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

新研究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模式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语文

研究类型:语文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43632030

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开始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内,全国已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一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已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二)选题的背景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 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便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

我校创建于1988年,坐落于江门市潮江路天沙河畔,学校绿茵如画,环境优雅,是一所“园林式”的省一级学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规范、齐全,除设置常规教学功能场室外,还高起点建立了设备先进、网络完善且颇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在所有的教室、主要教学功能室、会议室、教师和行政办公室共安装了网络端口共400

多个,建成互联网一级网站,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基本实现了数安化。全校拥有电脑400多台,多媒体电教平台近30个,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办了十二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班,每个学生配务一台带液晶显示的高配置电脑,进行教改实验。“数字化校园”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构筑了学校特色办学的强劲优势。

(三)选题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迅速地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已经建立了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临的紧要课题。我们应大胆地迎接信息时代,优化信息,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部分

学科的教与学新模式。期望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式接受的方式,从而建立和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学会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二)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教与学新模式。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教与学模式。

2.实验研究法:各子项目课题组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信息和数

据,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

3.行动研究法:由于参与研究的成员学科不同,开展行动研究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1)合作模式:研究的问题是由专家和研究者协商提出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支持模式:研究者自己提出研究问题,决定行动方案,专家作为咨询者帮助实际工作者形成理论假设、计划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3)独立模式:研究者摆脱传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现实进行改造。

4.调查研究法: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为课题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具体实施计划:

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结合课题内容与本区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教师举办如网络技术培训、网页制作培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4)加强与总课题组的联系沟通,争取得到总课题组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研究效益。

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对项目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3)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实验项目课题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适当调整人员和工作布局。

(4)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

(5)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验收,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

进行项目验收结题,子项目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项目实验报告。

课题能对各实验项目进行验收评选并向总课题组请功颁奖。

(1)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项目主管向区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2)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请总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集合优秀报告及推出优秀课例。

(4)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四、预期价值

1.本课题创新程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的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教师和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得心应手。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科课程内容中又蕴涵信息技术,如数学课程包含对各种计算软件的运用,语文课程掌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等等。本课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创建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部分学科新的教与学模式,

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真正地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2.实践应用价值

(1)示范性: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可操作性:我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规范、齐全,除设置常规教学功能场室外,还建立了设备先进、网络完善且颇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我校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实验,在三个年级共开设了六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班。这些实验班除了普通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外还具备VMC交互平台,学生单人单机能连接校园网和Internet的优越条件。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省、市级及校级课题有1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子课题3个,省级1个,市级2 个,承担这些课题的骨干教师35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近几年来在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比赛中,共获得市级以上的奖项514人次。其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3个,荣获省级一等奖68个,荣获省级二等奖89个,荣获省级三等奖109个,荣获市级奖237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总体实力位居同类学校前列;本课题成果以《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部分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呈现,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在同类学校推广。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主要负责人员成果介绍:

2005年第三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全国一等奖

2005年被选入广东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

2005年广东省“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例展示交流会上现场上课展示

2005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三等奖

2006年主持《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研究》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

2006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过程中贡献突出,获得个人突出贡献奖2009年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及课程资源框架研究》

本校研究基础:

本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规范、齐全,除设置常规教学功能场室外,还建立了设备先进、网络完善且颇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本校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实验,在三个年级共开设了六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班。所有班级除了多媒体网络平台外还具备VMC白板交互平台,学生单人单机能连接校园网和Internet的优越条件。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省、市级及校级课题有数十个,承担这些课题的骨干教师众多,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总体实力位居市同类学校前列;新课程信息技术与和课程整合所取得的成果在本地区已有了一定的影响。

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申请书范文(6篇)

课题立项申请书范文第一篇: 一、课题设计论证 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期效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早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20年后的今日,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详细情景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资料,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英语”,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5~6组,供学生选择;日本于1999年制订并于20XX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10科,国语科列首位,包含6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学分)、国语表达Ⅱ(4学分)、国语综合(4学分)、现代文(4学分)、古典(4学分)和古典讲读(2学分)。其中仅有“国语表达Ⅰ”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8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如“对于期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提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期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议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进一步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景是全国开设选修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不一样而选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凤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将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逐步引起重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势必走向信息化,即所谓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任务驱动式;信息素养;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1.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 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学生只需要学会查询信息的技能。因此,传统的灌输方式,其意义越来越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引起重视。 2.学科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技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全新的生活技能,以编制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3.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1。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

