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护理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护理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护理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护理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护理

发表时间:2011-04-19T13:16:04.5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李海燕刘彩凤王立红[导读]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是指耳郭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软骨因血供障碍而逐渐坏死。

李海燕刘彩凤王立红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292-02

【摘要】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suppurative 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是指耳郭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软骨因血供障碍而逐渐坏死。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可致耳郭畸形,应积极配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脓肿形成后,脓液聚集于软骨膜和软骨之间,继之软骨缺血坏死,耳郭支架破坏而致耳郭畸形。

【关键词】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护理措施

一、临床资料

化脓性耳郭软骨膜炎23例,男,15例,女8例, 16~69岁,病程3~20d。右耳14例,左耳9例。耳郭假性囊肿穿刺继发感染8例,耳郭外伤后感染11例,乳突根治术后继发感染2例,耳郭囊肿术后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用足量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耳郭红肿,灼热剧痛,严重者影响夜间睡眠。23例均行清创。

护理评估

二、临床表现

1.询问患者起病原因起病初觉耳郭胀痛及灼热感。病情发展很快,疼痛迅速加重,且持续发展,日夜不安,尤以夜间为主,常痛不成眠,一般镇痛药无效。患者全身不适,体温升高。耳郭红肿压痛,随着软骨膜下有炎性渗出物,故呈弥漫性褐红色肿胀,并失去原来轮廓。肿胀严重者,其体积可超过正常的2~3倍。由于肿胀波及耳后沟,使耳郭耸立头侧。外耳道皮肤亦肿胀,甚至使耳道闭塞,以致影响听力。检查时可见耳郭红肿、增厚、弹性消失,触痛明显。可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耳郭表面呈暗红色,有脓肿形成者可见局限性隆起,触之有波动感,皮肤溃破后,溃破处有脓液溢出。

2.询问患者病史情况询问流脓耳的侧别,发病时间。如为慢性流脓,则应了解流脓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首次发病时间,本次发作时间,脓量多少等。而且每次发作常与感冒、游泳、沐浴等有关。注意了解脓液的性质,有无臭气。还应了解有无耳内出血史,出血前有无挖耳及外伤史等。询问病人的听力情况,注意有无耳鸣、眩晕,过去有无面瘫史。本次发病以来有无发热、头痛、耳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询问并观察患者专科情况

(1)耳郭:观察耳郭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注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缺损,耳郭上有无局限性隆起、增厚、瘘管及皮肤红、肿、糜烂、触痛等。

(2)耳郭周围组织:注意耳后和耳前颧突根部有无红、肿、瘢痕、瘘管,肿胀处有无压痛、波动感等。耳后脓肿时,耳郭被推向前外方。此外,留心有无副耳,腮腺是否增大等。

(3)外耳道口:外耳道口有无闭锁、狭窄、新生物,瘘口、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糜烂,有无分泌物,如有分泌物则注意观察其性质。分泌性中耳炎而鼓膜穿破时,流血的液体为淡黄色水样分泌物,持续时间甚短;大疱性鼓膜炎穿破时亦可流出少量淡黄色液体;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流脓量一般不多;化脓性中耳炎则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外耳道疖肿穿破后,流出纯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中耳癌等有脓血性或血性分泌物;胆固醇肉芽肿可流出咖啡色或酱油样分泌物;结核性中耳炎的脓液稀薄,如为水样分泌物则应当警惕脑脊液耳漏。

两手拇指以相同的压力同时触诊两侧乳突,了解患侧乳突尖、鼓窦区有无压痛。轻轻牵引耳郭,外耳道炎时耳痛明显加重,此时如轻压耳屏,耳痛亦加重。对耳郭或耳周的瘘管,可用钝头细探针探查瘘道的深浅及其走向。

(二)辅助检查

1.体位及对光受检者侧坐,受检耳朝检查者。检查者坐定后调整额镜及光源,使额镜的反光焦点投照于受检耳外耳道口处。对小儿,则请其家属正坐于检查椅上,并将小儿抱坐于家属一侧大腿上,使其受检耳朝向检查者,家属以两侧大腿挟持住小儿两腿,一手固定其头,另一手绕过小儿双臂紧抱其上身。如此固定后,即可进行检查。

