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被动式建筑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可行性分析

被动式建筑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可行性分析

被动式建筑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可行性分析
被动式建筑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可行性分析

被动式建筑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可行性分析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工程总承包存在着巨大的优缺点,因此在承包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些优缺点,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工程总承包(EPC)的内涵及主要分类方式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

二、工程总承包(EPC)产生背景及意义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建设项目总承包在发达国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发展起来的,而在我国是作为政府推行的一项改革而出现的。《关于培养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广利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过建筑市场中项目总承包的全面开展。

改革开放30年时间,我国房屋建筑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几年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温的背景下,巨大的竞争压力催生了房建市场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可以说我国房屋建筑在施工技术上已经是成熟的,需要的就是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EPC工程总承包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工

程建设管理主流模式之一。我国EPC总承包工程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在化工、石化等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EPC模式在房屋建筑领域却较少应用。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已经为EPC模式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我国现在投资规模日益壮大,对工程工期、质量等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也要求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解决我国承包企业中管理水平落后的关键是科学的分析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了解国际通用模式的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找出适合我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这对于提高我国承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我国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更快地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程总承包的特点

工程项目模式代表了现代西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也是成功运用这种模式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投资目的的典范。曾因其建筑工程承包业以高速度、低成本地建造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项目而著称于世。EPC的关键是依赖称职的专业分包商及标准化的过程控制与程序,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这是其实现简洁高效的设计、制造与施工的基础。其特点为:(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业主将工程首先视为投资项目,而且建筑师、承包商都从这一优先次序出发。为了有效地参与竞争,一般都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包。由不同的专业分包商负责各个工作包的设计、制造或提供材料与构件并负责施工与安装。这种双重的协调反馈、依靠项目相关各方均能遵循公认的控制程序、规范和技术标准。

(2)咨询工程师提供各专业完整的设计,但设计阶段只到初步设

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出详细设计即施工图,而后者是由承包商完成的。特别是一些较独立的分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有时亦称二次设计,是由专业分包商独立完成的,但需由建筑师批准。

(3)需要建筑师熟知市场状况,他们不仅将其设计看作建筑作品,亦了解其设计是影响业主投资回收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奠定了EPC模式中承包商早期介入项目的基础,承包商对设计提出的便于施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建议不会受到建筑师的轻视甚至因影响建筑效果引起其反感。没有这二基础存在,承包商对设计的充分介入是很难实现的。

由此可见,工程总承包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价值,这就要工程承包商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在承包过程中,认真分析其中的利弊因素,将风险值降到最低。

四、工程总承包的优点

(1)业主只需要一次招标选择一个EPC总承包商,不需要对设计和施工分别招标,减少了招标费用与业主方管理和协调的工作量。这不仅使业主对整个工程减少了管理,更方便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业主只需要最后来验收整个工程,不需要每个环节都来亲自监督,项目责任单一,简化了合同组织关系,有利于业主管理。

(2)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EPC模式可较好地避免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管理人员比例失调的问题。

(3)风险主要由EPC承包商来承担,业主方风险小。

(4)能够较好地将工艺设计与设备采购及安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

(5)有利于推动管理现代化。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协调中枢必须建立起计算机系统,使各项工作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承包竞争力。

(6)EPC模式的优势在于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由总承包商从一开始就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合理交叉和充分协调,由此降低管理与运行成本,提升投资效益。

五、被动式建筑采用EPC工程总承包的优势

(1)目前,被动式建筑在国内处于刚刚起步推广阶段。从设计、施工、采购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特别是施工阶段,对施工的气密性、保温性要求比较高。采用EPC模式,可以提高设计与施工的无缝结合,对现场施工提供技术培训、施工指导。

(2)国内被动房产业发展的企业目前还比较少,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采用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性能达到被动式建筑要求。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建筑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EPC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具有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灵活多变等管理的多样性及先进性,虽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但却阻挡不了他在我国迅速崛起的事实。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国外的优秀理论成果,使EPC 模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加快我国同国际竞争的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