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初僧人诗歌研究 以九僧诗为代表汉语言 大学毕业设计

宋初僧人诗歌研究 以九僧诗为代表汉语言 大学毕业设计

宋初僧人诗歌研究 以九僧诗为代表汉语言 大学毕业设计
宋初僧人诗歌研究 以九僧诗为代表汉语言 大学毕业设计

宋初僧人诗歌研究以“九僧”诗为代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宋初诗坛的主角是宗唐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九僧”是晚唐体这一诗歌流派中,最恪守贾姚门径,最富群体交流性,最具个性的诗人群。其平淡、清新、幽远的诗歌风格对宋代诗风演变具有独特影响。当时他们的诗歌流传很广,又有合集、“句图”之类传世,但“九僧”在现当代所编撰的文学史上所占篇幅十分简略,世人对其认识甚少,很有深入了解其诗作的必要。在此仅从基本文史材料着手,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宋初僧人诗“九僧”

The early Song Dynasty monk poetry study to "jiu seng" Poems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ent Liu Boya instructor Luo Guowei

【Abstract】 poetry of Song Dynasty is the protagonist of the Tang three-body: white, style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poetry Is “jiu seng” the style of late Tang poetry in this genre, most scrupulously abide by Jia Yao way, most group communication, most personality of the poet group. The flat, clean, quiet far poetic style has a unique effect on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evolution. At the time of their poetry has spread far and wide, and the collection, "sentence-picture" handed down, but “jiu seng” in contemporary written literary history occupied space is very simple, very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oetry. We just started from the basic historical materials,are discussed.

【Key Words】The early Song Dynasty monk poem “jiu seng”

目录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苦吟而出的意象 (2)

第一节“吟苦夜禅忘” (2)

一、什么是苦吟? (2)

二、苦吟的原由及影响 (2)

第二节“秋来心更闲” (4)

一、“九僧”诗的意象 (4)

二、别致的风格 (5)

第二章“九僧”的交游 (6)

第一节“交结皆名卿” (6)

一、交游的人物 (6)

二、交游的地域 (7)

第二节“相思入定稀” (7)

第三节禅理入花深 (8)

第三章道潜诗浅析 (9)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前言

有宋一代,重文而轻武,军事羸弱,文学异常繁盛,此众所周知之事。在文学史上,我们有明代前后七子提出的“诗必盛唐”的这一概念。但事实上,在唐代这一诗歌大花园的基础上,宋代诗歌也开出了灿烂的一季。且北宋不但一反五代后周灭佛的政策,还对佛教采取了保护鼓励的措施,使得佛教重新兴盛。不仅如此,其禅宗更是吸收儒道之思想,在文学上表现为:士大夫认可禅学,将禅理入诗;诗僧与士大夫阶层颇有交流,他们相互赠答,如一般友人无异;宋代诗文冷静、平淡,不浮华、不热闹,是一种走向成熟的雍容之态。从总体上讲,宋代诗歌与中晚唐诗歌一脉相承,是中晚唐文学在时空上、思想上、艺术追求上的纵横推进。

宋初“九僧”就是宋代诗歌的一个中轴,它既不同于当时西昆体的浮艳,也不同于白体的过于浅近;它前承晚唐贾岛姚合的苦吟细致,是大唐余韵,后启“永嘉四灵”的翻空出奇,可谓继往开来;它近于仙家,不落凡尘,众僧又游历华夏大好河山,与名士交游唱和,是袈裟下的“隐士”,佛门中的“士大夫”。宋末元初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①成就斐然可见一斑。

“九僧”诗多写隐逸闲趣及林下生活,他们之间的交游唱和、寄人送别、怀人诵古、写景咏物等也可谓别具一格。由于唐诗几乎已将大格局大气魄写尽,转而他们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显得新颖巧妙。他们剃发易服,为方外之人,深隐于山林郊野,站在释家的角度视万物为虚妄。宗教本与哲学相连,“九僧”诗中的哲学意味引人深思。同时,由于“九僧”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类似的思维方式、一样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他们的诗作意象单调、形式呆板,耳目一新的诗句并不多。释家将人间“喜、怒、忧、惧、爱、憎、欲”视为禁忌,所以导致作品感情色彩单一,无非闲适、旷达、清苦、清寒、清愁、清寂之类。具体分类,“九僧”有诗情画意的山水诗,闲适吟咏的禅理诗,精巧有味的咏物诗,以及表露真情的寄赠送别诗。本文就“九僧”诗意象、交游、禅理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另外,宋初诗僧有道潜诗作颇丰,因与大文豪苏轼结交而声名远播,他的诗歌在体例上有五言、六言、七言,较之“九僧”只重五律要宽广得多。苏轼赞他的诗“诗句清绝”、“通了道义”②可见苏轼对他颇为推崇。同为释家诗人,在这里他起到和“九僧”比较研究的作用,也作为宋初僧人诗又一佐证,以求浅谈得尽可能全面。

但是,晚辈年轻而历薄,虽以一颗求实之心谨慎作文,也难免错漏疏忽、贻笑大方,请老师前辈们不吝赐教,晚辈习而改之。

①《桐江续集》卷三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3册,第13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②《与文与可第十简》,《苏轼佚文汇编》卷二,2446页,《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一章苦吟而出的意象

第一节“吟苦夜禅忘”

一、什么是苦吟

“九僧”诗崇贾岛、姚合,而贾姚又以苦吟称世,什么是苦吟呢?贾岛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①十分细致地刻画了炼句历时之久,诗句来之不易,以及诗作写成后的宽慰。而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是将苦吟诠释得淋漓尽致。“九僧”在这一点上,与贾姚一脉相承,对字句同样是竭尽所能地追求完美、细致,以达到他们自己的审美标准。

