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西安市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陕西省西安市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陕西省西安市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陕西省西安市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展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另外,实验的验证和生活现象的列举是本节课必需要的。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先是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引入惯性概念,利用惯性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另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示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3.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6.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教法分析】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设疑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分析】

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从日常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使学生建立起运动改变的原因在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观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对惯性的学习中,这仍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许多学生把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与物体在这种状态下的特点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

(3)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4)理解惯性,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1)乐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

(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地分析、猜想、推理与总结。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

(2)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准备】斜面、粉笔盒﹑小车、毛巾、棉布、标志物、木板、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

达到目标

跳远运动员跳离地面后为什么还能继续向前?

交警提示驾驶员系安全带,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些现象都与初中我们学过的惯性有关,引人牛顿第一定律。观察图片,思考问题通过物理知识

在生活中的应

用引起学生探

求物理知识的

兴趣。

告知学习目(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

(3)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目

的性并便于学

生对学习的自

我评价

二、伽利略的研究——理想实验的魅力

当初,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他用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根据经验得出

结论的方法,而是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实验。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有实验来支持。

(学生看书思考)

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伽利略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伽利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滚动,球也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便会滚的越远。他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

为了说明他的思想,他设计斜面实验。

这是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分那些步骤?

观察——猜想——推断——实验——结论

伽利略实验

从实验可以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实验与一般实验有什么不同?

伽利略的实验是人们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抽象的分析。

为什么说伽利略的实验是理想实验?

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进行科学推理,不可能直接做到,称为理想实验。

至此,我们已经对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回忆结论获得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课本

了解探究过程

同学参与实验

观察实验

学生看书

体会正确的研

究方法

培养学生阅

读、分析、归

纳能力,同时

强调课本的重

要性

知道探究的一

般过程

激发兴趣

对学生进行科

学方法的教育

三、笛卡尔的完善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观点,明确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他支持了伽利略力不是物体的运动的

观点。

笛卡儿的观念不同于伽利略观念的是什

么?

笛卡尔明确指出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沿同一直线运动;同时从大小和方向的角度,即从矢量的角度对不受力物体的运动进行了更准确,更严格的描述。更为可贵的是笛卡尔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

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正确结论隔了一代人后,牛顿把力与运动的关系总结成整个牛顿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四、牛顿的总结——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基本内容和伽利略和笛卡尔

观念相似,所以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牛顿给出了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的运动形式,从运动的轨迹,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向诸方面高度概括总结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牛顿给出了力、惯性的概念,所以这条规律称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系统中的基础。

2、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设问: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会怎样?

(1)描绘了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设问: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看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内容

观看视频

不受力时,运动

物体会一直运动下

培养学生分析

能力,自主学

习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

活实际紧密结

合,体现知识

的实用性

利用学过的知

识解释有关现

象,提高学习

的兴趣。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应该与本身的因素有关,而力是外界施加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因为受力,所以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无关。

实验:不同质量小车在相同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不同。

实验说明,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惯性大。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不同的车在相同速度时受相同的制动力刹车时,大车滑行的距离远,加速度小,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大。

现在我们又从惯性的角度认识质量,对于科学概念的认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深入的。归纳惯性定律与惯性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归纳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小结与作业

1、力与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

—伽利略的研究(理想实验)——笛卡尔的完

善——牛顿的总结

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含义

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确立了惯性的概念

3、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惟一的量度。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

归纳总结本

节课所学内

容,使知识点

明确。

自学课本P70惯性参考系

问题与练习1.2.3.4。

学生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亚里士多德首提力与运动的关系

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的维持(错误)

二、伽利略的研究——理想实验的魅力

三、笛卡尔的完善

四、牛顿的总结——惯性定律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

1、追随历史的足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发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注意利用学生身边随手可得的实物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规律的发现、证明就在教室中。

3、有关惯性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多方面知识渗透的最好载体,教学中极大的发挥不为过的。

4、重点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序言去物理之海冲浪教学设计教案(精)

去物理之海冲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明确实验、活动的规范,如器材分发、讨论、记录、作业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使用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物理研究范围及科学家的简介,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树立“去物理之海冲浪”的信心和决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基本内容和使用方法,明确实验、活动等的规范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树立“去物理之海冲浪”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任务分析 :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 对于初二学生来讲, 虽然学过综合科学, 但第一次接触物理, 队伍里充满神秘感, 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还不清楚, 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虽然做过一些实验, 但对物理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活动规范并不知道。

