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用材料结构计算

电缆用材料结构计算

电缆用材料结构计算
电缆用材料结构计算

1导体

1.1导体外径的计算

1.1.1导体外径的计算方法

1.当导体根数为1时,(即n=1):为导体标称直径;

2.当导体根数不为1时,(即n≠1):

a.导体为正规绞合时,D=d×绞合系数;

b.导体为束线时,D

束=√(4×n

0-

1)/3×d*0.96

式中:D:单线直径和根数相同时的普通绞线外径;

c.导体为复绞线时,D=d×股线绞合系数×总绞合系数

d.导体为先束后绞时,D=D

×总绞合系数

式中:D:束绞线后导体标称直径;d:导体为正规绞合时,单线标称直径-0.01mm;

导体为束线时,单线标称直径;n:导体根数n

:束线根数

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1.2导体绞合节距

当标准规定了绞合节距时,按标准要求确定绞合节距;当无相应的标准规定时,按以下原则计算绞合节距:

1.节距上限的计算规则见表1

表1束、绞线节距的计算

导体种类一次绞、束线

芯节距范围

绞线

股线节距范围内层节距范围外层节距范围

1----

223d~25d23d~25d(中心层)28d~30d23d~25d

523d~25d28d~30d23d~25d16d~18d

623d~25d28d~30d23d~25d16d~18d 注:表中d为导体标称直径。

2.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到整数位。

1.4导体用量的计算

1.W=π/4×d2×材料比重×导体根数n×导体绞入率×成缆绞入率×芯数N

注:a d为单根导体的标称直径;

b当导体为A类时,导体根数n=1、导体绞入率=1.00

c当导体为束、绞线时,导体绞入率=1.01

d当导体为复绞线时,导体绞入率=1.02

2.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一位小数

1.5特殊结构导体

1.5.1不等线径绞合导体,分层按各层计算。

1.5.2缠绕导体及异型体按具体情况计算。

1.5.3有特殊单线直径要求的按要求计算。

1.5.4有特殊节距要求的按要求计算。

1.6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2绝缘

2.1绝缘外径的计算

2.1.1绝缘标称直径的计算方法

绝缘标称直径=上一道工序标称直径+2×绝缘标称厚度注:按各种电缆所执行标准的规定确定绝缘的标称厚度。2.1.2绝缘标称直径计算结果的取值方法

绝缘标称直径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两位小数。2.1.3绝缘外径公差的取值方法

假设绝缘标称直径为d,则有

a当d≤1.5mm时,公差为±0.02;

b当1.5mm<d≤3.0mm时,公差为±0.03;

c当3.0mm<d≤6.0mm时,公差为±0.05;

d当6.0mm<d≤10.0mm时,公差为±0.10;

e当d>10.0mm时,公差为±0.15。

2.2火花试验电压

火花试验电压见表2

表2火花试验电压

绝缘标称厚度δmm

火花试验电压KV

交流(有效值)直流

≤0.2535

>0.25~≤0.546

>0.5~≤1.066

>1.0~≤1.51015

>1.5~≤2.01523

>2.0~≤2.52030

>2.52533

2.3.1绝缘用量的计算

W=π/4×(d+t)×t×材料比重×成缆绞入率×工艺损耗系数×芯数n

式中:d:上一道工序的标称直径;

t:标称厚度;

2.3.2挤出实心填充芯用量的计算方法

W=π/4×D2×材料比重×成缆绞入率×工艺损耗系数×芯数n

式中:D:填充芯标称直径;

2.3.3工艺损耗的取值方法如下:

a当导体线芯为单根导体时,工艺损耗取值为1.00;

b当导体为绞线、束线或复绞线且挤出方式为挤管式时,工艺损耗取值为1.05;

c当导体为绞线、束线或复绞线且挤出方式为挤压式时,工艺损耗取值为1.10;

d挤出实心填充芯时,工艺损耗系数为1.05。

e橡缆产品工艺损耗取值为1.15;

2.3.4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一位小数

2.3.5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3线组绞合

以下规定均为在通常情况下标准没有特别规定或合同无特殊要求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否则应按标准规定或合同要求编写工艺。

3.1线组绞合方向

线组绞合为左向,即S向,线组绞合方向与成缆所在层的绞向相反。

3.2线组绞合外径

3.2.1计算公式

线组绞合外径=上一道工序标称直径×绞合系数

绞合系数:a.2芯单元组X1.75;b.3芯单元组X2.154;c.4芯单元组X2.414

注: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一位小数。

3.3线组绞合节距

3.3.1线组绞合节距最大值的计算

电缆有分屏时,0.75mm2及以下线组绞合节距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18倍,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到整数位;0.75mm2以上二线组绞合节距应不大于100mm,三线组为不大于110mm,四线组为不大于120mm。

