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成本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成本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成本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成本论

第七节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地,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关于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省成本。

关于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例如,当全部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一般可以预计两个相同的工人使用两台相同的机器所生产的产量,是一个这样的工人使用一台这样的机器所生产的产量的两倍。这就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

关于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例如,当全部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我们也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

令生产函数(,)Q f L K =。

如果(,)(,)f L K f L K λλλ>,其中,常数λ>0,则生产函数(,)Q f L K =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如果(,)(,)f L K f L K λλλ=,其中,常数λ>0,则生产函数(,)Q f L K =

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如果(,)(,)f L K f L K λλλ<,其中,常数λ>0,则生产函数(,)Q f L K =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第五章 成本论

在上一章生产论中涉及了成本方程,成本方程表示厂商的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本章的成本论将进一步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和上章一样,本章仍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给定的。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然而,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为此,他们提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及显成本和隐成本的概念。

一、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

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某厂商雇用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并租用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为此,这个厂商就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这些支出便构成了该厂商的生产的显成本。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否则,这个企业就不能购买或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它们的使用权。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例如,为了进行生产,一个厂商除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这些均属于显成本支出),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既然借用了他人的资本需付利息,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付薪金,那么,同样道理,在这个例子中,当厂商使用了自有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所不同的是,现在厂商是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就应该计人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成本。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三、利润

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在西方经济学中,还需区别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需要强调的是,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人成本的。为了理解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部分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运用前面讲到的机会成本的概念。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拥有管理企业的才能时,他可以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选择是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另一种选择是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如果他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他可以获得收入报酬。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他就失去了到别的企业当经理所能得到的收入报酬,而他所失去的这份报酬就是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的话,他应当自己向自己支付报酬,而且这份报酬数额应该等于他在别的企业当经理时所可以得到的最高报酬。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成本理论是建立在生产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已经知道,生产理论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则相应地,成本理论也分为短期成本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由于在短期内企业根据其所要达到的产量,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以,短期成本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由于在长期内企业根据其所要达到的产量,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以,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成本都是可变的,长期成本没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本章从第二节起将先后研究短期成本函数及其曲线和长期成本函数及其曲线。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在上章生产论的有关内容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上,本节将推导和阐述短期总成本的概念。其目的在于说明短期成本理论是以短期生产理论为基础的。

一、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由厂商短期生产函数出发,可以得到相应的短期成本函数,而且,由厂商的短期总产量曲线出发,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短期总成本曲线。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推导。

假定厂商在短期内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其中,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则短期生产函数为:

(5.1)

(,)

Q f L K

(5.1)式表示:在资本投入量固定的前提下,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L和产量Q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对应的

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厂商可以通过对劳动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不同的产量水平。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为:厂商根据不同的产量水平的要求,来确定相应的劳动的投入量。根据后一种理解,且假定要素市场上劳动的价格侧和资本的价格r 是给定的,则可以用下式来表示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短期总成本:

()()S T C Q w L Q r K =+ (5.2)

式中,w ·L(Q)为可变成本部分;r K 为固定成本部分,两部分之和构成厂商的短期总成本,STC 是短期总成本的英文缩写。如果以()Q Φ表示可变成本侧w ·L(Q),以b 表示固定成本r K ,则短期总成本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S T C Q Q b =Φ+ (5.3)

至此,我们由(5.1)式的短期生产函数出发,写出了相应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显然,短期总成本是产量的函数。

进一步地,利用(5.2)式可以很方便地由厂商的短期总产量曲线求得相应的短期总成本曲线。其具体做法如

下:以第四章生产论的图4—2(a)的短期总产量曲线图为例,在图中的总产量TPL 曲线上,找到与每一个总产量相对应的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L(可参考表4—1),再用所得到的L 去乘已知的劳动价格W(在此假定w=2),便可得到每一总产量水平的可变成本侧w ·L(Q)。将这种总产量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中,即可得到短期可变成本曲线,如图5—1所示。图中的横轴Q 代表产量,纵轴C 代表成本,由原点出发的曲线w ·L(Q)就是短期可变成本曲线。

由于短期固定成本为r K ,所以,将短

期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垂直平移r K 单位,便得到短期总成本曲线STC ,在此有()()STC Q w L Q r K =+。 显然图4—2(a)的短期总产量曲线和图5—1的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本节将具体分析各类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具体地讲,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它们的英文缩写顺次为:TFC 、TVC 、TC 、AFC 、A VC 、AC 和MC 。

