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在全区探究型课程教师培训班上的讲义

陈兵

我校探究型课程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开设,至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其间,我们的课程实施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小、从泛到精、从乱到治”的过程。现在,我们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学习目标体系,学校自上而下的探究课程领导网络也初步构成并且正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研组还有可资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也已经和《成长手册》接轨。应该说,学校的探究型课程走上了一条发展之路。纵观对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我们认为,采用《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是确定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念提出的背景:初中探究型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不过是短短的3年时间,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这门课程无教材(《学习包》显然不是学生的课本)、无教参(《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并不对具体教学课时提供意见)、无大纲(《研究型课程指导纲要》近期才出台)。正因为这“三无”现象,让学校在本课程的初期推广实施过程中无所适从、困难重重。但从一开始,探究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明确的,即“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和自主探究的环境;改变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开发培养学生的潜能和人格;改变师生关系,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课程和课程开发模式,促进课程的整体变革;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健全人格”(《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方案》就此提出了三大总目标,我们理解,其中第1,3两项为情感目标,第2项为具体的综合学习目标。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教学形式是开放的,但教学方向是清晰的。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某个或多个能力目标,设计出合适的活动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落实的教学方案。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任课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这门新兴课程的“白纸上创作最美丽的图画”!

2、《教学设计》的常见格式: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课前准备:即对本单元教学主题活动实施的条件分析和技术准备;

(2)单元教学目标和活动内容:受课时限制,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往往需要分4—5个课时来完成。具体来说,教师有计划地将主题活动拆分为几个阶段,组织、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外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教学单元来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大特点,一个学期教师按照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3—4个主题活动,学生形成3—4个学习成果,学校、教师、学生,各个层面都可以在课程实施中受益;

(3)课时教学设计: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包括化整为零后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二、怎样设计一份好的《教学设计》?

1、充分理解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对本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具体而言,一项探究活动可能贯穿于从中预年级到初三,但其活动的要求、规模、难度都有所不同,呈现出螺旋式的递进状态;

2、摸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现状,明确教学针对性;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对“探究”学习的感性认识,我们通过他们感兴趣的科教片《猫科动物》,展示科学家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个过程;学生中存在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我们设计了《5角钱能做什么?》社会调查;学生来自农村,生活面狭窄,我们设计了《纽约旅游策划——走马观花看世界》来开拓他们的眼界;

3、充分利用学校(校内及周边)现有学习资源,精心选择好的活动载体,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学校科教片资料丰富,文来中学地处七宝体育主题公园旁边,七宝二中与社区联系紧密等等,都是各自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1)活动应落实体现相应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活动应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3)活动应易于在课堂上(校园中)45分钟内操作实施,便于组织教学;

(4)设计灵感来自对课程的“琢磨”、对大千世界的观察。教师个人应热爱学生、保持童心;乐于探索、善于发现;更新知识、优化技术;

4、根据活动的难易度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提出目标、说明要求,1课时;

指导学习、解决问题,2—3课时;

交流成果、综合评价,1课时;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设计》?

1、关注教学对象(学生探究学习小组)的活动质量;

2、及时给学生技术指导(从自身知识结构的强项出发、课前预设学生的学习障碍、课堂巡视中发现问题)

3、灵活对待《教学设计》,结合学生表现,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用时;

4、提示学生把握探究活动本身和探究学习目标的关系:“模特和服装”。不能着迷于模特的美貌而忽视了服装的特点,不能被活动过程分散了注意力,忘却了学习任务和能力目标的落实;

四、如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1、对学生探究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强调合作的质量和团队精神的状态,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中产生;

2、对学生个人学习状态的评价,尊重个人劳动的贡献和特长个性的张扬,在个人收获、组内评价和教师观察中产生;

3、在和谐公开的研讨氛围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当堂纳入学习小组档案;吴泾中学的“探究课程教学模块”就非常适合进行学生探究学习评价;

五、师生探究型学习团队精神的培养

1、学生探究型学习小组的建立与组长负责制;

(1)选择志趣相投的同学共同学习;

(2)为自己的小组取个又“酷”又“炫”的名字;

(3)选择最有责任心、最有组织能力的成员来领导团队;

2、教研组活动的质量与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指定观念新、能力强的教师执教课程;文来中学的探究课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就在于他们的教师有自我提升的欲望和不断学习的热情;

(2)教研组定期活动,交流情况;

(3)建立教学资源库,实行资源共享;

纵观《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教师探究课程的教

学过程,其实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出改进的问题(确定研究活动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制定《教学设计》),逐步落实解决问题(分阶段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掌握了探究学习方法的教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我们执教者把这门课程作为负担,那么学校的课程计划无从落实,自己度日如年,学生一无所获;如果任课教师努力去热爱这门课程、钻研这门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探究型课程就有希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最期待的课程、最有收获的课程!仅以此愿望与同行共勉!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

