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40.22 KB
- 文档页数:8
语言学常用术语-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A List of Commonly-used LinguisticTerminology语言学常用术语表Part I General Terms通用术语Acquisition 习得Agglutinative language 粘着语Anthropology 人类学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Arbitrariness 任意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人工智能Behaviorism 行为主义Behaviorist psychology 行为主义心理学Bilingualism 双语现象Cognition 认知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science 认知科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比较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 语料库语言学Creole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Culture 文化Descriptive linguistics 描写语言学Design features 识别特征Developmental psycholinguistics 发展心理语言学Diachronic/historical linguistics历时语言学Dialect 方言Dialectology 方言学Displacement 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Dualism 二元论Duality 二重性Epistemology认识论Etymology 辞源学Experimental psycholinguistics 实验心理语言学Formalization 形式化Formal linguistics 形式语言学Forensic linguistics 法律语言学Functionalism 功能主义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Grammaticality 符合语法性Ideography 表意法Inflectional language 屈折语Inter-disciplinary 交叉性学科的Isolating language 孤立语Langue 语言Macro-sociolinguistics 宏观社会语言学Mentalism 心智主义Micro-sociolinguistics 微观社会语言学Montague grammar蒙太古语法Neuro-linguistics 神经语言学Orthography 正字法Orthoepic 正音法的Paradigmatic 聚合关系Parole 言语Pedagogy 教育学;教授法Philology 语文学Philosophy 哲学Phonography 表音法Pidgin 皮钦语;洋泾浜语Polysynthetic language 多式综合语Prescriptive linguistics 规定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ogy 心理学Semeiology 符号学Sociology 社会学Speech 言语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Synchronic linguistics 共时语言学Syntagmatic 组合关系Theoretic linguistics 理论语言学Universal grammar 普遍语法Universality 普遍性Part II Phonology音位学Ablaut 元音变化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Affricate 塞擦音Allophone 音位变体Alveolar 齿龈音Articulatory phonetics 发音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Articulatory variables 发音变体Aspiration 送气Assimilation 同化Back of tongue舌根Back vowel后元音Bilabial 双唇音Blade of tongue 舌面Broad transcription 宽式音标Central vowel 中元音Collocation 搭配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互补分布Consonant 辅音Dental 齿音Diacritics 变音符号;附加符号Diphthong 双元音Distinctive features 区别性特征Fricative 擦音Front vowel 前元音Glide 音渡Glottal 喉音Hard palate 硬腭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国际音标Intonation 语调Liquid 流音Manner of articulation 发音方法Minimal pair最小对立体Narrow transcription 严式音标Nasal 鼻音Nasal cavity 鼻腔Palatal 腭音Pharyngeal cavity 咽腔Phone音素Phoneme音位Place of articulation 发音部位Plosive爆破音Phonemic contrast 音位对立Phonetics语音学Rounded圆唇音Soft palate (velum)软腭Spectrograph 频谱仪Speech organ 发音器官Speech sounds 语音Stop塞音Stress 重音Suprasegmental features 超音段特征Teeth ridge (alveolus) 齿龈隆骨Tip of tongue 舌尖Tone 音/声调Unrounded 非圆唇音Uvula 小舌Velar 软腭音Vocal cords 声带Voiced 浊音Voiceless清音Voicing 浊音化Vowel 元音Part III Morphology形态学Acronym 首字母缩略词Affix 词缀Affixation 词缀法Back-formation 逆成法Blending 紧缩法Borrowing 借用Bound morpheme 粘着语素Clipped words 缩略词Coinage 创新词Compounding 合成法Conversion 转换法Closed class 封闭类Derivational morpheme 派生语素Free morpheme 自由语素Idiom 成语Inflection 屈折变化Inflectional morpheme 屈折语素Jargon 行话Lexicography 辞典编纂学Loan words 外来词Morpheme 语素Open class 开放类Prefix 前缀Productive 能产的Root 词根Stem 词干Suffix 后缀Suppletion 异根Word formation 构词法Part IV Syntax句法学Abstract noun 抽象名词Accusative 宾格Active voice 主动态Adjective 形容词Adjunct 附加状语Adverbial 状语Agreement 一致关系Anaphor 照应语Antecedent 先行词Apostrophe 省略符号Apposition 同位语Article 冠词Attribute 定语Case 