2.徒手检查方法(manoeuvre method) 即检查者只通过两手操作,而不通过器械暴露外耳道及鼓膜进行检查。

(1)双手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将耳郭向后、向上,并略向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另一手之示指将耳屏向前略略推压,使外耳道口扩大,通过额镜将光束射入外耳道及鼓膜,即可进行检查。检查右耳时,以左手牵拉耳郭,检查左耳时则反之。由于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须将耳郭向下牵拉,并将耳屏向前推移,方能使外耳道变直,外耳道口扩大。

(2)单手检查法:如检查者需将右手空出,以便进行诸如拭洗脓液、钳取耵聍、钩出异物等操作,则可用单手检查法。单手检查法即用左手牵拉耳郭进行检查。检查左耳时,左手从受检耳郭下方,以拇指和中指挟持并牵拉耳郭,示指向前推移耳屏。检查右耳时,左手从受检耳郭上方以同法牵拉耳郭,推移耳屏。这样均可使外耳道变直,外耳道口扩大,顺利进行检查。

护理问题

1.疼痛与耳部及周围炎症病变有关

2.潜在并发症与切口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与食欲减退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耳郭炎症病变有关

护理目标

1.疼痛 2小时内患者疼痛减轻;3日内患者疼痛缓解。

2.感染的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感染征象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3.增加机体抵抗力,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等饮食。

4. 自我形象紊乱向患者讲述此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鼓励病人配合治疗,解除对于外观的焦虑,增强自信。

化脓性中耳炎护理个案

护理个案 姓名:黄友萍性别:女年龄:56岁床号:36床住院号:598972 婚否:已婚科别:耳鼻喉科 主诉:反复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20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左耳流脓水,伴轻度听力下降,无明显耳鸣、耳闷及耳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近期患者感听力下降症状明显,轻微耳痛,无明显耳鸣、耳闷及头晕痛,无恶心、呕吐,外院中耳乳突CT示“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遂到我院就诊,门诊拟“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收住入院。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 良好,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血型:不详,外伤手术史:有 外伤手术史:1年前于我科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传染病史:无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正规预防接种,其他:无个人史:到过传柒病流行区:否 月经史:14岁/4- 7天/28 35天/52岁绝经。婚育史:已婚。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T: 36.7C,P:64次/分,R: 20次/分,BP: 108/73mmHg(kpa),体重: 57. 5kg

耳:双侧耳廓无畸形,右侧外耳道通畅,未见明显分泌物附着及新生物生长,鼓膜完整,光锥存在:左侧外耳道稍充血,左侧鼓膜松驰部可见淡红色肉芽生长,少许分泌物附着,左侧耳前捻发音减弱,右侧正常,乳突无压痛。 鼻:外鼻无畸形,双侧鼻粘膜稍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未见明显分泌物附着及新生物生长,鼻中隔基本居中,各窦区无压痛。 咽:咽粘膜慢性充血,扁桃体I°肿大,隐窝无脓,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 喉:会厌无充血,会厌谷无积液,双侧声带正常,表面光滑,无脓性分泌物附着,声门闭合可。 辅助检查 中耳乳突CT (安徽省立医院2018-11-13 报告单丢失)示: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耳内镜检查(安徽省立医院2018-11 13)示:左耳鼓膜表面见脓性分泌物,松驰部可见肉芽。 初步诊断: 1.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 治疗过程:患者于2018-11-26在全麻下行左侧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手术顺利,患者安返病房,术后选用头孢呋辛、地塞米松、奥美拉唑及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物预防感染、消肿、护胃及止血等治疗。病理结果示镜下见慢性化脓性炎病见多核异物,巨细胞反应及灶性钙盐沉着,符合:“慢性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之欧阳光明创编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 欧阳光明(2021.03.07) 【护理问题】 疼痛;出血;切口感染;眩晕;面瘫;颅内感染;自我形象紊乱。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应耐心细致的给予患者解释和安慰,可以让患者和家属与同种手术患者交谈,消除思想顾虑。 2.护理观察。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或过分激动、瞳孔不对大等圆、体温过低、脉缓、血压升高等颅内外并发症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术前认真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如备皮、术前禁食水;术晨置尿管、给予术前用药等。 【术前护理措施】 1.体位。全麻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进入气管。局麻者平卧或向健侧卧位,使术耳向上。 2.活动。一般中耳术后静卧休息1~2天;内耳术后应静卧7天以上,无眩晕等症状后方可起床;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病人应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3.饮食。无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2天以后改