初中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初中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自制土电话 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橡皮筋吉他 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小孔成像仪 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甘溪中学中学2014--2105年体育组校 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较突出的地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特制定石阡县白沙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推进我校体育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3.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增强体质,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和张掖民间传统游戏方法,并能熟练应用篮球技能和创造性的进行乡土游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养成克服困难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师发展目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课程实施 (一)成立《快乐体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指导,政工处、总务处、少先队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力支持。主要职责: 组长:陈德斌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杨方学 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

物理课程标准 一、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复习,结合我校教学情况,将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整合细化为18个知识板块,按照课本教学需求具体学习如下: 第一章:机械运动(4.物体的运动) (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秒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1.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11.物态变化)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1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 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滕州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 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 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 45分钟。 (三)课程设置表 表一:七年级至九年级课程设置表

表二:地方课程安排:每学年课时总数分配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 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 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七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第二,劳动技术在七至八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总课时100课时。 第三,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课堂与课余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共60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80课时。总课时140课时。 5、地方课程 根据规定和安排,在七至九年级开设六门地方课程,包括写字、预防 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等。其中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在学校的机动时间内完成。在七至八年级开设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七年级开设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9课时,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9课时。同时,在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

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湖镇初中曹益平 [前言] 湖镇的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有龙舞、硬头狮、貔貅、小脚灯等。湖镇毛岭头滚花龙1955年春,参加全国“民间舞蹈”调演,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湖镇镇于二000年被浙江省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12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因历史变故社会变迁,一些传统文化艺术项目被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消亡殆尽。七十年代中后期,通过当地文化工作者的着力挖掘,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民间艺术重新得以“复活”。 [摘要] 湖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有许多知名的民间艺术,其中“滚花龙”曾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湖镇年轻一辈对此知之甚少,尤其是在校学生更是茫然,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由学校担负民间艺术传承的重任,将民间艺术的传承教学纳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尤其是体育课堂中,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 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正文] 一、民间艺术传承现状 一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朋友坦言:“如今就是直接从事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的人员,也不一定真正地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学校中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也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更不了解。因此,工作以后也不可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这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保护民间艺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教育问题。 在我县民间艺术濒临绝境,主要原因是后继无人,因此,将民间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安排进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不失为保护民间艺术的有效措施。将本地的体统民间艺术将其引进日常体育教学课堂中不失为明智之举。通过日常教学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有效地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 1、收集文献资料 发动全校师生收集文献资料,主要有王文章的《菲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徐玉珍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杨平和周广强的《谁来决定我们的校本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黎星明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落脚点”》、朱雪静的《古沛八景的开发和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如果从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算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2年的时间。应该说,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价值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面,人们更加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在课程管理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在课程自主权方面,人们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但是,围绕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认识,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课程改革的本质: 我们知道,国外许多学校教师上课有课程大纲,却没有统一的教材,至于用什么教材教,则属于教师的自主权。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格局。这里的“纲”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这里的“本”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要依“纲”扣“本”,可以说教师没有任何课程自主权。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依据。至于选用什么教材,则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组织教师选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句标志性口号。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标多本”;从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到现在的“用教材教”,改革背后的深意就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或者说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之所以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其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教情。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即教育教学素养的个体差异、教育教学风格的个体差异、对教育教学价值的个体偏好、对教育教学文本材料的个体理解等。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每位教师对国家课程及其载体——教材的处理必然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 二是基于学情。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任教、执教不同的班级,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些不同的学生带进课堂的“经验”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经验与国家课程实施载体——教材的联结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与内化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基于学生经验的不同而带来的以上方式的不同,则决定了教师国家课程实施方式的具体差异。 三是基于校情。同样,不同的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不同,而这些不同也必然会体现在教师对国家课程实施的不同处理上。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实施方案

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甘溪中学中学2014--2105年体育组校 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较突出的地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特制定石阡县白沙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推进我校体育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3.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增强体质,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和张掖民间传统游戏方法,并能熟练应用篮球技能和创造性的进行乡土游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养成克服困难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师发展目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课程实施 (一)成立《快乐体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指导,政工处、总务处、少先队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力支持。主要职责: 组长:陈德斌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杨方学 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 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的完成 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内蒙区颁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 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 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二、统一规范周课时。小学每天安排 6 节课,每周课时 30 节。根据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教体艺 [2004]10号)文件要求,一、二年级增加 1 节体育课,也就是每周安排 4 节体育课,同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下午 的最后一节安排 1 节体育活动。还可以在一、二年级安排1节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和 1 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含根据兴趣爱好开设的教学班活动)。中小学不得擅自增减课 程和课时。 三、统一规范学年教学时间。各校要严格按照上述教学 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行事历,规范开学、放假时 间,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和放假时间。各学校要严格执行 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更 不得提前放假。学生寒暑假期间,教师应推迟3~ 5 天放假,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新学年开学教师要