3.3.2线组绞合节距最小值的确定

1.当绞合节距最大值在100mm及以下时,节距最小值=最大值-5mm;

2.当绞合节距最大值大于100mm时,节距最小值=最大值-10mm。

4绞缆

4.1绞缆方向

电缆最外层绞缆方向应为右向(Z向),依次向里相邻层的绞缆方向应相反,标准中有规定时按照标准执行。

4.2绞缆排列方式

4.2.1绝缘线芯以颜色区分的绞缆时按标准要求排列,绝缘线芯或线组以数字区分的绞缆,排列顺序应为:由内层到外层从1号线芯(组)开始按顺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4.2.2绞缆排列方式见表3。

4.3绞缆外径

4.3.1计算公式

1.电缆为单根绝缘线芯成缆

绞缆外径=绝缘标称直径×绞合系数

2.电缆为线组绞合后成缆

绞缆外径=上一道工序标称直径×绞合系数×修正系数

3.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一位小数。

注:公式中系数的取值方法:绞合系数见表3;修正系数为0.95。

表3绞缆排列方式

电缆芯(组)数排列方式绞合系数电缆芯(组)数排列方式绞合系数222392+7+12+188

33 2.154401+7+13+197.3

44 2.414402+7+12+198

55 2.7412+7+13+198

60+63422+8+13+198

71+63432+8+14+198

81+7 3.3442+8+14+208

92+7 3.7453+8+14+208.154

102+84463+9+14+208.154

113+8 4.154473+9+15+208.154

123+9 4.154483+9+15+218.154

134+9 4.414494+9+15+218.414

144+10 4.414504+10+15+218.414

155+10 4.7514+10+16+218.414

165+11 4.7524+10+16+228.414

170+6+115535+10+16+228.7

180+6+125545+10+17+228.7

191+6+125555+11+17+228.7

242+8+146565+11+17+238.7

273+9+15 6.154576+11+17+239

304+10+16 6.414586+12+17+239

315+10+16 6.7596+12+18+239

325+11+16 6.7606+12+18+249

335+11+17 6.7611+6+12+18+249

346+11+177622+6+12+18+2410

356+12+177631+7+13+18+249.3

366+12+187632+7+12+18+2410

371+6+12+187642+7+13+18+2410

381+7+12+187.3911+6+12+18+24+3011

382+6+12+1881271+6+12+18+24+30+3613

391+7+13+187.3

注:61芯以上绞合(成缆)系数可按n=1.16√N计算(N-芯数)

4.4.1计算方法

当标准规定了绞合节距时,按标准要求确定绞合节距;

1.橡套电缆按原工艺执行,计算机电缆及特种电缆按标准、合同执行

2.控制电缆、安装线

a导体为1、2类导体时:成缆绞合节距为25d~27d;

b导体为5类导体时:成缆绞合节距为20d~22d;

注:RVS、AVRS、AVVR按照标准执行。

3.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整数位

4.4.2成缆绞入率取值方法

1.中压电力电缆、橡套电缆按标准节距选取绞入率;计算机电缆线组绞合后总成缆的绞

入率为1.03;特种电缆按标准、合同执行;

2.控制电缆、安装线

a导体为1、2类导体时:成缆绞入率为1.012;

b导体为5类导体时:成缆绞入率为1.015;

注:RVS、AVRS、AVVR成缆绞入率为1.074。

3.定额计算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1位小数

4.5填充芯

4.5.1填充芯材料

无特殊要求时,填充芯材料选用聚丙烯网状撕裂绳(PP绳),此外填充芯材料还可选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或橡胶,原则上其耐温等级、阻燃特性及其它要求应与护套材料相一致。

4.5.2填充的尺寸见表4。

表4填充芯的尺寸参考表

绞缆单位数填充芯根数填充芯直径

备注内外内外

2-2-0.66d

3-3-0.48d当d<2.0mm时不加填充

4140.42d0.42d当d<3.0mm时不加填充

5150.7d0.42d当d<5.0mm时只加内填充

61-1d-

7----

8----为非单根绝缘成缆时,中间加一根PP绳,直径为0.8d 92-0.7d-

101-0.9d-

11、12----

13、14----

15、161-0.7d-

17、81-1d-

19----

注:1绞缆前有可能是单根绝缘线芯、对绞组、三线组、四线组或芯数更多的成缆单位,无论以上任何情况,均视为一个成缆单位,其直径为d。

219芯(组)以上绞缆时,选择与表中中心层根数相同的内填充芯,外填充芯视情况的不同可加可不加。

4.5.3填充材料用量的计算

W=π/4×D2×材料比重×成缆绞入率×工艺损耗系数×芯数n

式中:D:填充芯标称直径;