为普食。恶心呕吐仍剧烈者可以给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 4.心理护理。中、内耳术后常因恶心呕吐、眩晕等反应,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甚至恐惧。为此要耐心的给患者解释和安慰,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康复。 5.生活护理。内耳及听神经、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患者,会因眩晕而生活不能自理,为此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 6.治疗护理。准确及时地执行术后各项医嘱,按时给药,及时清除局部渗出物和更换敷料,对剧烈头痛者,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处理。 7.护理观察。注意局部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恶心呕吐加剧、出现面瘫、眩晕和眼震、生命体征不稳和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协同处理。

2016年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 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G00.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 1.病原治疗: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治疗: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过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G00.901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抗酸染色、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疼痛;出血;切口感染;眩晕;面瘫;颅内感染;自我形象紊乱。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应耐心细致的给予患者解释和安慰,可以让患者和家属与同种手术患者交谈,消除思想顾虑。 2.护理观察。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或过分激动、瞳孔不对大等圆、体温过低、脉缓、血压升高等颅内外并发症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术前认真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如备皮、术前禁食水;术晨置尿管、给予术前用药等。 【术前护理措施】 1.体位。全麻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进入气管。局麻者平卧或向健侧卧位,使术耳向上。 2.活动。一般中耳术后静卧休息1~2天;内耳术后应静卧7天以上,无眩晕等症状后方可起床;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病人应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3.饮食。无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2天以后改为普食。恶心呕吐仍剧烈者可以给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 4.心理护理。中、内耳术后常因恶心呕吐、眩晕等反应,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甚至恐惧。为此要耐心的给患者解释和安慰,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康复。 5.生活护理。内耳及听神经、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患者,会因眩晕而生活不能自理,为此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 6.治疗护理。准确及时地执行术后各项医嘱,按时给药,及时清除局部渗出物和更换敷料,对剧烈头痛者,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处理。 7.护理观察。注意局部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恶心呕吐加剧、出现面瘫、眩晕和眼震、生命体征不稳和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协同处理。

