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_孙景宽

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_孙景宽

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_孙景宽
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_孙景宽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9):1868-1874

Acta Bot.Boreal.-Occident.Sin.

文章编号:1000-4025(2008)09-1868-07*

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孙景宽1,2,张文辉1,刘新成1*

(1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2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以沙枣和孩儿拳头2年生盆栽苗为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对4个梯度土壤干旱胁迫条件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造成了两物种体内水分的严重亏缺,重度胁迫(6.4% ~8.0%)下,两物种自然饱和亏为对照的3~4倍;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沙枣自然饱和亏总高于孩儿拳头,但水分临界饱和亏和需水程度低于孩儿拳头;沙枣自由水含量随干旱胁迫加剧下降幅度较大,自由水向束缚水转化率较高;沙枣最高水势的下降幅度低于孩儿拳头,最低水势的下降幅度高于孩儿拳头,且沙枣的绝对水势比孩儿拳头低.(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物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高出对照4倍多,且孩儿拳头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沙枣,但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沙枣;

沙枣本身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孩儿拳头高,随干旱胁迫的加重沙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孩儿拳头逐渐下降.结果表明,沙枣和孩儿拳头对干旱胁迫均具有积极的水分生理响应方式,推测两种植物的水分耐受极限为6.4%~8.0%,但物种间生理响应方式存在差异,沙枣较孩儿拳头具有更强的防御干旱的生理机制.

关键词:沙枣;孩儿拳头;水分平衡;渗透调节;干旱胁迫

中图分类号:Q945.78文献标识码:A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aeagnus angustif olia and Grewia biloba

G.Don var.p arvif lora Seedlings under Drought Stress

SU N Jing-kuan1,2,ZH ANG Wen-hui1,LIU Xin-cheng1*

(1College of Chem istry and Life Sciences,T ianjin Normal Un iversity,T ian jin300387,China;2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Eco-

environmental S cien 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Bin zhou University,Binzhou,S han dong256603,Chin a)

Abstract:Elaeagnus ang ustif olia and Gr ew ia biloba G.Do n v ar.p arv if lora2-year-o ld seedlings as m ater-i als,w e used w eig hing method to set up fo ur level soil m oisture.The phy siolo gical character istics of E.an-gustif olia and Gr ew ia biloba G.Don var.p arv if lor a seedlings w er 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ed:(1) Drought stress causing the serious w ater deficiency in the tw o species and their natural saturation deficit w as three to four times CK under severe stress.At the sam e drought stress level,E.angustif olia natural saturation deficit w 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 ew ia biloba G.Don var.p ar vif lor a,but the critical w ater satu-r ation deficit and requirement level of w ater were reverse.With the drought stress increasing,free w ater content o f E.angustif olia declined largely,m ore and m ore free w ater turned into the bound w ater.The hig hest w ater potential o f E.angustif olia declined in less than that o f Gr ew ia biloba G.Don var.p ar vif lo-r a.The low est w ater potential w as rever se and the absolute w ater potential o f E.angustif olia w as low er than that of Gr ew ia biloba G.Don var.p ar vif lor a.(2)With dr oug ht stress increasing,the contents of pro-line and total soluble sugar of the tw o species in the leaves increased to a cer tain ex tent.Especially under T3str ess,proline content w as hig her than that of CK for four times,and G rew ia biloba G.Don var.p ar vi-*收稿日期:2008-04-14;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8-19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项目(05YFGZNC01200);滨州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工程(BZXYQNLG200721)

作者简介:孙景宽(1980-),男,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环境生态研究.E-mail:sunjin gkuan@https://www.doczj.com/doc/ef15759995.html,

*通讯作者:刘新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植物分类研究.E-mail:lxch lxh@https://www.doczj.com/doc/ef15759995.html,

f lor a pro line content was si

g 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angustif olia,but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 as less than that o f E.angustif olia;W it

h dro ug ht stress increasing,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 f E. angustif olia firstly increased,and then declined,but Gr ew ia biloba G.Don v ar.p ar vif lor a gradually de-clined.E.angustif olia itself had a high content of so luble protein,w hich w as less im pacted by drought stress.(3)Physi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 o species had po sitiv e respo nses to drought stress,specula-ting the lim it of tolerance is6.4%~8.0%;The species w ere different in physiolo gical respo nse and E.an-gustif olia w as more advantaged.Therefore,prom otio n and ir rigatio n m anagement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Elaeagnus ang ustif olia;Gr ew ia biloba G.Don var.p ar vif lor a;w ater balance;osmoreg ulation; dro ug ht stress

天津市位于渤海之滨,全市共有盐渍化土壤42.2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9%,含盐量大于0.2%的盐渍化土壤面积9.67万hm2;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550~700mm,年内分配不均,年际间变化较大,蒸发量约为降雨量的2倍,春季蒸发量最大[1].由于干旱和盐渍化的影响,天津市区园林植物种类较少,景观生态系统比较单一[2].引进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盐碱能力的园林植物显得非常迫切.

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从内陆盐渍化地区和蓟县山区引进了沙枣、孩儿拳头等一批园林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 olia L.)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小乔木.幼枝被银白色鳞片,老枝褐色.叶长披针形至狭披针形,两面皆被白色鳞片.花银白色,芳香.果实长圆状椭圆形.孩儿拳头(Gr ew ia biloba G.Do n var.p ar vif lora H and.-M azz.)是椴树科,扁担木属,落叶灌木.小枝红褐色.叶长圆状卵形,重锯齿;花淡黄色,不具苞叶.核果,红色,2裂,每裂有2小核[3].通过大田初步栽培实验,两物种生长旺盛,适应性强,观赏性好,有希望在天津市区园林绿化中广泛推广.干旱是天津绝大多数植物生长经常面临的威胁,要在较短时间内确定引进的植物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耐旱特性是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对干旱、盐碱胁迫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多集中在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水分代谢等方面[4-6].有关沙枣和孩儿拳头耐旱性方面的研究也有报道[7,8],但有关水分平衡和渗透调节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两物种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明确两物种的抗旱生理机制,为进一步合理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005年3月,分别从天津塘沽苗圃、蓟县苗圃选取发育健康、大小一致的2年生沙枣(E laeagnus angustif olia L.)、孩儿拳头(G.biloba G.Don v ar. p ar vif lor a H and.-M azz.)幼苗,移栽到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地盆栽.盆直径为40 cm,高为45cm,每盆装土15kg,盆土为天津市区园林绿化用土,土壤有机质6.82g/kg,速效氮37.62 m g/kg,速效磷19.73m g/kg,速效钾98.21mg/ kg,含盐量0.12%.对盆栽苗定期浇水、松土.两树种各栽植30株,每盆1株.

1.2胁迫方法

实验用土的田间饱和持水量为32%.土壤含水量以水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数表示.2005年6月,选取长势正常一致的沙枣和孩儿拳头盆栽苗各12盆进行土壤干旱胁迫实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25.6%~27.2%;轻度干旱胁迫(T1),土壤含水量为19.2%~20.8%;中度干旱胁迫(T2),土壤含水量为12.8%~14.4%;重度干旱胁迫(T3),土壤含水量为6.4%~8.0%;每处理3次重复.通过自然失水到预定胁迫条件后,每天用称重法补充损失的水分,使其维持在各预定胁迫条件.胁迫期间,自然光照,盆栽苗上方设防雨棚,降雨前用防雨棚遮盖.

