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齿轮设计手册10

齿轮设计手册10

齿轮设计手册10
齿轮设计手册1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简明指导手册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简明指导手册 ================== 一、进度安排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第一周 周2) ● 由于是专用减速器,计算各轴的功率、转矩时,按所需功率计算,不是按照电机的额定 功率计算。 ● 电机的转速按满载转速计算。 ● 电动机为Y 系列,转速选1000rpm ,1500,3000rpm 。 ● 传动方案:V 带+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 带传动传动比:2~3比较合适,总传动比大时取大值 ● 两级齿轮传动比分配:高速级传动比i1与低速级传动比i2应满足:21)35.1~3.1(i i ● 计算结果制成P19表2-6形式,交给指导教师检查。

三、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第一周3) ● 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参考课本。 ● 小带轮半径不大于电机中心高。 ● 在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完毕后,应根据实际传动比来调整低速级齿轮传动的传动比,确 保总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 由于功率较小,为了方便绘图,齿轮传动一律采用软齿面斜齿轮传动。 ● 软齿面齿轮传动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校核齿轮的弯曲强度即可。 ● 齿轮传动不需要变位。 ● 要求中心距圆整,为了绘图方便,要求两级齿轮传动中心距之和一般不大于280。 ● 为了避免中间轴大齿轮与低速轴干涉,应保证中间轴大齿轮直径比低速轴大齿轮直径小 20毫米以上。 ● 为了便于中间轴大齿轮甩油润滑,中间轴大齿轮的直径与低速轴大齿轮直径的差值不能 超过50~60mm 。具体参看P30表4-2。 ● 采用斜齿轮,螺旋角范围:8~20°。 ● 为了使中间轴上齿轮轴向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两齿轮的螺旋角方向应相同。 ● 齿轮计算时,螺旋角应精确到秒,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等应精确到0.001mm 。 ● 齿轮的模数不小于2mm 。 ● 带传动的关键数据(i ,d1,d2,a ,型号,根数(不大于5),带轮宽度)和两对齿轮传 动的参数填入P22表3-1(有关变位部分删除),交给指导教师检查。 四、减速器箱体关键尺寸的确定(第一周4) ● 仔细阅读第4章减速器结构,根据齿轮有关参数,填写表4-1。 ● 注意:表中83025.0≥+=a δ 表示如果83025.0<+=a δ就取:8=δmm 。 ● 注意,螺纹应选标准直径系列,不同的螺栓对应不同的扳手空间。 五、装配草图第一阶段(第一周5~第二周1): 1)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顺序画图和计算。 2) 仔细阅读《课程设计》第5章。准备一张大的白纸(做草图用)。 3) 参照P34的步骤,按1:1比例绘制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草图(图5-2),相关尺寸严 格按要求选取。其中:)12~8(212+++≥C C l δ太大,可取:)5~3(212+++=C C l δ。 4) 由于齿轮速度较低,轴承的润滑一律采用脂润滑,3?按图5-3b 选取。 5) δ>?2 6) 按纯扭转强度估算轴的最小直径,直径应满足《课程设计》P112表14-28要求,长度仅

传动轴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汽车工程研究院

目录1简要说明 1.1万向节和传动轴综述 1.2万向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1.3结构图 1.4工作原理 2设计构想 2.1设计原则和开发流程 2.2基本的设计参数 2.2.1传动轴的布置要点 2.2.2关键性能尺寸的确定 2.2.3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的确定 2.2.4零件号要求 2.2.5传动轴的主要结构参数与计算 2.3环境条件、材料、热处理及加工要求 3台架试验 3.1十字轴式万向节传动轴台架试验 3.2等速万向节传动轴台架实验 4图纸模式 4.1尺寸公差 4.2文字说明

