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章 立克次体

第20章 立克次体

第20章 立克次体
第20章 立克次体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考试题.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男,35岁,因发热,头痛1周,全身性皮疹2天于10月5日入院,体温为39℃,查体;结膜充血,双肺底可闻湿性啰音,以右肺底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伴疼痛,压痛,右侧阴囊可见一个8mm 大小皮损,无痛不痒,表面无渗出物,躯干,四肢暗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血常规:白细胞5.6×10/L,中性0.72,淋巴0.28。尿蛋白+,BUN6.5mmol/L 。入院后第一周,出现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低钝,心电图示ST 平坦,下降,AST 明显升高。此时可能是伴发( )A.消化道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中毒性肝炎 D.低钾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判断题 Brill-Zinsser 病的临床表现同恙虫病,但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作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此试验又称为( )A .显凝试验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B.肥达反应 C.嗜异凝集试验 D.SPA凝集试验 E.外斐反应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女,83岁,因蜱叮咬10余天,发热6天,皮疹4天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8.0℃,脉搏7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116/80mmHg。神志清晰,周身皮肤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斑疹,压之不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前胸部及双下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色瘀点、瘀斑,部分融合成片,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4.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8,血小板24×109/L。尿素氮30.81mmol/l,肌酐127μmol/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509U/L,α-羟丁酸脱氢酶394U/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37.9秒,凝血酶原活动度20%,纤维蛋白原1.90g/L。对于该患者不需与哪个疾病相鉴别()A.莱姆病 B.斑点热 C.疟疾 D.斑疹伤寒 E.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填空题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治疗药物可选择_____或_____。 本题答案:四环素;多西环素 本题解析:四环素;多西环素 6、多项选择题 典型流行性斑疹伤寒皮疹的主要特征有()A.多于第4~5病日开始出疹 B.1~2d内皮疹由躯干遍及全身,尤以面部为多 C.皮疹开始为鲜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后转为暗红色,亦可为出血性皮疹 D.皮疹多于1周左右消退

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病(Rickettsiosis)是一类由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微生物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并非所有立克次体均可引起人类疾病,目前已发现的与人类感染相关立克次体有数十种,且不断有新的致病立克次体被发现。立克次体病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斑点热等。 立克次体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呈多形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色。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有与细菌近似的细胞壁,具有与蛋白、脂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相关的不完整酶系统,同时含有DNA和RNA,以二分裂法繁殖,斑症伤寒群和斑点热群等多数立克次体还含有内毒素物质;但其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立克次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小哺乳动物、家畜和人,其传播多通过虱、蚤、螨等节肢动物叮、咬或猫、狗等动物抓、咬发生,贝纳柯克斯体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传播。人群对立克次体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在不同立克次体间尚存在交叉免疫。除Q热和猫抓病外,立克次体病的致病机制均为在血管内皮细胞繁殖导致广泛血管炎。 立克次体病多发于春、秋季,常有近期节肢动物叮咬、野营或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数高达39.5℃以上)、头痛和皮疹三联征为特点,病程通常为2~3周。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血清学检测,其中以外斐试验为常用,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反应等方法特异性、敏感性更高,但各种立克次体间仍存在一定交叉反应。鸡胚培养、动物接种等病原检测方法由于检出率低,实验条件要求高并可能导致立克次体在实验室传播而少用。 各类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阳性反应均出现于起病1周以后,因此在获得血清学诊断前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并及时开始抗感染治疗。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对各类立克次体病均具可靠疗效,目前治疗以多西环素为首选,亦可选用氯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体外可抑制部分立克次体生长,且在动物实验或临床中治疗Q热、斑点热、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亦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尚需积累更多临床经验。一些立克次体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的接种可对各类立克次体病具有交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 1.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亦称虱传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 louse-borne typhus)是一种呈全球性流行的传染病,曾波及我国大部份地区,但目前仅在我国寒冷地区的郊区、农村存在散发或小流行。该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体虱为其主要传播媒介;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可获持久免疫力,偶见再次感染病例。该病多见于冬、春季,潜伏期5~21d,起病大多急骤,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达39~40℃以上,发热持续2周以上。伴持久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和眼结膜、脸部充血,以及惊恐、兴奋、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第4~6天出现以胸、腹、腋窝、上肢等部位为主的斑丘疹和瘀点样皮疹,皮疹一般在5~7d 内消退。此外,尚可有咳嗽、气促、心律失常、黄疸及肾功能损害等其他脏器受累表现。近年来轻型病例较多见,复发病例症状也较轻。外斐试验(OX19)滴度较高,多大于1:320,但其他立克次体亦可阳性;补体结合试验大于1:40具

