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地层与岩石

贵州地层与岩石

贵州地层与岩石
贵州地层与岩石

贵州地层与岩石

黔东南州金鹰矿产资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一、第四系(Q)..................................................................................................................... - 1 -

二、新近系(E) ..................................................................................................................... - 3 -

三、古近系(N)..................................................................................................................... - 3 -

四、白垩系(K)..................................................................................................................... - 3 -

五、侏罗系(J) ...................................................................................................................... - 4 -

六、三叠系(T) ..................................................................................................................... - 5 -

七、二叠系(P).................................................................................................................... - 13 -

八、石炭系(C) ................................................................................................................... - 16 -

九、泥盆系(D)................................................................................................................... - 18 -

十、志留系(S).................................................................................................................... - 22 -十一、奥陶系(O)............................................................................................................... - 25 -十二、寒武系(?) ............................................................................................................... - 29 -十三、震旦系(Z) ............................................................................................................... - 35 -十四、南华系(NH) ............................................................................................................ - 37 -十五、青白口系(QB) ........................................................................................................ - 39 -十六、蓟县系(JX) ............................................................................................................. - 42 -

一、第四系(Q)

(一)南屯组(Q4n)

主要由褐黑色泥炭层组成,顶部为坡积的黄褐色含砾屑亚砂土—亚粘

土层。共厚约5m。

(二)高旺组(Q4g)

(三)松坡组(Qs)

灰至深灰色粉砂质粘土、有机质粘土和泥炭层组成。其中常见菱铁矿结核或菱铁矿透镜体。已知最大厚度85m。

(四)坪地组(Q1p)

在坪地,自下而上由风化很深的黄褐色泥砾、褐黄至棕红色含砾屑粘土、灰至浅灰绿色层纹状亚粘土层,以及岩屑(角砾)与砂土的混杂堆积层所组成。在松桃乌罗,该组为一套褐黄至棕红色的泥砾夹灰至蓝灰色具层纹构造的粘土薄层或透镜体的堆积。最大厚度20余米。

(五)碧痕营组(Q1b)

为瓦灰色粘土夹砂砾层,含粉点状和结核状蓝铁矿。在同一谷地中,靠近谷地的边缘,往往相变为棕黄色含硅质岩与燧石角砾的粘土、粉砂质粘土夹砂砾层。该组岩性各地所见酷似。个别地点(盘县火铺)夹泥炭层。该组顶部时见具融冻褶曲构造的灰白至浅灰色层纹状粉砂质粘土层,偶见由砂或粉砂质粘土充填的楔状体。该组厚度自10余米(盘县火铺)至50m 左右(纳雍加戛)。

(六)喜鹊沟组(Q1x)

为灰绿色泥砾与砂砾层,横向上可相变为含大量灰岩角砾及其他石块的灰至灰黄色粘土层。厚度4.2~12.7m。

(七)陈选屯组(Q1c)

由一套韵律性十分清楚的角砾、砂和粘土组成,总体上呈灰至灰黄色,半成岩。已知最大厚度约30m,包含10个左右的韵律层,单个韵律层厚度自0.8~4.Om不等,下粗上细。完整的韵律层底部为角砾层,向上逐渐过渡为含角砾的粗砂—细砂—粉砂与粘土层。

(八)窑上组(Q1y)

为一套半成岩的灰至深灰色为主、含有少量分散细角砾的湖相粘土与粉砂质粘土层。底部亦为粘土角砾层,或具肝红、黄绿、灰绿等杂色,或为翠绿色,在层位上与陈选屯组底部的粘土角砾层相当。

其可分上、中、下三段:

上段(0~8m)上部为浅灰色局部具水平层理的粉砂质粘土层;下部为深灰色具块状层理的质纯粘土层。其间为O. lm厚的主要由直径1~2cm的硅质岩块组成的角砾层。

中段(8~32m)灰至深灰色粘土、粉砂质粘土层与粘土角砾(或砂砾)层的互层。偶夹粉砂透镜体。粉砂体底面亦为小冲刷面,与其下粘土层界限明显,向上则逐渐过渡为粘土。

下段(32~78.43M)以浅灰至灰色质纯粘土层为主,夹少许粉砂质粘土和3层粘土角砾层。底部与基岩接触处也有少量灰岩角砾。

二、新近系(E)