格Cleft sentence 分裂句Collective noun 集合名词Comment 述题Competence 语言能力Complement 补语Compound predicate 复合谓语Compound sentence 复合句Concession relation 让步关系Concrete noun 具体名词Connective 连接词Constituent 句子成分Content word 实词Continuous aspect 进行体Coordinate clause 并列句Coordinating conjunction 并列连词Copula 系动词Declarative sentence 陈述句Descriptive adequacy 描写充分性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Discontinuous constituents 非连续性成分D-structure 深层结构Dual number 双数Dummy word 伪词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向心结构Ergative 作格Exclamatory sentence 感叹句Existential sentence 存在句Exocentric construction 离心结构Explanatory adequacy 解释充分性Feminine 阴性Finite clause 限定性分句Finite verb 限定性动词Function word 功能词Generic term 泛指性成分Genitive case 所有格;属格Gender 性Gerundive 动名词Habitual aspect 习惯体Head 中心词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IC 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法Imperative mood 祈使语气Imperative sentence 祈使句Imperfective aspect 非完成体Indirect object 间接宾语Infinitive 不定式Inflectional affix 屈折前缀Informal language 非正式语言Intensifier 强势语Interjection 感叹词Interrogative sentence 疑问句Intransitive verb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ity 不及物性Irregular verb 不规则动词Labeled tree diagram 加标记的树形图Language faculty 语言器官Lexical verb 实词性动词Main clause 主句Masculine 阳性的Matrix sentence 主句Middle voice 中动语态Modality 情态Modal verbs 情态动词Modification 修饰Modifier 修饰语Morphological process 形态过程Move 移位Negation 否定Neuter gender 中性Nominal 名词性的Nominal clause 名词性分句Nominalization 名物化Nominative case 主格Non-place predicate 空位述谓结构Numeral 数词Object 宾语Objective 宾格Oblique case 斜格Observational adequacy 观察充分性One-place predicate 一位述谓结构Onomatopoeia 拟声词Particle 小品词Parts of speech 词性Passive voice 被动语态Past perfect tense 过去完成时Past tense过去时Perfective aspect 完成体Performance 语言运用;言语行为Personal pronoun 人称代词Personification 拟人化Phrasal verb 短语动词Phrase 短语Phrase structure rules (PS-rules) 短语结构规则Plural 复数的Plurality 复数性Postposition 后置词Postpositional phrase 后置性短语Predicate 谓词Preposition 介词Prepositional phrase 介词性短语Present tense 现在时Progressive aspect 进行体Projection principle 投射原则Pronominal 代词性的Pronoun 代词Quantifier 数量词Reciprocal pronoun 互指代词Reflexive pronoun 反身代词Reflexive verb 反身动词Relative adverb 关系副词Relative clause 关系状语Relative pronoun 关系代词Rhetorical question 反意疑问句Sentence 句子Sentential 句子的Sentential complement 句子性补语Simple sentence 简单句Singular 单数的Singularity 单数性S-structure 表层结构Subject 主语Subjective 主格Subordinate 从属句Substantive 实词Syntactic function 句法功能Tag question 附加疑问句Tense 时态Topic 主题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TG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Transitive verb 及物动词Transitivity 及物性Two-place predicate 二位述谓结构Unaccusativity 动词的非宾格性Verb 动词Verbal behavior 言语行为Voice 语态Word classes 词类Word order 词序Yes-no question 是非问句;一般疑问句Part V Semantics语义学Agent 施事Antonym 反义词Antonymy 反义关系Beneficiary 受益者Color word 色彩词Complementarity 互补性反义关系Componential analysis 成分分析法Contradiction 自相矛盾的说法Deictic center 指示中心Deixis 指示语Downgrade 语义降格Experiencer 经历者Homography 同形异音异义Homonymy 同音异义Hyponym 下义词Hyponymy 下义Instrument 工具Locative 地点Meaningfulness 有意义Naming 命名论Participant role 参与者角色Patient 受事Person deixis 人称指示语Place deixis 地点指示语Polysemy 一词多义Possible world 可能世界Predication analysis 述谓结构分析Recipient 接收者Reference 所指Referent 所指对象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选择限制Semantic role 语义角色Sense 意义Superordinate 上义词Synonym 同义词Synonymy 同义关系Theme 受事Th eta role (θ-role) 语义角色Time deixis 时间指示语Truth condition 真值条件Valency 配价Part VI Pragmatics语用学Addressee 说话对象Adjacency pair 邻接对Context 语境;上下文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含义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Direct