急性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手术疗效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10月,第18卷,第10期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October 2011, Vol.18, No.10 529 童雷,吴国民,叶秀菊,朱洪源,吴娇娇,胡俊 (浙江省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 台州 318050) 急性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手术疗效分析 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童雷,男,浙江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工作方向为鼻内镜手术、鼾症治疗及耳部疾病的诊治 。Email :song0257@https://www.doczj.com/doc/ed12641586.html, [摘 要] 目的 探讨能够缩短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疗程,降低耳廓畸形发生率且具个体化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4月~2010年2月我科诊治的25例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临床资料。除进行抗生素治疗外,局部治疗方法包括清创术后重新行耳甲腔成行术;脓腔穿刺置静脉留置针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清创后创腔置管引流。结果 自定义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有效、好转和无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定效果,显效8例,有效16例,好转1例。结论 针对不同诱发因素,运用不同的个体化局部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临床疗效。 [关键词] 耳;软骨;临床方案;治疗结果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suppurative 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 TONG Lei, WU Guomin, YE Xiuju, ZHU Hongyuan, WU Jiaojiao, HU Ju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Zhejiang, 318050, China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T O N G L e i (E m a i l :song0257@https://www.doczj.com/doc/ed12641586.html,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of shorten the course of suppurative 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 and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auricular malformations with individual local treatm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25 cases with suppurative 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 retrospective from April 1989 to February 2010. The local treatment methods in addition to antibiotic treatment included plasty of the cavity of auricular concha after debridement,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nd drainage tube placing. RESULTS The ?nal treatment ef ?cacy was divided into marked effected, effected, improved and no-effected 4 groups. After 3 months treatment, 8 cases were marked effected, 16 were effected and 1 case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use of 3 different individual local treatment predisposing different facto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 ?cacy of suppurative 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 [Key words] Ear ;Cartilage ;Clinical Protocols ;Treatment Outcome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是耳廓最为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治疗难以迅速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加之传统的局部治疗方法对关键性的细节处理不够精辟,所以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我科自1989年4月~2010年2月间共诊治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25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的不包括在内),针对个体发病的诱发因素和前期清创未果的具体原因,运用3种不同的局部治疗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7岁,平均(31.8±5.1)岁。左耳14例,右耳11例。有明确耳基础性疾病11例,其中耳廓假性囊肿8例、慢性化 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2例、不明原因双侧耳廓对称性局限性增厚1例(单耳发病)。引发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原因10例为医源性损伤,其中8例为耳廓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后或手术切除囊肿壁或有反复穿刺治疗史,2例系耳甲腔成形术后并发感染;其余1例为耳针治疗后感染;14例系外伤所致,其中8例为烧伤,5例为挫裂伤,1例为针刺伤。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次,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阳性1例;铜绿色假单胞菌10例次;表皮葡萄球菌2例次,β-内酰氨酶均阳性;诺卡氏菌1例次;无细菌生长6例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色假单胞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硫酸妥布霉素敏感,对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均为中度敏感;葡萄球菌包括MRSA (+)菌对磷霉素钠、利福平、盐酸万古霉素、盐酸莫西沙星敏感;诺卡氏菌对头孢曲嗪、乳酸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敏感 。 1.2 治疗方法。除采集脓液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

如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中医)

如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中医) 全网发布:2014-07-27 10:25 发表者:李凡成25532人已访问 一、何谓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亦称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脚骨膜间积液等,是以耳廓外侧面的囊肿样隆起,内含浆液性渗出物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多发于30-5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见。 凡属于囊肿病变,其病变组织外都有一层包膜,包膜内主要是液体样的物质,或稀或稠。耳廓假性囊肿,之所以称为假性囊肿,就是因为它从外面触诊时似一个囊肿样的病变,但实质它并没有包膜包裹着积液,它的积液是存在于软骨内与软骨膜下,因此以“假性囊肿”命名。 现代中医称耳廓痰包,或称耳壳流痰,认为因痰浊结聚于耳廓所致,以耳郭凹面局限性隆起,肤色不变,按之有弹性,不痛或微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本病的明确记载,当属耳肿范畴。 二、耳廓假性囊肿是如何发生的 西医认为,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未明,可能与耳郭外伤有关,如受到压迫或无意触摸等某些机械刺激,耳廓软骨局部轻微缺血,循环障碍,产生耳郭软骨内积液,导致局部软骨增厚,形成囊肿样隆起,隆块较大者,可致软骨组织部分吸收而代之以纤维组织。 三、耳廓假性囊肿如何诊断 耳廓假性的诊断比较容易。诊断要点是: 1、常偶然发现,多在耳廓上半部之凹面或耳轮处有饱满感,局部微胀、微麻木感。 2、检查见患处呈椭圆形或半球形隆起,大小不定,肤色不变,触压无痛,如按皮球感。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具有微微的红黄色光线穿透。 3、局部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抽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4、本病需要与耳廓血肿相鉴别。后者多因外伤所致,并伴有局部青紫。 四、西医如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西医对本病主要是局部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1、理疗法(超短波、磁疗、冷冻):适用于积液不多者。 2、局部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 3、局部药物注射:先抽净积液,然后注入药物。 4、手术治疗。 西医的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可能取较好疗效,但往往疗程偏长,容易出现效果差而徒增痛苦,特别是有创伤性治疗时有可能引起耳廓的感染,严重者引起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可最终导致耳廓畸形。

