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的彰显与消隐

材料的彰显与消隐

材料的彰显与消隐
材料的彰显与消隐

材料与建造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s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s 材料与建造

材料的彰显与消隐Array

客座主编:章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

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上海

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

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的教学工作,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评论》。主要致力于改造

类建筑和文教类建筑设计,多项作品获国家、省部、市级优秀设计奖40余次,作品曾在各类国内

外专业期刊与专著中发表,曾参加各类重要的专业展览。曾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上

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2003),“中国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2004),第七届中国建筑

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8)、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2009),“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建筑

设计精英”(2013),入选《1949-2009新中国新建筑,六十年60人》。同时担任《城市环境

设计》、《建筑技艺》杂志编委,《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编委。同济大学建筑学学科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26

强调材料之于建造的能动性是当前建筑界对材料较为共识的观点,材料不再作为分离的或附加的要素显现,它从

设计的一开始就参与到建造的逻辑关系中来,甚至作为建造的启发点与契机。安藤忠雄认为一个设计概念只有在提供了某种能表达出材料真正特性的方式,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空间结构,它才是正确的。这种忠实于材料特性的观念确实为建造提供了一条明朗、直接的出路,也为建筑师的主控性思维扫除了障碍。去除了装饰性元素的干扰之后,建造的逻辑与预设的场景异常清晰地呈现出来,就像混凝土之于安藤,砖石之于博塔。

强调材料之于建造的可能性,可以赫尔佐格与德穆隆的材料进化观念为代表。它不再一味追求新材料的更新,而

是寻求材料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更多可能性与拓展性。虽然他们也认同材料不只是形成围合空间的表面,而且也携带并表达着房屋的思想,但他们更热衷于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从美国加州的多纳米斯葡萄酒厂(Dominus Winery)的笼中

石墙到德国埃博斯沃德技工学院图书馆(Eberswalde Technical Library)的印刷混凝土,这种材料进化的观念开拓了一

个谋求材料在时代语境下自由度的新疆域。

强调材料之于建造的去模式化是对材料的社会属性的深入反思。因为对材料本真性的强化也同时引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本身不可避免的模式化倾向。

譬如红木,“名贵”就是材料的社会意义,也是材料带来的束缚力。只有当它的“名贵”被消解时,自由才能得

到释放。这种材料消解的观念在坂本一成的作品中表达为:试图通过“错位”消解掉“日常使用”所带有的社会意义,而并非从无到有地全新创造,来挖掘材料的另一面。

无论从材料的物理属性还是社会属性反思,对材料意义进行彰显还是消隐,都是在与建造所产生的关联中浮现出

来的。

27

内隐联想测验与消费心理-2019年精选文档

内隐联想测验与消费心理 分类号:B849;C93;B841 1、内隐联想测验概述 研究者应用外显测量方法直接询问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态度,然而一些特殊情境下,被试的自陈报告很难提供准确的态度信息。Rosenthal和Rosnow(1991)发现回答者倾向于表现得有礼貌和尊敬调查者,往往会揣测调查者意图,作出“迎合”调查者的回答。即使被试愿意表达他们的真实态度,也可能有心无力,因为他们常常无法意识到潜在的动机、愿望、价值观和态度(Wilson,Hodges,&LaFleur,1995)。 为弥补外显测量的不足,研究者开始关注内隐测量方法,Greenwald,McGhee和Schwartz(1998)年提出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Test,简称IAT)。IAT以反应时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呈现的分类任务测量两概念间自动化关联的容易程度,间接获取个体的态度信息,包括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完全态度(由于信息提取偏差造成的态度改变)以及内隐态度(个体无法意识到的态度信息)(Brunel,Tieriej&Greenwald,2004)。 IAT中有两组概念词(如名牌、山寨品牌,即研究对象)和两组属性词(如喜爱、厌恶),基本过程是呈现一属性词(attributive word),被试快速按键反应,将属性词归于某一

