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教材分析】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情,以慰相思之苦。这首玲珑的小词,选取“永昼”“半夜”“黄昏”三个特定的场景,通过对景物、心理、动作的细节描绘,抒写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更非“凄凄惨惨戚戚”的国破家亡之愁。

【预习反馈】

1、“瑞脑”和“金兽”这两个意象如何体现作者的愁情?(5、8、11)

2、作者为何以“黄花”自比?(1、2、

3、6、)

3、同样是写愁,《武陵春》与《醉花阴》有何不同?(3、8、9、10)

【学情分析】

对于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大师级女词人,学生并不陌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了解较少。另外,对课标中所提出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的要求还有所欠缺,教学中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因此,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学会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作为柔弱女子那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这首词见证了一段令人羡慕的美好爱情,这首词展现了一代旷世才女的非凡才情,这首词折服了无数才子,这首词让婉约词派“一代词宗”更加光彩照人。昨天我们进行了预习,大家对《醉花阴》和李清照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将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丰盈美几个方面去解读《醉花阴》,解读李清照。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深情诵读。

1.自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提问: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2.个别朗读并进行评价。(要求读出词中的愁绪)

3.播放音频,再次体会浓浓的愁情。

(二)思读:体会意境美

1.师:这首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意境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意象)

2.师: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

3.思考与探讨: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上片:薄雾、浓云——沉重、压抑、愁云惨淡的室外大环境;

瑞脑、金兽——时间漫长、环境凄寂、百无聊赖的愁情;

玉枕、纱橱——透入肌肤的秋寒,暗示主人公的心境:内心凄凉、孤枕难眠。

师: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意象非一般农家妇女所能享受到的,是古人显示高雅生活的标志,反映了词人良好的出身和优越的家境。

下片:西风——即秋风,肃杀,冷冽。西风卷帘,营造出凄清的环境氛围。

问题:作者为何要以“黄花”自比?(1、2、3、6)

师:黄花即菊花,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菊花有关的诗词名句?(PPT展示)小结: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菊花象征隐逸精神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品格。

意境:凄清孤寂(提示:用四字词语概括)

4.师:你认为这首词意境描写最成功的是哪句话?(学生……)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陆德夫认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三句最佳。你觉得好在哪?

师:鉴赏名句一般用诠释(解释大意)加评析(即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请用此方法赏析这三句话。

明确:诠释:

评析:这首词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深挚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

总结: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三)比读,鉴赏情感美

1.李清照是写愁的高手,她笔下的愁因时而异,姿态百出,异彩纷呈但都哀婉动人。其词集《漱玉词》收词40多首,“愁”字竟出现15次,愁词多至近10首。联系背景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醉花阴》中的愁有何不同?为何不同?(3、8、9、10)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2.师: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人们称其词作风格为“易安体“。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出示预习反馈:什么是“易安体”?(2、6、9)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四)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下片及《夏日绝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这首词所选取的意象和《醉花阴》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那它给我我们的感觉如何?(豪迈、阳刚)除词外,易安还写过《夏日绝句》这样直言豪语的绝句。所以,“豪迈”和“婉约”只是就作品的整体风格而言的,不能认为“婉约”词派的词人就只会写婉约词。(西方有句谚语,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小轩窗、正梳妆”的婉约。清照也具有这种婉约豪放、刚柔相济的美。

三、小结课堂

这节课我们从音韵、意境、语言、情感、风格等多个角度对《醉花阴》进行了探究学习,现在请一位同学用“上阕写……下阕写……”句式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四、练习题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好的诗词,往往一词立骨,一语传神。有人认为最能体现《醉花阴》神韵的是“瘦”字,你认为好在哪里?

