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障碍的分类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意识障碍的分类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意识障碍的分类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领域,意识障碍是指个体的感知、认知、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的症状。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将探讨意识障碍的分类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可以根据病因、症状和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按照病因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意识障碍。器质性意识障碍是指由特定疾病或外部因素引起的意识障碍,如脑损伤、中风等。功能性意识障碍则是不明显的器质性损害或心理因素导致的意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按照症状可以分为昏迷、嗜睡、意识模糊和意识解体等不同类型的意识障碍。昏迷是指完全失去意识和反应能力,嗜睡是指昏睡状态但仍能被刺激唤醒,意识模糊是指意识清晰度下降,但仍有一定的知觉和反应能力,而意识解体是指个体对自我和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现实感丧失。

按照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意识障碍。轻度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清晰度略有降低,但个体还能通过简单的刺激做出反应。中度意识障碍则是指意识混乱,反应时间延长,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限。重度意识障碍则是指个体完全丧失意识和反应能力。

二、神经系统疾病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意识障碍的出现。有些神经系

统疾病如脑损伤、中风、脑肿瘤等直接侵害了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导致了意识障碍的发生。这些疾病造成了脑功能的紊乱和受损,

使得个体无法正常地感知和认知外界环境。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虽然没有直接破坏大脑结构,但通过影响神经传

导和代谢等方式间接地导致意识障碍的出现。例如,癫痫发作时,大

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造成了意识丧失的症状。此外,低血糖、低氧

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引发意识障碍。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还表现为特定类型的意识障碍。例如,帕金森病

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和嗜睡的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则常伴随着意

识解体和人格改变。

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

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检查包括脑电图、核磁共

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等。

治疗策略因疾病类型而异。对于直接侵害神经系统结构的疾病,如

脑损伤和中风,治疗主要集中在恢复脑功能和促进神经再生。而对于

功能性意识障碍,则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症状。

针对特定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需要针对具体病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来

控制癫痫发作,从而减少意识障碍的频率和程度。

总结:

意识障碍是指感知、认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症状,病因多样化。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意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意识障碍的分类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一病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一.概念 意识组成 1.开关系统 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维持觉醒状态,觉醒状态是指人脑的一种生理过程,即与睡眠呈周期性交替的清醒状态,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产生基本的反应,属皮质下激活系统的功能。 2.意识内容 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高级神经活动,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理性的判断并产生复杂的反应,可通过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等表达出来,属大脑皮质的功能。 3.意识维持 4.意识障碍 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和(或)客观环境,不能对环境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病理学基础是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网状系统的功能异常。通常同时包含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两者的异常,常常是急性脑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分类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somnolence)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语言)唤醒,并能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过去后很快又再次入睡。 (2)昏睡(stupor):一种比嗜睡深而又较昏迷稍浅的意识障碍。昏睡时觉醒水平、意识内容及随意运动均减至最低限度。在持续强烈刺激下能睁眼、呻吟、躲避,可作简短而模糊的回答,但反应时间持续很短,很快又进入昏睡状态。昏睡时可见到运动性震颤、肌肉粗大抽动、不宁或刻板的动作、强握和吸吮反射。 (3)浅昏迷:一旦进入昏迷(coma)状态,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亦即对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失去反应,此时强烈的疼痛刺激,如压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射,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腹壁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抑制达到皮层。 (4)中昏迷:对疼痛的反应消失,自发动作也消失,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角膜反射、瞳矛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仍存在,但已减弱。呼吸和钢环功能尚稳定。抑制达到皮层下。(5)深昏迷:患者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角膜反射、圈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均消失。四肢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消失。呼吸、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抑制水平达到脑干。 昏迷程度疼痛刺激反应无意识自发动作腱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 浅昏迷有反应可有存在存在无变化 中昏迷重刺激可有很少减弱或消失迟钝轻度变化 深昏迷无反应无消失消失明显变化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不仅反映觉醒状态,还可反映机体的思维、情感、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等多项神经、精神功能。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感知环境能力出现障碍。临床工作中意识障碍比较常见,多涉及各个学科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由于起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意识障碍的病因很多,短时间内迅速明确意识障碍的诊断及其产生的病因,对于开始有效的治疗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1意识障碍的分类 (1)急性意识障碍是由急性全身性疾病所致;(2)间歇性发作性意识障碍是一种短暂而频繁发作的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是晕厥、癫癎与惊厥;(3)慢性意识障碍是由于广泛的脑血管疾病、感染、CO中毒、外伤、缺氧等所致的意识障碍。 2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 (1)幕上局灶性病变: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皮质、皮质边缘网状激活系、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间脑中央部、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等结构的病变;(2)幕下局灶性病变:当病变累及脑桥-中脑之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就可导致不能觉醒而出现意识障碍、延髓受压、水肿或出血时,可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障碍而继发脑缺氧、缺血而出现意识障碍,病变进一步加重时可波及脑桥、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3)代谢-中毒性病变:脑的必需物质供应不足、内源性代谢紊乱或外源性有毒物质抑制或破坏大脑皮质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引起上行网状激活系与抑制系统平衡失调而致意识障碍;(4)弥漫性病变:通过上述多种发病机制引起意识障碍。 3意识障碍的定位诊断 根据患儿的意识障碍情况、呼吸类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睫-脊髓反射、眼球活动(如眼脑反射)、眼前庭反射、压迫眶上切迹引起肢体运动状态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以确定意识障碍的部位(大脑半球、间脑、中脑-上桥脑阶段、下桥脑-上延脑阶段、延脑阶段),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开始有效的治疗、更准确的判断预后(见表1)。 4昏迷严重程度的判定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之一。为了对昏迷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一般临床上常用改良的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1995年5月于太原,见表2)、修改的婴儿意识水平评分法或美国耶鲁大学儿科制定的昏迷分期量表等。准确的昏迷程度判定有助于昏迷的治疗及分析预后。 5意识障碍的症状诊断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儿,医生主要应当明确的问题是患儿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其程度如何,病因是什么。意识障碍的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神经病学考试重点总结

是研究神经系统,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 是感受器接受到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感觉可以分为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味觉和嗅觉)和一般感觉{浅感觉【痛、温、触】、深感觉 【运动、位置、振动】、复合【实体、图形、两点辨} 是指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功能;并通过人们的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等表达出来。 或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的能力,该能力减退或消失就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分为1)意识水平:大脑觉醒程度2)意识内容:定向力、感知力、情感和行为等。意识水平下降:嗜睡、昏睡、昏迷意识内容改变: 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特殊意识障碍:去皮层综合症 无动缄 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 意识清楚情况下由病变导致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 运动性失语见额下回后部,感觉性失语见颞上回后部,命名性失语见颞中回后部,失写症见额中回后 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 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损害引起。 急性脊髓横贯性迟缓性瘫痪,表现为: 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 颈部上肢神经出入C5 ~T2,在C7处最宽,发出神. 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大小次于颈膨大, 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髓内病变, 感觉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 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 脑部持续存在,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 癫痫发作是脑部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 脑部神经,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癫痫发作最常.突出特征: 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 或称癫间意识尚未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 一线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无效,连续发作一小时以上是一种由多种病因 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以发作性单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性头痛,自发性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是偏 发作性紧张性一年内不超过180天,每次持续30分钟到7天。头痛性 质为压迫感或紧箍感。轻或中度。位于两侧。不因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不伴恶 头痛每月6个月。其它特点如上述。 丛集性头痛:是较少见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头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本病可能与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可伴有一项或几项下述特征:结膜充血、流泪、鼻充血、鼻溢,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连续发作可持续数周至 数月(所谓丛集期) ,大约 长期服用左旋多,每次用药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 长期服用左旋多,症状在突然缓解(开)和加重 (关)间波动,开期常伴异动症,多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与患者服药时间,药物血浆浓 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舞蹈症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肌 是脑梗死中最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 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 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急性脑梗死病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 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 是指发生在痛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灶。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 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最常见,因抗 部分患者有呼吸道感染、过 量用镇静剂或神经肌接头传导阻滞药物,但多数无明 抗胆碱酯酶药外,还有肌束颤动及毒覃碱样 反应( 瞳孔缩小、心动过缓、流涎、多汗、腹痛、腹MG 治疗时,药不敏感引起,滕喜龙试验无反应,此时应停止抗胆碱 酯酶药而用输液维持,过一段时间后如抗胆碱酯酶药 指脑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吉兰 - 巴雷综合征特征性改变之一。病程3~6 周蛋白增 是指脑血上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脑 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是脑梗死中最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 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脱髓鞘是其病理过程中具有特征 -巴雷综合征,又发性神经病AIDP.它是以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的节段性 脱髓鞘及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脑神经。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病例可 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自身免疫过程。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和倾向于年轻人榷患,而成为最重要的神 diseases),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 鞘疾病,也称为感染后、出疹后或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两性分布差异不大。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路易氏小体形成为突出病理特征的慢性疾病,机制主要与多 巴胺和乙酰胆碱递质的平 是指各种感染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以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和尿便障碍为特征。病变可累积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胸髓(T3-5)最为常见,其 是一种慢性进 病变位于颈髓,亦可累积延髓,称延髓空洞。典型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表现部、尺侧或一部分颈、胸部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 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庭神经核)②病灶侧软腭、

