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章节练习题.doc

(完整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章节练习题.doc

(完整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章节练习题.doc
(完整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章节练习题.doc

下列词语表示气候的是()

A.暴风骤雨

B.冬冷夏热

C.风和日丽

D.乌云密布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暴风骤雨、风和日丽、乌云密布都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属于天气现象,冬冷夏热属于气候.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昆明四季如春”这句话描述的是()

A.气温

B.地形

C.气候

D.天气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昆明四季如春”这句话描述的是昆明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选项ABC的描述都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现象,黄河中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属于天气现象,其特点是多变.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A.暴风骤雨

B.风和日丽

C.四季如春

D.晴转多云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解答:解:暴风骤雨、风和日丽、晴转多云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

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得出答案.

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根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特点判定.

解答:解:天气是指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时间短,并且多变;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来的平

均大气状况,时间长,且稳定性强.故选项 A 是描写气候的诗句;B、C、D 是描写天气的诗句.

故选: A.

点评:根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特点即可解答,属于基础题.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午后多云转晴

B.明天大风降温

C.昆明四季如春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性;气候是指一个地方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

有稳定性.

解答:解:根据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判定,选项A、B、D 是描述天气的语句,具有多变性;选项 C 是描写气候的语句,具有稳定性.

故选: C.

点评: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词语表示气候的是()

A.暴风骤雨

B.乌云密布

C.风和日丽

D.冬冷夏热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

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暴风骤雨、乌云密布、风和日丽都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属于天气.冬冷夏热描述的是气候.

故选: D.

点评:“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很

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根据气候和天气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故①应是今天的天气很好,②应是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出现了异常,③是对气候的描述,④根据描述,应是天气变化真大.

故选: C.

点评:考查了对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判定.根据天气和气候的特点,筛选出正确选项.

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四季如春

C.阴雨绵绵

D.电闪雷鸣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解答:解:狂风暴雨、阴雨绵绵、电闪雷鸣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然后逐一分析,得出答案.

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气压和风

B.气温和降水

C.气压和湿度

D.空气质量和风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解答:解: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预报的内容,理解解答即可.

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A.等降水量线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D.气温年变化图

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分析: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

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

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

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解答:

解: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

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

季节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该题考查降水量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的不同应用.

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日变化

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分析: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

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解答:解: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降水的年际变化.根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 4 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 月后由

北向南撤退.

全年多雨区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

B.两极地区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D.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分析:通过对世界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测定发现,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少,有的地方多.世界降水规律是之一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原因是赤道地区太阳辐射

强烈,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

解答:解:全年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根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气候的两大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少,有的地方降水多

延安从 1991 到 1997 年间,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610mm,最少的一年是 200mm.这说明延安的降水量()A.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C.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D.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分析:降水的年际变化是指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

解答:解:延安从1991 到 1997 年间,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610mm,最少的一年是200mm.这说明延安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降水年际变化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某地一天的降水量

B.某地一月的降水量

C.某地一年的降水量

D.某地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 10000 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解答:解: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并不是指某一年的降水量,而是指某地区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故选: D.

点评:考查年降水量的概念,要理解记忆.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D.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

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解答: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理解记忆即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不可能看到积雪

B.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维逐渐降低

C.同一纬度大陆内部的降水一般比沿海地区多

D.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受季风气候影响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

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解: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故 A 错误;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故 B 正确;

同一纬度大陆内部的降水一般比沿海地区少,故 C 错误;

非洲地区全年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无季风气候分布,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牢记即可.

读出如图中①地的气温()

A. 12℃以上

B. 10℃~ 12℃之间

C. 8℃以下

D. 8℃~ 10℃之间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等温线就是把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

解答:解:从图中不难看出,①地位于等温线10℃与等温线12℃之间,因此①地的气温应介于10℃~ 12℃之间.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知识.