如稀昼诗句中有《寄怀古》“遥知林下客,吟苦夜禅忘。”《寄答桂府黄殿院》“诗成见新月,几负郡斋期。”《送朱扆》“素瑟沉幽意,寒蛩共苦吟。”保暹有《书惟凤师壁》“究寂生吟思,持斋得病颜。”《重登文兆师水隔》“夜吟长负宿,秋病几思闲。”《登芜城古台》“迟吟不能下,满眼是尘埃。”《秋居言怀》“吟苦人成癖,年衰自长慵。”文兆有《巴峡闻猿》“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简长诗《赠郝礼丞》“朝回帘卷雪,吟冷砚生冰。”惟凤诗《秋灯》“照回秋梦断,静引夜吟长。”②由此可见,“九僧”的诗句确实也是得来不易,虽不比贾岛两句三年,可也是忘了夜禅,负了郡斋。其作诗的态度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但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贾岛、“九僧”之流,难以成为第一流的大文豪之原因:用曹丕《典论·论文》中的观点来说就是“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③文气、灵感、天赋这类东西,是不可力强而至的,不管是两句三年还是两句五年,与一挥而就、浑然天成的上乘诗作,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九僧”所宗的贾岛,在大唐文坛的奇葩丛中,也只是“诗囚”、“诗奴”之流,为诗所困,而不比倚马万言的李杜之类,是为小家。贾岛尚且如此,况“九僧”乎!

二、苦吟的原由及影响

(一)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九僧”的苦吟,自有苦吟存在的原因及影响。唐五代末宋初之际,战火初停,百废待兴,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没有太多的家仇国恨、生灵涂炭可吟咏;“九僧”作为诗僧,不同于士大夫有政治夙愿和家

①《题诗后》,《全唐诗》卷五七四,6692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②此段诗句引自《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一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③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97年版。

国之忧,也不同于下层文士有怀才不遇的落寞之思;诗言志,词言情,释家子弟本不该有七情六欲,词的写作自然又与之无缘;加之僧人生活是单调的,他们拥有的是山山水水,天远地宽,他们没有极高的天赋、家学渊源、文学素养及积累······于是,苦吟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作诗,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类似于自我较劲的方式去文娱,或者说消遣。所以,显得稍小的格局,稍单调的意象这一连串的问题也随之而出。

首先,苦吟是一种钻牛角尖的创作方法,它之所以“苦”就是因为其过程漫长,逐字逐句推敲斟酌,总是在考虑如何翻空出奇,新颖流利。但是唐诗确实是在各方面题材上都有天才的诗人、出众的诗作、绝妙的佳句。当李白看到崔浩的《登黄鹤楼》尚且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浩题诗在上头。”那么,宋代诗人面临的这种“有景道不得”的尴尬局面当然更多,他们必须苦吟,才偶有佳句,导致题材越来越偏僻、格局越来越狭窄。

其次,苦吟的“苦”也表现为意象的凄苦,情绪的愁苦,它不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姿态,而是把头发也熬白了,面容也憔悴了,茶饭不思的创作状态,倒不十分像文学创作了,倒像是科学家严谨实验的工作作风。诗中大量出现“秋”、“寒”、“孤”、“月”、“雪”等凄清、冷色调的意象。又因为他们总是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诗,难免显得单调。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载:“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以上所述苦吟对题材、格局、意象的消极影响。但也有学者站在别的角度思考,譬如晁公武对许洞的做法颇不以为然,《郡斋读书志》卷二十著录《九僧诗集》时,写道:“许洞之约,虽足以困诸僧,然论诗者政不当尔。盖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而《楚辞》亦寓意于飚凤云霓。如‘池塘生春草’、‘窗间列远岫’、‘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类,莫不犯之。若使诸公与许洞分题,亦须阁笔,矧其下者哉。”②清初贺裳著《载酒园诗话》,在“诗魔”一节中更为“九僧”打抱不平:“余意除却十四字,纵复成诗,亦不能佳,犹疱人去五味,乐人去丝竹也。直用此策困之耳,狙狯伎俩,何关风雅!按‘九僧’皆宗贾岛、姚合,贾诗非借景不妍;要不特贾,即谢眺、王维,不免受困。” ③晁、贺二人的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借景抒情,要是抽离了景,情又何处投放去呢?这十四字所包含的不仅是“九僧”的局限,也包含了“九僧”的特点,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九僧”才得以以群像传世。再者,以己之长度他人之短,也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汉,九僧长于清永俊逸的写景咏物,不是什么过错,在这个角度上说,许洞确实无聊了一回。

①《温公续诗话》,《历代诗话》266页,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晁公武撰、孙猛校正《郡斋读书志校正》卷二十,第10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③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24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二)有佳句而无佳作是九僧诗的共同特点。《温公续诗话》,中提到九僧诗,谓之“其美者,亦止于世人所称数联耳”①。“数联”,可以说就是九僧苦吟之精华。如希昼《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宇昭诗《塞上赠王太尉》“马放降来地,雕闲(一作“盘”)战后云。”《寄保暹师》“归心何以见,霜月下天涯。”惠崇诗《晚夏夜简程至》“扇声微变暑,井气忽生秋。”《池上鹭分赋得明字》“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保暹诗《秋径》“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惟凤诗《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磬段危杉月,灯残古塔霜。”此类诗句,在当时也为人广为传颂,但是有句无篇的狭小格局,毕竟于千古流传无益,这也是九僧现在少为人知的原因之一。晚唐派九僧,力量浅薄,一则由于自身格局所限,二则因为文化底蕴不足,三则为苦吟所累,难以语出惊人。四则为符合自己的僧人身份,刻意营造潇洒疏淡之气,难免矫揉。又因为“九僧”诗作内容闲适,缺乏时代气息,难以一扫西昆体的华靡之风。直至南宋后期的“永嘉四灵”,在诗歌派别的轮番上阵之后,似乎又回到晚唐派九僧的诗歌套路中来,同样诗崇贾姚,因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单薄而导致有句无篇,甚至宋末方回在对“四灵”评价时说:“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②与许洞分题难九僧之事如出一辙,可知“四灵”实为沿袭“九僧”也。

第二节“秋来心更闲”

一、“九僧”诗的意象

“九僧”诗歌多悲凉凄楚之意象,或多闲适疏淡之气,固有穷秋、孤灯、闲径、霜月之景。而只“秋”字,在钱塘陈起所编《增广圣宋高僧诗选》③前集一卷中,就有53个,“闲”字28个,“夜”字33个,“寒”字42个,此外,“孤、残、愁、半、深、月”等也是有数十个不等的高频用字,有些高频字眼甚至是在一首诗中便出现两次。来来回回,不外乎残日、残照、寒日、落日、寒夜、寒云、壍冰、垂阴、积雪、暮雨、深径等凋敝冷清之景。

