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认识时分》教案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8-10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

小格,准确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

过时间。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的结构,亲自动手拨钟面的时

针、分针,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四、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准备:学具钟表。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平时什么时候来上学啊?图上的这位同学是什么时间上学

的(课件出示)?你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呢我们就通过看钟表来认

识时分

(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引导: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认钟表,请大家看这个钟面(课件出示)从这个钟面上你能发现有什么?

(2)学生汇报后,师依次再把时针、分针、数字1-12、长线和短线展示一次(课件出示)。

2、认识大格和小格

(1)引导:钟面上相邻两根长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大格。从12到1就是一个大格(课件出示)。想一想钟面上从哪到哪也是一大格?数一数钟

面一共有几个大格?

板书:钟面上有12大格

钟面上还有小格,相邻两根短线之间的一段是一个小格(课件出

示)。数一数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板书: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吗?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2)学生观察钟面,汇报发现,并说说怎样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

板书:钟面上共有60个大格

3、认识时

(1)介绍:我们刚才通过数一数,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时针、分

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那你知道时针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2012年11月16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六届青年杯"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共听了16节课,上课教师课题自备,包括《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循环结构(二)》,《有趣的杨辉三角》,《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分法与方程的解》,《二项式定理》,《算法的概念》,《导数的概念》,有些内容是两个老师同上,也就是同课异构,每节课都很有特色,听完课后,听有经验的专家点评,并向专家请教了许多问题,回来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思考实践,真正感受到这次观摩活动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一.学生教师双主体的地位改变 这次观摩活动中,每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实践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如《有趣的杨辉三角》这节课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钦州灵山中学的赵金成老师,她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过度自然流畅,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由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探讨完成的,当然这与老师的引导和点播是分不开的。本节课赵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四个问题设计 问题1:计算()n b a+ 通过填表你发现什么规律?问题2: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得到哪些数字规律?(学生填到课前发的习题纸上)问题3.请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并试着证明你的猜想。问题4.请各小组派带代表发表你们的看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再通过小组全班的探讨交流证明发现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注重运用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把观察到的规律证明化归为组合数性质的应用,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体现了真正的探究-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时空,经历规律的发展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明显。 二.语言简单明确,评价趋于多样化 这次参赛的各位老师语言精练,不管是老师的引导语还是提问语或评价语都十分的准确到

2017-2018学年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èn hàn lǎn duà tuǒ yuán cuī cù ( ) ( ) ( ) ( ) Wèi suō zhì nèn hàn wèi chéng fá ( ) ( ) ( ) ( ) 二、给下列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吸:( )( ) 胎:( )( ) 捍:( )( ) 稚:( )( ) 鸥:( )( ) 排:( )( ) 供:( )( ) 魄:( )( ) 梧:( )(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惊叹——( ) 瘦高——( ) 聚精会神——( ) 屹立——( ) 打扮——( ) 纵横交错——( ) 2、写反义词。 沉寂——( ) 清澈——( ) 炎热——( ) 渺小——( ) 显露——( ) 才疏学浅——( )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针( )相对错落有( ) 很( )忘( ) 烟( )火( ) 临危( )( ) ( )心( )魄风( )浪( ) 闻名( )( )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和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1正,正派○2项目○3用手很平正她拿着 1、爸爸看报的时候,我经常为他端茶送水。( ) 2、上课了,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 ) 3、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 意思:○1语言文字的意义○2意见;愿望○3某种趋势或苗头○4情趣 4、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有点要下雪的意思。( ) 5、那小弟弟傻乎乎的,可有意思啦。( ) 6、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是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 7、这句话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 ) 五、修改病句。 1、她穿戴着新衣服,漂亮极了。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3、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就飞向天空。 4、妈妈围着一条白纱巾,一件紫红色大衣,显得更漂亮了。 六、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1、地球在群星两全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 2、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起来了。( ) 3、一只小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4、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还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 ) 5、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 6、同志们,我们能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

