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AYOUT管理规定

LAYOUT管理规定

LAYOUT管理规定
LAYOUT管理规定

制造部LAYOUT管理规定

文件修订记录表

1.目的:

1.1规范LAYOUT的管理及方便作业流程合理规划。

1.2明确LAYOUT联络方式、职责范围。

2.范围:制造部

3.权责:

4.名词定义:LAYOUT:厂区布局的规划和设计

5.相关文件:无.

6.规定内容:

6.1 严格按照LAYOUT的规划进行合理安排现场设备、桌椅货架、及现场必须品的摆放。以提

高工程内设备摆放整齐度及作业流程方便性和通道畅通性。

6.2针对现场已经布置好的LAYOUT如出现流程不合理、空间太小等问题,工程内要提出

LAYOUT修改联络单。LAYOUT修改人员接到联络单后,要进行评估。如果在评估的过程中遇到LAYOUT空间太小不好规划等.或无法在对此LAYOUT进行修改时要和联络单的申请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相应检讨处理。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6.3 工程内如导入了新治具或作业流程方面有稍微的变动要依照联络单或知会的方式进行变更。

LAYOUT规划者接收到联络单后,要与申请单位一同到现场确认LAYOUT状况。确认后再进行合理规划。

6.3 新导入设备的LAYOUT由LAYOUT规划者作成后,经过与工程导入设备的有关人员及单位

进行确认签字。LAYOUT图纸签到副部长及部长处。

6.4 只要是依照LAYOUT联络单形式申请修改的LAYOUT,最后由LAYOUT申请单位在联络单

上签字确认。LAYOUT规划者存档。

6.5 如LAYOUT需要变更,变更单位在没有知会和申请联络的状况下私自调整LAYOUT,应承担

相应的责任。

7. LAYOUT规划者工作规定:

7.1 LAYOUT规划人员在接受到联络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和了解,有问题是要马上和相关单位进

行检讨处理。

7.2 如LAYOUT修改由其他部门联络的,必要填写完成LAYOUT修改联络单,复印一份给联络

单位,原件存档。

7.3 LAYOUT修改人员要与申请方联络检讨,完成修改计划的制定。在修改的过程中,若进度和

计划有差异要及时联络并修改计划。

7.4 LAYOUT修改相关流程。7.5新进设备LAYOUT相关流程。

Layout注意问题 一:ESD 器件 由于ESD器件选择和摆放位置同具体的产品相关,下面是一些通用规则: 1.让元器件尽量远离板边。 2.敏感线(Reset,PBINT)走板内层不要太靠近板边;RTC部分电路不要靠近板边。 3.可能的话,PCB四周保留一圈露铜的地线。 4. ESD器件接地良好,直接(通过VIA)连接到地平面。 5. 受保护的信号线保证先通过ESD器件,路径尽量短。 二:天线 13MHz泄漏,会导致其谐波所在的Channel: Chan5, Chan70,Chan521、586、651、716、781、846等灵敏度明显下降;13MHz相关线需要充分屏蔽。 一般FPC和LCDM离天线较近,容易产生干扰,对FPC上的线需要采取滤波(RC 滤波)措施和屏蔽FPC,并可靠接地。 靠近天线部分的板上线(不管什么类型)尽量要走到内层或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来降低其辐射。(板内的其他信号可能耦合到走在表层的信号线上,产生辐射干扰。) 三.LCD 注意FPC连接器的信号定义:音频信号线最好两边有地线保护;音频信号线与电平变换频繁的信号线要有足够间距; FPC上的时钟信号及其他电平变换频繁的信号要有地线保护减少EMI影响; LCD的数据线格式是否和BB芯片匹配?例如i80或M68在时序上要求不一致等问题。 设计中对LCM 上的JPEG IC时钟信号的频率,幅值要满足需求。如果时钟幅度不够可能导致JPEG不工作或不正常;注意Camera的输入时钟对Preview的影响,通常较高的Preview刷新帧数要求时钟频率高。 布局上,升压电路远离天线;音频器件和音频走线;给Camera供电的LDO靠近Camera放置;主板上Hall器件的位置要恰当,不能对应上盖LCD屏的位置,否则上盖的磁铁不能正对着Hall器件。 四.音频设计PCB布局 音频器件远离天线、RF、数字部分,防止天线辐射对音频器件(音频功放等)的干扰;如果靠的很近,应该考虑使用屏蔽罩。 所有audio信号在进入芯片(SC6600B,音频功放等)的地方应该加滤波电路,防止天线辐射通过音频信号线进入到芯片。 差分电路布局时应该做到对称;应该考虑电路信号的走向,并且要考虑到布线的顺畅。 音频器件周围尽量不放置别的器件,从布局上防止其他电路对Audio电路的影响。布局时应该考虑安装,防止整机安装以后,音频器件可能受到的异常干扰,如cable,LCD,机壳等。 MIC和耳机信号的滤波电容应尽量靠近相应的接口。为了减小噪声的引入,AVDDVB,AVDDVBO,AVDDAUX,AVDDBB,VBRER1的滤波电容离PIN要尽可能

