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六):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

6(六):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

6(六):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
6(六):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

公安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六):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

(一)判断题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只能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

X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2.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

X 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2小时。

3.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3人。( )

X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4.询问证人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活动。( )

5.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

X 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6.询问多个证人时,可同时询问,互相印证。( )

X 询问多个证人时,应个别进行,不可同时询问。

7.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

8.在现场勘验或者搜查中发现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应当严格保密。( )

9.现场勘验是对现场遗留的与犯罪有关的物品进行提取、保全的活动。( )

10.人身检查时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11.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又是刑罚执行机关。( )

12.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只对刑事案件的侦查、逮捕予以负责。( )

X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予以负责。13.公安机关能够对部分刑罚进行执行。( )

14.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必要时可互相代替,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

X 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15.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要平等地适用法律。( )

16.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查证后可做为证据使用。( )

17.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

X 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

18.侦查机关必要时可连续传唤犯罪嫌疑人。( )

X 侦查机关不可连续传唤犯罪嫌疑人。

19.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就可以聘请律师。( )

20.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 )

21.必要时,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可以进行强制检查。( )

X 必要时,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强制检查。

22.现场勘验需要进行侦查实验时,不得有侮辱人格和有伤风化的行为。( )

23.搜查时,必须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

24.搜查人员在搜查时应当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否则即属违法。( )

25.搜查人员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可不用搜查证进行搜查。( )

26.侦查人员可以决定扣押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 )

X 现场指挥人员可以决定扣押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

27.对于违禁品,无论是否与案件有关,都应扣押。( )

28.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时,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29.需要查询或者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时,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30.鉴定就是鉴定结论。( )

X 鉴定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

并作出鉴定结论的诉讼活动。

31.鉴定结论是具有专门技术知识的人对案件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别、判断所作出的书面意见。( ) 32.刑事强制措施是对与犯罪有关的人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的各种强制方法。( )

X 刑事强制措施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的各种强制方法。

33.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直接使用拘传。( )

34.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

X 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35.在拘传时间内没有完成讯问的,可以经批准延长拘传时间。( )

X 在拘传时间内没有完成讯问的,不得连续拘传。

36.对需要继续侦查而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 3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不必退还保证金。( )

X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必须退还保证金。

38.取保候审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的,就不必交纳保证金。( )

39.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应遵守的规定的,可予以逮捕。( )

40.取保候审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

X 取保候审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41.在监视居住期间,视情况可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

X 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可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42.监视居住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

X 监视居住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43.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但行动不受限制。 ( )

X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行动受限制。

44.拘留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 )

X 拘留是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临时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45,公安机关实施拘留后,[]必须在24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

X 公安机关实施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必须在24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46.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12小时内进行讯问。( )

X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

47.对被拘留后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

48.人大代表因为现行犯被拘留的,可不向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 )

X 人大代表因为现行犯被拘留的,应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49.被拘留的人需要被逮捕的,应当在被拘留后的7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3日。( )

X 被拘留的人需要被逮捕的,应当在被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1—4日。

50.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 )

X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51.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人民检察院执行。( )

X 公安机关对被逮捕的人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

54.公安行政执法具有强制性。( )

55,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公安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强制特定的相对人履行某种义务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

X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公安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强制特定的

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或者履行某种义务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56.约束是一种公安行政强制措施。( )

57.强制传唤是一种公安行政强制措施。( )

58.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司法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人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 )

59.治安管理处罚中,处罚是目的,教育是手段。( )

X 治安管理处罚中,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60.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包括公民和单位。 ( )

61.公安派出所可以裁决警告、罚款。( )

X 公安派出所可以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

62.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治安管理处罚无效。( )

63.作为治安管理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是应当公布的。( )

64.公安机关在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首先应当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并保障当事人充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要求举行听证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和要求行政赔偿等权利。( )

65.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仅限于警告、罚款和治安拘留。( )

66.警告是既具有教育性质又具有强制性质的最轻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主要适用于初犯、偶犯,且情节轻微,后果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67.罚款主要适用于初犯、偶犯,且情节轻微、后果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X 治安拘留适用于自然人。

70.治安拘留时间以天为计算单位,期限为1日以卜,15日以下。( )

71.对数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并罚时,拘留期限也不可以超过15日。( )

X 对数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并罚时,拘留期限可以超过15日。

7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依照刑法规定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

73.任何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

74.应受处罚性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本质的特征。( )

X 社会危害性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本质的特征。

7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规定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体要件与客体要件的总和。( )

X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规定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必须具

备的一切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总和。

76.没有危害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不成立。( )

77.任何人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都应受到处罚。( )

X 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符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的,都应受到处罚。

78.故意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

X 故意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X 违反治安管理主体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8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体,是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保护的,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8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给予处罚。( )

X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符合调解条件的,可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给予处罚。

82.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可不予处罚。( )

X 已满18岁的人并具有责任能力的,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85.精神病人包括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

8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

X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约束到酒醒。

90.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

91.一人实施了两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被分别裁决后,只执行最重的处罚。( )

X 教唆不满18岁的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从重处罚。

96.胁迫他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从重处罚。( )

97.诱骗他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从重处罚。( )

98.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

99.单位主管人员指使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该主管人员[]。( )

X 单位主管人员指使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100,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从轻或免予处罚。 (· )

10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一年内被公安机关发现的,要依法予以追究;反之,在一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即使以后被发现也不再追究。( )

X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被公安机关发现的,要依法予以追究;反之,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

X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追究时效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

X 劳动教养,是行政强制教育措施,不是处罚方法。

105.劳动教养不适用于不满16周岁的人。( )

106.劳动教养最长的期限是3年。( )

X 劳动教养最长的期限是4年。

107.对年满60周岁的人一般不决定劳动教养。( )

108.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违法犯罪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华侨,在大陆违法犯罪的台湾居民和在内地违法犯罪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可以决定劳动教养。 ( )

X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违法犯罪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华侨,在大陆违法犯罪的台湾居民和在内地

X 劳动教养的时间,从通知收容之日起计算,通知以前先行收容或羁押的,1 日折抵劳动教养1日。

110.收容教育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 )

111.患有性病的行为人实施了卖淫、嫖娼行为,且该行为不够劳动教养,就可以实行收容教育。( ) 112.对于年龄不满14周岁的的卖淫、嫖娼人员,应该不予收容教育。( )

X 对于年龄不满14周岁的卖淫、嫖娼人员,可不予收容教育。

113.对外国人(含无国籍人)可以实行收容教育,但是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进行。( )

X 对外国人(含无国籍人)一般可不实行收容教育,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114.对港澳台人员可以实行收容教育,但应从严掌握。( )

115.收容教育的期限是3个月至2年,收容教育日期自决定之日起计算。( )

X 收容教育的期限是6个月至2年,收容教育日期自执行之日起计算。

116.被收容教育人员只要在收容教育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就可以提前解除收容教育。( )

117.对拒绝接受教育或不服从管理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无限期延长收容教育期限,直至其接受教育或服从管理之日。( )

