 是Boost 电路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3-24 是Boost 电路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简述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0≤t ≤t 1 晶体管VT 导通,二极管VD 截止,其等效电路如图3-25所示, 图3-25 VT 导通等效 图3-26 VT 关断等效图 假定在此期间U d 不变,电感电流从I 1线性上升到I 2则有, 21L d 11 2Δ-d ====d i I I I U U L L L t t t L 当t 1≤t ≤t 2 晶体管VT 截止,二极管VD 导通,其等效电路图如图3-26所示,假定在此期间U d 不变,电感电流从I 2下降到I 1,则有 21L O d d d 2121 2Δ-=+=+=+--I I I U U U U L U L t t t t

据此分析我们可推导出: d O =1-U U D D :导通占空比。从公式可得出只要占空比D 趋近于1,理论上U d 就可变为无穷大。 上述情况仅适用于当负载电流I >ΔL i 时,电感电流工作于连续导通状态。 且 K > K crit (D ) 式中 2S L k RT K crit (D )=1-D 当负载电流I <ΔL i 时电路工作于断续导通状态。对于电感电流断续状态, 则有: o d U = 并且,当 K < K crit (D )= 1-D 时成立。 控制VT 基极脉宽变化的控制芯片为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UC3842。其引脚8个,功能分别如下:“1”端为COMP 端;“2”端为反馈电压接入端;“3”端为反馈电流接入端;“4端接RT 、CT 确定锯齿波频率;“5”端接地;“6”端为推挽端;“7”端接电源,电压可在8~40V 范围间;“8”端为内部基准电压5V ,带负载能力50mA ;这是一款性能优良的控制芯片,详细介绍请看附录。 三.实验内容 1.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IC UC3842的功能研究 (1)输出PWM 控制信号测试; (2)电压反馈环功能测试; (3)电流反馈环功能测试; (4)工作频率的测试。 3.开环控制的Boost 电路研究 (1)主电路电感电流处于连续导通状态时,电路相关各工作点波形的研究观测;

c++实验内容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VC++环境的调试和使用;学会安装开发工具; 学习完整的C++程序开发过程;理解简单的C++程序结构。 二、实验内容: 1、使用VisualC++6.0建立一个标准C++程序,编译、运行以下程序: 具体步骤: (1)启动Visual C++ 6.0开发环境 从“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 | Microsoft Visual C++6.0,显示Visual C++ 6.0开发环境主窗口,如图1-1所示。 在Visual C++主窗口的顶部是菜单栏,左侧为项目工作区窗口,右侧是程序编辑窗口。工作区窗口用来显示所设定的工作区的信息,程序编辑窗口用来输入和编辑源程序。 (2)建立和运行只包含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程序编辑区 项目工作区 菜单栏 图1-1 Visual C++6.0的主窗口

①建立只包含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一个最简单的C++程序只包含一个源程序的文件,建立这样的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是在Microsoft Visual C++主窗口的菜单栏中选择“File →New”命令,弹出“New”对话框,单击“Files”选项卡,在其列表框中选择“C++ Source File”选项,表示要建立一个新的C++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假设为F:\C++),表示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将存放在F盘C++子目录下,在其上方的File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名字(假设为example1.cpp),如图1-2所示。 图1-2 Files中New选项卡 单击“OK”按钮回到主窗口,在程序编辑窗口编辑源程序文件,如图1-3所示。 图1-3 编辑源文件 选择“File →Save”命令或快捷键Ctrl+S保存源程序文件。也可以选择“File →Save As”命令指定新的文件名和路径,这时输入和编辑的源程序就以example1.cpp为文件名存放

