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文化深处的_杨红樱现象_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_方卫平

商业文化深处的_杨红樱现象_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_方卫平

商业文化深处的_杨红樱现象_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_方卫平
商业文化深处的_杨红樱现象_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_方卫平

作家与作品

商业文化深处的“杨红樱现象”

———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

方卫平赵霞

一、杨红樱、商业童书与当代儿童小说的美学新变

杨红樱远不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的第一位畅销书作家,但新世纪以来,以她的名字为代表掀起的那样一场巨大的童书畅销热潮,却使儿童文学的市场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据相关数字统计,至二○一○年八月,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累计发行近四千万册,其中,她的代表作儿童小说“马小跳”系列在初版后的八年间,总计发行量达两千万册。在二○○六年起由媒体人吴怀尧连续制作发布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杨红樱的名字始终居于前十位之内;二○一○年度,她更是以两千五百万的版税收入位居榜首。这样的数字奇观对于近一二十年间被持续推向市场化平台的儿童文学出版行业来说,无疑有着令人难以抵抗的诱惑,而它也给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写作格局带来了持续、深远的影响。新世纪初的短短几年间,童书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在基本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取道杨红樱式校园儿童小说的作品,并催生出一种以校园轻喜剧为基本特征的风靡一时的儿童小说写作文体。

这是一种与当代商业文化之间有着某种特殊亲缘关系的儿童文学写作现象,因此,有研究者用“商业童书”这样一个暧昧的称谓,来指认那些以上述方式被“生产”出来的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童书标签,商业童书一方面受到出版机构和市场的热切追捧,另一方面却也不断遭到来自批评界的艺术指责。这其中,杨红樱的作品成为了人们谈论商业童书时最常援引的样本。二○○八年,围绕着杨红樱的童书创作,在儿童文学批评界和出版界展开了一场新世纪以来罕见的儿童文学批评论争,其谈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便是儿童文学的市场成绩与其艺术水准之间的关系,亦即商业童书的艺术合法性问题。这场论争中出现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肯定儿童文学作品的市场反应与其艺术质量之间的因果关联,并提出了对于现行儿童文学评判标准的批评和反思,①另一种则是反对以市场价值的高下评判儿童文学艺术的优劣,并主张文学创

041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5期

①郑重:《杨红樱作品的出版意义和童年阅读价值———兼析

杨红樱作品畅销与儿童文学评价维度》,《中国图书商报》

2008年10月28日。

作有必要警惕来自市场的垄断。①这两种观点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论争,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思考商业文化下儿童文学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富于意义的思想资源,然而,它们也都还没有触及商业文化与杨红樱的写作以及当代儿童文学发展之间的深层关联。

以杨红樱的儿童小说为代表的“商业童书”的畅销,既带有现代商业图书营销的浓重痕迹,又不仅仅是商业化的因素能够完全解释的。事实上,商业运作的成功既不能用来举证杨红樱儿童小说的艺术成就,也不应当被用作贬抑其艺术价值的理由。理解商业文化与杨红樱的儿童小说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穿越当代商业文化与儿童文学之间外在的操作性关联,进入到作品的文本深处,来考察商业文化对于杨红樱儿童小说美学的深刻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于杨红樱个人的儿童文学写作和整个当代儿童小说美学建构的意义。

商业文化是与商品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尽管其发展与商业活动的历史本身一样漫长,但一直要到现代社会,当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和主导性的社会经济体系时,商业文化的影响才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商业文化在文学艺术领域所激起的一大变革,在于它将市场经济的规律成功地安插入文艺创作的方寸之地,并很快在这一领域内唤起一种强烈的消费者意识。它一方面造成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某种媚俗潮流;另一方面,正如美国学者泰勒·考恩的研究所显示的,它却也使众多普通民众的文艺需求越来越受到文艺创作和生产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生活世界的情状、普通人的情感、愿望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文艺作品表现和关切的范围,由此促成了现代文学艺术发展更为多元的面貌。②当然,这一时潮的文化影响进入儿童文学领域却是十分晚近的事情。由于长期以来,儿童文学主要的物质消费者(以家长为代表的成人购买者)与文化消费者(儿童阅读者)并未实现合一,儿童文学市场所关注的消费者对象主要是掌握着购买力和决断权的成人,因此,尽管中国儿童文学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便已逐渐步入市场的轨道,但是在由成人创作者、出版者和购买者共同织就的儿童文学市场网络中,当代儿童自己的生活、情感等并没有被给予充分的看顾和照拂。

这一现象在九十年代初中期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它的发生地集中在一部分商业文化相对发达、儿童的自主性也更为凸显的大城市,其主要代表作便是上海作家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一系列都市少年小说。在这些小说作品中,很多时候,故事的全知叙述者不再是将一只眼睛朝向听故事的儿童,另一只眼睛则随时关注着其成人监护者的反应,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于当代都市儿童鲜活的思想、情感及其个人意志的表现中。已经具有一定消费影响力的都市少年读者们对这些作品报以了极大的热情,自初版起,《男生贾里》的印刷次数已超过百次,成为了新时期第一批畅销儿童小说的代表作品。

在杨红樱出版于一九九八年的童话体儿童小说《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中,我们或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当故事里的主人公孟小乔揣着零花钱去买书时,叙述者这样讲述道:“她兜里有三十元钱,准备买两本书,一本是《男生贾里》,一本是《女生贾梅》。”③如果细究起来,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讯号,因为就在这部作品出版两年之后,

141

2012年第5期当代作家评论

刘绪源:《批评能跟着畅销转吗》,《文汇读书周报》2008

年10月24日;刘绪源:《杨红樱现象:商业童书与批评标

准》,《文艺报》2008年11月22日。

泰勒·考恩:《商业文化礼赞》,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5。

杨红樱:《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第111页,杭州,浙江少

年儿童出版社,1998。

杨红樱开始陆续写出了《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等与“贾里”、“贾梅”的故事形成某种题材、风格和思想情怀上具有呼应关系的儿童小说作品。上述细节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她早期的儿童小说写作与“贾里”系列之间的某种创作渊源关系。

从二○○○年到二○○三年,杨红樱以其《女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男生日记》等作品,接过了这一适逢其时的当代儿童小说写作手法。与《男生贾里》相仿,在这几部小说中,临近青春期都市少年的心理和情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家庭与社会结构变迁、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烦恼等,为其定下了内容和风格上的基调。这一时期愈演愈烈的商业文化在外赋予了现实中的都市少年以更大的经济和文化自主权,在内则赋予了小说中那些都市少年以更独立的思想和个性,这两个层面彼此既互为表里又互相推助,共同参与着现实和虚构语境下都市少年的身份塑造。由于孩子们不仅是儿童小说的文学接受者,同时也有能力成为其真正的物质消费者,因此,他们能够以消费者的身份直接介入童书市场,通过相对自主的选择和购买行为,真正对儿童小说的内容和精神施加影响。