一方面由这些字构成了“九僧”诗歌的独特意象群;一方面也受制于这些意象,让诗歌规模狭小、格调单一、意象重复。如保暹诗中《寄行肇上人》有“流年共衰鬓,昨夜又闻蛩。”之句,其《秋居言怀》又有“半生犹是客,昨夜更闻蛩。”且“又”与“更”字,在此两联诗句中,几近同义,让人不得不想到贾岛的“推”“敲”。希昼《送从律之关中》“客路秦关暮,乡心海树春。”及保暹的《寄徐任》“远路秦关外,啼猿剑树深。”仿佛与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④总有那么一点暧昧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李白有“白日依山尽”,希昼有“残日依山尽”。惠崇《访杨云师淮上别墅》中的“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①《温公续诗话》,《历代诗话》280页,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瀛奎律髓》卷一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③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④《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271页。

素来被嘲犯古,因换用司空曙和刘长卿的句子,被文兆讥讽,同样是北宋诗僧的文莹在《湘山野录》卷中载:“宋九释诗惟惠崇诗绝出,尝有‘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之句传诵都下,籍籍喧著。余缁遂寂寥无闻,因忌之,乃厚诬其盗。闽僧文兆以诗嘲之,曰:‘河分岗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①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惠崇的诗歌地位。文莹在《湘山野录》卷中还谈到:“宋九释诗,惟惠崇师绝出。”②《杨文公谈苑》提到:“公常言,近世释子多工诗,而楚僧惠崇,蜀僧希昼为杰出。”③

二、别致的风格

惠崇诗清丽恬适、委婉深沉,其《拟古》“幽禽迎署响,佳木含春荣。独有绮窗妇,耿耿万里情。尘色皓鸳幌,日华明风筝。高蓋久不返,中宵自怀贞。”④这样的闺怨怀人伤春诗,谁能想到是由一个释家子写出来的呢!“绮窗妇”的“耿耿”,惠崇是怎么体悟出来的呢?又是一个新新鲜鲜的早晨,春天美得刚刚好,我的情是“万里情”,韶华易逝,那皓皓的“鸳幌”已经成了“尘色”,因为“你”不在,所以“日华”下明媚的风筝都有了忧伤的颜色。“日华”一年一年,“风筝”一春一春,也放不到万里之遥你的天空上,午夜梦回,只有处理好自己寂寞的情绪,照顾好自己,才是对你最好的爱的表达。如此细腻,如此情感丰沛,惠崇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

再如《晚夏夜简程至》“中夕坐清簟,繁星时复流。扇声微变暑,井气忽生秋。为客方经楚,思乡欲上楼。云山殊未返,相顾两悠悠。”⑤这首诗也可以看出惠崇内心的柔软,不知道可不可以描述一位诗僧,但是你看,扇风下,微变的暑气,井口恍惚的幽凉,都没有逃过他的方寸灵动。思乡,是一种情绪的无处置放,哪怕才刚刚从楚地走过,也有上楼回望的冲动。秋天最适合思乡,秋天的云与山别也会让人悠悠于怀的,看着随风飘荡的云,自己也仿佛随风而去了。显然的,惠崇不够脱俗,他的情感甚至是超乎常人的温润,《书林逸人壁》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诗语动惊众,谁知慕隐渝。水烟常似暝,林雪乍如春。薄酒懒邀客,好书愁借人。有时行药去,忘却戴纱巾。”全诗看来,林逸人,似是林逋,一个有才有德又有小性子的才子。与这样的才子相交,是宋初侍僧的共同爱好,惠崇把他的小性子表现得分外可爱。不是“我”吝啬,是因为酒不好,才没有邀客共饮,一个“懒”字,将他的狡黠,潇洒,脱俗,都写到了心窝窝上。“好书”又代表了好的精神食粮,每每遇到好书,如得知己,想与人分享,又怕人弄坏弄脏,要是借书人爱上,强夺了去,那可更不堪设想,于是“愁”,于是郁结于怀,真真是文人脾气,有些小缺点,反倒更接近完美。固然林逋才气逼人,也只是隐逸西湖,梅妻鹤子,不食人间烟火。可说其怪异,可说其豁达,而此诗将他的怪异与豁达融为一炉,自有惠崇的功力在也。

①文莹《湘山野录》卷中,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②同上。

③《杨文公谈苑》9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④《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一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⑤同上。

惠崇写诗卓然,也与他善于作画有关,让诗歌更有意境美和画面感,他的画以山水小景为佳,也善于画禽鸟鹅雁,寒汀远渚,有荒率虚旷之感,世人称他为“惠崇小景”。苏轼为他的《春江晚景图》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将惠崇之画描述得惟妙惟肖,似乎可感他超群的画艺,但画已失传,只有苏轼的诗流传后世,优劣高下可见一斑,苏轼泰山北斗,惠崇“小景”不可与之相较。

当然,苏轼不常有而诗僧常有,保暹诗虽然不是很出挑,但是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诗《秋径》中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颇有几分王维的韵味,只可惜王维归的是“浣女”,保暹只能“忽归僧”。保暹的七言绝句怀古诗《磻溪》:“不肯随波自直钩,一朝以道佐成周。后来亦有人于此,只把渔竿空白头。”也略微可感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怀古伤今,而保暹乃僧人,亦有文人般的怀才不遇,就比较有意思了。这大概与他们的交游有关,他们不是单纯的在山林之间参禅悟道的和尚,而是唱和于馆阁、与名士相交的诗僧。

第二章“九僧”的交游

第一节“交结皆名卿”

一、交游的人物

在《增广圣宋高僧诗选》的前集一卷的九僧诗中,直接以寄人、送人、怀人、留题、书壁、赠人之类为题的就有98首,占73.13%。这73.13%中,“九僧”及其他诗僧的交游互赠约占一半,其余的便是与官宦士大夫、处士逸人的了。这足以见得,“九僧”群体的形成,与交游有着莫大的关系。