Layout主要工作注意事项 ●画之前的准备工作 ●与电路设计者的沟通 ●Layout 的金属线尤其是电源线、地线 ●保护环 ●衬底噪声 ●管子的匹配精度 一、l ayout 之前的准备工作 1、先估算芯片面积 先分别计算各个电路模块的面积,然后再加上模块之间走线以及端口引出等的面积,即得到芯片总的面积。 2、Top-Down 设计流程 先根据电路规模对版图进行整体布局,整体布局包括:主要单元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安排;电源和地线的布局;输入输出引脚的放置等;统计整个芯片的引脚个数,包括测试点也要确定好,严格确定每个模块的引脚属性,位置。 3、模块的方向应该与信号的流向一致 每个模块一定按照确定好的引脚位置引出之间的连线 4、保证主信号通道简单流畅,连线尽量短,少拐弯等。 5、不同模块的电源,地线分开,以防干扰,电源线的寄生电阻尽可能较小,避免各模块的 电源电压不一致。 6、尽可能把电容电阻和大管子放在侧旁,利于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二、与电路设计者的沟通

搞清楚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明确电路设计中对版图有特殊要求的地方 包含内容:(1)确保金属线的宽度和引线孔的数目能够满足要求(各通路在典型情况和最坏情况的大小)尤其是电源线盒地线。 (2)差分对管,有源负载,电流镜,电容阵列等要求匹配良好的子模块。 (3)电路中MOS管,电阻电容对精度的要求。 (4)易受干扰的电压传输线,高频信号传输线。 三、layout 的金属线尤其是电源线,地线 1、根据电路在最坏情况下的电流值来确定金属线的宽度以及接触孔的排列方式和数目,以避免电迁移。 电迁移效应:是指当传输电流过大时,电子碰撞金属原子,导致原子移位而使金属断线。在接触孔周围,电流比较集中,电迁移更容易产生。 2、避免天线效应 长金属(面积较大的金属)在刻蚀的时候,会吸引大量的电荷,这时如果该金属与管子栅相连,可能会在栅极形成高压,影响栅养化层质量,降低电路的可靠性和寿命。 解决方案:(1)插一个金属跳线来消除(在低层金属上的天线效应可以通过在顶层金属层插入短的跳线来消除)。 (2)把低层金属导线连接到扩散区来避免损害。 3、芯片金属线存在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效应 寄生电阻会使电压产生漂移,导致额外的噪声的产生 寄生电容耦合会使信号之间互相干扰 关于寄生电阻: (1)镜像电流镜内部的晶体管在版图上放在一起,然后通过连线引到各个需要供电的版图。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3.1.2-1豪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注是左用想糸件下?处大阪务交通本通行危力之比.墓本行能力是刃级槪务水平上丰部的量大小 时交fitto 表3.1.6各地区的设计小时交通鼻系K (%) 表3 2 M 高速公路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①车道宽度和路侧宽度对设计速度的影响如表3?2.1?2。 表3.2.1-2车道宽度和路钊宽度对设计速度的修正

安规设计注意事项 1.零件选用 (1)在零件选用方面,要求掌握: a .安规零件有哪些?(见三.安规零件介绍) b.安规零件要求 安规零件的要求就是要取得安规机构的认证或是符合相关安规标准; c.安规零件额定值 任何零件均必须依MANUFACTURE规定的额定值使用; I 额定电压; II 额定电流; III 温度额定值; (2). 零件的温升限制 a. 一般电子零件: 依零件规格之额定温度值,决定其温度上限 b. 线圈类: 依其绝缘系统耐温决定 Class A ΔT≦75℃ Class E ΔT≦90℃ Class B ΔT≦95℃ Class F ΔT≦115℃ Class H ΔT≦140℃ c. 人造橡胶或PVC被覆之线材及电源线类: 有标示耐温值T者ΔT≦(T-25)℃ 无标示耐温值T者ΔT≦50℃ d. Bobbin类: 无一定值,但须做125℃球压测试; e. 端子类: ΔT≦60℃ f. 温升限值 I. 如果有规定待测物的耐温值(Tmax),则: ΔT≦Tmax-Tmra II. 如果有规定待测物的温升限值(ΔTmax),则: ΔT≦ΔTmax+25-Tmra 其中Tmra=制造商所规定的设备允许操作室温或是25℃ (3).使用耐然零件: a.PCB: V-1以上; b.FBT, CRT, YOKE :V-2以上; c.WIRING HARNESS:V-2以上; d.CORD ANONORAGE: HB以上; e.其它所有零件: V-2以上或HF-2以上; f.例外情形: 下述零件与电子零件(限会在失误状况下,因温度过高而引燃的电子零件)若相隔13mm以上,或是相互间以至少V-1等级之障碍物隔开,则其耐燃等级要求如下: I.小型的齿轮,凸轮,皮带,轴承及其它小零件,不须防火证明; II.空气载液的导管,粉状物容器及发泡塑料零件,防火等级为HB以上或HBF以上 g.下述件不须防火证明: I.胶带;