下列有关气温的分布规律不正确的是()

A.山地随海拨增高而气温降低

B.世界气温一般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C.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相同

D.同纬度地带,夏季海洋比陆地气温低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

解答: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①气温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②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

低;③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故选: C.

点评:考查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结合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更易掌握.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D.从陆地向海洋降低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

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

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0.6 ℃.

解答:解: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需识记.

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分布区位于()

A.亚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非洲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约有3/4 的面积在热带,号称“热带大陆”.

解答:解:世界上最炎热地区(30°C 以上)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非洲平均气温最高.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结合相关地图记忆有效.

下列关于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升高

B.世界最高气温分布在温带地区

C.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D.同纬度高原气温高,平原气温低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一

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解答:解: A、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世界最高气温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同纬度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即可,要记牢,该题属于中考常见选择题.

有关世界平均气温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B.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C.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D.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

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解答:解: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关于北半球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B.由南向北气温逐渐升高

C.由北向南气温变化不大

D.同纬度地带,陆地的气温总是比海洋高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

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解:北半球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从赤道向北极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不同,

选项 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下列关于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B.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C.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D.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

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解: A、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同,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地处气温高,故

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之间降低,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海拔的高低hi 影响气温的变化,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南半球地形单一,以海洋为主,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理解记忆即可.

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比较温暖,是因为北面有高大的()

A.天山阻挡冬季风

B.横断山阻挡冬季风

C.秦岭阻挡冬季风

D.祁连山阻挡冬季风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比较温暖,是因为北面有高大的秦岭阻挡冬季风.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

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故选: C.

点评: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若某雪山海拔2000 米处的气温为 -8 ℃,则该雪山海拔3000 米处的气温约为()

A.-2℃

B.-5℃

C. -11 ℃

D. -14 ℃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

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若某雪山海拔 2000 米处的气温为-8 ℃,该雪山海拔3000 米处的气温为:( 3000m-2000m)÷ 100×0.6 ℃=6℃,-8 ℃-6 ℃

=-14 ℃.

故选: D.

点评: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致处于相同的纬度位置,但降水差别大的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其他因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

的影响.

解答:解: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

炎热少雨,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吹来自于大陆内部的偏北风,夏季吹来自

于海洋的偏南风,形成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海陆因素是造成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故选: C.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在初中阶段不要求深入探究,只要了解即可.

冬季,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形成这种差异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因素

D.人类活动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

大的影响.

解答: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 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

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

故选: A.

点评:考查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暑假期间,贝贝和家人到江西井冈山度假.当他到达山顶(海拔1597米)时,不由感叹:“这里真凉快呀!长沙可热多了 ! ”你认为该现象主要由哪种因素所致()

A.纬度高低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 米,气

温约下降 0.6 ℃.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明明一家登

上山顶,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感觉比家里凉快.

故答案为: B.

点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这就使得一些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不同.

如图反映了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变化规律,形成该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欧洲

自西向东()

A.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纬度越来越高

C.太阳光热逐渐减弱

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特点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解答:解: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

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

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降水越来越少.,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应越来越厚.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民居的影响.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原因是()

A.离海较远(位于西部)

B.深居内陆

C.维度偏低

D.海拔较高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这是因为地势高.

解答:解: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这是因为海拔高,因为气温随海拔的增高

而下降,地势每增高100 米,气温下降0.6 ℃.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难度中等,注意理解.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地形等.

解答:解: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由于海拔高,山顶气温低,故而终年白雪皑皑.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而同纬度的北非地区却是热带沙漠广布.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A.夏季风影响

B.受冬季风影响

C.受伏旱影响

D.受寒潮影响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依据影响气候的因素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

多雨,阿拉伯半岛处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由此

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

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的“鱼米之乡”.

故选: A.

点评:考查了由于海陆位置的不同,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自然景观,中考中常见的选择题.

)“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人为因素

D.海陆因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由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山区不同的高度气温不同,植被表现为垂直变化,地表景观往

往出现很大的差异,可见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的自然景观.

