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14T11:16:16.37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韦凤娇[导读] 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形成正确学习思维的关键性阶段

韦凤娇(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新安镇中心小学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形成正确学习思维的关键性阶段,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更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更好学习的需要,而目前教学的重点更加倾向于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就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学习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7-146-01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分层和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完成教学内容与分层教学模式的组合,实现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下面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和意义为基础,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进行浅析。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和意义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目标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发展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

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更好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针对性教育。其次,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不同情况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差异而对学习造成的影响。最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让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以便其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1.按照学生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是基础知识不够好,但是可以主动学习的学生,最后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且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随时进行组员的调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位置”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施分组教学,按照学习较好、学习一般和学习较差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组间沟通,因为相同小组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相差不大,因此,在分析时可以更加和谐,再加上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根据学习的能力将教学授课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能力将教学授课分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内容具有层次性,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问,学习能力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较深的问题来引导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一些浅显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教学授课进行分层。第一阶段的授课应该由概念的讲解,例题的说明组成,而第二阶段的授课内容则包括一些有深度问题的研究和课堂练习。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给予不同问题的提问,让学习较差的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学习一般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内容,而成绩较好的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根据理解的能力将课后练习分层

课后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后练习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能力的不同给予差异性课后练习。第三层次的学生给予基础性的训练,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让其灵活多变掌握例题,而第一层次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教学内容的奥数题。例如,教师在对“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将课后练习进行分层。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让学生以课后基础练习为主,而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对有关例题进行分析,让其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而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在课外读物和练习册上找一些有难度的题让他们解答,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

4.根据接受的差异将评价进行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进行评价分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挖掘学生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并鼓励学生更好地个性化发展,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掌握,把握每一次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机会,学会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例如,教师在对“轴对称”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接受的差异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层。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给予分层评价,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举出一两个轴对称的例子即可,并给予积极评价,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应该在此基础上找出对称轴,同时给予积极评价,这样的分层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促使其更好地学习。总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完善其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是至关重要的,而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间具有差异性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好地掌握分层教学的含义和方法,全面推广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酒店管理专业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时数,精心设计任务,合理组织课堂,并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设计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是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教育,多年以来,无论在构建课程体系、扩展课程内容方面,还是在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手段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改革,收获了一些成果。但是,酒店管理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与职业需要联系起来,导致缺乏学习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为解决许多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较好的途径,下面就以酒店管理专业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序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通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现以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说明如下: 1.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际事例、从旧知识中寻找出与新知识相似的数学对象、准备好与新知识相关的教具和材料等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本节课问题情景我是这样设计的:SARS病毒曾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恐慌,现假设第一天有一位SARS病人,他在第二天感染两人就不再感染别人了,而另两人又在第三天各感染两人,以后他们也不再感染别人了,如此下去33天共有多少人感染了SARS病毒(不考虑死亡人数). (这样引入课题出于以下三点考虑:(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真实事件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2)事件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3)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2.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或者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求解上述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把这个问提跟教材讲等比数列通项时的细胞分裂问题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不同在于细胞分裂成两个后本身就消失了,而在这个问题中SARS病人传染给另两人后本身并没有消失,所以最后算多少人时要把这一部分人加上去,那么第1天是1人,第2天是2人,第3天是人,第33天是人,所以33天总共应有()人. 3.引导探究发现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数学知识,发现论证数学定理、推导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争取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象数学家那样经历数学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求和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数据正确与否或者说谁的误差更小些,我们就必须给出这个式子的正确解答过程.我们先来仔细看一下这个式子,很显然1,2,,…,是一个等比数列,共有33项,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求一个等比数列前33项的和.一般地,设有等比数列他的前n项和是 .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上的证明,看完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你认为公式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除了课本上的证明方法你还有其它方法证明吗? 给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对问题自由思考,积极解决)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q≠1时Sn=a1(1-q^n)/(1-q)=(a1-anq)/(1-q) q=1时Sn=na1 (a1为首项,an为第n项,d为公差,q 为等比) 生2:我觉得公式应该对q=1与分类进行讨论. 生3:我觉得等比数列的项数还应该值得重视.