(一)高坎子组(Ng)

由洪积—河湖相的灰、灰黄色砾岩—含砾粘土岩—钙质砂岩和泥灰岩组成。厚20~63.3m。

(二)翁哨组(Ws)

为灰绿色含砂砾粘土岩间夹灰黄色泥质粉砂岩及数层褐煤,底部为角砾岩夹砾岩。厚134.6m。

三、古近系(N)

石脑群(Esn)

下部褐红、棕红色含砂砾质泥岩和灰色砾岩;中上部为紫灰、灰黄色含砾砂质泥岩及砾岩夹煤线。残留最厚727m。其可分为彭家屯和上坝两个组。

石脑群由石脑向南东至盘县水塘厚727m,普安厚159m,多为砾岩,未获化石,分组困难;往北东至盘县淹五寨,厚65m:再向北到威宁银厂坡,亦均见灰色块状砾岩,可能仅有彭家屯组;向南至兴仁、兴义等山间盆地,其岩性为灰色角砾岩、砾岩和紫红色含砾砂质泥岩,无化石,两组不易分,各盆地沉积厚度不一,兴仁潘家庄厚500m。

四、白垩系(K)

(一)旧州组(K2j)

由河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厚5~230m。

(二)扎佐组(K2z)

属山麓洪积—河湖相的灰带砖红色砾岩—砖红色含砾砂岩—泥岩。厚90~921m。

(三)惠水组(K2h)

由山麓洪积—河流—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厚4~508m。

(四)嘉定群(Kjd)

由泛滥性河流相的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间夹紫红色泥岩组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间断性旋回,岩性比较单一,缺少明显的标志层。残留厚520~900m。

(五)三道河群(K1sd)

由砾岩—石英砂岩组成三个半间断性旋回,属山麓洪积—河流相沉积。残留厚131~154m。

五、侏罗系(J)

(一)蓬莱镇组(J3p)

蓬莱镇组自下而上分为两段:

第一段底部为深灰—灰紫色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其上为紫红色砂质、钙质泥岩和粉砂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偶夹沥青脉。厚5~30m。在土城附近尚夹灰绿色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在寨坝附近夹一个小煤透镜体(厚0.1-2m)。

第二段为浅灰—灰紫(局部呈紫红)色厚层及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钙质砂质泥岩、粉砂岩。残留厚度0~330m。

(二)遂宁组(J3s)

为鲜紫红色钙质粉砂质泥岩,含钙质结核,夹浅灰一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泥钙质粉砂岩,偶夹透镜状泥灰岩。厚490.8m。

(三)上沙溪庙组(J2s)

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与浅灰—紫红色细—粗粒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的不等厚互层,偶夹灰绿、深灰色透镜状薄层状含大量植物碎屑的层纹泥岩及粉砂岩。厚850~1200。

(四)下沙溪庙组(J2x)

底部为灰绿色厚层、块状细—中粒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即“关口砂岩”),含钙球;其上为紫红色块状泥岩、粉砂岩,夹浅灰—紫红色细—中粒长石砂岩;顶部为2~30m的稳定的“叶肢介层”—灰、黄绿色页岩夹粉砂岩及灰黑色皱纹纸状含油页岩。本组总厚220~370m。

(五)下禄丰组(Jxl)

上部颜色较红,为暗紫红、紫红、棕红、樱红等色泥岩夹紫红、黄绿、灰白色粉砂岩及石英砂岩,局部夹透镜状灰岩或泥灰岩;下部为紫红、暗紫红、灰绿色泥岩夹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厚100~600m。

(六)自流井组(Jzl)

六、三叠系(T)

(一)二桥组(T3e)