意识障碍考点总结

意识障碍考点总结 病因 1.颅脑疾病 1感染性:各种脑炎、脑寄生虫感染等。 2非感染性: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等。 2.全身性疾病 1感染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2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障碍、中毒等。 意识障碍程度 01昏睡 02意识模糊 03嗜睡 04昏迷 1.嗜睡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的睡眠。轻刺激如推动或呼唤患者,可被唤醒,醒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 2.昏睡指患者近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又再入睡。 3.昏迷指意识丧失,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唤醒,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可分为: (1)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都存在。 (2)中度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对强刺激的反应减弱,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活动消失。 (3)深昏迷对疼痛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活动均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4.意识模糊意识模糊是一种常见的轻度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重。具有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有障碍,表现为对时间、空间、人物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 5.谵妄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谵妄常见于急性感染的高热期,也可见于某些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代谢障碍(肝性脑病)等。 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下列哪项不属于意识障碍 A.嗜睡 B.抽搐 C.意识模糊

意识障碍(神志障碍)

意识障碍(神志障碍)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一)颅内疾病。 1.局限性病变: (1)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肉芽肿、脑寄生虫囊肿等; (3)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2.脑弥漫性病变: (1)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室管膜炎、颅内静脉窦感染等; (2)弥漫性颅脑损伤;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脑水肿; (5)脑变性及脱髓鞘性病变。 3.癫痫发作。 (二)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败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粘液水肿性昏迷、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3.外源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药物、农药、植物或动物类中毒等。 4.缺乏正常代谢物质:(1)缺氧。(2)缺血。(3)低血糖。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物理性损害如日射病、热射病、电击伤、溺水等。 二、发病机制 颅内外各种病变只要累及非特异性上行性网状激动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可以是脑干或大脑皮质重要部位的机械性破坏或是脑代谢过程的全面损害所致。代谢源性意识障碍可因能量底物的运送障碍(低氧、缺血、低血糖)或神经细胞膜的神经生理反应发生改变(药物或酒精中毒、癫痫或急性头部外伤)所致。 1.脑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脑部明显依赖于连续血液流动,并运送氧气和葡萄糖,100g脑组织每分钟血氧消耗率为3.5ml,葡萄糖消耗率为5mg,虽然血流中断后 8~10s内即发生意识丧失,但脑的储糖量在血流中断后可提供2min的能量,当缺氧发生于缺血的同时,则可利用的葡萄糖会更快被耗尽。正常安静时脑血流(CBF)为100g灰质每分钟约75ml,100g白质每分钟约30ml(平均为100g脑组织每分钟55ml)。 脑血供的局部自身调节(local autoregulation)能保持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CBF平均约50ml,此50ml CBF中约萃取葡萄糖25mmol,萃取氧约150mmol(3.5ml )以供葡萄糖氧化之用。