1.3测定方法

在胁迫30d后选取枝上部健康完全展开的叶片(枝顶端往下第3~5片),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每一指标的测定重复3次.参照张志良[9]的方法测定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用阿贝折射仪法测定叶片中自由水、束缚水含量、叶片水势[10](最高水势在早晨6:00点测定,最低水势在中午14:00测定),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脯氨酸[10],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10,11],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10].

1.4数据分析

用SPSS13.0分别对同一物种不同干旱处理的

1869

9期孙景宽,等: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水分平衡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胁迫水平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干旱胁迫与沙枣和孩儿拳头水分饱和亏的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沙枣和孩儿拳头叶片的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和需水程度均逐渐显著增加.沙枣在T1、T2、T3胁迫下的自然饱和亏分别为8.5%、9.3%、11.7%,比CK(6.7%)增加了28%、40%、76%,且处理间差异均显著,T3和CK差异极显著;孩儿拳头各处理自然饱和亏分别为12.4%、14.9%、19.0%,比CK (11.5%)增加了9%、30%、66%,CK与T1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这说明干旱胁迫造成了两物种体内水分的严重亏缺,胁迫越严重,亏缺越大,T3胁迫下,两物种自然饱和亏为CK的3~4倍;物种间相比,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沙枣自然饱和亏缺总高于孩儿拳头,说明沙枣体内水分亏缺较严重.

表1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水分饱和亏的影响

T able1Effect of soil droug ht st ress o n w.s.d o f E.angus tif olia and G.biloba v ar.p ar vif lor a

物种Species

处理

T reatment

自然饱和亏

Natural saturation

deficit/%

临界饱和亏

Critical satu ration

deficit/%

需水程度

Water requirem ent/%

沙枣

E.ang ustif olia CK 6.7Bd54.5Bc12.2Cc T18.5Bc54.6Bc15.6Bb T29.3Bb58.9Bb15.8Bb T311.7Aa64.6Aa18.1Aa

孩儿拳头

G.biloba var.p ar vif lora CK11.5Cc70.3Bd16.3Cc T112.4Cc73.1Bc17.0Cc T214.9Bb75.7Bb19.7Bb T319.0Aa80.3Aa23.6Aa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处理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Note:Th e different norm al letters m ark ed among different tr eatm ents for each species in dicate the difference(P<0.05),T h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m ark ed am on g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each sp ecies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 ence(P<0.01).T hey are the s am e as bellow.

沙枣在T1、T2、T3胁迫下的临界饱和亏分别为54.6%、58.9%、64.6%,T2、T3比CK增加了8.1%、18.6%,CK与T1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孩儿拳头各处理临界饱和亏分别为73.1%、75.7%、80.3%,各处理比CK(11.5%)增加了4.1%、7.7%、14.3%,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T1胁迫并没有影响到沙枣的水分临界饱和亏的变化,随着胁迫的加剧,临界饱和亏才受到影响,而孩儿拳头在T1胁迫下,水分临界饱和亏就产生了显著变化,并且在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孩儿拳头的水分临界饱和亏均大于沙枣,说明孩儿拳头抗脱水能力强于沙枣.

沙枣在T1、T2、T3胁迫下的需水程度分别为15.6%、15.8%、18.1%,比CK(6.7%)增加了27%、29%、48%,T1与T2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孩儿拳头各处理需水程度分别为17.0%、19.7%、23.6%,比CK(11.5%)增加了4.2%、20.7%、45.1%,CK与T1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虽然孩儿拳头抗脱水能力强于沙枣,由于沙枣本身具有较低的自然饱和亏,所以孩儿拳头的需水程度大于沙枣,干旱胁迫越严重,需水程度越大.

2.2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两物种叶片中的自由水含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均呈增加趋势.在T1、T2胁迫下,沙枣自由水含量比CK下降了18%、31%,束缚水含量比CK增加了11%、21%,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加了35%、75%;T1胁迫并没有对孩儿拳头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与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造成显著影响,在T2胁迫下,自由水含量比CK下降了16%,束缚水含量比CK增加了8%,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加了46%,在T3胁迫下,沙枣和孩儿拳头自由水含量分别降低为11.9%、14.5%,比CK 下降了64%、50%,束缚水含量增加为58.3%、50.1%,高出CK42%、18%,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为4.88、3.46.沙枣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的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孩儿拳头CK与T1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两物种相

1870西北植物学报28卷

表2 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soil drought stress o n content of bound water and free water of E.angustif olia and G.biloba var.p arv if lor a

物种Species

处理T reatment

自由水含量Content of b ou nd

w ater/%

束缚水含量Content of fr ee water/%

束缚水/自由水Bound w ater/free w ater

沙枣

E.ang ustif olia

CK

32.9a 41.0d 1.24d T 127.1b 45.8c 1.69c T 222.8c 49.8b 2.18b T 311.9d 58.3a 4.88a 孩儿拳头G.biloba var.p ar vif lora

CK

29.3a 42.3c 1.45c T 129.4a 40.7c 1.39c T 221.7b 46.1b 2.12b T 3

14.5c

50.1a

3.46a

比,沙枣自由水含量随干旱胁迫加剧,下降幅度较大,自由水向束缚水转化率较高,表明沙枣具有一定的抗旱优势.

2.3 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枣和孩儿拳头的叶片水势变化

由图1、2可以看出,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两物种叶片的最高水势和最低水势均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同.沙枣在T 1、T 2、T 3胁迫下的最高水势分别为-0.98、-1.11、- 1.48M pa,比CK 下降了33%、50%、73%,T 1与T 2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孩儿拳头各处理最高水势-0.57、-0.81、-1.11,比CK 下降了8%、55%、111%,CK 与T 1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沙枣在T 1、T 2、T 3胁迫下的最低水势分别为- 1.73、-1.97、- 2.47Mpa,比CK 下降了16%、33%、66%,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孩儿拳头各处理最低水势- 1.36、-1.48、- 1.97M pa 比CK 下降了22%

图1 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叶片最高水势的影响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处理差异显著(P <0.05);下同

F ig.1 Effect of so il dro ug ht stress on the hig hest water po tent ial o f E.angustif olia and G.biloba var.p ar vif lor a

T he different normal letters marked among different treatm ents

for each species indicates th e difference(P <0.05);

They are the sam e as bellow

图2 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叶片最低水势的影响Fig.2 Effect of soil dro ug ht stress on the low est water potential of E.angustif o lia and G.biloba var.p ar v if lor a

33%、47%,T 1与T 2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枣最高水势的下降幅

度低于孩儿拳头,最低水势的下降幅度高于孩儿拳头,且沙枣的绝对水势比孩儿拳头低,有利于从干旱环境中吸水.