0849立克次体病监测未发

现医字[2008]第49号 关于转发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立克次体病例监测工 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科室: 鉴于我省医疗机构尚缺乏立克次体病的检测方法、本次发病患者年龄小、临床症状重且存在两种立克次体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为避免医疗机构出现误诊和漏诊,最大限度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就加强立克次体病例监测工作,现转发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立克次体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见附件),请相关科室严格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立克次体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 海南现代女子医院 二OO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转发、立克次体、病例、监测、通知 主送:相关部门、科室 抄报:总经理、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海南男科妇科疾病治疗中心、海南现代男科医院 校对:邝建平打印:邝建平编制:王瑞燕共打印:份

附件: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立克次体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 琼卫疾控〔2008〕106号 各市、县、自治县卫生局,省农垦总局卫生局,海钢卫生处,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11月初,省医院儿科陆续收治8例疑似恙虫病婴幼儿重症患者,其中2例出现多脏器衰竭。8例患儿分别是儋州5例、定安1例、澄迈1例和海口1例,均来自农村或城效结合地区,病家周围卫生环境差。患儿平均年龄3岁,最小的为1个月,最大的6岁。其临床特征是持续发热1周左右、肝脾肿大、腹股沟和腋窝浅表淋巴结肿大;因蜱、恙螨等节肢动物叮咬,皮肤有约1厘米的溃疡或焦痂,但皮肤无皮疹、瘀斑。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经PCR核酸检测7例病例标本,结果为4例显示斑疹伤寒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和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1例显示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2例显示斑疹伤寒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多数病例存在多重感染的可能性。 斑疹伤寒、斑点热和恙虫病均为立克次体病,其中斑疹伤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鉴于我省医疗机构尚缺乏立克次体病的检测方法、本次发病患者年龄小、临床症状重且存在两种立克次体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为避免医疗机构出现误诊和漏诊,最大限度降低患儿的死亡率,现就加强立克次体病例监测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所管辖区的医疗卫生机构通报本次疫情,要求医疗机构提高警惕,及时做好患儿的临床救治工作;同时,要在农村地区广泛性、经常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活动,特别是组织动员病家所在地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清理环境卫生,消除媒介孳生地。 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立克次体实验室检测工作,建立全省立克次体病症状监测网络,组织各市县医疗卫生妇幼机构的培训,尤其是儿科医生的培训,指导市县疾控机构做好个案调查和疫源地调查工作。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开展病例监测,如有类似症状的患儿,要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配合收集相关标本,做好重症患儿救治工作。 四、各市、县、自治县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上报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疾控中心,做好患儿的个案调查和居家环境的消毒处理,并按省疾控中心相关要求,做好标本的采、送工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一日

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

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 可能有一些朋友对于立克次体感染这种病症会有所耳闻吧,但是真正了解立克次体感染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立克次体感染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但是由于立克次体感染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立克次体感染的知识,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 立克体病(rickettsiosis)是由一组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类立克次体病可分为5大组:①斑疹伤寒组(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②斑点热组(含斑点热、马赛热、澳洲蜱型斑疹伤寒、立克体体痘症);③恙虫热组(含恙虫病);④Q热组(含Q热);⑤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含战壕热)。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②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和RNA,呈短小、多形性球杆状,染色后光学