这也正是商业童书在今天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开放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提升导致了儿童家庭地位和社会意义的提升,而商业文化则借助这一机遇,将儿童作为消费者的身份意义进一步发掘了出来。它在引导一种童书风格渐变潮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儿童小说童年美学的某种显在变化。

首先,当代儿童最切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内容开始在儿童小说中得到空前的关注。这又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童书商业化进程的铺开,儿童文学写作朝向当代儿童生活题材所伸出的笔触变得越来越多元和细密,许多作品开始以大胆而又坦率的手法触及当下的学校教育问题、单亲家庭现象、家庭重组问题、青春期恋情、成人世界的爱情等当代城市少年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常被成人们刻意回避的话题。如果不是开放的商业文化语境为这样的写作提供了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并即时报之以少年读者积极的消费回应,当代儿童小说或许难以实现如此迅速的题材和思想“扩容”。

二是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生活和情感的表现越来越趋于日常化,也越来越贴近寻常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以青春期的少女发育题材为例。如果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对这类题材的探索还是小心地留守在少女自我世界的防线之内,那么随着商业童书的兴起,许多青春题材的儿童小说则开始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将少女身体的发育现实还原到她们所身处其中的一般社会生活的网络中,不但从女孩自身的视角,而且从同龄异性、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视角对此加以呈现,从而使这一成长现象变得更为日常、平实,也更为亲切、贴近。比如《女生日记》对于少女青春期“发胀的身体”、“第一次穿胸衣”、初潮等发育体验的书写,尽管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呈现的,却并未被处理为一种飘忽的少女情思,而是被表现为各种充实的生活细节,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老师、同性朋友和异性同学对此的体验和反应,也成为了少女成长事件的一部分。显然,它所反映的正是许多普通少女所面临的真实的成长环境。这种儿童文学美学的日常化、生活化趋向,也反映了具有大众特征的商业文化的间接影响。

其次,当代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生活和情感尊严在创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毫无疑问,在具有商业性的童书产业链中,儿童的主动接受和消费行为成为了影响童书市场命运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作为主体的身份愈益得到突出,童书界也致力于探寻和表现儿童个体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欣赏趣味,而非因循多年

241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5期

来常由成人为儿童制定的文学口味。如此一来,不论是处在儿童小说之中的儿童主角还是处于小说文本之外的儿童读者,他们独立的人格、尊严,真实的想法、愿望等,在作品中都被赋予了相当重的意义和精神分量。即便是那些一味迎着商业利润而上的童书,在制造各种阅读喙头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去琢磨儿童的生活现实和愿景,以便更顺利地诱使儿童消费者解开他们的腰包。这样,商业童书的发展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儿童小说中儿童主体位置的擢升,这在新世纪的儿童文学中日益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写作倾向。

再次,当代儿童面向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在儿童小说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

商业童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童小说中儿童文化的某种上位现象,它表现为长期以来处于文化弱势位置的儿童不但开始成为自我世界的主人,而且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积极地介入、影响乃至改变社会生活。像《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这样的作品,其中的少年主角们不但在与成人的各式互动中迅速学着在自己的世界里掌舵,而且也以其行动对身边的成人世界施予着实在的帮助和影响。比如《男生日记》的主角吴缅在面对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时所表现出的宽容、持重、潇洒和责任意识,使他尽管身处生活的漩涡却始终对此掌控得宜,父母分开后,选择跟随妈妈的他不但妥帖地关照着母亲的生活,也成为了父亲的知心朋友。在这样的故事里,儿童个体往往被赋予了较为成熟的文化辨识力、社会判断力和主体行动能力。与过去常以家庭和社会问题的受害者形象出现的儿童角色相比,这类充满社会行动力的儿童形象带来了一种格外清新的美学气息,也特别受到渴望在现实中掌控生活的当代儿童读者的欢迎。

这样,商业文化影响了当代儿童小说的美学表现,而这一美学走向又反过来促进了童书的商业销售,从而保证了上述作品及其作家的市场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当代童书的商业化进程和当代儿童小说的美学建构之间彼此激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动关系。

二、“马小跳”系列与童年美学的当代拓展

商业文化环境下的童书市场构成了一个强大而又奇特的磁场,其磁性最强处总是集中在那些商业利润分布最密集的作品类型上。它以这样一种方式缓缓地重构着当代儿童文学的写作版图。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间,关注当代少年生活的都市儿童小说一时引起了儿童图书出版界极大的关注热情,这其中,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并不是最独一无二的作品。

不过,随着同类创作在童书市场的迅速铺开,杨红樱很快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更独特的儿童小说美学支点。二○○二年九月,她出版了《小男生杜歌飞》和《小女生金贝贝》两本低幼儿童小说故事集,从今天的情形来看,这两本以两个一年级孩子为主角的幼儿故事集,更像是她最负盛名的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预告。从二○○三年七月开始,随着“马小跳”系列第一部《贪玩老爸》的出版,直至二○○九年一月最后一部《小英雄和芭蕾公主》收尾,这二十本薄薄的系列儿童小说奠定了杨红樱的作品在国内儿童文学市场上的绝对地位,与此同时,以马小跳为代表的儿童形象也将从“贾里”、“贾梅”、“冉冬阳”(《女生日记》主角)、“吴缅”(《男生日记》主角)一路延续下来的童年美学新变传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在“马小跳”之前,杨红樱儿童小说的主角年龄基本上定位在小学五六年级,这其中

341

2012年第5期当代作家评论

包括《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女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男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作品。这些角色在年龄上与此前的“贾里”、“贾梅”们相近,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发育已经或正要开始进入青春期,从心理学上看,这也是儿童自我意识萌发、个体独立性增强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当代儿童小说寻求美学拓展的道路上,不少作家都会选择这一特殊的年龄段作为美学表现探索的试验场。相比之下,儿童小说表现对象的年龄段愈是走低,其表现内容、手法等通常就愈见保守。

事实上,在一个商业文化开始占据主导的社会里,最先敏感地捕捉到并学会迅速利用这一文化环境为自己赋权的,同样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这使得当代儿童小说要塑造一种新的少年的“自我”,总是相对更容易些,而如果它要面对的是刚刚跨进小学门槛的孩子,这其中的困难会更多些,可以参照的经验也更少些。