提前一周到校,各学校要组织业务学习和教师备一周超前 课。 四、统一规范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取消走读生 统一到学校上早读和晚自习的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 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 6 小时,初中不超过7 小时。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校开 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住校生可以上早自习和 晚自习,早读时间不超过45 分钟,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住校生上早读和晚自习时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但不 得利用这些时间集体上课。要保证初中生、小学生睡眠时间 不少于 9 小时。中小学安排走读生上早读和晚自习引发安全 事故的,将从重处理学校有关责任人。 五、重视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设安全教育、文明礼仪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 体育活动、手工劳作、器乐训练、英语活动课等,加强写字教育。提倡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设置时间开设不同的活动课,学生 可根据兴趣跨班级选择活动。 六、课程开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一项重要内 容,也是必查内容之一。 2017 年秋,小学一二年级增设不少于 一课时的科学课程,科学课程可以统筹安排地地方与学校课程中 确保课时不变。同时将“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制”。各学校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抓好落实。

初中物理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立足课堂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一、教研活动主题和期望目标 1. 现实背景与面临问题的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中式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往往通过记忆或者练习追求知识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间蕴含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要掌握的技能。 2. 关于活动主题的思考与确定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它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关于活动目标与期望成果 活动目标:通过主题研讨活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的途径 和方法。 期望成果:(1)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2)通过同伴互助、专家点评积极反思,探索提升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 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意识。 4. 活动参与对象与活动准备步骤: 活动参与对象:物理教研员汪老师、肖塘中学理化教研组教师 活动准备步骤:(1)教研组研讨,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 (2)备课组活动,围绕教研活动主题,确定上课内容 二、教研活动的方法和过程设计 1. 活动的模式与方法 活动的模式:观摩课堂、听评课活动、专家点评 活动的方法:实践研究、反思提升 2. 活动的基本流程 3. 活动的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1)备课组活动,确定上课内容 ( 2)围绕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备课、研讨 课堂教学:(1)地点:肖塘中学八(1)、九(1)班教室 (2)执教人及执教内容:杜淑文《速度的计算》 司一坤《串联电路动态分析》 (3)听课人员:教研员、全体教研组教师 研讨活动:(1)教研组长主持本次教研组活动 (2)上课教师说课 (3)教研组教师围绕本次教研主题评课

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7669-71 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完整版) DeVeIOP DetaiIed RUI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ntten PI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d EnSUre The SmOOth ImPI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t WOrk Hard At Heart

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完整 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井对将要进行的坏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课程目标: 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学校方面:通过特色活动开展,培养一批热心于花样跳绳教学的教师,部分教师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绳教学方法,探索花绳

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广;全面推动学生特色工程,使花绳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学校花绳文化。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 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习。 课程评价: 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 贯彻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因此,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 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1、从身体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

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虽然没有一支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是在本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通过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参加各学科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开出率高等,都为国家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实施目标 1.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 5,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6.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实施策略 1.建组织。建立小学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不断总结实施经验,以点带面。 2.抓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3.抓培训。对任教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培养“健康、自主、智慧”学生,构建“开放、多元、活力”课程 ——建平实验中学2011学年度课程方案 学校的课程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是实现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建设、决策、实施、管理和评价,能有效地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建平实验中学在建校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实践课程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学校将课程建设的总目标锁定在了培养“健康、自主、智慧”的学生这一议题上。学校相关部门在研读了国家政策及分析了学校现状后,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特制定了2011年建平实验中学课程计划。 一、制定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制订的有关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六个文件,包括《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改进中小学基础性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试行)》,《建平实验中学新四年发展规划(2007年9月—2011年7月)》等。 二、学校背景分析 1.硬件设施 建平实验中学历经十年发展,现有两大校区。所有教室都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专用教室、视听礼堂、多功能厅、图书电子阅览室、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足球场、篮球场、塑胶跑道等基础设施。教学楼走廊内名家字画、师生作品随处可见,绿化盆栽、生态鱼缸布置巧妙,营造优雅的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2.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7名,其中专任教师186名,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符合率和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36岁到5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

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克拉玛依市第十四小学校本课程(体育类)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我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特色办学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特色办学理念,以特色体育项目为突破口,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抓手,以点带面,从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强志,以体养性,以体兴校,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学生有特长的基础上,以体育常规课堂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为重点,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使我校成为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精品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我校校本课程(体育类)由校长、学校教务处组织实施。 组长:尹德刚 副组长:刘新、艾斯卡尔、张红娥。 成员:体育组教师、开设特色课班级班主任。 四、学校现状分析 1、我校在校学生1061名,体育师资力量较强(专职体育教师7名),有齐全的体育设施和达标的活动场地,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和方法。我校每年参加市、区运动会均取得较好成绩;学校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现已具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基础。 2、从学生实际情况分析,生源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子女,学生知识涉及面较窄,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较高,从心理健康方面考虑,这些孩子相对来说有些自卑心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拼搏自强的意识。 3、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需要优良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可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快乐、协作、拼搏、自强的体育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发展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五、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

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王国增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物理老师,要想在教育教学有所进步,就必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做一名新型的、合格的教师。为此,我认真学习了课标的内容,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通过学习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

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作为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优点,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