意识障碍的分类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意识障碍的分类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领域,意识障碍是指个体的感知、认知、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的症状。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将探讨意识障碍的分类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可以根据病因、症状和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按照病因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意识障碍。器质性意识障碍是指由特定疾病或外部因素引起的意识障碍,如脑损伤、中风等。功能性意识障碍则是不明显的器质性损害或心理因素导致的意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按照症状可以分为昏迷、嗜睡、意识模糊和意识解体等不同类型的意识障碍。昏迷是指完全失去意识和反应能力,嗜睡是指昏睡状态但仍能被刺激唤醒,意识模糊是指意识清晰度下降,但仍有一定的知觉和反应能力,而意识解体是指个体对自我和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现实感丧失。 按照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意识障碍。轻度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清晰度略有降低,但个体还能通过简单的刺激做出反应。中度意识障碍则是指意识混乱,反应时间延长,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限。重度意识障碍则是指个体完全丧失意识和反应能力。 二、神经系统疾病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意识障碍的出现。有些神经系 统疾病如脑损伤、中风、脑肿瘤等直接侵害了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导致了意识障碍的发生。这些疾病造成了脑功能的紊乱和受损, 使得个体无法正常地感知和认知外界环境。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虽然没有直接破坏大脑结构,但通过影响神经传 导和代谢等方式间接地导致意识障碍的出现。例如,癫痫发作时,大 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造成了意识丧失的症状。此外,低血糖、低氧 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引发意识障碍。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还表现为特定类型的意识障碍。例如,帕金森病 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和嗜睡的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则常伴随着意 识解体和人格改变。 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 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检查包括脑电图、核磁共 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等。 治疗策略因疾病类型而异。对于直接侵害神经系统结构的疾病,如 脑损伤和中风,治疗主要集中在恢复脑功能和促进神经再生。而对于 功能性意识障碍,则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症状。 针对特定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需要针对具体病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来 控制癫痫发作,从而减少意识障碍的频率和程度。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

意识障碍的类型 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somnolent state) 以各种心理过程的反应迟钝为特征。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对醒觉状态维持时间短,停止外界刺激很快入睡。 昏睡(sopor state) 意识清晰度降低明显,周围及自我定向力全部受损。强烈刺激可使其清醒,停止外界刺激停止后立即睡眠 昏迷状态(coma) 意识完全丧失,无自主运动;注意、记忆、思维及语言功能消失,对任何刺激都无反应;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 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多无明显改变。 2、中度昏迷:对痛刺激的反应消失,防御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 潴留或者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 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 外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谵妄: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 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期紊乱,紧张,恐惧,兴奋不安,有冲动攻击行为。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去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sdrome):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自发语言及有目的动作,上肢屈曲,下肢伸直,脑干反射存在,有病理反射,存在觉醒-睡眠周期,见于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无动性缄默(akinetic mutism)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四肢瘫,肌张力低,无锥体束征,存在睡眠-醒觉周期,但缄默不语,无自主动作,大小便失禁。可有强握吸吮等额叶释放征。脑干上部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及前额叶-边缘叶受损。 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醒觉成分恢复但意识缺失的状态,病人对伤害刺激可产生原始的运动反应,存在睡眠醒觉周期,无意识,生命体征平稳。持续六个月以上称持久性植物状态或植物人。 失语临床类型 失语症:脑损害导致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包括各种语言符号的表达或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共同特点-复述均有障碍;包括: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 Broca失语:非流利性失语,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病变部位为优势半球Broca 区(额下回后部)及相应皮质下、脑室周围白质。 Wernicke失语:流利性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传导性失语:复述不成比例受损,口语清晰,语意完整,语法结构正常,听理解正常,不能复述自发说话时轻易说出的词或句。病变为缘上回皮质或深部白质内弓状纤维。 经皮质性失语:(transcortical aphasia):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CMA):病变位于Broca区前上部,语言启动及扩展障碍,理解相对好,非流利性失语。

