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物理变化是指 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常伴有 、 、 、 、 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 中才能表现出来。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 即能表现出来。例如 、 、 、 、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一、物质的变化 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㈠、物理 变化 1、概念: 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 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 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二、物质的性质 ㈠、化学性质 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那么你能列举出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你能理解下面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吗?1、熔点 2、沸点 3、密度 [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 1 走进化学世界 全章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九上《1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 用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认识化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 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什么是化学。 教学突破 现实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来源,因此在介绍“什么是化学”时尽量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入手,从他们熟悉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领悟陌生的概念,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新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陈述:同学们一定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吧,大家还记得点石成金和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下面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两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传说有一根魔棒,用它点一下石头,石头就会变成亮闪闪的黄金,这就是点石成金的传说。 神笔马良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他得到一支笔,用这支笔画出的东西都会变成真的。 2.小结学生的讲述并导入:这两位同学讲得很好,多么神奇的魔棒与画笔!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魔棒与画笔吗?它们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化学世界。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下面请同学设想一个富有创意的愿望,并说出你们的愿望。(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4.承接提问:大家的愿望都这么美好,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多彩。那么,这样美好的愿望我们怎样去实现呢? 5.画龙点睛:其实很简单,通过化学的方法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课题一) 二、什么是化学 1.让学生阅读P2第一段。陈述:这段文字列举了一些改变我们生活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实例想一想化学究竟是什么。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 2.结合刚才看书引导学生:通过看书,大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这些物质还不断在变化着。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这些物质,例如书本、桌椅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人离不开食盐,那么食盐有什么性质?为何对人类那么重要?还有大家常用的小刀,为什么沾了水就会生锈?多数植物为什么会冬季落叶,春季发芽呢?这些问题你们都能找到答案吗? 3.提出问题:不用急,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当大家掌握了化学知识就会知道答案了。那么化学是什么呢?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汇编)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2/5。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 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四)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走进化学实验室(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单选题(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2.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 B.用量筒量取液体,当接近刻度时,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C.从试剂瓶往量筒中倾到液体要用玻璃棒引流 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用药匙或纸槽 4.仪器的使用应规范,诸如使用酒精灯时熄灭酒精灯往往用盖次,请问第二次盖的理由是()A.是为了下次好打开盖子B.是为了防止酒精挥发 C.是为了火焰熄灭得更彻底D.是为了操作的方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垂直向上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不能紧挨试管口 C.用试管夹夹试管时要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D.洗涤烧杯时,要洗到看不见脏东西为止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完毕后,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B.蒸发饱和食盐水,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放在电子秤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D.读液体体积 8.取用固体药品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A.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B.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C.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刻用干净的纸擦 9.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读数为45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25mL.这位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判断 10.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或取用方法正确的是() A.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要向着手心 C.任何固体药品均必须用镊子夹取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回原瓶 二、填空题(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

【知识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3课题)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的变化。例:石蜡熔 化、 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例:煤燃 烧、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就表现出的性质。包 括:、、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 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 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的性质。、、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

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 ①: ; 方法 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 可直接受热的:,,, 能间接受热的:,,(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装固体)、(装液 体)、(装少量液体)、(装 气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说课稿

说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一单元化学学习,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而对于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们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的四个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因其是教材中的第一批演示实验,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应先学会用教材再挖掘教材,我认为不需刻意替换实验,待学生有一定化学知识后再设计替代实验,若学生有新建议也可酌情采纳。这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应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学会观察、描述实验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学) 课标定位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在关于物质的性质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知识在线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 反应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也可能有 发光、放热等现象发光、吸热、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等食物腐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产 联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知识拓展 1、水沸腾的实验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与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胆矾的研碎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镁 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沉淀; 2、变化时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化学变化常伴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化学能可以转化光能、热能和电能。 4、如树木的生成是将光能转化为物质的化学能。而镁条的燃烧是将镁条所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成语包含的物质的变化其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该变化为() A.钻木取火B.积土成山

C.百炼成钢D.死灰复燃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A、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积土成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只有B属于物理变化,其他三项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在线 知识拓展 1、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要注明条件。如:当温度升 高时,固态的冰就会变成液态的水,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谁就会沸腾。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如:当我们闻到一种物质的气味时, 这种物质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质的气味这种性质就是物理性质。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是氧气与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所以为化学性质。 3、闻气体的方法: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的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叙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复习要求]: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一一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 、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 答此类题 要 熟 悉 下 列要 点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T 水T 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 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A. 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 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 ,有时需要一定 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达标测试卷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 4分,共24分)。 1. 如图1-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图 1-1 ) 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 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下列变比曙片址卒愛化的是 A 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有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学)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在关于物质的性质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尤,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盲。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知识在线 知识拓展 1、水沸腾的实验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与玻璃片又凝结成酒体;胆矶的研碎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镁条燃烧时发 出耀眼的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沉淀; 2、变化时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化学变化常伴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化学能可以转化光能、热能和电能。 4、如树木的生成是将光能转化为物质的化学能。而镁条的燃烧是将镁条所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考题何现 【考题示例】 下列成语包含的物质的变化其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该变化为() A.钻木取火 B.积土成山 C.百炼成钢 D.死灰复燃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A、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燃烧有二氧化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积土成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只有B属于物理变化,其他三项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在线 知识拓展 1、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要注明条件。如: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 冰就会变成酒态的水,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谁就会沸腾。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零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如:当我们间到一种物质的气味时,这种物质并没 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质的气味这种性质就是物理性质。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是氧气与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所以为化学性质。 3、间气体的方法:间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的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瓢进鼻孔。 号題仰现 【考題莉】 下列叙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是银白色固体 B.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九年级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序言 一、什么是化学 1、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质与物体的区别和联系 Ⅰ)、凡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的东西称为物质。凡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用途的东西都称为物体。 Ⅱ)、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物体是物质的成品。 二、化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物质的组成。 2、研究物质的结构。 3、研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4、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三、化学的发展过程 1、古代——发现利用了火,发现矿石制造出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 我国古代对化学的贡献: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等。 2、近代——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代——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探索微观世界;绿色化学。 纳米技术的运用使化学的研究进入微观阶段 四、学习化学的作用 1、认识物质的变化及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2、更好地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物质,为人类服务。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3、帮助人们研制新材料、新能源等。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绝大多数材料是人工合成材料。 4、有利于研究其他领域。如:现代综合学科、海洋化学、材料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新授: 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A、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联系是什么?(板书)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B、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 实验室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总分:32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检验其纯度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不随意触碰未知化学试剂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 3.在 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错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平衡时砝码为10 g,游码刻度为3.2 g,则称量物的质量是() A.10 g B.6.8 g C.13 g D.13.2 g 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有湿抹布扑盖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硝酸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8.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B.硝酸银溶液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少量氨水保存在烧杯中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10.(2分)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A.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如果浓度不大,可暂不处理,或用水冲洗一下即可 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 D.称量药品时,为避免药品腐蚀托盘,应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E.对于溶解时没有明显热量变化的液体,可用量筒完成溶液的配制 F.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11.(6分)(1)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写出下图这些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的违 规行为(写三点):; ; 。 (2)化学知识可以识别和揭露伪科学。现有 摘录的广告语:“本矿泉水绝不含化学物质:pH=7.3,呈弱碱性,能平衡人体内酸碱度,让人体处于弱碱性环境。”该广告的科学性错误是(写一点): 。 12.(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我 们需要掌握一些应急处理的常识。 (1)若酒精灯内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该灭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