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https://www.doczj.com/doc/ec15389290.html, 2009年03月24日 08:44 《怎样做·好父母》丛书

24 你撒谎

五岁的陶陶酷爱在墙上作画,对此爸爸妈妈已经警告过他多次了。最近,陶陶一家乔迁新居,妈妈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块大白板。陶陶在白板上画了几次,可总觉得没有画“壁画”过瘾。终于,他找到机会了——那天舅舅和舅妈带着小表妹来做客,趁着大人们聊天的工夫,他领着表妹痛痛快快地发挥了一次,将主卧室内没被家具挡住的白墙涂抹得色彩斑斓。当妈妈质问他时,陶陶矢口否认,说那全是表妹干的。妈妈气得威胁他:“你撒谎,我打烂你的嘴!”

几乎每一位父亲或母亲都认为说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并应该调动自身所有的聪明才智身体力行,设法使自己的孩子远离这种恶习——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往他的脑子里灌输《狼来了》一类的故事,努力地教育孩子要实话实说,坦诚做人。然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父母都会遭遇孩子谎言的袭击,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接下来其中的一些父母有可能会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会渐渐发现:孩子越大,谎言会越来越多,说谎的本领越来越强,谎话也越来越高明。

说谎似乎是孩子的通病,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的一种错误。有了如此宽容的心态,父母对孩子“失误”的关注点就能不仅仅停留在“天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层面上,而是努力探寻孩子撒谎的目的,并检查自身是否在无意中为孩子的撒谎起了引领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五岁的孩子分不清自己想象的事情与真实的事情之间有什么不同,因为他们的想法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现实性。他们试图用言语描述某种虚构的东西,努力把自己编织的幻想说得和真的一样,同时他们也从心底里以为那就是真的。这种“谎言”实质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与有明确目的的撒谎无关。一般来说,幼儿说谎很少出于恶意,与其说他们在说谎,不如说他们提供了错误的信息,通常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在说谎。

其实,能把完全没有的事儿编得有鼻子有眼儿,说明孩子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而它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之一,对孩子的智力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性说谎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父母总是一如既往地要求孩子不说谎,可自己却在不经意间言行不一,比如业务上的合作伙伴邀请你星期天小聚,而你恰恰出差回来疲惫不堪,但为了不让对方扫兴,你将出差的日期错后了几天,告诉人家星期天你刚好在外地;你无意购买保险并对保险推销员的锲而不舍感到厌烦,在他又一次打来电话时,你请家人告诉他你不在;或者,你对朋友送给你的手表赞不绝口,但在家里仔细端详它的时候却自言自语自己不喜欢这块表的款式……这些实际上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说谎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在自认为需要的时候,孩子也会效仿大人的样子把没有的事情说得和真的一样。年幼的孩子很难分清哪些话可以直说,哪些话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因为成人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纯粹真实的氛围,所以要求他们绝对不说谎是很难的。

如果父母认为他们可以破例说谎,孩子当然觉得自己说谎也是正常的。因此,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要以身作则,同时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有些孩子的谎言是被父母逼出来的。六岁的浩浩在房间里施展“武功”时,一不留神将妈妈心爱的玻璃果盘摔得粉碎。晚上,浩浩如实告诉了妈妈是自己打碎了果盘,却遭到爸爸妈妈的联合训斥。

可没过几天,他又无意间摔坏了爸爸的手机。因为上一次的诚实“遭遇”,这次浩浩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措施争取主动,在第一时间内向爸爸声明“这事与我无关”。

父母的理智和情绪往往不能合拍,尽管主观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面对某一具体事件时,他们的情绪时常会占上风,对孩子行为的不满和责罚使他们忽略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认可。当诚实遭遇打击时,孩子选择撒谎也就在情理之中。

面对谎言,父母是如临大敌、对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还是镇定自若、稳如泰山?实际上,父母的怒发冲冠和暴跳如雷并不能使问题有根本性的改变,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千万别把他们推到“坏孩子”一边,因为对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说谎与品质无关。但是,撒谎绝对不是可以被认可的行为,所以,要用成人的智慧赶走孩子的谎言。

成人在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时,总是试图找到百分百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表明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孩子的说谎多半也是万不得已。所以,当孩子拒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时,父母应设法弄清楚他们为何不能敢做敢当。如果是惧怕惩罚,我们务必帮助孩子打消这个顾虑,向他传递两个信息:一是最

好讲真话,撒谎危害无穷;二是这一次他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但即使做错了事,还是要诚实。告诉他,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鼓励他主动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

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最好放下“训斥和惩罚”这个不利的武器,它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深受折磨,进而加倍地运用撒谎这个工具,并很快升级为谎言大师。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他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即便他说了谎,父母仍旧是爱他的,会给他认错的机会。如果孩子鼓起勇气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父母应在第一时间内表扬他,相信他仍旧是个好孩子。被爱和信任鼓舞着,孩子会找到努力的方向。

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来源:大河报发布时间:09-12-01 浏览人数:281

“今天没作业。”“作业在学校都写完了。”“同学上课说话,我都没有说。”可能很多家长遭遇过孩子说谎。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老师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在家长、老师面前敞开心扉,以便更好地跟孩子沟通、交流,更好地帮助孩子?

说谎孩子爱心待

那天下班回家,瞧见女儿认真地趴在书桌上写作业,心里一喜便夸赞起来:“囡囡真乖。”

母亲悄悄告诉我:“你进门前,她偷偷吃了作为奖品的三颗糖!”