工艺损耗系数为1.05

4.5.4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5包带

5.1包带方式:一般选用重叠绕包方式。

5.2包带方向:

包带时,第一层绕包方向与绞缆(或线组绞合)相反,依据向外方向与前一层相反。

5.3包带材料

标准有明确规定时按标准要求选择包带材料,否则按下列原则选择包带材料:

1.橡套电缆10mm2及以上5类导体复绞时采用聚酯膜绕包,橡套电缆6mm2及以下5类

导体挤出绝缘时采用聚酯膜纵包,聚酯膜厚度为0.03mm;

2.其他电缆5、6类导体复绞时50mm2及以上采用无纺布绕包。

3.耐火电缆导体绕包双层云母带,压边≥50%。

4.低压塑料电缆6mm2及以下线缆成缆需包带时采用聚酯膜绕包,采用厚度为0.025mm聚

酯膜绕包,10mm2及以上线缆成缆需包带时采用无纺布.

橡套电缆成缆需包带时采用无纺布

5.有阻燃耐火A、B类线缆要求时成缆绕包阻燃无纺布。

6.高温电缆护套为F46时:有总屏的成缆绕包聚酯,无总屏的成缆绕包玻璃布带。

5.4工艺编写要求包带宽度见表5。

表5包带宽度参考表

绕包材料绕包前电缆直径mm绕包宽度mm绕包前电缆直径mm绕包宽度mm

聚酯薄膜带、无纺布PVC带、铜带、铜/聚酯膜、铝/聚酯膜、玻璃布带等带材(玻璃布带宽度加5mm)

d≤4.01012.1~13.540

4.0~

5.01513.6~1

6.045

5.1~

6.82016.1~18.050

6.9~8.42518.1~20.055 8.5~10.03020.1~30.060 10.1~12.03530.1~40.065

绕包材料导体规格绕包宽度mm导体规格绕包宽度mm

云母带0.12mm厚度0.35mm2425.0mm230 0.5mm2635.0mm235

0.75mm2650.0mm240

1.0mm2870.0mm245

1.5mm21095.0mm250

2.5mm210120.0mm255 4.0mm210150.0mm255 6.0mm215185.0mm260 10.0mm215240.0mm270 16.0mm230

注:非云母带类一对的补偿缆在以上的基础上宽度增加5mm。

5.5绕包重叠率

1.云母带的绕包重叠率为带宽的50%。

2.其它材料的绕包重叠率为带宽的15%。

注:橡套电缆导体聚酯膜绕包重叠率为带宽的20%。

5.6外径

1.重叠绕包:

a重叠率50%时外径=上一道工序直径+4×带厚×层数

b重叠率15%时外径=上一道工序直径+3×带厚×层数

2.间隙绕包:

外径=上一道工序直径+2×带厚×层数

5.7用量

W=π×(上一道工序直径+带厚×层数)×带厚×层数×比重÷(1±重叠率)×成缆绞入率×工艺损耗系数

说明:

1.重叠率:重叠绕包:取(1-重叠宽度/带宽);间隙绕包:取(1+间隙宽度/带宽)。

2.绕包云母带时重叠率取50%,计算云母带定额时厚度取0.14mm;

3.绕包其它材料时重叠率取15%,厚度按照标准中要求选取。

4.工艺损耗系数取1.05

5.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6绕包屏蔽

6.1绕包屏蔽材料、宽度、厚度及绕包方向

6.1.1绕包屏蔽方向应与上一道工序方向相反。6.1.2绕包屏蔽材料宽度的选择见表5。6.1.3绕包屏蔽材料厚度按照标准执行。6.2重叠率

绕包重叠率一般应不小于带宽的15%;计算机电缆绕包铜/聚酯膜、铝/聚酯膜复合带重叠率应不小于带宽的20%。6.3地线

计算机电缆地线一般采用16/0.2mm 或28/0.15mm 镀锡铜线束线,如果使用铜/聚酯膜、铝/聚酯膜复合带时则复合带屏蔽时则复合带金属面向内绕包与地线相连接。铜带屏蔽如有需要则使用1/0.50mm 铜丝地线,合同有特殊要求时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6.4外径

外径的计算方法同5.6的规定。6.5用量

W=(上一道工序直径+带厚×层数)×π×带厚×层数×比重÷(1±重叠率)×工艺长度×工艺损耗系数说明:1.为重叠绕包时,取(1-重叠宽度/带宽);为间隙绕包时,取(1+间隙宽度/带宽);