总不变成本TFC 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例如,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等。由于在短期内不管企业的产量为多少,这部分不变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变的,所以,总不变成本是一个常数,它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产量为零时,总不变成本也仍然存在。如图5—3(a)所示,图中的横轴Q 表示产量,纵轴C 表示成本,总不变成本TFC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不变成本TFC 是固定不变的。

总可变成本TVC 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例如,厂商对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人工资的支付等。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如图5—3(b)所示,它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TVC 曲线表示:由于在短期内厂商是根据产量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以,总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也为在这以后,总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总可变成本的函数形式为:

()TVC TVC Q = (5.4)

总成本TC 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总成本TC 曲线如图5—3(c)所示,它是从纵轴上相当于总固定成本TFC 高度的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TC 曲线表示:在每一个产量上的总成本由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共同构成。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TC(Q)=TFC+TVC(Q) (5.5)

平均不变成本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AFC 曲线如图5—3(d)所示,它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AFC 曲线表示:在总不变成本固定的前提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是越来越小的。平均不变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T F C (Q )Q

AFC = (5.6) 平均可变成本A V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TVC(Q)V (Q)Q

A C = (5.7) 平均总成本A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TC(Q)(Q)()()Q

AC AFC Q AVC Q ==+ (5.8) 边际成本MC 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TC Q MC Q Q = (5.9) 或者 0

()()lim Q TC Q dTC MC Q Q dQ →== (5.10) 由(5.10)式可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MC 值就是相应的,成本TC 曲线的斜率。

平均可变成本A VC 曲线、平均总成本A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顺次:图5—3(e)、(f)和(g)所示。这三条曲线都呈现出U 型的特征。它们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先递减,各自达到本身的最低点之后再递增。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从以上各种短期成本的定义公式中可知,由一定产量水平上的总成本(包括TFC 、TVC 和TC)出发,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平均成本(包括AFC 、A VC 和AC)和边际成本(即MC)的。关于这一点,将在本节最后部分的内容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在图5—3中,我们分别画出了7条不同类型的短期成本曲线。现在,我们将把这些不同类型的短期成本曲线置于同一张图中,以分析不同类型的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将通过表5—1和图5—4来完成。 表5—1是一张某厂商的短期成本表列。表中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各栏均可以分别由相应的总成本的各栏推算出来。该表体现了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5—1短期成本表

产量Q

总成本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总不变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TC 平均不变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AC 边际成本MC 0

1

2

3

4

5

6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0 600 800 900 1050 1400 2100 1200 1800 2000 2100 2250 2600 3300 1200.0 600.0 400.0 300.0 240.0 200.0 600.0 400.0 300.0 262.5 280.0 350.0

1800.0 1000.0 700.0 562.5 520.0 550.0 600 200 100 150 350 700

图5—4是根据表5—1绘制的短期成本曲线图,它是一张典型的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仔细观察图5—4,除了发现那些在图5—3中已经得到体现的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以外,还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先分析图5—4(a)。由图中可见,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上,TC曲线和TVC曲线两者的斜率都是相同的,并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不变成本TFC。这显然是由于TC曲线是通过把丁VC曲线向上垂直平移TFC的距离而得

到的。

此外,在图5—4(a)中,TVC曲线和TC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2.5单位)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和C。在拐点以前,TVC曲线和T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以后,TVC曲线和T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再分析图5—4(b)。由图中可见,不仅AVC曲线、AC曲线和MC曲线均呈U形特征,而且,MC曲线与A VC 曲线相交于A VC曲线的最低点F,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最后,将图5—4(a)和图5—4(b)结合在一起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图5—4(b)中MC曲线的最低点A恰好对应图5—4(a)中的TC曲线的拐点B和TVC曲线的拐点C,或者说,A、B、C三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产量水平(2.5单位)。在图5—4(b)中的A VC曲线达到最低点F时,图5—4(a)中的TVC曲线恰好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与TVC曲线相切于G点。或者说,G、F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产量水平(4单位)。相类似地,在图5—4(b)中的AC曲线达到最低点D时,图5—4(a)中的TC曲线恰好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与TC曲线相切于正点。或者说,E、D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产量水平(5单位)。

至于短期成本曲线所体现的这些特征的原因,我们将在下面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进行深入的解释。

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它也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的值以后再递减。关于这一规律,我们也可以从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开始时的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增,则意味着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在以后的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减,则意味着也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显