layout布局经验总结 布局前的准备: 1 查看捕捉点设置是否正确.08工艺为0.1,06工艺为0.05,05工艺为0.025. 2 Cell名称不能以数字开头.否则无法做DRACULA检查. 3 布局前考虑好出PIN的方向和位置 4 布局前分析电路,完成同一功能的MOS管画在一起 5 对两层金属走向预先订好。一个图中栅的走向尽量一致,不要有横有竖。 6 对pin分类,vdd,vddx注意不要混淆,不同电位(衬底接不同电压)的n井分开.混合信号的电路尤其注意这点. 7 在正确的路径下(一般是进到~/opus)打开icfb. 8 更改cell时查看路径,一定要在正确的library下更改,以防copy过来的cell是在其他的library下,被改错. 9 将不同电位的N井找出来. 布局时注意: 10 更改原理图后一定记得check and save 11 完成每个cell后要归原点 12 DEVICE的个数是否和原理图一至(有并联的管子时注意);各DEVICE的尺寸是否和原理图一至。一般在拿到原理图之后,会对布局有大概的规划,先画DEVICE,(DIVECE 之间不必用最小间距,根据经验考虑连线空间留出空隙)再连线。画DEVICE后从EXTRACTED中看参数检验对错。对每个device器件的各端从什么方向,什么位置与其他物体连线必须先有考虑(与经验及floorplan的水平有关). 13 如果一个cell调用其它cell,被调用的cell的vssx,vddx,vssb,vddb如果没有和外层cell连起来,要打上PIN,否则通不过diva检查.尽量在布局低层cell时就连起来。 14 尽量用最上层金属接出PIN。 15 接出去的线拉到cell边缘,布局时记得留出走线空间. 16 金属连线不宜过长; 17 电容一般最后画,在空档处拼凑。 18 小尺寸的mos管孔可以少打一点. 19 LABEL标识元件时不要用y0层,mapfile不认。 20 管子的沟道上尽量不要走线;M2的影响比M1小. 21 电容上下级板的电压注意要均匀分布;电容的长宽不宜相差过大。可以多个电阻并联. 22 多晶硅栅不能两端都打孔连接金属。 23 栅上的孔最好打在栅的中间位置. 24 U形的mos管用整片方形的栅覆盖diff层,不要用layer generation的方法生成U形栅. 25 一般打孔最少打两个 26 Contact面积允许的情况下,能打越多越好,尤其是input/output部分,因为电流较大.但如果contact阻值远大于diffusion则不适用.传导线越宽越好,因为可以减少电阻值,但也增加了电容值. 27 薄氧化层是否有对应的植入层 28 金属连接孔可以嵌在diffusion的孔中间.