我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正想发火,忽然想起中午围在一起吃午餐时,同事讲的一件因孩子不听话,家长大发雷霆,将孩子吓病的事情,于是叹口气,借口有急事走出了家门。

我心里烦得很。孩子最近学会说谎了——上学时向母亲要了一元零花钱,可转身又向我讨;放学后明明是和同学在操场上玩,却说是因值日才回家晚了;明明是挨了老师好几次批,却在我问时,说常受老师的夸奖……

这时,一对中年夫妻从我旁边走过,女的说:“你的脾气真该改改了。孩子是有错,可你也得想想孩子为什么会犯错……”

我蓦地一惊,是啊,孩子为什么会犯错?想想她说的每一句谎话,其实都是想得到我的奖赏!

吃饭的间隙,我告诉女儿,每个人都会犯错,做了错事,只要勇于承认依然是妈妈的好孩子。从那之后,她再对我说谎话,我不再火气十足地大声斥责,而是先表示理解她那样做的心情,然后耐心地给她讲道理。女儿又成了诚实的小天使。(焦作崔红玲)

“丢”了奖状

我们兄妹几个学习都很好,每学期都会得奖状。我弟弟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开始学习成绩不好,期末没有得到奖状。放学回来,大家都在展示奖状,妈妈问弟弟:“你的奖状呢?”弟弟低头小声说:“老师发给我后,我放到抽屉里以后就去厕所了,不知谁给我偷走了。”然后,他自己就到院子里去玩了。妈妈大概也知道弟弟在说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鼓励他说:“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要好好保管好自己的东西。”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学期,弟弟果然领回了奖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郁金香)

对孩子要宽容

记得儿子刚上二年级时,因为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所以语文作业做得很好,数学作业有时竟然不做,每次都说“今天没作业”。

有一天中午放学我去接他,等了半天不见人,我就去教室找他。刚好数学老师走过来,我才知道儿子这两天数学作业都没做。

第三天晚饭后,我漫不经心地说:“儿子,妈妈见过你的数学老师了,也知道你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你这两天作业做得就很好。通过学习会知道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多快乐。再说,你学到手的东西别人是抢不走的。”儿子点了点头说:“妈妈,求你一件事,这是咱俩的秘密,你别告诉爸爸,行吗?”我答应了孩子。这事成了我俩永远的秘密。

二年级上学期,儿子三门主课全是满分,成了全年级唯一的全满分。(郑州张玉清)

倒数变成正数

邻居家的孩子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可他小时候学习不太好。为了博得期望值很高的大人们的欢心并免予责骂,高二时,他谎报自己考了第三名。家人高兴地庆贺一番,可席间孩子突然哭着说:“是倒数第三名。”

聪明的家长没有马上气急败坏地呵斥,而是心平气和地疏导:“这说明你是求上进、有荣誉感的。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会考前三名的!”家长的劝慰给了孩子力量,从此孩子发奋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郑州孙丽红)

分清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说谎有时是因为家长期望值太高,并承诺达到后给予某种奖励,孩子一心想要奖励,就会说谎;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非打即骂,或者体罚严重,孩子再做了错事,就会想逃避惩罚而说谎;有时候孩子想干某事而家长反对,孩子便会偷着干,家长问起来,就不承认。(青岛王提)

说谎的背后可能是孩子希望被重视。对孩子多一点理解、爱心和耐心,告诉孩子说谎不是达到目标的捷径,只有通过正确途径才能满足心理需要。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不仅关心他的行为更关注他的需求。

家长溺爱、娇惯,对孩子的错误包庇、袒护,也易导致孩子说谎。(郑州晓孙)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首先检查自己的行为,不要说谎。孩子会察言观色,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成人。

(郑州孙世领)

教您一招说实话不惩罚

当孩子第一次告诉你他在外面闯了什么祸或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孩子。应帮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郑州杨金科)

对症下药效果好

家长要深入孩子内心,假如孩子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要针对他不喜欢些什么,如担心功课做不好,家长可以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功课,孩子就不用说谎了。(郑州孙世领)

家校常联系

父母要和老师勤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让孩子能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事很关心,让孩子感到说谎比认错更不利。(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陈伟)

教育误区火药味足非打即骂

家长充满火药味非打即骂,那孩子幼小的心灵该是多么痛苦,也许自暴自弃毁了一生。因孩子的某次谎言就给定性,如“你这个吹牛大王”、“谎话大王”等,或者用粗暴的方式矫正,家长这样做,只会逼孩子把谎话编得更圆满。(郑州阿桃)

打破沙锅问到底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谎话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反而会造成孩子连环说谎。家长、老师不负责任地对孩子轻易许愿,而后不能兑现,随便找个理由搪塞,也容易让孩子说谎。(新乡学院陈云飞)

孩子说谎一味责备

家长疏于管教,本来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如果再一味地责备孩子说谎,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就是教育方法不当了。(永城市广播电视台刘宇)

不给孩子留尊严

发现孩子说谎,家长别不分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拆穿“孩子的谎言”,孩子也有尊严。家长可在事后和孩子独处的时候,平心静气地把谎言“捅破”,并问明原因。让孩子知道诚实是做人的重要品质,这样循循善诱地教导,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顶山叶县闫铭涛)

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几乎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孩子说谎的问题。面对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纠正孩子。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孩子会觉得说谎并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以严厉的方式教育的话,孩子则会产生逆反情绪。那么,面对孩子的说谎问题,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呢?同样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我也碰到了.