【实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等病史,近期是否进行过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咽鼓管吹张等治疗,擤鼻方法、哺乳姿势是否正确。 2.身体状况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及耳流脓,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食欲缺乏。 3.辅助检查耳镜检查、耳部触诊、听力检查、血象、X线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因剧烈耳痛、听力下降及发热等致病人烦躁不安,小儿常哭闹不止。护士应多关心病人,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与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炎症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乳突炎、耳源性脑脓肿等。 4.知识缺乏:缺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和防护知识。 【护理措施】 1.遵医嘱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正确使用滴鼻液、滴耳液,滴耳禁止使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2.观察体温变化,高热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观察耳道分泌物的量、性质、气味等。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4.需行鼓膜修补术者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正确滴鼻、滴耳、擤鼻。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人工喂养所用奶嘴的大小要合适。 2.行鼓膜修补术者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以免修补穿孔鼓膜的筋膜脱落,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 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时,病菌侵入人体形成菌血症,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途径:①血行感染,继发于菌血症或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②邻近病灶直接侵入,如中耳炎、鼻窦炎、开放性脑外伤等;③颅内病灶直接蔓延,如脑脓肿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④医源性感染,见于脑室引流或腰穿,脑外科手术。 二、临床表现1.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等。 4.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5.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抽及偏瘫。 6.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时可出现皮疹,始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皮肤瘀斑。 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型核占多数,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3.脑电图成弥散性慢波。 4.影像学检查病变早期CT或MRI检查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其信号增强。 四、治疗原则针对病原菌选取足量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 1.抗菌治疗肺炎球菌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流感嗜血杆菌应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脑膜炎双球菌应选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

关于_耳廓感染_诊断用词的商榷

·学术争鸣· 关于《改良硬腭进路在中、晚期鼻咽癌 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一文的说明 司勇锋1 张政1 陈世强1 唐凤珠1 周日晶1 覃扬达1 黄波1 [关键词] 鼻肿瘤;癌;晚期;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781(2002)08-0442-01 拜读了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转来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屠规益教授撰写的《紧急呼吁:不要轻易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探讨》一文后,我们深感老前辈对我们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请前辈们放心,我们绝不会轻易对鼻咽癌(NP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 今借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就我们撰写的《改良硬腭进路在中、晚期NPC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一文,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放射治疗在NPC治疗中的首选地位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不能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仅为30%~50%,中、晚期患者仅在20%~30%之间,而且放疗引起的放射性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虽然,近年来放疗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更新和改进,同时将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到NPC的治疗中,但上述两种状况仍无明显改观。这与放、化疗的杀癌细胞机理、副作用及NPC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因此,仅靠放、化疗是很难提高NPC的远期疗效的,必须通过综合治疗才有可能提高NPC的远期疗效。由于NPC 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鼻咽部解剖的复杂性及设备的不足,临床一直限制了NPC的手术治疗。今天,随着人们对NPC的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提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宁,530021)高、医疗技术设备不断进步,特别是各种高科技医疗设备的问世,手术参与中、晚期NPC的综合治疗不是没有可能的。 我们发表《改良硬腭进路在中、晚期NPC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的目的是:与全国的同仁们一起探讨NPC综合治疗的方法,从中得到指导、教益和帮助。因此,文中对远期疗效及具体的放、化疗方法未进行详细的分析。虽然,本文所提供的资料与单纯放疗的效果相当,但放射剂量减少了,我们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因为,放疗量的减少,对降低放射性脑病等放射性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预防性放疗”的原意是:在切除肉眼可见的鼻咽肿瘤后,采用比根治量小的放射剂量进行放疗,目的是杀伤局部可能残留的癌细胞。或许这一提法不够准确,改为“减量放疗”行吗? “切除咽旁间隙病灶”的提法,我们认为是正确的,采用我们设计的硬腭切口是可以做到的。于咽侧壁与软腭交界处向后切开软腭,可完全暴露鼻咽部的患侧壁,如果咽旁间隙受累范围不大,即向外不累及翼外肌,向后不累及颈鞘,向前不累及鼻腔,是可在直视下将这部分咽旁间隙的病灶、部分翼内肌及鼻咽部病灶一并块状切除的。 (收稿日期:2002-04-30) (编辑:朱贞贞) 关于“耳廓感染”诊断用词的商榷 朱德民1 [关键词] 耳廓感染;耳廓软骨膜炎;耳廓软组织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781(2002)08-0442-02 耳廓感染是常见病症,许多临床医生在对以耳1空军济南医院病案室(济南,250031)廓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耳廓感染进行诊断时,多采用“耳廓软骨膜炎”一词。事实上耳廓感染 · 444 ·J Clin Otorhinolaryngol(China),Aug2002,Vol16,No8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经控制感染、通常引流、加强对症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缓解耳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注意病情的观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purative otitis media)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临近部位的病灶疾病,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常见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及血行感染。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分钟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半年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当或病情求治严重仔细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经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选取临床2010年1月收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眉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单耳32例,双耳10例,右耳28例,左耳14例。患者年龄26~74岁,本组治愈率34人,未治愈8人。耳部剧烈疼痛,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波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乳突部及鼓窦区有压痛 2、病因及感染途径