概念词(conceptword)。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存在两种关系:相容的(compatible)(假设为名牌一喜爱,山寨.厌恶)和不相容的(incompatible)(假设为名牌,厌恶,山寨.喜爱)。IAT假设当被试将相容的两组词归类时,更多地基于自动化加工,因此反应时较短;反之则需要意识参与,导致反应时延长。两反应时之差即代表被试对研究对象的态度:相对于山寨品牌,被试更偏爱名牌。IAT的施测全部通过计算机完成,具体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可参阅Greenwald等人(1998)、蔡华俭(2003)、崔丽娟和张高产(2004)等文章,本文不再详细介绍。 作为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内隐态度测量工具(张珂,张大均,2009),IAT也已经在消费心理学领域得到应用和实证检验(Brunel et al.2004),只是对IAT在后一领域的研究状况,目前尚未得到系统的梳理。本文将综合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依次介绍IAT在消费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应用范围、信效度情况、缺陷及发展变式,为研究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总结回顾,以及一些有价值的前瞻思考。 2、IAT在消费心理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范围 在消费认知研究中,IAT通常应用于3种情境:一是消费者会有意调整外显反应时,即被试的反应会受到印象管理效应等影响;二是当涉及消费者无法意识到的内隐认知时,即由于缺乏内省能力,消费者无法提取存于记忆中的态度等信息;三是在研究内隐态度对消费者行为的预测关系时(Dimoftc,2010):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1.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众所周知,内隐社会认知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其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测外显态度的方法来进行直接测量,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传统的常用的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的间接测量方法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情景测验法、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某些方法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等存在难以定量分析、主观性太强、对实验者本身素质要求太高、说服力不够强等问题;也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则存在只能涉及社会认知的知觉层面而难以深入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其必然引起被试心理的复杂反应,这些刺激可能与内在需要或内隐态度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会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就会不同。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并且,此前反应时法已经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Greenwald 等在既有的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 2.1 实验原理与基本思想 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在认知上,内隐联想测验以

内隐联想测验新变式述评:基于规范性分析框架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5, 749–75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1.00749 749 内隐联想测验新变式述评:基于规范性分析框架 李西营1,2 王晓丽2 赵玉焕2 徐青林2 (1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河南新乡 453007)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要 规范性分析详细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内隐测验所应当具有的一系列标准和特征。通过对内隐联想测验的三个新变式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些规范性特征和标准的检验, 发现相对于简式内隐联想测验而言, 无再编码和单区组内隐联想测验更符合What 标准和How 标准, 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内隐标准。 关键词 规范性分析; 简式内隐联想测验; 无再编码内隐联想测验; 单区组内隐联想测验 分类号 B841 1 De Houwer 内隐测验规范性分析框架 内隐测验的规范性分析详细说明了一个理想的内隐测验所应当具有的一系列标准和特征, 为评估和检验内隐测验提供了一个启发式框架。规范性分析标准不是一个内隐测验的最低标准, 而是最终目标。因此, 可以通过检验一个内隐测验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些规范性特征和标准来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内隐测验的规范性分析标准包括三个:第一, 内容标准(what criterion)。即有哪些心理属性导致了内隐测验的结果(因果内容); 第二, 机制标准(how criterion)。即被测量的心理属性怎样导致了内隐测验的结果(因果机制); 第三, 内隐标准(implicitness criterion)。即被测量的心理属性是否自动导致了该内隐测验的结果(因果自动)。因为同一个心理属性可能通过不同的加工过程对测验结果产生影响, 而不同的心理属性也可能通过同一个加工过程对测验结果产生影响, 所以What 标准和How 标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De Houwer et al., 2009)。同时, 本文涉及的都是内隐联想测验, 并不会在内隐标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本文只基于规范性分析的What 标准和How 标准来述评内隐联想测验的三个新变式。 收稿日期:2010-11-25 通讯作者:李西营, E-mail: flylee@https://www.doczj.com/doc/e115498404.html, 2 内隐联想测验新变式 内隐测验是指在没有明确目标、意识、充足的认知资源或者充足的时间的前提下, 由被测量的心理属性导致相应测验结果的一种测验程序(De Houwer, 2006; De Houwer, Teige-Mocigemba, Spruyt, & Moors, 2009)。Greenwald, McGhee 和Schwartz (1998)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是内隐测验的一种, 通过测量概念之间的自动评价(联结强度)来测量内隐态度。虽然内隐联想测验的提出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但是由于其操作简单、易于解释、信效度较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也出现了很多变式。主要有:无再编码内隐联想测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类聚焦内隐联想测验、单区组内隐联想测验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等。由于已有一些研究评述内隐联想测验的有关新变式(例如, 温芳芳, 佐斌, 2007; 张珂, 张大均, 2009), 而且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等均是为了解决传统IAT 只能测量内隐联想的相对强度问题, 因此, 本文只对无再编码、单区组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这三种新变式基于规范性分析框架进行对比分析。 2.1 无再编码内隐联想测验(The Recoding-Fre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 简称IAT-RF ) Rothermund, Teige-Mocigemba, Gast 和 Wentura (2009)提出无再编码内隐联想测验, 以花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15498404.html,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苏曼 来源:《卷宗》2018年第06期 摘要: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因其本身具有的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国内研究者们也将IAT、GO/NO-GO联想任务、单内隐联想测验等变式广泛运用于内隐刻板印象领域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GO/NO-GO 联想任务;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一、内隐联想测验的不足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诸多社会认知现象涉及到评价性联想,故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等领域迅速得到运用。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纵深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出来。 由于IAT是一种相对测量,使用概念和属性的互补对,考察一目标对象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而言与某一属性的联结程度。因此这一工具难以得出某一对象与属性的绝对联结水平,只能得出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来说某一目标对象与属性的联结程度。 此外,为目标对象寻找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困难的,尤其当只有一个目标对象可以运用到研究中时。例如研究对民族间内隐信任态度的测量,或是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的测量等。当研究难以配对时就难以运用IAT相对测量。同时比较对象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内隐评价。 当意识到外显测验存在社会赞许效应等影响测验结果的局限后,内隐联想测验在刻板印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大量内隐测量发现内隐刻板现象等内隐测量结果与外显测量结果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两个层面上的态度。如在民族偏见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关。但相对于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因为内隐联想测验过程中,被试难以察觉测量的真实目的,测量结果更多真实反映个体的态度(贺雯,梁宁建,2010)。 因此为了弥补内隐联想测验的局限性,促进内隐联想测验的进一步运用,研究者们在其基础上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业等。近几年又提出进一步的修正