最近女儿在我面前也时时出现了谎言,"妈妈,今天我被老师批评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乖啊"."妈妈是陈老师批评的."说的有声有色.晚上睡觉时,我又问了女儿:"你什么地方表现的不乖而被老师批评呢?"女儿说"妈妈,我骗你的,我在幼儿园很乖的,怎么会被批评呢?"面对女儿的言语我傻了,我对她说:"以后不能骗人的,这样骗人的话妈妈会不喜欢你的."女儿点了点头.

我也接到了孩子家长的电话,文文妈妈说文文最近在家里老说在幼儿园没有吃中饭,在幼儿园被老师站在了上面,诸如此类的孩子谎言很多,经常听到.对孩子的谎言原因很多.

原因一:孩子的说谎有可能不是真正的谎言。

孩子的记忆系统、认知系统、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和成年人不一样。同时,孩子的道德观、世界观也没有真正建立,因此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幻想,例如会把一些幻想变成记忆中的现实,出现幻想性的错觉。父母过分强化这种行为就是“骗人”、“说谎”是不正确的。

解决方法:由于孩子的记忆系统、认知系统没有发育成熟,道德观也没有成熟,孩子很多时候说的话是直言和天真。家长不可随意带上“谎言”的帽子,不能用家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孩子阅历不深,童言无忌。有时候家长认为孩子说的谎有可能是孩子的丰富想象,有时是孩子真实想法的吐露,或者是把梦境当成了现实。对于这种孩子,家长要理解,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

原因二:孩子的说谎来源于模仿父母。

孩子稍大一点以后,对父母的言行都看在眼里,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进行模仿。有些父母经常会用欺骗、吓唬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例如孩子不乖时,就用“再不乖就叫医生来给你打针”等话语来欺骗孩子。其实孩子已经能够辨别出真正的事实,知道父母这样说只是在欺骗自己,所以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谎。

解决方法:这一类孩子的说谎问题源头在于家长。家长之间不管有多少矛盾,不能利用孩子作为炮弹,使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家长应该自己解决矛盾,而不能教孩子说谎。平时,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学会诚实。现代科学发现人类的谎言其实是可以透过各种信息传递出来的。孩子可以透过这些信息,了解和学会说谎。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真心学会真实对待每件事情,而不仅仅是在孩子面前不说假话。

原因三: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责任和惩罚。

孩子做错事情之后,父母不是细心分析,而是指责孩子“人家怎样,你怎样”,这种经常性的指责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这类情况经常见于过度教育的家庭,如白领、教师、干部家庭,尤其是在教师家庭,家长很容易把职业方式带进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过高的道德标准衡量孩子是不合适的,要让孩子展现真实的自我。

孩子的成长不管是生理和心理都有个过程,过高的要求,过度的教育,不合适的道德标准都使得孩子难以适从。当孩子无法承受家长的要求时,他们化解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说谎。

解决方法:过度教育会带来问题儿童,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许多事情不要过度教育,而是要学会欣赏。家长过分指责孩子的错误,会使孩子依赖家长,自己不动脑筋。换种角度来说,家长要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原因四:孩子说谎是希望得到关注

这类说谎的孩子多见于高度情感表达的家庭。这种孩子编造谎言的心理动机是希望引起周边人的关注。他们常常用特别丰富的动作表情和“耸人听闻”的语言编造谎言。这种家庭通常是“孩子动一动,家长跳一跳。”过分互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家长的剧烈反应,甚至是夸张的情感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家长在鼓励孩子编造谎言。梅主任举了一个案例。有个学生中考结束后,对父亲说自己考得很好。结果父亲很是高兴,满足了孩子提出来的一切愿望。而等到成绩公布,才发现孩子考得一塌糊涂。父亲对孩子的欺骗行为暴跳如雷。

解决方法:这种类型的家庭是有点神经质的。对每个小小的问题都会出现痛苦或者欢乐的表情。过分的赞扬和指责,让孩子觉得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引起家长大大的反应。所以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经常会编造谎言,暂时得到满足。他们需要家长的关注、需要家长的剧烈反应,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以盼望得到认可。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平时不要有过度的情绪反应,不要老是围着孩子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平等的生活空间。

谎言的蛛丝马迹

谎言的蛛丝马迹 谎言是这个世界深恶痛绝而又难以避开的话题。虽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开始说的第一个谎言是标志着“心理理论”(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社会认知能力)成熟的“喜事”之一。但成人世界的谎言,无论是在恋人、朋友间的感情伪装,犯罪分子的佯装巧扮,还是为着一些利益和个人声名的言不由衷,都是让人头痛的事情。也是因此,人类在不断地发掘着甄别谎言的方法,从测谎仪,到表情识别和语言分析,甚至是使用高科技的脑成像仪器。 谎言,到底能否被科学的慧眼识破呢? 测谎仪遭到质疑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使用生理指标来检验谎言的经验。例如在古代非洲,人们会让犯罪嫌疑人传递鸟蛋,如果有人把蛋弄碎,就说明他们是由于内疚而紧张所致;古代中国人则让罪犯在嘴里含一口米,通过检验唾液分泌的情况来辨清事实。基于类似的对谎言和人体生理变化的推测,测谎仪(Polygraph)应运而生。1885年,西萨·隆布索(Ceuare Lombroso)率先使用了记录脉搏和血压的仪器用来审理犯罪案件。1945年,约翰·里德(John Reid)整合开发出可同时检验了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及肌肉活动综合性测谎仪。虽然测谎仪在近一个世纪以来被广泛推崇,但是近来,它的有效性也越来越被人质疑。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基督教大