speech 直接话语Discourse 话语Distal 远指Encyclopedic knowledge 百科知识Euphemism 委婉语Focus 焦点Generalized implicature 广义含义Given vs. new information 已知与未知信息Honorific 敬语Il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force 言外之力Implicature 含义Indirect speech 间接话语Informativeness principle 信息原则Manner implicature 方式含义Maxim of manner 方式准则Maxim of quality 质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数量准则Maxim of relation 关联准则Performative 施为句Performative verb 施为动词Perlocutionary act 言后行为Potential implicature 可能含义Potential presupposition 可能预设Pre-announcement 事先声明Preparatory condition 准备条件Presupposition预设Presupposition suspension 预设中止Presupposition trigger 预设激发Propositional act 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content 命题内容Propositional relation 命题关系Proposition 命题Proximal 近指Quality implicature 质的含义Quantity implicature 量的含义Scalar implicature 标尺含义Schema 图式Self-repair 自我修正Sincerity condition 诚实原则Speaker 说话者Speech act 言语行为Text 语篇Turn 话轮Turn-taking 话轮转换。
“语言”“言语”与“话语”三分作者:刘丽芬黄忠廉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05期摘要:“语言” “言语”和“话语”是语言学的三个重要概念,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论述,有不同程度的含混,本文从语言比较、语料库、俗用、变体、专用等角度讨论了三分的事实、理据与作用,最后对三个概念作了相应的厘定。
关键词:语言,言语,话语,划分《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第3期刊发了刘如正先生《应该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词》一文,文章指出两个术语内涵交叉导致使用混淆,并界定说“人们说话和写话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约和规则,这些规约和规则构成一个严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语言”,言语理解是“人们的说话行为和人们所说出的一句句的话”。
笔者认为这并非严格的术语内涵,有必要作严格界定。
另外,该文讨论两个术语的界定时,引用了1978年的《现代汉语词典》和1979年的《辞海》,已反映不了语言学的现状。
2002年在武汉召开的首届“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论及“语言”“言语”“话语”的区分,笔者试对这三个术语进行细分,并作厘定。
一概念的比较表1是三个概念汉英法俄四种语言的对应表,下面据表逐项讨论概念的交叉关系。
在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中,语言与言语的论述是含混的。
多处认为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有时指“言语的产物”,有时指话语;他的“言语”有时指言语行为或言语活动,有时指话语,这成了语言与言语混淆的滥觞。
据姚小平[2]研究,法语中,langage作“言语行为”理解时,包括langue和。
langue包括各种语言、特定的语言和语言系统;parole指话语片断和话语的总和,即所有个人的话语之和。
历史上,这三个概念在英俄汉中也是交叉使用的。
据Hartman and F.C. Stork编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3],英语中,language 指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speech指按一定规则发出一连串语音,以便产生有意义的话语;discourse指产生某一语言的一连串有意义的语音的过程或结果。
语⾔学考研术语名词解释带解释语⾔学考研术语-名词解释1.赵元任赵元任,字宣仲,⼜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于天津。
赵元任是“中国语⾔学之⽗”。
他将科学运⽤于语⾔学研究的结果:⽤⾃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问题;⽤⾃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把⾃然科学中的研究⽅法引⼊语⾔学;引⼊科学的描述事物的⽅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
赵元任成功了,中国的传统语⾔学在他和同时代的⼀批优秀学者的共同努⼒下,终于逐步⽽⼜缓慢地⾛向了现代化。
2.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受到索绪尔语⾔学思想影响⽽出现的世界三个结构主义语⾔学的主要流派之⼀。
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学会的成⽴为标志,主要创始⼈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学的语⾔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
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的内在结构是各级要素共同构成的关系⽹络。
为了确定语⾔的基本要素,他把语⾔成分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平⾯。
这两个平⾯⼜各分为“形式”和“实质”两层,“形式”是结构关系,“实质”是体现形式的语⾔的实体(⼀⽅⾯是声⾳,另⼀⽅⾯是意义)。
另⼀⽅⾯,叶尔姆斯列夫在语⾔中区分“序列”和“系统”。
“序列”是词、短语、句⼦等形式结构。
符号的序列包括内容平⾯和表达平⾯,两者都由系统中的要素构成。
3.描写语⾔学描写语⾔学是结构语⾔学的⼀个分⽀,是20世纪美国的⼀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向语⾔材料、注重语⾔结构的形式描写⽽著称。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注重⼝语的描写和共时的研究;注重形式的分析,回避意义问题;在结构分析中主要运⽤分布和替换的⽅法,以便从⼀堆语⾔素材中切分出独⽴的单位并加以分类;对句法结构进⾏层次分析;建⽴语素⾳位这个新的单位,这是在语法和语⾳结合的基础上建⽴的⼀个新的单位;强调验证。
