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环境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实习报告

炎炎夏日,流火岁月。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迎来了第一个暑假。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全面了解当代农村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由九人组成的“赴赣南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我

们的行程。满怀着对家乡的美好憧憬和对乡土的眷顾,我的心激动不已。

这次我们

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我们走访了龙南的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和一

些建设较好的新农村示范村,同时也亲自与当地的农民实行了相关交流,细致的听取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通过我们实地走访和询问得到的资料我就我们的成果实行

了总结,得到了赣南较为普遍的也是发展较好的几种生产模式。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畲族风情园,在那里最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

生产模式是“猪—沼—果”模式。所谓的“猪—沼—果”模式就是以

果园为主,栽种一或多种果树,配合果园有自己的猪圈或说是猪场,

此外一般也会有一口池塘,还有就是家里会建一个沼气池。这就是此

种模式的主要硬件设备。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果园经营为主,猪场

是为了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猪粪,沼气池中的沼气液用于果园的

施肥,沼气用于家里的烹饪、照明等。此外果园定期的整枝也可为沼

气池提供发酵物——幼苗。这样一来该模式的能量便能够循环利用,

既没有能源的浪费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据了解,因为这边地处农村,与市区距离较远一般情况下很少有

虫害,所以果树喷洒的农药很少,因为猪场的存有果园几乎不需要使

用化肥,因而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根据实际了解得知,每户农

家大概只要有六七十亩的果园就能够达到户年收入几十万元。所以我

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生产模式是可行且具有无限前景的发展方向,同时

它也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二种生产模式是:“矿山—废水精炼—净水”,这种模式我主

要通过一个走访的实例实行简单说明。这是一个主要正对稀土原矿开

采过程中排出的水实行进一步的净化提炼的小型工厂,它不但能够通

过出售提炼出的稀土半成品获得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污水处理

的作用。这样的工厂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态经营模式。在中国很多

的矿藏重镇污染问题都很严重,其中很多就是因为开采时没有注意到

其废水的处理导致河流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如果将这种“矿山—

废水精炼—净水”的模式推广,不但能够减少一些开采商的治污投入,还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最重要的是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今日我们

走访的那家工厂虽然规模并不很大,却很好的对河流污水实行了处理

还从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应,实地观察并没有在厂房旁边发现因污

染死亡的动植物,事实说明这样的模式是确实可行也是具有推广意义的。

第三种生产模式是:“鸡—粪—果”。这种模式跟第一种模式有

很大的相似点,只不过经过实践表明,鸡粪是不适合作为发酵物的,

它的发酵产物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沼气,不能作为家用燃料,所以产生

了这种新的生产模式。这里仅仅把沼改成了粪,就是因为不把粪用于

发酵而是作为一种商品实行出售,主要买给一些专种果树的农家。据

了解,如果常年自家的鸡的数量在八千左右,一年便能够通过卖粪便

挣一万多块钱,基本充足一户农家一年的开支。如此一年就能够轻松

挣个五六万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充足奔小康了。因为农

村有广阔的土地,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山村,更是山外山,如果充分利

用这廉价的条件,发展这种模式是十分容易且十分挣钱的方法。为了

更好地推广这种方法,因地制宜能够养鸭,养鹅,放牛,放养。只要

自己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分析,相信致富不是问题,希望广大的

农村能够积极响应学习此类先进的致富方法,早日走上小康生活。

第四种生产模式是:“林—游—果”。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新农

村建设和退耕还林的发展政策,林业部门努力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这

种模式能够说是雪中送炭。过去,政府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绿化要求,强制百姓把自家的几亩救命田种上了杨树、枫树,不但苦了百姓,结

了很多民怨,也因政府瞎指挥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质条件树苗

成活率极低。而近年因为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一轮高过一轮,很多地方

政府对绿化急于求成,不愿千里搬运半成树导致成本上升了几千倍,

绿化质量却日渐变差。此外这种闪电式的绿化方式纯属剜肉补疮之举,拆了东墙补西墙,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这里介绍的这种生产模式是指:相关林业部门配合当地农户对原来质量差,产出率低的林地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为经济林地。这样不但满足了政府的绿化要求,还