学的查尔斯·博德(Charles Bod)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贝拉·德保罗(Bella DePaulo)就完成了一项对253个测谎仪案例的元分析(一种对许多类似研究进行综合统计的研究方法),结果这数百个样本的平均准确率仅有53%—和胡乱猜测的概率差不多。在测谎仪之后,人们开始探寻更加“人性化”的测谎方法。 谎言有表情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则另辟蹊径。从1985年开始,他对谎言进行研究,走的是“表情分析”的路线。艾克曼认为谎言存在两种线索,一种是思考线索(thinking cues),譬如说谎者由于要费尽心机地编出看似合理的故事,可能会因过度思考而延长发言的时间;在艾克曼看来,另一重要指标则是人们的表情。通过对这两种线索的研究,艾克曼在辨别人类谎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甚至今年风头正劲的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也以艾克曼和他的研究成果为蓝本,让表情辨谎变成了一种流行时尚。 艾克曼曾经编制过一套著名的面孔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他将小于1/5秒时间内出现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_r_r)看作人们无意泄露的重要表情信号。特别是平时难以察觉的愤怒和羞愧,都可以通过“微表情”捕捉。他认为,可以通过“微表情”来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一直是家长们面对的教育难题,管的松了怕孩子走上邪路,管的严了亲子关系就紧张,让家长很头疼烦恼。叛逆是青少年成长必然出现的现象,家长要科学对待,来听听晨枫教育对于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的建议吧。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家长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 孩子在长大,会寻求自主权,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是成长的必然现象。家长们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给予孩子们更多自主处理事情、解决困难的机会。自己可以“退居二线”,给子女们出谋划策,提供一些成熟的建议,但要把最后的决定权交还给子女。 2、不要怕孩子犯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犯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家长不要怕孩子犯错,孩子们或许会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作出错误的决断,受到一定的挫折和打击,这种失败的经验 对于孩子是宝贵的,他们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做坚强的后盾,避免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或者做一些违反道德、违法犯罪的事情。 3、做孩子朋友,降低自身的地位 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们,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父母的角色上,对孩子颐指气使。不妨先降低自身的地位,去做孩子的朋友,像去朋友一样和孩子相处,给予孩子尊重和平等。这样才能能够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父母的“指令”才会真正被孩子所认同和尊重,并起到有效的作用。 4、改变粗暴的管教方式和态度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秉承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所以很多家长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粗暴”的管教方式来处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这极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引来孩子一次次的叛逆和挑战。父母要改变的粗暴的管教方式和态度,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引导、少批评,尊重孩子的想法。 5、家长要多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家长应该常与孩子沟通,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试着了解彼此,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大人应有的行为与态度中,试着解开束缚,与孩子来个忘年之交,彼此的代沟也会降到最低。青少年也不应把父母排斥在外,结自己一个机会,并试着调适自己的态度与情绪,如果真的无法控制,后来也应该道歉,这样家庭的气氛才不会搞僵了。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做好七步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做好七步 中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特别是孩子青春期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 今天,老师通过以下七大原则想告诉各位家长,孩子进入青春期并不可怕。坚持这七大原则,你会发现和孩子相处真的很简单。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 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 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

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 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 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第三个原则:忌唠叨,会倾听,与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 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 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

FBI心理学-读心术的奥秘

不想说很多废话,直接上教程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1.一般人每十分钟会撒三次谎 2.单边收肩膀,对所说的没信心 3.如果嫌犯的惊吓表情超过一秒,他就是在伪装和撒谎。 4.耸鼻子表示不屑 5.人在撒谎的时候并不会转移视线,而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确认听者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6.瞳孔放大——愤怒、害怕、性刺激 7.在叙述中不直呼其名,而以“那个人”指代某人通常是厌恶、羞愧以至于试图隐瞒某些真相的表现。 8.谎话可以顺着说,但倒过来说很难 9.假装微笑的时候眼角不会有皱纹 10.微笑眨眼是真情流露的表现。虚情假意的微笑时,人们不会眨眼。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处理不当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处理不当!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的处理方法其实是有欠妥当的,那么,到底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才比较稳妥呢? 抚养孩子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而叛逆期也许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孩子叛逆,是让父母们最头疼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孩子总说“不”,当孩子对我们的所有要求都顽强抵抗时,当我们对孩子无计可施时,我们通常脱口而出:“这个孩子太叛逆了! 有人说孩子的叛逆期有两个,有人说三个。管它有几个,我们又不是拿来作研究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区分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长的需求。只有区分清楚这三者,才能设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也才能让这三个需求变成一致。 所以,学姐从孩子生理成长角度: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一些案例,来为各位家长们见招拆招。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懂“叛逆行为”和“叛逆期”的不同之处:

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叛逆行为”,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处于叛逆期。 比如,六七岁的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往往会变成“为什么”先生——不停地问“为什么”,并且一副“你不说个清楚,我就不照着做”的架势。当父母们无法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时,就会觉得孩子像小魔头一样难缠。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只是一种独立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这时,他们显得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强调自己的意见和价值,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尊重。 而“叛逆期”是指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孩子会快速集中地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力,并且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抗衡,显示自己的价值。但他们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别人的力量,这些特点和表现,需要父母客观地认识和对待。 青少年期 渴望获得尊重的小大人 9岁也就是处于三四年级的孩子,会出现更多的“叛逆行为”。在经历过幼儿时代的敏感期后,这是他们再次强调“自己”的开始。 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自己的隐私、权利、意见都非常敏感。父母们发现孩子们会突然锁门,会要求父母进自己的房间要先敲门,会开始注意外形,会不愿意透露好朋友的信息。