国家课题申报模板 (1)

研究方向:新媒体新技术支持教与学创新研究 大数据支持的学习分析与测评研究 课题:基于生命成长的学生全景式数字化评测系统研究 6.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学习分析是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的新热点,它是运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类教学技术的集合。对于学习分析的研究,也并不是突然产生,最初是对社会网络分析以及教育数据挖掘等内容的研究。查阅大量文献可发现学习分析通常被认为是从学术分析和行为分析中分裂出来的技术,所以可以认为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才成就了今日的学习分析。 国内外对学习分析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日志管理系统”、“澳大利亚Wollongong 大学的学习网络可视化与评估项目”、“美国马里兰大学(UMBC)‘查找我的行为’反馈学习工具的应用”等,其中“美国马里兰大学(UMBC)‘查找我的行为’反馈学习工具的应用”在基于Blackboard 课程管理系统的学习系统中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加入了一个名为“查找我的行为”(CMA)的学生反馈工具来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每一次学习过程。CMA 工具可以记录下学生利用Blackboard 课程管理系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例如学生的发言次数,与他人交流的次数等。此外,CMA 工具还可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在某次学习中的学习程度,了解到自己的水平在全体学习者中的层次,对于一些学习者学习程度较弱的领域,CMA 工具给予不同颜色的提示。 总体来说,目前学习分析主要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的手段,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依据和支持。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基础教育领域,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的教育,这要求教育决策者近乎完美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为每一位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多种可能,那么如何记录下每一位儿童的学习过程并分析出有利于教学的结果呢?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测评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我校“共同走向关怀生命的教育”和“为每一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生命教育理念,依托学校创新建构的“慧创城”全景式育人场域,构建出一座能为每名学生提供各种发展可能的个性化优质化教育生态场,这就要求强大的学习记录和分析平台给予支持,我们期望通过“给予生命成长的学生全景式数字化评测系统研究”能够实现我们上述教育理想,为每一位孩童建立数字化的学习档案,通过数据分析,用信息化手段描绘出每位孩童的学习历程,为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提供一个可观测可测量可记录的大数据学习分析平台,为学校“慧创城”育人场域的全面建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乃至为区域的优质化教育,提供一个具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发展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学习分析和综合评测系统,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深入融合,变革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创新学校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研究内容:

国家科研项目完整申请书

国家科研项目完整申请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研项目申报季节,每年的春节前后,当许多人以为高校教师可以安度寒假时,实际上他们都在忙忙碌碌。 2017年3月,我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来函,告知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批准号:71774164,项目名称:第三方评估如何提升组织绩效:中国地方政府的实证研究,项目起止年月: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 目前项目进展一年,基本上按照预定计划在推进。看到许多朋友正在申请科研项目,这里公布申请书的核心内容,略去有关团队成员的一些信息,权且供朋友们参考。 马亮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第三方评估如何提升组织绩效:中国地方政府的实证研究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 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研究意义 第三方评估也称为独立评估或外部评估,是由政府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公共项目、政策或部门的绩效进行独立评估。2007 年以来,包括兰州大学对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评价、华南理工大学对广东省市县政府绩效的评价等在内的第三方评估在中国各地发展迅猛。2013 年以来,国务院在督导重大政策的落实情况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并被李克强总理视为“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与此同时,在信息公开和财政透明、政府网站绩效、社会组织公信力、高等教育、医院服务、精准扶贫等方面,第三方评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江苏、湖南、广东等地政府纷纷出台文件,鼓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购买第三方评估服务,并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估领域推广。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c9533447.html,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 作者:王亮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9期 [摘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日新月异,近年来,教育界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特别是科技的应用和普及也推动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精准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精准教学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了精准教学对当前教育的重要价值,重点论述了信息技术在精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多精准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精准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经验主义的成分,一方面,学生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学习压力大,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任务繁重,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方法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也不能客观、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先进的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数据为各项技术的推行提供了信息基础,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革命性的浪潮,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教学为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精准教学的概念及其价值分析 1.精准教学的概念分析 精准教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格登·林斯利于20世纪60年代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 提出的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精准教学的应用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当今时代,精准教学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精准设计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与形式、精准测量学习表现并精准应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实现班级内授课的差异化教学。有三个点值得注意:首先,关于精准教学的要义。精准教学是教师通过对课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之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次,关于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精准教学在课堂上强调行为目标和及时反馈,主张教学就是提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以训练、反馈和纠正性补救等措施,形成所要求的行为即达到目标并立即给予强化,对于那些偏离目标或未达到目标的行为,则在不强化的前提下进行纠正;再次,以流畅度为指标衡量学习表现。精准教学使用流畅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它涵盖“准确度”与“速度”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理发师教学设计