儿童版内隐联想测验

主题: 使用儿童版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儿童内隐社会认知(例如内隐自尊、内隐性别态度、内隐肥胖歧视等)的发展。 理论意义: 研究证实,成年人的态度中包含许多偏见和刻板印象,涉及的方面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偏见、内群体偏好等等。对各种社会群体的态度在何时发展起来、发展上的变化模式是怎样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发展过程是否有所不同?近年来,不少国外学者着重探讨内隐层面对社会群体的态度的发展。其中研究最多是关于种族的内隐态度,研究者发现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类似的内隐的种族内群体偏好,并且外显和内隐种族态度的发展存在分离现象(例如Baron & Banaji, 2006; Dunham, Baron, & Banaji, 2007; Dunham, Baron, & Banaji, 2008)。关于性别,5-12岁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内群体偏好,即对自己所属性别的积极态度,在外显和内隐测量上均如此(Banaji, Baron, Dunham, & Olson, 2007)。但是,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性别态度与儿童有所不同,其中的发展过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儿童内隐态度(包括指向自己、性别等)的发展进行研究。 儿童版IAT需要进行的修改: IAT使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和记录被试反应,测量目标概念或类别(例如白人和黑人、男和女、胖人和瘦人、自己和他人)与属性(例如好与坏)之间的关联强度。成人版IAT通常采用视觉呈现目标词和属性词,并要求被试使用键盘上的按键做出反应。儿童版IAT可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但是需要进行许多修改(Baron & Banaji, 2006): [1]使用图片来代表目标概念,例如白人和黑人的图片来代表种族、男孩和女孩的图片 来代表性别; [2]采用听觉呈现的方法来代表属性,通过耳机播放“好”词和“坏”词(例如善良、 讨厌、快乐、难过等); [3]提供大的反应键,而不是用键盘反应,以适应儿童未完善的精细运动机能; [4]实验者坐在儿童旁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在需要的时候给儿童解释任务要求。 训练学生: [1]IAT测验在儿童中使用要进行修改,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计算机技能、阅读能力以及 注意力有限,需要学习将成人版实验范式修改为适合儿童的模式,刺激中所用的目标刺激和属性刺激均要考虑到儿童的能力。 [2]收集并评估IAT测试中所需图片和听觉呈现的属性词,这些材料都要适用于儿童。 [3]使用E-Prime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刺激呈现(图片呈现和声音呈现)、接收按键反应 以及记录正确率和反应时。 [4]用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语言,口头给各年龄儿童提供指导语,并在实验进行过程中 在旁边提供帮助。 [5]使用SPSS软件对儿童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数据进行分析。 [6]对儿童内隐社会认知的发展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Banaji, M.R., Baron, A., Dunham, Y., & Olson, K. (2007).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group social cognition: Early emergence, implicit nature, and sensitivity to group status. In M. Killen and S. Levy (Eds.) Intergroup. Relationships: An integrative developmental and

