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安回家 教学反思

平安回家 教学反思

平安回家  教学反思
平安回家  教学反思

《平安回家》课后反思

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安全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儿童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

(一)课堂是为了生活

教师在课堂素材的选择上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师主要面对的儿童,教师应带着素材走向儿童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把素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事件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用美好生活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过程。本案例中,在教育主题上,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遵守交通规则”入手,生成主题“平安回家”,达成“健康、愉快、有质量”的要求。另外,教师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发教育资源,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真实的、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事件,即排队候车,有序上车引进课堂,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那就是让学生知道放学回家的路上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平安回家的具体表现。同时,使学生感到这些事情,就是

他们的日常生活是生活中普通儿童经常遭遇到的事,这些事件亲切、可信。又如,教学中形象直观的交通事故案例,准确惊人的交通事故数据,使学生在情景上受到感染,情感、态度上产生共鸣,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二)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对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就是要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景,以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教学时,我们要巧妙地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喜爱的活动情景,采用了听故事,看资料、图片,模拟游戏、读儿歌等活动,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人人参与,“全员互动”,将教材、学生融为一体,变知识为生活情景,并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把生活作为本源

课程所要学习的社会规范,生活知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现实生活中,少年儿童的死伤率在交通事故中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独立活动的范围扩大,上下学也多数不再家长接送,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是与他们生命相关的教育。这课要求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总之,生活即课堂,课堂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言行一致”的完善的人。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我想:只有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

生活中来,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