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 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 1、机械部分 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 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 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1T 、2T 相等。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上海百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ed3745065.html,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第一次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 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 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 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 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 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 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 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 有哪些类型? 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 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 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 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常用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试验台和MCL系统挂箱介绍和使用说明

《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李翔编写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1 年 11 月

第一部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一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用三只晶闸管,与单相电路比较,输出电压脉动小,输出功率大,三相负载平衡。不足之处是晶闸管电流即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在一个周期内只有1/3时间有电流流过,变压器利用率低。 实验线路见图2-1。 三.实验内容 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 4.MEL—03组件(900Ω,0.41A)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5.双踪示波器。 6.万用电表。 五.注意事项 1.整流电路与三相电源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序。 2.整流电路的负载电阻不宜过小,应使I d不超过0.8A,同时负载电阻不宜过大,保证I d超过0.1A,避免晶闸管时断时续。 3.正确使用示波器,避免示波器的两根地线接在非等电位的端点上,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方法 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脉冲超前“2”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4)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合上主电源,接上电阻性负载,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U vw、U wv,从0V调至110V:

电机与拖动实验报告三

实验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制动 实验地点:实验楼0121电气传动实验室同组人员:肖斌尹佶叶超彦刘晶晶吴华全一、实验目的 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接线方法,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方法和原理,了解不同起动、制动条件下的特点,学会应用电机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项目 1.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测定。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三、实验设备仪表 实验设备仪器应根据实验要求及具体内容进行选择。本实验使用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电源控制屏,三相可调交流电源0~450V,10A;可调直流电源40~230V、3A;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额定数据为:100W,220V(Δ),0.5A, 1420r/min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数量参照下表选用。 表3-1 主要实验设备 其中,钳形表DT266是一种由标准9V电池驱动,LCD显示的数字万用表,可在不中断

被测电路的情况下,用于起动电流的测量,其外形及说明如图3-1所示。 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38、D37、D31、D44、D51 四、实验原理(条件) 1、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与制动的最基本要求是:要产生足够大的电磁转矩,而电流必须限制在一定得许可范围。 2、起动性能: (1)起动过程:初始瞬间n=0,s=1。 (2)起动电流st I :N st I I )74(—=,甚至N st I I )128(—=。对于经常起动的电动机,过大的起动电流将造成电动机的发热,影响电动机的寿命;过大的起动电流,会使线路压降增大,造成电网电压显著下降而影响接在同一电网的其他异步电动机的工作,有时甚至使它们停下来或无法带负载起动。 (3)起动转矩st T :虽然起动电流st I 很大,但?cos 很小,st T 并不大,一般 N st T T ).220.1(—=。 (4)起动的方法: ①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和软起动。 【1】直接起动:方法简单,需要满足]3[41111N N N st P S I I K +≤=;(其中N S 为电源总容量A KV ?,N P 为起动电动机容量A KV ?)。 【2】 降压起动的四种方法: A 、电阻减压或电抗减压起动: 起动过程中,在定子电路串联电阻或电抗,起动电流在电阻或电抗上将产生压降,降低了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起动电流也从而得到减小。 电阻减压或电抗减压起动具有起动平稳、运行可靠、构造简单等优点。 B 、自耦减压起动: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4) 实验二带传动分析 (6) 实验三轴系结构分析 (11) 实验四减速器结构分析 (14) 实验五滑动轴承实验 (16) 实验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列柜演示实验 (22) 实验七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指导书 (24)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容,明确实验目的、容、步骤,对指导教师的抽查提问回答不 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否则不准其做实验。 二、学生在实验中,应听从指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安排,在使用精密、贵重仪器时,必须按要求操 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禁止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若对实验容持有创见性的改革,实施前必须经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学生应认真地进行实验,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 告,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 四、严格考勤,对无故缺席实验的学生以旷课论处,不得补做;对请假的学生,须另行安排时间予 以补做。 五、实验完毕后,学生必须按规定断电、关水、关气、整理设备、清扫场地,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 后方可离开。如发现有损坏仪器设备、偷盗公物者,一经查实,须追究责任,视情节按有关规定论处。 六、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实验时应注意安全,节约水、电、 气,遇到事故应切断电(气)源,并向指导教师报告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一、实验设备: XJ-10B型精选机械零件列柜、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钢笔或圆珠笔等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应用。 三、实验要求: 1.回答每一柜中一个简答题; 2.画出主动斜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蜗杆的受力图。 四、实验容:

四川大学电力电子实验报告3

目录 实验基本内容 (1) 一.实验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条件.. (1) 一.主要设备仪器 (1) 二.小组人员分工 (2) 实验过程描述 (3)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6) Multisim仿真 (6) 误差分析 (7) 心得体会 (7) 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单

实验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 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 二.实验内容 1.熟悉PWM专用芯片SG3525的基本功能和应用特色,测试其典型功能端波形; 2.测试和分析半桥型开关电源在开环和闭环两种模式下的输出性能 实验条件 一.主要设备仪器 1.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 名称——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 型号——MCL-III型 包括:降压变压器、MCL-35、两组晶闸管阵列,电力二极管阵列,大功率滑动变阻器,可调电感、导线若干。

厂商——浙江大学求是公司 2.Tektronix示波器 名称——Tektronix示波器 型号——TDS2012 主要参数——带宽:100MHz 最高采样频率:1GS/s 记录长度:2.5K 3.数字万用表 名称——数字万用表 型号——GDM-8145 二.小组人员分工 实验操作分工 数据记录及计算赵莉 实验拍照苏芬 调整控制仪器唐红川陈可

仪器接线陈可苏芬 监督及全局调控唐红川赵莉 实验报告分工 Matlab 拟合及相关分析唐红川 实验过程描述苏芬 实验基本内容及条件陈可 实验讨论及评估、排版整合赵莉 实验数据处理唐红川 心得体会赵莉陈可唐红川苏芬 实验过程描述 i.PWM控制芯片SG3525的特性测试 连接:选择SG3525工作于“半桥电源”模式,短接误差调节器PI参数反馈端(屏蔽PI调节)。 测试:接通SG3525工作电源。用示波器分别观察锯齿波振荡器观测点和A(或B)路PWM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值,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位器,记录其占空比可调范围(最大、最小占空比)。 最大占空比最小占空比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篇一: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滑动率?、效率?。 3、绘制滑动率曲线?—P2和效率曲线?—P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 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 1、机械部分 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

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1)转速测定装置 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1、n2。(2)扭矩测量装置 电动机输出转矩T1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T2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

机械传动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验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 实验指导书 2012-10-10 机械工程学院 实践技能及培训中心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介绍 (1) 三、实验任务 (3) 四、实验台的使用与操作 (3) 1.实验台各部分的安装连线 (4) 2.实验前的准备及实验操作 (4) 五、实验步骤 (5) 六、测试软件介绍 (6) 1.界面总览 (6) 2.数据操作面板 (6) 3.电机控制操作面板 (6) 4.下拉菜单 (7) 附录1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实验系统各模块展示 (17) 附录3转矩转速传感器介绍 (18) 附录4实验注意事项 (26)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并利用机械 传动综合实验台对机械传动系统组成方案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组成方案的特点; 2. 通过实验掌握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实验的 新方法。 3. 测试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 动与动力过程中的参数曲线(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设备介绍 1 实验台系统组成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由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几个模块组成,另外还有实验软件支持。系统性能参数的测量通过测试软件控制,安装在工控机主板上的两块转矩转速测试卡和转矩转速传感器联接,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机械传动测试系统组成示意图 变频电机 ZJ 扭矩传感器 被试传 动机构 ZJ 扭矩传感器 负载 工控机 转速调节 负载调节 扭矩测量卡 扭矩测量卡 D/A 转换卡