就希昼为例,有《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送信南归雁荡山》、《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书惠崇师房》、《寄怀古》、《留题承旨宋侍郎林亭》、《送嗣端东归》、《寄河阳察推骆员外》、《送惟凤之终南山》、《寄寿春使君陈学士》、《送从律之关中》、《寄荅桂府黄殿院》、《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早春阙下寄观公》、《送李堪》、《送朱扆》。①惠崇、怀古、惟凤是九僧范围内的赠答;武当郡守、陈学士状元、宋侍郎、黄殿院等是官宦公卿;信南、从律是释家。不只希昼,其他八僧也是这样的层次结构。其中,“处士、逸人”也多有涉及,他们与同是晚唐体的林逋、魏野、潘阆、寇准等隐逸诗人也素有往来。前面提到了惠崇的《书林逸人壁》,另有宇昭的《赠魏野》“别业唯裁竹,多闲亦好奇。试泉寻寺远,买鹤到家迟。药就全离母,诗高只教儿。未能终住此,共有海山期。”在诗题中直呼其名,可知交往甚密,尾联谈到不能长期借住与魏野处,但有共同的山海之期,如同恋人一般的海誓山盟,更是显示了友情的深厚。保暹的寄人诗中,惟《寄从弟》较为值得一提:“天外迹如萍,何人慰远情。烟霄滞秋荐,水国废春耕。旅梦寒应断,吟髭白恐

①以上篇名皆出自于《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一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生。无因话消息,一雁度江城。”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从弟,就是堂弟,诗人远游“天外”,寄从弟聊慰“远情”,可是和尚有这份相思,不是显得有些六根不净,红尘不远吗?虽然略感困惑,但回到诗歌上来,颈联从对面落笔,遥想着兄弟会不会因为旅居梦寒而半夜惊醒,想着岁月蹉跎,弟弟的髭须,恐怕也染了白色,那种兄长的关怀细微、兄弟间的兄友弟恭跃然纸上,情志真切。

当然,“从弟”是少数的,不典型的,典型的是学士、侍郎、礼丞、太尉、郡守、太守之类。宇昭诗《上集贤钱侍郎》:“解职因求养,清名冠集贤。优游书府里,谈笑板舆前。鹤氅朝时脱,山图卧处悬。江僧闲独访,时得话林泉。”周本淳指出,钱侍郎即为钱惟演①。而钱惟演是西昆体的主要作者,与晚唐体“九僧”交游唱和,说明“九僧”结交甚广,某个角度来说,宋初三体其实都承晚唐五代文风,西昆多馆阁文人的唱和,而晚唐九僧的交游唱和,也不比西昆少多少。

二、交游的地域

既然是交游,自然是动态的,我们在“九僧”的诗歌中,不乏见到祖国大好山河的各个角落。希昼有《送惟凤之终南山》②,希昼乃剑南人,惟凤乃青城人,都是西蜀人士,终南山在陕西,说明惟凤去过陕西;希昼《过巴峡》说明他也出入四川;保暹本是浙江金华人,有《金陵怀古》说明他去过江苏,他的《途次望太行山》说明他去过河南,《巴峡秋夕》说明他去过巴蜀;文兆是福建人,也有《巴峡闻猿》,《送惟凤师之终南山》又说明惟凤去过福建:行肇有《送希昼之九华》,九华山在安徽,行肇是浙江人,说明希昼或许去过浙江又去安徽,行肇还有《送文兆归庐山》,文兆本福建人,为何行肇诗中称其归庐山尚不得而知,但庐山在江西,那么文兆很可能去过浙江和江西;河北人简长有《晚次江陵》,说明去过湖北。

在古代并不发达的交通条件下,“九僧”游历了那么广阔的地域,行走,本来也是一种修行,而行走又为他们开阔眼界,开拓诗境。所以,交游又退到了次要的位子。

文兆到了巴蜀,在《巴峡闻猿》中讨论了一下“猿鸣三声泪沾裳”。让我们来看一下:“倚棹望云际,寥寥出峡清。心如无一事,愁不在三声。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③,乃“有我之境”,文兆乃释家,讲求四大皆空,固有“无我之境”,可以心无一事,猿鸣三声也不觉愁。有一番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境。

第二节“相思入定稀”

“相思入定稀”是行肇诗《送文兆归庐山》的最后半句,尾联由于年代久远,缺一字,但就只后面完整的这半句,就已经让人想入非非了,“相思”,一个那么牵肠挂肚的词,暗含了许许多多的情绪,李商隐曾有“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子,一相思,

①《江海学刊》1996年02期,《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三)。

②此段中所涉及的诗题皆出自《增广圣宋高僧诗选》。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9年版。

就难以入定了。不过,行肇相思的对象,竟是文兆,想着远离的朋友,不知不觉,误了晚课。比起保暹诗《寄徐任》的“相思废静吟”就更进一层了,“静吟”不比“入定”,那是僧人的本职工作应该做到的,“废”的强烈、浓烈,又不比“稀”贴切,那种欲静不能静,想入定无法入定被一个“稀”字表现得透彻,而“废”似乎过过犹不及了。

和行肇有相似感情的,还有简长的《步春谣》:“春景欲饶物,客心独优柔。藉兹徘徊芳,强起寂寞游。新愁来易积,旧欢去难收。步春不得侣,不如步高秋。”①春天让万物萌动,那颗“优柔”的“客心”却只能独自徘徊,勉强应付了不觉晓的春眠,还不是只能寂寞恹恹地游走。新愁旧欢把心绪搅得一塌糊涂,所以啊,春日远足,没有良侣,还不如走在落寞的高秋。《步春谣》没有严格的诗歌韵律,几乎是乐府古歌谣的创作方式,显得轻松活泼、别具一格。

同样是晚唐体一派的林逋在《湖山消音》一诗中写道到“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水墅香菇熟,烟崖早笋肥······”②其闲情逸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甚至可以说是沁人心脾。那飘香的已经熟了的香菇,和云烟漫布的山崖间肥嫩的早笋是他作为隐逸诗人的生活;而僧径道衣则是隐逸诗人的思想交流层面。而香菇早笋也是僧道可以吃的素斋,又进一步说明了他们交往的密切和深入。你可想象,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品茗聚餐是何等惬意的事情。所以,交游有它独特的吸引力,并不是说仅仅为了扬名。在五禁十戒的清规戒律,逐渐走向内心的顿悟的宗教教义下,僧人交游在文学、友谊、山水之间,悠游自得,要说他们只是追名逐利,还真不太具有说服力。但也不可否认,大规模的交游,也确实扩大了九僧在宋初诗坛上的影响,让这个相对松散的诗人群体有了些许的凝聚力。