备受百姓的,促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配合当地的一些古城、古

建筑、古文化,有计划的改建、修复一些旅游景点,在果树成熟时期

果园开放售果与当地的旅游相互刺激,相互带动。

农村建设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希望政府不要过于急躁,也希望

广大的农民们能够更好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展模式。

八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万里无云的明净蓝天,我度过

了人生中第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

暑假。“艰辛如人生,实践长才干”,作为大学生,我们最终要走入

社会,融入社会。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

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

的良好形式。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点,吸收新的思想和理解。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

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

加深了我与社会各年龄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也让自

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

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

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

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特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与传统规划思维的不同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基础;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有什么异同?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检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 /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报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3)项目区概况; (4)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5)技术支持; (6)项目实施; (7)项目组织管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 15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 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凭借其深邃的理论洞察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早期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的人道关注,到中晚期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经济学考察和哲学反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其深层原因,探索了其解决途径,并展望了人与自然真正统一的未来美好社会,形成了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建构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理论。深入挖掘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首先使自然界人化。自然界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然对象化过程。以一种物质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这一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占有自然界的过程,其结果则产生了获得人的本质的自然界。这种获得了人的主观性、人的本质的自然界,就是所谓的“人化自然”,从外延上来说,就是纳入人类社会活动、纳人人的文化或文明之中的自然界,这种自然当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它充分表明了人的主观性的超越性本质。于是,自然界本身则成为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的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不仅是自然界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人的自然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人类实践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它们在实践中的统一就是社会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反自然性,主要体现在对待外部自然界和人自身的自然上。就前一方面而言,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就后一方面而言,“肮脏,人的这种腐化堕落,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意而言),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却又是对人的活劳动的巨大浪费,值得提出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机器对人的奴役等,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背离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异化,它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人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是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恩格斯就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解决关键,在于人与人(社会)的异化的解决,即人与社会冲突的解决。这就是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统一起来,“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简介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简介 人民治黄五十多年来,黄河下游先后兴建了以干支流水库、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滞洪区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同时水文、通信、信息网络及防洪组织管理等非工程措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黄河下游防洪体系。 上拦工程有:干流的三门峡水库、伊河的陆浑水库、洛河的故县水库及干流上在建的小浪底水库。 下排工程主要是黄河两岸大堤、支流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 两岸分滞洪工程有: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封丘倒灌区、齐河展宽区(北展)、垦利展宽区(南展)、大功分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主要有∶防汛组织体系、防汛通信系统、水文测报预报系统、防汛信息采集系统、滩区分滞洪区的管理、工程抢险及防灾救灾等。 一、上拦工程 1、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坝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与山西省平陆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8.8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91.4%。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m(大沽高程,下同),主坝长713m,坝顶宽22.6~6.5m,坝顶高程353m。 现状条件下防洪运用水位为335.0m,相应库容近60亿m3。汛期有25个孔、洞(即12深孔+10底孔+2隧洞+1钢管)投入运用,现状启闭设备条件下连续开启或关闭一次约需8小时。 三门峡水库防洪运用原则是根据1969年“四省会议”确定的,即当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时,敞开闸门泄洪。当下游花园口站可能发生超过22000m3/s洪水时,应根据上、下游来水情况,关闭部分或全部闸门。增建的泄水孔,原则上应提前关闭。水库非汛期控制水位310m;汛期平水时按控制库水位305~300m运用,一般洪水时敞开闸门泄洪,以利于水库的排沙和降低潼关高程。 2、故县水库 故县水库位于洛河中游河南省洛宁县境内,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按千年设计、万年校核标准兴建。控制流域面积5370km2,占洛河流域面积的45%,占三花间流域面积的12.9%,设计总库容11.75亿m3 。 故县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要泄水建筑物有2个泄流底孔,1个泄流中孔,3台发电机组和5孔溢洪道。 故县水库主要配合三门峡、小浪底、陆浑等水库以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同时提高洛阳市防洪标准。其运用原则是: 库水位为515~535.0m(20年一遇) (大沽基面, 下同)时, 控泄1000m3/s; 当库水位高于535.0m时,敞开所有闸门泄洪; 当库水位涨至548m时, 分两种情况泄洪:当入库小于泄流能力时, 按入库流量泄洪;当入库大于泄流能力时,按泄流能力泄洪。预报花园口流量(预见期8小时)达12000m3/s且有上涨趋势时, 关闸停止泄洪。当库水位达到设计洪水位548.5米时,为了保证大坝安全,水库开闸泄洪。泄洪时以1小时为时段,控泄流量为200m3/s、400m3/s、800m3/s逐渐开启底孔。1996年确定近期7、8月份防汛限制水位为515m (大沽标高,下同), 蓄洪限制水位548m。9月份防洪限制水位为527.3m;10月份防洪限制水位为534.0m。另外,当库水位低于528.0m时,由于中孔挑流距离近,对大坝坝体安全有一定影响,故不能启用。 3、陆浑水库 陆浑水库位于伊河中游的河南嵩县,控制流域面积3492km2,占该河流域面积