最新人教版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2018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综合试题(一) 一、运用你的综合能力,先想一想,再填一填。(20分) 1.男生人数的 4 5 相当于女生人数,是把( )的人数看作单位“1”。 2.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3. 45小时=( )分 20 17 千米=( )米 4.15吨的32 是( )吨,( )克的34 是15克。 5.8千克面粉,吃掉了它的1 4 ,还剩( )千克。 6.3.6米增加它的1 6 后是( )米。 7.在○里填上“﹤” 、“﹥” 或“ =” 53÷2○53×21 32×54○54 13÷131○13 6×4 5 ○6 8.最大的一位数与( )互为倒数。 9.( )4 =15÷20=( )∶24 = 27( ) =( )(填小数)。 10.按1分蜂蜜和9份水的比例冲兑200ml 蜂蜜水,需要蜂蜜( )ml ,水( )ml 。 二、考考你的判断力。(对的打“√”,错的打“×”,7分) 1.甲比乙多15 ,乙就比甲少1 4 。( ) 2. 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 12 ,第二根用去 1 2 米,余下的长度相等。 ( ) 3.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4.甲数的56 与乙数3 5 相等,则甲大于乙。( ) 5.比的前项不变,后项乘以2,比值扩大到原来的2倍。( ) 6.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乙数是甲数的4 5 。( ) 7.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真分数大。( )

三、我的选择不靠运气靠实力。(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7分) 1.5吨的14 的重量( )5个1 4 吨的重量。 A > B < C = 2.修一条路,甲队单独12修完,乙队单独18天修完,两队合修要( )天修完。 A 10 B 7.2 C 15 3.0.4的倒数是( )。 A 14 B 4 C 5 2 4.桃树的棵数比李树多1 5 ,桃树棵数和李树棵数的比是( )。 A 1:5 B 5:6 C 6:5 5.把5克农药放入100克水中,药占药水的( )。 A 15 B 121 C 1 6 6.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和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7.行一段路程,甲用6分钟走完,乙用8分钟走完,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 A 3︰4 B 4︰3 C 18 ︰16 四、考考你的计算功力。 (35分) 1.直接写出结果(8分): 34 ×12 = 25 ÷35 = 1522 ÷10= 5×15 ÷ 5×1 5 = 3-4×34 = 3.5÷12 = 910 × 57 = 2.4×56 =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49 ÷ [ 45 —( 15 +13 )] 49 ×1516 ÷ 56 713 ÷ 7 + 17 × 613 21×(17 + 13 - 1 21 )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 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

2017-2018学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模拟 测试卷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光是沿()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和( )最长,()最短。 5、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 )三部分。 6、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和()两种方式。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2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多种植物,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3、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 4、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5、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6、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7、光的多少与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9、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10、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11、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22分) 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下面的物体吸热最慢的是( )。 A、白色纸 B、粉色纸 C、黑色纸 5、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6、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7、()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8、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内。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9、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和滑动的摩擦力谁大( )。 A、滚动 B、一样大 C、滑动 10、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 )的原因。 A、弹力 B、推力 C、重力 11、自行车的( )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 B、扶手 C、轮子 四、连线题(共13分) 1、请给下面的特征与生存环境连线(6分) 仙人掌 叶 刺 热带雨林 松 树 叶宽大 山地 香蕉树 针形叶 沙漠 2、连线题(每线1分,共3分) 潜望镜凹面镜 放大镜平面镜