解答:解:“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考中常见的选择题,理解解答即可.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在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往往毫不选择地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基础训练》中的所有习题,这些作业从内容上看多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形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抄答案应付,毫无兴趣可言。这种传统的作业观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的理念。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布置地理作业”,“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地理作业设计得合理、有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识到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作业的范畴,在教学中逐渐改变单一、呆板的作业布置形式,对地理作业的设计进行大胆创新,并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生活体验,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效甚大。 一、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毫无选择地让学生完成现有的教材配套练习,量多而无针对性,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抄答案,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挑选教参中的某些练习,或对现有的题目进行改造、重组,注意作业的难度、梯度,有的放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目的。 1.在学完“东西半球分界线”知识后,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很容易误认为是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为界,所以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纸圈,纸圈上每隔1厘米画一条经线(1厘米代表10°),每隔30°标出一条经线的度数,注意标好东、西经(E和W),用红笔标出20°W、160°E这两条经线,并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在学完“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后,布置学生绘制海陆轮廓简图的作业,要求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20°W、160°E经线及七大洲的轮廓,并注意这些经纬线与七大洲的大致位置关系,并在图上标出洲界线的名称,通过绘制可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 3.在学完大洲、地区、国家时,要求学生绘制“知识树”,树枝分别是各地理要素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看谁“画”得“枝繁叶茂”。因为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画“知识树”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整理好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

(推荐)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 “前言”部分 1、关于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有几种表述?你认为应如何表述? 答:目前流行的有四种表述,第一种认定是研究地域人地关系的学科(等同于区域人文地理);第二种认为是研究一定地域的产业分分布(布局或配置)的学科;第三种认为是研究一定地域产业发展条件、特点的学科;第四种认为是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学科。 我认为陈才教授的观点较为全面,他认为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布条件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 2、名词解释 经济地域: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时空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它是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的经济有机体(实体),它是由工、农、交等及城镇组合成的地域单元。 经济地域系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态、结构复杂、网络发达的空间地域体系。它是由经济地带系统、经济区系统、城市地域系统和各种规划区系统等所组成的庞大的复合地域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紧密联系、互为制约、相互交错,统一于世界经济地域巨系统之内。 3、经济地域有几方面的属性?你认为还有哪些属性? 答:经济地域具有: 一社会经济属性;二整体性;三系统性;四层次性;五开放性;六类型多样性。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地图:是指反映经济现象分布、规模、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地图。 地理大发现:14C和15C西欧商人(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为了寻求更多的黄金而逐步探索新航路,他们在15C末和16C初绕非洲到印度航行成功(即“新航线的发现”),横渡大西洋抵达南美大陆的一些海岸(即“新大陆的发现”)和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等几大事件,人们称为“地理大发现”。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简写)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或月)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之和,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最能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水平,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和活动的最概括、最的指标,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GNP=GDP+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国外财产。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写)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价值。国土原则又称地域原则,它以本国领土内的常住单位为核算主体,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土范围内常住单位经济活动成果,不论是否是本国人员从事生产经营一律加以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它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是:GDP=GNP-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国外财产。 单一经济:指某些国家主要依靠生产和输出一种或几种矿产原料或农产品来维持国民经济的片面性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物产资源有关,但主要是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它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长期侵略压迫和掠夺殖民地附属国的结果。 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厂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生产工具的革命。以纺织机、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发展和地域分工不断深化产物,是在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地域,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生产要素进一步集中的重要地域组织形式,它促使集团内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也促进生产要素在集团内不断扩散,有利于集团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会进一步拉大集团与非集团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地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将有增无减。 2、简述前资本主义生产力分布的特征。 答:前资本主义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各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自然分散型生产力分布; 奴隶社会河流是生产的重要条件,产生了大河文明,劳动生产分散型分布; 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生产分散型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作业本答案(20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作业本答案(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准确的。请将准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8 19 20 答案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 A.建平县行政图 B.朝阳市行政图 C.辽宁省行政图 D.中国行政图 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大分水岭 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 °E