2.4 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枣和孩儿拳头的渗透调节作用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物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均逐渐上升,但升高幅度不同.沙枣T 1、T 2、T 3分别为CK 的1.87、3.14、4.14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孩儿拳头T 1、T 2、T 3分别为CK 的1.45、1.88、4.22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两物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对干旱胁迫都比较敏感,且孩

儿拳头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沙枣,说明孩儿拳头在利用脯氨酸防御干旱逆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物种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逐渐上升,但升高幅度不同.沙枣T 1、T 2、T 3分别为CK 的1.21、1.24、1.50倍,T 1与T 2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1871

9期 孙景宽,等: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孩儿拳头T 1、T 2、T 3分别为CK 的1.15、1.30、1.50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两物种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对干旱胁迫都比较敏感,且沙枣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孩儿拳头,说明沙枣在利用可溶性总糖防御干旱逆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从图5可以看出,T 1胁迫下,两物种的可溶

蛋白都没有受到显著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沙枣先增加后下降,孩儿拳头逐渐下降.沙枣在T 2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12%,T 3胁迫下显著低于对照27%,孩儿拳头在T 2、T 3胁迫下,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9%、49%.物种间相比,沙枣本身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且可溶性蛋白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说明沙枣在利用可溶性蛋白防御干旱逆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3 讨 论

(1)在同等土壤水分含量下,自然饱和亏愈大说明植物水分亏缺愈严重.植物自然需水程度越低,说明其抗旱能力越强[12]

.本研究发现,干旱胁迫造成了两物种体内水分的严重亏缺,T 3胁迫下,两物种自然饱和亏为对照的3~4倍,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沙枣自然饱和亏缺总高于孩儿拳头,说明沙枣体内水分亏缺较严重,但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孩儿拳头的水分临界饱和亏均大于沙枣.由于沙枣本身具有较低的自然饱和亏,孩儿拳头的需水程度大于沙枣,干旱胁迫越严重,需水程度越大.

(2)黄子琛[13]认为耐旱植物具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束缚水比例越大,抗旱性越强.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沙枣和孩儿拳头叶片中的自由水含量呈现减少趋势,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均呈现增加趋势.两物种相比,沙枣自由水含量随干旱胁迫加剧,下降幅度较大,自由水向束缚水转化率较高抗旱性更强.

(3)植物叶水势代表植物水分运动的能量水平,反映了植物组织的水分状况,是衡量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所以通常用水势的变化来指示不同植物抗旱性的差异[14,15].王海珍等[16]研究表明,不同树种叶水势的变化除受土壤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外,还受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枣最高水势的下降幅度低于孩儿拳头,最低水势的下降幅度高于孩儿拳头,且沙枣的绝对水势比孩儿拳头低,有利于从干旱环境中吸水.这与杨建伟等[17]在刺槐和油松上的研究结果

是一致的.

(4)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用游离脯氨酸作为植物抗旱性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18,19]

,但大量的证据表

明脯氨酸累积有多种生理意义,如作为细胞质渗透调节物质稳定生物大分子结构、清除活性氧等[20].在本研究中,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物种叶片

1872西 北 植 物 学 报 28卷

中的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在T 3胁迫下,脯氨酸含量高出对照4倍多,且孩儿拳头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沙枣,说明孩儿拳头在利用脯氨酸防御干旱逆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5)许多研究表明,可溶性糖在渗透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1,22]

.本研究发现,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枣和孩儿拳头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两者相比较,孩儿拳头可溶性总糖增加幅度较大,但由于沙枣本身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各处理可溶性总糖含量仍高于孩儿拳头.

(6)陈立松等[23]研究表明,抗旱性强的植物含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也有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

[24]

,王俊刚等

[25]

为干旱胁迫下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程度与抗旱性有关,抗旱性强的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其蛋白合成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很小.本研究表明:沙枣本身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且干旱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变化量较小,孩儿拳头则相反,说明沙枣在利用可溶性蛋白防御干旱逆境方面优于孩儿拳头.

总之,两种植物的水分生理特性对干旱环境具有积极的响应方式,从这些生理特性上推测两物种的水分耐受极限为6.4%~8.0%,两物种生理响应机制存在差异,沙枣防御干旱的生理机制更占优势,在今后的园林推广和灌溉管护中要加以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 W U Q S H(武庆树),GUO Y F(郭云峰),DOU L B(窦连彬),et al .T he im provement ideas of salinity s oil in Tianjin [J].A g ro -Env iron -ment and De ve lop ment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2):32-33(in Ch ines e).

[2] QI SH T (齐树亭),M A Y L(马艳丽),JIANG SH (江 莎),et al.Tianjin urb an landscape ecosystem and species variety[J].Ur ban Env i -ronme nt and Urban E colog y ,2004,(2):11-13(in Chin ese).[3]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植物志[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4] A BD E-l BAKY,H H ANAA,M OH AM ED,e t al .Influ ence of salinity on lipid peroxindation,antioxidant enzymes an d electrophoretic pat -terns of protein and isoenzym es in leaves of some onion cultivars[J ].A sian Jour nal of Plant S ciences ,2003,2(8):633-638.

[5] A N Y Y(安玉艳),LIANG Z S (梁宗锁),H AN R L(韩蕊莲),e t al .Effect of s oil drought on seedlin g growth and w ater metabolism of

th ree tree species in loess plateau[J].A cta Bot.B or eal.-Occident .S in.(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91-97(in Chin es e).

[6] H AN G(韩 刚),DANG Q (党 青),ZH AO ZH (赵 忠).Respons e of antioxidation protection system of h edysarum scoparium to

dr ou ght s tr ess [J].Ac ta B ot .Borea l.-Occid ent.Sin.(西北植物学报),2008,28(5):1007-1013(in Chinese).

[7] GONG J R(龚吉蕊),ZH AO A F(赵爱芬),ZH ANG L X(张立新),et al .A com parative study on ant-i oxidative ability of s everal desert

plants un der drought stres s[J].A cta Bot.B or eal.-Oc cident .S in.(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570-1577(in Chines e).

[8] XU X Y(徐兴友),ZH ANG F J(张风娟),WANG Z H(王子华),e t al .Relations hip b etw een drou ght r esis tance and leaf w ater balance a -bility of s ix s hrubs in Yanshan area acta[J ].Ac ta B ot.Boreal .-Occid ent.S in.(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080-2088(in Chinese).[9]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0]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 L I B L(李柏林),M E I H SH (梅慧生).Relationsh ip betw een oat leaf s enescence and activated oxygen metabolism [J].A cta P hytop hy sio -logica S inica (植物生理学报),1989,15(1):6-12(in Chinese).

[12] FENG Y L(冯玉龙),JIANG S H M (姜淑梅).Th e adaptation to leaf w ater stress cau sed by high root temperatu re in tomato[J ].A cta

Ecolog ic a S inica (生态学报),2001,21(5):747-750(in Ch ines e).

[13] H UANG Z CH (黄子琛).E ffect of drought on the w ater balance and the metabolis m of nitrogen of sand -fixing plant[J ].A 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学报),1979,21(7):314-319(in Chinese).

[14] LI Y(黎 裕).T 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 d index for crop droug ht res istan ce[J ].A gr icu ltur al Resear ch in the A rid A reas (干旱地区农

业研究),1993,11(1):91-99(in Chinese).

[15] IANNU CCI A,RASCIO A,RUS SO M ,e t a l .Phys iological res ponses to water s tress followin g a conditionin g period in b ers eem clover

[J ].P lant an d Sc i.,2000,223:217-227.

[16] W ANG H ZH (王海珍),HAN R L(韩蕊莲),LIANG Z S(梁宗锁),et al .E ffect of s oil drought stres s on the sh oot g row 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Querc us liaotung ensis and Ac er stenolobum var.meg alop hyllum [J ].Ac ta B ot.Boreal .-Occid ent.S in.(西北植物学报),2003,23(8):1377-1382(in Chin ese).