2.绕包重叠率取20%;

3.铜/铝聚酯膜的工艺损耗为1.05;铜带屏蔽工艺损耗为1.00;

4.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7绕包铠装

7.1绕包铠装方向、材料、层数、宽度及厚度7.1.1方向:一般为左向(S 向)。7.1.2层数、绕包方式:

一律采用两层间隙绕包镀锌钢带铠装。

7.1.3电缆绕包钢带铠装层宽度与厚度见表6(标准中无特殊规定时)。

表6绕包钢带的宽度与厚度

铠装前假定直径

宽度mm

厚度mm

7.0~10.0150.210.1~15.02015.1~25.02525.1~30.03030.1~35.0300.535.1~50.035>50.0

45

7.2间隙率

间隙绕包铠装的绕包间隙应不大于带宽的50%。

7.3外径

标称外径=上一道工序标称直径+4×带厚

7.4用量

W=(上一道工序直径+带厚×层数)×π×带厚×层数×比重÷(1±重叠率)×工艺长度×工艺损耗系数

说明:

1.重叠率:为重叠绕包时,取(1-重叠宽度/带宽);为间隙绕包时,取(1+间隙宽度/带宽)。

2.工艺损耗系数为1.00;

3.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8编织工序

当标准中有规定时,按标准要求;当无相应的标准规定时,按以下原则:8.1编织材料

8.1.2编织屏蔽材料有:裸铜线、镀锡铜线和镀银铜线、铜包铝线。8.1.3编织铠装材料有:镀锡铜线、镀锌钢丝。8.2编织密度

无特殊要求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用钢丝编织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4%;编织屏蔽做为外护套时编织密度不小于90%8.3编织锭数及单线直径的选择

8.3.1编织裸铜线、镀锡铜线和镀银铜线

1.假定编织前电缆外径≤9.0mm,选用16锭编织机;

2.假定编织前电缆外径>9.0mm,选用24锭编织机;

8.5.2选用钢丝单线直径见表7、表8。

表7钢丝束铠单丝直径的选取

束铠前假定直径mm

细钢丝直径mm

备注

≤10.00.810.1~15.0 1.2515.1~25.0 1.625.1~35.0 2.035.1~60.0 2.5>60.0

3.15

表8

钢丝编织单丝直径的选取

编织前假定直径mm

钢丝直径mm

备注

≤10.00.210.0~30.00.3>30.0

0.4

8.5.3裸铜线、镀锡铜线单线直径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标准无要求时见表9。

表9铜丝编织单丝直径的选取

编织前假定直径mm

铜丝直径mm

备注

≤7.50.12每锭最多11股单丝,编织角40°~72°

7.6~15.00.1515.1~20.00.220.1~28.00.25>28.0

0.30

8.5.4编织单向覆盖率见表10。

表10

编织单向覆盖率

编织密度%

单向覆盖率编织密度%

单向覆盖率

编织密度%

单向覆盖率编织密度%

单向覆盖率990.9000890.6683790.5417690.4432980.8586880.6536780.5310680.4343970.8268870.6394770.5204670.4255960.8000860.6258760.5101660.4169950.7764850.6127750.5000650.4084940.7550840.6000740.4901640.4000930.7354830.5877730.4804630.3917920.7171820.5757720.4708620.3836910.7000810.5641710.4615610.375590

0.6873

80

0.5528

70

0.4523

60

0.3675

8.6外径

标称外径=上一道工序标称直径+4×单线直径8.7用量

1)按每组金属丝单向覆盖率计算,则为

W=π2

/2×d×(上序外径+2×d)×单向覆盖率×比重×编织交叉系数×成缆绞入率×工艺损耗系数

说明:式中:d:编织单线直径;

编织交叉系数:1.02;工艺损耗系数:1.04;

钢丝编织工艺损耗系数:1.1。

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8.8钢丝束铠

8.8.1束铠节距=上序外径×20

8.8.2束铠钢丝根数=π×(上序外径+单丝直径)×α/单丝直径注:α=sin(αctg(节距/(π×(上序外径+单丝直径))))8.8.3用量

W=单丝直径×单丝直径×π×钢丝根数×比重/(4×α)

注:α=sin(αctg(节距/(π×(上序外径+单丝直径))))