excel基础应用实验报告

Excel电子表格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________201302020112____ 年级(专业):_____ 电商1301 ________成绩: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1-1: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的基本操作,编辑与格式化工作表和单元格。 二、实验内容: 1.在Excel中新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文件名为“学号.xls”,保存在文件夹“实验4”中; 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男一班85 72 80 女一班86 68 72 男二班76 80 84 女二班89 82 80 女一班92 94 91 女二班98 96 92 男二班60 59 60 女一班90 82 88 男一班71 74 70 65 58 54 男 二班 3.在工作表“成绩1”的最右侧插入两列,标题依次为“总评成绩”、“等级”; 4.调整“学号”、“姓名”、“性别”、“班级”、“等级”列的列宽为80个像素,调整“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列的列宽为85个像素; 5.设置“平时成绩”只能为[60-100]的整数,“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只能为[0-100]的整数; 6.设置标题行:行高为20磅,水平居中,垂直居中,字体为新宋体,字形为加粗,字号为12磅,底纹图案为25%灰色,颜色为浅橙色; 7.在工作表“成绩1”顶部插入一行,输入“学生成绩表”,字体为黑体,字号为20磅,颜色为蓝色,跨列居中(使它位于所制作表格的上方中央位置)。 8.为表格添加表格框线,内部为单实线,外部为双实线。 9.在“学号”列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文本数据“2009001”至“2009010”,要求水平居中。10.在“姓名”列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文本数据“某一”至“某十”,要求水平居中。11.要求“期末成绩”列能自动识别高于90分的成绩,并将其显示成蓝色粗体。 12.保存修改后的文件。 三、实验步骤:(学生自己填写) 1.桌面——右键——新建——文件夹——改名为“实验1”——Excel空白工作簿——改名为“20091060257”;

搜索引擎-第二次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 一、实验目的: 根据网络爬虫的基本原理,实现一个简易网络爬虫,需要达到以下指标: 1、种子URL为https://www.doczj.com/doc/ed5997026.html,; 2、至少抓取10000个页面; 3、至少完成3轮抓取,每轮给出更新的URL及其数量; 4、实现URL判重,列出每轮爬去时重复的URL数量; 5、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能抽取出网页中的标题、页面生成日期(http协议中的时间),至少包含标题、时间、url、抓取时间、网页正文这几个字段。 二、实验方案: 1.爬虫分析与设计 我们组应用的是java来写爬虫,我们应用SSM框架将数据库和应用程序连接起来,可以在程序中更简单的进行数据库插入、查询等操作。 在对url处理的时候我们用的是Java的URL类,通过这个类可以获得请 求头的一些信息,例如编码方式。 如何获取url,我们一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直接解析网页中的ref 标签的时候得到的不全是网页链接,所以转换思路,我们先得到页面中 的标签,然后再得到标签里边href中的url,然后再对url进行处 理。 在处理url的时候,因为网页中的url并不是全部以http开头的,所以在url获取部分,对url的格式进行判断,如果通常格式就进行修改,例如,有的链接是”#”,我们就把开始搜索的url加到它的前边,形成一 个正确的url。

图1:应用URL类获取网页内容 图2:利用url请求头获取编码信息 图3:获取a标签

图4-1:获取url 图4-2:获取url

图5:url判重 2.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我们设计了两个表,一个是未爬取url表,两一个是已经爬取url表。 未爬取的表中村的是搜索判重之后,还没有爬取的url,已爬取的存储爬取到的信息。 图6:判重后需要爬取的url表 图7:爬取后url信息存储表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二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 第2次实验 实验名称:FTP客户端通信程序设计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金智楼5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 年12 月1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 二.实验原理 (3) 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 五.实验记录 (4) 六.实验总计 (8)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 附录:部分代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Windows下的TCP/IP通信方式与网络操作; 2.熟悉FTP的编程的过程; 3.学会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调试简单的通信程序。 二.实验原理 在使用MFC编程时,要连接到FTP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步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用类CinternetSession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或几个同时存在的Internet会话(Session),并描述与代理服务器的连接(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果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保持与Internet的廉洁,可以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作为类CwinApp的成员。MFC中的类CftpConnection管理我们与Internet服务器的连接,并直接操作服务器上的目录和文件,FTP时MFC的WinInet支持的三个Internet功能之一,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实例和一个CftpConnection对象就可以实现和一个FTP服务器通信,我们不需要直接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而是通过调用CinternetSession::GetFtpConnection来完成这项工作。他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请绘制流程图) 1、实验方案