主要由砂、页岩组成,富含植物化石,厚30~99m。假整合于三桥组不

同层位之上。可分两段:

上段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时夹泥质砂岩及炭质页岩。厚20~83m。

下段灰黑色页岩与黄灰色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及薄煤层。厚0~20m。

(二)火把冲组(T3h)

主要为灰、灰绿色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及炭质页岩、煤层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岩层。厚216~678m。

(三)把南组(T3b)

以黄灰色细至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与灰绿色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组成不等厚韵律互层。上部砂岩增多,常夹泥灰岩及薄煤层。厚150~463m。

(四)三桥组(T3s)

主要由灰绿、黄灰色厚层钙质砂岩、粉砂岩,钙质、炭质页岩及灰岩、泥质灰岩、生物屑灰岩组成两大旋回层。一般厚0~93m。

(五)赖石科组(T3l)

主要为灰、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岩屑粉砂岩、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组成不等厚韵律互层。本组厚度变化较大,贞丰龙场附近厚732m,关岭附近厚313m,郎岱附近厚仅6 7m。

(六)法郎组(Tf)

主要由灰、深灰色中厚层及薄层泥晶灰岩、瘤状泥晶灰岩、泥质灰岩、砂质灰岩及钙质粘土岩组成。富产双壳类、腕足类、菊石、海百合及脊椎动

物化石。厚211~820m。按岩性分为竹杆坡段及瓦窑段:

竹杆坡段:由深灰、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瘤状泥晶灰岩组成,层间普遍有黄灰色泥质充填,单层厚度稳定在10~25m。

瓦窑段:在兴义、贞丰一带为深灰、灰黑色钙质粘土岩夹薄至中厚层瘤状泥晶灰岩、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砂质灰岩,厚16~60m;关岭、郎岱地区主要由灰褐色砂质灰岩、钙质粉砂岩及钙质粘土岩组成,厚160~238m。

(七)改茶组(T2gc)

下部为灰绿、紫红色页岩与白云岩互层;中部为灰、肉红色灰岩夹白云岩,常产腕足类;上部为灰色灰岩、鲡粒灰岩、白云质灰岩及介壳灰岩,常见大量双壳类。厚50~95m。本组在清镇以西底部页岩逐渐消失,全由泥质白云岩及灰岩组成。

(八)边阳组(T2b)

由一套次深海槽盆相砂岩、粘土岩及少量灰岩组成的复理式韵律性沉积,下部以一套岩屑砂岩为主的浊积岩层段作为标志层,底部常有一段薄层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厚1976~2764m。

按岩性特征,可分三段:

第一段:灰色中至厚层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钙质砂岩、粉砂岩及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组成韵律性互层。全段厚503~1273m。

第二段:以黄绿、灰绿色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为主,与少量岩屑石英砂岩、钙质砂岩组成韵律性互层。厚832~1112m。

第三段:以灰绿、黄灰色钙质细砂岩、钙质粉砂岩及钙质粘土岩为主,夹灰色生物屑灰岩、砂质泥灰岩等。厚359~582m。

(九)巴东组(T2bd)

主要由灰岩、泥灰岩与紫红色砂页岩组成两个海退旋回层,以底部灰绿色玻屑凝灰岩为标志层。残留厚度400~1200m。

其可分4段:

第一段:下部为灰色角砾状白云岩、白云岩及灰岩,上部为泥灰岩夹灰绿色页岩,底部为玻屑凝灰岩。厚111~250m。

第二段:紫红、蓝灰、灰绿色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偶夹白云岩、泥灰岩。厚200~450m.