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如

下: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

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

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正因

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

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U形的MC曲线出发,可

以解释其他的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以及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

间的关系。

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

关系。由于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

的斜率,又由于在每一产量上的TC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

的斜率。于是,在图5—4中的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

线之间表现出这样的相互关系: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

MC曲线的先降后升的特征相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

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而且,MC曲线的最低点A与TC曲线

的拐点B和TVC曲线的拐点C相对应。

第二,关于AC曲线、A 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

关系。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

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

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

平均量必达本身的极值点。将这种关系具体到AC 曲线、A VC 曲线和MC 曲线的相互关系上,可以推知,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C 曲线有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所以,AC 曲线和A VC 曲线也必定是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而且,MC 曲线必定会分别与A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与A V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正如图5—4所示:U 形的MC 曲线分别与U 形的A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D ,与U 形的A V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F 。在A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上升段,MC 曲线高于AC 曲线。相类似地,在AY(: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 VC 曲线;在A VC 曲线的上升段,MC 曲线高于A VC 曲线。

此外,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MC 要比平均成本AC 和平均可变成本A VC 敏感得多。反映在图5—4中,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 曲线和AVC 曲线。

最后,比较图中A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D 与A V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F ,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也就是说。A VC 曲线降到最低点F 时,AC 曲线还没有降到最低点D ,而且AC 曲线的最小值大于A VC 曲线的最小值。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正是由于平均不变成本的作用,才使得AC 曲线的最低点D 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F 。

四、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在此,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短期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说,分析短期产量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假定短期生产函数为:

(,)Q f L K = (5.11)

短期成本函数为:

TC(Q)=TVC(Q)+TFC (5.12)

TVC(Q)=w ·L(Q) (5.13)

且假定生产要素劳动的价格w 是给定的。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根据(5.12)式和(5.13)式,有:

TC(Q)=TVC(Q)+TFC= w ·L(Q)+TFC

式中,TFC 为常数。

由上式可得: 0d T C d L M C w d Q d Q

==+ 即: 1L MC w

MP = (5.14) 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5.14)式表明边际成本MC 和边际产量L MP 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具体地讲,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L MP 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以后再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 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以后再上升。这种对应关系如图5—9所示:L MP 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 曲线的下降段;L MP 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 曲线的上升段;L MP 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 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由以上的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可以推知,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

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 曲线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是下凹的;当总产量TPL 曲线下凹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是下凸的;当总产量TP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根据(5.13)式有:1L

TVC L AVC w w Q Q AP === (5.15) 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5.15)式表明平均可变成本A VC 和平均产量L AP 。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呈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MC 曲线与A VC 曲线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MPL 曲线与L AP 曲线交于L AP 。曲线的最高点,所以,MC 曲线和A VC 曲线的交点与L MP 曲线和L AP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本节将对厂商的长期成本进行分析。我们将顺次对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这三条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它们的英文缩写顺次为LTC 、LAC 和LMC 。

为了区分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从本节开始,在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前都冠之于“S ”,如短期总成本写为STC 等,在长期成本前都冠之于“L ”,如长期总成本写为LTC 等。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厂商在长期对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意味着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调整。也就是说,从长期看,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相应地,长期总成本函数写成以下形式:

LTC=LTC(Q) (5.16)

根据对长期总成本函数的规定,可以由短期总成本曲线出发,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在图5—10中,有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STCl 、STC2和STC3,它们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由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纵截距表示相应的总不变成本TFC 的数量,因此,从图中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纵截距可知,STC1曲线所表示的总不变成本小于STC2曲线,STC2曲线所表示的总不变成本又小于STC3曲线,而总不变成本的多少(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往往表示生产规模的大小。因此,从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看,STC1曲线最小,STC2曲线居中,STC3曲线最大。

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2,那么厂商应该如何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降低总成本呢?在短期内,厂商可能面临STC1曲线所代表的过小的生产规模或STC3曲线所代表的过大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只能按较高的总成本来生产产量Q2,即在STCl 曲线上的d 点或STC3曲线上的e 点进行生产。但在长期,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厂商在长期可以变动全部的要素投入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必然会选择ST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从而将总成本降低到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即厂商是在STC2曲线上的b 点进行生产。类似地,在长期内,厂商会选择ST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在a 点上生产Q1的产量;选择ST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在c 点上生产Q3的产量。这样厂商就在每一个既定的产量水平实现了最低的总成本。 ’