第三节禅理入花深

“九僧”作为僧人出现在宋初诗坛,无疑是给诗歌注入了多样的元素。在三教文化合而为一的文化大潮中,“九僧”诗与文人士大夫的诗文创作互为影响。所以,不仅“九僧”,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也体现出文与道,诗与禅的双向渗透。不仅在文学领域,甚至书画界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宋代书画风格一改唐代的富腴多彩,变得清瘦幽雅。苏轼的,《前赤壁赋》就颇有禅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道尽了世事变化的哲理,是一副出世之态。虽然佛家万物皆空有些消极,但这个世界有有无无,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本来也是空虚荒诞的,看得透彻才有利于看清自己。

“九僧”长于写景,也与他们的僧人身份有关。“九僧”属于佛教的何宗何派未见教于任何文献资料,但从他们诗篇中那含蓄又空灵、清幽而淡远的意境来看,其处

①《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一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②《林和靖集》,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处体现出的诗人静谧的观照,而“禅舍”、“禅房”、“禅径”、“禅心”、“诗禅”、“夜禅”、“野禅”之词随处可见,诗中豁达无争的思想也渗透于字里行间,不难领会其中浓浓的禅意。由此可见,他们很可能都属禅宗。长于写景和苦吟琢句,也正是晚唐以来禅诗的传统。到了宋代,“三教合一”已是大势,士大夫乐于学禅,诗僧更是出入公卿名门,所以“仕子”与“释子”这两个群体,逐步越走越近。士大夫往往诗中有禅,僧侣也是以禅入诗,“九僧”作为宋初诗僧中的代表群像,更是把这样一种禅境与诗境的结合做到了极致。

保暹的《老僧》①一诗,叙述的是一种禅境人生。中国是一个佛学历史悠远流长的国度,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滋长让中国古代诗文满含禅意,这首诗中“老僧”的生活状态对我来说也是充满了禅意。“鬓毛垂似雪,无语荅闲人。拥衲坐终月,浮生知几春。乘船应梦越,提锡记游秦。半夜寒堂掩,磬声闻四邻。”他是一个很老的老僧了,鬓毛似雪是说白,一个“垂”字是说长,仿佛一位仙人的模样。他没有多余的言语,只静默地坐着,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自己度过了几多岁月,只是还记得当年“游秦”、“梦越”。半夜无人的时候,他依然在寒堂击磬念经,他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是有意无意的人们也会注意到他。佛家本讲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②他的若有若无,正是他年久学禅所致,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他的寂静与旷达,概括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及思想状态,他年轻时也四处游历,说不定也是交游唱和,名噪一时,是诗人对自己晚景的遥感与共鸣。

简长《书行肇师壁》③描写的行肇和上面的老僧也有得一比,“禅径秋苔合,寒窗带雨痕。心真冥自契,句好谁与论。露冷蛩声咽,风微叶影翻。白云如有意,终日在前轩。”诗僧交游时是苦行,常居时是静居,静到不觉得有人住一般。“秋苔合”说明久无人出入,“带雨痕”的窗棂,让人看到一位不关心外物的静修者,他让窗户长期开着,下雨天晴都与他无关。“句好”或不好,简长说了不算,但是他的心,倒是可以肯定是“冥自契”的。冷露、蛩声、微风,都是“九僧”诗歌中的平常意象,惟“叶影翻”还有些意思。他不说“叶翻”,不说“风翻”,只说“影翻”,而影子干瘪瘪的在地上一团,怎么会往回翻动呢?佛教是唯心主义的,万物皆空,有与无只存在于一念之间,《六祖坛经》载,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有幡被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这时,慧能说:非风动,非幡动,尔等心动④。简长不看叶而只看叶影,超脱于物,细细品来十分有味。

①《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一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②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王月清注释,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③《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一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④《六祖坛经》徐文明注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九僧”诗与贵族化的主流诗歌是格格不入的,相对“规模狭小,力量浅薄。”①但是宋初诗歌创作的平淡清远之风,以及书画方面追求清瘦幽雅的审美风格,与“九僧”诗有着密切的关联,是一种疲于唐代富丽堂皇的文艺创作的突变因子。

第三章道潜诗浅析

道潜,俗姓何,号参寥,于潜浮溪村(今浙江临安西)人,自幼出家。有《参寥子集》十二卷,《增广圣宋高僧诗选》中收录其诗32首。和“九僧”相似的是,道潜也善于写景,但其景物清丽,不似“九僧”幽寒。苏轼评价他的诗:“诗句清绝,可与林逋上下。”②林逋为晚唐一派诗作上乘者,“九僧”未有一人获此殊评也。査慎行说:“诗僧宋代首推参寥。”其地位确实不同于“九僧”,但是否“可与林逋上下”,可参看《宋史》对林逋的记载:“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③林逋之名不欲传而传之,非道潜可比,苏轼与参寥私交甚密,恐以情论诗尔。

道潜善于写景,又兼有五言、六言、七言诗,比“九僧”长于五言更为多元化。其诗《东园三首》④特为清丽雅致。(一)斜照明明射竹篱,桑阴翳翳麦蛾飞。萧条一径无来辙,时见羸牛引犊归。(二)曲渚回塘孰与期,杖藜终日自忘归。隔竹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三)云峰缺处支筇立,溪溜声中弄扇行。习习南风吹百草,幽香知有蕙兰生。仅这三首诗,已不难看出其清雅平绝之气,他与“九僧”的不同在于,道潜诗“萧条一径无来辙”之后,会急转这种寂静,“时见羸牛引犊归”一下子恬静美好的画面跃入眼帘,像极了一幅水墨画。而“禅径秋苔合”之后,是更为空寂阴冷的“寒窗带雨痕”,差别一见可知。苏轼曾以“隔竹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作为“吾师十四字师号”⑤,评价颇高。此外,苏轼对道潜的《临平道中》也大为激赏,“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东坡观此诗后,立即书写刻石。当时有一位宗室曹夫人善于绘画,也根据意境作了一幅“临平藕花图”。