2、教材分析: 好的开始, 将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 将起到引领学生入门的作用。知识与技能目标很简单,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物理书、活动卡的使用方法, 了解教科书和活动卡上一些图标的含意, 知道物理课的学习、活动规范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由于是第一节物理课, 所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设置学习支架方面 : 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生不容易区分“教科书” 、“活动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对其中的图标含义不容易理解和记忆 针对学生的这一困难,设置以下支架: 学习支架一 : 形象比喻:把物理知识比喻为“大海” ;教科书——船;活动卡——帆和舵; 教师——舵手;学生——船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学习支架二 : 课件支架:制作课件,形象展现上面的比喻,帮助并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习支架三 : 知识应用: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教科书和活动卡上设置的栏目和图标含义后, 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相应的栏目,通过具体的栏目内容进一步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教学媒体:ppt 课件 教学流程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序言教案.doc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序言教案 初二的同学是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科学性的课程,那么教师应该做好序言教案,尽量给同学们对物理有一个大致的清晰的认识。下面来看看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二、进行新课

例:我们去超市购物,收营员会扫商品的条形码,通过计算机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我们有些智能手机也同样具有扫描条形码的功能,同样也可以获取商品的信息,条形码就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 例:洗衣机能甩干湿衣服、神舟九号飞船上天,都运用到了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引导学生发言,讲述其所熟知的物理现象,并归类哪一些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物理现象,也都是物理学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就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一)有趣的物理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 欢畅的。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大家,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实验一:让学生在椅子上坐正,背靠椅子的靠背,双手交叉在胸前,就保持这种姿势起立。 实验二:在啤酒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敲击瓶子,听瓶子发出的声响。实验三:双手将两块纸片平行放置,向纸片中间吹气(解释飞机飞行原理)。实验四:在水杯的上方,放置一张纸片,在纸片上放上一个鸡蛋,迅速的抽动纸片,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解释汽车的安全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学们》优质课教案_12

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怎样学好物理。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尖端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实验鼓、水槽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 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 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身边的物理现象 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海边拾贝导入物理学!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浮在水槽中的乒乓球”“悬浮在水槽中的小瓶子”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并引出图片4、5。 (2)、“手按着嗓子说——我爱我的祖国”“鼓面上跳动的乒乓球”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学生实验观察“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 (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 (《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气”是什么东西。向上还是向下? ③鸡蛋在淡水中会下沉吗?在盐水中呢? ④气球为什么能把“开水烫过的杯子“吸住? (“开水烫过的空矿泉水瓶”为什么会变瘪?)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动脑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还要在细心、安全的情况下,大胆探究我们不知道的物理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物理为 人类造福的。 四、STS: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五、小结: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六、作业: 1、课外做书中的或布置的实验 2、预习第一章内容,同时准备实验仪器:橡皮筋,钢尺等。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三、探究物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

初二物理序言课

初二物理教案——引言 【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内容:希望你喜欢物理 1、知道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实验。 2、常识性了解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常识性了解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以及物理实验的作用。 4、通过有趣的物理现象学习、观察、培养学习物理的起始兴趣。 5、通过学习著名的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事例,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形 成美好的品德,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 【知识重点和学习难点】 重视教材中提出的学好物理的建议是本周的学习重点.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一、培养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年龄一般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孩子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 (1 上系有一段橡皮筋,如图1所示。 根棉线被拉断了,这是为什么呢? 90角, 成0 60时 可以看到像的个数在增加。当角为0 有七个像。 (3 (4)有感情的牙刷,如图2 背)摩擦牙刷无毛的一端,当再用手指靠近此端时,发现牙刷被手指吸引而转动起来(天 气干燥时做最为明显,阳雨天效果不好)

二、什么是物理学和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有一类现象,这就是虽然经历了各种运动变化,但物质的本身并不改变,这类现象就叫物理现象。例如,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它的地理位置在变,但飞机仍是飞机,它并没有变成别的东西。给水加热,它的温度升高了,但水仍是水,也没变成别的东西。这些现象都是物理现象。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力、声、热、电、光等现象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它们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例如,河水是由高处流到低处,这就是它的运动规律,它这样流动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研究各种物理现象,找出其中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并阐明其原因,这就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进行观察和实验。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从那些看起来平常的细微的现象,他仔细观察了从来没人注意过的大教堂的吊灯的晃动情况,发现了悬挂着的物体在摆动中的等时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简单方便的计时器—钟表。 三、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众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学都有执着的追求,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优良的品行和酷爱思考的习惯等是所有成功者的诀窍。因而科学家们无数的发明、发现并非偶然,观察和实验是他们最基本的方法。 润滑油的发现,有一天,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约了几个好朋友来家玩。瑞利的母亲非常好客,亲自沏茶送给客人。当她把放在茶盘的茶碗倒满热水,用一只手端给客人时,茶盘发生了倾斜,洒出一点热水,茶碗在盘里轻轻移动了一下。这一现象没有逃过瑞利的眼睛。他母亲给第二个客人倒水时,接受了前一次的教训,先把茶盘的水迹擦干,在茶碗中也少倒了点水当再端给客人时,又发生了倾斜,程度跟上次差不多,但茶碗在盘中滑动比上次厉害,这一现象又被瑞利看到。他被这两种现象深深吸引,竟忘掉了身边的客人。当客人走后,瑞利经认真观察发现,茶碗滑动厉害的原因是茶盘表面油腻。第一次是由于茶盘中洒了热水后,油腻溶于茶水了,没第二次滑动厉害。后经反复研究,最后瑞利发明了润滑油。 巧妙的测量。有一天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去掉尾部的大玻璃灯泡交给了他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八年级物理序言课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二、进行新课 例:我们去超市购物,收营员会扫商品的条形码,通过计算机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我们有些智能手机也同样具有扫描条形码的功能,同样也可以获取商品的信息,条形码就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 例:洗衣机能甩干湿衣服、神舟九号飞船上天,都运用到了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引导学生发言,讲述其所熟知的物理现象,并归类哪一些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物理现象,也都是物理学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就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一)有趣的物理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