X 对拒绝接受教育或不服从管理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延长收容教育期限,但实际执行的期限最长不得

X 强制戒毒是对吸毒人员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119.一般吸毒人员,是指偶尔吸毒或吸毒未形成毒瘾的人员,这类人员一般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并采取强制戒毒措施。( )

X 一般吸毒人员,是指偶尔吸毒或吸毒未形成毒瘾的人员,这类人员一般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无须

采取强制戒毒措施。

120.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可以提出意见,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可长期延长强制戒毒期限[]。( )

X 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可以提出意见,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

可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超过1年。

121.强制戒毒期限为3个月至6个月,自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制作《强制戒毒决定书》送达需要强制戒毒人员之日起计算。( )

X 强制戒毒期限为3个月至6个月,自戒毒人员入所之日起计算。

122.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限内经专家认定确实解除毒瘾的,强制戒毒所应确定一段合理期间进行观察,在此期间确实已经戒毒的,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并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

X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限内经专家认定确实解除毒瘾的,强制戒毒所应及时予以解除强制戒毒,由原作

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并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123.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依法按照性别实行分别管理,女性戒毒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并且严禁打骂、体罚和侮辱戒毒人员。( )

124.考虑到戒毒的特殊性,强制戒毒所不允许戒毒人员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员探访。( )

X 强制戒毒所应组织戒毒人员参加适度的劳动。

127.劳动教养,是指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集中进行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

X 收容教养,是指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集中进行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

术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128.戒毒人员对因毒瘾发作可能发生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应当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

X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因毒瘾发作可能发生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应当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129.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可以实行收容教养。( )

130.实行收容教养的“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 )

X 实行收容教养的“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人,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也包括未满14周岁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的人

(二)单项选择题

1.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 )进行。

A.侦查人员B.女侦查人员 C. 医师 D.女医师

2.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的情形是( )

A.有其他见证人在场的

B.有他的家属在场的

C.有邻居在场的

D.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3.对决定扣押的物证、书证,要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 )份。

A.1 B.2 C.3 D.4

4.( )可以作为鉴定人。

A.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B.教授 C.有正常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人 D.科研单位

5.《鉴定书》由( )签名。

A.侦查人员 B.刑事技术部门的领导C.鉴定人 D.公安局长

6.( )可以发布通缉令。

A.县级以上检察机关 B.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是( )

A.取保候审B.传唤 C.拘传 D.拘留

8.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是( )小时。

A.8 B.12 C.24 D.48

9.取保候审中的保证方式是( )

A.提出担保人 B.交纳保证金 C.提出担保人和交纳保证金D.提出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

10.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12

11.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的是( )

A.侦查 B.起诉 C.审判 D.执行全部刑罚

12.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 )

A.决定逮捕 B.审查起诉C.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D.给予行政处理

13.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以( )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A.刑法B.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 C。口供 D.犯罪行为

14.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要依法直接接受( )的法律监督。

A.人大常委会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本级人民政府

15.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收集证据。

A.应依照法定程序

B.可采取必要措施

C.真实的证据可使用必要的非法手段

D.可诱导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16,为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区( )之间应当互相协作和配合。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公检法

17.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 )人。

A.1 B.2 C.3 D.4

18.传唤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

A.8小时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9.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通知( )到场。

A.法定代理人 B.教师 C,居委会主任 D.派出所所长

20.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医师 C.女侦查人员和医师D.女侦查人员或医师

21.取保候审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人民政府

22.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是( )

A. 人民政府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23.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 12

24.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 )以内进行讯问。

A.12小时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25.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的情形( )

A.有现场作案嫌疑的 B.携带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C.被指认有犯罪的 D.流浪乞讨的

26.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逮捕后的( )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A.3日 B.7日 C.12日 D.14日

27.公安机关实施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 )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72小时

28.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 )决定。

A.检察长 B.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 C.办案的检察官 D.审查批捕部门的负责人

29.下列关于日期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

A.对被拘留的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B.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C.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 日

D.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30 日

30.侦查实验( )批准才能够进行。

A.无须 B.经探长 C.经县级以上检察机关负责人 D.经县级以上侦查机关负责人

31.公安机关对被逮捕的人在逮捕后的( )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A.12 B.24 C.36 D.48

32.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 )

A.违反治安管理的公民和单位

B.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自然人

C.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

D.违反治安管理并已够轻微刑事处罚的自然人和单位

33.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无效的治安管理处罚( )

A.没有法定依据,但遵守法定程序的

B.有法定依据,但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C.有法定依据或遵守法定程序的

D.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34.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原则的范畴( )

A.处罚依据公开 B.执法人员身份公开 C.处罚决定公开 D.处罚的过程公开

35.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

A.劳动教养 B.收容教育 C.约束 D.查封、扣押

36.限制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是( )

A.强制戒毒 B.强制治疗 C.约束 D.查封、扣押、冻结

37.下列不周于公安行政强制执行的是( )

A.强制划拨,强制拆除 B.强制扣除 C.代履行,强制金 D.拘传

38.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

A.强制拘留 B.遣送出境 C.警告 D.劳动教养

39.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罚,罚款幅度一般情况为( )元以上,( )元以下。

A.1,200 B.100,500 C.50,500 D,200,1000

40.拘留时间以天为计算单位,期限为( )日以上,( )日以下。

A.1,7 B.3,10 C.1,15 D.5,30

41.拘留适用的对象是( )

A.自然人和法人 B.自然人 C.法人 D.自然人或法人

4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社会危害性 B.应受惩罚性 C.违法性 D.情节轻微性

43.( )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

A.自然人 B.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4.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不予

4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不予

46.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不予 B.从轻 C.减轻 D.从轻、减轻或免除

47.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应予

48.《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一人实施数行为的责任遵循的是( )

A.吸收原则 B.择一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49.对二人以上共同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 )

A.同等责任

B.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

C.划分主犯、从犯,处罚略有不同

D.只追究策划、指挥、领导者的责任

50.胁迫、诱骗或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应当从重 B.必须从重 C.从重 D.可以从重

51.屡犯不改的,( )处罚。

A.应当从重 B.必须从重 C.从重 D.可以从重

51.违反治安管理,情节特别轻微的,( )处罚。

A.应当从轻 B.应当免予 C.应当减轻 D.可以从轻、免予

5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 )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A.3 B.6 C.9 D.12

54.适用劳动教养的人必须年满( )周岁。

A.14 B.15 C.16 D.18

55.对下列人员可以适用劳动教养的是( )

A.教唆他人违法,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B.对违法犯罪的在校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实际管教能力的

C.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的初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实际管教能力的

D.对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年满60周岁又有疾病等丧失劳动能力者

56.劳动教养的期限为( )

A.2至5年 B.2至4年 C.1至4年 D.1至3年

57。劳动教养的时间,从( )起计算。

A.决定劳动教养之日 B.通知收容之日 C.被羁押之日 D。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受理之日

58.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进行违法活动,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延长劳动教养期限,但延长期限累计不得超过( )