显微镜可以查见。③除Q热、战壕热及立克次体痘症的立克次体外,均与某些变形杆菌(OX19、OX2、OXK株)有共同抗原,故可 进行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凝集反应)以协助诊断。④对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族、氯霉素等敏感。⑤其毒素属内毒素性质,为其主要致病物质。⑥耐低温、干燥,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立克次体病的共同特点是:①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鼠类)和家畜(牛、羊、犬)等贮存宿主内繁殖。虱、蚤、蜱、螨等吸血节肢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②特异的病理改变为广泛的血管周围炎和血栓性血管炎。③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热、头痛和皮疹(Q热除外),呈急性表现。④广谱抗生素有效。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各病之间有交叉免疫力。 我国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了,我们知道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立克次体感染的预防工作。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点(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点(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有关立克次体病的特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后免疫力短暂 B.节肢动物常为传播媒介 C.在细胞内以复制方式繁殖 D.所致疾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E.对所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 本题答案:A, C, E 本题解析:本题考立克次体病的特点,立克次体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立克次体在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广谱抗生素敏感,磺胺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 2、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31岁,农民,因“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头痛4d ,皮疹1d”来诊。查体:T39℃;结膜充血,皮肤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出血热抗体试验(-)。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伤寒 D.钩端螺旋体病 E.恙虫病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3、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发热5d,尿量减少并牙龈出血1d”于11月4日来诊。14d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右踝关节,局部红肿、发痒,外用激素涂抹;11d前曾清理和清洗被老鼠污染的衣物;5d前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1d前尿量减少,牙龈出血。查体:T39.5℃;相对缓脉。初步诊断可能为(提示动态监测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后一次血常规:WBC2.1×109/L,N比例减少,可见异形细胞,PLT30×109/L。尿常规:蛋白(+)。)()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B.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C.恙虫病 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F.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G.粒细胞减少症 本题答案:F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A.恙螨 B.虱子 C.跳蚤 D.蚊 E.鼠类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虱子。 5、多项选择题 关于恙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叙述正确的有()A.外-斐反应最早可于第6病日出现阳性,效价1∶8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B.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 C.特异性IgG检测有早期诊断价值 D.ELISA与EIA可做各种血清型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异性IgM或IgG检测 E.周围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普氏立克次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普氏立克次体 杨晓;陈梅玲;温博海;牛东升;朱丽娜;李青凤;孙长俭 【期刊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6(027)011 【摘要】目的采用新型TaqMan-MGB探针建立检测普氏立克次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普氏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的基因(ompB)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ompB基因片段作DNA模板,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ABI 7900型)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与巢式PCR相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性是其100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莫氏立克次体及其他相关立克次体和细菌DNA,检出结果均为阴性.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普氏立克次体感染的豚鼠血标本,某些样本检测为阳性,而用巢式PCR检测的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研究中建立的检测普氏立克次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合于快速检测样本中微量普氏立克次体DNA,可用作临床实验室快速确诊流行性斑疹伤寒. 【总页数】5页(963-967) 【关键词】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实时定量PCR;外膜蛋白B基因 【作者】杨晓;陈梅玲;温博海;牛东升;朱丽娜;李青凤;孙长俭 【作者单位】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测考试题模拟考试.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测考试题模拟考 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立克次体的血清学检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 2、多项选择题 下列疾病中,哪些好发于冬春季( )A .水痘 B .乙型肝炎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流行性斑疹伤寒 E .地方性斑疹伤寒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请问如何治疗恙虫病?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26岁,因畏寒、发热2d 来诊。患者9d 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后,局部有红肿、发痒等症状,7d 后出现畏寒、发热、恶心、食欲减退、腹泻(黄色水样粪),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血常规:Hb110g/L ,RBC3.4610sup12/sup/L ,WBC3.310sup9/sup/L ,N0.29,L0.20,PLT1810sup9/sup/L 。单份血清抗体1︰64,并检出粒细胞内包涵体。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最可能的诊断是()A.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E.伤寒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地方性斑疹伤寒( )A.病情较重 B.皮疹较少 C.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 D.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E.预后不好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请简述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立克次体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 B.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D.急性假膜性炎症 E.干酪样坏死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关于恙虫病的病理改变,叙述错误的是()A.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B.肝、脾因充血和单核吞噬细胞增生而增大 C.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 D.嗜酸粒细胞显著增生浸润 E.出血性肺炎和间质性肾炎 本题答案: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 是一类与节肢动物有密切关系的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其共同特点是: 1.多数是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2.与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人类发热出疹性疾病; 3.光显微镜可以见到,但比细菌小; 4.专型细胞内寄生在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5二分裂方式繁殖; 6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7.对抗生素敏感。 一、生物学性状 1.G-球杆状,用姬姆萨染色呈紫色,分散在细胞浆中,成堆排列。 2.专性细胞内寄生,用鸡胚、组织培养和动物接种等方法培养立克次体。 3.对热、消毒剂抵抗力弱,对低温干燥抵抗力较强,对氯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磺胺类药物可刺激其生长。 4.与变形杆菌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原,为外斐氏(Weil—Felix)实验原理。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如虱、蚤、蜱和螨等。 (二)致病机理 1.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和磷脂酶A。后者能溶解吞噬体膜。 2.侵入人体后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血栓和组织坏死,多数能入血播散,出现皮疹,肝脾肾脑心等脏器病变。 (三)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且产生群和种的特异性抗体,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四)所致疾病 1.流行性斑疹伤寒

