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

非洲的练习题

典例1(2010?江西重点中学)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1)~(2)题。

?(1)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会消失的地方,热衷于“末日旅游”,图中M地即是其中之一。你认为“末日旅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厄尔尼诺B.生态失衡

?C.全球变暖D.臭氧层破坏

?(2)N河泛滥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富饶,也造就了灿烂的古文明,其河水泛滥的原因是() ?A.11月到次年4月受西风带影响

?B.6月—10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6月—9月吹西南季风

?D.10月到次年6月吹东北季风

??【答案】(1)C(2)B

?典例2(2010?山西太原)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1)~(3)题。

?(1)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白昼长短

?(2)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3)图中四地与其对应的农业限制性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水源B.乙地——热量

?C.丙地——盐碱D.丁地——光照

??典例3(2010?河北邯郸5月)下图是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是海域,据此判断(1)~(4)题。

?(1)S—T之间的海域是()

?A.台湾海峡B.麦哲伦海峡

?C.莫桑比克海峡D.多佛尔海峡

?(2)P地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3)Q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

?(4)Y地所在国()

?A.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矿产资源丰富?B.每年6—9月份进入雨季

?C.是世界出产黄金最多的地区

?D.是世界出产铜矿最多的地区

??典例4(2010?浙江温州)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和图乙的信息,说明裂谷带存在的依据。

?

(2)分析图丙所在国家首都的自然地理区位。

?

(3)读图丙、图丁和表,比较M、N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N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气温

(℃)

21.922.520.819.617.716.015.316.016.819.820.921.3

降水量

(mm)

22418411165332117212889129267?例2(2010?北京卷)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1)~(2)题。?(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例3(2009?全国Ⅰ)根据下图和下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流域

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

全年32608

洪水期106822

枯水期83170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

例4(2010?福建文综)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

?典例1【剖析】本题组考查非洲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是一组典型的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型试题。因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融加剧,冰盖将消失。白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性气候区,6月—10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河水泛滥。

典例2【剖析】本题组考查非洲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同时考查了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图中显示年日照时数由乙到甲地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不同造成的,甲乙分别是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气候,而气候的差异又是由大气环流不同造成的;乙丙同一纬度,但由于丙地地势高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而年日照时数多;甲地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水源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C(2)B(3)A

典例3【剖析】第(1)题,仅从经度位置及23°纬线判断,此地应为非洲,北回归线经过35°—40°经线间应为苏伊士运河,无此选项,判断为南回归线,则为莫桑比克海峡。第(2)题,从纬度地形看,此地原应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受地形及沿岸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3)题,Q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非洲大陆西岸,受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第(4)题,非洲大陆位于一个板块上,A错;Y地大致位于南非境内,盛产黄金,C正确;6—9月是当地的冬季,进入旱季,B错。?【答案】(1)C(2)B(3)A(4)C

?典例4【剖析】(1)注意理解裂谷带的含义,首先是带状的谷地,然后是张裂形成的;图中显示有一两侧为陡崖的狭长地域,说明是有带状谷地;该狭长区域内又有众多湖泊和火山,说明地壳活动频繁,可能是张裂形成的。(2)即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注意是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3)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高低、年较差,降水多少、季节分配等方面。注意提取表中数据信息分析回答。?【答案】(1)湖泊多而狭长,呈串珠状分布;多火山地震;多陡崖、断层。(2)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湿润;接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地处内陆高原,利于安全防卫。(3)相同: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总量大,夏季较多。差异:M市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N市降水总量较小,季节变化大。M市年平均气温比N市高。

例2【剖析】第(1)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故正确选项为D。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对比1963-200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总体水位下降。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1)D(2)B

例3【剖析】(1)结合尼罗河流域所处的气候类型及其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可分析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结合三个具体流域的雨季分布及径流量变化综合分析其原因。(2)结合各支流水量的季节变化进行分析。(3)结合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洪水泛滥带来的肥沃土壤等方面来解答。

?【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洪水期出现在6-10月;或夏半年;夏季;湿季。夏季水量大)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季;干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冬季水量小)。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或答尼罗河流域;青尼罗河流域;河流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或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或夏季),产生的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或冬季),产生的径流少。

?(2)答案一: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答案二:白尼罗河位于南半球(或位于赤道附近;赤道热带雨林区;赤道低压区控制),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或流量稳定;流量大)。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或水量、流量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或夏季泛滥;6-10月泛滥;洪水泛滥;洪水淹没土地),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没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或洪水泛滥,有大量泥沙沉积),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或土壤肥沃;肥力提高)。例4【剖析】(1)尼日尔河从P到Q河段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水下渗多,从

非洲的典型练习题水系看,又无支流汇入,水量不断减少。(2)根据甲、乙两地降水量分配图,可以看出甲地降水量6-

8月在3300 mm左右。乙地降水量6-8月份只有200 mm左右。降水量差异原因应从图中地形、洋流、

风向等因素去分析。(3)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国杂粮种植比例较高,与该地气候较干旱,水利设施不完善

等因素有关。水稻种植比例很小,说明种植经验不足,主食对稻米的需求很少。(4)古马里帝国兴盛的

原因可从材料中“西非草原”、“贸易帝国”、地形、河流等需要信息去分析归纳。

?【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

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

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

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

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

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