A.2年 B.1年半 C.1年 D.半年

59.劳动教养的审批机关是( )

A.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

60.收容教育的对象是( )

A.实施卖淫、嫖娼行为,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人

B.实施卖淫、嫖娼行为人

C.赌头、赌棍,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人

D.流浪的乞讨者

61.根据国务院《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的规定,对卖淫嫖娼人员实行收容教育,由( )决定。A.县级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

B.县级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62,收容教育的期限是( )

A.3个月551年 B.6个月至1年 C.1年55 3年 D.6个月55 2年

63.对拒绝接受教育或不服从管理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延长收容教育期限,但延长收容教育期限的,实际执行的收容教育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64.强制戒毒工作的法律依据是( )

A,1995年1月间,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

B.1999年4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C. 1996年3月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D.1989年4月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65.强制戒毒的对象为( )

A.贩毒分子

B.吸食毒品人员

C.注射毒品人员

D.需要送人强制戒毒所的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

66.下列必须使用强制措施进行治疗、强行戒毒的是( )

A.偶尔吸毒人员 B.一般吸毒人员 C. 吸毒成瘾人员 D.毒品依赖性人员

67.强制戒毒的主管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68.强制戒毒期限为( )个月至( )个月,并可延长强制戒毒期限。

A.1,3 B.2,5 C.3,6 D.6,15

69.决定强制戒毒的程序主要有:①公安机关在向戒毒人员宣布强制戒毒决定时,应向.戒毒人员说明强制戒毒的性质及有关规定,告知强制戒毒人员应有的权利。②强制戒毒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 13内通知戒毒人员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③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制作《强制戒毒决定书}。④戒毒人员对强制戒毒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戒毒人员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的正确排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70.强制戒毒所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A.教育、治疗 B.管理、保护 C.组织劳动 D.休闲、娱乐

71。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遇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强制戒毒所的,由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担保,经强制戒毒所批准,可以离所,离所期限一般不超过( )日。

A.3 B.5 C.7 D.10

72.收容教养的对象是( )

A.不满18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

B.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

C.未成年的一般违法人员

D.实施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的未成年人

73.劳动教养的性质是( )

A.行政管理方法 B.行政处罚 C,公安行政强制教育措施 D.刑罚方法

74.( )对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以及审核、聆询、决定、执行的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A.《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B.《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

75.对被收容教养的未成年人应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重在教育

参考答案:(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C 6.C 7.B 8.B 9.D 10.D

11.A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19.A 20.D

21.A 22.B 23.B 24.B 25.C 26.B 27.B 28.B 29.D 30.D

31.B 32.A 33.C 34.D 35.D 36.D 37.D 38.C 39.A 40.C

41.B 42.A 43.C 44.B 45.D 46.A 47.D 48.D 49.B 50.D

51.D 52.D 53.B 54.C 55.A 56.D 57.B 58.C 59.D 60.A

61.B 62.D 63.C 64.A 65.D 66.C 67.A 68.C 69.B 70.D

71.A 72.B 73,C 74.D 75.A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公安机关同外国警察机关之间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根据是( )

A.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B.外国警察机关与我国公安部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

C‘外国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的

D.按照互惠原则

2.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 )进行讯问。

A.任何地点

B.侦查机关办公地

C.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

D.犯罪嫌疑人的住处

3.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可以是( )小时。

A.6 B.12 C.24 D.48

4.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 ),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A.在任何情形下

B.除有碍侦查的情形外

C.除无法通知的情形外

D.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要求时

5.( ),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

A.在侦查机关立案后

B.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

C.在侦查机关受理后

D.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6.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以为其( )

A.提供法律咨询

B,代理申诉、控告

C.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D.与原告人达成和解

7.询问证人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地点可以是( )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场所

B.证人的住处

C.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D.证人的所在单位

8.证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

A.如实提供证据

B.有意作伪证

C.隐匿罪证

D.误证

9.勘验、检查主要包括( )

A.现场勘验 B.物证检验 C.人身检查 D.侦查实验

10.物证检验可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指派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C.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D.医师

11.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 )

A.对刑事案件的侦查 B.审判 C.执行逮捕 D.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

12.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基本职权的是( )

A.对被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罪犯,代为执行刑罚;执行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暂予监外执行

B.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

C.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D.对假释和判处拘役缓刑、有期徒刑缓刑的罪犯执行监督、考察

13.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有( )

A.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C.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D.依靠群众的原则

14.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 )

A.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B.对犯罪行为人应该区别对待

C,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都应给予重视和保护

D.依法保护诉讼参与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15.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A.联合办案 B.分工负责 C.互相配合 D.互相制约

16.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 )

A.重证据

B,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收集证据

C.严禁刑讯逼供

D.禁止以非法的方法去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17.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从( )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加以保障。 A.侦查 B.讯问 C.采取强制措施 D.证据

18.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在( )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

A.民族自治地方 B.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 C.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D.特别行政区

19.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 )

A.侦查机关 B.监督机关 C.部分刑罚的执行机关 D.审判机关

20.为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区公安机关之间应当( )

A。互相协作 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 D.严格履行协查、协办职责

21.侦查实验应禁止( )

A.造成危险的行为 B.侮辱人格的行为 C.人为重演的行为 D.有伤风化的行为

22.侦查人员进行搜查时,应当有( )在场。

A.被搜查人 B.被搜查人的家属 C.邻居 D.其他见证人

23.在执行逮捕、拘留时,遇有( ),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A.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

B.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

C.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D.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24.侦查机关可以对( )的人身进行检查。

A.犯罪嫌疑人 B.被害人 C.被告人 D.证人

25.下列哪种物品属于扣押的范围( )

A.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物证、书证

B.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的物证、书证

C.违禁品

D.犯罪嫌疑人随身的其他物品

26.扣押物证、书证的清单应当由( )签名或盖章。

A.公安局长 B.侦查人员 C。见证人 D.持有人

27.鉴定的范围包括( )

A,刑事技术鉴定 B.人身伤害鉴定 C.精神病鉴定 D.危险品鉴定

28.侦榇胧┌ ? ) A.讯问犯罪嫌疑人 B,询问证人 C.鉴定 D.通缉

29。刑事强制措施包括( )

A.取保候审 B.拘留 C.逮捕 D.传唤

30.拘传适用的条件是( )

A.经过两次传唤

B,根据案件情况应予拘传的

C.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

D.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31.拘传适用的对象是( )

A.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B.被害人 C.未被羁押的被告人 D.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32.拘传持续的时间可以是( )小时。

A.6 B.12 C.24 D.48

3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具有( )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A.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B.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C.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

D.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的婴儿的妇女34.取保候审中的保证人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

A.有固定的工作

B.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C.与本案无牵连

D.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5.取保候审中,保证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

A.缴纳保证金

B.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C.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D.提供证人证言

36.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

A.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B.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C.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所

D.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37.取保候审的时间可以是( )个月。

A.3 B.6 C.12 D.15

38.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部门

39.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

A.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B.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C.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D.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0.监视居住的时间可以是( )个月。