电气传动实验报告

电气传动实验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 摘要: 本课题主要内容为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试与测试的过程及结果,其中包括了实验设计过程,原始设备参数的测量,参数设计,实验仿真和系统的实际调试结果等内容,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双闭环调速系统。 本报告开始部分明确了课程设计任务,随后是对本课题的发展现状及背景的一些研究情况,之后介绍了所用设备以及实验台的具体情况。接下去详细说明了电机各个参数的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调节器参数计算设置,给出了计算机仿真过程和结果。最后部分是现场调试的过程及说明并给出结论。 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直至今日,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而双闭环调速系统则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转速无静差,且有良好的动态特性特别是启动特性,能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应用广泛,值得加以研究,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双闭环调速直流电机MATLAB仿真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内容:设计并调试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硬件结构:电流环与转速环(两个PI调节器)。 驱动装置:晶闸管整流装置。 执行机构:直流电机。 性能指标:稳态:无静差。 动态:电流超调量小于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10%。2、课题的发展状况研究意义 调速系统是当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中系统。目前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各类生产机械大多采用直流传动,简称为直流调速。在50年代末晶闸管出现,晶闸管变流技术日益成熟,使直流调速系统更加完善。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直流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近几年,交流调速飞速发展,逐渐有赶超并代替直流调速的趋势。直流调速理论基础是经典控制理论,而交流调速主要依靠现代控制理论。不过最近研制成功的直流调速器,具有和交流变频器同等性能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特点。同时直流电机的低速特性,大大优于交流鼠笼式异步电机,为直流调速系统展现了无限前景。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对于运行性能要求很高的机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快速性还不够好。而基于电流和转速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动态特性都很理想。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试验方案设计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F曲线)的测定和—F4.通过对滑动曲线(曲线)和效率曲线(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下降到F所以带的弹21 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张紧力F,紧边拉力F,松边拉力F。201则:有效拉力F=F- F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 f12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v?vDn?2122??(1?)?100%nvD111 m/s;v、v——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式中21;——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n、nr/min21。、D——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D21的增大而F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所示,如图2-1带传动的滑动(曲线 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点时,滑动率小于临界点F?当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与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带处于弹性滑动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效率曲线1-滑动曲线2-当有效拉力等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图2-1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F 于max?之间关系的曲线。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与有效拉力F2点以F超过临界点F?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这时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1% ~ 2% 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型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本实验的设备是PCA 2-2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8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第4章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4.1 概述 提高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涉及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精确度、承载能力、可靠性、安全性、人机工程、节能环保等,项目和内容十分广泛,其基本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的效率、振动、噪声等,这些测试项目常常作为评定机械产品性能的基本质量指标。因此,掌握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改进和创新机械以及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机械设计展示开放实验 4.2.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对各种机械零部件、各种传动装置的结构组成形式以及润滑与密封、零件的失效形式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4.2.2 实验设备 机械设计示教板,由18个陈列柜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机械设计示教板 4.2.3 实验内容 (1)螺纹联接1:螺纹的类型、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各种螺纹联接件; (2)螺纹联接2:螺纹联接的防松、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纹联接的装拆; (3)键、销和花键联接; (4)铆、焊、粘和过盈联接; (5)带传动1:V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及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6)带传动2:平带的材料与接头形式、V带的结构与型号、其它带传动、各种带轮的结构; (7)链传动:滚子链的结构与接头形式、齿形链、无级变速链、起重链、链传动的布置与张紧; (8)齿轮和蜗杆传动:齿轮的结构、蜗杆的类型、蜗轮的结构; (9)滑动轴承:轴瓦与衬的材料、滑动轴承的结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 (10)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结构、常用类型与代号、尺寸系列、滚动轴承的装拆; (11)滚动轴承2:内圈和外圈的固定方法、轴承的预紧与调整、密封、轴承座的形式; (12)联轴器:刚性固定式、刚性可移式、弹性联轴器、安全联轴器; (13)离合器:牙嵌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安全离合器、离心式离合器、超越离合器; (14)轴1:轴的承载类型、轴的结构类型、轴的结构设计; (15)轴2:轴上零件的定位; (16)弹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组合弹簧以及弹簧的应用; (17)润滑与密封:润滑装置、密封件、润滑剂; (18)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残余变形、断裂、磨损、胶合、点蚀、腐蚀。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滑动率ε和传动效率η,绘制2T -ε滑动曲线及2T -η效率曲线 2、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功率。 3、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二、设备和原理 (一) 实验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 1、直流电机功率:2台×50W 2、主动电机调速范围:500~2000转/分 3、额定转矩:T=0.24N. M=2450g .cm 4、实验台尺寸:长×宽×高=600×280×300 5、电源:220V 交流 (二)实验设备的结构特点 1、机械结构 本实验的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14-1所示。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动机。 对原动机,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图14-1 实验台机械结构 1、从动直流电机 2、从动带轮 3、传动带 4、主动直流电机 5、主动带轮 6、