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准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71% B.29% C.50% D.39% 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 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 D.常年湿润 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A.春装 B.夏装 C.秋装 D.冬装 11.2004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 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 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 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 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 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 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 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 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 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 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 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 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 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 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 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 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12.说明锋面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3.说明热带气旋的形成、结构和天气特征。 14.说明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5.对比分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16.影响气候的地形因子是什么?说明地形对辐射、气温、降水、空气运动的影响。 17.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它对气候有何影响? 18.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的月、年平均值,确定其所属的柯本气候类型。 19.简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规律。 20.简述全球变暖的现状和趋势。 21.全球的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应采取那些措施减轻其危害? 23.南极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4.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危害是什么? 25.人类在遏制臭氧层破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应注意什么问题? 26.引起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27.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危害? 28.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遏制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趋势? 29.简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原因。 30.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31.能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解决能源问题? 3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3.谈谈你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 34.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概念及其变化研究的内容。 35.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第四章海洋水和陆地水 1.简述水系和流域特征对河流水情的影响。 2.径流有哪些表示方法?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综述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简要说明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简述湖泊的成因分类及各类型的主要特点。 6.试说明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简述沼泽的水文特征。 8.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试说明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度量指标。 10.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那几类?试对比说明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11.海水盐度水平分布有什么特点?试简述其原因。 12.简要说明海洋热赤道北移的主要原因。 13.试述浅海区的波浪和深海区的波浪的差异。 14.潮汐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潮汐的变化规律。 15.试述深海风海流的物理机制和立体结构。 16.简要说明海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7.简述水分循环的自然地理意义。 18.“四水”转化研究的意义何在? 19.水量平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地貌 1.怎样理解内、外力动力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2.试分析崩塌与滑坡的异同,怎样防止这两种自然灾害? 3.简述地表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4.试述冲出锥与洪积扇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异同。 5.河漫滩与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特点? 6.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7.喀斯特漏斗、竖井、落水洞、地下河在发育过程中有何联系? 8.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在形态上有何差别?它们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9.冰蚀地貌与冰碛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世界地理复习题分解

《世界地理》思考题 绪论(了解) 1.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个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2)研究内容: A 全球地理格局:地质地貌格局、全球气候格局、全球自然带格局、全球人地关系格局、全球人类活动格局等等。 B 区域地理格局: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格局。 2.世界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 1)《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学; 2)高等师范院校,《世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3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 1)掌握知识; 2)培养分析能力; 3)了解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4.世界地理的教学与研究特点 1)原苏联的世界地理 巴朗斯基的全球区域描述体系: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分开的,都是按照部门顺序。 2)西方的世界地理 关注社会文化、经济地理。不注重自然地理。 3)我国的世界地理 21世纪以前,基本上按照原苏联的世界地理课程体系。 4)为什么要综合 A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 B世界地理关注全球人地关系 C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化 5)结论 世界地理越来越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综合性世界地理教学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我国还有一段很艰辛探索路程。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复习思考题: 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有哪些主要特征?地表形态如何演化? 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 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点。 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A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 深度大,高差大:3800m— -11034m b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c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 2、世界上有那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 1)陆地低纬度气候 A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后作业是引导他们进行后续地理学习的有效载体。基于此背景,对设计生活性、层次性、归纳性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究,旨在引导 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推进学习总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三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02-0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中小学各科教学质量开始不断提升,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着 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初中阶段,地理作业的布置就存在着一大问题,许多教师在布置作 业时,往往以教材作为核心,作业的内容以及类型都非常单一,作业也缺乏实践性。这种作 业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于地理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所以改革地理作业迫在眉睫,研究地理作业的设计方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性——引导观察生活 在进行初中地理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时刻以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保持 对地理的热爱,进而仔细地观察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为学生预备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利用生活 中的实际案例来为其他学生讲解知识点,在班级形成一种学习地理的氛围,激发学生去观察 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可片面化看待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 点要及时进行引导。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将作业目标设 立为帮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思考这个地区包 括哪些城市,主要产业是什么,地区的气候又是什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长江 三角洲的基本情况知识网络图。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先请班上的长三角地区的学生 谈谈自己家乡的人文、气候以及经济状况。在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 关的数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有关知识。 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全程参与到了地理学习当中,并且能够将有关的地理知识与自己 的生活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今后也会保持热情观察生活,又 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牢记于心。 二、层次性——关注学生发展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基础水平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地理学习时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在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思考时,学生可能出发点以及思考的方式、接受能力的不同,导 致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也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对地理作业进行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 生的差异,将作业进行分层化,灵活地进行作业的布置。所谓作业分层化也就是教师在布置 作业时,对于那些基础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挑战带来的快乐;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基 础知识作为作业的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 能够满足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的需要,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中国的河流—黄河”展开教学时,将作业目标设立为让学生能够准 确地说出黄海的发源地、流经地区的名称以及地形、最终在哪个地区汇入海洋,这个目标是 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找出目前我 国是如何对黄海的上、中、下游进行开发以及治理的。 在上述作业模式下,即尊重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能够让 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三、归纳性——引导学习总结 初中生在进行地理学习时,由于面对这许多复杂多样的地理知识,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重重,甚至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在学习时也很容易将不同的知识点混淆。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 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刻意为学生布置归纳总结性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