A.3 B.6 C.9 D. 12

41.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的是( )

A.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B.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C.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D.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违法证据的

42.有权决定刑事拘留这一强制措施的机关有( )

A.检察机关 B.审判机关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4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 )报告。

A.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或主任

B.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上级公安机关

D.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4.下列有关公安机关进行拘留的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检察院批准

B,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的,特殊情况下提请批准的时间最长是7日

C.对流窜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逮捕的,可在拘留后的30日内

D.对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逮捕的,可在拘留后的33日内

45.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 ),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

A.有关部门要求不予逮捕的

B.正在怀孕的妇女

C.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D.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55.处罚公正、公开的原则意味着( )

A.作为治安管理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都应当是公布的

B.执法人员的身份应当是公开的

C.处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处罚决定等也应当向当事人公开

D.听证会应当公开

56.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含义是( )

A,有法定的依据 B.遵守法定的程序 C.依法行政 D.处罚主体合法

57,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中的当事人的权利是( )

A.陈述权 B.申辩权 C.听证权 D.被告知权

58.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 )

A.警告 B.撤职 C.罚款 D.拘役

59.警告不可适用于(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寻衅滋事行为,情节轻微的

B.传播淫秽物品

C.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

D.私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60,关于警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警告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书面形式作出的谴责和告诫

B,是最轻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

C.适用于公民和法人

D.具有强制性

61.关于罚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罚款是财产罚

B.所处罚的财产是被处罚人的非法所得

C. 直接涉及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

D.罚款的幅度要依照法律规定

62.罚款可以超过200元的情形是( )

A.对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或者容留卖淫、嫖宿暗娼行为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

B.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的,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秽物品的,可以单处或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C.对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D.对走私普通货物,尚未构成犯罪的,可以在1咖元以上10000元以下处以罚款

63.拘留可以分为( )

A.刑事拘留 B.拘役 C.司法拘留 D.治安拘留

64.关于治安拘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治安拘留是最严重的治安管理处罚

B.治安拘留是一种人身罚

C.治安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实施

D.治安拘留的幅度要依照法律规定

65.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以下人员一般不裁决或不执行拘留的是( )

A.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B.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

C.精神病人和其他残疾人

D.正在患严重疾病或性病以外的传染病的,以及家庭有年迈老人、小孩或者严重病人、残疾人等确需被处罚人扶养、护理的人

66.下列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特征的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法性 C.情节轻微性 D.应受处罚性

67.关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概念表述正确的是( )

A.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B.是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

C.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D.是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68.下列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的是( )

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体

B.违反治安管理的危害行为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单位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观过错

69.下列屑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要件的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D.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

70.可以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的是( )

A.自然人 B.单位 C.法人 D.年满14周岁以上的人

71.自然人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达到法定责任年龄 B.具有责任能力 C.不是精神病人 D.不是聋哑人

7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把法定责任年龄分为( )

A.免除责任阶段 B.从轻责任阶段 C.减轻责任阶段 D.完全负责任阶段

73.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时,才不予处罚。

A,必须是处在精神病正在发作时

B.患病的程度是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C.患病的程度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D.患病的程度是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74.聋哑人、盲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才不予处罚。

A.必须是聋、哑或者双目完全失明的人

B.必须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双目完全失明的人

C.必须是过失违反治安管理的

D.必须是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导致违反治安管理

75.对醉酒的人可以使用约束的条件是( )

A.在醉酒状态中 B.对本人有危险 C.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 D.生理性醉酒

76.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 )

A.对单位处以罚款

B.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C.单位主管人员指使的,同时处罚该主管人员

D,全体成员均应承担责任

77.关于一人实施数行为的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B.首先对每一种行为进行处罚

C.将对数个行为的处罚结果简单相加

D.对每一种行为进行处罚后,决定执行最重的处罚

78.下列属于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

A.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C.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D.二人以上混合过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79.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有( )

A.教唆者 B.胁迫者 C.诱骗者 D.实行者

80,(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6条规定可以从轻或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 )

A.情节特别轻微的

B.情节轻微并主动承认错误的

C,主动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

D.由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8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7条规定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 )

A.有较严重后果的

B.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屡犯不改的

82.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的追究时效的“六个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自实施后的六个月内被发现的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行为人在行为实施后的六个月内被发现的

C.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实施后的六个月内被发现,行为人在六个月后被发现的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实施后的六个月后被告发的

8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追究时效期限( )

A.从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揭发之日起计算

B.从公安机关立案处理之日起计算

C.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84.下列属于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

A.收容教育 B.强制戒毒、强制治疗 C.冻结财产 D.没收财产

85.下列人员可以适用劳动教养的是( )

A.危害国家安全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B.结伙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绑架、爆炸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团伙中,尚不够刑事处罚的C.数次卖淫、嫖娼的

D.教唆他人违法犯罪,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86.关于劳动教养的期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动教养的期限,确定为1至3年

B.劳动教养时间,从通知收容之日起计算

C,通知以前先行收容或羁押的,1日折抵劳动教养时间1日

D.劳动教养被延长的时间是1年

87.收容教育兼有< )职能。

A.惩戒 B.劳动教育 C.强制治疗 D.羁押

88.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卖淫、嫖娼人员,可以不予收容教育的是( )

A.患有性病以外其他急性传染病的

B.年龄不满16周岁的

C.怀孕或者正在哺乳本人所生1周岁以内婴儿的

D.被拐骗、强迫卖淫的

89.关于收容教育的期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收容教育的期限是6个月至2年

B.收容教育的执行时间最长是2年

C.提前解除收容教育的,实际执行的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

D.提前解除收容教育的,实际执行的时间不能少于原决定期限的三分之二

90.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期间因为( ),可以提前解除收容教育。

A.坦白 B.确有悔改表现 C.有立功表现 D.其他特殊情况

91.对( )收容教育人员,可以延长收容教育期限。

A.拒绝接受教育的

B.顶撞、打骂收容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

C.对收容教育有意见,经劝说解释仍然无效的

D.不服从管理的

92.吸毒人员分为( )

A.偶尔吸毒人员 B.一般吸毒人员 C.吸毒成瘾人员 D,毒品依赖性人员

93.因为吸毒成瘾人员( ),所以必须使用强制措施进行治疗,强行戒除。

A.吸食、注射毒品已形成毒瘾

B.对毒品已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C.依靠批评教育和监督已无法使其戒除毒瘾

D.依靠批评教育和监督没有实际意义

94.下列哪种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是不宜收人强制戒毒所,而在戒毒所外戒毒的。 ( )

A.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B.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

C.当事人强烈要求自行戒毒的

D.其他不适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

95.应当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强制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戒毒的机关是( )

A.居(村)民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96.公安机关在对吸食、注射毒品人员作出强制戒毒决定之前,应当( )