这个孩子就是杨红樱笔下的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这是一群精力过剩的都市男孩儿女孩儿,其中的主角马小跳尤其被冠以充满叛逆意味的“淘气包”头衔。他让我们想起二十世纪瑞典作家林格伦笔下那个著名的淘气包埃米尔,而与后者相比,马小跳的特征远不仅仅是一种天性的顽皮,更多了一份与发达的城市商业文明密切相关的自立感与自主权。以马小跳为代表的这群孩子对于他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对于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的应对能力,他们以一种孩子特有的方式观察、把握并处理身边世界的各种问题。他们不但将童年充沛的剩余精力肆意挥洒在家庭和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开始积极介入童年自我赋权的行动,运用童年自己的力量和意志来干预现实生活———这正是当代童年的典型特征。比如,在《超级市长》中,马小跳出人意料地通过了“超级市长”选举的考验,将童年的思想和愿望带进了市政建设的规划中;而在《跳跳电视台》里,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通过自行组建的电视台和自行摄制的新闻节目,参与到了一种朴素的现实关切中,尽管他们发现自己也不得不同时面对现实的无奈。这样具有行动力的儿童形象和这样丰沛的童年精神,在以往针对中低年龄段读者的本土儿童小说中的确难得一见。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作家也将童年生活完整的样子,坦然地呈现给了这一系列小说的儿童读者,这其中不但包括一般的家庭和校园生活内容,也包括中低龄男孩的性征与性别意识话题,小男孩喜欢“漂亮的女老师”和“漂亮女孩”之类“虚荣”然而诚实的童年想法,以及当代儿童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某些“成人化”问题,比如“小大人”丁文涛的少年老成,女孩夏林果和路曼曼在公共镜头前的瞬间做作。该系列中有这么一个特别的故事:马小跳去医院割包皮,与同样前来割包皮的同班同学丁文涛不期而遇,这位“小大人”和马小跳约定将此事列为交谈的禁忌,但第二天,当他们迈着手术之后特征性的“螃蟹步”来到学校时,却发现自己原来大可以和老师还有身边的朋友大大方方地谈论这件事情……这类故事的清新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引入了某些通常被默认为具有禁忌性的童年题材,也在于其坦率的叙述所表现出的与孩子对话的真诚态度。在马小跳系列的前十部中,杨红樱展示了她对于童年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理解,其结果是小说中多处可见鲜活生动而又充满灵光的童年生活感觉和细节。在切入儿童生活现实的同时,作家也把握并表现出了儿童天性中特有的幽默感,它来自与城市中层阶级富裕的物质生活相连的某种自在和潇洒,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塑造了一种简洁利落而又轻快怡人的叙事风格。显然,这种面对生活时的幽默感,也是当

441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5期

代童年生命力的一种自然的外化。

这样,从《女生日记》到“马小跳”系列,从少年阶段开始的美学表现自由被扩展到了中低年龄段儿童的世界,而在杨红樱之前,当代儿童小说界的确没有出现过朝向中低龄儿童的如此大幅度、大规模的题材和思想边界的开放。这一创作拓展将原本主要以少年小说的创作为中心展开的童年美学探索延伸到了以中低年龄段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狭义儿童小说领域,从而为新世纪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新变辟开了又一个新的文学领地。将少年小说的童年美学变化引渡到狭义的儿童小说领域,并不是一次艺术题材、思想以及手法上的简单挪移。随着读者年龄段的减低,其文学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发生客观上的下移,与此同时,由于这一年龄的儿童所接受的成人监护要更为严密,以他们为读者对象的小说创作,其题材突破的难度自然也更大些。就这一点来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不少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从低年龄段儿童真实的生活中发掘出了起始于少年小说的童年美学新变的基本精神,并寻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文体风格来充分地表现这种生活和精神。

应该说,这本身其实是一种比较朴素的写作方式,它之所以会在儿童读者中激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当代儿童小说对于中低龄儿童现在所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关注、呈现和理解,实在太少了。这正是杨红樱的儿童小说创作对于当代儿童文学童年美学建构的独特意义,也是杨红樱的作品在当代儿童小说的艺术发展进程中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但也正因为这样,杨红樱的儿童小说所引发的巨大市场效应,并不能被完全视为小说艺术本身的效果,它同时也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加之于它的效果。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来自儿童读者的直接认可和儿童消费者的直接支持,杨红樱的上述带有前位性的创作探求,或许并不能得到如此顺利的坚持。泰勒·考恩认为,在一般社会里,父母一代出于“保护和控制孩子”的良好初衷,“往往反对新的文化产品和新的文化影响”,因为这些东西总是倾向于破坏成人“对信息流动和价值灌输的控制”。①某种程度上,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也是这么一种“新的文化产品”。事实上,主流儿童文学批评界对于杨红樱儿童小说的艺术性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而面对来自评论界的艺术批评,杨红樱在其访谈中多次强调了自己对于儿童读者的充分信任,看得出来,这份信任为杨红樱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底气。显然,只有在儿童作为消费者的主体身份得到肯定和张扬的商业文化环境下,这样的信任对于创作行为的支持,才是真正具有实际效应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商业文化成全了杨红樱的儿童小说写作,也成全了新世纪以来校园儿童小说这一文体的繁荣。

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信任和依赖中,已经暗含着一个不无危险的讯号。在商业文化语境下,如果儿童消费者的喜好完全决定了一种儿童文学写作的价值,那么它在带来一时令人耳目一新的童年美学解放的同时,也一定会继续导向另外一个必然的结果,那就是儿童文学创作为了迎合儿童消费者的口味,在题材、技法上均日渐走向一种讨好儿童的功利境地。这也是商业经济之下一切通俗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儿童小说与朝向童年的一种“文化献媚”

杨红樱在她的儿童小说创作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当代童年代言人的角色,而她本人

541

2012年第5期当代作家评论

①泰勒·考恩:《商业文化礼赞》,第238页,严忠志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对儿童的心性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她的“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作品,在坦率、真诚地表现当代都市儿童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现实及其困惑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寻求一种契合儿童心性的小说形式感。在谈及“马小跳”等儿童小说的写作时,她曾说自己特别讲究动词的运用和简洁有力的描写。①在小说中,这一有意为之的技法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蓬勃、自由、充满行动力的当代童年精神。

这些特点一经与市场利润的回报相关联,即刻触动了商业文化灵敏的神经。于是,童书市场以极快的速度启动了相近类型儿童小说的打造、出版和营销工程。这一市场反应与儿童小说自身内部美学格局调整的趋向彼此呼应并相互推动,由此生产出一大批风格相近的校园儿童小说,其中也包括大量“马小跳”系列的跟风之作。它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当代儿童小说创作和出版现象,借由市场的助力,它使儿童文学通常总是趋于保守的笔触忽然伸展到了当代儿童世界的许多方面,并对当代儿童真实的个体存在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这在积极意义上推进了新世纪儿童小说的美学拓展和新变。

然而,同样是由于市场的原因,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这一童年美学转向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在一次关于校园小说创作的访谈中,杨红樱这样回应采访者关于其作品争议的提问:“我是一个为孩子写作的人,我需要倾听的是孩子的心声,他们在我心中至高无上。”②这是一句含有深情的创作宣言,也是作家一贯坚持的一种创作姿势。然而,如果我们暂且将这句话从它彼时的语境中截取出来,断章取义地放入到商业文化下的儿童文学写作和出版语境中,或许也会从中觉察到某种特殊的暧昧之处。说“儿童至高无上”与商业文化运作的标志性宣言“顾客至高无上”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互文关系,显然是过于唐突了杨红樱的创作,然而,在儿童即为顾客的童书市场上,“儿童至高无上”的确可以作为一个优雅的旗号,来统领以儿童为目标消费者群体的商业童书创作和营销行业。