9护层挤出

护层包括内衬层和外护层9.1护层厚度

9.1.2铠装前衬层标称厚度有标准规定时,执行标准要求,无标准规定时见表11。

表11内衬层厚度

铠装前假定直径mm

标称厚度mm

备注

≤15.0 1.0见GB2952.3附录B

15.1~32.4 1.232.5~37.4 1.337.5~42.4 1.442.5~47.4 1.547.5~52.4 1.652.5~57.4

1.7

9.2.3外护层厚度按相应标准的规定执行。

9.3外径标称值(D)

D=d+2×标称厚度

式中:d为上一道工序标称直径

外径正负公差均为标称直径的2%。

9.4用量

W=π/4×(d+t)×t×比重×工艺损耗系数

式中:d:为上一道工序的标称直径;

t:护层标称厚度;

工艺损耗系数:挤管挤出为1.05;

挤压挤出按填充系数计算。

材料比重:常用材料的比重见附表。

附表常用材料密度表

序号材料名称材料缩写在型号中的表示方法比重g/cm3 1聚氯乙烯绝缘PVC V 1.5

2黑色聚氯乙烯护套PVC V 1.53

3白色聚氯乙烯护套PVC V 1.47

4聚氯乙烯衬层PVC V 1.57

5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ZR-NH-PO E(船缆为E W) 1.55

6低烟无卤隔氧层 1.65

7低烟无卤阻燃交联聚烯烃绝缘和护套XL-ZR-NH-PO E J 1.5

8低密度聚乙烯绝缘LDPE Y0.98

9阻燃低密度聚乙烯绝缘ZR-LDPE Y 1.25

10中密度聚乙烯绝缘MDPE Y0.98

11高密度聚乙烯绝缘和护套HDPE Y0.98

12交联聚乙烯绝缘XLPE YJ0.98

13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和护套FEP(F46)F 2.2

14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护套PVC V 1.3

15乙丙橡胶绝缘和护套(辅照交联方式)EPR E 1.26

16聚氨酯弹性体护套PBT-TPE TPU 1.2

17半导电屏蔽料 1.2

18天然橡胶绝缘 1.65

19天然橡胶护套 1.7

20氯丁橡胶 1.63

21铜8.89

22铜包铝 3.64

23铜镍0.6、铜镍18、铜镍22、铜镍40、铜镍458.9

24镍铬10、镍硅3、镍硅4.5、镍铬14硅1.58.7

25铁7.8

26铝 2.7

27PP填充绳0.7

28ZR-PP填充绳0.96

29无卤填充绳0.75

序号带材厚度比重g/cm3 1铜塑复合带0.065 5.3

2铝塑复合带0.04 2.26

3阻水带0.20.4

4无纺布0.20.46

5云母带0.12 1.4

6聚酯膜0.025、0.03 1.4

7PVC带0.3、0.45 1.7

8低烟无卤带0.2 1.28

9镀锌钢带0.2、0.5、0.87.8

11胶布带0.40.75

12玻璃纤维填充 1.3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电线电缆截面积怎样计算

1、常用的电线、电缆按用途分有哪些种类? 答:按用途可分为裸导线、绝缘电线、耐热电线、屏蔽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 缆、射频电缆等。 2、绝缘电线有哪几种? 答:常有的绝缘电线有以下几种: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聚氯乙烯绝缘软线、 丁腈聚氯乙烯混 合物绝缘软线、橡皮绝缘电线、农用地下直埋铝芯塑料绝缘电线、橡皮绝缘棉纱纺织软线、 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电线、电力和照明用聚氯乙烯绝缘软线等。 3、电缆桥架适合于何种场合? 答:电缆桥架适用于一般工矿企业室内外架空敷设电力电缆、 播电视等部门在室内外架设。 4、电缆附件有哪些? 答:常用的电附件有电缆终端接线盒、电缆中间接线盒、连接管及接线端子、钢板接线槽、 电缆桥架等。 5、什么叫电缆中间接头? 答:连接电缆与电缆的导体、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以使电缆线路连接的装置,称为电缆中 间接头。 6、什么叫电气主接线? 答: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 变电所中主要电气设备和母线的连接方式, 系统按一 定的功能要求的连接方式。 7、在选择电力电缆的截面时,应遵照哪些规定? 答:电 力电缆 的选择 应遵照 以下原 则: (1) (2) (3) (4) (5) 8、交联聚乙烯电缆和油纸电缆比较有哪些优点? (1)易安装,因为它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小、且重量答: 轻; (2) (3) (4) (5) (6) (7) (8) 9、固定交流单芯电缆的夹具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控制电缆,亦可用于电信、广 包括主母线和厂用电 电缆的额定电压要大于或等于安装点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 电缆持续容许电流应等于或大于供电负载的最大持续电流; 线芯截面要满足供电系统短路时的稳定性的要求; 根据电缆长度验算电压降是否符合要求; 线路末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能使保护 装置可靠的动作。 不受线路落差限制; 热性能好,允许工作温度 高、传输容量大; 电缆附件简单,均为干式结 构; 运行维护简单,无漏油问题; 价格较 低; 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制造工序少、工艺简 单,经济效益显著。

