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与现行美术教材、各类教辅相悖的一个观点

作者:武臣“平行透视:所画的物体有一面与画面平行,另一面与画面垂直的透视画法。又称一点消失法、一点透视法。”

“正方形平行透视规律:直立正方形:与画面平行的是原形,平行的上下左右移动不变形,……” ——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上册)第20页。“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具有以下特点: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心点。由于视点位置不同,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有9种形态(图2—22)。”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素描》,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实

用美术类专业教材编写组编。下文简称《素描》。

翻开我们的各类美术教材及相关教辅中立方体的平行透视这一部分知识,其透视特点、透视图都与上图相

同。承认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有9种形态。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写生位于我们左下方的立方体(图2-22左下),如下图。

此时可同时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依教材中的平行透视规律,我们应该画成图中①的样子。可是当我们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是有问题的,当我们能看到立方体BC线所在的左侧面时,立方体AB线所在的正面已相对观察者发生了一定的右旋转,此时A、B、C三点的空间位置也发生了变化,B点距离观察者最近,A点推后、C点相对原位置有所前移。依视平线下方,点的位置“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知道此时A 与B两点绝不会在同一条与视平线平行的线上,所以画成图中②的样子要好一些吧。

再如,我们从上图2-22中选出左中位置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图与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做一比较:

试问,当立方体处于如图位置:立方体上下体面与地面平行,同时能看到正面和一个侧面时。

我们是说它符合平行透视规律呢,还是符合成角透视规律呢?也许有人会说,看其体面是和画面平行还是成一定角度。其实,这时的画面已被无限延伸,体面正对的这部分画面已经与视线不垂直了。此刻对着观察者的应是两个面之间的那条棱,其透视规律符合成角透视缩形的规律。用立方体成角透视规律解释才合理,很显然,这一位置(图2-22左中)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是不合规律的!

用上面同样的方法分析图2-22中除心点立方体之外的其它立方体似乎都有问题存在。

所以本人对(图2-22)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现行各类美术教材及教辅通用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图)提出了

许多的疑问:

1.与透明画面平行的体面要不要与视线垂直?从当初玛萨乔研究的本意(详见《素描》36页)来看,透明画面是应该与视线垂直的。图中同时可看到一个立方体的两个或三个面时,该立方体还有那一个面是与观

察者正对(与观察者的视线垂直)呢?

2.立方体的侧面与两底面相互垂直,当视线与立方体的正面垂直时,该立方体的上、下、左、右面会不会

被同时看到?

3.立方体“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自身存在倾斜面,…… 二是因视点太高或太低,产生俯视倾斜透视或仰视倾斜透视。”《素描》第40页。平行透视图中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的透视图与立方体倾斜透视第二种情况产生的透视变化有何区别?此时的视点位置相对于立方体来说是不是太高或是太低?

4.观察除心点外的立方体时,焦点透视的主视轴是不是发生移动?与主视轴垂直的透明画面要不要移动?我是一位美术教师,出于对教材的负责,对教育事业的关心,针对以上疑点,撰写了《六面体的平行透视仅有一种形态》一文。欢迎各位老师,美术界同仁不吝指导!

一点透视规划鸟瞰图画法

第二章规划专业常用透视规律 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1.1 设计平面图转化一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2.2 两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2.1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两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2.3 三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3.1 三点透视理论及在鸟瞰图中的运用 2.3.2 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三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3.3鸟瞰图中的配景表达 3.3.1 鸟瞰图中的植物画法 3.3.2 鸟瞰图中的远山、远水画法 3.3.3 满足空间的远景处理手法详解

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第一步:分析 首先我们拿到一张平面图,要分析该平面图适合从哪个角度来画鸟瞰图,对于一点透视的鸟瞰图来说,往往楼层的高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点透视的鸟瞰图适合前景建筑较低,远景建筑较高的角度,否则近景建筑高度过高的话就会遮挡到后面大部分的内容。我们以一张平面图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该图红色部分为高层建筑,而非红色部分建筑楼层较为平均,所以我们选择如下角度。然后将其划分为4*4的网格,以方便我们寻找透视底图当中对应的位置。

第二步:构图及透视 (1)初学画鸟瞰图时很多同学容易把画面画的过满,所以我们在画图时先画出一个距离纸边一厘米的构图框,然后再找出视平线和灭点(视平线在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灭点定在视平线二分之一位置靠右偏移一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找出平面底图大概的位置。 2、将找好的底图进行等分,且找出对角线与等分线相交的点,找出网格纵向的线。 3、过相交的点找出横向的分割线,求的网格