生态学 推荐书籍

生态学推荐书籍

本文由别处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推荐书籍书名:环境生态学基础作者: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的变化;第三篇重点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系统的恢复,人口,资源,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名:环境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作者: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分为 10 章.前 4 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研究对象,内容,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阐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化学循环及生态平衡,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内容;第 5 章主要介绍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尺度类型和方法分类;第 6 章主?樯苌こ痰睦砺酆湍P停坏?7 章主要介绍生态环境建设及水体,生态经济规划及西部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本书还安排了六个环境生态学

野外观察和实验,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环境生态学的全貌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书名:环境生态学导论电子教案作者:盛连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9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卢升高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2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张合平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01 本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认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并阐明环境治理的生态学途径.重点阐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生态监测,生态规划,生态工程和生态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试图用简明的语言,明晰的结构,系统地介绍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前沿动态,在理论框架,知识集成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书可供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学者,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_六年级作文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大连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是国家首批“环保模范城市”,又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500佳”。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很多外地小朋友向往的地方。 还有金石滩、旅顺口、冰屿沟等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盛产樱桃、苹果、桃子等特色水果,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连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我觉得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记得前几年我居住的开发区街道上车辆非常少,楼房也不多。 但现在街里塞满了各种车辆,到处大兴土木,高楼林立。生活方便了,但道路拥挤了,树木减少了,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的味道,让人嗓子不舒服。工厂也多了,海水变污浊了,因为工厂的污水只能排到大海里去。我担心总有一天海里再也看不到一条鱼。 本应是鲜花怒放的美丽7月,大连却迎来了一场灾难。有家石油企业的输油管道爆炸了,好多原油流进了大海。天空的一边被黑烟笼罩,我在家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人头混脑涨,窗户都不敢开着。我们全家最喜欢去纳凉的丽娇湾和金沙滩再也不能去了,海边一道道黑色的油迹,被草垫子吸附着,海水变黑散发着讨厌的味道,真是触目惊心,让人心痛!什么时候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啊?我要从做小事情开始,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做点贡 第1页共2页

献。 比如少坐汽车多走路;拒绝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不使用塑料袋;尽量不使用空调,不乱丢垃圾。积极参加种树活动,不践踏草坪;在学校也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我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能够做出马上让空气清新,海水洁净的神奇发明,望让我的家园永远美丽、干净。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5年4班郑佳豪 第2页共2页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环境保护 唐竹 【摘要】本文从普遍联系、本质联系是规律、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四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从人受自然规律的盲目支配和受外部社会关系的盲目支配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破坏根源的思想和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根源。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论证了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促进作用。通过经典作家的论述得出:解决环境破坏的最根本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入自由王国,使人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环境保护;必然王国;社会变革 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的论争很激烈。仅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国外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在发掘马克思主义中的环保思想。但也有些海外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如“现代新儒家”杜维明认为:“马克思所谓的‘自然的人化’,就是说按照人的意愿塑造自然,…这种观念也为人类带来了灾害,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1]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将马克思视为与达尔文、弗洛伊德一样将自身作为与自然作斗争的对立物,并认为:“但马克思反对社会不公的激情,其基础是这样一种信念,人类必须通过辛勤的劳作取得对自然的胜利。”[2]本人认为,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很多环境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而且,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才能正确认清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的根源,认清各种环保思想的得失,认清环境保护运动的趋势。同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外在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修正”。而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环保观的文章也很少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环保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角度探讨,本文侧重从这个角度研究。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3]这个原理也表现于人与自然,马克思在分析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后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4]损害了看似与人无联系的自然,就等于损害了人的生存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因为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并且反过来后者也作用于前者…。”[5]他接着既以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为例又以人滥砍滥伐引来洪水的事例进一步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