牵引绳 7、滑轮 8、砝码 9、拉簧 10、浮动支座11、固定支座 12、底座 13、拉力传感器 对发动机,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及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主动电机力矩)、T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序号13),传感器输出的电讯号正比于T1、T2,因而可以作为测定T1、T2的原始讯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动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本图未表示)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讯号。 三、实验步骤 1、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F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动带,采用不同预拉力,试验不同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变预拉力F0,如图14-1所示,只需改变砝码8的大小。 2、接通电源 在接通电源前首先将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最低速”(0 速)位置,揿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键,将调速旋钮时针相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由起动,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论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电机转速。当主电机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800转/分左右)时,停止转速调节。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的显示在显示屏上。 3、转矩零点及放大倍数调整 在空载状态下调整机台背面(参见图14-2)调零电位器,使被动转矩显示(参见图14-4)上的转矩数0~0.030N.M,主动轮在0.050~ 0.090N.M。 待调零稳定后(一般在转动调零电位器后,显示器跳动2~3次即可达到稳定值)按加载键一次,最左地1个加载指示灯亮,待主、被动轮转速及转矩显示稳定后,调节主动轮放大倍数电位器,使主动轮转矩增量略大于被动轮转矩增量(一般出厂时已调好)。显示稳定后按清零键,在进行调零。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完成转矩零点数放大倍数调整。 4、加载 在空载时,记录主、被动轮转矩与转速。按“加载”键一次,第一加载指示灯高,待显示基本稳定后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值。再按“加载”键一次,第二个加载指示灯亮,待显示稳定后再次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第三次按“加载”键,三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主、被动轮的转距、转速。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7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八组数据。根据这八组数据便可作出带传动滑动曲线ε-T2及效率曲线η-T2。 在记录下各组数据后应及时按“清零”键。显示灯泡全部熄灭,机构处于空载状态,关电源前,应将电机调速至零,然后再关闭电源。

星期四的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二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机械的转矩、转速等机械参数的测量手段。 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3.通过对滑动曲线(ε —F 曲线)和效率曲线(η—F 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因此,带传动需以一定的预紧力F 0紧套在两个带轮上,使带与带轮的接触面上产生正压力。工作时,由于带与轮面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带传动的紧边拉力F 1和松边拉力 F 2不等,两者之差F =F 1-F 2, 即为带的有效拉力,它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 f 。在一定条件下,摩擦力有一极限值,如果工作载荷超过极限值,带就在轮面上打滑,传动不能正常工作。预紧力F 0愈大,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愈大。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时带的弹性变形不等。紧边拉力大,相应的伸长变形量也大。在主动轮上,当带从紧边转到松边时,拉力逐渐降低,带的弹性变形逐渐变小而回缩,带的运动滞后于带轮。也就是说,带与带轮之间产生了相对滑动。而在从动轮上,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这种弹性滑动在带传动中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是使从动带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使传动比不准确,并引起带传动效率的降低以及带本身的磨损。 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100)1(1 122121?-=-= n D n D v v v ε (1) 式中 v 1、v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 ; n 1、n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 D 1、D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 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当有效拉力F 小于临界点F '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 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 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等于F max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η与有效拉力F 之间关系的曲线。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 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 ',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ε =1% ~ 2%, 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实验的设备是PC —A 型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 1-滑动曲线 2-效率曲线 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

带传动实验指导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金悦 姓名班级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http://202.117.29.254 2012年9月