《理发师》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发师》,感受歌曲、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情感态度。 2.通过读节奏、唱谱,提高学生的识谱。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作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发师》。 (二)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响板、自制沙瓶。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 2 3 4 丨5 —‖ 同学们好 1 5. 1 5.丨5 4 3 2 丨1 —‖ 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二)新课导入 模仿理发师的动作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请两名同学来表演一个动作,大家来猜他们在干什么?(教师请两名同学前来,在耳边悄悄告诉他们) 同学们自由回答进行猜测 同学们猜的非常准确,他们表演的就是理发师的工作状态。那我们想一想,理发师在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只手拿着剪子、一只手拿着梳子,有时候还用推子。 理发的工序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 (洗头、吹干、剪、(推)、喷摩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理发师》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 我们先来一起听一遍这首歌,听的时候我们思考一下,歌曲表达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活泼、欢快) 2.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学生聆听歌曲时,让学生观察曲谱,培养学生观察曲谱的习惯。) (2)按节奏朗读《理发师》歌词,体会内容,启发学生讨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3)唱谱子,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4)老师唱谱学生自主填词 (5)完整演唱歌曲 (四)在欣赏中参与、模仿,加深体验。 1.播放《理发师》,布置活动任务。教师先自荐当理发师,选择一名学生扮演被理发的顾客,围上围布,煞有其事地在乐曲声中为顾客理发。然后再让学生上台随音乐分组表演《理发师》,台下同学当观众评判,同时用相应的道具或仿声加入“伴奏”,显现“咔嚓咔嚓”或“沙沙沙沙”的理发声。

课题申报书填写技巧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项 目 类 别:重点□ 一般□(可多选) 课 题 名 称:__ 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校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讯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子 信 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教育厅制 表述要准确、规范* 只能填写一人 一定要填写学校全称 填写负责人自己的联络方式,以 便及时联系 * 1、一般用陈述句表述,不宜用“如何培养……”之类的问句形式和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 2、课题名称的表述还应避免价值判断 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成绩的基础 改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改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成绩的研究 3、选题宜小,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例1: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 改:对高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缩小研究范围) 例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 改:加“在高职”和“课堂教学中”(加限制性定语)

填表说明 1.填写此表时,不得减少栏目、改变内容,内容应简明扼要。 2.《申报表》一式三份。项目批准后,省教育厅、高校课题管理部门及课题组各存一份。 3.本表所附《申报书(活页)》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活页需报送三份,每份单独装订。 4.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5.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课题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最大化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 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 能力,不再强调技术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这里主要分析一些重点要素,按照系统观点,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层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之一。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