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

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发展强化应用全面巩固提升"数字黄河"工程 2009-04-18 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办主任李景宗发言 科学发展强化应用全面巩固提升"数字黄河"工程 在水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黄委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鉴于"数字黄河"工程的先进性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数字黄河"工程研究与应用》与《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分别获得200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前,"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使"数字黄河"工程得到全面巩固与提升,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及应用取得新成绩 两年来,黄委坚持“管理、应用、共享”和“完善、提高、拓展”原则,着重完善了"数字黄河"工程已建系统,加大应用推广力度。 1、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会商支持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黄委编制完成了《黄河遥感应用技术规划》和《"数字黄河"工程程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两个专业规划。 2、六大应用系统取得新进展

"数字防汛"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新进展。两年来,"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大部分项目建设完成;完成黄河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之黄河防洪调度系统(一期)和黄河洪水预报系统、黄河流域三维电子江河系统、黄河水库运行信息平台、黄河防汛值班系统等的开发。 "数字水调"一期建设顺利完成,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数字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完成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会商支持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初步设计》。 "数字水保"方面,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一期工程于2008年11月通过了验收;开展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及水沙动态监测工作;启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工作。 "数字建管"方面,建成了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和工程安全评估模型,使工程建设与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电子政务方面,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部分内容已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实现了与水利部的互联互通及黄委机关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同时,出台了电子政务方面的《黄委政务内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黄委政务内网管理办法(试行)》等7个管理与使用办法。 2、加强了制度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不断完善"数字黄河"工程的相关管理办法,搭建信息共享的技术平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黄委内部已实现了实时水情数据、防汛数据、水调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黄委新制定颁发了《黄河灌区基础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等10多个标准和管理办法。 3、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取得重大进展 在水利部信息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在其他流域机构的密切配合下,黄委承担编制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定额标准的贯彻实施将为"数字黄河"工程已建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黄委已组织编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标准,并研究了黄委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体制和机制。 4、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教育学院应晓波2210061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涵盖了人类的战争,人口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国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气候的了解及其及气候变化(侧重于气温)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影响分析,还加上对人类战争,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才能实现人类的更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观点。 前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生态的环境在近些年来遭受我们广泛的破坏。森林植被锐减、不少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绿野变为沙漠、环境趋于恶化。这不是局部事件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存在区域差异而已。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人类力图与环境合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抉择,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与责任。那么就人与生态环境这一话题,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 正文: 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有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大致归因于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后来才出现的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人类出现之后,各种自然的与人为的因素共同塑造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后者逐渐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愈益显现。在生态环境自身演变的历史上,人类既有可能是幸运儿,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人类在利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同时反馈于人类——既有可能报答、施惠于万物之灵,也会对灾难的始作俑者施以报复。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今的环境状况则需要追溯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因此,无论是基于现实的还是历史的,生态环境探究都有理由回顾历史。 一、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结果 竺文认为:仰韶和殷墟时代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高于当代2℃;周朝早期寒冷,春秋时期变暖,这一温和气候一直持续至西汉;东汉趋于寒冷,并延续至南北朝;隋唐至11世纪初气候温暖;12世纪初气候转寒并延至14世纪,其中13世纪初、中期存在短暂温暖;15至19世纪气候寒冷,其中17与19世纪更为寒冷;近5 000年来最低温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1200和1700年,气温摆动范围1—2℃;在400至800年期间内,可以分出50至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①而后,王绍武、于希贤、满志敏、王子今等诸多科学家对竺可桢的观点进行的修正和完善。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全球平均地

