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但所说明的对象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文章内容并不深奥。授课过程中,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弄清“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

⑵收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通过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能够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⑶揣摩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情感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读和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2000年11月份,我国多家媒体曾转载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

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当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选自2000.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板书文题)

设计(二):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3、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阅读,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发言,以历时最短、概括较准确的小组为优胜组。

明确:

1、nánɡ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3、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5、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学生精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

多媒体显示: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明确:

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四、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生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生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生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生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

选两位同学谈体会。

五、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

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

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观点看法。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2.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1.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2.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2.检查预习遗骸(hái):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chán chá):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漏洞。 二、学习《恐龙无处不在》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明确:这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交流后明确:不能。 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作者得出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大陆在漂移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块构造理论能解开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吗?为什么?交流后明确:能解开。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 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4.经过以上层层分析,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运动这一理论提供

(完整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骨gé zhě皱追sù 劫难蟾蜍陨石携带 2、解释词语 劫难:__________ 追溯:____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 致密: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三、合作探究,你问我答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

M8U2 Reading Turandot in Beijing Shiyan Senior High School:Mao Jinfeng 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Learn and master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Enable the stude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pera Enable the student to get familiar with some important phrases and words for example: universal awesome stubborn princess prince merciful deadline grand be condemned to something ask for somebody’s hand in marriage 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and so on 2 ability aim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listening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nd learn the reading strategy of of an opera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organizing ability 3 emotion aims: To train the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To train the students’ sense of being more brave and confident in their lives To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true love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of getting the key words and the main idea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read the review of an oper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speaking discussion listening and pair work 1. Fast reading to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 Careful reading to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3 Question-and –answer activity help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opera better 4 analysing the divided parts can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structure their striates 5 guideline and conduction parts help the students retell the opera in a right way 6 pair work can help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the multimedia a tape recorder blackboard and a project Teaching procedures: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实用教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难点 学习比较阅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 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 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 小说。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 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 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骨骼.(gé)鸟臀.目(tún)漂.移(piāo)地壳.(qiào) 深渊.(y uān)驮.着(tuó)岛屿.链.(yǔliàn)两栖.(q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江苏江陈中学江上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他是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2、这篇短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这篇短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3、学习文中字词 (1)辨音: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遗骸褶皱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

完整的教学设计及板书

看图学拼音5(gkh) 教学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读准三个声母与单韵母e相拼的音节和它们的四个声调。 2.学习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练习三拼音。 3.正确书写gkh三个声母。 教学重点: 1.读准gkh三个声母与单韵母e相拼的音节和它们的四个声调。 2.学习三拼连读的方法,练习三拼音。 教学难点:教给学生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学用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三拼连读的示意图或活动教具 3.拼音音节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学三拼音做准备。

1.呼带调单韵母的四声。 2.呼读所学过的声母 3.背诵两拼法的儿歌 二、学习三拼连读法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声母和单韵母相拼的两拼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拼连读法 板书:g—u→gu 学生读后在u的后边填写a,成为下面的板书。板书:g-u—a→guā 讲:这叫三拼音节,g叫作声母,u叫做介母,a还叫韵母,读的时候要先读g,再读u,紧连着读a,要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 教师范读:(要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演示三拼连读法的教具(教具同课本的图,小男孩和小女孩相对猛推三个字母,一下拼出“瓜”的音节)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三、巩固三拼连读 板书: 讲:这样的图表示的音应当怎样读呢?先看上边g—u—a→guā再看下边的h—u—a→huā一个一个地练习读。学生练习读。