说谎心理学

第一章说谎的动物:我们的智慧因欺骗而得益 每一个团体成员都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下去并繁衍生息;而在争夺食物与配偶时,又都必须学会利用别人、用谋略胜过他人--至少要知道如何避免同样的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越懂得预计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以及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存活的机会就会越大。 这无关道德,只为生存。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巴别塔之后》 在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719年出版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主角鲁滨孙·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只身漂流到荒岛上。为了存活下去,他要自己建造遮风避雨的居所、采集食物,并时刻抵御外来的侵犯。他挖了个洞穴,用石头和木材制造了些工具;他打猎、养羊、种玉米,甚至学会制作陶器。最初的年月里,在荒岛上陪伴他的只有一只鹦鹉,大约15年后,鲁滨孙从一群土著手中救下了一个野蛮人,从此这位被命名为“星期五”的男子就成了鲁滨孙的同伴。他教“星期五”讲英文,并使“星期五”信仰基督教。后来他们一起从野蛮人手中拯救出其他的囚徒,并开始建立一个小型社会。 后来,科学家在对人类智慧进行研究时,常常引用鲁滨孙这个神话一般的故事。据称,我们人类是因为驾驭自然环境、对石头等熟悉的物件有了新的使用方式、制作工具,并且用新的方法来运用我们的身体,才变得强壮聪慧。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能有效运用上述工具的物种在演化中得以存活,其大脑也越来越发达。身为人类,我们就是这种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物种。所以,不难看出这个故事为什么迷人:这让人类显得高贵、灵巧且聪明。不过,这种说法对于我们非凡的心智能力而言,还不能提供最完美的解释。人类的大脑也许是演化史上最令人赞叹的成就--同时也是最神秘难解的奇迹。原始人的脑容量仅为现代人的1/3;大约在150万~20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脑容量开始以相当快的速度扩展,科学家始终不知道原因。大脑极耗资源,它的质量只占人体的一小部分,却消耗了人体1/5的能量。增大的脑容量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而获得更多的食物则代表着可能遭遇更高的风险,因此,我们的智慧显然是危险的奢侈品。我们的大脑尺寸比猩猩的大脑大上许多,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和猩猩住在相似的环境中,而且和它们的DNA有98%完全一样,但在某个演化的时间点上,我们却将它们远远地甩在身后。就好像陶比和莎拉这对能力相当的双胞胎一样,在刚刚入学的前几年,两个人的成绩相仿;然而从某个学期开始,陶比开始大幅度领先,他可以回答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在每次考试中都有杰出的表现,但莎拉却表现平平。如果不是靠作弊,这种现象就值得深思了。 对于人类为什么会拥有较高的智能,近数十年来有一种新的解释,就是“善于欺骗”这一能力使人类拥有了高智商。这个理论之所以萌发,是因为某位科学家注意到了在鲁滨孙的故事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其他人的出现。 ※·※·※ 在现代学术圈中,像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这种通才型的学者可以算是稀有动物。他主要的学术兴趣是研究人类大脑的功能,并忽略学术间的界线,同时不想在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亲爱的一起欢乐成长的朋友们: 你们好~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如果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和矛盾,找到恰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性应对,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 第一“反抗”期 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 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 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对于2— 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 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 尽管有时无法“兑现”。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告别谎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告别谎言》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与理解 (1)通过活动认识到说谎的危害。 (2)理解如果人想掩盖事实的真相逃避惩罚,内心一定会充满矛盾和挣扎。 2.尝试与学会 体验在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是惩罚时,战胜自己想说谎的冲动,勇敢地尝试把真相说出来,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 3.体验与感悟 (1)在活动中体验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身体不适。 (2)感悟说谎给他人带来的危害以及说谎带来的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 (3)感受把真相说出来后的舒服和安心。 二、活动理念 小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已出现有意说谎现象,因为他们有了对错观念,说谎的动机是为了隐瞒,最常见的是为了避免惩罚而撒谎。大部分学生刚刚开始说谎时掩饰性差,同时伴随着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以及身体不适。可以说说谎现象二三年级萌芽,四五年级比较常见。五年级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的增强,自尊心也增强,他们在自我体验中不愿意体验失败带来的情绪低落,更愿意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而且,他们心理上要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逐渐形成,为了达到自己的一定目的,也会说谎。因此说谎现象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体验说谎带来的消极情绪,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意识到说谎的危害,学会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做诚实的好孩子,避免出现习惯性说谎和模仿性说谎的现象。 三、活动准备 吸管每人1根,泡泡水每组1瓶,“舒心卡”“告别书”每人1张;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吹泡泡游戏”。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放松一下。游戏的名字叫“吹泡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游戏规则。 1.同桌两人一组,左边的是1号,右边的是2号。 2.音乐播放两次。第一次播放

孩子叛逆期特点以及家长应对指南大全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如果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针对孩子 的不同问题和矛盾,找到恰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性应对,就可以实现良好的 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 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 第一“反抗”期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 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 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 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还有的家长 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 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 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 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说明宝 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 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