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常用电缆种类及选型计算方法

电缆种类及选型计算 电缆种类及选型计算 一、电缆的定义及分类 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成下列五大类: 1.裸电线 2.绕组线 3.电力电缆 4.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 5.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 1.导体传导电流的物体,电线电缆的规格都以导体的截面表示 2.绝缘外层绝缘材料按其耐受电压程度 二、工作电流及计算 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 单相 I=P÷(U×cosΦ)

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 三相 I=P÷(U×1.732×cosΦ) 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 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 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 电缆允许的安全工作电流口诀: 十下五(十以下乘以五) 百上二(百以上乘以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二五乘以四,三五乘以三) 七零九五两倍半(七零和九五线都乘以二点五) 穿管温度八九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算好的安全电流数上乘以零点八或零点九) 铜线升级算(在同截面铝芯线的基础上升一级,如二点五铜芯线就是在二点五铝芯线上升一级,

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的重量二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 8.89,铝是2.7 ) 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2、导体用量(Kg/Km): =d A2*0.785 * G * N * K1 * K2 * C 符号【A】表示:除号 “ d “表示:导体线径 “&表示:导体比重 “ N”表示:条数 “ K1”表示:导体绞入率 “ K2 “表示:芯线绞入率 “ C ”表示:绝缘芯线根数 3、绝缘用量(Kg/Km): =( D"2 - d"2)* 0.7854 * G * C * K2 “ D”表示:绝缘外径 “ d”表示:导体外径 “G”表示:绝缘比重 “ K2”表示:芯线绞入率 “ 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 4、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 A2 ) * 0.7854 * G

“ D1”表示:完成外径 “ D”表示:上过程外径 “&表示:绝缘比重 5、包带用量:(Kg/Km) = D"2 * 0.7854 * t * G * Z “ D”表示:上过程外径 “ t ”表示:包带厚度 “G”表示:包带比重 “ Z” 表示:重叠率(1/4Lap = 1.25) 6、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 d”表示:导体线径 “ N”表示:条数 “G”表示:比重 “ Z”表示:绞入率 7、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 0 = ata 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 d”表示:编织铜线径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 ;;;PEF(发泡);;Teflon(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 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 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 1. 铜线W=9S W=重量(kg) 2. 铝线W=3S d=线径(mm) 3. 铁丝W=8S 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 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 铜线W=6.98d2≈7d2 2. 铝线W=2.12d2≈2d2 3. 铁丝W=6.12d2≈6d2 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 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 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29日讯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铝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 (mm) d——导体外径 (mm) t——绝缘厚度 (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d2)*π/4

或S1=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 d 4+10的结构:D0 = * d 5+11的结构:D0 =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

电线电缆重量计算

电线电缆重量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缆选型计算

电缆选择计算(参考土木工程施工手册) 箱式变压器至1号竖井1级配电箱电缆选择计算. 查负荷机具表使用设备容量如下: 空压机二台:P a =180KW 轴流式通风机两台:P b =56KW 抓斗一台:P c =26KW 砼搅拌机400L :P d =5.5KW 砼喷射机: P e =8KW 施工机械风镐: P f =74KW 浆液搅拌设备: P g =30KW 污水泵: P h =33KW 直流电焊机:P i =104KW 交流电焊机:P g =115.8KW 维修设备: P i =30KW 隧道照明: P 4=15KA 根据施工现场用电划分: ??? ? ??+++=∑∑∑∑44332211P K P K P K cos P K 05.1P ? KW P P P P P P P P h g f e d c b a 452P 1=+++++++=∑ KW P P i 8.219P g 2=+=∑ KW 5341508.2196.075.04526.005.1P P K P K P K cos P K 05.1P 44332211=?? ? ??++?+?=???? ??+++=∑∑∑∑?