(完整版)2017年至2018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五年级 数 学 试 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1、2.125×0.4的积有( )位小数。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2.20,则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3、0.12÷0.025=( ) ÷25 。 4、已知3x =65,则6x -65=( )。 5、两个数的商是1.54,如果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仍然是1.54,被除数应( )。 6、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只改变了图形的( ),图形的( )和( )没有改变。 7、1.5055 )。 87cm ,则三角形的底是( )cm 。 9、梯形的面积是20cm 2,上底是5cm ,高是5cm ,则下底( )cm 。 10、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数是( ),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3,还是5的倍数的最小数是( )。 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4,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为( )。 12、4.53吨=( )吨( )千克 13、李师傅8分钟做了10个零件,平均每分钟做( )零件,每个零件要做( )分钟。 二、判断(每题1分,共计10分) 1、一个数乘以小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 ( ) 3、一个非零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4、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5、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 6、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 ) 7、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 8、两数相除,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商也有几位小数。 ( ) 9、40.0和40的大小一样,表示的意义也相同。 ( ) 10、2.2÷0.7的商是3,余数是1。 ( ) 三、选择(每题1分,共计6分) 1、25以内的质数有( )个。 A 、8 B 、7 C 、9 D 、10 2、2.503503···的小数部分的第100位数字是( )。 A 、5 B 、0 C 、3 D 、无法确定 3、下面的式子中,( )方程。 A 、14-3.5=10.5 B 、8X-1.6=20.9 C 、4y+9 D 、6a ×4<21 4、三角形的面积为S ,底边上的高为h ,底边是( )。 A 、S ÷h B 、S ÷2÷h C 、2S ÷h 5、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面积( )。 A 、增大、不变 B 、不变、减少 C 、增大、减少 D 、减少、不变 6、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A 、长方形 B 、等腰梯形 C 、等边三角形 四、计算(共计29分)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0.5分,共计4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2010年省优质课评比]《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2010 年省优质课评比]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掌握代数式的简写方法。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 .欣赏世博会相关图片。 2.说说会徽中字母的含义。 3.回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事例。 一、唤起生活经验,揭示课题。 1 .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 所表示的值。 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引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课件呈现四只小猴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场景。 (1)出示1 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1 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

棒? (2)继续依次出示2 个、3个、4 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启发学生用相应的乘法算式表示所用小棒的根数。 追问:摆6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 个呢? (3)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棒的总根数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4)出示第5 只小猴摆三角形,但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从场景中辨识不出来。 思考: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板书:a x 3 (5)这里的a、3及ax3分别表示什么? (6)你知道这里的a 可以表示哪些数吗?领会:这里的a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2.游戏“猜年龄”,感悟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 (1)悄悄地问一名学生的年龄,板书:b、b+15,问:是b表示老师的年龄呢?还是b+15表示老师的年龄? (2)引导学生领会:从式子b+15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这位学生大15岁。(3)列举学生的岁数和老师的岁数,后追问:这里的b可以是500吗?小结: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字母b 表示的是一个变化的数,但只要b确定了,b+15也就确定了。 (4)师:如果用n 表示老师的岁数,同学的岁数可以怎么表示? 师小结:如果同学是b岁,那么老师就是b+15岁;如果老师是n岁, 那么同学就是n-15岁,在这里b+15和n-15既可以表示同学的岁数, 又可以表示同学和老师我们两人岁数之间的关系。