第三段:灰色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泥质灰岩及泥灰岩、钙质页岩、白云岩。厚50~354m。

第四段:紫红、黄绿色粘土岩、钙质粘土岩夹泥质灰岩、灰岩、白云岩、粉砂岩等。

(十)杨柳井组(T2y)

主要由浅灰、灰色薄层至块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及少量灰岩(上部)组成。厚0~1258m。

(十一)垄头组(T2l)

下部为白云岩,中上部由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层纹石白云岩、粘结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与亮晶藻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组成韵律性互层。厚174~1254m。

(十二)关岭组(T2g)

主要由半封闭浅海及咸化海灰岩、白云岩及粘土岩组成。在贵阳、安顺、镇宁、贞丰一线,以渴湖海湾相白云岩为主,本组底部以黄绿色玻屑凝灰岩为标志与下伏永宁镇组连续沉积。其包括下部松子坎段及上部狮子山段。

松子坎段:本段底部为黄绿色玻屑凝灰岩,一般厚1~3m;下部灰、黄灰色中厚层细粒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时具角砾状构造,一般厚20~50m;中上部为紫红、灰绿、深灰等杂色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夹泥质白云岩、泥灰岩等,厚108~390m。

狮子山段:以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蠕状砾屑灰岩及泥质灰岩为主,中部常夹黄褐色泥质白云岩、钙质页岩。厚0~530m。

(十三)坡段组(T2p)

主要由大量藻屑、藻团块、生物屑、砾屑组成的内碎屑灰岩及生物屑灰岩,包括亮晶生物屑藻屑灰岩、亮晶藻团块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砾屑灰岩、泥晶砾屑灰岩等,局部见少量红藻灰岩。

(十四)青岩组(T2q)

主要由生物灰岩、泥灰岩、砾屑灰岩及泥页岩组成。厚400~1000m。

本组可细分为2段,5个综合层。

第一段:包括①小山灰岩、②马蜂坡页岩和③营上坡灰岩。主要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灰岩、砾屑灰岩与粘土岩的韵律互层组成。厚172~435m。

第二段:包括④雷打坡页岩和⑤渔庆泥灰岩。主要由黄灰色钙质粘土岩、页岩与灰、深灰色中至厚层泥灰岩组成韵律互层。下部以页岩为主,上部以泥灰岩为主,时具龟裂纹。厚200~718m。

(十五)新苑组(T2x)

以灰、灰绿、黄灰色泥页岩及钙质页岩为主,夹灰色薄至中厚层钙质砂岩、粉砂岩、泥晶灰岩、泥灰岩等。厚数十米至340m。

一般可分为两个岩性段。

第一段:以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燧石灰岩为主,夹

钙质泥页岩、砂质泥岩,底部为晶屑凝灰岩或硅质岩。厚数十米至110m。

第二段:以灰绿、黄灰色薄层至块状粘土岩、钙质粘土岩为主,与钙质砂岩、粉砂岩组成不等厚韵律互层,时夹薄层灰岩、泥灰岩。靠近台地边缘地区,灰岩明显增多。厚76~231m。

(十六)许满组(T2xm)

主要岩性由一套复理石砂页岩及灰岩组成,厚800~1600m。

按岩石特征可分两大旋回层、4个岩性段。

第一段(厚81~153m)和第三段(厚170~452m)以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和钙质粘上岩为主组成不等厚韵律互层,时夹粉砂岩;第二段(厚142~1117m)及第四段(厚485~863m)以灰、灰绿色钙质粉砂岩、砂质粘土岩和钙质粘土岩为主组成韵律互层,偶夹灰岩。

(十七)永宁镇组(T1yn)

由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膏盐溶塌角砾岩及少量页岩组成。厚300~875m。其可扩大为4个岩性段。

第一段:由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砂屑、砾屑、团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鲡粒灰岩组成韵律性互层;顶部鲡粒层比较稳定。厚24~290m。

第二段:由紫红、黄绿色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与泥灰岩、泥晶白云岩、具盐类假晶溶塌角砾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厚24~221m。

第三段:以浅灰、灰色中至厚层泥晶灰岩为主,时夹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泥质灰岩常具蠕状砾屑结构。厚61~325m。

第四段:由黄灰、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白云岩、溶塌角砾白云岩及少量泥质灰岩、紫红及灰绿色粘土岩、白云质粘土岩组成。厚26~218m。