1873

9期 孙景宽,等: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1874西北植物学报28卷

[17]YANG J W(杨建伟),H AN R L(韩蕊莲),W EI Y K(魏宇昆),et al.Water r elation and grow th of s eabuckth orn and poplar u nder differ-

ent s oil w ater conten t[J].Ac ta B ot.Boreal.-Occid ent.S in.(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579-586(in Chinese).

[18]W ANG B X(王邦锡),H E J X(何军贤),HU ANG J CH(黄久常).Non-s tomatal factor s caus ing p hotos ynthetic rate decline induced b y

w ater stress[J].Ac ta Ph ytop hy siolog ica S inica(植物生理学报),1992,18(1):77-83(in Chin ese).

[19]L I K(李昆),ZENG J M(曾觉民),ZH AO H(赵虹).Drough t resistace in relation to free proline in the major tree s pecies in dry an d

h ot river valley of jinsha[J].F or est R esearch(林业科学研究),1999,(1):103-107(in C hines e).

[20]S M IRNOFF N.T he role of active oxyg en in th e res ponse of plantsto w ater deficit and desiccation[J].N ew Phy tol.,1993,125:27-31.

[21]S UN C H(孙存华),LI Y(李扬),H E H Y(贺鸿雁),e t 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 emical respons es of chen opodiu m alb um to dr ou ght

s tress[J].A cta E colog ica S inica(生态学报),2005,25(10):2556-2561(in Chines e).

[22]LIU R X(刘瑞香),YANG J(杨劼),GAO L(高丽).Changes in contents of prolin e,s oluble sacch arin and en dogenous hormone in

leaves of Ch ines e s eabuck th orn and russ ian seabuckthorn un der different soil w ater content[J].Journal of Soil W ate r Conserv ation(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148-151,169(in C hinese).

[23]CHE N L S(陈立松),LIU X H(刘星辉).Non-s tom atal factors causing photosynthetic rate declin e indu ced by w ater stress[J].A cta Phy-

toph ysiologica Sinic a(植物生理学报),1999,25(1):49-56(in C hinese).

[24]CLIFFORD S C,ARNDT S K,CORTLET T J E,e t al.T he role of solute accum ulation,os motic adjus tm ent and changes in cell w allelas-

ticity in drought tolerance in Ziz ip hus maur itiana(Lam k.)[J].J ournal of E xp er ime ntal Botany,1998,49(323):967-977.

[25]W ANG J G(王俊刚),CH EN G CH(陈国昌),ZH ANG CH L(张承烈).T he effects of w ater stres s on soluble p rotein con tent,the activ-i

ty of SOD,POD and CAT of tw o ecotypes of reeds(Phr agmites communis)[J].Ac ta Bot.B or eal.-Occident.S in.(西北植物学报),2002, 22(3):561-565(in Chinese).

酶活性的浓度单位

20世纪50年代以前酶活性浓度单位的命名混乱,常以方法提出者的姓氏来命名,定义参差不齐,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尤其在建立"连续监测法"测酶后,大量酶应用于临床,此混乱现象更为突出.1963年国际生化协会通过广泛讨论,提出一个国际单位定义来表示酶量的多少,即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以IU表示之,由于意见不一致,至今尚未指定酶反应温度,而同一量的酶,在不同温度时间为1分钟所转化底物量将有明显差异,为避免临床上误认为只要是同一国际单位的酶量在国际上无论何处所测结果都应一致,目前大多数实验工作者常省略国际二字(简写也由IU改为U).

实验中测定的不是酶的绝对量而是浓度,1963年并未明确规定用mL或L表示体积.旧的文献中可见到mU/mL,或U/L,目前几乎都习惯用U/L来表示体液中酶活性浓度,我国由于近年来大量用自动分析仪和连续监测法测酶,已逐步不再使用各种古老单位,而使用U/L来表示酶活性浓度.

近年来国际上大力推广SI制,我国已明确SI制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单位制,SI制中酶活性单位为Katal,即1秒钟转化1个摩尔底物的酶量.上述国际单位和KataL间关系如下:1U=1L m ol!min-1=16.67nmo l !s-1=16.67nKatal.

在我国广大科研人员对Katal都不太熟悉,如报告使用Katal/L报告酶结果时,最好同时注明相应的U/L.