对照检查材料汇总

大迳村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大迳村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扎实实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活动顺利推进。通过向干部群众广泛收集意见、班子成员相互谈心、书记谈心、班子成员自我剖析等形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面对照检查党性意识强不强、服务群众好不好、为民办事公不公、自我要求严不严等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明确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村“两委”班子始终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准则,认真执行上级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落实到位,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1、理论学习没有学深学透。班子成员认为自己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平时学习基本依赖看文件,缺乏独立思考和系统学习,如对农村各方面政策法规和知识技能领会不深、把握不够,发展思路跟不上形势,解决难题缺少更多有效办法。各班子成员只掌握自己责任范畴的业务知识。对其他成员分管工作业务所致甚少。 2、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固。个别班子成员为民意识还不够强,对指导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方面的思路、点子不 1

多。对一些信访的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处理不及时,没有将矛盾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3、凭经验办事。工作路子不宽,班子成员因工作多年,习惯了按老规矩、老套路,面对新形势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总怕做错事情要承担责任,应对问题的办法不多。 4、工作浮于表面。深入群众少,进村入户时间不足,对群众所需、所盼、所想了解还不够,对群众的思想动态掌握还不够深入。比如没有经常走访村内孤儿、低保、五保等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迫切困难未能及时解决。 5、服务态度不好。班子成员在工作时,对一些前来要求解决问题的群众没有第一时间给予热情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予以回应。 6、工作不实,落实欠到位。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检查不够,对个别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提醒。班子成员对待工作没有严把质量关,对村规民约执行力度不够,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影响了工作效果。 7、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村支部不断发展壮大,但对党员的教育没有跟上,造成近年发展的党员中,有极个别人员思想和行动上没有与党支部保持高度一致,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艰苦朴素的思想不牢固。班子成员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作风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产生追求安逸舒适、 2

中国人的内隐辩证自我_基于内隐联想测验_IAT_的测量_柏阳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Vol. 22, No. 3, 418–42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4.00418 418 ·研究简报(Research Reports)· 中国人的内隐辩证自我:基于内隐联想 测验(IAT )的测量 柏 阳1,2 彭凯平1,2 喻 丰1 (1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84) (2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94720, USA) 摘 要 作为一种文化构念, 朴素辩证从文化与认知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人基于民众理论的思维方式。本研究首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 )的方法测量内隐层面朴素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在东方被试认知中的联结, 探讨东方人内隐层面的辩证自我。文章通过2个IAT 实验发现, 中国人将“我”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非我”和线性思维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 且他们将“朋友”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敌人”和线性思维词汇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这表明在内隐层面上, 东方人确实将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联系得更为紧密。 关键词 朴素辩证; 内隐联想测验; 自我; 文化; 思维方式 分类号 B848; B849:C91 1 引言 文化认知视角下的朴素辩证(naive dialecticism)概念基于民众理论(lay theory), 认为思维方式是人们用来处理信息和感知世界的基础。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元认知模式, 因此文化的不同即表现为这个文化中的个体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Peng 和Nisbett (1999)发现, 西方文化(如,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鼓励关注个体, 倾向个体独立性的认识论, 而东亚文化(如, 中国、日本、韩国等)的认识论强调变化、矛盾与普遍联系。这是因为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中的人们经过不断进化过程, 产生了认识世界的不同认知模式:从农耕社会走来的东方人相信世间万物皆有联系, 且世界作一个整体是流变不居的, 因此东方人更能够容忍矛盾、期望变化; 而从渔猎或游牧社会走来的西方人则不同, 他们相信世界的不变性, 相信非黑即白的形 收稿日期:2013-07-01 通讯作者:彭凯平, E-mail: pengkp@https://www.doczj.com/doc/e115498404.html, 式逻辑观。因此, 基于东方人民众理论的朴素辩证思维包含三个个基本原理:变异律、矛盾律及整合律(Peng & Nisbett, 1999)。变异律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没有永恒的对与错; 矛盾律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 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 整合律强调事物整体性, 认为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 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与之相对的西方人, 其思维方式更倾向于线性思维, 强调同一律、非矛盾律和排中律(Nisbett, Peng, Choi, & Noreanzanan, 2001; Peng & Nisbett, 1999)。 自从Peng 和Nisbett (1999)提出朴素辩证思维以来, 一系列的研究证实并拓展了他们的核心观点。借助Spencer-Rodgers, Peng, Wang 和Hou (2004)编制的外显朴素辩证自我量表(Dialectical Self Scale DSS, Spencer-Rodgers, Srivastava, Boucher, English, Paletz, & Peng, 2007), 研究者在自我、情绪体验、心理幸福感、态度评价、社会分类、社会知觉和判断与决策领域中证明了这种文化思维差异的作用(Nisbett et al., 2001; Peng & Nisbett, 1999; Spencer-Rodgers, Boucher, Mori,