浅述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哲学思想

浅述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哲学思想 摘要:近年来,生态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探索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马克思主义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察觉到生态问题并进行了思考,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对资本的阐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危机。本文联系当今环境现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并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理解环境问题。 关键词: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工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医疗、大规模生产等方面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有显著增长,实现了经济高度繁荣,物质高度丰富,推动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以征服自然为手段获取的成功却付出了牺牲自然的代价,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伴随着这些巨大的进步的是不再蔚蓝的天空,而是漫天的雾霾;不再清澈的河流,而是漂浮着垃圾、散发着刺激性气味的水沟;不再成荫的树林,而是黄沙肆虐的沙漠。由于人口激增和城市膨胀,过度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地球上最重要、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遗产出现了巨大赤字,生存环境普遍恶化,开始出现诸如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腐蚀、有毒废料全球转移等问题。生态问题具有全球化、发展迅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等特点,因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生态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绿色理论,人们意识到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公正、公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新秩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由于其具有的社会批判特征和独特的历史地位而成为了人们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被从生态哲学角度重新解读。全面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并且这有利于探究在时代问题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态问题的思想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就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但他们的思想中包含有环境保护的观点,他们的著作中已包含了深刻的生态理论,这些生态哲学思想不是即兴的、孤立的,而是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思想中,而且这些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历史观点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分 析都起到了一定作用。马克思曾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 相应的减少”,“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1839年3月,

浅谈黄河防汛抢险体系的建设

浅谈黄河防汛抢险体系的建设 摘要:黄河防汛是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上百 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黄河区域是洪水灾害的频发地带,对群众的生命和财 产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本文针对防汛抢险的建设进行阐述和研究。 黄河属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也是世界上闻名的“地上悬河”。人民治黄60 年来,黄河防洪治理与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抗洪能力 大大增强。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洪水隐患还没有彻底根除,抗御洪劳灾 害的能力还比较低。黄河也是一条堆积性沙河河道,具有善淤积、善决堤等的特点,做好黄河的防汛建设,确保汛期的安全,是治理黄河的确保安全度汛,切实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进一步发展滩区的经济。从队伍建设、 制度完善、物资配备、措施研究、宣传影响等五大方面开展基层防汛体系的建设。 一、防汛队伍建设 为确保安全度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进一步发展 滩区的经济。从队伍建设、制度完善、物资配备、措施研究、宣传影响等五大方 面开展基层防汛体系的建设。组织有关防汛的人员对辖区内的行洪沟道、泵站和 水库等易受险地段进行拉网式检查,摸清防汛的全部情况和重点守护部位。有针 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聘请专业人员讨论并指导实施方案,预防险情的发生。 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成立基层防汛指挥部,建立各河段的领导小组,分配各 小组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并了解该河段的形状和常态。从年初开始组织准备, 制定计划,逐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对各站点配备通讯联络组和医疗救助组 等后备部门。 对于基层防汛体系,要做到防汛应急预案完善有效、实用健全、可操作性强。黄河防汛是动员组织全社会的人力和物力防止和抗御洪水灾害,必须要有健全而 严密的组织系统。实行领导划片管理,分段分级负责,包村包干的防汛责任制。 建立各级各地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如值班制度、汛期报告制度、雨期检查制度等 工作制度。 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对各处所需物资由各站点报备,要做到防大于补。对 重点防汛地区、山洪易发处着重加强防汛物资的配备,确保防汛工程的顺利进行。防汛资金和防汛物料的筹集务必做到专项用,不得发生截留、挪用的情况。各类 料物要落实好运输工具,制定运输计划,司机姓名、车辆牌号,运送某些设备、 料物等,都要具体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料物筹的齐,运得上。在防洪抢险过 程中才能有可靠保障。 组建研究小组,聘请专家对防汛工程进行研究。在汛前对各级行政首长、抢 险队长进行黄河抢险培训。主要对防汛现场指挥、科学调度、抢险技术的培训。 重点落实《防洪预案》、《黄河滩区迁安救护方案》等的学习情况和落实情况。 最好把《防洪抢险方案》制成多媒体,以便学习和演示。汛前要对专业抢险队伍 和亦工亦农抢险队进行军事化训练,重点训练传统的的抢险技能和新机具、新材料、新技术的操作和应用。通过理论测试和技术比武,建立亦工亦农抢险队技术 档案。并挂牌上岗,以便抢险现场指挥调度。对一、二线队伍着重落实大洪水时 间的巡堤查险、险情报告等工作。 在汛期来临前夕,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防汛重要性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广告、电台、标语、板报等各种宣传形式,对《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水利 法规进行大面积长时间的宣传,以此来增强黄河沿线各级部门各地群众的防汛意