苏轼与道潜的交游唱和诗是道潜诗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苏轼也担任了道潜诗歌的评论员。不仅与苏轼交好,也与秦观,陈师道等名家有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潜的诗歌创作水准,也借他们的名声使得道潜自己声名远播。道潜诗《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属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

①《筱园诗话》卷四,《请诗话续编》24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②苏轼《与文与可第十简》,《苏轼佚文汇编》卷二,第2446页,《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脱脱《宋史》卷三六,第1690页,中华书局2012年版。

④《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中,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⑤《冷斋夜话》卷四,39页,《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肯逐春风上下狂。”苏轼观此作后戏曰:“吾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曾收拾,遂为此人所先,可惜也。”①其另一首《九江与东坡居士话别》诉说与子瞻共游之事历历在目,更邀约以后还要一同出游,情深意切。“霅水黄楼赤壁间,胜游长得共跻攀。屠龙冉冉空三载,窥豹悠悠愧一斑。投锡云林聊避暑,绝江舟楫自东还。求田问舍知何处,杖履他时访小山。”这一年,道潜不远千里来到苏轼被贬的黄州,留侍一年,与苏轼共游“霅水黄楼赤壁”,悠游畅快,临别之际,愈发伤感,但伤感未深,又说“他时访小山”,顿时豁然开朗。

道潜的《夏日山居》②(七首)是六言诗,六言诗较为少见,但也保留了他一贯清丽俊逸的风格,列举其三,共见其妙。(一)杜宇鸣春已歇,蔷薇尚有余花。吾庐宛同彭泽,绕屋美荫交加。(二)苦笋争抽豸角,枇杷竞吐骊珠。午饭松间睡足,茶瓯满泛云腴。(三)古径斜依杉竹,熏风来日无人。噪鹊鸣鸠去后,一声幽磬南邻。六言诗节奏感明显,意象充沛,意境优美,画面感十分立体,每一首诗都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想到了陶渊明所追求的清平世界。“绕屋”一句,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③如出一辙,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道潜把“吾庐”比作“彭泽”,说明了自己对陶渊明的崇拜。而道潜是僧人,陶渊明是归隐的士大夫,用陶渊明自比,就和“九僧”一样,镀上了一层士大夫之气。也因为他追崇陶渊明,对景物的刻画总是透露出静谧闲适之感,他的《秋江》“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江山秋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④以及上面提到过的《临平道中》“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都有“措意清微”⑤之妙。

不管是与陶渊明的神交,还是与苏轼的相知,“物以类聚”可以很好的诠释出道潜的品质与才华,这就是道潜为什么是北宋著名诗僧的原因。道潜稍晚于“九僧”,没有了“九僧”的苦寒静僻,多了几份明媚清丽,算是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陈师道曾盛赞道潜:“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⑥虽不是最中允的评价,但是也道出了道潜的“江湖地位”。道潜的诗歌没有多少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惊人语,没有浮夸的风格。就是这样的一个和尚,他的诗读起来犹如在田家话桑麻一般的清淡、幽香。引用他的《再游鹤林寺》⑦中的诗句,我探讨他的诗歌,是“东轩谪仙句,洗眼共君看”这类分享好东西的心情。

①《风月堂诗话》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宝颜堂秘笈本排印。

②《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中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③陶渊明《归园田居》,《汉魏六朝诗》第220页,岳麓书社1992年版。

④《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中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⑤潘德与《养一斋诗话》卷一〇,《请诗话续编》第215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⑥陈师道《送参寥序》,《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宋刻本。

⑦《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中卷,宋·陈起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印宋抄本。

结论

陈起辑《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同《江湖集》一样,收录了这些并非一流诗人的作品,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了解文学史上的细枝末节。在这里,我尝试着了解了“十僧”的诗作,了解到了他们的交友,他们的情感,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四大皆空”之外保留的微妙情绪。事实上,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悠久的群体,不过因为有了宗教的光环,他们只是远远站在世人的大圈边缘,显得特殊,显得神秘。

稍稍走近他们一些,发现他们其实也有普通人常有的情感,文人们喜欢的琴棋书画,他们也喜欢,他们有自己崇拜的先贤,对诗歌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儒释道在历史文化大潮中的逐渐融合,佛学和文学是相互渗透的。不管是“九僧”还是道潜,他们的作品,他们与隐士、官宦甚至是大文豪的交往,或多或少的将禅学植入到了其他文人的头脑中。

“九僧”在宏观的历史长河中,只算得上一块小石子,罗老师在给我这个题目之初时曾提点过,历经千年,他们的诗歌得以保存,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实。尽管“九僧”诗只是“取法其下”的宋初小家,尽管他们的诗歌有着这样那样的病弊,但是在一千年之后出现在我的面前,已然是一块籽玉,温润质朴又泛着微光,时而读一两首,可使内心平静,远离浮躁,这,也可以说是这群和尚的一点成就。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2019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考研354汉语基础与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真题试卷

2019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考研354汉语基础与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真题试卷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复习全析(共四册)》由鸿知华师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复习全析(共四册)》全书编排根据: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第二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旨在帮助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华师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习题讲解,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 国际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课后习题与解答 针对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材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试题练习精选带答案讲课稿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试题练习精选带 答案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是清乾隆时所定的历代正史,始于《史记》,终于《明史》,共二十四部史书。 B.《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类编排。 c.“志怪小说”是魏晋时代一种以描写鬼神灵异为主的小说,它源于神话小说、稗官野史、民间故事。其中有干宝的《搜神记》等。 D.“苦吟派”是以唐朝诗人孟郊和贾岛为代表的诗派,因他们作诗态度认真,着意于文词的锤炼,一字一句苦吟得来而闻名,孟郊“推敲”的典故即反映苦吟的情景。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史”是《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B.“民间四大传说”是指《牛郎织女》、《盂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四大古典戏剧”是指《窦娥冤》(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牡丹亭》(明·汤显祖)、《长生殿》(清·洪昇)。 D.“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浒传》(明·施耐庵)、《红楼梦》(清·曹雪芹)、《儒林外史》(清·吴敬梓)。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如《史记》、《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 B.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并称,如“韩柳”即韩愈、柳宗元,“李杜”即李白、杜甫,“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苏辛”即苏轼、辛弃疾。c.“乐府”本指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也把它所采集来配乐的歌词以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称作乐府。 D.作为唐代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李白诗清新飘逸,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则用犀利的笔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他“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诗多用“赋”“比”“兴”手法。因而又有“《诗经》六艺”的说法。 B.关汉卿是我国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著名戏曲作家,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 C《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老残游记》被称为我国晚清时期四大谴责小说。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等。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上有“文章两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学家司马迁。 B.崔莺莺、杜丽娘和李香君分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和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三部戏曲中的女主人公。