最新神经病学重点(详细版)

神经病学包括两部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讲述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是神经病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一意识障碍 1.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意识障碍: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 3.意识的解剖学基础:大脑皮层及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完整性是维持意识或觉醒状态的基础。 【临床分类】 1.意识水平(以觉醒度为主)下降的意识障碍 (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起表现。睡眠时间过度延长,可唤醒,醒后基本上能回答简单问题,配合检查,。 (2)昏睡:比嗜睡较重的。较深睡眠状态,正常外界信息不能使其觉醒,较重的疼痛或高声呼喊方可唤醒, 醒后对问话作简单模糊的回答,停止刺激后又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3)昏迷: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应答反应无目的的自主。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及痛苦表情,但不能 觉醒,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生命体征 平稳。. 2)中度昏迷:对重的疼痛刺激稍有抵御反射,很少无意识自发动作,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减弱, 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所有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意识自发动作、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律,血压或有下降。 脑死亡: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 其确定标准: 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 ②自主呼吸停止 ③脑电图~直线;颅多普勒~无脑血管灌注;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功能丧失 ④以上情况持续至少12小时,抢救无效 ⑤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腱反射、腹壁反射等可消失 ⑥排除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2.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谵妄状态:一种急性的高级功能障碍,对周围环境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表现为紧张、恐惧、兴奋不安,甚至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病情呈波动性,白天减轻,夜间加重,持续数h至数d。 急性谵妄状态常见于高热或中毒,慢性谵妄状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紊乱,其主要特征是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受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脑部受伤、中毒、代谢紊乱或神经系统疾病。 意识,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及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认识 能力。而障碍则意味着这种正常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干扰或中断。因此,意识障碍实际上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症状,它可以涵盖从轻微的混淆状态到昏迷等严重的状况。 意识障碍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行为、表情和语言来诊断。多年来,医学 界针对该症状的分类和评估工具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Glasgow-Liège标度。 意识的正常状态可以被分为清醒和嗜睡两种。清醒意识指的是个体对外界环境 的客观认知和反应能力,嗜睡则是轻度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其特征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并伴有疲惫感。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清醒意识下的意识丧失,可以称之为昏迷。 意识障碍可能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和行为异常等症状。认知能力下降意味着患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和处理外界信息,其思维逻辑可能紊乱甚至前后不一。注意力减退则导致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并容易分散注意力。反应迟钝通常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缺乏或延迟作出反应。行为异常可能包括异常兴奋、抑制、自言自语、幻觉、妄想等。 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复杂的原因引起,如脑部创伤、缺氧、中毒、感染和脑血 管意外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脑部创伤,如颅脑震荡、脑出血等。脑部创伤可能导致脑细胞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意识的正常运作。此外,某些药物、酒精和其他物质的滥用也可能引起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其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意识障碍及瞳孔的观察 意识障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患者对周围环境及其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严重者表现为昏迷。根据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将意识障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性睡眠状态,但可以被轻度刺激或语言唤醒,醒后也能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但答话迟缓而简短,反应迟钝而尚能切题。但是刺激消失后很快入睡。 (二)意识模糊 是一种较嗜睡为深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觉醒状态,但意识的清晰度明显下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可有思维紊乱,言语杂乱,且可以有幻觉、错觉。 (三)昏睡 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病理性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虽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等)可以被唤醒,但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很快入睡。 (四)昏迷 为意识障碍的最严重阶段,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任何刺激均不能把患者唤醒。具体还可分为: 1﹒浅昏迷 意识大部丧失,无随意运动而处于被动体位。,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疼痛如压迫眶上神经或针划足底刺激尚可以引起痛苦表情或肢体的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仍存在。呼吸、脉搏、血压无明显变化,但大小便可有尿潴留或失禁。 2.中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运动消失。 3﹒深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各种深浅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血压均有异常改变,二便失禁。机体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在儿童中的症状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在儿童中的症状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在感知、思维、记忆和意识等方面出现异常的症状。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脑部疾病、外部刺激或药物滥用等原因引起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面临意识障碍的问题。本文将对意识障碍在儿童中的分类和症状进行探讨。 一、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亚麻睡眠状态:这种状态下,个体处于类似昏迷的状态,无法被外界刺激唤醒。在儿童中,这种状态可能由于颅脑损伤、中毒或代谢紊乱等引起。 2. 昏睡状态:昏睡状态是指个体处于模糊的清醒状态,对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儿童中昏睡状态可能由于发热、脑部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原因导致。 3. 混合意识障碍:混合意识障碍是指认知、注意力和觉醒水平的多个方面同时受到损害。儿童中的混合意识障碍可能与癫痫、脑卒中或脑外伤等因素有关。 二、儿童中意识障碍的症状 在儿童中,意识障碍可能表现出以下症状。 1. 昏睡和清醒状态的改变:儿童可能会出现昏睡状态,无法被外界唤醒。另外,他们的清醒状态可能不稳定,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2. 重复性动作和言语:意识障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重复性动作和言语,例如不断打哈欠,说重复的词语。 3. 记忆和注意力问题:意识障碍的儿童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和注意 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很难保持对话的连贯性,也可能忘记刚刚发生 的事情。 4. 异常行为和情绪:儿童中的意识障碍可能导致异常的行为和情绪,例如易激动、焦躁不安或抑郁等。 5. 迷茫和困惑:意识障碍的儿童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无法理解自 己周围的环境和当前的情况。 三、结论 意识障碍在儿童中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了解意识障碍的分类及 其在儿童中的症状对医护人员和家长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及早的发现 和干预,可以帮助儿童克服这种困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字数:393)