4.语⾔学语⾔学是以语⾔为专门研究对象的⼀门独⽴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及其应⽤的现象,来揭⽰语⾔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Chapter 8 Language in Use1.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1.1 语用学(Pragmatics)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s and the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sed.(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1.2 区别Pragmatics is sometimes contrasted with semantics, which deals with mean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user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entences.(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语义学研究的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语境。
)2.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Herbert Paul Grice)2.1.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说话人经常在话语中传达着比话语表层更多的信息,听话人也能够明白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格莱斯认为一定存在一些管理这些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机制。
他把这种机制称作合作原则。
2.2. 准则(maxims)数量准则(quantity)①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②不要使你的话语比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质量准则(quality)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①不要讲明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没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所谈内容要密切相关方式准则(manner)要清晰。
①避免含糊不清②避免歧义③要简练(避免冗长)④要有序3.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John Austin3.1. 施为句&叙事句(Performatives & Constatives)施为句是用来做事的,既不陈述事实,也不描述情况,且不能验证真假;叙事句要么用于陈述,要么用于验证,可以验证真假。
语用学概论(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2)晚上还有考试。
(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一、语用学的起源❑“语用学”术语的提出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
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语用学与语言哲学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
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
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语⾔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正名篇》;2.巴利、薛施霭、1916;3.⼈类最重要的交际⼯具、符号结构体系4.1888;5.模糊性;6.定型性;7.虚词8.《读写技巧》9.奥斯汀10.领⾳ 11.图画、字符12.词汇歧义、组合歧义13.壮侗、苗瑶、藏缅14.《说⽂解字》;15.语⾔决定论、语⾔相对论; 16.条件变体、⾃由变体;17.柴门霍夫;18.谓词;19.亲属语⾔;20.词根语、屈折语⼆、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①;2.③;3.③;4.④;5.③;6.③;7.②;8.①;9.①;10.①11.④;12.④;13.④;14.②;15.②;16.①;17.③;18.③;19.①;20.②21.②;22.④;23.④;24.①;25.①;26.④;27.③;28.②;29.②;30.①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①④⑤;2.①②③;3.①②③④⑤;4.①③;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④⑤;7.②③④;8.①②③;9.③⑤;10.①②③⑤11.②③④;12.①②③;13.①②③④⑤;14.①②③④;15.①②③④⑤四、术语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语⾔学:语⾔学就是专门以语⾔为研究对象的⼀门独⽴的科学。
语⾔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等问题,揭⽰语⾔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们理解并掌握语⾔的理性知识。
2.⾳位:⾳位是某种具体语⾔或⽅⾔⾥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形式和意义的最⼩的语⾳类型单位。
3.虚词: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位置固定,数量封闭,可分为助词、介词、语⽓词、连词等,⼀般不充当句法成分。
4.象形⽂字: 象形⽂字是⼀种⽤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字。
象形⽂字是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产⽣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图形性质和特征。
如古埃及⽂字、中国的部分甲⾻⽂以及古代克⾥特(⽶诺)⽂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字都是象形字。
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的发展三、语言学的功用四、《语言学概论》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是一套构造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单个的语言符号来看,它是由声音和意义结合而成的;从整个语言符号系统来说,它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因此,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是语言的基础要素。