【板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沉重、压抑

上片瑞脑、金兽:漫长、凄寂、无聊

凄清孤寂

意象玉枕、纱橱:秋寒、凄凉

西风:肃杀、凄清

下片

黄花:憔悴、高洁

情感:愁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城南中学潘云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出于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意在通过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的词作来学习不同风格的宋词,前边已经出现柳永、苏轼、辛弃疾等词人作品,李清照作为中国第一位女词人,作为本单元的压轴词作,可谓地位非凡。 二、设计理念: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课文选词两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的风格,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以诵读、品诗入画为重,通过诵读,以及视觉的感官,把握《醉花阴》的内涵与语言韵味。因为内容是明白浅显的,要求当堂成诵。 三、学习方法: 1、在朗读中感悟词中蕴含的相思之愁; 2、品析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3、背诵全词。 四、重点难点: 1、朗读感悟词中的相思之情; 2、解读词中意象。 五、教学辅助:PPT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北宋时期,一个叫做赵明诚的男子告诉他的父亲,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本书,可醒来时只记得那书上的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于是请他父亲为他解梦。他父亲一看就明白了,说“你的梦告诉你,你将要迎娶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注释|翻 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由李清照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李清照重九佳节为怀念丈夫而写。上阕写半夜枕席上吹来冷气,感到自身孤独。重阳节也在孤独冷寂中度过。下阕写黄昏时在菊圃独饮。词人认为自身正如傍晚的黄菊,伶仃瘦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以菊花自喻别有创意;一个“瘦”字,使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少妇形象活脱脱浮现出来,且符合词自身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贴切传神。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醉花阴:毛滂创调。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讲解】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

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

醉花阴-优秀教案

《醉花阴》 忻高黄亚桃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教法建议 1、朗读; 2、讨论; 3、比较拓展; 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季节: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

醉花阴赏析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语文组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为什么?天才=人才?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二、立足文本,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三、1、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文中哪个人物应该承担责任?并请以劝告的口吻对他说几句话。(学生活动: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中心发言人。) 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阻碍方仲永成才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父亲,他的贪财短视造成仲永错过成才的机会。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以看出。本来方仲永才能初现,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棵摇钱树,儿子写诗,其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这足以说明,仲永的父亲完全忘记了做父亲的责任。“不使学”毁灭了方仲永的前途,使这位神童无形中夭折在自己父亲的手里。文中提到邑人也是妨碍仲永成才的一个因素,他们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没加以培养,对“世隶耕”的方仲永的父亲来了180度大转弯。如果没有“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方仲永的父亲吃喝贪财的一面得不到萌发并滋长,也许结局会完全转变,再说邑人的吹捧导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这群人无意中对方仲永“泯然众人”发挥着潜在的催化作用。 最后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观全文,不难发现方仲永懒惰,自认为天资过人,没有起码的学习,更不说勤奋刻苦了,等天资衰退后,他仍不以为然,年龄增长而才能减退,如此差距这能全怪别人?方父的贪财短视、邑人“以钱币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一个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诗坛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哀伤、叹息!)大家看标题中的这个“伤”,不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吗?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2、读文中相关语句,理解“受之天”与“受于人”的关系,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生读。) 作者“伤”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王安石为之“伤”的原因:一为仲永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因自 己后天的不努力而“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

诗词类《醉花阴》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醉花阴》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醉花阴》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师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师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 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 及注释翻译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 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 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这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这首词从内容上说并不是很丰富,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艺术性。词人层层渲染,通过对秋景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委婉地表达出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和与丈夫分离的深切痛楚。夸张和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把一个因相思而憔悴的妇女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尾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九佳节为怀念丈夫而写。上阕写半夜枕席上吹来冷气,感到自身孤独。重阳节也在孤独冷寂中度过。下阕写黄昏时在菊圃独饮。词人认为自身正如傍晚的黄菊,伶仃瘦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以菊花自喻别有创意;一个“瘦”字,使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少妇形象活脱脱浮现出来,且符合词自身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贴切传神。这首词是