事实上,这也是伴随着杨红樱作品的畅销而疾速兴起的都市儿童小说发行潮所普遍运用的一个基本战略。当然,在这里,“儿童至高无上”常常被演绎成了“一切投儿童之所好”的商业机会主义。大量商业童书首先考虑的远非儿童文学美学表现的需要,而是儿童对于某些表现内容的偏爱,比如针对生活中各样人事的调侃或搞笑,哪怕这种搞笑是以放弃生活的庄严感,甚至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

这一切当然不能归咎于杨红樱。事实上,在杨红樱的儿童小说创作与其后出现的许多跟风作品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属种差异,亦即前者始终不曾放弃对于童年的一种严肃的责任感。不论是在早期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还是在后来的“马小跳”系列中,透过小说叙事的层层帘幕,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家对于童年生命及其当代命运的一份真诚的关切。在“马小跳”的故事中,作家对于儿童好动、淘气、耽于幻想等天性的高调肯定,首先是为了唤起所有人对于儿童充盈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尊重,而她对于成人与儿童之间各种生活龃龉的表现,以及对于许多成人行为方式的批评,则往往意在提醒我们关注当代社会以爱

641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5期

①②

在一次访谈中,杨红樱这样解释自己在童书写作技法方面的考虑:“我用动词比较讲究。描写时我不会面面俱到,不像成人文学一样强调细腻描写,小孩子不容易抓住要点,我就在行文中用画龙点睛的几笔,只写几个特点,并且始终抓住、强调和夸张它。”见《杨红樱:牵一只小手,走进文学殿堂》,杨红樱:《假小子戴安》,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杨红樱:时间能检验作品的优劣———关于〈女生日记〉畅销10年的访谈》,《文艺报》2010年12月6日。

的名义加诸儿童的种种隐形的桎梏。从总体上看,“马小跳”系列带给当代儿童小说的其实是一种比较清新、向上的童年美学气息。

然而,在杨红樱的一些作品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后来泛滥于众多商业儿童小说中的“技术便利”的影子,其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直接将娱乐材料裁剪拼贴入小说文本。比如在《笨女孩安琪儿》的故事里,作家将一组儿童脑筋急转弯材料先后征引入小说情节,尽管它们在作品中的叙事功能是戏剧性地证明智力落后女孩安琪儿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智力优势,而不是用作单纯的搞笑元素,但是由于这一设计本身并不自然,其逗趣的功能倒是越过意义表现的功能,在文本中得到了格外的凸显。

二是在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时表现出对于儿童一方的急切讨好。整个“马小跳”系列突出了对于儿童文化的认同和尊奉,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小说对于一些成人形象的儿童化处理。比如“马小跳”系列中的“贪玩老爸”、“天真妈妈”等分册,将原本常用来形容儿童的“贪玩”、“天真”等词汇安加在作为监护人的成人角色身上,个中故事也十分致力于表现和肯定这些成人角色身上的童心童趣。与此同时,一旦成人与儿童发生文化冲突时,作家总是选择站在儿童一方,来对成人的问题大加挞伐。这一点在杨红樱后期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较早出版的《笨女孩安琪儿》中,作者曾借安琪儿的母亲对于自己这个智力发育有些迟缓的女儿的认识和态度变化,既善意地劝诫了成人的功利,也表达了理解童年的良好愿望。然而,当作家在兼有童话和儿童小说体式的“笑猫日记”系列中续写安琪儿的命运时,她的母亲却是以一个自称为了女儿的将来而粗暴地干预其生活的负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事实上,在“笑猫日记”系列涉及马小跳及其伙伴生活的那部分小说体叙述中,原本存在于“马小跳”系列中的一种双向、积极的“成人-儿童”关系越来越被另一种童年的独断美学所取代,在这里,成人世界几乎被完全安置到了儿童世界的对立面,并被处以了鲜明的精神降格。作家借故事中的千年龟之口道出了这样的感慨:“唉!孩子都是好孩子,错都错在大人身上。”①显然,这里面已经隐现着一种过分向儿童示好的嫌疑了。

笑料包袱与成人向儿童的精神臣服,这些在杨红樱的作品中已经初露端倪的表现技法,在同时期、同类型的儿童小说中得到了更淋漓的发挥。新世纪以来,闻风而动的大量商业儿童小说发展出了借以吸引儿童消费者的两大典型的便宜之举:一是遍寻城市儿童家庭、校园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以及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趣味性话题或搞笑材料,将其直接搬入故事,用以点缀文本;二是通过有意降格成人世界相对于儿童世界的尊严,并对其丑态进行夸张的渲染,对其错谬加以粗浅的批评,以此来间接地恭维作为消费者的儿童。

这种朝向童年的“文化献媚”,或许是商业文化盛行的环境下以儿童为尊的童年美学必然会走向的结果,它也正在对当代儿童小说的未来艺术走向产生深重的影响。

其一,对于儿童消费者的刻意逢迎使得儿童小说过分看重作品表面上的幽默效果,从而导致了这一文体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当商业文化以其强大的经济效力介入儿童小说的市场运作时,童书出版为了追求短时间内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会寻求将童书写作的力量尽快导向迎合儿童消费者心理的方位。在市场的牵引下,大量儿童小说的创作出于吸引儿童消费者兴趣的目的,一味追求作品取悦儿童的娱乐效果,从而使这一文体

741

2012年第5期当代作家评论

①杨红樱:《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第101页,济南,明天

出版社,2007。

走向了过度娱乐化的偏颇。应该说,对于一般的儿童小说创作而言,哪怕是纯粹的娱乐搞笑,只要它保持着儿童小说基本的结构和语言艺术要求以及适宜的童年价值导向,也是值得肯定和应当被允许的一种创作风格。具有娱乐性不应该成为童书作品被责备的理由,正如匈牙利哲学家阿格尼丝·赫勒所说,“娱乐既可以是优雅的、有趣的和深奥的,也可以是粗鲁的、原始的和肤浅的”。①然而,当儿童故事将童年生活的趣味性娱乐过多地作为自己的表现目的时,一种原本精致、有益的娱乐便很容易滑向它的反面,逐渐转变为另一些浅薄和粗糙的东西。当前许多儿童小说对于儿童生活笑料的巨细无靡的搜集以及对于童年恶作剧的无所选择的呈现,正在使当代儿童小说一度引以为傲的积极的娱乐精神日渐堕落为一种百无聊赖式的娱乐消遣。