对照检查、自我剖析材料(思想汇报)

对照检查、自我剖析材料(思想汇报) 近些年来,**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坚持从严治行,严肃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和个别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端正风气,严肃纪律,规范行为,3月2日,******在北京举行整肃行风行纪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行上下要按照“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风要求,卧薪尝胆,急起直追,苦练内功,狠抓管理,大力强化内控管理和行风建设,切实搞好整肃行风行纪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求各级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制定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端正风气,严明纪律。在端正风气、树立正气方面,做到“六个树立、六个反对”;在严格纪律、规范行为方面,必须严守“七条禁令”。 因此,对照以上的要求,检查自己,剖析自己,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下:

一、在思想作风上: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学习停留一般化,没有带头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本部员工理论学习的广泛深入开展。学习专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分层次,一般通读多,重点精读少,做读书笔记更少。对理论的钻研不深入,没有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缺乏“挤”劲和“钻”劲,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用脱节,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2、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学习理解不深刻,理想信念相对淡化。政治敏锐性

个人剖析材料

个人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通过前段时间的教育学习,我多次聆听了领导的报告,原原本本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于论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积极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在党小组会、中心组学习中紧紧围绕院党总支提出的要求,对照党员的标准,对照先进典型,对照我党的宗旨,认真开展了分析检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真正教育,使我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看到了我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不管是在思想上、观念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在诸多方面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自己: 仔细查摆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一、在政治学习上存在于片面的认识,学习目的性不够。 表现在: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前,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最基层人员来说关系不大,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主要是领导层的

事,在学习态度上不够端正,学习有时流于形式,有完成任务的观念,只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了事,没有将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深化。 二、缺乏全局意识,有本位主义思想 对于自己的帮扶救助工作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但是对于周围的其他条线工作只能帮他们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政策不够了解,不能够及时答复居民。对困难家庭的走访了解也不太够,有些时候没能够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工作缺乏主动性,思想僵化保守,创新意识不强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盲目的满足感,总认为只要服从上级安排,做好本职常规工作,没什么差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没有向那些业绩突出、进取心强的同志看齐,主观上不够努力,一切顺其自然。没有积极主动地想一些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困难家庭,工作方法陈旧,没有创新,一直循规蹈矩,为人做事庸庸碌碌,没有新的起色。究其实,这是一种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惰性思想在作怪,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自己工作种存在的思想问题的一个剖析,正是这些保守、落后的观念的存在,使得工作中缺乏一种锐气,从而流于形式,流于平庸。为扭转这个局面,我将从以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要深刻理解开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学习科学发展观对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工作实践具有促