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

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 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1 第一章你的生日到底隐含着怎样的秘密——时间心理学 作者首先论证了占星学是伪科学,预测通常不准,然后提出疑问:“既然不准,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笃信占星术呢?”作者用伯特伦弗瑞儿教授的一个著名的实验给出了答案:“占星学和笔迹学事实上并不需要真的很准,只要看起来很准就足够了。只要给人们一个非常概括的描述,他们的大脑就会诱使他们相信这些描述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并且,“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意坦然面对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个事实”。后来,人们把弗瑞儿教授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进而,作者又抛出一个疑问:“那么,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其实跟真正的科学毫无关系了?”答案是否定的。作者借此引出了时间心理学,指出类似星象学中的正向星座和负向星座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即一个人的出生日期跟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只是当然不是星象学中给出的原因(比如,星辰的排列分布等),作者给出的原因是温度:冬天出生的婴儿要面对更为严酷的恶劣环境,所以会比夏天出生的婴儿与看护人的关系更为亲近,所以在生活中比较不喜欢冒险,运气相对来说也要差一些。(作者在实验中

分别在南北半球做了一次统计,证明结果跟月份无关而只跟温度有关) 作者继续探讨了几种跟生日有关的现象:跟税收政策有关的人的生日、神职人员的生日和圣诞节的关联性、人的死亡时间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指出这些看似神秘的关联性很可能是人们为了创造表面上的巧合而故意捏造出来的。 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2 第二章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更可靠的是根据人们说话的语气和他们不经意间的遣词造句。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说话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此外,他们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对于说真话者可能忘记的琐碎细节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通常,我们都会以为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就可以判断出他是否说谎,比如目光接触和手势等。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说谎者倾向于避免目光接触,会紧张地挥手,而且在座位上会坐立不安。作者指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作者还探讨了“暗示”的奇妙作用,即通过操控人的记忆,竟可以让他们回忆起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研究工作显示,人类记忆的可塑性要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更为惊人。一旦某位权

给叛逆期孩子的一封信精编版

亲爱的孩子: 最近爸爸妈妈和你的关系有些僵,可能当面我们也讲不好,所以爸爸妈妈学着写这一封信,请你耐心看完,有些什么想法,比如我们写得不对的地方,或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希望你能告诉我们,写一封信给我们也行。 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家长与他们的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我们感到后悔和自责,原来我们与你的关系变成现在,主要责任是我们。你快15岁了,进入青春期,这是所有孩子必须经过的成长过程,你的反应是绝大部份孩子都会有的,现在需要是我们要学习如何去适应你的成长,如何去与你沟通。 孩子,我们尽最大努力照顾和培养你。我们希望你今后有愉快幸福的一生。我们是平常人,自认为不是那种非常优秀的家长,我们教育孩子的经验也是从空白开始学习,随着你的成长而提高,有时我们的水平还落后于你的成长速度,你还记得吗,比如你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变得贪玩,拿家里的钱去买校门口的玩具,甚至有一天早上不肯上学,从校门口跑到旁边的楼顶上。这些变化,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在关照和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了一些错误。我们有脾气,有时还很固执、尤其是爸爸,他成长的家庭子女众多,爷爷奶奶忙于糊口,根本无暇家庭教育,爸爸从小学开始住校,基本没有家庭教育的一点借鉴。我们有时也会在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同时,在感情上伤到了你,我们请你原谅,我们向你道歉。 现在我们也正在学习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我们一定会改进与你的沟通方式。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就象羽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亲亲热热,我们就非常羡慕,就回想你小时候的美好时光。现在希望我们能亡羊补牢。希望你也理解我们,看到我们的改变,让我们重新成为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爸爸会尽力改掉易怒的脾气。我们也希望你也学会尽量控制你的脾气,学会调节情绪。妈妈也多次提醒你一定要学会控制你的怒气,否则我们非常担心这样今后会让你吃亏。这样的例子社会上举不胜举,包括你的舅舅也吃过和老师斗气的亏,受到本可以避免的处分,差点不能入党不能当高校老师。 说到学习,其实我们也很矛盾,中国的教育体制如今就是这样,我们非常反感但无力改变,心痛你学习的辛苦,但还是要硬着心肠催逼你,让你听了就很烦,我们自已也觉得啰嗦。就象一个家长说过,“我给你一个快乐的童年,谁给你一个幸福的人生!”,诚然,凭你的聪明,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学是不难的,但我们看到那些来妈妈单位来应聘的大学生,就算是三峡大学这所中等水平大学的毕业生,50多人竞争一个月薪只1200元的岗位,被用人单位象选白菜一样挑肥选瘦地挑来挑去,我们就替他们心酸。生活不易啊。同时我们也看到好大学毕业的有能力的人,过着稳定、体面、有前途的生活。有时我们也无可奈何地自我安慰:每个人过什么样的人生是命中注定。但是你是我们最亲最爱的孩子,我们多么希

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该做什么

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该做什么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之所以会出现叛逆心理,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会使得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则认为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两代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孩子变得反叛起来。有些父母从小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论什么事父母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大人听自己的是理所当然,父母稍稍提出一些孩子不乐意的要求,就会引来孩子的抵触。有的父母常以专制的方法管教孩子,以命令的语气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个性较温和的孩子会顺服父母的权威。而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叛。结果便形成叛逆行为。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步骤/方法 1.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 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 通。 3.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 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4.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 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5.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 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6.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 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7.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 理了。 8.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 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注意事项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说谎与心理学