虽然在图中只有三条短期总成本线,但在理论分析上可以假定有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这样一来,厂商可以在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都找到相应的一个最优的生产规模,都可以把总成本降到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可以找到无数个类似于a 、b 和c 的点,这些点的轨迹就形成了图中的长期总成本LTC 曲线。显然,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 曲线和一条STC 曲线的相切点,该STC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所以,LTC 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生产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 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当产量为零时,长期总成本为零,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而且,长期总成本LTC 曲线的斜率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关于这一特征,会在以下内容中得到说明。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 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可以写为:

()()LTC Q LAC Q Q

(5.17)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在分析长期总成本曲线时强调指出,厂商在长期是可以实现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的。因此,根据(5.17)式便可以推知:厂商在长期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所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5.17)式由长期总成本曲线画出。具体的做法是:把长期总成本LTC 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这一产量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个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得到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此外,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也可以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求得。为了更好地理解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在此着重介绍后一种方法。

图5—11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在图5—11中有三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l 、SAC2和SAC3,它们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厂商可以根据产量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假定厂商生产Ql 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l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以OCl 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而对于产量Ql 而言,平均成本OCl 是低于其他任何生产规模下的平均成本的。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2,则厂商会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2;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3,则厂商会选择SA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3。

如果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l ˊ,则厂商既可选择SACl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也可选择SAC2曲线所代

表的生产规模。因为,这两个生产规模都以相同的最低平均成本生产同一个产量。这时,厂商有可能选择SACl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因为,该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厂商的投资可以少一些。厂商也有可能考虑到今后扩大产量的需要,而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厂商的这种考虑和选择,对于其他的类似的两条SAC 曲线的

交点,如Q2ˊ的产量,也是同样适 用的。

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而在短期内,厂商做不到这一点。假定厂商现有的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所代表,而他需要生产的产量为OQ2,那么,厂商在短期内就只能以SAC1曲线上的OCl 的平均成本来生产,而不可能是SAC2曲线上的更低的平均成本0C2。

由以上分析可见,沿着图中所有的SAC 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的。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SAC 曲线,于是,便得到图5—12中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 曲线和一条SAC 曲线的相切点,该SAC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 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图5—1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此外,从图5—12还可以看到,LAC 曲线呈现出U 形的特征。而且,在LAC 曲线的下降段,LAC 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 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在LAC 曲线的上升段,LAC 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 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只有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上,LAC 曲线才相切于相应的SAC 曲线(图中为SAC4曲线)的最低点。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图5—1:2中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 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 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显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 形特征。

在上章生产论中分析长期生产问题时,我们已经指出,企业长期生产技术表现出规模报酬先是递增的,

然后是递减的。规模报酬的这种变化规律,也是造成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特征的一种原因。但是,规模报酬分析是以厂商以相同的比例变动全部要素投入量为前提条件的,即各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而事实上,厂商改变生产规模时,通常会改变各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厂商的长期生产技术表现出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更确切地说,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分析包括了规模报酬变化的特殊情况。因此,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我们说长期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呈U 形特征的决定因素。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

上面提到的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即企业的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是就一条给定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而言的。至于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的位置的变化原因,则需要用企业的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使行业内的单个厂商从中受益。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交通运输紧张,从而给行业内的单个厂商的生产带来困难。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

通过由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所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 形特征,不仅可以解释下面将要分析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前面所分析的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这些都将在下面的有关内容中得到说明。

·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 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的增量。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可以写为:

()()LTC Q LMC Q Q = (5.18) 或 0

()()()lim Q LTC Q dLTC Q LMC Q Q dQ →== (5.19) 显然,每一产量水平上的LMC 值都是相应的LTC 曲线的斜率。

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长期边际成本LMC 曲线可以由长期总成本LTC 曲线得到。 因为()()dLTC Q LMC Q dQ

=,所以,只要把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LTC 曲线的斜率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得到长期边际成本LMC 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 曲线也可以由短期边际成本SMC 曲线得到。下面这种方法予以说明。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长期的每一个产量水平,LTC 曲线都与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 曲线相切,这说明这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由于LTC 曲线相率是相应的LMC 值(因为()()dLTC Q LMC Q dQ =),STC 曲线的斜率是相应的SMC 值(因为dSTC SMC dQ

=),因此可以推知,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LMC 值 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 值相等。根据这种关