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知识特征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师要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这里面就存在着判断什么资源好、什么资源有效的问题,在信息时代这种选择与决策能力,像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学是教师促进学习者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调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的角色变化,都对教师的调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教师在集体中要对每个个体进行调控,许多时候对个体的调控要借助于媒体和相关技术。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枣儿》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元第三篇文章,它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中人物矛盾冲突。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矛盾冲突。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语知归类: ⑴生字注音: 蓦然(mò)翘首(qiáo)咀嚼(ǔ jué)j囫囵(hú lún) ⑵词语积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翘首:抬起头来望。 蓦然:突然地。 (一)趣味导入: 师:“木”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生:禾、未、末、术、本 (二)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速读课文,把握剧情。 找出文章中围绕“枣儿”讲了哪些关于“枣儿”的故事? 2、为这场话剧拟一张海报 (“编剧剧情主要人物精彩看点上演时间导演”) 3、读课文,明冲突 (1)介绍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 (2)文章里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小组讨论) (三)赏读片段 1、分角色读“走与留”“期盼与冷落”“等待与不归”的片段,注意语气语调。评价二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四)明确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巧克力象征什么呢?枣儿又象征什么?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1、例2,完成第50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从而推倒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体积的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习惯目标: 培养学生倾听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难点: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的公式 重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学生思考: 如何把圆锥体转化成另一种学过的图形来求其的体积? 教师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推倒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其实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 (课件演示,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由圆柱体的体积来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提出质疑: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b、将水装满圆锥体,然后往空圆柱体内倒水,看倒几次能将圆柱 体装满水。 c、通过演示推导圆锥体的体积。 (3)质疑:通过观看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圆锥体 都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4)学生总结: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1/3 2、教学例1 (1)flash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 3、教学例2 (1)flash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 4、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麦的底面积和高? A、讨论后,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B、教师介绍测量方法,边叙述flsh课件演示 屏幕上呈现近似于圆锥形的一堆小麦,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 麦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底面直径。也可以用绳子在 底部圆的周围量得小麦堆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测量小麦的高:将一根竹竿过小麦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 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做一做”P50页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第50页“做一做”1题、2题。 2、判断题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

国家课题申报模板

国家课题申报模板

研究方向:新媒体新技术支持教与学创新研究大数据支持的学习分析与测评研究 课题:基于生命成长的学生全景式数字化评测系统研究 6.课题设计论证 6.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学习分析是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的新热点,它是运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类教学技术的集合。对于学习分析的研究,也并不是突然产生,最初是对社会网络分析以及教育数据挖掘等内容的研究。查阅大量文献可发现学习分析通常被认为是从学术分析和行为分析中分裂出来的技术,所以可以认为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才成就了今日的学习分析。 国内外对学习分析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日志管理系统”、“澳大利亚Wollongong 大学的学习

网络可视化与评估项目”、“美国马里兰大学(UMBC)‘查找我的行为’反馈学习工具的应用”等,其中“美国马里兰大学(UMBC)‘查找我的行为’反馈学习工具的应用”在基于Blackboard 课程管理系统的学习系统中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加入了一个名为“查找我的行为”(CMA)的学生反馈工具来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每一次学习过程。CMA 工具可以记录下学生利用Blackboard 课程管理系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例如学生的发言次数,与他人交流的次数等。此外,CMA 工具还可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在某次学习中的学习程度,了解到自己的水平在全体学习者中的层次,对于一些学习者学习程度较弱的领域,CMA 工具给予不同颜色的提示。 总体来说,目前学习分析主要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的手段,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依据和支持。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基础教育领域,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的教育,这要求教育决策者近乎完美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实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再强调技术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这里主要分析一些重点要素,按照系统观点,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层面。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之一。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

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知识特征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师要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这里面就存在着判断什么资源好、什么资源有效的问题,在信息时代这种选择与决策能力,像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学是教师促进学习者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调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的角色变化,都对教师的调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教师在集体中要对每个个体进行调控,许多时候对个体的调控要借助于媒体和相关技术。 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正确导航,教师要向学习者及时反馈

2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申请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书 学科分类 项目类别 课题名称 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 2017年12月 课题负责人承诺: 我承诺对本申请书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申请书为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使用本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的权利。若填报失实、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书》请用计算机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所有表格均可加行加页,排版清晰。 二、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请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课题名称”一般不加副标题。 三、《数据表》的填写和录入请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相关问题可咨询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四、《课题论证》活页与《申请书》中“表二.课题设计论证”内容略有不同,请参阅表内具体说明。 五、《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课题论证》活页夹在申请书内。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二、《数据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职称或没有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填写表五推荐人意见栏。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研究内容,一般不加副标题,不超过40个汉字(含标点符号)。 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重点项目”填“A”,选“一般项目”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 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课题填写与其最接近的学科分类代码。 所在省市——按代码表规定填写。地方军队院校不按属地填写,一律填写“军队系统”。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用常用的路程时间问题引入学习内容 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 2.要想比谁走得快,我们可以比什么? 方法1:比较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 方法2:比较走1km所用的时间(本课时先解决方法1,方法2可机动)。 二、自主操作,深入理解。 解决方法1:小明平均每小时走多少km? 问题: 1.怎样求上面的问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路程÷时间=速度) 请你列出算式。(2÷2/3=)