意识障碍的病史采集与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障碍的病史采集与神经系统检查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病史采集与神经系统检查对于准确 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意识障碍病史采集和神经 系统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意识障碍病史采集 1.主述病史 患者或其家属应详细描述病情发生前的情况,如病症的起始时间、 持续时间、发病方式等。也需要了解一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 性别、职业以及是否有其他病史。 2.既往病史 核查既往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病史。这些疾病可能与意识障碍相关,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药物史 详细记录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以及用药时间。某些药物可能 导致意识障碍,了解药物史有助于障碍病因的鉴别。 4.环境暴露史 是否有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放射线等环境中。这些因素也可能导 致意识障碍的发生。 5.家族史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如某种遗传性疾病,有助于确定诊断和预后评估。 二、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的重要方法,也对意识障碍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意义。 1.神经系统观察 观察患者的姿势、肌张力、面容表情、手指的运动活动度等。这些观察到的神经系统特征可能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 2.神经系统感觉观察 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的测试,评估患者感觉的正常与否。这些功能的异常可能暗示神经系统异常。 3.瞳孔观察 检查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对近反应的反应。瞳孔异常可能与意识障碍有关。 4.肢体运动观察 观察患者肢体运动的灵活性、协调性和不自主运动。这些观察到的异常可能预示着神经系统病变。 5.神经系统测力学检查 通过对肌肉力量的测试,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

意识障碍分类(内容清晰)