BOPPPS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初探

BOPPPS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为解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听课抬头率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本人尝试着将BOPPPS的有效课 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 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BOPPPS;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由于具有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知识点分散、内 容相对乏味等特点,再加上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授为主,学 生的参与相对较少,致使许多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如何 提升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是值得尽快改善的教改课题。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是教师用于分解课程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 将一堂课的内容分解成六个单元:依次为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学习 阶段、课后测试和课后小结。所有的单元之间都有承上起下的作用,是一个整体。这种教学模式最初应用于数学教学设计,目的是进行有效教学,获得最好的教学 效果[1]。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学数学、化学、会计、英语等专业性强、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并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4]。 笔者从2014年开始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科前沿成果和现实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严格 落实BOPPPS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以第8章中的葡萄球菌为例来对 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1 教学设计 1.1 课程导入: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专注于即将学习的 内容。起好步,开好头。具体做法为:先介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新 闻报道,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MRSA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成为临床治疗上的 一大难题,MRSA所致感染甚至被认为是与乙型肝炎和AIDS同为当前世界上三大 感染性疾病。介绍该报道的目的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三个 较吸引人的问题:什么是超级细菌?超级细菌的死亡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MRSA主要通过医源性感染?达到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求知欲的目的,使其 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学习。这部分以讲述为主,大概用时2分钟。 1.2 学习目标: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 学到什么程度和怎样才能达标的问题。主要叙述具体明确的、可以测试的学习目标。本节的知识目标为知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分类和抗原结构;能力目标为学生能够应用特异检测方法和生化检测方法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学习。这部分用时1分钟左右。 1.3 课前摸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积累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前测 方式为课堂提问,具体问题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是什么?细菌的毒 力包括什么?(重点了解学生对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毒力组成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牢牢吸引学生思考问题,将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 况对后面的内容讲述做出调整,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直接进入新知识学习。反之,则需对以前毒力、感染途径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这部分用时5分钟左右。 1.4 学习阶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本课 程的参与式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内容插入视频、图片等素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讨论设计的主要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概括地说,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问题的提出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部分,它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即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它要求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建立一种不平衡状态,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 例如,在“浓硫酸”教学中,先创设下列问题情境: (1)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试验狗熊的嗅觉是否灵敏,将掺有硫酸的饮料,泼在熊身上事件。 (2)某硫酸厂电焊工曹某将一废弃于室外的装运硫酸的槽罐车切割分解,不料发生爆炸,酿成惨祸。 (3)演示实验:将铁片分别放入盛有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试管中。 通过对上述问题情境的分析,要引导学生概括出待研究的问题:硫酸

为什么会对人体或动物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在这些伤案中,为什么都提到了浓硫酸而不是稀硫酸?是否浓硫酸具有和稀硫酸不同的性质?这种差异在哪里?浓硫酸为什么可以用铁罐装运?上述引起爆炸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等。 2.分析明示问题 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这是问题解决的准备阶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表征,即把待解决的问题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尽管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各种各样,但最终都应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也需要学生能明确问题,即教学目标。 3.引导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思考、探索问题,要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维火化在碰撞,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教师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或逻辑思维方法,对化学现象、事实进行加工处理,探求解决方法。引导解决问题常用下列方法:(1)设疑——引探法。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想浓硫酸和稀硫酸应该具有一些不同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设想是:实验对比。然后各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阐述各自观点,最后大家提出可以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物质进行浓、稀硫酸的对比实验。 (2)猜想——验证法。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浓硫酸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此环节应加强指导)。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 看了专家的视频,我深有感触,从网页上找了几个关于教学模式的文章,也算是自己额外的收获吧 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一般依据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可采用自学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和学习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的,采用传授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采用探究式,等等。 2.教学内容 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如传授式和自学式比较适合于教授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音乐、美术、体育课训练技能技巧的部分及外语教学中语音、书写等初学阶段,运用练习式比较适合;中学理科课程中概括性、规律性知识部分,可以运用探究式。 3.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认知和非认知因素水平 如探究式、自学式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旧知基础,初步掌握自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毅力。 教学模式不是僵化的刻板的公式。各种教学模式各有个性和特定的适用范围。没有普遍适用于任何范围的万能模式。如果只运用一种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学活动单调、重复和教学气氛枯燥乏味,遏制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活动除有科学性、规定性的一面以外,还有艺术性、创造性的一面,教师可以选定某种模式作为设计教学活动参考,千万不要当作固定的框框硬套。作为中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类型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学习和掌握教学模式,也是为了最终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进入教学活动领域的“自由王国”。

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把握与应用

“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把握应用 营山县力帆光彩小学校华成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启动了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入开展教研,提升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倡导使用“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如何把握“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1、注重新课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四步探究教学的前奏曲,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性准备。前奏曲的演奏可以有多种方式,但至少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学习目标的定位与设计。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的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结合课型及学科特点,进行定向设疑,为创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境提供方向和依据。 ②民主情境的准备与营造。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突破口,精心准备,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孩子们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为四步探究的成功,提供充分的情境保证。 ③课堂导入要多元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2、教师预设学案,布置自主学习 (1)展示学习目标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黑板、卡片等让学生看。 【时间】使用初期一般在1分钟左右,以学生明确为准,特别是操作熟练后可以灵活掌握。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出示的目标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表述,鼓励用“学会”、“记住”、“能够”、“会运用”等词语,切忌大而空的语言。 【注意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