其二,对于童书市场利润的急切追逐使得粗浅的校园轻喜剧小说风行一时,从而导致了儿童小说艺术生态的畸形发展。继“马小跳”系列的畅销之后,校园轻喜剧小说成为了新世纪最受商业童书界青睐的小说文体,来自市场的反馈证明,它也是目前最容易为出版商打开童书市场利润分配体系之门的文体样式。受到市场的激励,校园幽默小说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当代儿童小说创作的篇幅,并对他种题材、风格的小说创作形成显而易见的挤压。这一现象导致了当代儿童小说的艺术拓展在题材和形式层面的双重萎缩。一方面,尽管投入市场的童书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儿童小说艺术表现的生态谱系却在不断缩小,当代童年的多元面貌和当代儿童丰富的社会生活并未能在小说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及时的回应。另一方面,为了尽快赶上童书市场运转的频度,一些讨好儿童而又便利易行的写作策略也很快成为了作者们纷纷效仿的手法,从而使这类小说的写作在总体上越来越走向模式化和机械化。

其三,对于儿童阅读口味的过度关注使得儿童小说深层的艺术探求不可避免地遭到压抑,从而导致这一文体无力对童年的当代情状和命运展开更为深刻的思考。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商业文化的影响以传统创作观念所不能及的方式为儿童小说打开了现代儿童生活书写的广阔世界,但由于受到市场自身逻辑的制约,由商业文化所驱动的美学拓展也始终越不过市场盈利的终点。它对于当代童年生活现状的率真观察和呈现在同时期代表了一种清新的童年美学,但面对新的时代中童年世界所出现的诸多新的现象,它还没有展示出足够强大的穿透现象的洞察、思考和书写能力,比如,如何理解商业文化潮流下童年精神的复杂性、童年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及其未来的文化命运,而不只是在作品中一味临摹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当代和本土语境下成人与儿童之间多面的权力角逐和文化共生关系,而不只是简单地遵循“为儿童说话”的原则;如何从当代生活世界的深渊出发来书写处于其中的儿童的世界,以对于全部生活的深厚理解来支撑对于儿童生活的理解,而不只是就儿童论儿童;等等。如果仍然回到杨红樱的话题上来,那么且容我冒昧地说一句,最初开始创作“马小跳”系列的杨红樱,的确为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的美学拓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从“马小跳”系列的最后几部到“笑猫日记”系列的写作,杨红樱的儿童文学写作仅仅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常规创作而已。若干年过去了,二○○九年的“马小跳”并没有让我们看到比二○○三年的“马小跳”更丰富、深入的艺术探求———而我们原本可以期待杨红樱从属于她自己的那样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创作平台出发,能够为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的创作带来

841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5期

①阿格尼丝·赫勒:《现代性理论》,第177页,李瑞华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更长距离的艺术冲刺。

当然,商业的欲望也妨碍了儿童小说文体进一步的创作思考及其在童年美学方面的进一步拓展。从杨红樱目前为止的儿童小说写作历程来看,她并非对自己的创作没有更多的艺术思考,相反,与许多由新世纪商业文化孵化出来的校园儿童小说写作新人相比,杨红樱在“马小跳”系列的写作进行到一半左右的时候,便开始有意识地拓展这一系列儿童小说的表现范围,尝试将城市儿童身边更广阔的生活现象(其中包括二○○八年五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纳入到面向儿童的叙事言说中。但是显然,商业文化并不愿意留给作家们太多不能生产直接利润的时间。从二○○三年起,伴随着出版品牌效应的累积,杨红樱每年都有若干册儿童小说及童话新作问世,而这一数字与同时期的商业童书作家相比,远不是最多的。在这样的现实下,即使是对自身创作有所要求的作家,也很少有深入思考和探求这些想法的空间。这又反过来助长了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惰性,使其在吸收了童年美学新变的当代资源之后,不是思考如何继续去推进它,而是遵循商业文化的要求,日益靠向了一种对于儿童消费者的美学逢迎。

这并不是说儿童小说的艺术发展必须拒斥市场;恰恰相反,进入新世纪以来,正是以市场为标志的商业文化为儿童小说更为自由的美学拓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回头来看,它对于当代儿童小说创作的积极意义或许要远大于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但对这一文体的进一步发展而言,在向市场借力的同时,它也有必要超越来自市场的单一逻辑制约,从小说作为一种人生艺术的终极处来探求儿童小说的当代意义和当代方法。

结语

从商业文化的深处来考察杨红樱的儿童小说写作以及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的美学发展,我们对于商业文化语境下中国儿童小说的美学走向或许会生出一种新的期待和理解。近年来,儿童文学批评界对于商业文化带给这一文类的艺术负效应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份警惕又常常表现为许多批评者借商业文化的现实所抒发的对于历史儿童文学经典的某种怀旧情绪。很多时候,“商业”和“经典”成为了被用来指称儿童文学艺术判断的一对反义范畴。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文化带给当代儿童文学写作的深层美学意义,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探讨;而与此相应地,有关商业文化所参与促成的一种新的当代儿童文学表现艺术的深入推进,也还没有获得创作界和批评界应有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当代儿童小说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商业文化下如何保持对儿童文学艺术传统的敬意,更是如何使正在发生的这一场美学新变能够在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艺术上的进一步沉淀、提升,并通过借力商业文化,最终推动儿童文学整个文类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YJA751013)

【作者简介】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赵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桂玲)

941

2012年第5期当代作家评论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朋友》教案1 苏教版

备课时间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2 教学 课时 1 教学目标1.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述外祖母的形象。 2.感受外祖母的人格魅力,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3.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1.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从文中找出描绘外祖母的语句并对外祖母的形象加以概括分析。 第二课时:外祖母对“我”的影响以及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用周华健《朋友》的歌词导入课文。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著名作家。他出身贫苦,5岁丧父。外祖母成了他最亲近的人,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外祖母以他独特的方式给予了高尔基最大的关爱,对高尔基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他著作有散文诗《鹰之歌》、《海燕》,长篇小说《母亲》等。 写作背景的展示: 高尔基5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幼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甥,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互相解决字词问题,老师做检测。 1.判断读音的正误。 噗噗地响【pū】果脯【pǔ】一绺【lǚ】头发惩【chěng】罚面颊【xiá】嗅【xiù】东西皱【zòu】纹裤兜【dōu】鬃【zōng】毛辩【biàn】子诅【jǔ】咒【zhòu】颤zhàn动 2.解释词语。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20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20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外祖母的形象。 2.运用想象补白法,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外祖母对“我”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汲取对生活乐观、坚强的力量。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中重点的语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感受爱的力量,学习面对生活乐观坚强的态度。 教学方法: 阅读批注法想象补白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 噗噗()两膝()颤动()惩罚()诅咒()两颊()敏捷()皱纹()马鬃()发绺() 二、读一读 1、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读完课文,你认为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呢?

三、想一想 1、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人? 2、本文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外祖母形象。那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呢?