意识障碍分类(内容清晰) 意识障碍分类 意识是指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做出应答反应的能力。意识的内容为高级神经活动,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因引起的大脑皮质、皮质下结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部位的损害或功能抑制,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可表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常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病人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病人又继续入睡。 (2)昏睡:是较嗜睡重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唤醒,需大声呼唤或较强烈的刺激才能使其觉醒,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3)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可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 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4)中昏迷:对外界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体征发生变化。 (5)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明显变化,如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等。 2.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表现为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

精神病与神经病 更新

神经病学 第一章: 神经病学包括两部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枢和周围)和肌肉疾病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神经: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精神:由于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导致的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 第二章: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平衡障碍等多种表现。 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CNS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反应能力;机体对自身,周围环境感知及理解能力,可通过语言或躯体运动和行为表达出来。意识障碍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双侧大脑皮质损害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分为:【嗜睡,昏睡,昏迷(浅,中,深)】 1.嗜睡:处于睡眠状态,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2.昏睡:较深的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 昏迷:为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 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 2.中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3.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 意识模糊: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谵妄:急性的脑高级功能障碍,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甚至可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了解)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去皮质综合征: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存在反射,去皮质强直状态(上肢屈直,下肢强直,病理征(+)) 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意识清醒,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运动。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与周围建立联系;与昏迷鉴别:让患者“睁开眼睛,向上看,向下看” (必考)失语: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留个基本方面能力残缺或丧失。(诊断必要条件: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严重认知障碍,视、听觉)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包括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共同特点为均有复述障碍) (必考)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以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口语理解相对保留,复述,命名,阅读和

内科学-神经系统疾病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病因 分类与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遗传因素。 脑部因素:先天性疾病;外伤;高热惊厥后遗症; 感染;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变性疾病。 全身因素:中毒;营养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其他:年龄;月经;时间;睡眠不足、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情感冲动以及各种一过性代谢紊乱和过敏反应。 分类与临床表现 分类:按照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发作分类。 部分性发作 单纯性:无意识障碍,可分为运动、体觉或特殊感觉、自主神经、精神性症状发作。 复杂性:有意识障碍,可分为先有单纯部分性发作,继有意识障碍,以及开始即有意识障碍: 仅有意识障碍;伴自动症。 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发作。 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强直、阵挛、肌阵挛(抽搐性)、失张力(非抽搐性)发作、失神发作(典型与非典型)。 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指因资料不充分或不完全,分类标准无法将其归类的发作。 临床表现 癫痫有多种发作类型,发作的症状均具有短暂性、刻板性、间歇型、反复发作性的特点。 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一般不超过1分钟,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或精神症状,发作时意识始终存在,发作后能复述发作的细节: 部分运动性发作:局部肢体抽动,多见于一侧口角、手指或足趾,也可累及一侧肢体;发作时头眼突然向一侧偏转,也可伴躯干的旋转,称旋转性发作,可发展成全面性强直-阵挛; 体觉性发作或特殊感觉性发作:体觉性发作为发生在口角、舌、手指或足趾的发作性麻木感、针刺感、触电感等;特殊感觉性发作,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眩晕性; 自主神经性发作:表现为皮肤发红或苍白、血压升高、心悸、多汗、恶心呕吐、腹痛、大便失禁、头痛、嗜睡等; 精神性发作:如似曾相识、似不相识、快速回顾往事、强迫思维等;情感异常如无名恐惧、愤怒、忧郁和欣快等;错觉如视物变大或变小,感觉本人肢体变化等。 复杂部分性发作:其典型发作特征为发作起始出现错觉、幻觉、似曾相识感、恐惧、胃气上升感、心悸等症状,随后出现意识障碍、自动症和遗忘症;有时发作开始即为意识障碍,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的仅有意识障碍。自动症患者往往先瞪视不动,然后做出协调无意识的活动。神志逐渐清醒,对发作情况完全不能回忆。 临床表现 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发作:患者可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表现,如头转向一侧或双眼向一侧凝视,或一侧肢体抽搐更剧烈。

精神病 神经病 心理疾病 三者联系与区别

精神病和神经病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