内隐联想测验1

1.2.2内隐态度概述 1.2.2.1态度 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等对象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态度作为个体的一种内在结构,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接受的看法是: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比较稳定且相对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7]。其中:认知成分是态度所指向的对象,该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或事件,也可以是抽象概念;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好恶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是对该对象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意向成分则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这种观点被称作态度的三元论[8]。 Allport(1935)在其《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一书中提出态度的“很明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个体对环境的总结,从而作为反应的倾向和准备状态。 1.2.2.2内隐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 A.G.和Banaji M.R.(1995)首次提出内隐态度的概念,认为内隐态度指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痕迹,这种痕迹或其影响是个体在意识水平上无从知觉的,但它又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对象的情感取向、认识水平和行为[9]。 杨治良等(1996,1997)运用内隐记忆中的任务分离逻辑,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关系进行先驱性的探讨。结果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并不一致,实验开创性地证明内隐态度可以测量,而且证明态度的无意识或内隐成份[8]。 1.2.2.3内隐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Wilson等人(2000)提出的双重态度模型认为:当新的态度形成时,旧的态度并未消失,而是被压抑到内隐层次里,二者以意识为分界线。内隐态度是自动激活的稳定评价,占用极少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外显态度是经常变化的、对情景敏感的构思,两者共存于记忆中[10]。如果资源和动机充足,外显态度会影响个体的精细的、周密思虑过的行为反应,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时间压力)或动机不足,内隐态度则更具影响性,它会无意识地系统地影响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即个体难以主动控制的行为或个体以为不反映态度的行为,而且这种