(十八)茅草铺组(T1m)

由局限海台地蒸发相灰岩及白云岩、角砾白云岩组成两大海退旋回层。厚378~643m。可分两段:

第一段:下部为灰、肉红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鲡粒灰岩;上部为灰、肉红色白云质灰岩及泥晶白云岩。厚166~344m。

第二段:浅灰、肉红色中至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泥晶灰岩为主,顶底夹溶塌角砾状白云岩。厚212~433m。

(十九)安顺组(T1a)

由灰岩、白云岩、膏盐溶塌角砾岩组成。以清镇、贵阳、花溪一带发育最为典型。厚280~712m。可分为3段。

第一段:(灰岩段)主要由浅灰、灰白色中至厚层质纯灰岩组成,常具鲡粒结构及缝合线构造。贵阳附近夹紫红色薄层灰岩或泥质灰岩,镇宁黄果树附近夹砾屑灰岩。厚30~150m。

第二段:(白云岩段)下部为深灰、灰色厚层细粒白云岩,偶含重晶石团块;上部为浅灰、灰色厚层鲡粒白云岩夹生物碎屑白云岩。厚100~300m。

第三段:(角砾白云岩段)灰黄、紫红色薄层泥质白云岩、鲡粒白云岩夹溶塌角砾白云岩。厚130~350m。

(二十)紫云组(T1z)

由灰色中厚层角砾状砾屑灰岩与泥晶灰岩、钙质及硅质粘土岩为主的不等厚互层组成。北部青岩、平坝、镇宁一线与安顺组过渡地带,常夹白云岩。厚20~210m。可分为两个岩性段:

第一段:主要由灰、紫红色厚层块状角砾状砾屑灰岩与中、薄层泥晶灰岩,灰绿、紫红色页岩及硅质页岩组成。

第二段:主要为灰、深灰色薄层片状泥质条带泥晶(及粉晶)灰岩,时

夹硅质页岩及钙质页岩。北部青岩、平坝地区夹白云岩。

(二十一)飞仙关组(T1f)

主要为紫红、灰绿色砂页岩,偶夹少量灰岩。厚286~882m。按岩性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灰绿色薄层岩屑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砂质粘土岩,以富含玄武岩屑及凝灰物质为特征,顶部时有一层鲡状灰岩或细晶灰岩。厚28~257m。

第二段:紫红、灰绿色长石粉砂岩、岩屑粉砂岩、砂质粘土岩及粘土岩组成韵律性互层,常夹含铜砂岩透镜体。厚268~699m。

(二十二)夜郎组(T1y)

由碳酸盐岩及粘土岩组成,代表飞仙关组与大冶组之过渡型沉积。厚184~905 m。可分为3段,自下而上为:

沙堡湾段:以黄绿、灰绿色页岩及钙质页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底部时夹黄绿色蒙脱石粘土岩或凝灰岩薄层。厚5~205m。

黄村坝段:以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时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页岩等,灰岩时具斜层理。顶部普遍有一层淀晶鲡粒灰岩。厚78~667m。

九级滩段:以紫红、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及粉砂质粘上岩为主,时夹泥灰岩。厚20~513m。

(二十三)大冶组(T1d)

瓮安、修文、安顺、镇宁一线以南20~60km宽的黔中地带早三叠世早期的一套灰岩、泥质灰岩及页岩。厚111~582m。一般可分为三段:第一段(页岩段):以灰绿、灰黑色粘土岩及页岩为主,夹钙质砂岩、薄层灰岩及泥灰岩。厚38~123m。

第二段(互层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与页岩互层,常夹油页岩层。厚26~166m。

第三段(灰岩段):灰、深灰薄板状灰岩,富含泥质条带,时夹中厚层灰岩、鲡粒灰岩、砾屑灰岩及页岩。在贵阳、清镇高铺、平坝一带厚480~534m。其余地区一般厚90~150m。

(二十四)罗楼组(T1l)