高考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复习重要思考题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重点思考题 福州四中吴小勇整理 一、东亚 [读图识记]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日本海、濑户内海关东平原朝鲜半岛本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九州岛 思考题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思考题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思考题3:简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 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思考题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地区及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二、东南亚 [读图识记]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赤道穿过新加波爪哇岛 思考题1:简述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群岛——多山地,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思考题2:简述主要气候的分布差异: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思考题3:分析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湿热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思考题4:分析东南亚单一经济的不利影响是什么?(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廉,因而在国家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思考题5:新加坡似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B、针对资源匮乏,面积小、市场狭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国人口多,技术先进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加工型贸易)。 C、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世界花园”城市) 思考题6:新加坡成为“世界花园“城市的原因? A、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 B、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C、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年初中地理作业

2011年初中地理作业 1.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内涵是什么? 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内涵----是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综合评 判。它以学生学业成就(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方面的发展变化。 与以往的评价相比,学生学业评价功能发生了转变,形成了评价的客观依据,并体现出了一些评价的基本特征。 2. 结合教学实际,你认为教师应如何贯彻学业评价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理念? 1)评价要重视并努力实现学、思、知、行的辩证统一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倡导教学与评价中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做学习的主人。 2)评价要回归生活世界 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理论知识传授与评价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传统评价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评价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 3)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首先,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其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再次,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完整的生活,不 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 4)要对生活情境进行提炼和加工,情境的创设与隐退要及时 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教学与评价的目的,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不能为了回归而回归,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旦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研究问题的任务完成后,生活情境就应该及时隐退。 3.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1)把握标准,明晰要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业的基本评价标准。7~9年级总的课程目标是: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