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有效方法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7期●科作者简介:邱晓婷(198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助理实验员,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内隐社会认知概述 从信息加工的意识和无意识角度,社会认知分为外显社会认知和 内隐社会认知。所谓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 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 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杨治良等,1998)。它是在个体不能控制 的情况下的一种自动化加工的过程。有关研究指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学派的无意识理论是内隐社会认知诞生的历史依据。内隐的社会认知 研究是个体认知结构中历史事件和个体生活经验的一种积淀,可能对 个体在认知事物、判断事物中有影响,所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 意义。 现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研究。主要着重于内隐社会 的建构模式。内隐社会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内隐社会知觉,内隐社会印 象,内隐社会思维。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的加工特性可以归结为:间接 性、直觉性、不自觉性和自动化。 第二部分,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变化。 内隐自尊方面:从对大学生的研究到对青少年的研究,从身心健 康的人到轻度抑郁、抑郁、聋生的研究。此外研究在深入:从内隐自尊 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到内隐自尊结构的重要性,内隐自尊的作用机 制等。目前的研究发现,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可以是低相关,也 可以无关,还可能是高相关。这是受被试态度的强度,测量事务敏感程 度,被试个性特征,被试知觉的自己与他人对事物的评价差异的影响。 内隐刻板印象:包括了内隐性别职业的刻板,内隐性别-领导的刻 板,职业的内隐年龄偏见等。伴随社会发展和人口迁移,这一内容将继 续为研究者关注。 内隐态度方面:主要是与现实的现象相联结来的。比如互联网在 全球的蔓延使得对互联网的态度以及网瘾问题成了焦点。 第三部分,是着力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探索。投射测验法, 词干补全法,词汇决定测验,认知干涉测验,形容词分类任务,内隐联 想测验等。而相比较而言,内隐联想测验的应用更为广泛,也更加容易 实施。 2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简介 由于内隐社会认知具有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目前主要的间接 测量的方法有: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启动测验等,由于 这些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不好量化,所以难以广泛利用。随着 反应时技术的发展,内隐联想测验成为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主要方 法。内隐联想测验既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需要,也是反应时范式发 展的结果。它是Greenwald 等于1998年提出的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 一种间接的方法。 IAT 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 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节点上,因而可 以通过测量两个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 (吴文彬,2005)。IAT 测量的是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的强度。如果两个概 念联系紧密,那么人们做出反应的速度就会快;如果两个概念联系不 紧密,那么人们做出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些。 2.1IAT 的程序 IAT 采用两个维度来设计刺激材料。一类,是类别维度,是概念 词,一般是群体的集合;另一类,是属性维度,是属性词,一般可以分为 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概念词与属性词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相容,指 的是概念词与属性词的匹配与被试内隐认知一致,或被试内隐认知中两者的关系紧密,那么被试做出判断是在自动化的情况下进行,反应时间就会相对短;另一种,是不相容,指的是概念词与属性词的匹配与被试内隐认知不一致,或被试认为两者没有密切关系,那么被试做出判断是就需要复杂意识的加工,反应时间就会长。相容条件下和不相容条件下反应时之差就是内隐态度的测量指标。IAT 一般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分为5个部分,每部分中都有一个辨别任务:第一部分,要求对属性词分类并做出反应(如将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分类,积极词汇按F 键,消极词汇按J 键);第二部分,要求对概念词分类并做出反应(如将花的名称与昆虫的名称分类,如果是花就按F 键,如果是昆虫就按J 键);第三部分,是联合任务,如果是花—积极词汇,就按F 键,如果是昆虫—消极词汇,就按J 键;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逆转,即如果是花就按J 键,如果是昆虫就按F 键;第五部分,是第三部分的逆转,如果是昆虫—积极词汇就按F 键,如果是花—消极词汇就按J 键。反应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低于300ms 的记300,大于3000ms 的记3000,错误率超过20%的删除;然后对所有的原始反应时数据对数转换,再分别计算相容组和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最后用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减去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就是内隐的认知。如果要更精确些,可以算IAT 效应,即用其各自的平均数除以各自的标准差。2.2IAT 的发展2.2.1GNAT(Go/No-Go Association Test):GNAT 是Greenwald 新提出的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它是对IAT 的一种补充。在它的实验中,不需要提供类别维度,所以可以对某一对象(如,花或昆虫)进行属性判断(积极或消极)。它的理论基础是信号检测论。目标刺激和积极评价作为信号,目标刺激和消极评价作为噪音。例如,测试被试对花的态度,呈现给被试花朵、正性、负性三类刺激。在任务1中被试对花朵和正性的刺激作同一反应,忽视负性刺激,可以称为GO 反应;任务2中被试对花朵和负性刺激作同一反应,忽视正性刺激,可以称为NO-GO 反应。对比击中率,如果任务1成绩高于任务2,则反应被试对花朵的内隐偏好。正确的GO 反应称为击中率,不正确的GO 反应称为虚报率,将击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 分数后,其差值即为d ’,表明从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如果信号与目标类别和属性类别概念联系紧密,相比较于联系不紧的或无联系的,被试能更容易的从噪音中区分辨别信号。2.2.2EAST(Extrinsic Affect Simon Task):在EAST 中,积极的词和消极的词都用白色,蓝色和绿色呈现。被试依照所呈现的白色词汇的归因属性(积极或消极)做出判断,并分别做出反应(比如按左键或右键),使得原先中性的按键反应获得了积极(左键)或者消极(右键)的意义;对于彩色目标词汇(蓝色或绿色),被试则依据其颜色反应,看到蓝色(无论是积极词还是消极词)按左键,看到绿色(无论是积极词还是消极词)按右键。这样被试对积极的蓝色词和消极的绿色词的反应就会又快又准。2.3IAT 的评价从现有研究来看,IAT 是测量个体内隐社会认知的有效方法,可以测量的是信念联结的强度,是概念与属性词之间的联结。但也有质疑。其一是IAT 可能反映的是社会的观点而非个人的观点,其二是IAT 可能反映了突出性,被试总倾向于选择特点突出的类别做出优先反应。所以选择样例时要考虑其代表性,但又不是突出性的问题。此外目标词汇的感情色彩、练习效应、环境因素等对IAT 也有影响。【参考文献】 [1]Anthony G.Greenwald,Debbie E.McGhee,and Jordan (下转第201页) 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有效方法 邱晓婷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内隐社会认知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进展的前提下,着重对内隐联想测验进行介绍与评价。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IAT );内隐社会认知;介绍与评价 ○高校讲坛○174

对照检查材料 4个合格3篇

对照检查材料 4个合格3篇 我认真的学习了"三严三实",并结合“四对照四检查”内容以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自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政治思想学习不够重视,集体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虽然能按时参加,但是平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联系实际也不够深入;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对工作联系大的业务政策学习较多,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的少。 二是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奋斗思想时有放松,吃苦精神有所减弱。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放松了严格的政治理论学习。由于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自以为是已有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没有问题,经验主义作怪,缺乏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常把工作当成硬任务,学习变成软任务,总认为自己是做实际工作的、做业务的、按政策办事,不是理论工作者,没有必要去深钻细研,懂得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能适应工作就行。"经验主义"的思想导致理论学习的兴趣不浓,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不够强。