主要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泥灰岩与页岩组成,时夹砾屑灰岩。厚30~392m。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由灰色泥晶灰岩与黄绿色钙质页岩形成不等厚互层,页岩占量向南增多。

第二段:以深灰、灰色薄层灰岩为主,偶夹钙质页岩或砾屑灰岩。

七、二叠系(P)

(一)汪家寨组(P3wj)

由深灰色钙质粉砂岩、岩屑细粉砂岩、粘土岩、菱铁矿薄层、泥灰岩及煤层所构成的多旋回层组成。厚约100m,最厚达150m。

(二)长兴组(P3c)

毕节—遵义地区的长兴组是位于下三叠统和龙潭组之间的深灰、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生物屑泥晶灰岩(下部普遍有厚10m左右的含炭泥质灰岩间夹页岩)。遵义至桐梓一带,顶部常有数米厚的富含腕足类泥灰岩或钙质粘土岩,局部地段(大方露布)泥灰岩,并夹有蒙脱石化玻屑凝灰岩或凝灰质粘土岩。厚40~65m。

安顺—晴隆地区东部的长兴组则伏于大隆组之下,为灰色厚层燧石灰岩夹少量泥灰岩和钙质页岩,厚20—38m。往西至纳雍、晴隆一带,与其层位相

当者是直伏于下三叠统之下的钙质粘土岩、钙质粉砂岩和泥灰岩,厚40m左右。

(三)大隆组(P3d)

指安顺—晴隆地区东部发育于长兴组之上、下三叠统之下,富含Pseudotirolites的硅质岩夹蒙脱石化玻屑凝灰岩,其厚度在15m以下。本组在黔西附近夹含Palaeofusulina的灰岩和泥灰岩,往北灰岩夹层增多,至大方、金沙一带被长兴组顶部富含蜓类和菊石的泥灰岩夹凝灰质粘土岩所取代。往西至纳雍、晴隆一带,包括长兴组在内均变为钙质粘土岩等。

(四)吴家坪组(P3w)

(五)晒瓦组(P2sw)

(六)宣威组(P3x)

在威宁地区较典型,为伏于下三叠统之下的陆相含煤碎屑岩。下部以深灰、灰绿色粘土岩和鲡粒粘土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少量岩屑砂岩,局部地段粘土岩含膏盐假晶,盛产植物;上部由砾岩(或含砾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页岩或煤层构成多旋回层所组成,产植物。全组厚一般约50m。

在六盘水地区,本组伏于汪家寨组之下,由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和少量岩屑砂岩组成,上部夹薄层菱铁矿数层,主要煤层见于上部。少数地段如水城、赫章等地则,以岩屑砂岩为主。厚100~323m。

(七)龙潭组(P3l)

以安顺—晴隆地区发育较好,主要由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厚180~350m。自下而上分为4段:

(1)下华稿林段:以海相沉积为主,由黄灰、灰色页岩、粉砂岩及含燧石泥晶灰岩组成,含两层煤。厚50~140m,东厚西薄。

(2)轿子山段:以陆相沉积为主,乃主要含煤层位。以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和粘土岩为主,夹细至中粒岩屑砂岩、炭质页岩及薄层菱铁矿数层,东部尚夹灰岩或硅质岩薄层,含煤多层。厚40 ~130m,东薄西厚。

(3)上华稿林段:以海相沉积为主,多为灰黄色页岩、粘土岩夹粉砂岩。东部夹有灰岩和硅质岩,西部顶部普遍有可采煤层。厚40~120m,东厚西薄。

(4)螺丝坡段:海相沉积,大部地段为灰黄色钙质粉砂岩夹页岩;东部平坝、安顺一带时夹灰岩透镜体。在纳雍、织金一线以北多相变为页岩夹粉砂岩和灰岩薄层,其岩性与上华稿林段无大区别。厚0~40m,南厚北薄,毕节至开阳一带消失。

(八)峨眉山玄武岩(P3β)