变电箱体选型为P=800KVA 按照允许电流选择,按公式计算: A 1081732 .175.038.0534 3cos =??= = ? U P I A 1620732 .175.038.0800 3cos =??== ? U P I 总 电缆按有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为4掌子面同期施工,选择电缆。所以必须考虑有一定的余量,根据上述负荷计算电流和施工中期负荷增加的可能。查电缆载流表得知应选择: 现场从变电箱体引出5台1级配电箱将电缆载流均分324A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选择95 21853?+?:载流370A 电压降计算: 根据公式:s C M S ?=∑ 式中 S-配电线路电压损失的百分数; M-导线长乘有功功率(KW*m ) S-导线截面(mm 2) C-常熟:三相四线时,铜线77 根据实际测量,箱式变压器至各1级配电箱最远电气最远距离50米。 将各字母数值代入公式:% 8.1185 7750534s C M S =??= ?=∑ 根据计算得知:计算结果小于8%(混合电路)符合规范要求。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 1.1 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 24 n m W d n K N K πρη=******* ① 式中: 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 d ——单线直径,mm ; n ——单线根数; ρ——导体密度,g/cm 3 ; 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 N ——绝缘线芯根数; 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η——紧压系数。 1.2 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 2.1 实体护层 0*()****m W D t t N K πρ=+ ② 1.2.2 绕包护层

0)** 1*(nt nt k W D ρ π+±= ③ 1.2.3 编织护层 2 0**(2)***2 W d D d p πλρ= + ④ 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 0D ——护层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mm ; ρ——护层密度,g/cm 3 ; N ——护层线芯根数; 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 n ——绕包层数; k ——重叠率或间隙率; d ——编织丝直径,mm ; 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 λ——编织交叉系数。 1.3 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 22 ***)***44 (f c m D N D K W ππ ρτ-= ⑤ 式中: 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 f D ——成缆外径,mm ;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 N ——绝缘线芯根数; ρ——填充料密度,g/cm 3 ;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 。导体用量:(Kg/Km)=d A 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二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 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 量:(Kg/Km )= ( D1A2 - DA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 量:(Kg/Km )= DA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Kg/Km )= dA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Kg/Km )= dA2 * 0.7854 * T * N * G / cos 0 0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 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 LDPE-0.92 ; HDPE-0.96 ; PEF (发泡)-0.65; FRPE-1.7 ; 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 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 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 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 重量二截面积址比重S我面积(mm2) 1. 铜线W=9S W= 重量(kg) 2. 铝线W=3S d=线径(mm) 3. 铁丝W=8S 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 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 1. 铜线W=6.98d2?7d2 2. 铝线W=2.12d2?2d2 3. 铁丝W=6.12d2?6d2 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 负荷距二功率X长度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 2009-07-09 10:14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 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1.5、2.5、4、6.....等 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

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 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平方数是装修水电施工中的一个口头用语,常说的几平方电线是没加单位,即平方毫米。 电线的平方实际上标的是电线的横截面积,即电线圆形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一般来说,经验载电量是当电网电压是220V时候,每平方电线的经验载电量是一千瓦左右。 铜线每个平方可以载电1-1.5千瓦,铝线每个平方可载电0.6-1千瓦。因此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只需用一平方的铜线就足够了。 具体到电流,短距送电时一般铜线每平方可载3A到5A的电流。散热条件好取5A/平方毫米,不好取3A/平方毫米。 换算方法: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电线的半径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计算:

电线平方数(平方毫米)=圆周率(3.14)×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如: 2.5方电线的线直径是:2.5÷ 3.14 = 0.8,再开方得出0.9毫米,因此2.5方线的线直径是:2×0.9毫米=1.8毫米。 知道电线的直径,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 电线的平方=圆周率(3.14)×线直径的平方/4 电缆大小也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 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0.7854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股数 如48股(每股电线半径0.2毫米)1.5平方的线: 0.7854 ×(0.2 × 0.2)× 48 = 1.5平方

电缆选择计算

UPS电缆配置指导书 已知负载功率100 kva 电缆往返长度200 M 电缆电阻率欧姆mm2/m 电缆压降5% 设备项电流=设备负载/项数/项电压 =100kva/3/220= 电缆最大压降= 电缆压降*电缆项电压 = 220v*5% =11V 压降电阻=最大压降/每项电流 = 11V/151A=欧姆 横截面积=电缆长度/压降电阻*电缆电阻

=100m/*=

线缆压降计算 设:线缆电缆:3x25+1x16 设备总功率=45KW 电流I=P/(U*1~3)*功率因数=70A 电缆横截面积=25mm2 电缆长度=1400m 铜缆电阻=欧姆 电缆电阻R=*L/S(电缆电阻*长度/横截面积) 由此得知线缆总电阻为欧姆 压降公式=U=IR/2= 线缆电流*线缆总电阻/2=70*2= 线电压220V 经过1400米出传输线压降为= 根号3= 故线间电压约为323V

线路压降与线径的平方成反比。线径增加一倍,压降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铜芯电线按每平方载流4~6A(长线取小值)选取

线缆种类: 1 4 6 10 16 25 35 50 7O 95 l20 150 185...... 一、电流计算: 口诀: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四五安。 单相三八, 两安半。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1、电力加倍: 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三相时力率电 动机每KW电流按照2倍计算。即千瓦数加一倍。 例:电动机按照“电力加倍”计算电流11A 40KW水泵新风按照“电力加倍”计算电流80A

电缆选型计算

电缆选型计算.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电缆导体材质1.