目录 §1-1 概述 (1) §1-2 预习报告 (1) §1-3 实验原理...........…………………………………………… 一、实验系统的组成...........………………………………………… 1、实验系统的组成...........………………………………………… 2、主要技术参数...........……………………………………………… 3、实验机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2)电测系统...........……………………………………………… 二、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 1、转速测量...........……………………………………………… 2、转矩测量...........……………………………………………… 3、加载原理...........……………………………………………… 4、电机调速...........……………………………………………… §1-4 实验步骤...........……………………………………… 一、人工记录操作方法...........……………………………………… 二、与计算机接口操作方法...........……………………………………… 三、校零与标定...........………………………………………………§1-5 实验任务...........………………………………………… §1-6 实验报告...........…………………………………………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实验报告

实验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的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复习异步电动机有哪些起动方法和起动技术指标。 2.复习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三.实验项目 1.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 2.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Y-△)换接起动。 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起动。 4.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调速。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SMEL 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NMEL-13F )。 3.电机起动箱(NMEL-09)。 5.鼠笼式异步电动机(M04)。 6.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09)。 7.开关板(NMEL-0B5)。 五.实验方法 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试验。 按图5-1接线,电机绕组为△接法。 起动前,把转矩转速测量实验箱(NMEL-13F ) 中“转矩设定”电位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转速控 制”、“转矩控制”选择“转矩控制”,检查电机导轨 和NMEL-13F 的连接是否良好。 a .把三相交流电源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合 上绿色“闭合”按钮开关。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电 压达电机额定电压220伏,使电机起动旋转。(电机 起动后,观察NMEL-13F 中的转速表,如出现电机转向不符合要求,则须切断电源,调整次序,再重新起动电机。) 图5-1 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接线图

b .断开三相交流电源,待电动机完全停止旋转后,接通三相交流电源,使电机全压起动,观察电机起动瞬间电流值,读取电压值U K 、电流值I K 、转矩值T K ,填入表5-1中。 U N :电机额定电压,V ; 表5-1 图5-3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接线图 2.星形——三角形(Y-△)起动 按图5-2接线,电压表、电流表的选择 同前,开关S 选用MEL-05。 a .起动前,把三相调压器退到零位, 三刀双掷开关合向右边(Y )接法。合上电 源开关,逐渐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电压升高 至电机额定电压U N =220V ,断开电源开关, 待电机停转。 b .待电机完全停转后,合上电源开关, 观察起动瞬间的电流,然后把S 合向左边(△ 接法),电机进入正常运行,整个起动过程结束,观察起动瞬间电流表的显示值以与其它起动方法作定性比较。 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绕组串入可变 电阻器调速 实验线路如图5-3,电机定子绕组Y 形 接法。转子串入的电阻由刷形开关来调节, 调节电阻采用NMEL-09的绕线电机起动电 阻(分0,2,5,15,∞五档) 实验线路同前。NMEL-13F 中“转矩控 制”和“转速控制”选择开关扳向“转矩控 制”,“转矩设定”电位器逆时针到底MEL-09 “绕线电机起动电阻”调节到零。 a .合上电源开关,调节调压器输出电压至U N =220伏,使电机空载起动。 b .调节“转矩设定”电位器调节旋钮,使电动机输出功率接近额定功率并保持输出转矩T 2不变,改变转子附加电阻,分别测出对应的转速,记录于表5-2中。 图5-2 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启动 图5-3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起动

带传动及其特性实验报告(精)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 学号专业班级 : 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 : 2013年 10月 11日实验成绩 : 一、实验项目名称 :带传动及其特性实验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带传动的预紧和加载方式; 2. 了解带传的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 3.了解带传动的拉力与滑动率、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4. 了解转速、转速差以及扭曲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基本原理 ? 滑动率 主、从动轮圆周速度分别为 V1 = πdd1n160000(m/s V2 = πdd2n2 60000 (m/s 由于带的弹性滑动引起的从动圆周速度的降低率称为滑动率ε,即 ε= v1 - v2v1*100% = d1n1 - d2n2d1n1*100% = n1 - n2