欢畅的。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大家,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实验一:让学生在椅子上坐正,背靠椅子的靠背,双手交叉在胸前,就保持这种姿势起立。 实验二:在啤酒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敲击瓶子,听瓶子发出的声响。 实验三:双手将两块纸片平行放置,向纸片中间吹气(解释飞机飞行原理)。 实验四:在水杯的上方,放置一张纸片,在纸片上放上一个鸡蛋,迅速的抽动纸片,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解释汽车的安全带)。 实验五:向矿泉水瓶中倒入烧开的开水,然后倒掉水,迅速的拧紧瓶盖,观察瓶子的变化。 实验六: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放置一张纸片,倒置玻璃杯,观察水是否会流出。 实验七:摩擦塑料绳,观察塑料绳的张开情况。 前面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造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就能使乒乓球恢复圆形。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可见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二)有用的物理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从电灯到各种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都要用到电,从发电、输电到应用都要用到物理中的电学知识。等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电学知识,就可以处理一些家庭用电中的故障,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又比如,300多年前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实验时发现白光可以分解成七中单色光,正是得益于这一发现,才使人类认识到我们为何会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 简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序言)教案

科学之旅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 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 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 科学。 2、学生实验:(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 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 物理的信念。 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测评: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五、课后活动: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 3、物理是有用的。 4、如何学好物理?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7.1 《力》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3)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 (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 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 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4)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 科学之旅序言 1、物理学是一门学习有关力、热、声、光、电等知识的学科。物理与自然、生活、社会、科 技密切相关。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学习物理有趣,更有用。 3、要学好物理应做到:①勤于观察,乐于动手;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即归纳为: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要做到:多读课本、多感知物理情景和过程、记写得法、多巩固应用。 4、要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5、会判断:自人界、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哪些与力有关、与热、与电、光、声有关。 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 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 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 为 1.90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 度为0.1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

最新八年级物理-教案-引言

引言 【教学目标】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3.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科学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实验是怎么一回事。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现象观察,联系物理知识,感悟物理的有趣有用。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1、活动0.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①看一看,如果点燃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请你先猜想一下是长蜡烛先灭,还 是短蜡烛先灭? 你的猜想是否跟事实相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总是短蜡烛先 灭吗? ②猜一猜,如图0-2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小金鱼会被烧死 吗?为什么水烧开了而金鱼却安然无恙呢? 2、活动0.2动手做一做 ①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如图0-3,你发 现了什么?把玻璃杯沿着书本平行移动,你会发现 什么现象? 用你手边的玻璃杯或透明饮料瓶试试看,会有什么 新的发现? ②用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薄铁片等物品,试一试,如图0-4,隔着上述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变化吗? 教师:上述这些做法就是实验。 板书:物理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 ③下面我们来进行几个简单易行的有趣的物理实验: 1)散开的细碎的塑料包装绳,用干燥的手捋几次。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物理序言 教学文案

奇妙的物理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 奇妙的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通过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有趣的物理现象、学会观察生活和提出科学问题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关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原理、物理方法的时候进行的。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二学生大多充满好奇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预习和自己动手小实验的能力。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本节课抓住学生活动为核心,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中体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基础前提的作用。 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让学生了解物理课本各项栏目的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欲望,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与他

八年级物理上册绪言科学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序言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在使用本教材的时候,教师应该转变某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如不是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不是所有教材中的所有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 2.各个栏目都应该得到重视,评价方式要作相应改变,以课标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 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原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这本初中物理教科书,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致,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本书将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编写的,这本初中物理教科书,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致,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为了便于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海洋的探索,《探索物理》设计的以下的栏目。

实验: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有重要的意义。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这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时机。实验一:矿泉水瓶按压实验。实验二:矿泉水瓶打孔实验。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引发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演示:实验三:发电机模型,同是演示纠错方法,体会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想想做做:实验四:吹乒乓球实验,请同学上来自己做一下,并进行思考,上下之分,吹吸之会。 想想议议:实验五:取一部分水,在取一部分带色的酒精混合。得出的结果出人意料,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的乐趣。 科学世界:扩展性内容,介绍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扩大同学们的视野。如书第83页——海市蜃楼。 STS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Society (科学技术社会) 的简称,介绍和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这部分也是扩展性内容。 扩展性实验主要展现以传感器,计算机等仪器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做的。如P24 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论文写作等。如P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