2、1 病因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部位的病灶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小儿腺样体肥大等是本病的诱因。 2、感染途径(1) 咽鼓管途径最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侵入中耳。(2)急性传染病期间: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等致病微生物可以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亦可经咽鼓管发生其他严重致病菌的继发感染。(3)在不洁的水中跳水、游泳、不适当的化疗、挖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及鼻咽部填塞等致病菌可循咽鼓管侵犯中耳。(4)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短而宽的咽鼓管流入中耳。 3、一般表现评估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症状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亦明显减轻。评估专科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减退、耳漏等。 4、治疗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 4、1全身治疗: 4、1、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早点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一般可将青霉素与氨苄西林钠合用,头孢类抗生素可用一代,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重视调整用药。 4、1、2充血剂喷鼻如麻黄碱等减轻鼻咽粘膜肿胀或手术恢复咽鼓管功能。 4、1、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方案,症状重者予以支持治疗,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4、2局部治疗 4、2、1鼓膜穿孔前:(1)1-3%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的应立即停药,因该药遇脓液后释放出炭酸,可腐蚀鼓室粘膜及鼓膜。(2)鼓膜切开术:如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E1 2、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E2 3、鼻窦内镜手术护理常规…………………………………………E3 4、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E4 5、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护理常规……………………………………E5 6、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E6 7、鼻出血护理常规…………………………………………………E7 8、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E8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E9 10、腺样体手术护理常规…………………………………………E10 2

3

4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 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遵医嘱禁食禁饮。 3. 教会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与要求,术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洗澡、剪指甲、剃胡须等)。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准备写字板或纸笔。 7. 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及随身物品(项链、耳环、戒指、手表、发夹、隐形眼镜)。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吸引器等。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滴鼻剂滴鼻、喉片含服、含漱剂含漱等,并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方法,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4.及时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术后饮食与活动的注意事项:如鼻部手术,注意鼻腔出血及渗血情况,术后24小时给与冰袋冷敷鼻部。手术后24h内进冷流质,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5、喉部术后注意休息少讲话,勿用力咳嗽。如有出血勿咽下吐于杯中便于观察。 6.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 【健康指导】 5