环境生态学讲义(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态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现实意义 生态学基本理论 生态学方法论 二、环境生态学定义 一般认为,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映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金岚盛连喜等,1991) 三、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60年代—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美Rachel Carson (1962) 2、理论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增长的极限》the Club of Roma 《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2) 3、实际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第一本《环境生态学》(1987 )(B. 福尔德曼)教科书 《我们共同的未来》WCE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国第一本系统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金岚,1991) 四、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1、研究内容 ?经典生态学基本理论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机制变化和规律研究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2、学科任务 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发展趋势 人为干扰的方式和强度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4、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生物体系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附件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通报表扬集体和个人名单 一、通报表扬集体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3—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农村环境保护处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与农村环境规划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遥感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运行管理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研究组 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计划处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 二、通报表扬个人 李鹏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 姜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刘春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征云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郭健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岳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王伟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万宝春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霄宇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光毅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党晋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马晓勇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金华内蒙古自治区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 布仁图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 —5—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 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但就是,应当清醒地瞧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得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得百分之三十八。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得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得速度扩展。 ——大面积得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得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与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得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得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得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得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得平均水平。 日益恶化得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就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得地区。恶劣得生态环境就是当地群众贫困得主要根源。二就是加剧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得可持续发展。三就是加剧自然灾害得发生。由于降雨量减少与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

黄河汛期防汛方案

兰州(新城)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 K14+800~K24+450 LY04标汛期防洪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永一级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五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3) 1.1盐锅峡黄河大桥 (3) 1.2上车大桥 (4) 2、施工方案 (5) 2.1盐锅峡黄河大桥栈桥 (5) 2.3.施工工期安排 (7) 3.河道防洪方案 (8) 3.1指导思想 (8) 3.2.组织机构 (8) 4.汛前保障措施 (11) 4.1一般保障措施 (11) 4.2专项保障措施 (11) 5.汛期应急预案 (12) 5.1预案响应 (12) 5.2警报解除 (13) 5.3防洪演练 (13) 6.应急设备、物资清单 (15) 7.周边可利用资源 (16) 8.汛期防洪小组主要成员联络方式 (16)

为加强项目部汛期防洪工作,便于配合上级单位及当地政府共同抵御自然灾害,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标段的现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1、工程概况 第四合同段需要进行水中施工的桥只有2座,分别为盐锅峡黄河大桥,K17+615上车大桥。 1.1盐锅峡黄河大桥 K23+220盐锅峡黄河大桥全桥长471.5,具体桥垮布置为(3×30)预制箱梁+(52+3×90+52)变截面钢构连续组合箱梁。主桥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双薄壁墩,钢构墩顶与主梁刚接,连续墩顶设盖梁,引桥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双主式墩,桥台采用肋板、柱式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桥位位于盐锅峡水电站大坝下游约1km,八盘峡水库库区内,正常蓄水水位1576.5m,设计洪水位为1577m。河床顶面高程约为1566.6m(水深约为10m)。设计栈桥桥面标高为1582.4m。河道无通航要求,水流流速5.7m/s。6月份为汛期,7~9月份为洪水季。然后逐渐退落,每年的2、3月份达到最小。

环境生态学讲义 2010 这是课件不错的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生态学定义: “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映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金岚盛连喜等,1991) 二、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60年代—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2、理论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3、实际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三、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1、研究内容 1)经典生态学基本理论 2)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机制变化和规律研究 3)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4)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 5)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2、发展趋势 1)人为干扰的方式和强度 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6)生态系统管理 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四、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1)定义 2)研究对象: 3)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 1)研究对象: 2)特点: 3)分支学科 3、其他相关学科: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 一、物种与个体生物学 1、物种:指一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其中的个体之间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正常个体。 3、生态适应: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从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上作出有利于生存的改变。 3、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地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

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 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