《醉花阴》文章赏析

《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既不能当作陈陈相因的闺情题材,又不是男性作家的模拟与寄托,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禁区,真切地吐露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勇敢地歌唱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爱情。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暂时分别,编写考订的书斋生活暂时中断。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她以婉转之情、含蓄的笔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天,闺中人炉香袅袅,愁思氤氲,感到清寂无聊,日长难度。“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别至今,不觉到了重阳佳节。节日的消息还是在昨夜一个人独寝时,因透骨寒凉的秋意而想到的。这一番倒叙,解释了为什么大白天含愁闷坐,原来佳节格外思亲,独处益添烦恼。过片继续写女词人的相思深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觉得就是一个人也要勉强过一个重阳佳节,于是走到院里,对着淡雅的菊花,喝一杯重阳酒,一抒雅兴,东篱小作徘徊,便觉襟袖间,有一股幽香,心里不由得想起两句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于是而引起怀念远人的遐想。在重阳节日,有庆贺的佳酿,有芬芳的高品的菊,芬芳的高品的人,唯独少了一人共赏此菊、共品此味,耽搁了闺房的清欢、偕隐的幸福。以上一层层地缕缕叙述,都是暗说。女词人谨慎地、矜持地把对丈夫的缠绵、热烈的爱隐藏在含蓄的暗示和雅淡的言语中,忽然忍不住又要直说:“莫道不销魂”,她终于说了“销魂”二字,点出伤别的主题。接下去忽又

咽住不说了。才说的“销魂”,未免太露。于是逼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了遮盖自己被相思折磨得消瘦了这句实话,偏要说西风吹开了帘,露出深居闺中的思妇的模样,那思妇比起瑟瑟的黄菊,似乎还清瘦了几分。为什么?那就不待言明了。清照自比菊花,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一方面暗示在别中的憔悴和期待。雅畅和婉,浅淡有致。伊世珍在《嫏嬛记》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赵明诚收到李清照这首词,十分倾倒,但他又起了与他的闺中挚友争胜的念头。他屏除公务,花了三个昼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写成50首词,并把妻子这一首词混在里面,送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吟赏再三,然后说,其中顶好的三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清照《醉花阴》的末三句。故事未必可靠,不过由此可知,清照的爱情词在当时就已流传在外了。封建社会的妇女,如此扬才露己,公然坦露对夫婿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她的深挚其内、雅畅其外的爱情词,在从前容易遭到卫道者文人的攻讦。王灼说:“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碧鸡漫志》)这种诋毁,纯属对女性作家的偏见,令人愤慨。但现在流传她的另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浅薄俗滥,绝非清照所为。有些人颇津津乐道,竟认为可以说明李清照的性格,岂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杨敏如)

最新《醉花阴》导学案-老师用

《醉花阴》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重点难点: 1、体会借景抒情、以佳节美景反衬离愁别恨的抒情方式。 2、分析词中比喻、练字的艺术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凄凉低沉,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 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 1、学生简介 2、师生共同明确 (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 (1)学生展示 (2)师生评价 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 (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 (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 2、自主与合作探究 3、学生发表观点 4、师生共同明确 (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 (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 3、总结升华 (七)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宜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附:板书设计: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杨敏如)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杨敏如) 《醉花阴》赏析(杨敏如)这首词,既不能当作陈陈相因的闺情题材,又不是男性作家的模拟与寄托,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禁区,真切地吐露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勇敢地歌唱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爱情。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暂时分别,编写考订的书斋生活暂时中断。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她以婉转之情、含蓄的笔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天,闺中人炉香袅袅,愁思氤氲,感到清寂无聊,日长难度。“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别至今,不觉到了重阳佳节。节日的消息还是在昨夜一个人独寝时,因透骨寒凉的秋意而想到的。这一番倒叙,解释了为什么大白天含愁闷坐,原来佳节格外思亲,独处益添烦恼。过片继续写女词人的相思深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觉得就是一个人也要勉强过一个重阳佳节,于是走到院里,对着淡雅的菊花,喝一杯重阳酒,一抒雅兴,东篱小作徘徊,便觉襟袖间,有一股幽香,心里不由得想起两句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于是而引起怀念远人的遐想。在重阳节日,有庆贺的佳酿,有芬芳的高品的菊,芬芳的高品的人,唯独少了一人共赏此菊、共品此味,耽搁了闺房的清欢、偕隐的幸福。以上一层层地缕缕叙述,都是暗说。女词人谨慎地、矜持地把对丈夫的缠绵、热烈的爱隐藏在含蓄的暗示和雅淡的言语中,忽然忍不住又要直说:“莫道不销魂”,她终于说了“销魂”二字,点出伤别的主题。接下去忽又咽住不说了。才说的“销魂”,未免太露。于是逼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了遮盖自己被相思折磨得消瘦了这句实话,偏要说西风吹开了帘,露出深居闺中的思妇的模样,那思妇比起瑟瑟的黄菊,似乎还清瘦了几分。为什么?那就不待言明了。清照自比菊花,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一方面暗示在别中的憔悴和期待。雅畅和婉,浅淡有致。伊世珍在《嫏嬛记》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赵明诚收到李清照这首词,十分倾倒,但他又起了与他的闺中挚友争胜的念头。他屏除公务,花了三个昼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写成50首词,并把妻子这一首词混在里面,送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吟赏再三,然后说,其中顶好的三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清照《醉花阴》的末三句。故事未必可靠,不过由此可知,清照的爱情词在当时就已流传在外了。封建社会的妇女,如此扬才露己,公然坦露对夫婿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她的深挚其内、雅畅其外的爱情词,在从前容易遭到卫道者文人的攻讦。王灼说:“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碧鸡漫志》)这种诋毁,纯属对女性作家的偏见,令人愤慨。但现在流传她的另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浅薄俗滥,绝非清照所为。有些人颇津津乐道,竟认为可以说明李清照的性格,岂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选自《唐宋词选读百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语文必修四理解性背诵默写及答案(上课版)