A.让吸毒人员接受强制检查

B.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作出鉴定

C.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D.根据戒毒人员毒瘾的深浅来决定戒毒期限的长短

97.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实行( )措施。

A.药物治疗 B.心理治疗 C.建立治疗档案 D.依法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98.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遇有( )经批准可以离开强制戒毒所。

A.戒毒人员在家里更适合戒毒 B.直系亲属病危 C.直系亲属死亡 D.其他正当理由

99.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进行( )教育。

A.法制教育 B.收容教育 C.道德教育 D.劳动教育

100.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死亡的,应当( )

A.由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指定医生作出死亡鉴定

B.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查后,填写死亡通知书

C。通知死者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D.家属不予认领的尸体,由公安机关直接处理

101.收容教养,是指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集中进行( ) 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A.文化教育 B,法律教育 C. 职业技术教育 D.惩罚教育

102.在收容教养期间,对被收容教养的未成年人实行( )方针。

A.教育与处罚相结合B,教育 C.感化 D.挽救

103.关于收容教养的对象,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不满16周岁的人

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因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人

C. 未满14周岁因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人

D.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因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人

参考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 3.AB 4.BC 5.BD 6.ABC 7.BD 8,BC 9.ABCD 10.ABC

11.ACD 12.ABCD 13.ABCD 14.ACD 15.BCD 16.ABCD 17.ABC 18.BC 19.AC 20.ABD

21.ABD 22.ABCD 23.ABCD 24.AB 25.ABC 26.BCD 27.ABCD 28.ABCD 29.ABC 30.BC

31.AC 32.AB 33.ACD 34.ABCD 35,BC 36.ABD 37.ABC 38.ABC 39.ABD 40.AB

41.ABC 42.AC 43.BD 44.ABC 45.BCD 46.BC 47.CD 48.BC 49.ABD 50.ABCD

51.ABCD 52.BCD 53.ABCD 54.BD 55.ABCD 56.ABCD 57.ABCD 58.AC 59.BCD 60.ABCD

61.AD 62.ABC 63.ACD 64.ABCD 65.ABCD 66.BCD 67.CD 68.ABCD 69.ABD 70.ABCD

71.AB 72.ACD 73.ABCD 74.BD 75.ABCD 76.BC 77.ABC 78.ABCD 79.ABCD 80.ACD

81.ABCD 82.ABC 83.CD 84.AB 85.ABCD 86.AB 87.BC 88.ACD 89.AB 90,BCD

91.ABD 92.BC 93.ABCD 94.ABD 95。CD 96.ACD 97.ABCD 98.BCD 99.ACD 100.ABC

101.ABC 102.BCD 103.BC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执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具体地说,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依法取得行政权的其他组织依照法律,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以及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三个方面理解: 1、行政执法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同时还包括一些非行政机关的组织。 2、行政执法不仅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执法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二)行政执法的特征 1.行政性和强制性 2.职权性和单方性 3.广泛性和多样性 4.程序性和效率性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 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主体合法 权限合法 内容合法 程序合法 (二) 合理行政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 符合比例原则 (三)正当程序原则 (四)高效便民原则 (五)权责统一原则 (六)以人为本原则 (七)社会监督原则 三、行政执法责任 行政执法责任的概念 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表现: (1)超越、滥用法定职权 (2)行政不作为 (3)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适用法律错误 (5)行政裁量明显不当 (6)违反法定程序 承担行政执法责任的方式(对外) 1 金钱赔偿

2 返还财产 3 恢复原状 行政执法主体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或实施者。具体地说,它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执法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否独立承担行政执法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属于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的重要条件。 基本特征: 1,行政执法主体是一个组织 2,行政执法主体依法享有行政执法权 3,行政执法主体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4 ,行政执法主体直接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概念的区别 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执法人员 行政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的种类和效力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规章 7,国际条约 二、行政执法依据的适用原则 (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原则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原则 (三)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是指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制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执法依据,如果有矛盾,就应该执行颁布时间在后的新的依据 (四)就高不就低原则 就高不就低原则是指当不同效力层次的执法依据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一致时,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执行效力层次较高的执法依据,而不能按照效力层次较低的依据执行。 (五)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原则 一般规定是关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或者说是对相对人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特别规定是关于某类某种事项或行为的单行法律规范,或者说是对部分相对人适用的法律规范。 (六)不溯及既往原则 即适用该事项发生时的有效依据,而不适用后来修订的新的依据。 (七)呈请有权机关决定原则 效力层级相同的两个机关(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规定

警察招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1)

警察招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1) (一) 判断题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只能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 2.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 3.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3人。( ) 4.询问证人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活动。( ) 5.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 6.询问多个证人时,可同时询问,互相印证。( ) 7.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 8.在现场勘验或者搜查中发现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应当严格保密。( ) 9.现场勘验是对现场遗留的与犯罪有关的物品进行提取、保全的活动。( ) 10.人身检查时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11.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又是刑罚执行机关。( ) 12.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只对刑事案件的侦查、逮捕予以负责。( ) 13.公安机关能够对部分刑罚进行执行。( )

14.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必要时可互相代替,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 15.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要平等地适用法律。( ) 16.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查证后可做为证据使用。( ) 17.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 18.侦查机关必要时可连续传唤犯罪嫌疑人。( ) 19.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就可以聘请律师。( ) 20.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 ) 21.必要时,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可以进行强制检查。( ) 22.现场勘验需要进行侦查实验时,不得有侮辱人格和有伤风化的行为。( ) 23.搜查时,必须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 24.搜查人员在搜查时应当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否则即属违法。( ) 25.搜查人员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可不用搜查证进行搜查。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_考题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_题目(共251道) 单选题 1、某流窜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在甲地购买枪支;在乙地入室盗窃三千元人民币;在丙地故意杀人;在丁地抢夺金项链,价值人民币两千元。此案应由()公安机关管辖。()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C 2、某共同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分别住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最先接报案的公安机关是丁地,此案应由()公安机关管辖。()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D 3、犯罪嫌疑人李某于2008年2月1日在甲地盗窃人民币一千五百元,2008年2月14日在乙地盗窃人民币二千元,2008年2月17日在丙地盗窃人民币三千元,2008年3月4日在丁地盗窃二百美元,四地公安机关分别于案发当日接到报案,此案应由()公安机关管辖。()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4、某共同犯罪案件,主犯丁某住甲地,实施犯罪行为在乙地,同伙王某和陈某分别住丙地和丁地,此案应由()公安机关管辖。()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都必须经侦查机关批准 B、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 C、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 D、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都应当立即安排会见

答案: B 6、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诉讼权利有()。 A、聘请律师为其辩护 B、聘请律师在场旁听 C、自我辩护 D、不回答任何问题 答案: C 7、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中,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的内容包括()。 A、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B、有权聘请律师在侦查阶段为其进行辩护 C、有权与律师通信 D、有权拒绝回答提问 答案: A 8、在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被聘请的律师有权为犯罪嫌疑人()。 A、核对讯问笔录 B、进行辩护 C、代理申诉、控告 D、为犯罪嫌疑人传递信件 答案: C 9、证人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的权利是()。 A、有权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询问 B、有权要求侦查人员为其提供作证报酬 C、对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D、可以拒绝作证 答案: C 10、证人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的义务是()。 A、如实提供证据、证言 B、核对询问笔录 C、自行书写亲笔证词 D、随传随到 答案: A 1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证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证言 B、证人有权核对询问笔录 C、证人必须随传随到 D、证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询问 答案: C