荷载试验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五章桥梁荷载试验 第一节荷载试验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一、荷载试验的目的 桥梁荷载试验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进行桥梁荷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对于新桥型及桥梁中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验证桥梁的计算图式,为完善结构分析理论积累资料。对于旧桥通过荷载试验可以评定出其运营荷载等级。 二、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 桥梁的荷载试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技术含量高,应根据荷载试验的目的进行认真的调查,必要时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周密地考虑试验的全过程,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试验计划(包括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为: (1)荷载试验的目的; (2)试验的准备工作; (3)加载方案设计; (4)测点设置与测试; (5)加载控制与安全措施; (6)试验结果分析与承载力评定; (7)试验报告编写。 三、荷载试验的准备工作 荷载试验正式进行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试验孔(或墩)的选择 对多孔桥梁中跨径相同的桥孔(或墩)可选1-3孔具有代表性的桥孔(或墩)进行加载试验。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该孔(或墩)计算受力最不利; (2)该孔(或墩)施工质量较差、缺陷较多或病害较严重; (3)该孔(或墩)便于搭设,脚手架,便于设置测点或便于实施加载。 选择试验孔的工作与制定计划前的调查工作结合进行。 2.搭设脚手架和测试支架 脚手架和测试支架应分开搭设互不影响,脚手架和测试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脚手架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方便操作。测试支架要满足仪表安装的需要,不因自身变形影响测试的精度,同时还应保证试验时不受车辆和行人的干扰。脚手架和测试支架设置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搭设和拆卸,一般采用木支架或建筑钢管支架。当桥下净空较大不便搭设固定脚手架时,可考虑采用轻便活动吊架,两端用尼龙绳或细钢丝绳固定在栏杆或人行道缘石上。整套设置使用前应进行试载以确保安全,活动吊架如需多次使用可做成拼装式以便运输和存放。 睛天或多云天气下进行加载试验时,阳光直射下的应变测点,应设置遮挡阳光的设备,以减小温度变化造成的观测误差。雨季进行加载试验时,则应准备仪器,设备等的防雨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桥下或桥头用活动房或帐篷搭设临时实验室安放数据采集等仪器、并供测试人员临时办公和看管设备之用。 3.静载试验加载位置的放样和卸载位置的安排 静载试验前应在桥面上对加载位置进行放样,以便于加载试验的顺利进行。如加载工况

数电实验第二次实验报告

实验二数据选择器应用 学号16127100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习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和特点。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它的测试。 3.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应用。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1.数据选择器 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又称为多路开关,是一种重要的组合逻辑部件,它可以实现从多路数据传输中选择任何一路信号输出,选择的控制由专列的端口编码决定,称为地址码,数据选择器可以完成很多的逻辑功能,例如函数发生器、桶形移位器、并串转换器、波形产生器等。 本实验采用的逻辑器件为TTL 双极型数字集成逻辑电路74LS153,它有两个4 选1,外形为双列直插,引脚排列如图2-1 所示,逻辑符号如图2-2 所示。其中D0、D1、D2、D3 为数据输入端,Q 为输出端,A0、A1 为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地址码),同时控制两个选择器的数据输出,S 为工作状态控制端(使能端),74LS153 的功能表见表2-1。 数据选择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逻辑函数。现设逻辑函数F(X,Y)=∑(1,2),则可用一个4 选1 完成,根据数据选择器的定义:Q (A1,A0)=A1A0D0+ A1A0D1+ A1A0D2+ A1A0D3,令A1=X,A0=Y,1S=0,1D0=1D3=0,1D1=1D2=1,那么输出Q=F。如果逻辑函数的输入变量数超过了数据选择器的地址控制端位数,则必须进行逻辑函数

降维或者集成芯片扩展。例如用一块74LS153 实现一个一位全加器,因为一位全加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是: S1(A,B,CI)=∑(1,2,4,7) CO(A,B,CI)=∑(3,5,6,7) 现设定A1=A,A0=B,CI 为图记变量,输出1Q=S1,2Q=CI,由卡诺图(见图2-3,图2-4)得到数据输入: 1D0=CI,1D1=CI,1D2=CI,1D3=CI,2D0=0,2D1=CI,2D1=CI,2D3=1,由此构成逻辑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当逻辑函数的输入变量数较多时,可比较多种方法取其最优实现。 四、实验内容: 1.验证74LS153 的逻辑功能按表2-1 所列测试,特别注意所测芯A1、A0 哪一个是高位S 端是否低电平有效当芯片封锁时,出是什么电平。 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