语文必修四理解性背诵默写及答案(上课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语文必修四理解性背诵默写 《望海潮》柳永全文默写 ①上阙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的句子: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②上阙中最能体现诗人炼字功力的句子: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③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④下阙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⑤下阙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雨霖铃》柳永全文默写 ①上阙中写景来渲染离别凄凉气氛的句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上阙中虚写的句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③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⑤下阙抒发双重悲哀的直抒胸臆的句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⑥下阙虚写了别后想象美景的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⑦以乐景写悲情的写景句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名句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使用比喻(明喻)承上启下的句子: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④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⑤直抒胸臆体现对比周瑜自己失落的句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定风波》苏轼 ①上阙中表现作者轻视风雨的句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下阙描写雨过天晴的句子: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③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①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一.闲愁与刻骨铭心之愁 “词”这种文学体裁,向来被认为是抒发愁情的最好形式,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会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放在她的诗中,而将“一处相思”这样的闲愁放在她的词里。《醉花阴》就是这种“闲愁”最典型的代表。但李清照的“闲愁”和其他诗人的“闲愁”又不一样,她是在用女子之笔写女子之心,这与其它男子写女子完全不同。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女子,早上起来之后无法打发时间,只能“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在男人看来,女人一旦没有了男人的宠幸,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们每天梳洗打扮唯一的目的就是准备讨好男人。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她塑造的这个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既不是百无聊赖用华衣美服打发时间的贵妇人,也不是依靠男人、没有自己生活的歌舞伎,而是有情趣、有思想的李清照。她的生活是那样精致华美、清新脱俗,她追求的不是奢华的生活,而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她寂寞的时候陪伴她的是高雅的菊花。“菊花”这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但总体来说,它象征着高洁遗世,与艳俗的牡丹等绝然不同。 而到了《声声慢》中,这种愁思已经变成了刻骨铭心之痛。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古亦有之,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非同寻常。从当时他们夫妻感情融洽、琴瑟和鸣再联想到她后来晚年的凄惨,让人不禁觉得读诗之人就像在舞台下看话剧的观众,当知道主角将来的结局注定悲惨,那么看她在台上暂时的欢喜都觉得是种讽刺,这是莫大的悲哀。 “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没有国破家亡、南渡偏安的事情发生,李清照可能会幸福地过着她的小日子,永远写一些闲情逸致的小诗小词,有着她独特的小情调,与赵明诚过着神仙眷侣的好日子,但那样的话,她永远也成为不了永垂青史的伟大词人。正是国家命运的转折、自己生活的改变,造就了她后期词作的博大精深。 二.生活趣味的变化 从《醉花阴》里处处体现的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闲愁”,但除了这些,更多能够看出李清照早期生活的闲适、惬意。她的生活是精美的,从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玉枕”“纱厨” “瑞脑”“金兽”,让我们看到李清照以及当时宋代贵族妇女们的生活状态。她所有的用具都是精美细致的,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很“小资”,她的枕头清凉如玉,在炎热的夏天可是件帮助人消暑的良器;她的睡具罩了细密的纱网,既透风又遮蚊虫。虽然她自己说是因为“半夜凉初透”让自己恼火,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白日的时候,她会细细点了熏香,在熏香袅袅中低头嗅黄花淡淡的清香,自斟自饮。 而到了《声声慢》那个阶段,这些生活的小情调全都消失不见了,她的冷清,她的凄惨也注定了她再没有心思玩那些小情调。梧桐再美也无心观赏,大雁飞过,只顾着想它是“旧时相识”,一个曾经那样优越那样雍容华贵的妇人,再也找寻不到。李清照要“寻寻觅觅”的,除了那些再也不回来了的美好时光,是否还包括曾经有过那样精致生活的自己呢?三.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在《醉花阴》和《声声慢》中,出现了许多相同的具体意象及抽象意象,如 “愁”“寒”“酒”“黄花”“黑”“黄昏”,但传递出来的意境已经不同了。