] 说谎与心理学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去说一些慌,其实说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并且没有人愿意去说谎,但是有时还是为了不去伤害对方的感情而去讲一些善意的谎言,就是所谓的“白色谎言”;但如果是恶意的、为了一己私利的那就是“黑色谎言”。虽然谎言无处不在但是人们也不是没有办法知道言语中的真假。说谎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无法控制非言语行为分析及生理方面的分析,下面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说谎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说谎心理学非言语行为分析 心理学家通过日记记录法对人们日常说谎行为进行研究,证明了说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行为。人们平均一天说两次慌,说谎的内容通常与情感与感觉有关的,包括观点、感受、对人事物的评价。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日常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自我”多少都是经过改编和包装的,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和身份、获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响他人的偏好、赢得他人的赞同,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人们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说谎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为什么要说谎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为了给他人制造积极的印象或保护自身免于陷入尴尬、不安的境地 2.为了获得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的利益 3.为了使他人显得更好或者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说谎行为如此普遍,如此根深蒂固,引发学者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是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为什么人可以通过说谎来欺骗对方心理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表征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他人的知觉、意图和想法。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是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认知中人们总是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观念,并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这就为说谎提供了可能性,比如A了解到B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并利用这一认知去组织谎言,进行欺骗。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欺骗是自

叛逆期的孩子该如何进行正确教育资料讲解

叛逆期的孩子该如何进行正确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个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经常会让我们感到很头疼,因为无论做什么,孩子的嘴巴里总是说“不!不!”。其实,叛逆期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就像老虎的尾巴,你了解了她们的心理,把毛给理顺了,他们自然就会开心快乐的成长了,所以,孩子的叛逆期,何不换个角度去看呢? 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产生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精锐教育心里专家介绍,以小学进入中学为例,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 ,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 会更强烈。 了解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随着孩子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 心理断乳” 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一来,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精锐教育心里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心理学教你如何识破谎言

心理学教你如何识破谎言 2015-01-06 07:30:56 |阅读原文 译者:易夏殇 作者:Adrian Furnham, Ph.D. 从心理学研究中能够学到哪些识破谎言的方法呢? 人依靠言语、声音和视觉线索进行沟通。一个人的措辞、声音特征以及各种肢体语言不仅反映了他的情感和认知状态,还反映了他是否在说谎。要想识破一个人的谎话,就需要留心各种各样十分细微的线索。善于识破谎言的高手和常常被误导的外行之间的区别有三:所关注的线索、对线索的信赖程度以及解读线索的方式。 说谎的人会露出马脚。大部分人都会努力对谎言加以掩饰,但同时控制话语、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声音和表情都是重要的线索。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Portsmouth University)阿尔德特·弗瑞教授(Prof Aldert Vrij)指出了十七种可能与说谎有直接关联的非言语行为。 声音特点 说话犹豫:使用“啊”,“嗯”,“呃”等词。 话语错误:比如重复某个词或句子,同样的意思换句话再说一遍,话说一半,口误等等。 声调:改变声调,比如声音突然拔高或者降低。 语速:某一段时间内语速很快。 说话间隔时间:问答中间有一段时间的沉默。 停顿频率:说话的时候老是突然沉默。

停顿持续时间:指谈话过程中沉默时间的长短。 面部表情特征 眼神:盯着对方的脸看。 笑容:微笑或者大笑。 眨眼:不停眨眼。 行为举止 摆弄自己:搔头、抓手腕等等。 附加信号:大幅度的手部和手臂动作,为了对所说的话进行修正或补充。 手部动作:在手臂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手部的小动作。 腿部动作:移动腿脚。 头部动作:点头和摇头。 躯干动作:躯干有所移动(通常伴随头部动作)。 改变坐姿:为了改变坐姿而做出的动作(通常伴随躯干和腿部移动) 另外,弗瑞教授还给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言语线索,用来辨别一个人是否在撒谎。 消极话语:话语中透露出对某一人、物或者观点的反感,包括否定、轻蔑以及表达消极情绪的话语。 貌似可信的回答:指那些有道理、听上去既可靠又合理的回答。 无关信息:回答牛头不对马嘴。 过于绝对的回答:比如使用“总是”、“从不”、“没有任何人”、“每个人”之类的措辞。 频繁自指:使用“我”、“我的”之类的措辞。 直接回答:紧扣主题、坦率直接的话语,比如“我喜欢约翰”就比“我喜欢约翰的公司”来的直接。 反应时间:指反应时间长短或者话语的多少。 这一领域最为出色的专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强调面部表情对识别谎言的重要性,着重指出表情是如何辅助谎言的,还指出了各种各样十分细微的线索。他认为表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比如愤怒、恐惧、反感、苦恼、幸福、满足、兴奋、惊讶、轻蔑等等,这些情绪都有相对应的明显的表情特征。表情还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同时拥有两种情绪——人对自身情绪有所感知,而且每一种情绪的元素常常会反映到脸上。表情还能体现出情绪的强烈程度,每一种情绪的强度各异,比如从烦恼到暴怒,从忧虑到恐惧等等。