语言的各种学科对语言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学科。
部门语言学:以语言的基础要素及与各基础要素相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如: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词典学、文字学、修辞学等等。
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
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对具体语言的研究有描写的和历史的两个不同的角度。
描写语言学(共时语言学):截取语言的某一时期的横断面,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系统。
如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
历史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发展演变的过程。
如汉语史、英语发展史。
对具体语言的基础要素及语言运用各方面分别加以研究,就形成了具体语言学的各个分科,如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等等。
普通语言学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它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
其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语言的发展等等。
《语言学概论》所讲授的内容就属于普通语言学范围。
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的研究,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理论应用于对语言学相关学科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等。
二、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三期(2007 No.3, Vol.9)“术语学”读书札记一:术语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冯志伟1(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现代术语学的创始人欧根·维斯特(Eugen Wüster)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2(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的德文版第三版(1991年在波恩出版)。
此书是国际术语学界公认的经典著作,确实应当认真阅读。
我自己虽然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担任过几年的教授,对于德语还比较熟悉,但是,由于《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这本术语学的经典著作涉及面广,博大精深,在阅读过程中,我尽量做到逐字逐句地推敲德文原文的含义,仍然难免有理解不正确的地方。
朋友们劝说道,你何不把你的读书心得一一写出来,公之于众,让广大读者来评说你的理解是否正确?朋友们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
在朋友们的热情鼓励下,我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出来,算做是我的“术语学”读书札记,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此书的第二版于1979年在维也纳、纽约出版,于1985年在哥本哈根出版。
在第二版出版之后,本书就成为了一本经典性的术语学手册,在专业领域中的名声越来越大。
本文是此书序言部分的读书札记。
维斯特的这本著作,远远不只是一本为未来的术语学家们准备的入门读物;它是对术语学原则性问题的科学论述,同时,它也系统地描述了(尽管人们从书名中猜测不出来)术语这种相对年轻的语言表现形式所独具的特色。
术语这种年轻的语言表现形式,尽管在当今许多语言和文化的共同体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然而,总体来说,对于它们的实施,目前还缺乏前提条件。
1冯志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2Eugen Wüster, 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 3. Auflage, Bonn: Romanistischer Verlag, 1991.维斯特这本著作的这种独特之处,正是在于它研究了人们在自身变化着的语言背景下有意识要去关注的术语问题,对于术语这种语言的表现形式的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的序言讨论了“口头语言(Gesprochene Sprache)”,“书面语言(Schriftsprache)”和“术语(Terminologie)”的差别以及它们和术语学术研究的关系。
一口头语言对于语言学来说,直到几年以前,在本质上,还只存在着一种语言表现形式,这就是“Sprache”(语言)。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口头语言”远远地是先于“书面语言”的,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本质差别开始变得明显之前,大块的时间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流逝。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如果人们想到,自从浪漫主义时期以来,我们考察的对象“语言”的形成是以这样的“假设”(Annahmen)为前提条件的,这个“假设”具有公理的特性。
这种“假设”认识的基础是:在德语中,语言(Sprache)和说话(sprechen)是一样的,它们可以相提并论,这容易使人们想到它们都是名称(Bezeichnungen)的形式;从根本上来看,语言就是说话。
在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t) 1836年关于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巨作中,对“语言”的经典论述如下:“语言,如果从它真正的本质上理解的话,则是某种稳定的、在每一个时刻又是暂时的东西。
甚至其通过文字的保存,也一直是一种不完善的、如同木乃伊似的收藏,人们仍然还是需要为此寻找有意义的生机勃勃的演讲。
语言本身绝不是产品(Ergon),而是一种创造活动(Energeia)。
所以,语言的真正定义可能只是一种发生学上的定义(seyn)。
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永恒的、不间断的、精神上的重复性工作,它能够使清晰发出的声音表达出人们的思想。
从直接和严格的意义上说,这是对于每一次说话(sprechen)所做的定义;但是,从真正和本质的意义上看,人们还可以把说话的总体看成是语言(Sprache)”。