课中休息:把以上的音节分成三张卡片,让三个小朋友代表三个部分,进行三拼音的小表演,全班小朋友练习直呼。 四、直呼练习(幻灯或板书) 1.g1 g2 g3 g4 guāguáguǎguàgua guōguóguǒguòguo huōhuóhuǒhuòhuo 2.ge gu gua ke ku kua he hu hua 板书设计: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1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 2.chán chú()()3.xi?()带 4.潮xī() 5.领yù() 6.yǎn()射 7.二氧化guī() 8.排chì() 二、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 2.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六、阅读 (一)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18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教师寄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 字 遗hái ()骨gé ()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 带 2、解释词语劫 难追溯 _________________ 天衣无缝致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阿莫西夫是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小说家。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三、整体感知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四、自主学习 (一)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二)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6.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五、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七、课堂小结: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八、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褶皱()追溯() 鸟臀目()两栖动物()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 了;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 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指出下列各句画线词语的词性。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小学语文】江南 教学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江南教学设计板书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看图导入 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出示:可东西) 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 (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读?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追溯背景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被编排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文章主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了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这一切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问题] 结合全文,分析《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的说明顺序及其作用。(对应训练见第10题) [点拨] 回答此类问题时,可按以下步骤:①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②结合各种说明顺序的作用作答。 [解答] 逻辑顺序。先发现问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南极去的?然后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从而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板块构造理论”,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骨骼流逝褶皱携带 劫难致密陨石追溯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臀.部(diàn)不解.之谜(jiě) B.彗.星(huì) 岛屿.(yù) 冰天雪.地(xuě) C.携.带(xié) 撞.击(chuàng) 天衣无缝.(fènɡ) D.追溯.(sù) 陨.石(yǔn) 二氧化硅.(guī)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时间流逝水土流失B.岩石熔化冰雪融化 C.导致失败本末倒置 D.大陆漂移白云飘遗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劫难:灾难;灾祸。 B.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C.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D. 不解之谜:不了解的秘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 ◆课内精读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 6.文中介绍了哪两种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xx·聊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xx 年 2 月 2 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 ..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 200 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主备人:徐清远审校人:周良刚备课时间:2020.2.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给加点字注音: 骨骼.()鸟臀.目()漂.移()地壳.()深渊.()驮.着()岛屿.链.() 两栖.()褶皱 ..()携.带() 三、整体感知: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说明内容——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总结说明内容——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

(完整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3、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和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2、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快速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2)说明文并不陌生,上学期学过一个单元,回顾下说明文主要掌握的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说明方法等) 2、出示恐龙图片,与学生交流恐龙作为世上最庞大的动物,但在6500年前灭绝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说明文。 二、教学新课 1、简要介绍作者。(阿西莫夫,一生充满了传奇,著作量惊人,写了至少400本书。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在美国仍很畅销。他被称为“永远的科幻教父”。) 2、快速浏览《恐龙无处不在》,思考: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归纳: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理清文章思路)。(1)思路: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最新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板书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 生字组词: 沿(沿着)(边沿) 答(回答)(答案) 渴(口渴)(渴了) 喝(喝茶)(喝水) 话(说话)(讲话) 弄(弄错)(弄堂) 错(犯错)(错误) 际(边际)(国际) 哪(哪里)(哪边)

抬(抬头)(抬手) 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哪里?(井里)。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朗读应是声音上扬。 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那你们还能举例子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训练(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基础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携)带碰撞.(zhuànɡ) 褶.皱(zhě)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流誓”,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流逝”。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凤州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成员:略主备人:邢长安审核: 学生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继续了解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导语: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2分钟) 二、预习导学:(导语:阅读课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看注释或查字词典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请先不看书)。 遗骸.( ) 蟾蜍 ..( ) 褶.皱( ) 劫.( )难陨.( ) 石骨gé( ) z hě( ) 皱追sù( ) xi..é.( ) 带遗h.á.i.( ) 2、解释词语(可看书或查资料,理解识记)。 劫难: 天衣无缝: 致密: 追溯: 3、两篇短文的内容分别是: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三、深入学习,合作探究:(18分钟)(导语: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弄清下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板书板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8将心比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难点通过与本文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二、初读课文,感知容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交流: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课后拓展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8*将心比心阿姨奶奶将心比心母亲护士将心比心人人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我在教学本课时,在想《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将心比心的教案太简单了,所以我将整个的教案改成了备注中的教案我在备本课时,自己朗读了很多遍,感觉比较难理解本课的将心比心的小故事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与答案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2)chánchú()() (3)xié()带(4)潮xī() (5)领yù()(6)yǎn()射 (7)二氧化guī()(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 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 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 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 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 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 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 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 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