鼓膜穿孔的护理常规

鼓膜穿孔的护理常规 概述 鼓膜外伤常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 病因 .1、直接创伤: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鼓膜。另外,挖耳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也会穿破鼓膜。其次,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及误滴腐蚀剂,如强酸、强碱会腐蚀鼓膜,引起穿孔。 2、间接外伤,常见于大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如飞机快速下降、炮弹、射击、巨大响声,气浪将鼓膜震破。平时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发生穿孔。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等原因。 3、咽鼓管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发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出现阻塞感,眩晕、恶心。 鼓膜破裂后,可突感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爆震伤还可出现眩晕、恶心或混合性聋。检查可见鼓膜多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可见血迹或血痂。若有水样液流出,示有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耳漏。耳聋属传导性或混合性。 诊断检查 . 1.病史①直接原因,病人自己挖耳时不慎刺伤鼓膜; ②间接原因,如别人掌击耳部或爆震损伤; ③颅底外伤可累及鼓膜。可有耳鸣、耳聋、耳痛、耳道有血、脑外伤者可有眩晕头痛、混合性耳聋、脑脊液耳漏。 2.体检①掌击或爆震的鼓膜损伤,轻重不一,轻者仅鼓膜松弛部及垂骨柄部有充血或出血;重者鼓膜穿孔或听骨链中断,应注意鼓膜穿孔的形状、大小和部位,做音叉和电测听检查,以排除听骨链和耳蜗损伤可能性。 ②眩晕者,注意有无自发性眼震。 ③瘘管试验。 ④有清水样分泌物应测糖除外脑脊液耳漏。. 3、耳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耳道送入,对耳道鼓膜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耳道、鼓膜凹陷、穿孔等,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继发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或颅内感染等外伤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估摸修补术的相关知识及预防鼓膜外伤的有关知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doc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时,病菌侵入人体形成菌血症,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最常 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途径:①血行感染,继发于菌血症或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②邻近病灶直接侵入,如中耳炎、鼻窦炎、开放性脑外伤等;③颅内病灶直接蔓延,如脑脓肿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④医源性感染,见于脑室引流或腰穿,脑外科手术。 二、临床表现 1.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等。 4.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5.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抽及偏瘫。 6.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时可出现皮疹,始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皮肤瘀斑。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型核占多 数,免疫球蛋白 IgG 和 IgM 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3.脑电图成弥散性慢波。 4.影像学检查病变早期 CT 或 MRI 检查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其信号增 强。 四、治疗原则针对病原菌选取足量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 1.抗菌治疗肺炎球菌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流感嗜血杆菌应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脑膜炎双球菌应选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 注意:应用抗生素2? 3 天后,复查脑脊液。 2. 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每日10? 20mg静脉滴注,连续3? 5 天。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E1 2、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E2 3、鼻窦内镜手术护理常规…………………………………………E3 4、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E4 5、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护理常规……………………………………E5 6、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E6 7、鼻出血护理常规…………………………………………………E7 8、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E8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E9 10、腺样体手术护理常规…………………………………………E10

一、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保证病人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3.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给予饮食指导。 4.准确执行医嘱,指导病人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严重鼻出血、呼吸道异物、喉梗阻、严重耳鼻咽喉部外伤病人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协助医生抢救。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遵医嘱禁食禁饮。 3. 教会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与要求,术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洗澡、剪指甲、剃胡须等)。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准备写字板或纸笔。 7. 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及随身物品(项链、耳环、戒指、手表、发夹、隐形眼镜)。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吸引器等。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滴鼻剂滴鼻、喉片含服、含漱剂含漱等,并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方法,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4.及时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术后饮食与活动的注意事项:如鼻部手术,注意鼻腔出血及渗血情况,术后24小时给与冰袋冷敷鼻部。手术后24h内进冷流质,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5、喉部术后注意休息少讲话,勿用力咳嗽。如有出血勿咽下吐于杯中便于观察。 6.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 【健康指导】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耳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1.心里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2.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片等。 3.呼吸道准备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胃肠道准备全麻手术需进食,水6~8h,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5.其他护理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术前1天予漱口液漱口。 (2)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胡须。 (3)询问过敏史,遵医嘱作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皮试阳性者,应在病历中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更改用药。(4)必要时,遵医嘱于手术前晚于给予口服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注意患者有无发热,感冒、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6)术日晨护理 ①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②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于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③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带入手术室。(二)术后的一般护理常规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全麻患者清醒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术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护士要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 4.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5.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水肿,止血等对症治疗。 6.并发症观察 ①感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体温上升到38.5,或患者主诉伤口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②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及量。若发现渗血不止,应及时报告处理。 ③呼吸困难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清除呼吸道

