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想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3.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4.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5.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

6.图示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7.同化是将环境刺激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

8.顺应是指当个体的原有图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刺激时,必须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9.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

10.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或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

12.自我概念是指由个体对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态度组成的混合物。

13.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个体是否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14.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15.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个特定的群体(以宗教,性别,民族和地域划分)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所具特征和行为的信念,是个体的性别特征自我形象,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16.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7.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18.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9.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0.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21.广泛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2.关键期是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信息的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孩子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23.不同脑区执行特定的功能,被称为一侧化和特异化。

24.经典性条件作用发生的条件,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接近。且条件刺激恰好出现在无条件刺激之前。

25.强化:利用强化物使某一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强化物: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

26.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27.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

28.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又称观察学习。

29.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0.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某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

励。

31.潜伏学习: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32.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规律,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3.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和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3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35.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36.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

3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8.建构主义是一种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

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还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39.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

40.随机通达教学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

41.认知学徒制就是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42.抛锚式教学是经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43.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步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44.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45.习得性无助:即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

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而使学习一蹶不振。

46.概念形成: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7.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48.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

49.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50.反应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

51.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逻辑地、系统地检查问题、依据的证据以及解决方案来对结论进行评估。

52.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53.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54.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

55.精细加工策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56.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57.元认知策略:是指元认知对认识活动进行调控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它可以间接地影响信息加工活动。

58.元认知:就是对知识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

59.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60.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标准、准则或规则,从而得以控制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61.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

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能力。

62.亲社会行为:具体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

63.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置身在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

64.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

65.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某一不确定的技能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

66.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为适应个别学生,教学过程就要调整学习步调,选择教学目标,使学习活动或材料多样化,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及评价方式多样化。

67.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68.直接学习:以学生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69.探究学习: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70.独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学习某一个主题的学习方式。被引入弹性模块式时间表。

71.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

72.学习评定:就是教室通过搜集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制定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73.常模参照评定:是指评定时需要把学生的成绩与其所在团体或常模团体进行比较,根据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74.标准参照评定: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用来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

75.信度:反映的是评定的可靠性,即多次评定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76.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评定在何种程度上测量了它想测的东西,并且在何种程度上允许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进行适宜的概化。

77.标准化测验:是指由专家或者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心理特征水平的测验。

7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最新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2013-3-4 14:56:23 浏览数:84 本站原创 yeluseo 【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考&试大$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得广泛性与复杂性及研究得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 A.管理就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她们用最好最经济得方法去干 B.管理就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C.管理就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得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得、生理得因素得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得影响。由此创立了(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得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得( )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就是由一个相互联系得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得并反过来影响环境得开放得(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得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得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得理论基础,她得代表作就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得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创造得具有本企业特色得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就就是 ( )。 A.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得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得轰动,这就就是( )。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得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得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2016年度考研《教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 (二)发展性 (三)教育性 6.观察法及其运用是的注意事项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 2.观察室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 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也可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校场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0-1个月) 1.新生儿无条件发射的种类 刚出生的儿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食物发射 (二)无条件防御反射 (三)无条件定向反射 (四)抓握发射 (五)巴宾斯基发射 (六)惊跳反射