1、简要说明 1.1万向节和传动轴综述 汽车上的万向节传动常由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主要用来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的两根轴间传替动力。万向节传动应保证所连接两轴的相对位置在预计范围内变动,能可靠的传替动力;保证所连接两轴尽可能同步(等速)运转;允许相邻两轴存在一定角度;允许存在一定轴向移动。 1.2万向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万向节按其在扭转方向上是否由明显的弹性可分为刚性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刚性万向节又可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常用的十字轴式),准等速万向节(双联式、三销轴式等)和等速万向节(球叉式、球笼式等)。等速万向节,英文名称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简称等速节(CVJ)。 CVJ的种类如下: 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或全轮驱动)的汽车上,由于工作时悬架变形,驱动桥主减速器输入轴与变速器(或分动器)输出轴间经常有相对运动,普遍采用万向节传动。在转向驱动桥中,由于驱动轮又是转向轮,左右半轴间的夹角随行驶需要而变,这时多采用球叉式和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传动。当后驱动桥为独立悬架结构时,也必须采用万向节传动。万向传动装置除用于汽车的传动系外,还可用于动力输出装置和转向操纵机构。 1.3结构图 1.3.1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如图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指南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南-----------------------作者:

-----------------------日期: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2010年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分室 前言 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 希望学生在实验之前: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遵守操作规程。 2.实验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细心观察实验现象。 3.保持实验室清洁,实验结束后把仪器设备整理好。

4.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字迹要清晰、整齐。 2010年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3 实验二.齿轮的范成实验 ---------------------------------------------------------------5

实验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1 实验报告一 -----------------------------------------------------------------------------------------------Ⅰ 实验报告二 -----------------------------------------------------------------------------------------------Ⅱ 实验报告三 -----------------------------------------------------------------------------------------------Ⅳ

齿轮标准大全资料

齿轮标准大全 (精度部分) 1、GB/T 2821-92 齿轮几何要素代号(已作废) (注:已有GB/T 2821-2003 在标准参考资料<十二> 中) 2、GB1356-88 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已作废) (注:已有GB/T 1356-2001 在标准汇编中) 3、GB1357-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已作废) (注:已有“GB/T 1357-2008 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在标准汇编第九部分中) 4、GB1356-88 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GB1357-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编制说明 5、GB10095-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已作废) 6、GB10095-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编制说明 (注:已有GB/T 10095.1.2-2001 在标准参考资料<九> 中) 7、GB10096-88 齿条精度 8、GB10096-88 齿条精度编制说明 9、GB6443-86 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10、GB6443-86 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编制说明 11、GB/T13924-9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 12、GB/T13924-9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编制说明 (注:已有GB/T 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在标准参考资料<九> 中) 13、JB/T53441-94 渐开线圆柱齿轮产品质量分等通则(注:标准出版社出版标准汇编中没有) 14、JB/T53441-94渐开线圆柱齿轮产品质量分等通则编制说明

1、GB10085-88 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 2、GB10085-88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编制说明 3、GB10086-88 圆柱蜗杆传动、蜗轮术语及代号 4、GB10087-88 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5、GB10087-88 圆柱蜗杆基准齿形编制说明 6、GB10088-88 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 7、GB10088-88 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编制说明 8、GB1008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1008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编制说明 10、GB/T12760-91 圆柱蜗杆、蜗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里卡多齿轮软件设计指南