一.Layout 注意事项 1.原理图正确,网络正确;封装正确; PCB元件编号,一定要按原理图的编号。 (电容封装要求:≥4.7uf,0603封装; ≥10uf,0805封装;). 2.布局:1)USB头,LED灯,开关,SATA座及特殊要求元件等先定好位置(不能因好走线而变更)。 主控尽量靠近USB头,电感/滤波C靠近主控PIN脚,晶振也尽量靠近主控且与周边元 件预留位置利于放置。(FLASH,TF卡尽量居中放置,多个FLASH方向最好一致) 2)优先考虑USB差分线空间方向(满足等长平行);再考虑数据线D0---D7空间方向(尽 量平行,等长,等间距)预留足够空间走线,再根据主控和FLASH位置确定其周边元件 位置。 3)LDO电源IC及周边元件尽量靠近,电感,电容靠近电源IC PIN脚且放置COPPER加 多孔。电感或磁珠中间不能有地穿过(加keepout)。电源尽量走第三层,布局时考虑各 电源走线分割。 4)当FALSH用ULGA52 ULGA60 或BGA132 BGA152,要考虑是否共LAYOUT; 3.设置:层设置(差分线下层设置为地层),线宽,间距设置,差分线≥8mil,信号线≥6mil, 铜皮间距≥12mi l,一块板中最多有两种孔(24/16mil;20/12mil)。 {BGA内走线≥3.5mil,孔16/8mil} 4.注意电源1.8V,3.3V走线处理,1.8V走线12mil(0.3048MM)以上且尽量不打孔,3.3V走 16mil(0.4MM)以上,5V走线24mil(0.6MM), 3.3V要先经滤波C后再分流出去。5V走线尽量最短经过滤波再分流出去。电源线尽量不走平行线且尽量走线最短且圆弧走线。 3.3V滤波出来供电有瓶颈时主控和FLASH要分开供电,避免一个点取电。 5.地线处理,最少打两个地孔并能与大面积地相连,板边尽量包地。 U盘:1)SM3257主控22/41PIN,C1/C2/C3滤波地尽量引出并与大面积地USB头GND相连,FLSH(TSOP48)PIN13/36GND也尽量粗的与主地连接。 D+,D-差分线(走线宽度≥8mil)包地处理背面保证有大面积地,尽量与大地相连。 2)USB3.0,D+,D-;RX+ -;TX+ -差分走线,包地处理,背面尽量不走线,一定要走线时也要与之垂直,以消除磁场干扰。 SD卡:金手指GND走线≥30mil,必须引出到大面积地相连(地孔最少三四个)。 SDD0/SDD1/SDD2/SDD3/SDC/SDCLK尽量包地。 SSD: RX_N/P;TX_N/P差分走线一定要包地处理且背面有大面积地(GND层),线宽间距设置。

安徽省高速公路附属设施设计指南 (送审稿) 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零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服务设施 2.1服务设施的定义 2.2服务设施设计原则及要求 2.3服务设施的选址 2.4服务设施的间距及规模要求 2.5服务设施的总体布局 2.6服务设施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2.7工作界面的划分 2.8案例 第三章管理设施 3.1、管理设施的定义 3.2、管理设施设计原则及要求 3.3、管理设施的总体设计 3.4、管理设施的用地规模 3.5管理设施的主要设计内容 3.6工作界面的划分 3.7案例 第四章养护设施 4.1选址原则 4.2总体布局 4.3房建设施 第五章合并设置的附属设施 6.1背景及要求 6.2主线站与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 6.3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 6.4主线站、服务区及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第六章附件及课题研究 1、服务设施规模的确定 2、服务设施的布局研究

第一章总则 由于高速公路采用的是全封闭、全立交、严格控制出入的运营方式,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后,除在互通式立交处允许上、下外,基本上是与外界隔离的,从而体现其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优越性,但是相应地它却人为地阻隔了车辆和旅客与外界的联系,给部分车辆和旋客带来了不便和困难,因此附属设施的设置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今环境下,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附属设施的管理与设计、如何做到管理与设计的合理衔接、便于管理设计人员的尺度掌握以及业务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如何实现附属设施的“安全、环保、服务、系统、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是指南工作的重点。 该指南以“人行简单、车辆方便”为目标,以“安全、服务、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设”为中心指导思想”,强调“整体意识、专业意识、规划意识、服务意识、开发意识”意识。文中对现有规范进行汇总揉合, 同时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一般服务设施做到标准化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附属设施,尽量满足其个性需求。指南中以现有规范为基础,让使用者不必再查阅大量的规范,减少工作量,容易掌握服务设施的管理与设计,同时用个性案例,对使用者有更好的启发作用。

Layout Considerations for Non-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DC-DC converters are an excellent source of electric fields and magnetic fields. Their EMI spectrum begins at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often extends over 100MHz. To minimize capacitive couplings and magnetic couplings care must be exercised i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layout. Parasitic capacitance and parasitic inductance of the circuit must be evaluated so that the proper trade-off can be made early in the design phase. For many years, repeated introductions of integrated DC-DC power-supply controllers have given us ever-higher levels of performance. These ICs unburden the systems engineer by removing the task of power-supply design, but this simplification has led to a loss of knowledge. Switching converters should therefore serve as a reminder to be careful.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presents rules for avoiding surprises when designing board layouts for non-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The first rule in optimizing such a layout is to isolate the converter. DC-DC converters are an excellent source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Their EMI spectrum begins at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often extends over 100MHz. To minimize capacitive couplings and "magnetic-field-to-loop" couplings, you should locate the converter away from other circuitry, especially from low-level analog circuitry. Isolating the converter is not always easy. Some boards accept input voltage on one side of the converter and distribute output voltages on the other side. VME cards or telecom cards, for example, include very complex routings with currents as high as 20A. A single connector brings in the input voltage and distributes several output voltages to the backplane. Therefore, there's a strong temptation to place the converter near this connector to reduce resistive drop. The area, however, is dense with interface drivers, backplane buses, and so forth, with the associated risk of noise coupling. A power connector can be added in some cases, but that solution entails extra board area and cost. Resistance in the copper traces is the most constraining factor. For a trace of a given length and thickness, this resistance is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DOC 106页)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所确定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并参照国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和运用的经验和成熟的科技研究成果制定而成。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其它各级公路可视实际情况参照应用。 第二章术语、代号 第一节术语 第2.1.1条刚性护栏是一种基本不变形的护栏结构。混凝土护栏是刚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一定形状的混凝土块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墙式结构,它利用失控车辆碰撞其后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第2.1.2条半刚性护栏是一种连续的梁柱式护栏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柔性。波形梁护栏是半刚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立柱支撑而组成的连续结构,它利用土基、

