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理类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理类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理类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理类

1.(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羨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官: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羨/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朗读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B项,“孟氏之一子之秦”,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家的一个儿子去秦国”;再从结构上看,“孟氏之一子”是主语,“之秦”为谓语。因此,正确的节奏应该是“孟氏之一子/之秦”,主谓划分。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抚()(2)反()(3)愠()

【答案】(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 (3)生气,发怒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1)从“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句义来看,“抚”是“安抚”“抚慰”之义;(2)“反”是个通假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返回”之义;(3)“愠”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相同,是“生气”“发怒”之义。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答案】(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1)主要考查“之”“以”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它们分别是“往”“用、凭借”的意思。(2)关键词“或”是“或许”的意思,“今之所弃”意思是“今天所丢弃的”。翻译时,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

11.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③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本题谈选文蕴含的道理,考查理解材料主旨的能力。从施家儿子的做法和经历来看,(1)他们能把握时机,抓住机会,所以成功。(2)他们了解对方的需要,分别抓住齐侯和楚王的所需,因此上位。(3)他们没有明确指导孟家的两个儿子,导致失败,这说明指导意见要有针对性。从孟家儿子的做法和经历来看,(1)他们机械照搬施家的经验,没有灵活变

通,因此失败。(2)孟家儿子的失败不仅在于照搬经验,也是不懂随机应变。解答此题,至少要写出三点不同的道理或启发。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劝说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做儿子们的师傅;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劝说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正。他们的俸禄使得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亲人都很荣耀。施家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学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羡慕施家富有,因此前往请教升职的办法。施家的两个儿子将自己的实情告诉了孟家。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学问劝说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重视的是军队和粮草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施以宫刑才放走。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劝说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临头了。如果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将他施以刖刑后遣还鲁国。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就失败。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学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没有永远是正确的,天下的事情没有永远是错的。先前所用的,今天可能就要废弃了;现在废弃的,今后或许又要用它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2.(2018·山东德州)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荆州)此用武之国.

B.等死,死国.可乎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C项与例句中的“国”都指国家。A.“(荆州)此用武之国”意思是这里(荆州)是可以发展的地方,“国”即疆域、地方;B.“等死,死国可乎”意思是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家而牺牲呢,“国”指国家;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意思是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但不能满足百姓的需要,“国”指国家。

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3分)

【答案】淡泊名利正面:面对物欲横流、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他能够独善其身,保持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反面:他的思想消极避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对社会有不利的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庄子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惠子相梁之后猜疑庄子想要取代自己的而又被庄子用言辞反击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丑恶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待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题目还要求从正反两方面对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进行分析。庄子这种不慕功名、无意于仕途,追求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能做到“独善其身”,置名利诱惑于度外,做舍弃物质生活的隐士,追求精神生活的独立与自由。这种追求在庄子所生活的

荒淫无道暴君统治下的宋国,是难能可贵的。相反,从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看,庄子追求这种精神上的“逍遥游”,又具有一定的消极性,无益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

3.(2018·)

4.(2018·)

5.(2018·)

6.(2018·)

7.(2018·)

8.(2018·)

9.(2018·)

10.(2018·)

11.(2018·)

12.(2018·)

13.(2018·)

14.(2018·)

15.(2018·)

16.(2018·)

17.(2018·)

18.(2018·)

19.(2018·)

20.(2018·)

21.(2018·)

22.(2018·)

23.(2018·)

24.(2018·)

25.(2018·)

26.(2018·)

27.(2018·)

28.(2018·)

29.(2018·)

30.(2018·)

31.(2018·)

32.(2018·)

33.(2018·)

34.(2018·)

35.(2018·)

36.(20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