3、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文章还使用了极富表现力和饱含感情的词语。在刻画外祖母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大家来找一下。作者使用这些词有什么样具体的作用? 4.、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九年级语文上册9故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9. 故乡 一、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二)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三)达标练习 1、跳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 2、朗读品味,理解情感基调。本文作者的感情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朗读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找出令“我”悲哀的因素。 3、故乡哪些人的什么变化最令‘我’心痛? 答: 4、全文的底色是沉重和悲哀的,那么有没有一点亮色呢?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黛.色()(2)寓.所()(3)嗤.笑() (4)獾.猪()(5)愕.然()(6)惘.然() (7)阴晦.()(8)瑟.索() 二、探究案 6、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 答: 7、“故乡”是谁的? 答: 8、“故乡”在哪里? 答: 9、文学作品中,除通过描写,使所记的人、事更生动外,还往往用形象化的议论来揭示事理,点明中心。这篇小说也不例外。请找出本小说中的议论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答: 10、小说的主题。通过小说的阅读和社会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答: 【精读精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的皱纹;眼睛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里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 我躺着,听着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着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

《童年》练习题(含答案)

《童年》练习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 1、《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偷了外祖父的白桌布去染色,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外祖母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小茨冈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格里戈里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雅科夫弹琴,外祖母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听外祖母讲故事,其中印象最好的是勇士伊万和隐士米龙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担心母亲要讨回那份本来为她准备而被祖父扣下的那份嫁妆,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大打出手。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外祖父。 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八哥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怪声怪气地学外祖父说话。 11、在好事情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赫里桑夫主教。 13、阿廖沙因为刨土脚趾头被铁锹碰伤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五个戈比做为奖励。 ( 15、阿廖沙读了三年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习俗(习惯)。 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 乎,但特别厌恶恶作剧。

2009年甘肃省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

2009年甘肃省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

附件2: 2009年甘肃省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获奖结果 序 号论文题目作者单位获奖等 次 1 化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探析黄小鹏平凉一中一等奖 2 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关注点刘雅娟平凉一中一等奖 3 中学生学情案例分析及教学策略浅议曹亚东平凉四中一等奖 4 如何利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小组活动周莉平凉四中一等奖 5 历史课的困惑袁小淩平凉四中一等奖 6 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浅析邓晓峰平凉四中一等奖 7 我校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调查分析李军田平凉市实验小学一等奖 8 中学生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曹斌锋灵台县城关中学一等奖 9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浅析罗玲凤灵台县东关小学一等奖 10 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个案研究尹建勇灵台县第三中学一等奖 11 谈青年教师的分类培训任超群灵台县第一中学一等奖 12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王晓东灵台县蒲窝学区宁子小学一等奖 13 学生成长我进步杨小敏灵台县上良乡中心小学一等奖 14 浅议示范性幼儿园对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积极作用冯莉萍灵台县幼儿园一等奖 15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周长军崇信县教育局一等奖 16 浅谈中小学试唱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张丽娟崇信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等奖 17 起“死”回“生”先“死”后“活”“死”去“活”来魏志军华亭一中一等奖 18 关于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宋耀辉华亭县砚峡学区一等奖 19 对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陈旭升庄浪县水洛中学一等奖 20 如何才能上好品德课万尚林庄浪县第一小学一等奖 21 甘肃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研究牛科强静宁二中一等奖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3篇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3篇 导语:杨红樱作品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本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红樱作品读后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一) 这也是杨红缨作家的著作,《男生日记》是这本书的续集。这是杨红缨在女儿上六年级时写的,这是她献给她的女儿和所有小学生的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冉冬阳。她是一个善解人意,情感丰富的小学六年级女生,她既不漂亮也不聪明,却是那种男生、女生、男老师、女老师都喜欢的女孩。 冉冬阳的朋友很多,她的朋友如果遇到了困难,她只要有能力,就帮助他(她),不像我们班的男生女生,人家向他们求助,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管我什么事?”就是班干部,哪怕是知心朋友也不会帮上忙。 六年级的新学期开学了,可是冉冬阳的好朋友梅小雅没有来,原来她妈妈怕她在这个学校里太不起眼,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把她转到了另一所普通学校,因为每所学校都有重点中学的保送名额。冉冬阳去了梅小雅家,知道她妈妈下岗了,家里很穷,就和梅小雅想出主意让她妈妈开一家小百货商店,但梅小雅的妈妈没有开店的资金。冉冬阳就找吴缅想办法,和吴缅凑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共有1000元钱,可是还不够,她就想办法取得父母的支持凑足了5000元钱,给

梅小雅妈妈送去。梅小雅的妈妈终于开起了小百货商店,梅小雅也勇敢地担负起生活的重任,帮妈妈做一起做生意。在梅小雅的交往中,冉冬阳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体验了坚强。 莫欣儿也是冉冬阳的知心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女孩,她为挽救父母的婚姻,努力去做人见人爱的乖乖女。虽然,最终她还是不能挽回这一切,不过,在冉冬阳的不断安慰下,她的心情很快地好了起来。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二) 马小跳是杨红樱虚构的一个艺术形象,但任何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艺术形象能在显示生活中找到他的影子,它就像生活在你身边的一个同学或一个朋友。马小跳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是一个大众,人人都熟悉的男孩性格集体,作者在马小跳身上表现出的天真,无邪,自由快乐的天性,所以马小跳能走进千家万户,能跳进孩子们的心里,就因为他是真正的孩子。 马小跳在书中是一个淘气包,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每天错误不断,但他诚实,勇敢,快乐,有爱心,还有幽默感。 在《淘气包马小跳》这么多本书中,而我最喜欢《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 这本书的内容是讲马小跳、唐飞、张达、毛超四人又迟到了,这三个人都是马小跳的铁哥们,都是那种天真可爱的类型。他们还常出祸,这次他们迟到让班主任很生气,让老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 1、认识生字3个,会写6个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学生回忆童年美好时光、生字词卡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总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类叫做形声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例如:这课生字中的“瘾”,___的形声字,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还发现哪些生字也是形声字,如何记住它们? 2、学生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时的玩具小熊。课文讲“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再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一个怎样的心愿?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2、汇报:(迫不及待地要当一个拳击手) 3、朗读课文,要读出作者对当拳击手的渴望。 过渡:这么强烈的愿望,在当那可爱的旧玩具小熊——“我”儿时的好伙伴充当了练拳的“梨”后,被放弃了。 (二)精读课文重点段,想一想,是什么让“我”又改变了想法?在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细细品味。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2、汇报交流: 作者与“小熊”之间深厚的情谊。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童年的朋友》导学案1.感受童年时外祖母给予“我”的爱心(重点); 2.学习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难点); 3.体会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依据书下注释或查词典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绺()马鬃()诅()咒() 惩罚() 脸颊()腔()调() (2)文学常识填空。 《童年的朋友》选自,作者是(国籍)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和。 2.二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外祖母头发、眼神、声音、动作的句

子,摘要如下: 头发: 眼神: 声音: 动作: 3.三读课文,说说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4.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1.用心朗读课文,思考外祖母“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