经济地理学全套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详解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针对性多样性合作性实践性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在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往往毫不选择地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基础训练》中的所有习题,这些作业从内容上看多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形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抄答案应付,毫无兴趣可言。这种传统的作业观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的理念。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布置地理作业”,“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地理作业设计得合理、有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识到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作业的范畴,在教学中逐渐改变单一、呆板的作业布置形式,对地理作业的设计进行大胆创新,并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生活体验,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效甚大。 一、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毫无选择地让学生完成现有的教材配套练习,量多而无针对性,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抄答案,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挑选教参中的某些练习,或对现有的题目进行改造、重组,注意作业的难度、梯度,有的放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目的。 1.在学完“东西半球分界线”知识后,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很容易误认为是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为界,所以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纸圈,纸圈上每隔1厘米画一条经线(1厘米代表10°),每隔30°标出一条经线的度数,注意标好东、西经(E和W),用红笔标出20°W、160°E这两条经线,并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在学完“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后,布置学生绘制海陆轮廓简图的作业,要求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20°W、160°E经线及七大洲的轮廓,并注意这些经纬线与七大洲的大致位置关系,并在图上标出洲界线的名称,通过绘制可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 3.在学完大洲、地区、国家时,要求学生绘制“知识树”,树枝分别是各地理要素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看谁“画”得“枝繁叶茂”。因为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画“知识树”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整理好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理解区域地理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4.在学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节后,作业可设计四类题:第一类题是说出我国主要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及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第二类题为画出我国主要的东西、南北铁路干线图,并指出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标出几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第三类题为设计旅游路线——假设你从莆田出发要去上海、大连、重庆、乌鲁木齐等地考察,设计合理的出行路线,选择恰当的交通方式;第四类题为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莆田的经济变化与交通的关系”的小论文。要求学生至少做前两题,鼓励他们选做后两题,完成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这样让学

2020初二地理寒假作业答案

2020初二地理寒假作业答案 中国的疆域 一.选择题 1.C 2.D 3.C 4. D 5.C 6.D 7.B 8.D 9.D 10.A 11.C 12.D 二.综合题 13.(1)亚洲太平洋降水 (2)北温带热带纬度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5.B 6.B 7.C 8.B 9.C 10.B 11.C 12.A 13.D 二、综合题 14.(1)朝鲜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黄海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 (2)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 15.(1)河南豫郑州(2)云南滇云昆明缅甸老挝越南(3)西藏自治区藏(4)山东济南 中国的人口、民族 一.选择题 1.A 2.C 3.A 4.B 5.B 6.B 7.D 8.D 9.C 10.D 二、综合题

11.(1)较高缓慢 (2)直线 (3)消费经济资源、环境计划生育数量素质晚婚优生 12.(1)A—维吾尔 B—傣 C—朝鲜 D—蒙古(2)D (3)①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③国家协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⑤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国的地形(一) 一.选择题 1.B 2.B 3.B 4.D 5,.C 6.A 7. D 8.A 9.B 10.C 11.C 12.D 13.D 二、综合题 14.(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高原 4 000(3)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太行山 (4)自西向东太平(5)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15.(1)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兴安岭 (2)滑坡泥石流 (3)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山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民素质低,自然条件差。促动其经济发展主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创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旅游业,增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偏远山区农民的整体素质。 中国的地形(二) 一.选择题

中小学寒假社会实践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中小学寒假社会实践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寒 假 综 合 实 践 作 业 开县义和镇中心小学2015年下期