7.8.6 ,DL/T5222,7.8.5控制电缆应采用铜导体。,3.1.1 GB50217 电力电缆芯数2. 注意电压范围,3.2.4GB50217 3.2.3 电缆绝缘水平3.

主回路电缆绝缘电压选择3.3.2条Z,1 GB50217不应低于控制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3.3.5 该回路工作电压,应2 220kV 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敷设的控制电缆,选用450/750V。;外除上述情况外,控制电缆宜选用 450/750V3 部电气干扰影响很小时,可选用较低的额 定电压。 DL5136中电力电缆导体截面选择4. 4.1电缆敷设方式 )、(土壤中:壕沟直埋 空气中:、电缆构筑物:常用电缆构筑物有 电缆隧道、电缆1沟、排管、吊架及桥架等,此外还有主控、集控室下面电缆夹层及垂 直敷设电缆的竖井等。、电缆桥架2 梯架、大电缆托盘、小动力 槽式、控制,通讯电缆电力电缆截面选择4.2 硬导体软导体电缆 1按回路持续1按回路持续1按回路持续工 导体工作电流选择作电流选择工作电流

选择 22按经济电流2按经济电流密按经济电流截面 密度选密度选度选按短路热的定选 按电晕电压按电压损按电晕条导校校按短路热按电晕对无截电干扰校定校按短路动的定校按机械共条件校电缆截面应满足持续允许电流、短路热稳定、允许电压降等要求,当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5000h 且长度超过20m时,还应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动力回路铝芯电2缆截面不宜小于6mm 。(一)

按持续允许电流选择(二)按短路热稳定选择(三)按电压损失校验以下分别描述(一)按持续允许电流选择 1.敷设在空气中和土壤中的电缆允许载流量按下式计算:Klru≥I (K为综合校正系数,见下表) I-计算工作电流( A ) Iru-电缆在标准敷设条件下的额定载流量(A) , 2.电缆载流量的修正: GB5222 持%100及以下常用电缆按10kV 3.7.2 中GB50217. 续工作电流确定电缆导体允许最小截面,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其载流量按照下列使用条件差C和附录D附录异影响计入校正系数后的实际允许值应大于回路的工作电流。 1、环境温度差异。 2、直埋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差异。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 、导体用量:(Kg/Km)=d^ 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 -1.35;麦拉-1.37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 mm2 BVV铜电线电缆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 I /(5~8)>=0.125 I ~0.2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

电缆选择计算

UPS电缆配置指导书 已知负载功率 100 kva 电缆往返长度 200 M 电缆电阻率欧姆mm2/m 电缆压降 5% 设备项电流=设备负载/项数/项电压 =100kva/3/220= 电缆最大压降= 电缆压降*电缆项电压 = 220v*5% =11V 压降电阻=最大压降/每项电流 = 11V/151A=欧姆 横截面积=电缆长度/压降电阻*电缆电阻 =100m/*=

线缆压降计算 设:线缆电缆: 3x25+1x16 设备总功率=45KW 电流I=P/(U*1~3)*功率因数=70A 电缆横截面积=25mm2 电缆长度=1400m 铜缆电阻=欧姆 电缆电阻R=*L/S(电缆电阻*长度/横截面积) 由此得知线缆总电阻为欧姆 压降公式=U=IR/2= 线缆电流*线缆总电阻/2=70*2= 线电压220V 经过1400米出传输线压降为= 根号3= 故线间电压约为323V 线路压降与线径的平方成反比。线径增加一倍,压降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铜芯电线按每平方载流4~6A(长线取小值)选取

线缆种类: 1 4 6 10 16 25 35 50 7O 95 l20 150 185...... 一、电流计算: 口诀: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四五安。 单相三八, 两安半。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1、电力加倍: 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三相时力率电 动机每KW电流按照2倍计算。即千瓦数加一倍。 例:电动机按照“电力加倍”计算电流11A 40KW水泵新风按照“电力加倍”计算电流80A 2、电热加半:电热专指电阻加热的电阻炉。三相380V 电热设备每KW电流按照倍计算。即千瓦数的一倍半。(包含整流器、变压器、照明等) 例:3KW电加热器按照“电热加半”计算电流 15KW电阻炉按照“电热加半”计算电流为23A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 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