学前儿童的欺骗心理分析

学前儿童的欺骗心理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张莉 一、案例背景 学前儿童还没有真正的与社会接触,不知道“欺骗”的后果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想要达到某种很简单的目的来进行“欺骗”,而这些也是从大人的行为上进行模仿的,这就是“谎言”。而当儿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认真思考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后,就会创造性的将谎言升级,再明知道自己有错误的情况下企图利用谎言来让大家相信,这就是“欺骗”。“欺骗”和“谎言”具有共通处,“谎言”是“欺骗”的最初表现形式。 在幼儿园上学的大多数儿童都是年龄在2-5岁的儿童,他们正属于学习期,因此外界对他们成长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欺骗是他们最容易学会的一个坏习惯,因此要弄懂他们哪些行为属于“欺骗”,哪些又属于“谎言”,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产生“谎言”和“欺骗”的原因,然后分别提出解决措施,杜绝学前儿童的欺骗心理。 二、案例描述 1.九月一号是开学的日子,很多小朋友都必须去上幼儿园,上中班的露露就是其中一员。可是早上起来露露就跟妈妈说自己头疼,感觉特别不舒服,这可急坏了她妈妈,妈妈连忙打电话跟老师请假,然后送到医院去检查。小到量体温,大到做脑部CT,只要是跟脑部有关的常规检查都基本做了,用了一天的时间,什么都没有查出来,家里人不仅疲惫不堪,而且一直很担心露露出事。最后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露露才告诉妈妈说是自己不想上幼儿园,因此才编的谎话。 2.大班的童童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直霸占。有一天班上的同学带了一个玩具车过来,他看着很喜欢,借了几次都没有借到后,他就想抢过来。可是在抢夺的过程中,童童一个不小心就把玩具车弄坏了,后来老师来问他,他也不承认是自己弄坏的,起初说这个玩具本来就是坏的,后来又说是那个同学弄坏的。 三、分析反思 分析: 1.这种情况是属于“谎言”,也就是说企图用自己编造的不真实的事情来让别人相信。出现这种行为大部分是因为儿童产生了错误的信念。这种行为多发生在2~4岁,因为他们还对这个世界不了解,不明白事情发生的逻辑关系,而是将幻想的事情说出来,因此儿童会认为只要是身体不舒服,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 2.欺骗就是自己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承认,还企图用语言来掩盖自己的行为,属于故意为之,童童的行为就是属于“欺骗”。这种行为涉及到品德的培养,一般发生在儿童4岁以上,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是不完全,因此往往会“自作聪明”,但是往往出现相反的效果。 反思: “谎言”是“欺骗”的最初表现,与年龄、阅历有很大的关系,而谎言、欺骗的产生于儿童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学前儿童一般都是靠模仿来认知这个世界,因此大人有什么行为他就做什么,因此要想杜

给叛逆期孩子家长的建议

给叛逆期孩子家长的建议 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不知该怎样教育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管多了,怕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听之任之,又担心孩子走错了路。这是所有正处于叛逆期孩子家长最头疼的事情。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你的孩子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给初中生的家长们以下一些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定的要记住:好家长教出好孩子的道理。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即使孩子对某位任课老师有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也要弄清楚事实之后再酌情处理,不要主观判断。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 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培养探索型的思维模式。 十、亲子沟通有技巧。 家长要和还经常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真正想法。但前提必须要尊重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换位思考法,家长也是从这个时期走过来的,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就会理解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

影视与心理学浅析

电影是心理学,电影的似动是心理学,库里肖夫效应是心理学, 所以电影剪辑依靠的是心理学 老经验往往是没有用的,老一套的经验在新事物面前简直是一筹莫展,只能遭到失败。老经验和老脑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中国的电影电视界表现得尤其明显。自从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年里,可以说,中国电影理论界始终不敢认真的、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电影这个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中国影片的制作方法和留声机灌唱片是方法是一模一样的--仅仅是纪录其它的艺术。而且至今( 一百零一年) 如此。中国电影理论界在一百年中始终是在电影外围兜圈子,就是不研究电影本身是什么。甚至不敢触及人所共知的、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光波和声波。试看,在庆祝电影一百周年的活动中,有多少门外汉在活动啊。中国电影理论只能说是电影理论的史前史的东西,它根本不是电影理论。但是它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创作。 可怕的是, 有一些已经高中毕业的“年轻人”,自己对本体毫无所知,连光波是 怎样作用于人的眼睛都没有弄明白,也不打算去弄明白,一旦听到有人谈电影的 本体,电影的幻觉,就居然反对起来,什么“是啊,但是....”(某些电影理论 家的惯用词 ),其实他根本不懂那“是啊”所包含的道理。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 言权。都高中毕业了,把本体论研究透了,然后再反对,也不迟嘛。真不知是哪 些不学无术者把我们的年轻人教唆成这样的废品。中学教会他们反对一切他们在中学没有听说过的事。 在和这些人争论时, 他们每提出一个反对的观点,就错一次,没有一句是对的。真叫人吃惊。就连心理学,不仅极少人认真地去研究这门与电影的本体有密切关系的学问,而且读都读拧了。电影电视是运动,可是有人在心理学里专读静态方面的视知觉,却把似动现象置于不顾。这是为什么?

《读心神探》的心理学知识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1.当人和动物在不安恐惧的时候用尽一切方法挡住自己,这个动作在心理学上叫遮蔽行(blocking behaviors)他们会用手遮蔽自己的眼睛,令自己和眼前的事物保持一定距离,就想婴儿一样,当他们喝饱奶,就会把头侧向一边,避开奶瓶,又如经调查发现许多美国人第一次听到911事件都会把手挡住脸,因为突如其来的恐惧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2.眉毛下压,上眼睑抬高,嘴巴合成一条线一样,这代表仇恨和愤怒 3.坐在柱子前有安全感 4.讲完话手不经意摸一下嘴,这是隐瞒事实的表现 5.不停地翘脚表示很不安 6.眯上眼睛,用手托一下头,表示羞愧 7.字体大,代表那人有自信勇于表现 8.办公桌靠近门口表示人进取刚强 9.月圆之夜犯罪率特别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