(二)放松了严格的党性修养锻炼。反思我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严格党性锻炼上所下的力气不够,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淡薄。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变化,主观主义多些。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要想不缺"钙"、不得"软骨病",就必须排除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认识,永不动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要讲政治、讲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作斗争。 二是切实纠正个人"四风"问题。要有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的意识,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三要情趣高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讲操守,重品行。四要勤俭节约。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只有时刻警惕,才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只要有"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态度,才能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照检查材料 4个合格

对照检查材料学习心得体会

对照检查材料学习心得体会 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照检查材料写好了,会触动灵魂、升华境界,如同洗了一次痛快的热水澡;写得不好,就会文过饰非、空洞无味。为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作为深刻剖析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在“回头看”、交心谈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对照检查材料。最终的对照检查材料要“像、准、深”。 一要在“像”字上下功夫。对照检查材料真实不真实,像不像自己,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品质好不好的检验。为此,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要尽量采取写真、写实的手法,要符合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实际;不能涂脂抹粉、哗众取宠,不能千人一面,更不能掺假兑水,向组织隐瞒说谎。要求本人说明的基本情况,务必真实诚信。如果自身存在人情消费、职务消费、“车轮上的铺张”、“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等问题,要一件一件说清楚,不能绕来绕去,躲躲闪闪;不能有遗漏缺失,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不要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二要在“准”字上下功夫。对照检查材料必须聚焦“四风”,找准最主要的问题,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不

能避重就轻、散光走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围绕问题逐项梳理,针对问题深挖根源并提出整改措施。要把侧重点放在问题的具体化上,条理要清楚明白,分类要科学准确。每类问题还要细分为若干个子目录,最好是细化到一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或者一个方面的具体事项,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要打消顾虑,抛弃“面子思维”,切实对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来一次全面系统的大反思、大清理。要敢于正视问题、承认错误,切不可有得过且过的消极应付心理。 三要在“深”字上下功夫。要特别注重思想认识的提炼,把前一环节学习收获的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认识自省。要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深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子,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在剖析问题根源时,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在说情况和问题时,没有思想认识;二是在讲思想认识时,没有结合情况和问题。这种“两层皮”写法的不良后果是情况和问题“干瘪乏味”,思想认识“虚无缥缈”。有鉴于此,在谈思想认识时,最好采取夹叙夹议的写法,从问题中引发出认识,会显得更实在具体。须注意的是,谈思想认识要惜墨如金,长篇大论就有避实就虚的嫌疑。 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参考 20XX年党组织生活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最新大一学生生活学习体会范本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资料讲解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1.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众所周知,内隐社会认知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其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测外显态度的方法来进行直接测量,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传统的常用的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的间接测量方法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情景测验法、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某些方法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等存在难以定量分析、主观性太强、对实验者本身素质要求太高、说服力不够强等问题;也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则存在只能涉及社会认知的知觉层面而难以深入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其必然引起被试心理的复杂反应,这些刺激可能与内在需要或内隐态度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会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就会不同。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并且,此前反应时法已经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Greenwald等在既有的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 2.1 实验原理与基本思想 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在认知上,内隐联想测验以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包括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有关内隐态度的研究表明,对评价性的语义内容的加工是一种在视觉基础之上的自动化过程。内隐联想测验就是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它也是以反应时为指标,基本过程是呈现一属性词,让被试尽快地进行辨别归类(即归于某一概念词)并按键反应,反应时被自动地记录下来。概念词 (如国产、进口)和属性词 (如喜欢、不喜欢)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的 (国产—喜欢,进口—不喜欢)和不相容的 (或相反的)(如国产—不喜欢,进口—喜欢)。所谓相容,即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或日对被试而言二者有着紧密且合理的联系,否则为不相容或相反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时,此时的辨别归类在快速条件下更多的为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当概念词和属性词不相容,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时,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的辨别归类需进行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不相容条件下的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