立柱、波形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 第2.1.3条柔性护栏是一种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柔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数根施加初张力的缆索固定于立柱上而组成的结构,它主要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抵抗车辆的碰撞,吸收碰撞能量。 端部——缆索护栏的起终点锚固装置。包括端柱、斜撑、索端锚具和混凝土基础。 中间端部——连续设置缆索护栏超过一定长度时所设的中间锚固装置。 中间柱——设置于端部或中间端部之间的中间立柱。托架——安装于立柱上支撑并固定缆索的装置。 索端锚具——固定于端部或中间端部上用来锚定缆索的装置。 第2.1.4条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 第2.1.5条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 活动护栏——是指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能够移动的护栏,以便事故处理车辆、急救抢险车辆

FPC layout 注意事项FPC (Flexible Producing Circuit)是软性电路板,工艺要求及基材与硬板有所区别。 软板的一般流程:双面板—钻孔—PTH—镀铜—压膜—曝光--显影/蚀刻/去膜—线检—CLV假贴合—CLV压合—冲孔—电镀—印刷—冲型—电测 以能量产的设计要求为参考: 1.外型与导线之间的距离为A:简易钢模为 0.1MM(打样一般用简易钢模比较合适) B:刀 模为0.3MM. C:开模钢模的公差为0.1MM. 2.最小线宽,最小线间距为0.1MM. 3.两PAD之间的过线,开窗离导线的间距为 0.1MM. 4.PAD开窗大小是PAD的内切圆. 5.PAD最小长度是0.8MM,便于FPC生产测试用. 6.CONNECT的PAD走线尽量让其产生小泪滴或者从PAD里走出的一小段线粗一点. 7.PAD与导线之间圆滑过渡即让PAD产生泪滴,改变导线与PAD的角度,以提高FPC的蚀刻良 品率和分散弯折应力. 8.过孔最小设计0.3(孔径)/0.6(孔焊盘)MM,如果空间允许,最好是0.3/0.7MM或0.4/0.8MM.

9.将导线的转角(整个板的各个导线转角)处设计成R角,即走成圆弧形,原因为:A 在蚀刻时因蚀 刻液经喷嘴喷洒到基材上,把不需要的铜蚀刻 掉,在这个过程中,把导线的转角设计成90度或 45度,蚀刻液极容易汇集到转角造成过蚀.B 将 导线的转角处设计成R角,便于分散弯折的应 力,增强FPC的弯折寿命. 10.弯折区域的线路设计:线路的两侧最好追加保护铜线,即在导线与板边的中间(可以靠近板边)加 根0.1MM以上的铜皮或走一根0.1MM以上的地线.这根线由于离外型较近,与外型的间距小 于0.2MM(就我们目前带双BTB CONNECT的 FPC来说),在做外型时若被冲断一些是允许的, 不影响里头的信号线.最好是整个FPC板的外 边都用地包起来,保护里头的线. 11.一般FPC都会有部分区域要求能弯折较好即动太区域(ACTIVE LAYER)就是FPC业界所说 的无开胶区. 12.为了增强可焊性,要焊器件的地方要做补强(HOLD LAYER),补强的材料厚度在0.2MM以 内的有FR4\PI\钢片;FR4的硬度要比PI好但不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所确定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并参照国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和运用的经验和成熟的科技研究成果制定而成。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其它各级公路可视实际情况参照应用。 第二章术语、代号 第一节术语 第2.1.1条刚性护栏是一种基本不变形的护栏结构。混凝土护栏是刚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一定形状的混凝土块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墙式结构,它利用失控车辆碰撞其后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第2.1.2条半刚性护栏是一种连续的梁柱式护栏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柔性。波形梁护栏是半刚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立柱支撑而组成的连续结构,它利用土基、立柱、波形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第2.1.3条柔性护栏是一种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柔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数根施加初张力的缆索固定于立柱上而组成的结构,它主要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抵抗车辆的碰撞,吸收碰撞能量。 端部——缆索护栏的起终点锚固装置。包括端柱、斜撑、索端锚具和混凝土基础。 中间端部——连续设置缆索护栏超过一定长度时所设的中间锚固装置。 中间柱——设置于端部或中间端部之间的中间立柱。 托架——安装于立柱上支撑并固定缆索的装置。 索端锚具——固定于端部或中间端部上用来锚定缆索的装置。 第2.1.4条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 第2.1.5条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 活动护栏——是指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能够移动的护栏,以便事故处理车辆、急救抢险车辆紧急通过。 中央分隔带护栏端头——是指中央分隔带护栏在开始端或结束端所设置的专门结构,也包括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端头。 第2.1.6条桥梁护栏是指设置于桥梁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桥外。 纵向有效构件——是指桥梁护栏中能有效地阻挡失控车辆越出桥外的纵向构件。根据其承受碰撞荷载的大小,可分为主要纵向有效构件(如主要横梁)和次要纵向有效构件(如次要横梁)。 纵向非有效构件——是指桥梁护栏中不考虑承受车辆的碰撞荷载的纵向构件。 第2.1.7条护栏标准段是指护栏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正常设置的结构段。 第2.1.8条护栏过渡段是指在不同护栏断面结构形式之间平滑连接并进行刚度过渡的结构