森林公安执法细则复习题

森林公安执法细则复习 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公安执法细则复习题(刑事案件) 一、填空题 1、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森林公安机关管辖。 2、几个同级森林公安机关都有管辖权的刑事案件,由最早受理的森林公安机关管辖。 3、受案后,应当立即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是否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是否符合案件管辖规定,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 4。 6、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立案报告,连同受案登记表等受案材料,报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7、 8、森林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应当具备现场勘验、检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场勘验、检查资格,佩戴刑事犯罪现场勘验证。对刑事案件进行勘验、检查不得少于2人。 9、 10、11、执行搜查的侦查员不得少于2人。应当向被搜查人或家属出示搜查证。 12、除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计入办案期限。 13、 14、办理森林刑事案件鉴定费用,由管辖案件的森林公安机关承担。 15、提解在押犯罪嫌疑人出所对犯罪场地进行辨认的,应当制作呈请出所辨认报告书,由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凭提讯证,征得看守所的同意和配合,对犯罪嫌疑人必须加戴械具,配备足够警力,防止逃跑和发生意外事故。

16、选择辨认陪衬人,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 17、选择辨认陪衬照片,被辨认的照片不得少于10张。 18 19、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 20、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以月计算,自对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之日起至下一个月的对应日止为一个月;没有对应日的,以该月的最后一日为截止日。 21、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5日内报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22、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员对其进行讯问,必须在看守所讯问室进行讯问。 2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公安机关应当办理换押手续?(1)案件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2)人民检察院退回森林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完毕后重新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3)案件侦查过程中改变办案机关的。 24、 25、立案后,应当立即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是否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 26、对被拘留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时间为3日,自执行拘留后次时算起。特殊情况可延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可延长至30日。 27、逮捕后羁押期限为2个月,自执行后次时算起。 28、办案部门送押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制作提讯证,由看守所加盖印章,并注明日期、羁押期限。 29、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留、押解过程中,应当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遇有暴力对抗或者暴力犯罪行为,可以依法使用制服性警械或者武器。

行政执法行为基本概念和分类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执法行为基本概念和分类 行政执法,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针对具体的、特定的相对人或行政事务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执法的目的,是通过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完成国家实行行政管理职能。行政执法的结果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实施的主要行政行为,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一、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主要包括: 1、准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的许可,如投资立项、进出口管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药品生产许可等; 2、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权利并且具有数量限制的许可,如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等; 3、资格资质方面的许可,如公务员、律师、执业医师等职业关资格许可,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的资质许可; 4、对特定物的检测、检验和检疫; 5、确定主体资格方面的许可,如企业法人登记、社会组织登记; 二、行政处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由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制裁。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管理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予以强制采取的措施。其种类主要有: 1、代执行,如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代出义务工等。 2、执行罚,最典型的如滞纳金。 3、人身强制,如强制拘留、强制传唤、强制隔离、强制检查公民身体(尤其是在预防传染病时)等。 4、财产强制,如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划拨银行存款,对腐烂变质食品实行的强制销毁等。 5、在其职权范围内进出生产经营场所的强制检查。如现场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要求及时处理。 6、对产品或者商品的强制检验。 7、紧急状态时,临时紧急征用交通工具或者其他财产。 8、紧急状态时,进入或处置土地、建筑物、住宅。如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的建筑物。 9、其他,如《游行示威法》规定的强制解散,拒不解散的,强制带离现场。 四、行政征收,指行政实施主体凭借国家强制力,依法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强制、无偿征集金钱或实物的行为。其种类主要包括征税、行政事业性收费两种。

行政执法程序

行政执法程序(目的:规范执法行为) 静态的行政组织本身是无程序可言的,行政执法程序是针对行政执法行为而言的,是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相对人的权利因行政主体的随意判断受到侵害而制定的,是行政执法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所谓空间形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动作形式等。所谓时间形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过程的先后顺序以及所必须履行的每个环节,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处罚必须经过传唤、询问、取证和裁决四个环节,而且每种形式有时间上限制。 种类:行政执法程序是行政程序种类之一,行政程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标准不同,种类的划分也不同。1、根据行政程序适用的范围,可分为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2、根据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可分为具体行政程序和抽象行政程序;3、根据行政职能的不同,可分为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行政裁定程序。 特点:不同种类的程序,也各有不同的特点:由于行政立法行为内容的广泛性、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和效力的后及性,行政立法程序一般都比较复杂、严格。如座谈会、听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和备案制度等,成为不可或缺的程序内容。行政执法程序一般应体现行政效率的原则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但是由于行政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内容的具体性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程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行政许可程序、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等。由于行政裁定对象是当事人双方存在争议或者纠纷,行政裁定程序具有准司法的特定和司法化的趋势,其核心内容体现公正和公平,如山林权属裁定等。 意义:行政执法是将法律法规规章直接应用于个人或者组织,直接影响个人或 者组织的权利义务。如行政许可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资格或者权利;行政确认是通过、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行政处罚是以惩罚违法行为为目的,对违法相对人权益的限制、剥夺或者对其科以新的义务。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程序上有瑕疵的行为,难以达到预期的法律效果。我国历来广泛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常常把程序视为实体的“附属品”。现代法治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应受法律制约,都应法制化。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些法律法规虽有程序上的规定,但内容过于原则、简单、概括,侧重于行政执法主体的权利,缺少违反程序的法律后果与责任,缺乏对相对人权益的保护性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执法程序的法律规范,只是散见于一些部门法律法规中,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将为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规定:

在当前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将会不断提出新期盼和新要求。通过学习贯彻孟建柱部长的讲话精神,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执法环境正发生着很大变化,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已处于更加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系社会公平与正义,从而构建社会的和谐。当前,在公安机关工作中如何规范执法成为整个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 一、公安机关执法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不仅大量存在,而且社会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化变革,社会结构深化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大变革,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和问题,而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这些矛盾、纠纷和问题必然会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反映出来,并因为直接涉及到社会和谐稳定,这些矛盾、纠纷和问题最终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公安机关。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党中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的提出,社会各方面及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增强,党和人民对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由于公安机关经常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前沿、旋涡的中心、群众的对立面,如果执法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在执法活动中不规范执法,那么势必会造成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存在不良的影响。 二、当前基层执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执法为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安机关的期望不仅仅是侦查破案、维护治安,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然而,当前公安队伍中尚有部分民警不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淡漠,执法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办人情案等违法违纪行为;还有部分民警法律意识不强,人权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办案,执法办案受个人好恶、感情与利益左右。 (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一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部分民警缺乏对法律规范的正确理解与适用、对案件的准确推理与判断的能力,对所办的案件不知如何下手,往往导致错案的发生。二是口头表达能力与公安文书制作能力不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清楚、全面反映执法经过起重要的作用,民警无论是在汇报工作,了解案情,或是开展各项警务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部分民警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或是阐述不清,或是断章取义,给工作顺利开展造成困难。公安文书是国家的司法文书,它要求要客观、全面地反映民警执法的过程和执法的结果,随着国家法制的健全对公安文书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但有的民警其所制作的公安文书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要求,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损害了警察的形象。三是协调能力不足。民警执法工作很大的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更是经常与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员发生联系,同时民警之间由于工作联系也需要进行协调,但目前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 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制定本规定。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