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体虱是媒介,传播方式为虱→人→虱。故称虱型斑疹伤寒。 2.地方性斑疹伤寒 由立克次体引起,鼠是天然储存宿主,由鼠蚤或鼠虱在鼠间传播,故称鼠形斑疹伤寒,还可通过人虱在人群中传播。 3.恙虫病 由恙虫病东方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寄生在恙螨体内可经卵传代,人类通过恙螨幼虫叮咬而感染出高热叮咬处红肿周围红晕,有黑色痂皮称为焦痂,是本病特征。 4.Q热 由柯克斯氏引起家畜是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以蜱为传播媒介,在动物间传播,感染动物的排泄无污染环境,人经接触或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引起柯克斯氏体血症且累及肝肾脑等器官。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分离培养鉴定:用雄性豚鼠腹腔接种、鸡胚或是细胞培养等方法。 (二)血清学试验 1.外斐反应:抗体效价超过1:160倍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超过4倍可作辅助诊断。 2.补体结合试验:抗体出现较晚,但特异性强,能维持数年。 3.其他血清血学试验。 四、防治原则 灭鼠、蚤、虱、螨、蜱;接种疫苗预防,用氯酶素和四环素治疗。

立克次体感染习题23

单项选择题: 1、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体虱 C.家鼠 D.猫 E.猪 2、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恙虫病无重要价值? A.焦痂与溃疡 B.发热 C.肝脾肿大 D.皮疹 E.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A.罗红霉素 4、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 A.红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 C.红细胞减少 D.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E.中性粒细胞增多 5、外斐反应常用于诊断恙虫病,在此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 A.OX1 B.OX2 C.OX16 D.OX19 E.OXk 6、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 A.四环素族类 B.罗红霉素 C.氯霉素 D.SMZ E.诺氟沙星 7、恙虫病病原体分离的方法为: A.取标本血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B.取标本骨髓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C.取标本大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D.取标本小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E.取标本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涂片染色鉴定

8、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鼠类 B.恙螨 C.鼠虱 D.体虱 E.患者 9、关于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呈双球形状,在细胞浆内靠近核旁成堆排列 B.以细龄小鼠的致病力强 C.吉姆萨染色呈紫蓝色 D.在发热期间,可从患者的血液、淋巴、焦痂、骨髓等分离出病原体 E.革兰染色呈蓝色 10、关于恙虫病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 B.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 C.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D.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E.外斐反应阴性 11、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体虱 C.家鼠 D.狗 E.猫 12、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是: A.治疗患者 B.隔离患者 C.讲究个人卫生,灭虱 D.提高人群免疫力 E.预防应用抗生素 13、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作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此试验又称为: A.显凝试验 B.肥大反应 C.嗜异凝集试验 D.SPA凝集试验 E.外斐反应