作业要求及说明 1、本次寒假综合实践作业的主题是:“看出学问?我喜爱的电视(视频)节目”。即按要求收看规定的电视节目或网上视频等,简单列出观看时间、内容和你的感受(心得体会,200字以内)。我们提倡邀请父母和你一同观看,还欢迎大家用照片等形式呈现你与父母、小伙伴观看的精彩瞬间,来期班会课分享给大家。 2、本期寒假综合实践作业共要求观看记录最少6次,最多记录9次相关节目或视频,相同类别节目最多纪录2次。4-8年级必须完成最低数量,1-3年级和9年级可以观看推荐栏目和视频,但不做记录要求。 3、观看所记录的所有内容,尽量全时段看完,务必真实、父母(或监护人)签字确认,工整填写作业单相应内容。 4、来期开学报名时,需要将本作业单上交给班主任老师,同时做好准备,在第一周主题班会课上分享汇报你的观看的精彩内容和感受。 5、学校会对本作业单完成优秀同学进行展览,并给予奖励。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你的精彩,想竞争学校展示名额,你需要认真对待并收集如照片、相关文字资料等,记录文字要工整、精心撰写心得或感受,并把这些制作成精美的展示品。 6、观看内容推荐,请利用电视频道或网络观看。 【电视节目类】 中央电视台1频道(或13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周刊】【世界周刊】【开讲啦】【环球视线】;3频道【中国梦】;4频道【国宝档案】;9频道【自然】【发现】【人文地理】【寰宇视野】【真相】;10频道【我爱发明】【探索发现】【地理中国】【走进科学】【文明密码】【百家讲坛】;12频道【道德观察】【心理访谈】;15频道【中国音乐电视】【民歌中国】【精彩音乐汇】 【网络视频类】 推荐使用【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推荐观看纪录片。 跟中国有关的纪录片【鸟瞰中国】【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部)【中国文人地理】【中国二十四节气】【百部看四川】【乡村里的中国】【故宫】【故宫100】 其他经典纪录片【海洋】【大自然的微观世界】【国家地理】【大自然在说话】【世界天堂】【寰宇地理】【青春的记录】【舌尖上的法国】其他经典视频(此项必须由父母亲自搜索推荐或安排)

世界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精选及答案

世界地理习题精选 读印度五个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附近地区利于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丰富B.沿海平原地势平坦 C.是本国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 D.是本国地势最高的地区 2.乙城市的主导产业是 A.煤炭、电力 B.钢铁、机械 C.电子信息 D.麻纺、核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戊位于全国几何中心位置,成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 B.因丙是全国最大重工业中心,成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 C.该国人口城市分布均匀合理 D.该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数大,增长快 读某城市A及附近区域图,回答4—6题。 4.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与A相似的是 A.天津 B.石家庄C.休斯敦 D.芝加哥 5.关于城市A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B.地形崎岖,多高原山地 C.海洋性气候显著,全年温和多雨D.沙漠广布,多内流河 6.A城市所在国家 A.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发达 B.钢铁工业为其主导产业,资源能源丰富 C.僧侣众多,佛教盛行 D.经济作物以黄麻生产为主,是世界上优质黄麻的主要产区 读图,回答7-9题: 7.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较弱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8.乙图所示地区 A.沿岸有季风洋流 B.山脉南北纵向排 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9.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有多种补给水源B.有较长的结冰期C.有比较大的含沙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和三段经线。X点以西为海洋,N点以东为海洋(I处有一岛屿),YP、QM为海洋,XY、PQ、MN为陆地。回答10—12题。 10.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在 A.X地以西B.N地以东 C.YP之间D.QM之间 11.X地 A.临近海洋,降水丰富 B.附近有寒流经过 C.多火山、地震活动 D.农业类型与N地相似 12.有关M地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的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软件开发引起世人的注目 B.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石油储藏量大 C.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上的渊源,该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很融洽 D.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垦殖,大部分土地已经出现严重的荒漠化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优化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业布置多为简单的填空题或定义背诵,学生很难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抄袭作业,最后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作业不能是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任务,教师不应通过题海战术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作业题目也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和选择,而应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以及优化其策略入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初中地理作业的种类 (一)认知型 认知型作业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识图题等。认知型作业既能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巩固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能在当节课后布置,更能优化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上对学生实时指导。(二)实践型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型作

业在地理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抽象的知识,教师布置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更清晰。 (三)探究型 探究型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探究型作业需要贴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总结规律与方法。此类作业多需要学生分小组探究完成。 二、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针对上文所述三种初中地理作业的类型,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观察生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来设计与优化地理作业。(一)作业需体现观察生活 初中地理作业的布置要突出鼓励学生经常观察并善于观察生活,以此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地理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到某一些知识点时,应多留出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并布置学生给他人讲解此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或联系生活中其它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现象,促使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细节,并在循环往复中更好理解知识。但教师也应注意,在教学中还需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教师的用意,切忌表面化布置作业和片面化看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