醉花阴歌曲_醉花阴

醉花阴歌曲_醉花阴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2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教学重点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课类型精讲教学方法讨论赏析主要教具多媒体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赏析

板书设计醉花阴李清照莫道不消魂,通过重阳节把酒赏菊帘卷西风,表达思念丈夫的寂寞人比黄花瘦与孤寂的心情 课后反思 时间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指导朗读体会情感学生描绘画面学生赏析老师补充订正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体会本词的写法总结词的意境布置作业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

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二朗读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三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四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译文】 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 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

《醉花阴》和《声声慢》中愁的比较

一、《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和谐、安宁,因此,词中反映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闺房女子对人生理想、温馨、眷恋、离愁的体味。 《醉花阴》一词正是这种复杂情感的反映。它以愁发端,一开篇就倾忧泻愁, 达到愁的高峰, 真是各种闲愁布满天穹,各种闲愁笼罩着词人的整个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作为封建社会一位上层知识女性,抱着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去体味生活,体味爱情,因此,当她与丈夫离别后,面对着单调的生活,虽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苦,却总有作为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无限闲愁,独守空房,只能焚香消愁,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和无穷的哀愁来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看着袅袅瑞脑香的雾烟,离别之怨、相思之苦,深宅思夫的少妇愁绪顿时如烟喷涌,缭绕不绝。“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着冷冷清清的玉枕孤眠,纱橱独寝,似烟如雾的愁思有增无减,夜半时分,凉意袭人,倍感孤苦,该如何度过那孤衾难眠的漫漫长夜呢? 黄昏依旧,重阳依旧,把酒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迥异,此情此景,思夫情弦又再次拨动,跳出莫名的无休无止的愁苦情符…… 剪不断,理还乱,唯有这离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要说不会丧魂消魄啊,西风卷帘,整个闺房越显空荡,怎经得起这孤寂愁苦的折磨,一夜之间,玉容憔悴,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深情的眷恋,使词人哀怨难诉,愁肠百结。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故而因离别而魂不守舍,因相思而憔悴。此时思妇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把愁的结果推向了极至——“人比黄花瘦时代的巨变,使李清照的生活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终日过着颠沛流离、孤身飘零的生活,因此后期的词大多反映的是一位形单影只、欲说还休的孀妇丧失亲人的悲哀、理想破灭的失望、孤苦无依的愁苦。《声声慢》就是后期词的代表作。 《声声慢》一词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 这种“愁”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这种“愁”深广而厚重。 开头连用七对叠字,,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打击后,词人内心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寻西找,是寻找失坠的记忆,还是追念往事来寄托空虚寂寞?于是,先感于外,“冷冷清清”,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暗淡无情,冷漠无比,后感于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陷入愁境,不得解脱,被孤独寡欢的气氛所包围。词人从刻画清冷之景创造出一种凄凉、悲戚的愁境,使全词笼罩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全词结句一语道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即这一个接一个的遭遇,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全词水到渠成,将“愁”推向高潮。愁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核心,是晚年生活的一幅缩影。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生活给予词人深重的精神压力,词中“乍暖还寒”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旧时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