Allegro Layout 注意事项 一、导入结构图,网络表。 根据要求画出限制区域ROUTE KEEPIN, PACKAGE KEEPIN,(一般为OUTLINE内缩40mil),PACKAGE KEEPOTU,ROUTE KEEPOUT(螺絲孔至少外扩20 mils); 晶振,电感等特殊器件的MOA T区。 二、布局,摆元器件。 设置W/S 走线规则。 画出板边ANTI ETCH,在ROUTE KEEPIN之内每一层画20MIL的环板GND Shape (电源层Shape板边比GND层内缩40 MIL) 三、布线 1、特殊信号走线: 泛指CLOCK、LAN、AUDIO 等信号(此区块的处理请一次性完成,不要留杂线) A、进出CHIP(集成电路芯片) 的TRACE要干净平顺 B、进出Connector 时要每一颗EMI零件顺序走过 C、Connector的零件区内走线,Placement净空(只出不进) 2、高速信号走线:泛指FSB、DDR、等信号 A、表层走线尽量短,绕等长时以内层为主。 B、走线需注意不可跨PLANE ,不可进入大电流的电感、MOS区及其它电路区块(MOAT) C、走高速线区块时,顺手把附近的杂线,POWER、GND VIA 引出 D、请看Guideline 处理走线(避免设置时的失误) 3、BGA走线注意事项: A、BGA走线一律往外走(如需内翻时请先告知),走线预留十字电源通道。BGA中以区块走线的方式,非其本身的信号不要进入。 B、当BGA的TRACE 在经过特殊信号处理,及BUS线处理等过程后整个BGA已完成2/3的走线时,可将剩余的所有TRACE引出BGA,以完成BGA区域处理。 C、BGA走线清完后,请CHECK 于GND PLANE 的BGA区,CHECK PLANE是否过于破碎、导通不足,请调整OK 4、CLK信号走线: A、CLK 信号必须用规定的层面和线宽走线、长度符合要求,走线时应少打VIA(一个网络信号一般不多于2个)、少换层,不能跨PLANE B、CLK信号输出先接Damping电阻(阻抗匹配),再接电容(滤除噪声),再由电容接出 C、CLK线要尽量远离板边(>300MIL),应避免在SLOT槽、BGA等重要组件中走线 D、CLK Generator下方要净空,下方通常每层会铺GND SHAPE,并打GND VIA, CLK Generator的GND PIN可以内引接到SHAPE上, 5、SHAPE 注意事项: A、板上大电流信号的SHAPE (例如:+VBAT、+V AC_IN、、、等),此为进入板内的主电源,线宽要足够大,请尽量保持SHAPE 宽度,如有其它信号在上面打VIA,注意VIA方向,不要使SHAPE 在VOID 后过于破碎,影响信号导通。 B、CHECK VCC PLAN时注意SHAPE被隔断或不足、VIA被隔开,及PIN造成两端SHAPE短路状况 6、线宽参考: A、所有电源组,线宽约20~40MIL ,所有*REF*信号、电流、电压FEEDBACK信号约 W=12~20MIL ,其它区域电源电路,控制信号约W=15~20MIL B、POWER区、AUDIO区电路未设线宽的信号约W=10~12MIL , C、AUDIO、CRT、USB、CLOCK、耗电量约W=40MIL ; CARD BUS、LAN、LVDS、IDE、CDROM耗电量约W =60~80MIL;若共享主线时,线宽加倍 7、包地线: 当TRACE有包GND时,要在GND TRACE上不等距加GND VIA,但此VIA 不可与其它GND信号共用 四、后置检查 1、重叠零件CHECK,零限高是否有元件摆入,结构是否有对准。(布局完成后CHECK) 2 板子MARK点,零件光学定位孔是否OK