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办案责任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内部执法监督制度。 在刑事诉讼中,上级公安机关发现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决定或者办理的案件有错误的,有权予以撤销或者变更,也可以指令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公安机关的决定必须执行,如果认为有错误,可以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对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

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1、合法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1、法律优先。法律、法规、规章存在位阶关系,因而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在适用的时候按照“法律优先”的原则,在同一违法行为当中,如《公路法》对一个违法行为能够全面评价的,不再适用位阶较低的法规及规章。 2、法律保留。也就是说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如路政在许可超限车辆的时候,决定要求申请人提供与申请无关的资料。 2、合理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 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1、公平公正。概括说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面对行政执法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说就是针对一个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中同样申请资格的两个申请人先后申请,办案人员因为前者说话态度不好,而给后申请先行办理如此不妥。 2、平等对待。其基本内涵应当是“相同的案件相同处理、不同的案件不同处理” 如同一程度的违法案件,因为相对人的背景及身份不同给予不同的行政处罚决定。 3、正当裁量。应当符合两点一是目的适当,如在办理公路穿跨越许可的时候,不能要求申请人自来水公司解决单位的偏远驻地自来水问题;二是相关因素,例如某建设项目涉及到民生问题且迫切等待解决,此时应当考虑该相关因素。 4、比例原则。例如公路管理机构作出一项关于民生行政许可,但申请人在实施该许可的时候超越许可范围,但吊销其许可会严重影响到公共利益,故按 照比例原则可以采取其他的处理措施。

治安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政府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在依法治国中处于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而行政执法状况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的实现。公安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质量,达到依法行政,将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工作进程。如何提高治安执法质量,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治安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完善行政立法、执法体制,监督机制以及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公安机关;治安行政执法;依法治国

治安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安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质量,达到依法行政,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几年,各级公安机关先后组织进行了“三项教育”和树立执法思想,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治安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基层公安执法工作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粗暴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因此,怎样理性地看待公安执法工作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发生问题的根源,探究改革、完善和加强治安执法工作的措施,是每个公安民警应当高度重视、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在一年的实习期间笔者曾参与简单的治安行政执法,现就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做一粗浅分析,不妥之处,还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当前治安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法指的是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权限将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付诸实施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务活动均属于执法的范畴。目前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环境较差,使得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案件久拖不决,致使民事纠纷案件激化为刑事案件。一些执法部门,对自已有利的事情争着管,特别是涉及罚款处理的案件。而对自已没有利的事情则嫌麻烦,互相推诿不愿意管。最后,导致执法工作阻力重重。有的当事人自恃靠山强硬,拒不执行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有的还无理取闹,抗拒执法,甚至殴打执法民警。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固然要重视立法工作,但更要重视执法环节。从整体上看,公安执法工作和执法质量有了明显地进步和提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公安行政执法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履行治安行政执法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治安行政执法程序,是指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治安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法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的总称。治安行政执法程序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强制程序、行政许可程序、行政决定程序、行政监督程序、行政检查程序以及其他一些治安行政执法的规则、

公安部法制局孙茂利局长深度解读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部法制局孙茂利局长深度解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原题:《〈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深度解读》) 孙茂利 来源:2013年2月20日《法制日报》第9版 【作者简介】孙茂利,公安部法制局局长、一级警监,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博士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作了大范围的修改、完善,涉及到辩护、证据、侦查、强制措施、刑罚执行等各个环节,对侦查工作影响重大而深远。为保证公安机关正确贯彻执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公安部对1998年发布的原程序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及时发布了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 此次修订《程序规定》,突出体现了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公正与效率平衡的理念,一方面,全面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基本原则,在严格贯彻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有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各项规定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公安侦查工作实际对有关完善侦查权的规定作出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规范执法活动,提升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的能力。 一、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不得监听、不得派员在场,全面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最核心的诉讼权利。《程序规定》在严格忠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对于律师辩护权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保障。修订的主要思路: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是进一步细化规定,使有关程序更具可操作性。 1、明确辩护律师向公安机关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范围 结合侦查工作需要,《程序规定》将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了解的案件有关情况细化为“当时已查明的该罪的主要事实,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并要求,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移送情况告知辩护律师,保证辩护律师更加全面、及时了解涉及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更好地行使辩护权利。 2、取消涉密案件委托律师需要经过批准的规定 根据修订后的《程序规定》,所有案件包括涉及国家秘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可以不经批准直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程序规定》要求,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并告知其如果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对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出委托辩护律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犯罪嫌疑人委托的辩护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转达。通过上述规定,保证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知悉,并充分行使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 3、充分保障辩护律师会见权 一是明确看守所应当在48小时以内安排律师会见到在押犯罪嫌疑人。这里的“会见到”,是修订过程中专门增加的,以保证律师在提出会见要求后,能够在法定时限内会见到犯罪嫌疑人。 二是取消了律师会见时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的规定,并规定律师会见时,公安机关不得监听,不得派员在场。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辩护律师申请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我们考虑,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是一项基本权利,对这两类案件也要尽可能准予律师会见,因此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除有碍侦查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外,应当作出许可的决定”,“有碍侦查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消失后,公安机关应当许可会见”。

当前森林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森林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林伟军 森林公安作为国家公安机关派驻林区的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一个专业警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治安稳定,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保障林业建设顺利进行的神圣使命。在新形势下,作为森林公安机关更应充分履行职责,在林业主管部门、地方公安机关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理顺内部执法体制,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林业法制,强力打击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当前森林公安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公安执法主体资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县区级以上森林公安机构多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内设,并同时受林业、地方公安和上级森林公安管理和指导,内设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罚和立案侦查刑事案件。同时,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未实行财政一级预算,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民事和法律责任。 (二)案件管辖权限不明确 一是治安案件管辖方面:森林公安机关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己任,理应受案查处所有涉林治安案件,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章第十四条四项: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管辖林区内