(潘新社供稿)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综述?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周介雄1 蒋向辉2 余显权2 (1.贵州省种子总站 贵阳 550001;2.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 贵阳花溪 550025) 摘要: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育种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细胞结构、细 胞内主要物质、酶的适应性变化、激素的调节、Ca 2+ 的调控等方面,综述了抗冷水稻和冷敏感水稻在耐冷特性方面的差异: 低温下耐冷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好的细胞膜完整性,保持更高的CA T 、SOD 和POD 等保护酶活性和更低的MDA 含量,并诱导产生更多的脯氨酸,同时ABA 水平增高。从多方面揭示了抗冷水稻的抗冷原因,并初步提出了今后抗冷水稻品种选育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抗冷水稻 生理生化特性 细胞膜 保护酶系统 激素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持续的高产、优质、抗逆一直是科学工作者的理想与追求。目前水稻从南纬34°的南美洲大西洋沿岸至北纬53°27′的黑龙江漠河、从平原到海拔2700m 范围内广泛栽培,而水稻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为15~18℃至30~ 33℃[5] ,因此低温冷害发生比较普遍。我国每年因低温冷害使稻谷减产30~50亿kg [18]。尤其是贵州省从1999年以来,在中低海拔地区几乎年年都遭受低温危害,造成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特别是2002年全省遭受严重的低温阴雨危害,致使全省水稻减产21%,全省粮食减产6%。因此,培育抗冷性水稻品种应用于生产,保持水稻持续高产稳产,是当今贵州省水稻育种和水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低温冷害是指零度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的现象[2]。水稻的冷害一般分为障害型和延迟型。障害型冷害中危害最大的是孕穗期的冷害引起的不结实,其次是开花期的低温引起的不结实。延迟型冷害,大致可区别为:因抽穗前各时期生育延迟而造成抽穗延迟,以致结实不良;以及成熟期本身的低温引起的不结实。延迟型换而言之,也可说是成熟不良型[1]。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植物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又是一个多系统的综合生理反应,它受物种本身的遗传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制约[15]。当水稻受到冷胁迫后,会表现一系列的不良症状,本文就水稻受低温胁迫后所表现的生理障碍和生理生化变化综述前人的研究结果,为选育和鉴定抗冷性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1 水稻在低温胁迫下的不良症状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都有可能遭受 低温冷害:(1)苗期:水稻苗期受低温冷害,主要导致出芽不良,分蘖少,苗弱,易感立枯病,从而影响后期丰产群体的建立,严重的还会发生烂秧死苗。(2)大田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低温对水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叶片和根系的生长方面。遇低温时叶片极度凋萎至枯死,其原因是根系损伤无法恢复吸水能力。主要导致成活不良,分蘖少,幼穗形成晚等。(3)孕穗期:水稻属高温短日植物,需高温诱导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此时遭受低 温,导致出穗延迟,且器官发生各种异常,尤其穗长变短,原因是枝梗及颖花的分化受到抑制并退化,颖花产生畸变。进而在低温下使性器官畸变,如雌雄蕊、鳞片等小穗器官的数目增加、生殖器官缺损等。(4)抽穗开花期:这个时期低温冷害主要导致抽穗延迟。水稻的雌雄性器官对温度反应敏感,且一般又以为雄性器官比雌性器官更敏感。同时,水稻开花期遇到低温,不仅影响正常开花受精,而且也能使初生胚受精后的合子早期停止发育而成秕粒,产量降低。(5)成熟期:主要导致成熟不良,子粒不饱满,米质差等。灌浆初期遇低温危害时米粒发育停止,米粒长度减少,甚至形成死米。灌浆中期遇低温危害时会产生乳白米和曝腰米。在同一穗内,下部的谷粒较上部的、出穗迟的谷粒较出穗早的、第二次枝梗上的谷粒较第一次枝梗上的灌浆能力弱,低温对它们的影响亦大。因此在所有的颖花中如果弱势颖花比例高的品种则易受到冷害。和抽穗开花期一样,灌浆期的稻株遇到低温时叶绿素会受到破坏,叶片变黄,叶片发黄时由基部老叶→顶部新叶、由叶尖→叶基顺次进行[7]。因此,叶片光合强度也受低温抑制而显著降低。 2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抗冷水稻与冷敏感水稻相比具有对低温冷害的忍受和适应的优良特性,即水稻的抗冷性[2]。当它遭遇冷害时,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内各物质将发生一系列形态及生理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其稳定地生长。2.1 细胞结构的特性2.1.1 细胞膜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是细胞乃至整个植物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调控一切营养物质的进出,而且是细胞反应外界不利因子的最先的重要屏障[3]。1973年,Lyons 根据细胞膜结构功能与抗冷性的关系,提出著名的“膜脂相变冷害”假说。认为温带植物遭受零上低温时,只要降到一定的温度,生物膜首先发生膜脂的物相变化,这时膜脂从液晶相变为凝胶相,膜脂的脂肪酸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膜的外形和厚度也发生变化,可能使膜发生收缩,出现孔道或龟裂,因而膜的透性增大,膜内可溶性物质、电解质大量向膜外渗漏,破坏了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同时膜上结合酶的活力降低,酶促反应失调,表现出呼吸作用下降,能量供应减少,植物体内积累了有毒物质[4]。 膜脂相变转换温度与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抗冷水稻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较高,膜脂相变温度相应较低,使膜在低温下保持流动性和柔韧性,以利低温下正常功能的执行和避免膜脂固化造成膜伤害。苏维埃等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法(DSC )和荧光偏振法,杨福愉等用顺磁共振法,都证明水稻的抗冷品种膜脂流动性大[16];王洪春等[14]对206个水稻品种种子干胚膜脂脂肪酸组成所做的分析指出:抗冷品种含有较多的亚油酸(18∶2)和较少的油酸(18∶1)。致使其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高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1.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将已纯化后的甘油菌种活化后于37℃下培养20~24h ,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菌体形态和菌落特征的观察。染色方法参照微生物鉴定实验指导 2.生长条件试验 (1)耐盐性试验(NaCl 浓度:0. 85 、1. 20 和1. 71) (mol/ L) ; (2)耐酸碱试验(p H :4. 3 、5. 7 、6. 8 、8. 4 、8. 6 和8. 7) ; (3)温度梯度试验(温度: 10℃、30℃、40℃、50℃、55℃、60℃和65℃) 。 分别将参试菌接种于以上处理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 ,记录生长状况。 3.生理生化试验 ⑴过氧化氢酶测定 将实验菌接种于PGY培养基斜面上,37℃培养20h—24h,取一环接种的培养物,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3%-—15%的过氧化氢,有气泡则为阳性反应,无气泡为阴性反应。 ⑵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 在PY基础培养基内加入30g葡萄糖和5%吐温-80,1.6g/100mL的溴甲酚紫1.4mL作指示剂, 在培养基内放置一小倒管,分装试管置37℃培养24h, 经培养后,指示剂变黄表示产酸,倒管内出现气泡,表示产气。 ⑶淀粉水解实验 接种新鲜的菌种于含有0.5g可溶性淀粉的PY基础培养基中,取少许培养液于比色盘内,同时取未接种的培养液作对照,分别在其中加入卢哥氏碘液.不显色表示淀粉水解,显蓝黑色或蓝紫色时,表示淀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 ⑷明胶液化实验 将实验菌接种于明胶基础培养基中,置37℃培养,以一支未接种的试管作为对照。将接种的和未接种的对照管置于冰箱或冷水中,等待对照管凝固后记录实验结果,反复观察对比多次。如对照管凝固时,接种管液化为阳性反应,凝固为阴性反应 ⑸甲基红(M.R)试验 接种实验细菌于PYG培养基,于37℃培养2天后,于培养物中加入几滴甲基红酒精溶液,如呈红色,表示阳性。 ⑹乙酰甲基甲醇V-P实验 接种新鲜的实验菌种于培养基中, 37℃培养2天后,取培养液1mL在其中 加入1ml 10%的NaOH,混匀,再加入3-4滴2%氯化铁溶液。数小时后,培养基表面的下层出现红色者,为阳性 ⑺柠檬酸盐 取幼龄菌种接种于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3-7天,培养基呈碱性(蓝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者则为阴性 ⑻酪素水解试验 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g脱脂奶粉加入50mL蒸馏水中(或用50mL脱脂牛奶),另称1.5g琼脂溶于50mL蒸馏水中,将两液分开灭菌。待冷至45-50℃时,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然后将菌种点接在平板上,每皿可点接3-5株菌。适温培养1、3、5天,记录菌落周围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配制该培养基时,切勿将牛奶和琼脂混合灭菌,以防牛奶凝固 ⑼厌氧生长测定 将菌种接入营养肉汤平板后,用密封带包好放入CO2培养箱37℃培养2天后,观察生长情况,生长则为阳性(10)厌氧硝酸盐产气 接种封油:以斜面菌种用接种环接种后,用凡士林油(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为1:1)封管,封油的高度约1厘米。必须同时接种不含有硝酸钾的肉汁胨培养液作对照。 观察结果:培养2-7d,观察在含有硝酸钾的培养基中有否生长和产生气泡。如有气泡产生,表示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为阳性反应。但如不含硝酸钾的对照培养基也可产生气泡,则只能按可疑或阴性处理。 (11)石蕊牛奶的反应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综述)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重金属在环境中的释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水体和大气,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进人生物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有多种途径,除采矿区的尾矿、矿渣、冶炼、有毒气体的排放之外,还有城市垃圾、金属电镀、汽车尾气排放、工业企业向环境排放的“三废”、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农田的污水灌溉等等,这些途径都将导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通常植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时都会出现生长迟缓、植株矮小、根系伸长受抑制直至停止、叶片褪绿、出现褐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和植物死亡[1,2]。多年来,人们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理也有较多报道,本文就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字:重金属,植物,生理生化。 1.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 重金属污染能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了酶活性。重金属与某些元素之间有拮抗作用,也可能会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沈阳农业大学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能明显降低水生植物凤眼莲的根系活力,影响植株生长。 2.引起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当植物受到重金属毒害未出现可见症状之前,实际上在细胞内部已有