第三步:定位 根据平面图找出对应的透视底图, 第四步:体块 找出的建筑体块进行拔高 第五步:细节及配景 1刻画出建筑的细节

平行透视画法原理

第一季第五节:平行透视原理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下关于透视学方面的重要基本术语,并没有布置练习给大家,我们要学习美术,其透视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不单单只对艺术人体来说,对别的美术门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搞清楚了这些基本的透视属于的情况下,我们就来介绍下透视的类型,及各个类型的绘制方法。 现在对透视的分类有很多种分法,我个人较偏向与分为以下三种: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三点透视:物体其中两面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另一面在天点或地点消失。 下面我们介绍一点透视(平行透视)的原理及绘制方法: 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是典型的平行透视,任何形状的物体,只要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方向,我们就可以定义他为平行透视。例如:建筑物,桌椅家具,汽车轮船,都可以归纳在一个或数个立方体中,无论这个物体有多复杂。这中透视的技法特点是:与平面平行的这个面,形状在透视中只有近大远小的比例变化,不产生透视上的变形变化。 图1是站在集装箱顶部的透视效果,物体无论远近都是与画面成平行方向,发生变化的只是板材在透视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拱形走廊的廊柱同样产生了长短大小的近大远小变化。同时,观察者位置的不同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这是由视点的位置不同所决定的。 图2中观测者居于物体的右侧,所有的廊柱的变线都落在观测者视点正前方的灭点上。根据这个原理,确定视点的位置是合理安排透视的捷径。

平行透视也称“单点透视”,就是说所有与画面垂直的边线都要消失为一点即灭点.因此空间中的所有物体便依照这个点来进行变化。(图3) 图A.灭点在物体的内方,只能观察到一个面. 图B.灭点在物体的外侧,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 图c.灭点在物体的上角,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三个面. 图D.灭点虽然也在物体的内测,但物体的正面为空,我们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层层的深远,我们可以观察到更多的面,这也是我们最长用到的透视技法.平行透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平行透视是一个面与画面平行的透视关系,物体是与画面平行放置的,因此它在空间中的变形也就减小到最低程度。 平行透视的技法,以正方体为例: 1)首先定义视点(s),消失点(灭点)P,及据点(d),dp=ps。 2)画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 3)从a、b、c、d四点向P点连接消失线。 4)延长cd线得到e点,点,即cd=dt。

平行透视的画法[常识]

平行透视的画法[常识] 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 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0 ______ Sk PV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o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o lIl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ifl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CV、CCV、ACV 各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方体,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2)、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___________ 龙 ______________ UU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画面中的 比例为4:3:5o

,定出视平线HL,主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 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 定距点D, DCV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2-2A) ,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 线,连接DCV、CCVo在AB延长线上确定0点, B0线等于一个刻度。过点0作D的连线,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 点的水平线与ACV、BCV相交。(图2—2—2B) ,继续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 构图。(图2—2—2C)

平行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 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 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 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CV、CCV、ACV 各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方体,即正方体的平行透 视图。 (2)、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画面中的 比例为4:3:5。 定出视平线HL,主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 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 定距点D,DCV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2—2A) 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 线,连接DCV、CCV。在AB延长线上确定0点, B0线等于一个刻度。过点0作D的连线,与视心 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 ACV、BCV相交。(图2—2—2B) 继续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 构图。(图2—2—2C) (3)、室内透视图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将准备好的平面图按l米×1米画上网格作为辅助线。(图2—2 —3A) 按室内实际比例尺寸4米宽、3米高确定房间外框,并标 上刻度。设定GL线、HL线、CV点和距点D。分别过CV 点作A、B和0、l、2、3、4各点的连线;过D点分别作0、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教案 教学内容:《基础素描》第1章《透视知识》。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进入专业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的美术绘画知识是相当匮乏的,特别是绘画透视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而绘画透视知识恰恰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之基础”、“重点之重点”! 因此,给他们传授一些必备的绘画透视知识,特别是有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方面的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但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地给他们灌输一些生硬的透视概念,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细心指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分析透视学在设计与现代绘画中的运用和重要的地位;掌握平行透视基本概念和透视原理。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学习与他人合作讨论意识;提高自己的绘图操作水平与网络学习能力;学习对问题的缜密思考与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感受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深刻理解平行透视基本概念和原理。 2、如何在绘画、设计活动中运用平行透视知识。 教学方法: 本人主要采取了“广播演示”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互动方式,通过“看一看”、“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评一评”等直观、互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学法上,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参与、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有关资料图片,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以方便用于课堂教学。 2、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课的相关教学材料,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方便课堂播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3、做好教学课件与相关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一看: 师:刚才带大家看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图片,说一说图片上远处的景物和近处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如:同一条桥梁/公路,为什么近处和远处有那么大的区别?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出示几张透视更明显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为什么在我们会感觉笔直的公路近处宽敞,越远越窄小?路边的电线杆越远越矮小?这是什么规律?这种现象称为什么现象?请同学们预习课本《透视知识》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说一说: 1、【教师活动1】:(板书)给学生安排预习课本任务: 1、“透视”的概念?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平行透视图"存在的问题 ——与现行美术教材、各类教辅相悖的一个观点 xx“平行透视: 所画的物体有一面与画面平行,另一面与画面垂直的透视画法。又称一点消失法、一点透视法。”“正方形平行透视规律: 直立正方形: 与画面平行的是原形,平行的上下左右移动不变形,……”——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上册)第20页。 “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具有以下特点: 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心点。由于视点位置不同,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有9种形态(图2—22)。”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素描》,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实 用美术类专业教材编写组编。下文简称《素描》。 翻开我们的各类美术教材及相关教辅中立方体的平行透视这一部分知识,其透视特点、透视图都与上图相 同。承认xx的平行透视有9种形态。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写生位于我们左下方的立方体(图2-22左下),如下图。此时可同时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依教材中的平行透视规律,我们应该画成图中①的样子。可是当我们略