广州大学_语言学基础2012(学科教学(英语)专业)_考研专业课真题

广州大学 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招生领域:教育硕士 科目名称:语言学基础 科目代码:928 Ⅰ.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4 points each, 20%) 1.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 minimal pair 3. consonant 4. syntax 5. synonymy Ⅱ. Indicat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 point each, 10%) 1. In modern linguistic studies, the written form of language is given more emphasis than the spoken form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2. Voicing is a phonological feature that distinguishes meaning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3. The part of a sentence which comprises an infinite verb or a verb phrase is grammatically called predicate. 4.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language is allomorph. 5. Human language is arbitrary. 6. All normal children have equal ability to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 7. In most cases,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of “freeze!” is a warning. 8. Linguistics is the course of language. 9. In English, pitch and length constitute intensity which seems to determine stress. 10. Tense and reference are two term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1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汉语题库整理

文学院—考研辅导讲义 现 代 汉 语 题 库 注意: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影视文学通用教材与讲义 二〇〇九年八月(第三版)2010年8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讲,希望大家认真预习课本,研习讲义! 真题选讲 2010年华师文学院语言基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真题 现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1、汉民族共同语 2、音位 3、六书 4、语义场 5、句式 二、操作题 1、分析声母发音chi le ke xi bu 2、分析韵母发音he ba mo ci ju 3、汉字造字法水、锦、天、牧、问 4、词的构造健儿、司机、头疼、推迟、考试 5、从语法角度,分析词性:开始、微型、喷香、兴致、亲自 6、进行层次分析,说明结构关系:上街买菜请小李吃饭、我的遥远的家乡**湾(还有一题忘了。) 7、用层次分化歧义短语:发两个月的工资、两个报社的记者、反对的是老李 8、疑问句的类型:有谁知道我的书在哪里? 我的文具盒呢? 你想不想知道你的成绩? 三、简答 1、/a/的音位变化及其条件 2、什么是“隶变”?简述“隶变”的内容 3、现代汉语的存现句的语法意义 四、论述题:举例分析层次分析的三原则 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1、假借 2、引申义 3、叶韵 4、字母 5、如字 二、简答 1、异体字的四种情况 2、举例谈谈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有哪几种 3、举例谈谈古代汉语中的反问句式有哪几种 4、谈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5、古秦三十韵韵部的韵目 三、加标点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广州大学_语言学基础2010(学科教学(英语)专业)_考研专业课真题

2010 916 Part I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40marks,2marks eac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alternatives. Put your choices on the Answer Sheet. ( )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 A. contact B. communication C. relation D. community ( ) 2. which brand of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meanings of language? A. phonetics B. syntax C. semantics D. phonology ( ) 3. which branch of phonetics concerns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A. acoustic phonetics B. articulatory phonetics C. auditory phonetics D. none of the above ( ) 4. in English ise and tion are called . A. prefixes B. suffixes C. infixes D. free morphemes ( ) 5. is a 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sentences structure of language. A. morphology B. syntax C. pragmatics D. applied linguistics ( ) 6. cold and hot are a pair of antonyms. A. gradable B. complementary C. reversal D. converseness ( ) 7. speech act theory was proposed by in 1962. A. Saussure B. Austin C. Chomsky D. Grimm ( ) 8. is defined as a conscious process of accumulating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usually obtained in school settings. A. competence B. performance C. learning D. acquisition ( ) 9. which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components of the word mother is correct? A. +human, +adult, male B. +human, adult, +male C. human, +adult, male D. +human, +adult, +male ( ) 10. most of the violations of the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give rise to . A.breakdown of conversation B. confusion of one s intention C.hostility between speakers and listeners D.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 ) 11. according to sequential rules in Englis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ounds is not possible in English? A. bilk B. blik C. kilb D. lbki ( ) 12. /p/ and /b/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distinguish meaning, therefore they are . A. in phonemic contrast B.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C. a minimal pair D. allophones ( ) 13.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A. Searle B. Chomsky C. Austin D. Saussure ( ) 14. the fact that children acquire spoken language before they can read or write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 1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语言学