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设计技术指南Design Guidelines for Freeway Gas Tunnel of Guizhou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14年2月

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设计技术指南Design Guidelines for Freeway Gas Tunnel of Guizhou 审批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主编单位: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中南大学 主要起草人:母进伟许湘华郭军张晓忠陈健蕾周森胡涛王瑞甫徐文平肖勇罗亨文张胜林 林志管桂平任达成张学民计中彦陈雷 彭夔李科谭捍华王天宇龙万学李克伟 陈勇安航汤怀周争菊何文勇李东 石磊束懿刘彦 主要审查人:潘海周子成王联向龙熊世龙高世军高峰

本指南是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黔交科教[2013]6号文的要求,总结提炼贵州省近十年瓦斯隧道建设的经验,以及公路、铁路系统的相关科技成果编制而成。 本指南共分为8章,另有9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勘察、瓦斯超前预报与预测、瓦斯隧道等级、结构设计、揭煤防突设计、附属系统设计等。与铁路与煤矿系统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相比,本指南的特点在于: (1)对公路瓦斯隧道进行了科学分类。根据公路隧道断面大小与施工特点,制订了瓦斯工区等级划分的标准与衬砌结构设防标准。 (2)结合建设项目审批过程,对工程可行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相应的瓦斯隧道地质勘察工作作了详细规定。 (3)规定了公路瓦斯隧道专项设计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4)规定了揭煤防突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除本指南外,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尚应执行同步发布的《高速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希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三桥白云大道南段305号,邮编:55000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指南由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__JTJ_074-9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所确定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并参照国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和运用的经验和成熟的科技研究成果制定而成。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其它各级公路可视实际情况参照应用。 第二章术语、代号 第一节术语 第2.1.1条刚性护栏是一种基本不变形的护栏结构。混凝土护栏是刚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一定形状的混凝土块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墙式结构,它利用失控车辆碰撞其后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第2.1.2条半刚性护栏是一种连续的梁柱式护栏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柔性。波形梁护栏是半刚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立柱支撑而组成的连续结构,它利用土基、

立柱、波形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 第2.1.3条柔性护栏是一种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柔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数根施加初张力的缆索固定于立柱上而组成的结构,它主要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抵抗车辆的碰撞,吸收碰撞能量。 端部——缆索护栏的起终点锚固装置。包括端柱、斜撑、索端锚具和混凝土基础。 中间端部——连续设置缆索护栏超过一定长度时所设的中间锚固装置。 中间柱——设置于端部或中间端部之间的中间立柱。托架——安装于立柱上支撑并固定缆索的装置。 索端锚具——固定于端部或中间端部上用来锚定缆索的装置。 第2.1.4条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 第2.1.5条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 活动护栏——是指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能够移动的护栏,以便事故处理车辆、急救抢险车辆