n1 *100% (d1 =d2 ? 传动效率 η= P2P1= T2n2 T1n1 *100% (1P 、 2P 分别为主动轮的输入功率和从动轮的输出功率 随着负载的改变, 1n 、 2n 和 1T 、 2T 值也将随之改变。这样,可以获得不同负载下的 ε和η值,由此可以得出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改变带的预紧力 0F ,又可以 得到在不同预紧拉力下的一组测试数据。 显然, 实验条件相同且预紧力 0F 一定时, 滑动率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 1F 与 2F 之间的差值越大,则产生弹性滑动的范围也随之增大。当带在整个接触弧上都产生滑动时,就会沿带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这时,带传动已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打滑现象是应该避免的。滑动曲线上临界点(A 和 B 所对应的有效拉力即不产生打滑现象时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通常,我们以临界点为界,将降曲线分为两个区,即弹性滑动区和打滑区(见图 1-3所示

《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pdf

验证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实验简介:带传动在工作中,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而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的特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实验技能。 适用课程:机械设计 实验目的:A验证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B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C了解实验台高效节能的电封闭加载原理;D 了解常用机械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面向专业:机械类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课内必做) 计划学时: 2学时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照片:

《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实验一 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带传动在工作中,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观察带传动的打滑 现象,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而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的特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实验技能。 一、 实验目的 1. 验证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 2. 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 3. 了解实验台高效节能的电封闭加载原理; 4. 了解常用机械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设备 带传动的滑动率与效率测定试验台 图1-1是试验台的结构简图,它有两台直流电机,电机1和电机2。在试验中,我们将用电机1通过进行试验的皮带拖着电机2发电来给皮带加上负载。具体的加载原理和方法,下面一节再详细介绍。 电机1的定子用轴承固定在支架上,并加以平衡,可以自由摆动,称为悬支电机。这样结构是为了便于通过固联在定子上的力臂和放在它旁边的磅秤,测量电机工作时转子上的转矩。因为按电动机工作的电机,定子上由反作用力产生的转矩,大小与转子转矩相等(摩擦力忽略不计),方向与转子产生转矩相反。这台电机试验时按电动机工作,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磅秤放在它的左侧。转矩T1可由下式计算: 1 1 T P L =× (4) 式中:P1——磅秤的读数(kg) L ——为力臂长度,L=400mm 右边的电机2也用相同的方法支承在它的支架上,因为这台电机在试验中按发电机工作,发电机定子上的转矩的大小和方向均与转子转矩相同,现在转子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磅秤放在它的右边。转矩T2的求法和力臂的长度,与电机1相同,即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电机功率:355 KW 调速范围:50~1500 rpm 预紧力最大值:3 Kgf 测力杆力臂长:L1=L2=120 mm 带轮直径:D1=D2=120 mm 测力杆刚度系数:K1=K2=0.24 N/格

百分表:精度0.01mm,测量范围0~10mm 实验带:聚酰胺片基平带(L20×800GB11063-89) 发电机负载:0、40W、80W、120W、160W、200W、240W、280W、320W共九档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带与带轮应保持清洁,不得沾油,否则可用汽油或酒精清洗后用抹布擦干; 2、启动电源开关前,应将面板上转速旋钮逆时针旋到止位,以免电机突然高速运动产生冲击损坏传感器。同时还应加上一定的砝码,使带张紧,并断开发电机所有的负载; 3、采集数据时,一定要等转速窗口数据稳定及百分表指针摆动幅度小于4格后再进行采集,两次采集间隔5~10秒钟; 4、当带加载至打滑时,运转时间不能过长,以防带过度磨损。 六、实验要求: 严格按步骤进行实验,认真采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带传动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组号:本组人数:时间:2013年 10月 15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台工作条件 测力杆力臂长:L1=L2= 带轮直径:D1=D2= 测力杆刚度系数:K1=K2= 实验带: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初拉力F0= N时的测试数据: n1 n2 △n εT1 T2 η0 1 2 3 4 5 6 7

2、初拉力F0= N时的测试数据: n1n2△nεT1T2η0 1 2 3 4 5 6 7 3、带传动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四、思考题 1.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有何区别? 2.预紧力大小对带的应力及带传动承载能力有何影响? 3.如何计算带的弹性滑动率ε及效率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