亚细胞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这些细胞器参与的生理生化功能抑制或丧失。据彭鸣、王焕校等人[2]的研究表明,当重金属污染较轻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没有明显变化,这时植株外部形态也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受害症状。而污染严重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均被破坏,此时植株外部形态会表现出叶片褪绿、萎蔫,根生长受抑制,乃至植株死亡。 3.影响细胞膜透性 重金属能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王正秋[4]等对Pb2+,Cr3+,Zn2+对芦苇幼苗质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Cr3+,Zn2+对芦苇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电解质渗漏影响显著,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其中Cr3+和Zn2+的作用更明显。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3+污染可增加凤眼莲膜脂过氧化,并使其细胞膜透性增加,且伤害程度与Cr3+浓度呈正相关,而且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要早于膜透性的改变。目前,细胞膜透性被广泛地用作评定植物对重金属反应的方法之一。 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对于重金属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比较广泛,结果表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3]说明,重金属Cr3+可使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重金属离子直接干扰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在大麦幼苗中,Cr3+通过影响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的活性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据王泽港[5]等报道,重金属离子对叶绿素的影响不是由于取代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而是通过影响叶绿素合成酶以及抑制一些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等其他途径而产生的。张宁、唐咏[3]就Cr3+对凤眼莲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r3+时(Cr≤0.025mmol/L),凤眼莲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而较高浓度Cr3+时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乳酸菌1

乳酸菌的耐酸机制 摘要:对乳酸菌耐酸机理进行了初步介绍,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了阐述, 包括质子泵机制、蛋白质及RNA修复、细胞膜及代谢方式的改变和碱生成等, 以期为人们了解乳酸菌耐酸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借鉴, 为研究者对乳酸菌耐酸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乳酸菌; 耐酸性; 机理 Review on the Mechanism of Acid Toler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bstract:This review provided the possible acid tolerance mechanis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cluding proton pump, repair of protein and RNA, cell membrane and metabolic ways change, production of alkali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mak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s of the mechanism for acid toler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work related to Lactic acid bacteria. Key words:Lactic acid bacteria; acid tolerance; mechanism 引言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栖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及其他器官中。在土壤、植物根际和许多的人类食品、动物饲料,还有自然界的湖泊和污泥以及一些临床样品中都发现有乳酸菌的存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乳酸菌来发酵动物(乳、肉、鱼等)和植物制品(蔬菜、葡萄酒、橄榄等)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乳酸菌的经济效益不断在增长,因为虽然它们在发酵食品中的含量非常少,但是对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质量却有决定作用。因此,发酵剂菌株的质量功能特性和生长特性对于产品的成功发酵是非常必要的。 乳酸菌不但包括在食品发酵中使用的一般认为安全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胃肠道中普遍存在的共生体和具有潜在益生作用的益生菌。对这些微生物来说,食品和胃肠道中的酸性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例如,益生菌的最佳

生理生化实验

(第10章肠杆菌科 一、教学大纲要求 (1)肠杆菌科分类 (2)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性 (3)肠杆菌科各菌属特性 (4)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意义 (5)肠杆菌科各菌属鉴别 (6)肠杆菌科实验室检查 二、教材内容精要 (一)肠杆菌科概述 1.分类 肠杆菌科是一大类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有14个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耶尔森菌属。 2.肠杆菌科共同特性 (1)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有菌毛,多数有周身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化反应活跃,氧化酶-,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或不产气,触酶+,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2)抗原构造:肠杆菌科抗原构成主要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菌毛抗原等。O抗原与H抗原为肠杆菌科血清学分群与分型的依据,但是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可被表面抗原和菌毛抗原阻断。 (3)毒力因子:主要有菌毛或菌毛样结构、荚膜或微荚膜、外膜蛋白、内毒素及外毒素等。3.临床意义 肠杆菌科细菌多为肠道正常菌群,除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菌属部分菌种、耶尔森菌属有致病作用外,其余均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医院感染。 4.鉴定与鉴别 (1)科间鉴别:氧化酶阴性基本可将肠杆菌科与弧菌科、非发酵菌、巴斯德菌科区别开来。后3类菌均为阳性(表10-1)。 表10-1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试验肠杆菌科弧菌科发酵菌巴斯德菌科 葡萄糖氧化、发酵发酵发酵氧化或不分解发酵氧化酶-++* + 形态杆状弧状、杆状杆状球杆状 鞭毛周鞭毛或无单鞭毛单、丛、周鞭毛或无无鞭毛注:*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 (2)分类鉴别:用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可将肠杆菌科分为三大类(表10-2)。 表10-2 肠杆菌科初步分类

关于乳酸菌的文献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详细版) 报告编号:ed77aded-ecfd-49f9-97a7-a1ce0125cb50 原文字数:8,812 检测日期:2013年05月30日 检测范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DB)、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CPD)、中国学术网页数据库(CSWD) 检测结果: 一、总体结论 总相似比:53.33% (参考文献相似比:0.00%,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53.33%) 二、相似片段分布 注:绿色区域为参考文献相似部分,红色区域为其它论文相似部分。 三、相似论文作者(举例9个) 点击查看全部举例相似论文作者 四、典型相似论文(举例78篇) 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115.56%CLA功能性玉米秸秆青贮生产及其对草鱼生产性能的影响学位论文马海桥安徽农业大学2009 214.44%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国春艳 等饲料工业2006 313.33%益生菌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期刊论文翁田波 等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411.11%天然乳酸菌的作用及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的效果期刊论文陈广香 等养殖技术顾问2011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点击查看全部举例相似论文 五、相似论文片段(共10个) 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511.11%瑞士乳杆菌发酵乳蛋白肽与抗ACE功能的研究 学位论文霍建新天津科技大学2007610.00%产CLA乳酸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其小肠发育与菌群的影响学位论文陈佳安徽农业大学200878.89%瑞士乳杆菌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学位论文孙囝天津科技大学200888.89%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 期刊论文赵红霞 等江西饲料20039 7.78%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红酵母与乳酸菌素在“无抗”肉鸡生产上的应用及 其互作效应学位论文 张景琰 中国农业大学 2006 107.78%乳酸菌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杨建军 等畜禽业200211 6.67%浅述乳酸菌发酵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李晓红 等广西轻工业200812 6.67%一株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学位论文金鑫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13 6.67%L.casei Zhang抗感染及免疫协同作用的研究学位论文张七斤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14 6.67%磁弹性无线微生物传感器研究 学位论文戈树田湖南大学200915 5.56%新城疫病毒F基因乳酸菌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学位论文 宁军 吉林农业大学 2008