layout 注意事项——减少EMC 数字电路的噪声与布线 模拟电路的噪声通常来自于电路板的外部,然而数字电路的噪声则往往由内部产生,因此如何降低内部噪声是数字电路板布线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 MCU为主的系统中最敏感的信号是时序、重置和中断线路,震荡器在开机时尤为敏感。千万不要将这些线路与高电流开关线路平行,如此易于被电磁交互耦合信号破坏。此效应容易破坏MCU经由中断码的执行,引起非预期的重置或中断。时序信号受到干扰,将造成失相(lose phase)使整个系统失去同步,由于MCU的执行是依据适当的时钟脉波,因此不要期望它们能在EMI的干扰下恢复正常操作。 震荡器或陶瓷共振时钟是一种RF电路,必须绕线以减少它的发射位准及敏感性。图15以一个震荡器或陶瓷共振器与DIP包装的例子来说明,尽量将震荡电路的配置靠近MCU,若是震荡器或陶瓷共振器的本体很长,就放在PCB之下并将包装接地。如果震荡器在PCB之外,就将MCU放在离PCB 连接器的附近,不然,就将MCU尽量摆近震荡器以缩短绕线距离。震荡线路的地线应该连接组件可能使用最短绕线的接地脚位,电源和接地脚应该直接绕线到PCB的电源部分。图16 说明PCB 挈b的?/FONT> I/O接地与I/O电缆线的解耦电容布线方式。 模拟电路的噪声与布线 低阶信号(low-level signal)容易受到数字信号的干扰;如果模拟和数字信号必须混杂,要确定彼此的线路相交成90度角,这将会降低交互耦合(cross coupling)的效应。 如果模拟电路的signal reference未与数字线路隔离的话,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讯号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因此不可将数字电源和接地直接输入模拟-数字转换器的signal reference线路。这些脚位应直接绕线自母板的电源端之参考电压,此电压参考脚位应用 l K奥姆的电阻和l.0 ?F电容来滤波。 3W法则 有些讯号,尤其是固定周期的频率讯号,带有强烈的高频成分。当它与其它信号线太靠近时,会将这些已达RF频率的能量传到其它的信号上,带来EMI的困扰。尤其若是被感染的信号线接往I/O 的连接头时,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前一节所提的隔线干扰。对EMI而言,通常要求信号线中心对信号线中心的距离,维持3倍信号线宽度的距离,称为3W法则。3W法则可保持70%的电场不互相干扰。若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的间距。 接地的方式: 一个电子设备的设计关键即在于具有强韧的与可靠的电源系统,而接地布局尤为其中关键。事实上,接地可视为所有好的PCB设计的基础。大部分的EMI问题皆可藉由良好的接地来解决。 良好的接地方式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在PCB的设计上可使用二种接地方式。 但是接地方式的选择是看产品应用而定。 在应用多点接地,切不可混用单点接地,除非有(isolation)式是依功能区分之子系统。 讯号接地的种类有二: 1.单点接地 2.多点接地 单点接地: 单点接地又分为串接单点接地和并接单点接地。

第六章隧道 1 一般规定 1.1建立隧道施工领导值班制度,值班的项目经理部领导和隧道工程师的姓名、职务和照片须在隧道口明显位置挂牌公示。 1.2洞口按规定设置五图一牌,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设置有专门安全宣传栏,有针对性的宣传有关隧道的安全知识和通报相关安全事项。 1.3洞口应设置红绿灯指示,并正确指示,红灯亮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隧道洞口应设值班室、门禁系统、施工公告牌、人员进出登记牌,安排专人值班,对隧道进出人员动态管理制度。进入洞内施工人员除登记外还要翻牌进洞,登记牌定人编号,并配有施工人员2 寸彩照,进洞翻红牌,出洞翻蓝牌,随时掌握洞内作业人员情况。施工动态牌如下所示:图1.3-1 图1.3-2 1.4进洞作业人员穿反光服、戴安全帽及防尘口罩等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要求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的严禁进洞。 1.5长大及高风险隧道施工还应建立可视监控系统,并定期维护,保证洞内外信息及时传达。 1.6隧道内行车速度:作业地段不大于5km/h ,非作业地段和成洞地段不大于10km/h 。并在洞口和洞内设置限速牌。 1.7隧道内施工应制定防火责任制,并配备消防器材。 2 风险管理 2.1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在施工期间对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反馈,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调整风险处理措施。 2.2监理单位应参与制订和监督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并检查风险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在隧道施工中,应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等程序积极进行风险管理。 2.3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在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水平、经验和工程特点等,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提出风险处理措施供建设单位决策,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测。 2.4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公示识别的风险,其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测方案、应急措施和责任等。安全警尺寸为:1.2x1.6m,蓝底白字,当日安全风险预警和措施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员)填写。警示牌右下角挂一本笔记本,用于当班监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签到登记。如图所示: 2.5施工中,参建单位应建立风险的预警、响应及信息报送机制。施工单位应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工况、环境巡视和工作面异常状态等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状态,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处理,并报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 3 超前地质预报 3.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纳入现场施工组织统一管理,并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障措施。 3.2对于地质复杂和较复杂的隧道工程,应选择有资质的队伍承担超前地质预报,地质超前预报,要及时将专题预报成果提交监业主、勘察设计及监理单位,以便及时进行动态设计;情况紧急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3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的 基本知识。 3.4地质预报工作必须在隧道初支完成后进行,开始工作前应观察操作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安全隐患,特别是钻探开挖工作面附近是否还有危石存在,确保预报人员的安全。 3.5在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的地段,超前钻探作业应做好钻孔突涌水处治的方案,确保人员与设备的安全;当钻探过程中发现岩壁松软、掉块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报处理,并派人监测水情;当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6采用钻探法预报时,严禁在残孔内加深炮孔进行探测。 4 监控量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