立克次体感染题库2-0-8

立克次体感染题库2- 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恙虫病皮疹特点是() A.病程第4~6天出疹 B.暗红色,出血性斑丘疹 C.瘙痒明显 D.多分批出现 E.类似麻疹,多扩散至面部,手掌足底部 病程第4~6天出疹,多为充血性皮疹,无明显分批出现现象,持续3~7天消退,主要见于躯干,四肢,不扩展至手掌足底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恙虫病临床诊断最为重要的体征是() A.焦痂或溃疡 B.肝脾大 C.淋巴结肿大 D.结膜充血 E.充血性皮疹 题中5项皆为恙虫病的重要体征,但是对临床诊断最为重要的是焦痂或溃疡。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恙虫病发病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 A.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 B.焦痂是因恙虫病东方体在局部繁殖造成的皮肤损害 C.发病机制类似败血症 D.病原体局部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病变 E.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病变 发病机制不同于败血症,病原体是在局部组织细胞内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病变。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ec9866198.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恙虫病发热的特点是() A.缓慢起病 B.稽留热型 C.持续较长,类似伤寒 D.寒战少见 E.头痛,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少而轻 恙虫病毒血症状明显,除发热外,可伴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急起,体温1~2天内达高热,弛张热型多见,类似伤寒较长,持续1~3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下列哪项是错的() A.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B.恙螨是主要传播媒介 C.从事野外工作者发病率高 D.多发生在夏秋季,北方以秋冬季多见 E.病后有持续免疫,不会再次感染 对同一血清型有较持久免疫力,对不同血清型免疫力弱。

立克次体的症状

立克次体的症状 立克次体的症状有哪些呢?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那立克次体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立克次体的症状。 文章目录 立克次体的症状 1、细胞大小为0.3~0.6μm×0.8~2.0μm,有细胞形态,一般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可通过瓷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2、细胞呈球状、杆状或丝状,有的多形性。 3、有细胞壁,无鞭毛,呈革兰氏阴性反应(除恙虫病立克次体外),效果不明显。 4、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宿主一般为虱、蚤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

5、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细菌慢,一般9~12h繁殖一代。 6、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产能。 7、大多数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须用鸡胚、敏感动物及动物组织细胞来培养立克次氏体。 8、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56℃30min即可杀死,100℃很快死亡,对一般消毒剂、磺胺及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9、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的α-变形菌。基因组很小,如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为1.1Mb,含834个基因。 10、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 立克次氏种类 下面介绍4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立克次氏体。 1、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为短杆状,0.8微米~2微米×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当人受到感染后,经10天~14天的潜伏期,骤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天~7天后出现皮疹,严重的为出血性皮疹。有的还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其他实质器官损害。流行性斑疹伤寒,在人口密集和昆虫繁盛的环境内比较严重。当流行时,病人平均死亡率20%,严重时可达70%。病原体借人虱在人群中传染,所以灭虱是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措施。

浅谈犬立克次氏体病的诊治

浅谈犬立克次氏体病的诊治 本病是经蜱传染的血液原虫病,病原是艾希氏体属或立克次氏体属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寄生于节肢动物,每种立克次氏体各有其特异宿主,节肢动物棕色犬蜱-血红扇头蜱为本病传染媒介,通过吸血传播给犬类。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经常在野外活动的犬只。深圳野外草地四季都有蜱虫存在,夏季蜱虫活力最强,故犬立克次氏体病在夏季多发。本病急性期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疲惫、厌食、贫血、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例如共济失调、癫痫、自发性出血、呼吸衰竭。 一、发病情况 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共诊治121例犬立克次氏体病,其中本地土狗9例(占7.5%),工作犬72 例(占59.5%),玩赏犬40例(占33%)。夏秋季节(5月-10月)91例(占75.2%),春冬季节(11月-4月)30例(占24.8%)。在求诊时,其中101例(占83.5%)患犬体表找到蜱虫。上述数据说明,犬立克次氏体病具有季节流行性。在夏秋季节,南方野外草地有大量蜱虫存在,所以本病多发。当地土狗常有蜱虫寄生,但犬立克次氏体病发病率较其它犬种低,症状也较轻,这与当地土狗多数具有抗立克次氏体抗体,具终身

免疫力有关。越是野外活动史短的犬,一旦发病,症状越是严重。 二、临床症状 临床上很难区分典型的犬立克次氏体病三个阶段,门诊所见的多数是急性期病例,急性期可持续2-4周。所有急性期病例都有不同程度发热(从39.1-41.5度)。症状轻微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活力下降。症状重者表现为:废食,忧郁甚至嗜睡,四肢无力,有或无关节炎,淋巴结肿胀,流涎,黄疸,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个别重症患犬出现神经症状,后躯麻痹,颈背强直,听力障碍。急性期过后,患犬过度到亚临床阶段。仍持续感染,但无临床症状,亚临床阶段可持续几年。慢性感染的犬以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特征,各种血细胞数下降,容易自发性出血,粘膜苍白,呼吸加快,体重下降。 三、诊断 1)在夏季,具有野外活动史的患犬,出现发热,贫血,黄疸,血尿,四肢无力等症状,应怀疑为犬立克次氏体病。 2)从病犬身上发现蜱虫寄生。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4)患犬抗凝全血,用爱德氏四合一试纸检验为犬立克次氏体病为阳性,可诊断为本病。 5)在血液涂片中发现白细胞中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