【实用】-耳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护理常规

耳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耳科手术主要包括耳前瘘管摘除术、乳突根治术、鼓膜修补术、股室成形术、人工镫骨植入术、电子耳蜗植入术、颞骨切除术、面神经手术、侧颅底手术等,常规护理如下: 1.术前常规护理 1.1 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1.2 耳部准备 1.2.1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有脓的病人,入院后根据医嘱予3%双氧水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并滴入抗生素滴耳液,每日3-4次,初步清洁耳道。 1.2.2 术前剃除患侧耳郭周围头发,一般为距发际5-6cm,如果病人行侧颅底或前颅底手术,则备皮范围更大,如果病人行耳前瘘管切除术,则备皮范围可适当减小。清洁耳郭及周围皮肤,将女病人头发梳理整齐,术侧发结成贴发三股辫,如为短发,可用凡士林将其粘于旁边,或用皮筋扎起,以免污染术野。需植皮取脂肪者,应根据医嘱备皮,备皮部位多为腹部或大腿。 1.3 一般准备 1.3.1 术前检查各项检验报告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试验、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了解病人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全身疾病,有无手术禁忌证,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以保证手术安全。 1.3.2 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要齐全,包括听功能、前庭功能、颞骨CT或MRI、面神经功能检查。 1.3.3 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完成药物皮肤敏感试验。 1.3.4 预计术中可能输血者,应做好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1.3.5 术前一日沐浴、剪指(趾)甲,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1.3.6 术前晚可根据医嘱服镇静剂,以便安静休息。 1.3.7 术晨更衣,局部麻醉者不穿高领内衣,全身麻醉者病服贴身穿。取下所有贵重物品和首饰交予家属保管。活动性义齿要取下。不涂口红和指(趾)

【实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可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耳流脓,骨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既往是否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有无鼻咽部慢性疾患,机体抵抗力是否低下等情况。 2.身体状况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3.辅助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查、乳突X线片和颞骨CT扫描。 4.心理-社会状况部分病人因知识缺乏,不知其严重后果而不予重视。部分病人因耳流脓、听力下降且伴有臭味,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因担心手术并发症,如面瘫等。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多关心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满足其对疾病的认知。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1.药物治疗单纯型中耳炎和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通常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棉签拭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剂,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液等。1%呋麻滴鼻剂滴鼻,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 2.1 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2.2 骨疡型中耳炎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须行乳突根治术。根据病变范围,可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尽可能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保留或改善听力。 2.3 炎症控制,耳内完全干燥后,鼓膜穿孔不愈合且CT证实中耳乳突腔无顽固病变者,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鼻息肉 鼻息肉是常见鼻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特别是前筛区。单侧或双侧发病。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对手术的信心。 (2)饮食与休息:禁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受凉。 (3)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备皮,遵医嘱术前半小时用药。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改善呼吸。 (2)保持口腔清洁:用朵贝氏液每日含漱数次。嘱病人多饮水,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3)面部肿胀明显者,早期(术后24h内)给予冷敷,可止痛止血。后期(术后2~4h)热敷,可促进吸收。伤口疼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4)鼻腔纱条抽净后,应按时滴药,避免用力擤鼻。 (5)进食半流质或普食。 (6)术后嘱病人勿打喷嚏,必要时深呼吸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鼻骨骨折 鼻骨位于梨状孔的上方,与周围诸骨连接,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骨折。 (一)术前护理 (1)体位:取半卧位,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及便于吐出分泌物。如有头昏或虚脱者。则改平卧位。 (2)观察鼻出血的情况,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4)饮食护理:进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二)术后护理 (1)同鼻部术后常规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术后如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勿触动鼻部,勿用力擤鼻,尽量避免打喷嚏,以免鼻腔填塞砂条松动或脱出。从后鼻孔脱出的填塞纱条,可沿软胯缘剪断,切勿随意拉出。鼻腔填充纱条一般于术后20~48h取出。取出后24h内应安静休息,勿擤鼻涕,可用1%麻黄碱或薄荷油滴鼻,每日3~4次。 前庭囊肿 前庭囊肿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上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 (一)囊肿小无症状者,可暂观察。 (二)面部畸形或有反复感染史者,应予切除。术前、术后护理与鼻息肉护理常规相同。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其他临近器官的并发症。 (一)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本病有关知识并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担忧的心理。(二)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病人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抗生素、解热药。 (三)一般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指导病人治疗,如做喷雾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