的光芒”“她今天的样子很凶”的原因是什么。 2.反复朗读课文中外祖母的语言,揣摩该怎样读才符合要求。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外祖母独特的人格魅力。 1.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根据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描写的语句描写 方法人物形象 如: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外貌 描写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说明外祖母身体很健康。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2.文中祖孙对话有几层意思?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外祖母“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句话的?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外祖母的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外祖母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这个童年的朋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和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A)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AB)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 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得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这让学生朗读品味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咕哝 ..(gū nong) 发绺.(liǔ) 诅.咒.(zǔ zhòu) 脸颊.(jiá) 胸脯.(pú) 果脯.(fǔ) 噗.(pū) 嗅xiù 终身:一生(多就切身的事说)。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 二、导入新课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知心话你只愿意和朋友讲,烦心事也只愿意说给朋友听。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又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吧。(板书课题)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生于木匠家庭,在他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外祖父家,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常常给小外孙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后来,他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剧本《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还写有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2.文中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 3.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由学生讲,教师备用以下材料: 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批注: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 声音:(1)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2)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批注: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

第一单元-答案

第一单元 《童年的朋友》 第1学时: 一、课前先学 3. z h?u gū nong jiách?ng zōng zǔzh?u púliǔ 4.(1)小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并带不满情绪)。(2)许多头发顺着聚在一起。 (3)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泛指咒骂。(4)马颈上的长毛 (5)形容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二、课堂探究 (1)“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2)段落:(1)︱(2)——(6)︱(7) 大意:(一)描写外祖母的外貌,(二)描写外祖母的形象,(三)叙述外祖母的影响。 三、略 第2学时: (二)问题探究 1.外祖母的温和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有道理即可。).明确:①说话的语气“温暖而柔和”。②对于睡觉问题的处理——“不想睡就不睡好了”。③关于奶瓶的问题的处理——“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 2. 明确:写出外祖母生活的不如意,也为后文写外祖母对“我”态度的温和作反衬。 3. 明确:慈爱、开朗、乐观、坚毅、勤劳能干。 慈爱——“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乐观、坚毅——“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通过她的眼睛……温暖的光芒”。 勤劳能干——“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举动像大猫似的轻快儿敏捷”(表明外祖母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和艰辛的生活) (穿插三次对眼睛的描写) 4. 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明确:①描写声音和动作的句子:“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把语音比作鲜花,这个比喻又鲜艳又奇妙,非常富有美感,外祖母的形象也写得非常美好。 ②用“驼背”比外祖母的腰,写出了外祖母的辛劳,把外祖母比作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现出“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极富表现力和饱含感情的词语: 明确:“愉快”“快活”“年轻”“明朗”“快乐”“温暖”“轻快”“敏捷”“可爱”。都是褒义词,表达了对外祖母的赞美。 三、达标检测 1.答:这两段讲了外祖母是我童年的朋友 2.答:不能。因为“瞪”含有怒意,与上文的微笑有矛盾 3.答: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喜爱与赞美,赞美了外祖母面对生活的艰辛,依然乐观年轻的心态。 4.答:理解:四、1、外祖母有坚毅的精神,她开朗乐观年轻。外祖母的温和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有道理即可。) 《一面》

杨红樱儿童文学小说《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5篇

杨红樱儿童文学小说《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5篇 《淘气包马小跳》讲述了马小跳等孩子的成长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朋友的故事,并由此映射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探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隔膜误区,倡导理解沟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一) 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封底上,写着跟着马小跳,不跳也会笑两行字,最初看到这句话的人,多半会把它当成一句常见的广告词;可是读完几段小故事,你的嘴角便会不由自主地翘上去;等读完一本书,意犹未尽地抚摸一下封皮封底,或是中途离开,回来时瞥见倒扣的书皮上的这行文字,你会觉得这两行字说得还是有些道理。 这真的是一系列让人快乐的故事。马小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个男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跳。哦不,他不是袋鼠人,他是一个正常的男孩子,只不过非常淘气、异常活跃、超常顽皮,尤其喜欢漂亮的女性。不,他不是蜡笔小新。他不仅迷恋漂亮的幼儿园老师、美丽的美术老师、英姿飒爽的女警察,在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中,年长而严厉的秦老师也会一天比一天漂亮起来。 小鸡喜欢在马小跳的头发中安家;他那双风味独特的脚丫子为爸爸与外商的顺利签约立下功勋;他在《龟兔赛跑》中演的大树,只说了一句台词,却博得了全场的喝采;靠画流氓猪,他还赢得了女生们的青睐关于马小跳的好玩的事情多得数也数不清。

读了这一系列的书籍之后,让我深受感触,马小跳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马小跳经常在办公室罚站,经常写检查。但是他却很聪明、勇敢,他敢作敢为,从不轻意承认错误。有一次,安琪儿和她的林子聪哥哥把一袋米扛回家,可是扛到半路上米袋破了,林子聪丢下安琪儿先回了家。正巧马小跳路过这里,他先把外面的裤子脱下来,然后问安琪儿要了扎头的皮筋。他用皮筋扎住裤腰口,然后把米装进裤子里,再用两只手抓着裤腿将米袋架在脖子上背回了安琪儿家里。他的这种举动真是有趣又好笑,在让人大笑之余,却也让我感受到了马小跳的聪明机智,我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本来是个挺怕羞的小女孩,但是自从看了这套书以后,我就变得自信起来,以前不太敢到老师办公室里去批作业,但是现在我敢了;本来我不敢说再见,现在我也能主动说了,杨红缨阿姨真是我们的知己啊,她把所有孩子的欢与乐、苦与怨都写得清清楚楚。爸爸妈妈也非常喜欢看这套书,刚买回家时,我们三个人都抢着看。妈妈说这套书中所渗透的教育理念让她深受感触,对她的教育教学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真是受益匪浅啊!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二) 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走进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淘气包马小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的感触很深。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主人公马小跳他很活泼很开朗,他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他的脑袋里面每天都想着怎么整路曼曼。 记得有一次,路曼曼的妈妈给路曼曼买了一条红色的格子裙子,

童年的朋友教案

童年的朋友教案 篇一:童年的朋友 教案 集体备课 1 3 4 备用素材 一、课内知识点: (一)文章的线索、中心和结构 全文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 通过叙述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 全文可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第一层(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 第二层(2-5):写了外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第三层(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 第二部分(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二)重要问题: 1、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外祖母的爱心? 答:外祖母的外貌和语言。例如 正面: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 她微笑的时候……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 侧面: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在她没来以前…… 2、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答:A、“黑眼珠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B、“黑的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 光芒……” C、“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 暖的光芒……” 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刻画了她平易朴实、慈 爱善良的形象。 3、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 “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答:A、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我”,而且和“我”之间 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B、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 C、外祖母是“我”最知心的人,“我”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 D、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我”,把“我”的 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 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 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二、课内阅读: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 苦的生活的。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童年的朋友-北师大版(无答案)【小学学科网】