2019年继续教育公共课好医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答案

()可用于治疗重症或伴血流感染的尿路感染患者C、碳青霉烯类 ()是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阿奇霉素 ()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E、两性霉素B ()与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是各型肺结核短程疗法的基石B、利福平 BSI肺炎链球菌对()耐药者多见,需注意药敏试验结果D、红霉素或克林霉素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是()E、氟康唑 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A、链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呋塞米合用的原因是()A、呋塞米增加其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C、肝毒性 百日咳的治疗药物首选()D、红霉素 不属于时间依赖性杀菌剂的是()D、阿奇霉素 初治菌阳/或菌阴结核疗程一般是()个月E、6 达托霉素为()抗菌药物E、环脂肽类 大环内酯类()禁止与特非那定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B、克拉霉素 滴虫阴道炎的宜选药物是()C、甲硝唑 对多黏菌素类药物,错误的描述是()E、快速杀菌剂 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的细菌是()B、立克次体 对青霉素过敏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可选用()B、氯霉素 对庆大霉素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耐药菌少 对尚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进行()A、预防性治疗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于实施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术的患者,建议()A、不推荐预防用药 对于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患者,关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建议是()B、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实施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危患者,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次A、1 对于头霉素类药物的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B、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等需氧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多黏菌素类药物适用于以下哪类感染()D、铜绿假单胞菌 复杂性血流感染需全身使用抗菌药物()E、4~6周 肝病时避免应用以下哪种抗菌药物()C、两性霉素B 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在应用林可霉素时,应()E、肝病时减量慎用 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疗程至少为()D、4周 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时为避免治疗后出现(),初始治疗阶段抗菌药物的剂量宜小C、赫氏反应 钩端螺旋体中、重度感染可选头孢曲松()g,静脉滴注,qdE、1 关于白喉抗毒素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素不可代替白喉抗毒素 关于达托霉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不可用于治疗肺炎,因其可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 关于对氨基水杨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E、严重肾病者可使用本药 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B、根据病原选用杀菌剂,应单一用药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点模拟考试卷.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点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请简述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鼠类 B .恙螨 C .鼠蚤 D .体虱 E .患者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 )A.恙螨 B.虱子 C.跳蚤 D.蚊 E.鼠类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关于恙虫病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 B .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 C .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D.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E.外斐反应阴性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男,35岁,因发热,头痛1周,全身性皮疹2天于10月5日入院,体温为39℃,查体;结膜充血,双肺底可闻湿性啰音,以右肺底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伴疼痛,压痛,右侧阴囊可见一个8mm大小皮损,无痛不痒,表面无渗出物,躯干,四肢暗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血常规:白细胞5.6×10/L,中性0.72,淋巴0.28。尿蛋白+,BUN6.5mmol/L。入院后第一周,出现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低钝,心电图示ST平坦,下降,AST明显升高。此时可能是伴发()A.消化道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中毒性肝炎 D.低钾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女,83岁,因蜱叮咬10余天,发热6天,皮疹4天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8.0℃,脉搏7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116/80mmHg。神志清晰,周身皮肤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斑疹,压之不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前胸部及双下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l7、填空题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治疗药物可选择_____或_____。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关于恙虫病,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通过鼠排泄物传播 B.白细胞增多常见 C.急性自然疫然性疾病 D.发热持续时间短,多于1周内退热 E.血培养是确诊的方法 本题答案:

第二十二节 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病理

第二十二章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病理——由叶仕根负责编写 【一般性概述】: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又称立克次体,为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立克次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如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与细菌类似,同时也具有许多与病毒类似的特征,如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不能使用培养基培养、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等。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于1909年首次发现了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和传播方式,由于工作原因,他自己也被感染并于次年死于斑疹伤寒。为纪念立克次在斑疹伤寒病原(立克次体)研究中贡献,将他所发现的病原体被命名为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我国学者魏曦和谢少文在在立克次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和疫苗研制等方面,也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立克次体是个庞大的家族,多数立克次体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病原,人类和多种动物包括鱼都可感染发病。不同种属立克次体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专性在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2)有DNA和RNA两种核酸;(3)形态多样,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4)通常以节肢动物作为寄生宿主或储存宿主,或以其为传播媒介;(5)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体的分类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2005)将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划分为3个科,即立克次氏体科(Rickettsiaceae)、无形体科和全孢菌科(Holosporaceae)。近年来,根据鲑鱼立克次氏体的16S rRNA序列的相似性研究,《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将鲑鱼立克次氏体定位于细菌界(Bacteria),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丙型变形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Thiotrichale目中一个新的科—鱼立克次氏体科(Piscirickettsiacaea)。 1939年,Mohamed 等在埃及发病的河豚(Tetrodon fahaka)体内发现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1ike organism,RLO) ,这是有关鱼立克次体的首次报道。此后,由于缺乏能有效控制鱼类立克次体病的药物和方法,鱼立克次体已成为鱼类重要的病原体类群,其宿主范围和地理分布日益扩大,常导致鱼类严重传染病的发生。(Piscirickettsiosis and piscirickettsiosis-like infections in fish A Review.2002)。 1975年,Ozel和Schwanz-Pfitzener研究虹鳟鱼出血性败血症病毒(Egtved virus)时,在RTG-2细胞系(虹鳟性腺细胞系)中检测到病毒的同时发现类立克次氏体,但未能确定它的致病性以及分类学地位。1989年Fryer等首次从智利海水养殖的银大马哈鱼病灶组织感染的细胞系CHSE-214中分离得到RLO,并且证明其为智利养殖银鲑鱼的一种流行病的病原,并于1992年将其命名为鲑鱼立克次体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gen. nov., sp. Nov.。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鱼立克次氏体病及其综合症已经遍布20几个国家和地区,感染十几种经济鱼种,包括细鳞大麻哈鱼、大鳞大麻哈鱼、银鲑鱼及大西洋鲑等。目前发现,鱼类立克次体病以内部脏器肿大、出血和吞噬细胞内出现RLO为主要特征。因其主要发生于养殖鲑科鱼类,故也称为“鲑鱼立克次体败血症(salmon rickettsia septicaemia, SRS)”或“鲑鱼立克次体病(Piscirickettsiosis)”。除鲑科鱼类外,也有一些非鲑科鱼类如罗非鱼、蓝眼清道夫、石斑鱼、真鲷等感染RLO的报道,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并且表现出与鲑鱼立克次体病相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Piscirickettsiosis-like syndrome)。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虱为传播媒介的疾病,稽留高热、头痛、皮疹、脾大、神经系统症状;又称为虱传斑疹伤寒; 病原体: 普氏立克次体在活细胞内寄生,普通无细胞培养基不能生长;与变形杆菌OX19有共同抗原,可用变形杆菌OX19与人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体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立克次体在虱肠上皮细胞内繁殖,胀破细胞后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叮咬人时不会感染,被叮咬后搔抓时立克次体通过搔痕进入体内;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终身免疫;多发于寒冷地区,冬春季为主; 发病机制: 皮下局部组织繁殖-立克次体血症-播散到小动静脉引发血管炎、形成斑疹伤寒结节-各个器官的非化脓性间质性炎症; 部分被巨噬细胞破坏,释放的毒素导致中毒表现;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体温1-2d内升高到39℃以上,维持15d,在3-4天内迅速降低,伴有畏寒、乏力、全身酸痛等不适; 皮疹-发热4-5天后出现,面部没有,充血性和出血性混合存在;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耳鸣、听力减退; 脾大; 辅助检查: 血象-WBC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凝集性立克次体;>1:160或4倍升高有诊断意义,但是不能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鉴别,也有假阳性;阴性不排除、阳性不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 诊断: 去过流行区,有虱咬史;发热、4-5d后出现皮疹、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前庭受累);外斐反应>1:160或滴度增高,可以诊断; 治疗:

四环素口服,体温正常后再吃3天;只能抑制繁殖,彻底清除需要自身免疫; 地方性斑疹伤寒,临床表现与斑疹伤寒类似,但是病情较轻,病程短,病死率低;治疗同斑疹伤寒; 伤寒和斑疹伤寒的鉴别: 伤寒斑疹伤寒 伤寒杆菌立克次体 粪口途径传播虱传博 夏秋季多见冬春季多见 发热、相对缓脉、肝脾大发热、头痛、神经系统症状 皮疹是玫瑰疹充血性+出血性皮疹混合存在血培养(+)、肥达反应>1:160 外斐反应>1:160

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检验

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试验 参考范围: 补体结合试验(CF) <1:40 微量凝集试验<1:40 间接血凝试验(PHA) <1:100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1:16 临床评价: 1.立克次体病是由节肢动物如蜱、虱、蚤、螨等媒介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为立克次体科的立克次体属、柯克体属、罗卡利马体属等。立克次体属可分为斑疹伤寒、斑点热和恙虫病三个群,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矶山斑疹伤寒、蜱媒立克次体病、恙虫病、立克次体病等。柯克体属中的贝氏柯克体可引起Q热。罗卡利马体属是战壕热的病原体。 立克次体属的抗原分为两种,一为可溶性抗原,与细胞壁表面的粘液有关,具有群特异性。另一种为颗粒性抗原,属外膜抗原,具有种特异性。柯克体属的病原体有两种抗原相,第1相含较多的内毒素样脂多糖和完整抗原组分,毒力较强。第Ⅱ相毒力弱,已失去I相中的表面抗原。 人体感染立克次体后,血清中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利用各种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对立克次体病具有诊断价值。 2.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试验,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优点,可根据不同的立克次体病选用几种试验,对疾病作出诊断。 (1)补体结合试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抗体效价>1:40,且恢复期血清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一般补体结合抗体在病程第1周内即可出现,以后抗体效价逐渐上升,至2~3周达最高峰,其抗体主要为IgM.然后逐渐下降至低滴度,此时主要是IgG,低效价水平(1:l0~1:40)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不退。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CF试验所用抗原是具有种特异性的颗粒抗原,故可用以区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复发型斑疹伤寒抗体出现早(发病第4天),效价上升快,8~10天达高峰,其组成以IgG为主。恙虫病立克次体因各株间抗原性差别显著。故宜采用多价抗原或当地代表株抗原。Q热患者血清中最早出现Ⅱ相抗体,发病数周后才出现I相抗体,而且Ⅱ相抗体水平大多始终高于I 相,Ⅱ相抗体逐渐上升,对Q热具有诊断价值。伴心内膜炎时可出现较高效价的I相和Ⅱ相补体结合抗体。慢性感染往往表现为持续较高水平的I相抗体。 (2)微量凝集试验所用抗原为可溶性抗原,具有群特异性,Q热的诊断采用Ⅱ相抗原,可用于区别斑疹伤寒、恙虫病、各种斑点热、Q热等疾病。此试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且节省抗原。其阳性出现常比CF试验早,流行性斑疹伤寒在病程第5日即可有80%以上病例呈阳性,2~3周时阳性率几乎100%。Q热第1周阳性率为50%,凝集效价于病程1月左右达高峰,继而迅速下降,于数月内消失,维持时间不如CF试验长久,因而不适用于追溯性研究。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可出现效价较低的阳性反应。 (3)间接血凝试验的一些特点与微量凝集试验相同,也只具群特异性,不能作种的区别。主要用于斑疹伤寒群和蜱传斑点热群的血清学试验.还可用于鉴别原发性和复发型斑疹伤寒,前者血清中主要是IgM型抗体,后者主要为IgG型抗体。斑疹伤寒患者的血凝抗体于病程第5~7天出现,迅速上升,效价常可达1:400~1:3200,比CF试验高,高值维持2~10周,下降也较补体结合抗体快,血凝抗体只见于感染的活动期,病后3~6个月即消失。 (4)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又节省材料和时间,广泛应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诊断,特别是恙虫病,为群特异性。在本试验中,单份血清抗体滴度达≥1:12 8或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或以上者,有立克次体病诊断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