8.3 The Structural Approach结构教学方法理论书P148 8.3.1 Syntagmatic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 1.Approach:以关于语言性质及语言习得的理论为基础的,指导教学方法的理论。不同的语言观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不同的理论形成不同的教学法。 2.Signifier:能指,说话人用来代表客观世界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音序列或书写符号序列,如,地表一个“可以居住的教筑物”的英语词。 3.signified:所指,用语音序列或书写符号序列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如,英语house 所代表的“可以居住的建筑物”。 8.3.1.1 Syntagmatic Relation 书P149 横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一定的语言平面(level of language)上构成序列性结构的这种关系。和话语的时间流或文字的线性延伸有关(但不等同)。如take care(小心)呈现出下列横组合关系:(1)音序;(2)书写上的字母线性序列t-a-k-e-c-a-r-e(可看出音序与字母序的不等同)(3)形态上的形位序列,如{take}+{care}(4)语法上的“动词(中心词)+名词(附属词)”的序列。 8.3.1.2 Paradigmatic Relations 书P149 Paradigmatic Relations纵聚合的关系:横组合体内某一特定部分的可以互相替代或比较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8.3.2The Sentence句书P151 1.The Sentence句:语法平面上分析的最大单位和结构描写的上限(下限是形位morpheme). 在语法结构上是完整的(不完全句或省略句在所处的语境中应该是完整的)。前后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以及跟停顿前位置有关的语言特征(高音变化及音调)。在书面上,一般由终端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连贯的话语中英特定的语调或语调序列标明(如含有一个以上的意群则又语调序列)。更简单的说,可称句为内在的完整话语。句的素材是词类(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句下有各级语法语法单位(分句;词组;词;形位)。句的单位如段,则属语篇(discoures)范畴。 2.Utterance 话语,一个人在一次言语行为(speech act)中用词的序列所表白的内容。可以是(1)一个词,如:A:Have you done your homework?(甲:你的家庭作业做好了吗?)B:Yeah(乙:做好了);(2)一个句,如上面的Have you done your homework?(3)可以是句以上的单位,如段落,段落群等。其中的referance utterances可参考话语在书中有提到.P151 8.3.3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IC analysis)直接成分分析书P152 1.Ultimate constituents of sentence,句子最基本的组成,通过例子理解记忆P152 直接成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1933年首次出版的《语言论》中提出来的。他说"任何一个说英语的人,如果他有意来分析语言形式,一定会告诉我们:Poor John ran away的直接成分是poor John和 ran away这两个形式;而这两个形式又分别是个复合形式;ran away的直接成分是ran……和away……;poor John的直接成分是……poor和John"。换句话说,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是直接位于结构体层面之下的成分,这个结构体可能是个句子,如Poor John ran away,也可能是个词组,如 poor John。从理论上讲,结构体也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也可以分析出直接成分--语素,如lovely可以分析出﹛love﹜和﹛ly﹜,talked 可以分析出和﹛talk﹜和﹛ed﹜。最后一层的成分即语素,叫做最终成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只是成分而不是结构体的是语素,只是结构体而不是成分的是句子。所以直接成分分析法可以定义为这样的分析法:先把句子分析为直接成分--词组(或短语),再把这些直接成分依次切分,得到各自的直接成分,层层切分,直到最终成分为止。但是实际上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切到词为止。句子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可以用括弧表示,例如:(a)((Poor)(John))((ran)(away))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切分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说Poor John和ran away是句子的直接成分?而不是poor和 John ran away,或者poor John ran和away?答案,也就是这里运用的标准,是替换性:看一

大学语文考试用的古诗词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集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长歌行》选自《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龟虽寿》东汉诗人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其五》东晋诗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登幽州台歌》初唐诗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咏柳》唐朝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唐代诗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代诗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登黄鹤楼》唐朝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诗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唐代诗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朝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唐朝诗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将进酒》盛唐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别董大》其一盛唐诗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学语文-古诗词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其二】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其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ān)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说“子魂魄毅兮为鬼雄”)!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有版本为“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华南师范大学2017级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卷

2017级古代汉语(2)考试内容 一、默写(45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表(36分) 2、解释“古无轻唇音”(5分) 3、默写三题,一题出自《柏舟》,《关雎》一题出自《哀郢》最后一段,一共4分 (1)泛彼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2)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乱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二、诗歌格律(15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写出这首诗适用的平仄格式(8分) 2、写出这首诗的韵脚(4分) (考虑首句是否入韵) 3、分析这首诗是否有拗救(3分) 三、古书注解(15分)(诗经秦风《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兴也。袍,襺也。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笺云:此责康公 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袍,抱毛反。襺,古显反,本亦作“茧”。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仇,匹也。笺云:于,于也。怨耦曰仇。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仇音求。长,直亮反,又如字,下同。 [疏]“岂曰”至“同仇”。○毛以为,古之朋友相谓云:我岂曰子无衣乎?我冀欲与子同袍。朋友同欲如是,故朋友成其恩好,以兴明君能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致其死。至于王家于是兴师之时,百姓皆自相谓:修我戈矛,与子同为仇匹,而往征之。由上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从征伐。今康公不与百姓同欲,非王兴师,而自好攻战故,百姓怨也。○郑以为,康公平常之时,岂肯言曰:汝百姓无衣乎?吾与子同袍。终不肯言此也。及于王法于是兴师之时,则曰:修治我之戈矛,与子百姓同往伐此怨耦之仇敌。不与百姓同欲,而唯同怨,故刺之。○传“袍襺”至“其死”。○正义曰:“袍,襺”,《释言》文。

大学语文古诗词文填空50题

1.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2.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5.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13.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6.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9.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20.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2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2.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3.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4.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5.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8.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9.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0.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1.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5.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36. ,忧思独伤心。 37.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38.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39.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40.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42. 长恨此身非我,何时忘却营营。 43.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4.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45.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46.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47.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48.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9.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大学语文-诗歌部分

大学语文- 诗歌部分 一单项选择 1《氓》选自《诗经》中的() 正确答案:A风 2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C弃妇诗 3从表现手法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B叙事诗 4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D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5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 正确答案: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从内容上说,《将仲子》是一首() 正确答案:B爱情诗 7《将仲子》选自() 正确答案:C郑风 8下列诗篇中,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是() 正确答案:A.《硕鼠》 9《蒹葭》中运用“兴”法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0下列诗歌选自《秦风》的是() 正确答案:D《蒹葭》 11屈原的《九歌》由几篇诗歌组成() 正确答案:B十一 12《桔颂》选自() 正确答案:C《九章》 1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诗歌是() 正确答案: A.《九歌》 14《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正确答案: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屈原的《九章》中,最早完成的作品是()

16《将仲子》一诗主要表达了诗中女子怎样的心情?()正确答案:C矛盾 17《桔颂》的抒情基调是() 正确答案:B乐观开朗 18《桔颂》从文体上来说,是一首() 正确答案:A咏物诗 19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 正确答案:C屈原 20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 正确答案:D《离骚》 21《离骚》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正确答案:C象征 22下列诗句中表示培养诗人坚忍不拔毅力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正确答案: A.心远地自偏 24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正确答案:C陶渊明 25陶渊明,自称() 正确答案:B五柳先生 26《杂诗》(其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正确答案:D人生无常 27《归园田居》(其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正确答案:C愉快 2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句中“掇”字念() 正确答案:Achuo 2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正确答案:B.《短歌行》 30下列诗句化用《诗经》中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31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 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

辞手法等。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