遮阴对3种地被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遮阴对3种地被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本文以蓝刺头(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L.)、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3种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耐阴性研究。通过5种不同梯度的遮阴处理(分别为0%遮阴度、30%遮阴度、50%遮阴度、70%遮阴度以及90%遮阴度),从3种地被植物幼苗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这3个方面进行耐阴性的鉴定,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对3种地被植物的耐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中筛选出植物耐阴性鉴定的有效指标,使以后的耐阴评价工作更加快捷、方便。 试验结果如下:(1)遮阴对生长指标的影响:叶长、叶宽、株高和叶面积在5种不同的遮阴梯度处理下,叶长、叶宽、株高和叶面积总体上表现为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遮阴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叶绿素a+b含量、相对质膜透性都随着遮阴度的增加和遮阴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过氧化物酶则表现为呈现“V”字型趋势,遮阴对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遮阴对二者影响较小。 (3)遮阴对光合日变化的影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为单峰型变化曲线,在13:00时为峰值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这与植物的耐阴性密切相关。 (4)确定了3种地被植物的可生长光照范围:二月兰比紫花地丁的可生长光照范围大,紫花地丁比蓝刺头的可生长光照范围大。二月兰在全光照到90%遮阴度下都能正常生长,最适光照为70%遮荫度;紫花地丁在全光照到70%遮阴度下能够正常生长,70%遮荫度为最适光照。 蓝刺头在50%遮阴度下生长最佳,在遮荫度0%、30%和70%下正常生长。(5)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特性 细菌的生理特性,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1)营养;(2)呼吸;(3)其它环境因素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细菌的营养 细菌的营养是指吸取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并进行代谢生长的过程。营养是代谢的基础,代谢是生命活动的表现。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与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类型和代谢遗传特性等有关。 一、细菌细胞的化学组分及生理功能 1、化学组成细菌细胞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水,约占细胞总重量的80%,一般为70%~90%.其它10%~20%为干物质。干物质中有机物占90%左右,其主要化学元素是C、H、()、N、P、S;另外约10%为无机盐分(或称灰分)。其化学组成示意图如下(图2—1)。 有关细菌细胞的化学组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不同的细菌细胞化学组分不同;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有差异。 2、各化学组分的生理功能 (1)水分 水分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化学组分。水在细菌细胞内的存在有两种状态:自由水和结合水。它们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溶剂作用。所有物质都必须先溶解于水,然后才能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2)参与生化反应(如脱水、加水反应)。 3)运输物质的载体。 4)维持和调节一定的温度。 (2)无机盐 无机盐主要指细胞内存在的—些金属离子盐类。根据含有量的多少可以分成微量金属

元素和(大量)金属元素,前者如Zn、Ni、Co、Mo、Mn等.后者如P、S、K、Mg、Na、Fe 等。无机盐类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 1)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如H3PO4是DNA和RNA的重要组成成分。 2)酶的组成成分,如蛋由质和氨基酸的-SH。 3)酶的激活剂,如Mg2+、K+。 4)维持适宜的渗透压。如Na+、K+、Cl-。 5)自养型细菌的能源,如S、Fe2+。 (3)碳源 凡是提供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之为碳源。它分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种,前者包括各种糖类,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等,后者主要指CO2(CO32-或HCO3-)。碳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物质中碳素的来源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碳源的不同是划分细菌营养类型的依据,详见后述。 (4)氮源 凡是提供细胞组分中氮素来源的各种物质称为氮源。氮源也可分为两类:有机氮源(如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等)和无机氮源(如NH4Cl,NH4NO3等)。氮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氮素合成材料。极端情况下(如饥饿状态),氮源也可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是氮源与碳源的很大不同。 前已所述,细胞干物质中有机物的六大元素是C、H、O、N、P、S。除了C、H、O、N四种外,剩下的还有P和S。与碳源和氮源类似,凡是提供磷素或硫素的各种化合物分别称为磷源和硫源。磷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无机磷酸盐或偏磷酸盐。硫源则比较广泛,从还原性的s2-化合物、元素硫一直到最高氧化态的SO42+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硫源。磷源和硫源的作用是分别提供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原料。 (5)生长因子 某些细菌在含有上述介绍的碳源、氮源、磷源、硫源和元机盐类等组分的一般培养基中培养时,生长极差或不能进行生长。但当加入某种细胞或组织的提取液时生长较好。也就是说这些提取液种含有生长所必需的某种物质。因此,我们把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自身合成的,同时又是生长所必需的须由外界供给的营养物质,叫做“生长因子”。根据化学组分的不同,生长因子可分为3类:氨基酸类、嘌呤类、嘧啶类、维生素类。 上面介绍了细菌的—般细胞组分和营养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不同的细菌,营养要求不同。 第二,不同的生长条件,同一细菌的营养要求也会不同。 第三,总体来说,细菌的代谢能力很强,可利用的化合物种类很广。 以上所讲的水分、碳素养料、氮素养料、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都是细菌等微生物所需要的,但不同的微生物对每一种营养元素需要的数量不是相同的,并且要求各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主要是指碳氮的比例关系,通常称碳氮比。有人做过试验:根瘤菌要求碳氮比为11.5:1,固氮菌要求碳氮比为27.6:1,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在一起生活综合要求的碳氮比约为25:1。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群体对营养物质也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详见第六章第五节。 应该指出,细菌住住先利用现成的容易被吸收、利用的有机物质,如果这种现成的有机物质的量已满足它的要求,它就不利用其它的物质了。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常加生活污水以补充工业废水中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但如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成分已基本满足细菌的营养要求,则反而会把细菌养“娇”,因在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比工业废水中的容易被细菌吸收利用,因而影响工业废水的净化程度。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就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与防治原则等都有 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 类、 (一)球菌(coccus) 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 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与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 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大杆菌如 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就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 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 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四个部分组成。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 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就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就是肽聚糖,又称粘肽。它就是原核生物细 胞所特有的物质,不同种类的细菌,其组成与连接的方式亦有差别。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 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1-3,a),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与四 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1-3,b)。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的营养:1、水:各种生物所必需的 2、碳源:合成菌体成分;能量的主要来源 3、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质、酶、核酸 4、无机盐类:生长代谢必需 5、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1、自营菌:合成能力强,能以无机物合成菌体成分,多为非致病菌 2、异营菌:合成能力差,必须供给多种有机物,多为致病菌 三、根据细菌对氧气需要的不同,细菌可分为 1、专性需氧菌:需要氧气,无氧不能生长。如:结核杆菌、霍乱弧菌 2、专性厌氧菌:只能生长在厌氧环境。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3、兼性厌氧菌:有氧或无氧都能生长,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四、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实际意义 1、分解性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糖发酵试验:乳糖葡萄糖 大肠杆菌产酸又产气产酸又产气 伤寒杆菌无反应产酸 意义:鉴别细菌 2)吲哚试验:大肠杆菌 色氨酸吲哚+试剂→玫瑰吲哚 2、合成性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是由一些细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 化学本质:脂多糖LPS 特性: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不破坏;180度 4小时,250度45分钟,可破坏 2)色素:水溶性、脂溶性(鉴别意义) 3)抗生素:治疗作用 4)细菌素:抗菌作用范围狭窄 5)维生素:治疗作用 6)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有关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1、条件:1)营养物质 2)酸碱度PH:大多菌最适PH 6.8—7.4; 个别特殊:霍乱弧菌8.4—9.2;结核杆菌6.5—6.8;乳酸杆菌5.5 3)温度:低温菌10—20度;中温菌 37度(大多);高温菌50—55度 4)气体:CO2 、O2 2、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1)方式:二分裂(中间形成横隔) 2)速度:大多快(20-30min)分裂一次 (一代);个别例外,如:结核杆菌18-20h 一代 3)细菌生长曲线:迟缓期——分裂繁殖准备期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2014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厌氧发酵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古细菌,它们生活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产甲烷菌是厌氧发酵过程的最后一个成员,甲烷的生物合成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关键链条。由于产甲烷菌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沼气发酵、动物瘤胃中有机物分解利用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因此产甲烷菌和甲烷产生机理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对产甲烷菌基因组的研究,使人们从基因组的角度、进化的角度对甲烷生物合成机理、甲烷菌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方面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产甲烷菌;显著影响因子;生化特性 1、引言 目前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厌氧消化技术在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倍受青睐。沼气发酵是自然界极为