《童年的朋友》 一、预习、熟读课文、答题 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发绺()颤动()胸脯()两颊()马鬃()诅咒()镶银()2..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 绺()鬃()诅()镶() 咎()鬓()沮()攘() 3.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国作家,其自传体三曲是、、。 4.划分课文段落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书本上填写) 5、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6、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7、课文中揭示全文中心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二、小说塑造(描写)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 三、在课本中划出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 四、复习有关小说知识(上课提问) 五、课下复习高尔基的《童年》 【知识链接】 高尔基(1868.3.28―1936.6.18)英文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和剧本《小市民》 【知识拓展】 (一)高尔基的名言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高尔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1

《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章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寓意深刻。我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感 触颇深,收获不少。 一、钻研教材,挖掘深度。 当我初读文章,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抓住“形影不离”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形影不离”;想象朋友之间“形影不离”的情境;以朗读为主要训练目标,加以想象、句式练习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最后得出珍惜友情的感叹。 “站得高,望得远”。当我看了几遍这篇文章就感觉像在看三维图片,看到图片中所凸现的“立体图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智者在谈话。”的确,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智者,让我收益非浅。再次备课我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中的“真正的朋友”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真正感受到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来之不易,让大家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这个目标成为这篇文章最终的教学重点。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因而,钻研教材,挖掘课文的深度为上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互动,产生共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所长,作为老师——主导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只有当老师也融入到课文中去,才能带着学生进入课文,体会深刻的寓意。

例如课文“学写名言”,我先给学生作一个示范:“课文学到这儿,李老师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朋友,我真想对他说:【朋友,你曾经……因为有了你,我的童年才那么精彩!】”再让学生写下想对自己童年朋友说的一句话。学生纷纷拿起笔写着自己的心理话,虽然语言简朴,可感情真挚,真正体会到了朋友的真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穿针引线,环环相扣。 一节课四十分钟有一个一个的环节组成,但又不能忽视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时老师就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进行环节的连接过渡。过渡语言的设计是在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的,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恰如其分的过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列举其中片段: “学生回答好两道思考题后” 师:起先作者是那么急切地想当拳击家,最后却放弃了这个愿望,是谁让他改变了想法呢? 生:是小熊。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呢?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到了小熊?快速读课文。 “学习好有关小熊的句子后” 师:小熊虽然破旧,但它是那么的可爱逗人,它陪伴作者渡过了童年时代。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么?——形影不离——哪些句子写出他们之间形影不离的情景了呢? “学习好有关形影不离的句子后” 师:多么甜蜜的场景啊!让老师不由地想起小时侯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故事,慢慢入睡的情景。真羡慕小熊能有这样一位朋友!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学生的表现是课堂上的亮点,主导地位的老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 1、生字词语音检查先由教师出示卡片,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 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细节描写导学案2

巧描细节绘华章 ——抓住细节让人物形象“活”起来 【学习目标】 通过对课文中经典细节描写的探究,掌握四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用一至二中方法塑造鲜活的人物。【感悟经典——探究细节】 一、欣赏美文片段,感悟细节的妙处,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 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2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有办法的人。”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太祖怒,碎裂奏牍之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宋史《赵普》 4.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想这个可爱的动物。 —《童年的朋友》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小试牛刀——刻画人物】 二、请同学们自选班上一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然后让同学猜猜他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朋友》表格式教案16(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童年的朋友》表格式教案16(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读:课题 一、《童年的朋友》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1 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背景,表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分析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3.体会亲人对我们的爱,激发感恩情怀。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亲人对我们的爱,激发感恩情怀。 重难点 重点:学习细腻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难点:分析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体会我对外祖母的感情。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导语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3、体会亲人对我们的爱,激发感恩情怀。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检查预习: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1、出示自学提纲。 A、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文题来看,“外祖母”和我是什么关系? B、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从文中的句子体会) C、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外祖母对“我”的理解和关爱。 D、本文可分几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

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通过提问、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A、主人公:外祖母;外祖母与“我”是朋友关系。(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B、①、因为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而且和“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外祖母是自己最知心的人,自己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 ②、说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爱,把“我”的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C、说话的语气“温暖而柔和”,“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对于睡觉问题的处理——“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关于奶瓶的问题的处理——“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 D、一(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记叙描写) 二(7)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影响。(议论抒情)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1《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苏教版

去写景状物,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沙,沙,沙”这个拟声词加强了故事恐怖神秘的气氛。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和“切切”这两个拟声词把琵琶演奏声逼真地表达出来。 (2)运用拟声词还可以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 如:①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打女儿时: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咻咻”一词很好地写出了爸爸怒打女儿的情境。 ②“辟啪!”天空中发出一阵响声。安徒生《丑小鸭》 ——这两个拟声词很形象地刻画了两只公雁被猎人用枪打死掉落在地上的情形,烘托出丑小鸭惊恐的心理。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既写出了木兰织布时织机发出的响声,又写出木兰叹息时发出的响声。 拟声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到,如能应用于文章的写作中,一定会令文章生色不少,意趣盎然。 脯:是个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是个多音字,①作胸脯讲时念“pú”,如鸡脯、鸭脯等。②作肉干和蜜饯果干讲时,念“fǔ”,如果脯,兔脯、鹿脯、桃脯、杏脯等。③区别其他形近字:哺育(bǔ)、铺盖(pū)、辅导(fǔ)绺liǔ:指线、麻、头发胡须等许多跟顺着聚在一起叫一绺。发绺:许多头发顺着聚在一起。 惩罚:chéng,常见易错字音。 马鬃zōng:本指马颈上的长毛,这里指外祖母那又粗又厚的长发,表现出外祖母如今对这长发的不喜欢。 咕哝gū nong:小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并带不满情绪)。试想外祖母在咕哝什么?(对生活的不满?对女儿和外孙生活的同情?等) 诅咒【zǔ】跟语言有关。辫子【biàn】区别于辨别和辩论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2、好句共欣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放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读后请在小组内讨论,各说出你喜欢的原因。然后请代表在全班作总结。 (三)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童年的朋友是谁?为什么她是我童年的朋友? 我、外祖母和母亲;第一人称清晨船舱里;外祖母;因为她善良,有爱心,不仅像一般长辈一样爱我、关怀我,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而且和我有一种特殊的友情;她像朋友一样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是我最知心的人;她是

1 童年的朋友 执教 范厚强 导学案

1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执教:范厚强 教学目标: 1 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2 品读外祖母的精彩描写。 教学重点: 1 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2 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教学过程: 1 作者简介: 节选自《童年》。高尔基,苏联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母亲》是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剧本小市民。高尔基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代表者”。 2 背景介绍: 高尔基5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幼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在高尔基的童年时代,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苏联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3 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我”爱外祖母,外祖母爱“我”为线索。)。 基础知识: 绺.( ) 鬃.( ) 诅咒 ..( ) 诅咒 ..(zǔ zhòu):原指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泛指。 丰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自学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默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自学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 眼睛——(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