最新2017-2018年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测试卷 Listening Part(听力部分) 一、Listen and choose.(听音,选择你所听到的单词) ( ) 1. A. helpful B. healthy C. hungry ( ) 2. A. Monday B. Friday C. Sunday ( ) 3. A. sandwich B. salad C. sweet ( ) 4. A. sing B. song C. strict ( ) 5. A. cartoon B. clever C. clock ( ) 6. A. behind B. between C. bike ( ) 7. A. forest B. front C. fresh ( ) 8. A. play B. polite C. plant ( ) 9. A. like B. live C. lake ( )10. A. wash B. watch C. weekend 二、Listen and choose.(听音,选择正确图片。) ()1、A. B. ()2、A. B. ()3、A. B. ()4、A. B. ()5、A. B. 三、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 ()1.A. Is he young? B. Is he funny? ()2.A.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 B. Is there a lake in the forest? ()3.A. What’s he like? B.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4.A. Are there any animals? B.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5.A.I can sing English songs B. I can draw cartoons. ()6.A. There is a big bed in my room. B. There is a photo in my room. ()7.A.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B.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8.A. I’d like some water. B. I’d like a sandwich. ()9.A. Can you dance? B. Can you cook? ()10.A. Do you often read books? B. 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四、Listen and choose.(听问句,选择恰当的答语。) ( ) 1. A. No, I don’t. B. No, I can’t. ( ) 2. A. He is kind. B. He is our teacher. ( ) 3. A. Here you are. B. A sandwich, please. ( ) 4. A. I can play the pipa. B. I’d like some water. ( ) 5. A. Yes, there is. B. Yes, there are.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_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执教王娜 课前播放有关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景片段,片尾定位于一泉眼。使学生充分感受泉城济南的魅力。 [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股股清泉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济南,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意境,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情境的铺垫。]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感受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课件最近,小明家又发现了一处新泉眼,一家人商量着要以泉眼为中心修个圆形水池。(板书课题:圆爸爸就把这任务交给了小明,这下小明可为难了,怎样才能把水池修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学生兴高采烈,信心十足 [当学生还沉浸在泉水的清爽之中时,教师出示农家泉水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故事中的小明在苦思冥想“如何把水池修圆”时,点明活动任务,抓住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2、合作探讨,研究问题 要求:先思考怎样摆水池才能圆?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圆砖在磁板上摆一个圆形水池模型(每组有一块磁板、一堆圆形磁砖、直尺等学具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先以泉眼为中心摆一圈,大致摆成一个圆形,然后把不圆的地方修修,这样圆形水池就摆成了(边摆边演示。 组2:我认为你们组想法不错,但方法不太可行。这样修来修去很难把水池摆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更好一些。我们想到:要把水池摆圆,必须使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我们用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泉眼,在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1块砖;转动尺子,再在距泉眼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2块砖;这样依次摆下去,就摆出了一个圆形水池。 组3:你们组先思考再动手,这一点很好。利用你们的方法能把水池摆的很圆,但是太麻烦了。 组2:那你们组有更好的方法吗? 组3:(不好意思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师:没关系。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不错了,相信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你们一定会想出更巧妙、简便的方法。对吧! 组3同学信心十足的点了点头。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摆圆,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结合你们摆的过程思考:要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沉思 生1:我认为要想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要使砖和泉眼的距离相等。 生2:我想给你补充,应该是每一块砖与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才能把水池摆圆。 …… [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空,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思考:如何摆才更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最关键的特征——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3、动手画圆,深化感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正确应用。 四、教具准备: 每组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各大组起自己的组名,制定自己响亮的口号,课上请大组长带领喊出自己的组名与口号,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爷爷和李爷爷因种地不方便,两块地要交换一下,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又为难了,为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咱们前面学习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是啊,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咱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各组拿出手中的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余的先不要动,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注:此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能够找出拼剪方法,教师可进行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补充? 组1:将平行四边形可沿左顶点所在的高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梯形和三角形就拼成一个长方形。 组2: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高剪开,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平移到右边,两个梯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注:体现出沿中间的高与顶点引出的高剪两种情况,课件演示,动态展示剪的过程。】 师: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形状虽然变化,但是面积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沿高剪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长方形?请各组拿出其他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对其余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小组汇报,上台演示,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一个结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新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授课稿 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为了确定这节课学习的范围和深度,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本堂课是一节概念课,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中教材先呈现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对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指明了方向,但具体要怎样教我们还要分析学生的情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具有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此外,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的开展讨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这一特征,能从一组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简单轴对称图形,通过折痕初步认识对称轴,理解对称轴两边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第八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空间向量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教学设计(陈巴尔)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p 浙江省温州中学陈巴尔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的数学教师陈巴尔.有机会参加本次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并向全国的专家和老师们学习,我深感荣幸. 我的课题是《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下面我就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特点及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一个说明.希望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对我的这节课例,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3.1.4节《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属于新授课. 本章知识结构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属于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部分中的第四节内容,位置处于在空间向量加减运算、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之后,坐标运算之前,意义十分明显,就是借助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建立,从而得出空间向量坐 标的定义,从而完成从向量到坐标的转化 .........,进而为后面的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服务. 但同时,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必修4中学习过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

因此,按照教学参考的教学建议,“宜多引导学生与平面向量及其运算作类比..,引导学生体会与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经历向量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与归纳.....,体验数学在结.构.上的和谐性...与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维度..增加..所带 来的影响.” “又因为教材在本章专门安排了 一个‘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 与应用’,把二维向量,三维向量, 推广.. 为高维向量,并说明了其应用.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 个阅读材料,将空间向量的有关性质 向多维推广.... .” 而事实上,之前学生所学习的向 量共线定理,本质也是一样的,因此, 仔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 ,我们会发现这节课在整个高中向量课程教学中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 的作用,即:完成了从必修4到选修2-1中的向量共线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对比与统一.....,同时通过教材的阅读与思考.....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试题