系,便可以由SMC 曲线推导LMC 曲线。但是,与长期总成

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不同,长期边际成本

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它的推导如图5—

14所示。 图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

SAC 曲线都有一条相应的 SMC 曲线,每一条SMC 曲线都过相应的SAC 曲线最

低点。在Ql 的产量上,生产该产量的最

优生产规模由

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相应的短期边际成本由P点给出,PQ1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长期边际成本,即有LMC=SMC1=PQ1.或者说,在Ql的产量上,长期边际成本LMC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SMC1,它们都等于PQ1的高度。同理,在Q2的产

量上,有LMC=SMC2=RQ2。在Q3的产图5—14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量上,有LMC=SMC3=SQ3.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无数个似与P、R和S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一条光滑的长期成本LMC曲线。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如图5—14所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其原因在于: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LAC曲线处于下降段时,LMC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此时LMCLAC,LMC将LAC拉上。因为LAC曲线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曲线也必然呈先降后升的U形,并且,两条曲线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进一步地,根据LMC曲线的形状特征,可以解释LTC曲线的形状特征。因为LMC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且LMC值又是LTC 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所以,LTC曲线的斜率必定要随着产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递减达到拐点以后再递增的特征。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解答

微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前面写“√”,在错误的命题前面写“X”;每小题1分,共20分) ( X) 1. 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2. 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 3.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 4. 在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需求弹性系数都不一样。 (√) 5.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消费者花在每一元钱上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 X) 6.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的。(√) 7.需求规律的含义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 X) 8. 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 (×) 9.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 10、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 11.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13. 一个博弈中存在纳什均衡,但不一定存在占优均衡。 (√) 14.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时,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 15.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X) 16.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7. 需求弹性这一概念表示的是需求变化对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反应程度 (√) 18. 消费者均衡表示既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 X) 19.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X) 20.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 21. 在长期分析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是不存在的。 (√) 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与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相同的。 (√) 23. 任何经济决策都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第五章

第五章成本论 一、判断题 1.平均固定成本在所有产量上都是不变的。() 2.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时间长短() 3.长期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成本和长期可变成本() 4. 在长期中,不存在不变成本。() 5.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平均成本。() 6.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是边际成本() 7.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8.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 9.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10.对应于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短期总成本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11.如果边际产量递减,那么平均产量一定也是递减的。() 12.如果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则平均产量会上升。() 13.理论上存在两条等产量曲线相交的可能性。() 1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轨迹。() 15. 企业的外在经济使LAC曲线向上移动。() 二、选择题 1.生产成本是由() A显明成本加隐含成本构成 B显明成本加可变成本构成 C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构成 D固定成本加隐含成本构成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 A.厂商的生产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变动 B.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C. 生产规律 D.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是最小的 B.等于MC C.等于AVC+AFC D.上述都正确4.已知产量为19单位时,总成本为195元,产量增加到2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

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5元 B 10 C 15元 D 20元 5.随产量的增加,AFC() A.先递减后递增 B.先递增后递减 C.一直趋于递减 D.一直趋于递增 6.LAC曲线() A.LMC<LAC时下降,而当LMC>LAC时上升 B.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7.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 A.AC曲线的最低点 B.MC曲线的最低点 C.AC曲线上的任一点 D.MC曲线上的任一点 8.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成本下降 C.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9.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所有生产要素 10.在长期中,不存在()。 A.不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11.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答案 第二章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 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 Q d 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 50- 5P= -10+5P 得: P e=6 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 Q e=50-520 6= ?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20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 得7=Pe 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 Q =60-5p ,得 Qe=60-5257=? 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 Q =-10+5P, 得 Qe=-10+5257=?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 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 5.225.5550=?-=e Q 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 5.225.555=?+-=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 Pe -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本论 (一)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入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 3.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部分,超额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则当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时,即当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时候,企业也获得正常利润。(二)短期成本理论 1.短期成本的分类 假设企业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投入量不变,则厂商可以根据产量来确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数量。这样在劳动工资w和资本价格r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总成本为:STC(Q)=w·L(Q)+r·①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STC=TFC+TVC。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根据①相应的有: TFC=r·;TVC=w·L(Q) AFC=TFC/Q=r·/Q AVC=TVC/Q=w·L(Q)/Q AC=STC/Q=AFC+AVC MC=dSTC/dQ =wdL/dQ 2.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关系 (1)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人大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微观经济学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问题与应用 1.本章讨论了许多成本类型:机会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在以下句子中填写最合适的成本类型: A.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是其____。(机会成本) B.____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它时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它时上升。(平均总成本) C.不取决于产量的成本是____。(固定成本) D.在冰激凌行业里,短期中,____包括奶油和糖的成本,但不包括工厂的成本。(可变成本) E.利润等于总收益减___。(总成本) F.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成本是____。(边际成本) 2.你的姑妈正考虑开一家五金店。她计算,租仓库和买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50 万美元。此外,她要辞去她每年 5 万美元的会计师工作。 A.给机会成本下定义。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B.你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你姑妈认为她一年可以卖出5511 万美元的商品,她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答: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55 万美元。如果一年有51 万美元的营业额,则姑妈不应该开这个店,因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总成本包括一切机会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1-55=-4<0,姑妈开店一年将发生亏损。 3.一个渔民注意到了钓鱼时间与钓鱼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A.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答: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分别是10、8、6、4、2 磅鱼。 B.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渔民的生产函数。解释其形状。 答:渔民的生产函数曲线随着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是因为随着渔民 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特性。 图13-4 渔民的生产函数 C.渔民的固定成本为10 美元(他的钓鱼竿)。他每小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是 5 美元。画出渔民的总成本曲线。解释它的形状。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1. 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 线和MP 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 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4)