区内主要见于安顺—晴隆地区上、下二叠统之间,为玄武熔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含煤碎屑岩等。在织金附近其下部尚夹有具副隔壁蜓的灰岩,厚0~342m。

(九)茅口组(P2m)

(十)栖霞组(P2q)

(十一)四大寨组(P2s)

(十二)猴子关灰岩(P2hz)

(十三)洒志组(P2s)

(十四)花贡组(P2h)

(十五)梁山组(P2l)

(十三)龙吟组(P1ly)

八、石炭系(C)

(一)马平组(C2m)

(二)黄龙组(C2h)

(三)达拉组(C2d)

上部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局部地段夹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有的地方夹深灰色泥灰岩、钙质泥岩,局部含燧石结核或硅质薄层;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或条带。厚47~383m。

(四)滑石板组(C2hs)

为灰、浅灰至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块状灰岩,常夹白云岩或含白云质团块,局部含燧石结核或夹薄层硅质岩。厚数米至545m。

(五)摆佐组(C1b)

中上部为浅灰、灰、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下部为灰至深灰、暗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及灰岩,灰岩时含泥质和燧石团块,局部夹少量角砾状灰岩,蓝绿藻灰岩及页岩。厚4~582m。

(六)德坞组(C1d)

(七)上司组(C1s)

上司组在贵州大部分地区变为泥晶灰岩,普遍含燧石团块或透镜体,中下部常夹灰绿、灰黄、紫红、灰黑色页岩和泥灰岩。在贵定—贵阳—赫章一带,上部常夹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厚115~470m,局部地区厚30~40m,都匀—三都以东厚4~24m。可分为3个岩性段:

下灰岩段:灰黑色厚层至块状泥晶灰岩及黑色页岩,灰岩局部含燧石团块,页岩间夹于灰岩层间,一般厚20~30cm,局部厚达1.2m。该段顶部则以泥页岩为主。厚50~110m。

砂页岩段: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页岩夹深灰色泥晶灰岩,在贵州大部分地区本段相变为泥晶灰岩及泥灰岩。厚40~116m。

上灰岩段:深灰、灰黑色厚层(少许薄层)泥晶灰岩。下部夹泥晶藻灰岩;中上部灰岩色浅,时含燧石团块;上部泥晶灰岩中夹两层灰绿、紫红色页岩(分别厚2m和8m)。厚200~300m。

(八)新官厅组(C1xg)

(九)十里铺组(C1sl)

(十)旧司组(C1j)

为深灰、灰黑色厚层泥晶灰岩、钙质泥岩或泥灰岩夹少量砂岩、硅质岩及硅质页岩。厚数米至596m。

(十一)鸭子塘组(C1yz)

(十二)祥摆组(C1x)

为灰、灰黄、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与灰黑、黑色、黄褐色页岩、砂质页岩及炭质页岩互层,夹l~4层煤或煤线及似层状、结核状、疙瘩状菱铁矿。厚数米至396m。

(十三)簸箕湾组(C1bj)

(十四)打屋坝组(C1dw)

(十五)汤粑沟组(C1t)

为灰至深灰、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泥晶灰岩、瘤状灰岩,不少地方相变为亮晶灰岩。局部含燧石团块,层间时夹10~40cm泥页岩。在独山地区其中上部时夹灰白、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或粉砂质页岩。厚数米至274m(黑土河)。

(十六)睦化组(C1m)

(十七)革老河组(C1g)

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夹薄层泥晶灰岩,层间夹少量泥页岩,局部层段具瘤状或花斑状构造;中部为薄层泥晶灰岩与泥灰岩互层,后者常风化呈泥页岩、状,上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厚数米至150m。

(十八)王佑组(C1w)

(十九)者王组(C1z)

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泥晶灰岩,层间时含泥质。在局部地段该组中部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靠下部夹黑色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厚数米至68m。

九、泥盆系(D)

(一)尧梭组(D3y)

本组系者王组之下,望城坡组之上舶一套碳酸盐岩。厚90~518m。其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