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西汉的建立;汉朝初年经济情况;休养生息的政策内容;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鲮。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的诗句。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然而多年的战争,社会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本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出示“汉并天下”瓦当图片,该瓦当于陕谣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西汉瓦当,陶质,直径17厘米。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汉书·贾邹枚路传》记:“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又《董仲舒传》中言“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现藏故宫博物院。

“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2.汉初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休养生息:有安定人民生活,使其经济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意思;休息调养也有陶冶等意思。也能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

2、具体措施: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使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出示图片介绍汉代耧车(模型)

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

三、“文景之治”

1、西汉王朝到了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①他们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书·景帝纪第五》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2、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经过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社会和国家都已经比较富庶。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班固《汉书》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卷15)

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汉高祖的具体措施,以及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西汉初年,70多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使得西汉呈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四)、课堂练习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C )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B )

A. 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A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D)

A.经济凋敝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C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初经济形势

二、休养生息政策

1.休养生息

2、具体措施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

2、文景之治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朝初休养生息政策具体内容;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繁荣局面,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华对我们当代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有请历史故事组的同学们为我们讲几个发生在楚汉之争时期的故事。

活动一:说故事。

学生1:“约法三章”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摇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仅当了46天秦王的子要,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只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郑重地向关中父老宣布:“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侵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百姓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学生2:“楚河汉界”:“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荣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荣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后双方各有所伤,刘邦“主动求和”,实为缓兵之计,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不出两个月,刘邦就组织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追击项羽。

学生3:“霸王别矩”一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包围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感叹自己空有一身顶天立地的本领,却不能打败敌军,离姬为了不拖累项羽,颈自杀。项羽与八百壮士杀出了百万大军的包围,但最后准备渡过乌江时,项羽却选择了放弃,自刎而死。项羽与虞矩的爱情悲剧,感动了后世无数人

教师:通过以上同学们讲的故事,我们知道刘邦能够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坐拥江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得到民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脸人口的历史放事,再现了楚汉之争时刘邦收买民心,双方对峙,最终打败项羽的过程,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展现了汉王刘邦及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特点,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那么,刘

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现在有请历史情景剧组的同学

们,为我们重现当时的历史。

活动二:情景剧表演。

场景一:大殿之上。

刘邦:韩信、彭越,我已兑现诺言封你二人为楚王、越王。你二人可还有什么要求?

韩信:我二人受诸王所托,请求您即位称帝

刘邦:这可不行,能称帝的人都是贤人,绝非空言虚语之人所能,如此重任我可担当不了。

刘邦摇着手说:我出身低微,这事情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韩信: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啊。而且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天下又会变得不太平,您当了皇帝我们都会誓死效忠于您的!

刘邦: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黎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旁白:公元前202年,刘邦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场景二:庆功宴上。

旁白:刘邦称帝后不久,设酒席宴请群臣。刘邦:“诸位,你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能对我说实话。我问问:为什么我能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天下呢话。

大臣:陛下攻城掠地之后知道与大家同享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这就是他为什么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而我会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一个范增,还不好好地任用,最终被我所擒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丰富历史人物,体现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及立体感,将历史人物回归历史现实,而不仅仅限定于明君与暴君等单一的、格式化的划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角色扮演,是深入学习、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活动三:小组合作,资料研习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教师:这则材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学生: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百废待兴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体养生息政策

活动四:问题探究

假如你是汉高祖刘邦,面对汉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的局面,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保养民力等。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成为皇帝,一定会是非常出色的君主,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减轻人民负担、休息调养的举措被称为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人民生活安定、统治稳定。

教师追问:你们知道汉高祖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是源于哪个学派的什么主张?

(道家学派“无为而治”的主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客观的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突出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身入其境、激发思维,从而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看待历史问题,]

教师:汉高祖死后,他的继任统治者文帝和景帝沿袭了休养生息政策,民力得到体息,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活动五:梳理归纳。

观看纪录片《繁华初现—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片段,结合教材,小组(四人)合作梳理,概括文帝、景帝时期采取的治举措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

同学1:文帝和景帝时期,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发展农业产,鼓励垦荒,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学2:文帝和景帝时期,“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而且还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学3:文帝和景帝时期,厉行勤俭,以身作则,反对奢华。

同学4:能够处理好与边境民族的关系,以“和亲”等方式有效地阻止了匈奴的入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合作展示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活动六:资料研习。

1.故事三则:

(1)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率。不仅穿草鞋,就连他的龙袍破了,也让皇后给他补补再穿。他的后宫嫔妃也穿着朴素的服饰。

(2)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汉文帝也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吃了一惊,又摇

摆手,取消了这项计划。汉文帝当皇帝二十多年,居然没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

(3)汉文帝最后一次节俭活动是他的丧事。他在遭诏中开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丛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第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的陵墓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他们知道里面没啥贵重东西。(由于汉文帝这种廉洁爱民的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实践,才造

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2.“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此则材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与活动三材料对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西汉初年与“文景之治”时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我们局知道“文景之治”是汉初休养生息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的展示,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资料的能力,深刻体会勤俭治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活动七:撰写倡议书讲文明树新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内参上作出批示,要求各政府部门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杜绝“中国式剩宴”绝非小事,它是实干兴邦的具体步骤,更是共圆“中国梦”的信念之基。

教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四或六人)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有理有据地撰写一份题为“讲文明树新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向同学们发出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倡议。

[设计意图:注重历史联系现实,通过倡议书的撰写,培养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指导现实的能力。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课堂小结

此环节由各自小组完成,小组总结不全面的,由其他小组补(楚汉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期由于连年争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采纳“黄老学说”,以休养生息政策治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练习

1、文帝和景帝时期,有一位农民一年收获900斤粮食,他需要交多少斤给国家( A )

A、30斤

B、60斤

C、90斤

D、300斤

2、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A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3、下列西汉实现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不包括( D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汉初的经济状况是( A )

A、经济凋敝

B、一片繁荣

C、手工业兴旺

D、农业发达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人物:刘邦

3、都城:长安

4、汉初经济萧条

二、休养生息政策

1、休养生息

2、具体措施

三、文景之治

1、提倡节俭

2、轻徭薄赋

3、废除苛法

4、以德化民(六)、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