财务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财务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选择题(1-20单选题,21-30多选题)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 B. 股东财富最大化 C. 企业价值最大化 D. 现金流量最大化 2、资金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 A. 额外收益 B. 利息率 C. 利润率 D. 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3、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较高的是()。 A. 银行借款 B. 发行企业债券 C. 发行普通股股票 D. 商业信用 4、普通股筹资具有()的优点。 A. 筹资成本低 B. 筹资费用低 C. 筹资风险小 D. 不会分散公司控制权 5、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元,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为8%的债券,按年分期付息。当市场利率为12%时,债券的发行价格应为()元。注:(P/A.12%.10)=5.6502;(P/F.12%.10)=0.322 A. 100 B. 113.4 C. 77.4 D. 95 6、某投资方案年营业收入240万元,年付现成本170万元,年折旧70万元,所得税率40%,则该方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为()万元。 A. 70 B. 112 C. 140 D. 84 7、下列()属于证券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 A. 公司破产 B. 国家税法的变化 C. 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D. 世界能源状况的改变 8、下列项目中属于持有现金机会成本的是()。 A. 现金管理人员工资 B. 现金管理措施费用 C. 现金被盗损失 D. 现金的再投资收益 9、信用标准通常用预计的()来衡量。 A. 现金折扣率 B. 资产负债率 C. 资金盈利率 D. 坏账损失率 10、对收益经常波动的企业最适宜选择的股利政策是()。 A. 剩余股利政策 B. 固定股利政策 C. 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D.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1、与企业财务管理直接相关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 A. 外汇市场 B. 黄金市场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其二者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共识: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它不单纯是心理学,还有探讨幼儿教育教学问题;它又不是单纯的教育学,而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来考察幼儿的学习与教育。 强化物概念: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榜样行为。 教师效能感训练:是指鼓励教师运用诸如积极倾听与解决冲突等技术,建立开放、真诚的课堂沟通情境。 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电脑多媒体展示程序教学内容。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并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塑造: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消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斯纳金把这种技术称之为刺激控制。)替代学习: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 价值澄清:也称价值观辨析,是美国心理学者拉斯等人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教学方法。 他认为:儿童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用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去习惯化:是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内隐学习: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即在无意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普遍型学习动机:是指幼儿对各项学习活动均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 偏重型学习动机:是指幼儿只对某一项或几项领域的学习有较强的动机,而对其他领域的学习缺乏强烈的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有的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幼儿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好奇:是指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 兴趣:是指幼儿对某人、某物或某事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注意的内在心向。 诱因:是指诱发个体行为的外在原因。(通常指环境刺激)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中国心理学家一般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岀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 行为科学学说 B. 人文关系学说 C. 人际关系学说 3.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4.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 的()。 A. 社会技术系统 B. 社会经济组织 C. 社会经济系统 5.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 《科学管理理论》 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O A .企业精神 B. 企业价值观 C. 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岀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 界的轰动,这就是()。 A. 《企业再造工程》

B. 《管理的革命》 C.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 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 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 个****力与技术技能 C. 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岀,它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 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岀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 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 A 6% B、56% C 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B、非正式沟通 C正式沟通 13?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经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较为合适。 A 4?8人 B、10?15人 C 15?20人 14.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 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原则。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 C目标任务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A.实行职能工长制 B.使用标准化工具 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管理组织的最基本结构形式是(B ) A.职能型 B.直线型 C.直线参谋型 D.矩阵型 3.狭义的计划是指( A ) A.制定计划 B.执行计划 C.检查计划 D.完成计划 4.在下列管理职能中,非领导机关可以担任管理主体的职能是( D ) A.指挥 B.控制 C.计划 D.协调 5.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的方法是(C ) A.直接头脑风暴法 B.反头脑风暴法 C.德尔斐法 D.列名小组法 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于高度成熟的下属,领导者应采取( B )领导风格。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高工作,低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 7.最渴望而又最难实现的是()。 A.事前控制 B.事中控制 C.事后控制 D.财务控制 8.关于头脑风暴法(会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它并不是一种创新技术 B.与会者不必有相同的背景 C.会上可以对他人提出善意的批评 D.可以修改自己先前队观点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组织层次越多,幅度就越大 B.职权与权力是有区别的 C.直线与参谋是对立的 D.统一指挥原则是授权的主要原则之一 10.“亡羊补牢”属于( A )。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间接控制 11.由上级部门下达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是( A ) A.综合计划 B.局部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指令性计划12.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的方法是—(A ) A.直接头脑风暴法B.反头脑风暴法C.德尔斐法D.列名小组法 1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于高度成熟的下属,领导者应采取( B )领导风格。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高工作,低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 1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创新的活动是( C )。 A.设备的更新 B.产品的开发 C.质量的检测 D.工艺的改进15.SWOT分析法中“O”是指( C )。 A.组织的优势 B.组织的劣势 C.环境中的机会 D.环境中的威胁16.( C )带有非命令性、协商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专升本管理学-模拟试题4

《管理学原理》测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 1.古代决策理论 2.领导 3.激励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错的请说明理由) 1.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3.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 4.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5.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6.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7.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8.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9.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 10.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三、单项选择题 1.有时,一位工作表现很出色的基层主管在被提升为中层主管、进而高层主管后,尽管工作比以前更买力,绩效却一直甚差。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就在于这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培养起从事高层管理工作所必需的()。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领导技能 2.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一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 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 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 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6.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 概括。 7.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8.人际智能: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 求的能力,以及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与1974年首次提出,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 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1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 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12.专家型教师: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13.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14.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5.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 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16.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 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7.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新刺激替代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18.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19.强化物: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 20.正强化:通过呈现的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1.编码系统: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22.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 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23.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4.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 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5.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6.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27.成就需要:希望出类拔萃的内部驱使力。 28.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