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是有问题的,当我们能看到立方体BC线所在的左侧面时,立方体AB线所在的正面已相对观察者发生了一定的右旋转,此时 A、B、C三点的空间位置也发生了变化,B点距离观察者最近,A点推后、C点相对原位置有所前移。依视平线下方,点的位置“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知道此时A与B两点绝不会在同一条与视平线平行的线上,所以画成图中②的样子要好一些吧。 再如,我们从上图2-22中选出左中位置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图与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做一比较: 试问,当xx处于如图位置: 立方体上下体面与地面平行,同时能看到正面和一个侧面时。 我们是说它符合平行透视规律呢,还是符合成角透视规律呢?也许有人会说,看其体面是和画面平行还是成一定角度。其实,这时的画面已被无限延伸,体面正对的这部分画面已经与视线不垂直了。此刻对着观察者的应是两个面之间的那条棱,其透视规律符合成角透视缩形的规律。用立方体成角透视规律解释才合 理,很显然,这一位置(图2-22左中)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是不合规律的!用上面同样的方法分析图2-22中除心点立方体之外的其它立方体似乎都有问题存在。 所以本人对(图2-22)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现行各类美术教材及教辅通用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图)提出了 许多的疑问: 1.与透明画面平行的体面要不要与视线垂直?从当初玛萨乔研究的本意(详见《素描》36页)来看,透明画面是应该与视线垂直的。图中同时可看到一个立方体的两个或三个面时,该立方体还有那一个面是与观察者正对(与观察者的视线垂直)呢?

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一点透视画法

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一点透视画法 透视图是以作画者的眼睛为中心做出的空间物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它具有将三维的空间物体转换成便于表达到画面上的二维图像的作用。同时也是评价一个设计方案的好方法。 若想绘制理想的透视图,就必须重视透视图的科学性,应按照透视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作图方法进行绘制,才能使透视图中的物体形象真实地体现其形体结构与空间的关系。 我学习室内设计透视图的目的在于将所设计的室内空间更为立体、真确地表达出来,它是以最快的视觉语言向客户充分说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目的的表现手段。 画透视图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求消失点的作图方法,即先求直线的消失点,然后求直线全体的透视图,再决定必要的点和长度,如此便能求得正确的透视图。 所以说我们掌握正确的、简单易操作的透视规律和方法,对于手绘表现至关重要。我们根据消失点的数量,室内常用的透视方法可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多练习透视方法会使人产生良好的透视空间感,透视感觉的好坏也往往与表现图的构图和空间的体量关系息息相关,好的空间透视关系决定哦好的画面构图。 一点透视画法: 一点透视也称为“平行透视”,它是一种最基本的透视作图方法,即当室内空间中的一个主要立面平行于画面,而其他面垂直于画面,并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就是平行透视。 一、透视画图步骤: 1、在图纸上中央部分画出墙面的长度和高度。(设长为6000mm,宽4000mm, 高2600mm) 2、在画面中确定视心CV的高度。通常采用眼睛的高度1500mm左右最为合适。 按照视点EP的位置来确定视心CV,并将CV分别与a,b,c,d各点相连。

3、将线段da向右延长,并在延长线上按照相应测出d1,d2,d3各点的距离。 4、分别通过视心CV和点d3作水平线与垂直线,求出两线的焦点,其该点为立 点SP。 5、分别了解立点SP和d1,d2,d3点并延长,求出d1’,d2’。 6、分别通过点d1’,d2’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以变现空间的进深,从而画出空间中 的基准网格。 7、将视心CV分别与地板、天花上各点(1、2、3、4、1’、2’、3’、4’)连接并 做放射线,将其基准网格全部画完。 二、空间内物体画法步骤: 1、窗子:(设窗台高1000,窗子1000 X 2000 进深400) ①按照比例从ad线段上测量出窗台高度与窗户高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