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

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 .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 .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 .④⑤ C .③④ D .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 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

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 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 、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 、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 年7、8 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

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A.时间分配不均 B .空间分布不均 B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 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 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

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 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 流量下降 B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

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地表径流 D .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a 增强

B.b 增强

C.c 减弱

D.d

减弱

.丰水期水位上升

.流速减小

C.地区利用不平衡 D .产业利用不平衡

17.(18 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

多样。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 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着名的死海相似, 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 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 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 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 分)

18.(18 分)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 分)

20. R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下图示意R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回答:(20 分)

(2)若R河流域森林被破坏,请分析对当地水循环过程有何影响?(8分)21.(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下图为黄麻产区分布示意图和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示三角洲的形成。( 6 分)24.(10 分)读某国家

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丙地为小型盆地,地下水丰富,但含盐量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原因

(3 分)。

【地理一环境保护】

地下漏斗是因过度幵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

(2)简析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4分)

【来源】2016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D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

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故D正确。

2.读图可知,雨水幵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伸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

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故D正确。

考点: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来源】【百强校】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3.B 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3.草坪有吸水功能,能吸收掉一部分水,小石块没有吸水功能,透过小石块的水更多。选 B 正确。

4.这实验模拟的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实验用水量少,在盒中没有水土流失现象;植被的生态作用主要是光合作用;实验不能体现温室效应。选D正确。

5.这实验模拟的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城市积水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排水不畅造成的。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水循环。【名师点晴】水循环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下渗、植物蒸腾;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植物根、茎、叶等能截留部分雨水,减少下渗量;而石块空隙大,利于透水。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度大的地区,植被覆盖差,地表物质松散,降水强度大,是水资源和土壤流失的现象。温室效应是植被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产生的大气增温现象,与水循环无关。

城市积水一定是城市排水不畅造成的,也一定是水循环过程问题,与气候过程无

关。

【来源】2016 届江西景德镇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答案】

6.A 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6.据图知, a 代表蒸发、 b 代表地表径流、 c 代表下渗、 d 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7.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故 B 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故C 项正确,A项错误;因河流的调节作用,丰水期水位变化较小,故 B D项错误。

考点:水循环及其环节,水文特征

【来源】2016 届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3.C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13.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对雨水进行的拦蓄和利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拦蓄雨水,收集起来,可以缓解在枯水季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缓解的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 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 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 意义应用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 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A.冲积扇B.冰斗C.石窝D.峰丛 答案 C 解析冲积扇形成有山地流水参与,冰斗地貌有冰川参与,峰丛地貌是在水的化学溶蚀下形成的。只有石窝是干旱地区大气及携带沙粒对地表侵蚀、磨蚀形成。 4.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1)水资源具有□06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07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施加影响。 (2)人类通过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3.我国在一些大江大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北京密云水库等。简述修建水库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提示北京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及水库水量冬春季少、夏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一、考试内容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考查方式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 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 4.推测三眼井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2.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综合思维】 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水循环 1.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水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河流为典型的地表径流 3.成因

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知识清单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形成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4.赋予了水资源可再生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 [易误辨析]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的范围很广,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全球水循环总量的90%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微专题 水循环原理 过程与意义 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 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水循环的教学设计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 示 范 课 教 案 授课教师:皮小霞 授课班级:高一(21)班 授课时间:2016-9-2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发生的环节、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只是之前,已经具有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的物理学基础,因此,本节课将以10分钟的时间讲解“相互联系的水体”的相关内容。另外,活动题不单独作为一个内容来详细讲解,而是穿插到“人类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的探究中去简单讲解;而水循环的意义则是出示一些简单的材料启发学生得出水循环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水循环的过程”的活动开展,将绘制三种循环的简单示意图和说出每一种循环的主要环节作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水循环》教学设计 地理组春 【课题】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与洋流》的水循环部分。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一、背景分析 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理念: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地理教学设计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地理教学设计 1、本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二个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水循环的原理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对于了解自然,保护地球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原理,掌握水循环的原理,主要环节以海陆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搜集关于黄河断流的资料,黄河的长度、流量以及断流的次数,并播放黄河流域的示意图,从黄河变化向学生提问黄河为什么会断流,这些消失了的水份又去哪里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水循环。 2、学习新课(板书) 一、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雨、水分下渗、径流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海陆循环过程 海上内循环过程 陆地内循环过程 水循环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以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 问题思考:再一次看导课部分的资料图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二、水循环的意义 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新概念是就全球而言水量不变,并不意味着局部水量也是不变的。

水循环是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3、课堂总结 用精炼的语言描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4、课堂作业 1)、随堂的问题思考部分 2)、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种水循环 A、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C、内陆湖水蒸发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2课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导练案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2课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导练案 编写人胡长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2.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 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储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将收集和积储的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芝加哥则利用收集、积储的雨水冲厕所和清洁车辆。据此回答3~4题。 3.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4.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种矛盾( ) 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5.读右图,在野外获取纯净饮用水的 合理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 的是( ) A.①——水汽蒸发 B.②——水汽凝结 C.③——水循环 D.④——水循环 6.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 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 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7.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进入河流 生产生活利用窨井口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 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b c d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