SABR/GEAR SABR/GEARv2.1 Manual

Contents 1SUMMARY (4) 2STARTING SABR/GEAR (4) 3INTRODUCTION TO SABR/GEAR (6) 4OVERVIEW (7) 5USER INTERFACE CONVENTIONS (7) 5.1I NPUT AND O UTPUT F IELDS (7) 5.1.1Input Fields (white background) (7) 5.1.2Output Fields (blue background) (8) 5.2A UTO-M ANUAL F IELDS (8) 5.3M ULTIPLE-C HOICE F IELDS (8) 5.4S PECIAL-P URPOSE I NPUT F IELDS (8) 5.5H OVER H ELP (8) 5.6W ARNING F IELDS (9) 6MENU & TOOL BAR (10) 6.1F ILE (10) 6.2V IEW (10) 6.3T OOLS (11) 6.4H ELP (11) 7INPUT DATA TAB (12) 7.1B ASIC G EOMETRY (12) 7.2S TRESS C ALCULATION I NPUTS (13) 7.2.1Overlapping Facewidth (13) 7.3O PTIMISATION V ARIABLES (15) 7.4B ACKLASH (16) 7.5G EAR M ESH D IAGRAM (16) 7.5.1Maximum & Minimum Profiles (17) 7.6O PTIMISATION C ONSTRAINTS (18) 7.7M ETROLOGY (18) 7.8Q UALITY R ATIOS (19) 7.9D UTY C YCLE (20) 7.9.1Load case (21) 7.9.2Duty Cycle Import (22) 7.9.3Outputs (24) 8INSPECTION & RELIEF TAB (27) 8.1I NSPECTION (27) 8.2T IP R ELIEF (29) 8.3L EAD C ORRECTION (29) 8.4A PPLIED R ELIEFS (30) 9MATERIALS TAB (32) 9.1RICARDO M ETHOD SN C URVES (32) 9.2R ICARDO M ETHOD B ENDING SN C URVE G RAPH (34) 9.3R ICARDO M ETHOD C ONTACT SN C URVE G RAPH (34) 9.4BS ISO6336M ETHOD SN C URVES (35) 10DUTY CYCLE TAB (36) 10.1O VERALL R ESULTS (36) 10.2G RAPHS (37) 10.3L OAD C ASES (39) 10.3.1SABR Skew and Slope and Misalignment (40) 11BS ISO 6336 TAB (41) 12OPTIMISER (44) 12.1OPTIMISER VARIABLES: (47)

齿轮工艺设计工艺规程

一、计算生产纲领及确定生产类型 由该零件的生产纲领题目中已明确告诉(60万件),且为小型零件。由课本表1—3得,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 二、零件分析 1.零件的用途 该零件在CA6140机床变速箱中用于与主轴上的齿轮的啮合,以实现改变主轴的速。 Φ68K7为要求较高的的配合面。 2.零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齿轮类零件,形位公差要求交高,其中的Φ68K7要求Ra0.8μm,明显高,须精磨。分析其它表面,得出各表面精度一般,加工并不困难。零件另一端的沟槽为未标注公差,按IT14执行公差,其表面粗糙度一般,故该槽也不难加工,零件上4×Φ5的小通孔为通油之用,其位置精度要求不必太高,因此4×Φ5也不难加工。 三、毛坏的选择 因为该零件为齿轮类零件,对起强度有一顶的要求,其材料为45号钢,有较好的塑性,加之其尺寸也不大,形状也不复杂,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故毛坏可用模锻获得。 四、热处理方法 零件的热处理刚质齿轮毛坏经锻造很应安排正火,以消除锻造后留下的残余应力,并使不均匀的金相组织经重结晶而得到细化、均匀的组织,从而改善加工性能。 五、工艺过程设计 1.基准的选择 由图纸分析,该零件的中轴线为设计基准,该零件可通过Φ68K7来保证基准从合,但是由于该零件的毛坏为锻造件内、外圆的同轴度也不高,可以采用基准互换来逐步获得Φ68K7这个精基准,粗基准可以选用Φ90和Φ106.5两个外圆。 2.工艺路线的拟定 由该零件的为锻造件,其加工余量会较大,切削时会产生残余应力,并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因此,在安排加工工艺时必须将各表面的粗、精加工分开,以达到逐步修正前一工序因应力而产生的变形,并考虑工序分散。,,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艺路线方案二; 模锻模锻 正火正火 车端面、外圆车端面、外圆 拉小内圆空镗小端孔

机械原理教案齿轮系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齿轮系及 其设计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十一章 轮系及其设计 §11-1、轮系及其分类 轮系:由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或轮系。 1.轮系的分类 根据轮系运转中齿轮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否固定,将轮系分为两大类。 (1) 定轴轮系 轮系运转时,其中各齿轮轴线位置固定不动,则称之为定轴轮系。 (2) 周转轮系 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不固定,而是绕某一固定轴线回转,称该轮系为周转轮系。 阅读指南 本章讨论了简单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问题,顺便提及机构设计应满足的几个基本问题。而对于机构详细的设计方法、结构形式、效率计算、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等问题及其它各类较复杂轮系的设计问题可以参阅: 《行星传动机构设计》(第2版)饶振刚编着,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设计》马从谦编着,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封闭差动轮系由于参数选择不当会形成“循环功率流”,它会造成机构效率降低、功率损失过大,设计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的书中不仅介绍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还给出了具体实例; 《Mechanisms and Dynamics of Mechinery 》 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在实践中不断被采用,如;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摆线行星传动和谐波传动等,有兴趣对此做深入学习和研究,想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的传动原理、传动比的计算、几何尺寸设计、机构的结构形式、效率计算、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等问题,并寻求这方面的设计实例、图表,图例等,可以参阅: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冯澄宙编着,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谐波齿轮传动的理论和设计》)沈允文编着,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伞齿轮的设计规范