2.思考,在刚才的线段图上如何表示小明1小时走的路程? 问题:1.为什么要把2km平均分成2份? 2.你是怎么想到要补充1份的? 3.这部分表示什么? 4.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所画的意思吗? 5.结合线段图,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三、新课讲授--分数除以分数。 问题: 1.小红1小时走多少千米呢?根据信息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列式并计算。 3.结合线段图说一说。 4.请你比较,谁走得快些? 5.观察上面两个算式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得到什么收获? 六、作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模板

务请下载2013年12月修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进行填写 如打印时出现文字大小参差不齐现象,请在字库中添加华文中宋字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书 项目类别填重点项目(一般、青年、一般自选、青年自选) 学科分类填一级学科名称 (交叉的选择主要相近学科) 课题名称_表述须科学、严谨、规、简明 一般不加副标题,不超过40个字 项目负责人本人,中间不空格 负责人所在单位 **大学(不要填写院系,中间不空格) 填表日期 2014年 2 月 * 日(与承诺签名页一致) 操作注意: ①填写时删除原封面的横线,输入汉字并使用下划线,以免横线间断 ②注意美观,横线两端对齐,文字居中排列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3年12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负责人(签章)本人手签(7份,不要漏签) 2014年2 月日 (不要早于封面时间) 填表说明 一、本表请用计算机如实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请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课题名称”一般不加副标题。 三、《数据表》的填写和录入请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相关问题可咨询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四、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邮政编码:100806。(注:请分别报送7套申报材料,供省规划办和学校存档)

如何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教学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昨天学习的”技术改变教学“系列课程,我觉得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三、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容,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上述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

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化的工具。要想将上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即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作用的改变)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教学模式”,若是从教学过程所包含的教学环节来划分,可看作是由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模式,其实施要领是: ①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学习主题上来。 ②启发思考: 教师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新授知识的体现,也可以是用于拓展、迁移当前所学知识)。 ③自主或小组探究: 由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小组探究(不同的学科所用认知工具类型也不相同;探究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 ④协作交流: 在小组之间或在全班围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 ⑤总结提高: 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与升华;使学生的

课题申报书(模板)

以下为课题申报书模块,各专项组按照指南及模板要求填写,应针对指南中各自的课题进行细化,目录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中各个示范工程技术体系研究与标准研究不在此申报书中,但应另行编写并提交总体工作组。 课题申报书总页数控制在100~150页左右。 申报书模板中的红字部分为总体组对各专项组提的要求,正式文稿中应删除。

附件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试行) 项目名称:国家商用密码应用技术体系及应用示范 课题名称:(各专项工作组填写自己的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课题申报单位:(各专项组按照总体组的要求填写)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07 年5月至2009 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七年八月

目录 一、课题概述wn (9)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0)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10) 1.1课题的意义和必要性wn (10) 1.2目标与任务wn (11) 1.3课题研究现状与需求分析wn (13)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zhang (21)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zhang (21)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1)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22) 2.1 XXXX公司 (22) 2.2 XXXX公司 (22) 2.3 ... (22) 3、课题申报团队的主要优势 (22)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23)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wn (23) 1.1研究内容 (24)

课题申报模板

编号: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课题申报书 A 重点课题 申报类别 B 一般课题 C 自筹课题 课题名称: 学科门类: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四川省教育厅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教育发展研究 中心2016年度课题申报通知》的有关规定,用计算机打印 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复 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编号”申请人不填,申报类别一定要 勾选。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表1“研究方向”按 如下学科填写:A.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B.教育心理 C. 教育信息技术 D.比较教育 E.德育 F.教育经济与管理 G.教育发展战略 H.基础教育 I.高等教育 J.职业技术 教育 K.成人教育 L.体育卫生美育 M.民族教育 N.国 防军事教育 O.课程与教学论(含学科教学法)。“职务” 指申报人所担任的学术团体中理事及其以上的职务。“外语 水平”可填所通过的考试级别,也可据实描写。如系个人申 报,表3不必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 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五、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系地址:四川省南充市 师大路1号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邮政编 码:637000 联系电话:(0817)2568565(带传真),2568566。 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