威廉·冯·洪堡的那个时期是哲学研究全面新开创的时代,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与口头语言的天然特性的展示紧密相连的;仅仅是在民众自发进行的日常交谈中,语言的这种名副其实的、真正的本质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雅各布· 格林(Jacob Grimm)的《德语语法(Deutschen Grammatik)》(1819年)第一卷中的几行字,就表达了对这种理解的认识,他的这种理解给人一种独立的和绝对可靠的印象:“语言如同所有自然的和有教养的事物一样,是一个未被记载下来的、未被人们意识到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我们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培植,它决定了我们本民族特有的语言的音调、变格变位、习惯用语以及语音的硬、软特性等所制定的语言工具的形成。
现在,谁能相信,一个如此精深建造的、依据自然法则进行明智取舍的蓬勃发展的语言,是在那些语言专家们所制订的缺乏说服力的、失策的法则的引导下形成的呢? 六百年前,每一个普通的农民就已经知道德语这种语言的完美无暇和精致美妙,也就是说,他们天天都在练习说话,今天最好的语言教师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每一个德国人,不管他说的德语是标准的还是糟糕的,也就是说,不管他是否受过教育,(我们根据一个法国人的恰当表述来说):他都被允许使用一种他自己独创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法来说话,他能够别具一格地驾驭所有语言专家所制订的语法规则”。
与理解口头形式的语言的自然性相关的问题是,很多学者(包括威廉·冯·洪堡)认为,书面语言是反自然的, 这种观点听起来是令人信服的,在当时也比较盛行。
对于语言的这种本质概念的理解难以避免地导致了把文字从语言学研究的兴趣中心驱逐了出去。
与“自然性”相对的书面语言,描述的只是某种人造的、因而是次要的东西,这种理解,使人们想起一种传统,它可以追溯到柏拉图(Platon)时代。
它的使人信服的能力成为这样的理解继续存在下去的标志,这种能力再次被权威人士的影响力所激活,变得更加活跃。
首先在人们对浪漫主义语言着手研究之前,通过让·雅克(Jean-Jacque)时代的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卢梭(Rousseau)的影响,再通过约翰·乔治·哈曼(Johann Georg Hamann)和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德尔(Johann Gottfried Herder),后来在19世纪70和80年代,通过德国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所谓的“青年语法学派”(Junggrammatiker)的倡导,最后,自从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De Saussure)出版了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1916年)之后,主要是通过结构主义者的影响,把这种对于语言的理解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他们声明:“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语言”。
下面是这种声明的一个例子:这里引用的是美国语言学家伦纳德·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划时代的著作《语言(Language)》 (1933年)中的一段论述:“书面写作仅仅是借助于可视标记的一种记录语言的方式”,语言首要的表现形式是话语:“所有的语言,在它们几乎全部的历史上,是被不会读或者不会写的人们使用(说)的;这些人们所说的语言,是和有教养的民族的语言一样稳定、有规律和丰富的”。
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尔丁内(André Martinet)也表达了完全类似的意思;在他的《普通语言学基础》(Elément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1960年)一书的开始,在“语言的语音特征”这个主题之下,他写到:“人类语言的符号,首先是语音类型的,在过去千百万年的时间里,它仅仅是以语音这种形式存在,即使在今天,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在不会阅读的情况下,把语言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人们能够说话,进行交流”;“人们总是在学习说话”。
他继续阐述到,“在人们学习阅读之前,文字的使用是事后才补充到语言上的,从来就没有过出现过‘反其道而行之’的情况”。
对书面文字的考察研究,形成了一个与语言学相对的特殊学科,如果说得实际一些,这个学科只是对语言学的补充。
所以,语言学家基本上不考虑文字的情形。
这里随便提一下在这种关系中的一种矛盾。
这种矛盾存在于这样的事实当中:尽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基础性解释,尽管在观点和方法论上一再对人们进行引导,研究的实践还是没能和书写语言相脱离。
浪漫主义时期的语言研究,是以书写形式的符号出现的,就和青年语法学派和结构语言学派所处时代的情况一样。
后者研究的对象,一般来说,是以音标符号形式出现的借用书写语言。
也就是说,这种语言,它的形式是受文字影响的或者被文字打上烙印的。
从50年代初以来,当机械化的记载和或多或少自发形成的口头语言的复述技术成为可能以后,这种语言的书面特性才以增长的态势被人们所意识到。
口头形式的语言,正如对它的研究所表明的,它描述的只是“语言”基本表现形式中的一种;除了口头语言之外,在语言和文化的共同体中,还表现出书面语言的传统,书面语言是语言的第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二书面语言对于一门融入了现实环境或者是依赖于一种场景的口头形式的语言而言,对其特性掌握得越好,对语言和文化共同体中语言使用情况的细微知识越是了解(这个语言和文化的共同体不具有书写语言的传统),人们越能对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语言现象有一个更适当的评估。
书面语言是“语言” 的第二种表现形式,它描述了一种在“手写文字文化”时代开始的、以图书印刷符号加以表示的语言形式。
书面语言是矢志不移地向前推动的有意识的“语言完形化”(Sprachgestaltung)的第一个结果。
这里所谓的“语言完形化”,就是语言以书面形式得以保存并完善其客观实体的过程。
书面语言以文字为媒介物来实现,它以文字为基础;把它产生的言论用文字“固定”下来,从而使语言成为客观的实体,并与此相伴随而使语言实现它的完形化。
作为一流文化技术的有意识的语言完形化,完全是以规范的符号形式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连续地形成一种以文本为基础的文化传统,并为这种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创造前提。
书面语言可以在下列的存在物中找到它可见的表达方式:一种经过规范的拼写法(也就是“正字法”),具有标准化形式和精心定义过的使用规则(也就是“语法”),一张通过定义“精心制作的”单词表(也就是“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