《醉花阴》导学案

《醉花阴》导学案 一、课堂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诵读此诗 2、揣摩意象、品味情感 3.把握《醉花荫》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课堂预习: 三、课堂探究: 1、鉴赏评价上片 上片,词人借助哪些景物渲染愁苦之情的?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金兽——时间的漫长,环境的凄寂,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玉枕纱橱——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营造了凄凉寂寥的意境 2.鉴赏评价下片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译文: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第一种答案: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C 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第二种答案:(1)李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2)以帘外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意境极美;因花瘦而触及己瘦,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3)愁思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却用真实可感的黄花把抽象之“愁”具体直观地表现出来,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四、问题再探究: 1.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 (2)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苦之深。(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2.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烘云托月,藏而不露) 五、易错提示: 赏析《醉花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请认真填写下表。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 ..销金兽 ..,瑞脑 夜凉初透。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醉花阴》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看幻灯片上的这幅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两幅对联说的是谁呢? 生:李清照。 师:那你们以前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词? 生:齐诵《如梦令》 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醉花阴》,走进李清照的心。师:请大家大家回顾一下李清照其人。 生1:南宋女词人。 生2:号易安居士。 生3:嫁给了学士赵明诚。 师总结:清照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师:现在让我们在诵读中初步感受此词。 (先老师配乐(《雪千寻》)范读,接着学生配乐朗读,最后听名家诵唱。) 师:读完此词,你感觉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前人的经典愁句。生1: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愁像三千发丝一样长。 生2: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愁多如水。 生3: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愁深似海。 师:这些写愁高手,有的突出愁之长,有的突出愁之深,有的突出愁之多,那么旷世才女李清照要突出愁的什么呢? 生:愁的长久。 师:那李清照的愁延续了多久呢? 生1:一天,“薄雾浓云愁永昼” 生2:不止一天,是几个月。 生3:应该是一年,因为词中说“佳节又重阳”。 师(总结):李清照是日也愁,夜也愁,佳节又临更添愁,夫君未归难断愁。是愁满心房,黯然神伤。 师: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你们有了愁会怎么排遣?众生:听音乐、看书、咆哮几声、到操场打球、拼命吃东西、和好友聊天…… 师:看来大家排愁法还挺多的,那你们知道古代的诗人词人最喜欢拿什么当作愁的解药呢? 生(齐答):酒。 师:何以见得? 生1:曹操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生2:范仲淹写过“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生3:李白也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李清照自己也说过“把酒浇愁愈魂销,思君折人比花瘦”。那么酒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能把李清照的愁消解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词的最后一句说“人比黄花瘦”,可见愁并没有排遣掉。 师:说的好,烈酒只能暂时的麻醉一下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忧愁烦恼,酒醒即愁醒。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 生:瘦 师:一个人整日整夜的思念,问题是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吗?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什么意思?瘦了呗,正所谓减肤损肌,清减了小腰围。 师:瘦成什么程度? 生:瘦比黄花 师: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什么? 生:本体、喻体、比喻词。 师:还要注意到一点,比喻句要有相似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看,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前人喜欢以花比人,花容月貌闭月羞花,都是说女子容貌美丽;而这里以人喻花,来形容什么的? 生:人的憔悴。 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落蕊的秋菊,是憔悴的,相思中的女子是憔悴的。 师: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要体现出女子的相思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又长,我们说杨柳小蛮腰,腰细呀。这样好不好?生笑 师:黄花是什么花? 生:菊花 师: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 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 生: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师:清代陈廷焯评价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接下来老师就把主动权交给你们,让大家自由发挥,说说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词句,并加以赏析。 生1:我喜欢最后三句,一个销魂很让人神伤,再加上瑟瑟西风,更添凄凉之感,最后又以花喻人,说人比黄花还瘦,简直把愁表现得让人有点心疼。 师:你真具慧眼,关于这三句还有一个“巾帼压倒须眉”的经典故事呢!据《琅嬛记》记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