普遍而典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各种各样的有机物通过沼气发酵,不断地被分解代谢产生沼气,从而构成了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厌氧消化是极为复杂的生物过程,在参与反应的众多微生物中,产甲烷菌的优劣和密度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和甲烷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产甲烷菌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成为重点。 二、产甲烷菌概述 产甲烷菌的研究开始于 1899 年,当时俄国的微生物学家奥姆良斯基(Omelianski)将厌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产氢的细菌,后来称产氢、产乙酸菌;另一类是产甲烷菌,后来称奥氏甲烷杆菌(Methanobacillus omelauskii)。1901年Sohzgen对产甲烷菌的特征及对物质的转化进一步作了详细的研究。1936年Barker对奥氏甲烷菌又作了分离研究。但这些研究,由于厌氧分离甲烷菌的技术尚不完备,均未取得大的进展。直到1950年Hungate第一次创造了无氧分离技术才使甲烷菌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厌氧消化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古细菌,它是严格厌氧菌,属于水生古细菌门(Euryarchaeota)。它们生活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如反刍动物的瘤胃、人类的消化系统、稻田、湖泊或海底沉积物、热油层和盐池,以及污泥消化和沼气反应器等人为环境中。产甲烷菌是厌氧消化过程的最后一个成员,甲烷的生物合成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关键链条。 由于产甲烷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对其研究需要较高的技术手段,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产甲烷菌新种发现的不多,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记载,产甲烷菌只有一个科,即甲烷杆菌科,分三个属,有9个种。但是,随着其研究手段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产甲烷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产甲烷菌被人们发现,到目前为止,从系统发育来看,甲烷菌分成5个目,分别为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和甲烷超高温菌目(Methanop-yrales)。Schnellen 第一个从消化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甲酸甲烷杆

乳酸菌的鉴定

乳酸菌的鉴定 吲哚试验 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 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 1.2.3 乳酸的检测 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 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1.结果和分析 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 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 2.2乳酸菌的鉴定 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 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证

乳酸菌的概念及其分布

乳酸菌的概念及其分布 乳酸菌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名词,而是指能够利用发酵性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虽然有些霉菌也能产生大量乳酸。但以乳酸细菌为主要类群。因而通常将乳酸细菌称之为乳酸菌。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不仅栖息在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及其他器官中.而且在植物表面和根际.人类食品.动物饲料.有机肥料.土壤.江.河.湖.海中都发现大量乳酸菌的存在;这类细菌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乳杆菌属 1.乳杆菌属的形态特征 细胞呈多样形杆状:长或细长杆状.弯曲形短杆状及棒形球杆状,一般成链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有些菌株革兰氏染色或甲烯蓝染色显示两极体,内部有颗粒物或呈现条纹。通常不运动.有的能够运动具有周生鞭毛。无芽孢。无细胞色素,大多不产色素. 2.乳杆菌属的生理生化特点 化能异氧型,营养要求严格,生长繁殖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肽、核酸衍生物,根据碳水比合物发酵类型,可将乳杆菌属划外力三个类群,即1.同型发酵群:发酵葡萄糖产生85%以上的乳酸,不能发酵戊糖和葡萄糖酸盐。2.兼异性发酵群:发酵葡萄糖产生85%以上的乳酸,能发酵某些戊糖和葡萄糖酸盐。3.异型发酵群:发酵葡萄糖产生等物质量的乳酸.乙酸和或乙醇.CO2、PH6.o以上可还原硝酸盐,不液化叫胶.不分解酪素.联苯胺反应阴性,不产生吲哚和H2S,多数菌株可产生少量的可溶性氮;微好氧性,接触酶反应阴性,厌氧培养生长良好,生长温度范围5.5~6.2,最适生长温度30~40℃。耐酸性强,生长最适PH为5.5~6.2,在PH<=5的环境中可生长.而中性或初始碱性条件下生长速率降低。自然界分布广泛,极少有致病性菌株。 3.乳杆菌属的代表种 (1)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形态长杆状,两端钝圆。固体培养基生长的菌落量棉花状。易与其他乳酸菌区别.能利用葡萄糖.果糖.乳糖进行同型乳酸发酵产生D型乳酸(有酸涩味,适口性差),不能利用蔗糖。该菌是乳酸菌中产酸能力最强的菌种,其产酸能力气菌体形态有关,菌形越大,产酸越多,最高产酸量2%。如果菌形为颗状或细长链状,产酸较弱,最高产酸量1.3% ~2.0%。。蛋白质分解力较弱.发酵乳中可产生香味物质乙醛。最适生 长温度37~45℃,温度高于50℃或低于20℃不生长。常作为发酵酸奶的生产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

摘要:通过稀释分离和平板划线法从鸡的排泄物中分离出5株微生物菌株,然后分别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和鸡粪定植实验。实验表明:a3为细菌,其余4株均为酵母菌,其中a4菌株具有较强的产蛋白酶、水解淀粉的能力,在鸡粪中定植效果最好,是比较理想的优势菌株 关键词:酪素;微生物分离;发酵鸡粪;定植 1 引言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深化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十分迅猛,养殖业一方面给广大农户带来丰厚的收入,但另一方面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大量而集中的粪尿和废水已成为许多城市和农村的新污染源[1]。禽畜粪便已成为固体有机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不论是规模化的养鸡场还是散养的农户,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粪的污染成了养鸡业和农户最关心的问题。虽然目前在尽力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不少养殖单位和农户在鸡粪综合利用上依然不尽人意,因此鸡粪的处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研究表明[2],鸡粪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3]。向鸡粪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群,能有效地促进有机物降解,加速鸡粪腐熟进程,同时还有利于消除致臭物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4]。本实验从发酵鸡粪中分离5株优势菌群,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检测,旨在为鸡粪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奠定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中的新鲜鸡粪取自南充某养殖场。分离用培养基包括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细菌);20%鸡粪抽提液加1.5%琼脂(分离放线菌);pda培养基(分离真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为20%的鸡粪抽提液。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将新鲜鸡粪用无菌水稀释成浓度为10??-2?的溶液,采用平板稀释法将鸡粪涂抹在不同类型的固体分离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d后挑取分离平板上的单菌落,并进一步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纯化,然后将特征不同的菌落分别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并保存备用。 2.2.2 菌种的筛选 将所有分离得到的菌株,以10%接种量接种到鸡粪抽提液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装量100ml/500ml)100rpm培养。3d后接种划线到相应的平板上,培养2d后,挑取单菌落保存。 2.3 筛选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2.3.1 淀粉水解实验 将保存菌种逐个点种在淀粉水解培养基上,30℃培养3d,滴入少量lugol?s碘液于平皿中,轻轻旋转平板,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最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菌落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被水解,透明圈的大小反映水解淀粉的能力。菌株水解能力以公式u?p=(d/d)?2计算。式中d为透明圈直径(mm),d为菌落直径。 2.3.2 酪素水解实验 分别挑取少许菌种,先接种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再点接于酪蛋白的平板,30~32℃培养24~48h,测定平板上菌苔直径和水解圈的直径[5]。 2.3.3 油脂水解实验 将溶化的固体油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充分摇荡使油脂分布均匀。无菌操作倒入平板,待凝。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标上菌名。然后将菌种用无菌操作划成“十字”接种于平板的相对应部分的中心。然后将平板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h后,取出平板,观察并记录菌苔颜色,如出现红色斑点,为脂肪水解阳性,记为“+”,否则为阴性,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