(5)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 和边际产量MP L 两者的变动方 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 系:当总产量TP L 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 曲线和AVC 曲线的交点与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 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是SAC 1和SAC 2以及SMC 1和SMC 2. SAC 1和SAC 2分别相切于LAC 的A 和B SMC 1和SMC 2则分别相交于LMC 的A 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O MC Q LMC SMC 1 SAC 1 SAC 2 SMC 2 LAC A 1 B 1 Q 1 Q 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A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决定。主要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解决的”,为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分析:规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分析有三个特点: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 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最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2.需求弹性系数是与比值。 3.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收入-消费曲线向平行移动。 4.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5.微观经济学是以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解决问题的科学。 6.由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曲线,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曲线。 7.生产扩展线的方程可以表达为。 8.由于收入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 9.研究市场供求动态均衡变化的理论是,它一般表示价格和产量跨期影响的情况。 10.规模经济的三种情况分别是、、。 11.衡量货币效用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12.在生产脊线上的各点满足的条件是。 13.衡量两种要素替代程度的指标是。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2. 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3.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外

在不经济。()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 5.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 6.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 7.无差异曲线X1+X2=C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8.所谓短期是指一些投入不能改变的时期。() 9.企业运用生产要素A和B生产商品X,如果MP a=10,MP b=7,P a=4,P b=3,企业就应该增加B的使用量。() 10.当在既定的产量下生产成本最小时,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定是相等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X商品总的需求数量()。 A. 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2.如果价格提高5%能使企业总收入增加2%;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富有弹性; B. 具有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弹性不能确定。 3. 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需求价格点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 一定正确; B. 一定不正确; C. 可能不正确; D. 无法断定 4. 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不变动; D. 不能确定 5.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 正常物品; B. 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 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 低档物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 A.递增;B.递减;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任何产量上的LA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AC。这个说法()。

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特别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除此之外,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有关。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又例如,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目前收入没有增加),我们也会增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 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解答:与需求一样,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的商品。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正如马歇尔所说,经济学中的规律“不过是一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3. 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以此为例说明均衡的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

微观经济学第5章成本论习题集与复习要点

第5章成本论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 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 二、判断题 1.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 本。 ( )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 3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 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 )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 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 )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 1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 ) 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 ) 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 ) 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和影响该需求(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供给)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均衡: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成为均衡数量。 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移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移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效用论 效用: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的评价,或者说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 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 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因为,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而我国则为社会主义,而二者在原则上是对立的。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施加于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造成和激化后者的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导致思想混乱、社会行为失控,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类似的事例已经在世界上出现。 (4)以上述第二个特点而论,虽然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二者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却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和总结的方法有许多内涵是值得而且必须加以借鉴的。以此而论,学习西方经济学又是对我国有利的。当然,在借鉴时,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注意到国情的差别,在西方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办法未必能在我国奏效。 (5)趋利避害,上述两个特点可以决定我们对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即:在整体内涵上,否定它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因为,在整体内涵上,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上,它总结出的经验和总结的方法却存在着大量的值得借鉴之处。 总结上述五点,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应该是要做到“洋为中用”,即:能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切有利于我国的知识,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在意识形态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英国的著名西方经济学家罗宾逊说:“宣传成分是这一学科(指西方经济学——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