伞齿轮的设计规范 造型设计与机构设计(以下简称"设计")孰先孰后, 一直是一个矛盾的话题.造型是为了设计的须要, 或设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造型, 因产品特性的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如果造型的过程其特征可以等于是设计流程的再现, 也就是说造型不单单只有"形状要素", 还能具备设计的"机能要素". 两者之间的意图会比较明确。 (举例): 造型进行1/3时, 即可进行设计, 设计进行到1/3时即可进行生产准备, 缩短产品开发时程是否为Top Down的目标之一。 Top down的运用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 关于伞齿轮到底造型或设计孰先, 以及Top Down 概念, 我想会是一个相当好的考验. 不过也不一定硬要遵循, 能够顺利完成就好了. 不知大部分的机械业界是否会将造型与设计分工, 不过想必有一部分公司的设计人员会同时担任造型, 有(机构)设计底子的人, 在学习造型的过程中,对于只有形状要素的参考书或例题, 往往比较难以适应. 下图是伞齿轮加工图面及尺寸标注的标准范例, 比较进化的伞齿轮要项尺寸计算(表, 程序)中, 其尺寸, 强度计算项目的顺序也都是依伞齿轮设计的程序顺次排序. 其目的非常明显。 除了Mitter Gear(两齿数相同的伞齿轮组合)外, 伞齿轮的设计必须连同相咬合的伞齿轮一并加以考量(单一伞齿轮是不具意义, 无从设计的), 除了齿数的组合之外,正确的咬合也是很重要的。 下图是伞齿轮的咬合示意图, 如果以齿的正面为基准考量, 其与正齿轮的咬合非常近似。

相关话题: 伞齿轮的制造方法大致上可分为几个主流: 其研发不仅伞齿轮设计及加工原理, 还包括加工设备(切齿, 咬合测试, 热处理等). 请注意要项尺寸的计算公式各制造法并不完全相同. 1) 美国系的Gleason制造法. 采用此法的厂商不少. 其制造方法曾取得50年的专利. (现己过期). 2) 欧洲系(很抱歉其制造方法称呼一时无法查明).印象中是由FIAT汽车公司所研发, 交由相关厂商制造. 3) 铣床铣制法. 4) 其它制造法(不知前苏联或东欧国家是否有研发). 中国大陆也有生产伞齿轮加工设备, 但其设计及加工原理不清楚. 不同组合设计的伞齿轮, 不同制造方法的伞齿轮, 不具有互换性. 如要更严格说, 既使使用相同的加工设备, 不同制造批次的伞齿轮 也不具有互换性的(噪音)

齿轮精度设计

一齿轮的发展历史 齿轮是机械产品的重要基础零件。齿轮传动是传递机器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与皮带、摩擦、液压等机械传动相比,具有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它已成为许多机械产品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齿轮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由于它在工业发展中有突出地位,致使齿轮被公认为工业化的一种象征。齿轮传动在矿山机械、运输机械、化工机械、建筑机械、集中、起重机械、机床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齿轮传动所以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下列有点:①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平稳性高;②效率高,高精度的一对渐开线圆柱齿轮,效率可达0.99以上;③传动比范围大,可用于减速或增速;④传动功率和圆周速度的范围大,功率可以小于一瓦到高达十几万千瓦,圆周速度小可以很低,也可达到300m/s以上;⑤尺寸小,结构紧凑。但齿轮传动有以下缺点:①制造成本高,高精度的齿轮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和刀具,故制造成本高;②低精度的齿轮在传动时冲击、震动、噪音较大;③无过载保护作用;④不适合用于远距离两轴间的传动。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已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绕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对渐开线齿形应用做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军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走性。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微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