本试卷共4页 第1页 本试卷共4页 第2页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五年级数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如果a ÷b =c (a 、b 、c 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 是b 和c 的( ),b 和c 是a 的( )。 2. 最小的合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 3. 在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中,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4. 9 8 的分数单位是( ),2 34 里面有( )个 14 。 5. 把4千克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 )千克,每人得到的苹果是全部苹果的 ( ) ( ) 。 6. ( )16 =( )÷12=34 = 6( ) =( )(小数) 7.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5cm ,高是0.8cm ,它的面积是( )cm 2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 2 。 8.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底是15米,高是( )米。 9. 笑笑和淘气用一枚硬币设计了一个游戏:任意投掷一次硬币,如果正面朝上,笑笑获胜,反面朝上,淘气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对他们来说是( )的。(填“公平”或“不公平”) 10. 转动右面的转盘,指针停在( )区域的可能性大 一些。(填“奇数”或“偶数”)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 如果b ÷a =8,那么a ÷b = 18 。 ( ) 2.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 ) 3. 如果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周长不变,面积也不变。 ( ) 4. 五(1)班有45人,第一小队有5人,占全班总人数的 1 9 。 ( ) 5. 0.121231234…是循环小数。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是400000( )。 A. 平方米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2. 32□6是3的倍数,□中的数可能是( )。 A. 3 B. 5 C. 7 3. 4 9 的分母加上1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 A. 12 B. 8 C. 18 4. 如下图,两条平行线间的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5. 三角形的底扩大4倍,高缩小2倍,它的面积( )。 A. 扩大2倍 B. 缩小2倍 C. 不变 四、计算。(共22分) 1.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分) 15.9÷15= 21÷0.75= 学校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甲 乙 丙

新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整万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认识整万数”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一课时P10~11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1~3。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感知较大的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数感。 解决问题: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感知较大的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数感,并感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计数器等。 学生准备:计数器、搜集的含有比较大的数的信息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计数器,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下四个数字吗? 200 6000 9000 10000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出这四个数字。 问:9000里有几个千,如果再多一个千是多少?那一万是多少个千? 小结:在这以前,我们已经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二、探索整万数 1、认识计数单位 从刚才复习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怎么拨呢? 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10000) (2)如果一万一万的加上去,会是什么结果呢? 说明:数满十万,就向前一位“十万位”进1。十万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万,十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万”。 (3)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拔珠数数) 说明:10个十万是一百万,也要向前一位““百万位”进一,百万位上的“1”,表示1个一百万,百万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 (4)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拔珠),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拔珠?(现在千万位是“1”,是1个多少? (5)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小结: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些计数单

高中数学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视频专辑

以下为高中数学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浏览 2011年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教学视频—13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768579.html 2010年广东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教学视频—12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2065218.html 2009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视频—9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1971515.html 2006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27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1971514.html 高一数学优质课视频专辑—15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172288.html 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26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162361.html 高中数学说课优质课观摩课集锦—6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162358.html 高一数学优质课视频专辑教学视频—11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159286.html 高二高三数学优质课视频专辑教学视频—26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159285.html 新课程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教学视频—27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2065219.html 中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说课大赛决赛(重庆)--14 https://www.doczj.com/doc/ed17524849.html,/playlist_show/id_16615550.html

2017-2018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44分) 一、拼音百花园。(12分) 1、看拼音,然后工整地把词语写下来。(8分) piāo bó guò lǜ xián yí zhǎn dīng jiě tiě ()()()() qiáng dào gào jiè tiào wàng líng lóng tī tòu ()()()() 2、读句子,写出带有拼音"li"的句子。(4分) (1)那位年轻的父亲终于在一片瓦()堆下找到了自己的孩子。(2)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我。 (3)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我还有个严()的父亲。 (4)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史文物。 二、词语大本营。(18分) 1、比一比,然后组词。(8分) 檐()衰()驯()绎()

瞻()哀()训()译()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7分) 惊心动()力()狂澜()不犹豫 再接再( ) 夜以()日不容争() 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能()。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即使......也......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1)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2)()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3)()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三、句子万花筒。(7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骨文是_____时代刻在龙骨上的文字。传说是______创造了文字。 5、小明下决心改掉粗心的缺点,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____________________"了。(写一句歇后语) 6、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按要求填空。(7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我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开心阅读,快乐做题。(共2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