发生的案件。而对非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应当管辖哪些治安案件却没有明确,导致部分森林公安机构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查处涉林治安案件。 二是刑事案件管辖方面:在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中,明确19种森林案件划归森林公安机关管辖。管辖限制性条件多,而且很不完善,不同程度引发管辖争议。在刑事案件提请批捕和移送起诉时,常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一手材料简单粗糙和所收集证据不够全面客观而导致质量不高,因此对检察院不批捕、不起诉案件较少提出复议、复核,致使一些本应受到惩处的案犯未能受到应有的惩处。 三是县区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案件范围不明确。森林案件大多由县级森林公安查办,而县级森林公安受警力、装备、技术等制约,缺乏处置应对大要案件的能力。一些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案件以及地方重点工程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等案件,很难得到有效处理。 (三)执法权限受到限制。 当前,我省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大多数未能以自己名义办理治安案件和立案侦查森林刑事案件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提请批准逮捕及移送起诉。一是《森林法》中赋予森林公安机关的职责与森林公安机关所拥有的职权没有形成有机统一,有责无权,履职困难,森林公安办案,其他名义处罚。二是留置盘问、传唤、检查、行政处罚等手续报批复杂,侦查破案效率低下。三是森林公安查办案件,受专业知

森林公安机关可以管辖《治安管理处罚法》

森林公安机关可以管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下列治安案件: 一、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 1.扰乱单位秩序案件中,扰乱林业单位秩序的案件(第23条第1款第1项); 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件中,扰乱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涉林公共场所秩序的案件(第23条第1款第2项); 3.聚众扰乱单位秩序案件中,聚众扰乱林业单位秩序的案件(第23条第2款); 4.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件中,聚众扰乱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涉林公共场所秩序的案件(第23条第2款); 5.强行进入大型活动场内案件中,强行进入在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涉林公共场所举办游园、花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场内的案件(第24条第1款第1项); 6.违规在大型活动场内燃放物品案件中,违反规定,在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涉林公共场所举办游园、花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案件(第24条第1款第2项); 7.其他扰乱大型活动秩序案件中,在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涉林公共场所举办游园、花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场内进行大声喧哗不听制止、起哄闹事或者其他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案件(第24条第1款第6项); 8.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件中,散布谣言,谎报森林火情、森林病虫害、野生动植物疫情或者涉林警情,故意扰乱林区公共秩序的案件(第25条第1项); 9.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案件中,扬言对林业单位、涉林场所和执行职务的护林人员、林业执法人员以及森林或者其他林木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林业单位、涉林公共场所和林区公共秩序的案件(第25条第3项); 10.寻衅滋事案件中,在林业单位、涉林公共场所或者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的案件 (第26条); 11.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案件中,故意干扰森林防火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案件(第28条); 12.拒不消除对无线电台(站)的有害干扰案件中,对正常运行的森林防火无线电台产生有害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案件(第28条); 二、妨害公共安全的案件 13.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携带、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案件中,森林公安机关发现的在林区或者林业单位、涉林场所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携带、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的案件(第30条); 14.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案件中,森林公安机关发现的在林区或者林业单位、涉林场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的案件(第32条); 15.盗窃、损毁公共设施案件中,盗窃、损毁林业公共设施的案件(第33条第1项); 16.擅自安装、使用电网案件中,擅自安装、使用电网进行狩猎的案件(第37条第1项); 17.违反规定举办大型活动案件中,在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涉林公共场所举办游园、花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案件(第38条); 三、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案件 18.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件中,护林人员、林业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中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案件 (第40条第3项); 19.非法侵入住宅案件中,护林人员、林业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中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案件(第40条第3项);

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资料

行政执法培训资料 一、行政执法: 指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公安、交警、农业、水利、民政、建设、规划、城管、卫生、教育等)。 二、管理行政执法: 指管理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执行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三、执法程序: 持证上岗、、二人以上、亮证执法、说明来意、 宣传政策、查验“证件”、指出不足、纠正违章。 四、执法范围:玉龙乡管理区域内 五、执法内容: 1、环境卫生管理; 2、基础设施管理; 3、垃圾管理; 4、道路管理。六、 执法依据: 1、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3、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4、建设部《城市道路照明管理办法》 5、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6、建设部《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7、建设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9、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10、国家工商局《户外广告登记管理 六、办案程序: (一)立案; (二)下达询问通知书或限改通知书、整改通知书; (三)现场勘查笔录; (四)询问笔录; (五)下达行政执法告知书;

七、处罚程序: (一)简易程序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决定。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一般程序 除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浅谈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08治本三邹颖 摘要:公安行政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在具体适用公安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安行政相对人一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对公民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行政执法必须要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执法,这是公安行政法律法规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我国的法治现状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法可依,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却不尽如人意。 关键字:公安行政执法依法行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公安行政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在具体适用公安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安行政相对人一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对公民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公安行政执法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二是公安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职权实施的行为;三是公安行政执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四是公安行政执法要通过法律文书或其他法定形式表现出来;五是公安行政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 公安机关做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打击犯罪、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组织构成。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安行政执法必须要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执法,这是公安行政法律法规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我国的法治现状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法可依,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却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区公安执法不严、不能公正执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严重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并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公正执法的行为准则落到实处。 一、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认定案件事实中存在的问题 公安行政执法在认定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公安行政执法中违法行为的构成认定错误。有的执法部门人民警察因为不熟悉、不了解相关的公安专业性知识,在公安行政执法中不能准确把握违法构成的标准,把本来不构成违法的行为错误认定为违法行为。 二是公安行政执法中行政相对人认定错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针对具体、明确的行政相对人,然而在公安行政执法活动中,由于办案人员的工作态度马虎,不负责任,粗枝大叶,不深入细致地调查案件事

森林公安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和刑事执法职权

森林公安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和刑事执法职权 1.刑事案件管辖范围 由森林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共有二十二类,具体如下: (1)盗伐林木案件(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一款); (2)滥伐林木案件(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 (3)非法占用林地案(第三百四十二条); (4)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案件(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三款); (5)非法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案件(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三款); (6)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件(第三百四十四条); (7)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制品案件(第三百四十四条); (8)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案件(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 (9)放火案件中,故意放火烧毁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案件(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10)失火案件中,过失烧毁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案件(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 (11)聚众哄抢案件中,哄抢林木的案件(第二百六十八条); (12)破坏生产经营案件中,故意毁坏用于造林、育林、护林和木材生产的机械设备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林业生产经营的案件(第二百七十六条); (13)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案(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14)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制品案件(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15)非法狩猎案件(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 (16)走私珍贵陆生野生动物、陆生野生动物制品案件(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 (17)非法经营案件中,买卖《允许进口证明书》、《允许出口证明书》、《允许再出口证明书》、进出口原产地证明及国家机关批准的其他关于林业和陆生野生动物的经营许可证明文件的案件(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项); (18)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案件中,伪造、变造、买卖林木和陆生野生动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进出口原产地证明、狩猎证、特许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明、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征用或者占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育林基金等缴费收据以及由国家机关批准的其他关于林业和陆生野生动物公文、证件的案件(第二百八十条第一、二款); (19)盗窃案件中,盗窃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非法实施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等以及盗窃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二百六十四条); (20)抢劫案件中,抢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二百六十三条);(21)抢夺案件中,抢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二百六十七条);(22)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案件中,涉及被盗伐滥伐的林木、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三百一十二条)。 未建立森林公安机关的地方,上述案件由地方公安机关负责查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