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科学

四年级下册科学

四年级下册科学
四年级下册科学

1、认识土壤

教学目标:

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

便于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

1

教学内容: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教学内容:实验总结

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2、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

(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

三、课后练习

1、土壤的成分有、、、、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

2、种子发芽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种子是生命的,种子都有呸根、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出植物的茎和叶,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知识:能应用工具观察种子的胚根和胚芽。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并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情感:通过观察种子,训练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物体的习惯。通过坚持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种子有胚根、胚芽。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教具准备:

蚕豆、菜豆、花生等,镊子、放大镜、解剖刀、白纸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让每小组学生展示浸泡过的种子。

2、提问: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关于种子,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整理学生提问,引入今天的教学课题。

二探究结构

谈话:

观察种子。

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整理信息。

介绍胚根和胚芽,

讲解: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小组讨论:观察不同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三、研究讨论:

1、研究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粒种子发芽后才能长成一株植物,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2、各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推测的情况。

(需要水、土、空气、温度、阳光等)

4、小组商议:你们小组准备研究种子发芽的“哪一个问题”,需要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进行探究?

5、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6、分组实验探究。要求:

(1)小组的每个人找到实验材料。

(2)按本组探究的问题和设计的方案动手在家中实验。

(3)每天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7、2——3天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在班上交流“探究的问题”、“实验经过”、“发现的情况”等。

8、各小组小结:

9、把发芽的种子种在盆中,下节继续探究其他问题。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教学目标:

探究: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向地性。

知识:1、知道环境对植物根生长有影响。

2、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向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在长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毅力。

教学重点:

知道环境对植物根的生长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

教具准备:

师:玉米种子四粒,装好土的花盆。

生:玉米或各种菜豆种子,纸巾、塑料袋、铁架台。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提问: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什么方向生长?是向上长呢还是向下长?

这样吧,让我们共同把这四粒种子分别按胚根朝上、朝下、朝左、朝右四个方位种进花盆里。

请学生汇报猜测情况。

二、设计实验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的方法。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筛选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

三、学生分组实验。

四、验证猜想

谈话,如果你完成了上面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就可以涂亮智慧星,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谁来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学生汇报。(可能有三种①种子的根会向下生长,②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生长;③种子的根会向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

现在我们共同种下去的种子一定发芽了,大家想一想知道它们的根是向哪个方向生长的?好吧,我们来看一看吧。

五、扩展与延伸

谈话:你预测对了吗?植物受地球引力的吸引,想地里生长,这叫植物的向地性;植物的幼苗向有光的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叫植物的向光性;根还有向着水湿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叫向水性。这些都是植物根的生长特性,我们下节课将

继续研究。

4、根朝哪边长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知识: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通达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在设计对比实验中,愿意与人合作、交流,形成注重证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

教具准备:

刚发芽的菜豆、锯末、浅盒、盛水容器、棉线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展示植物根的生长实例(或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提出问题或自己的猜测,导出探究问题。

三、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时,根是否总会向着水分比较多的额地方生长。

2、设计方案,提出要求:

①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处理好刺激方向和根运动方向的位置关系。

②方案设计要便于操作和观察,注意实用性、实效性和可重复性。

3、合作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叙述实验过程。自我评价实验效果。(2)合作研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实验设计,探讨改进及创新实验的方法。

(4)实验评价。

四、总结延伸(四、五天后)

1、交流观察记录,发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2、实验的结论和推测是一致的吗?

3、植物的根有向水性,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向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请接着实验观察。向对比实验中一个盒子中放入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另一个盒子中则不放,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盒子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5、茎往哪边长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知识: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接的事实归纳分析茎的向光性。

情感: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起,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教学难点:

植物茎的生长特点。

教具准备:

硬纸盒、白纸、剪刀、小尺子、记录本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那么,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呢?

2、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

二、观察树枝生长情况

1、划分小组观察区域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1)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

(2)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3)注意安全;

(4)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

三、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

1、提问: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

2、讨论:我们应选用什么幼苗作为观察的对象?用什么材料做盒子罩住幼苗?用多长时间来观察?怎样保育幼苗长得更快更旺?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得更好?

3、交流。

4、小组讨论: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征。应怎样实验效果更好?

5、课外进行实验观察听见。

6、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

四、总结与拓展

1、整理记录并发现出茎有向光性。

2、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3、植物茎的向光特性对植物自身生长有何意义?你有何启发?

6、植物怎样“喝水”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并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知识: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学会周密思考。

情感:体会到植物也和人一样有有生命需求,有生存的本领,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体验合作交流的落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教具准备:

植物的根、小量筒、红水、食用盐、小刀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实验探究

一、导入问题:

同学们,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工人师傅经常给它们浇水。可是,我发现他们浇水时,主要把水洒在土壤里,是是怎么回事?2、大家都认为植物依靠根“喝水”,那么,你们见过的根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汇报。

二、观察植物的根。

1、根究竟是不是同学们说的样子呢?还有没有其他特点,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新采集的植物的根,现在分发给大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根是一样的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书上表格里。

2、分发材料,分组观察记录。

3、汇报与交流。

4、归纳整理:植物的根是不一样的,有的根主根粗,侧根细(叫直根);有的植物根粗细差不多(叫须根)。根也有共同点:根都很长、很多,根的尖端长有许多白色绒毛(叫根毛)。

5、提问:

(1)根很多、很长,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

(2)根毛壁薄,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

6、从根的特点上看,根具备“喝水”条件,但根长在土壤里,我们看不见,根到底能不能“喝水”呢?

三、设计实验

1、怎样设计实验才能证明根能“喝水”呢?

2、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方案。

3、交流和指导。

(1)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哪一种方法既科学又简单?

(3)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4)选择什么样的内器装水便于观察?

(5)怎样知道试管内的水有没有减少?

(6)怎样才能防止水不从其他地方散发(蒸发)掉?

(7)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我们能看见水是否进入植物体内?

4、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并制作实验装置。

5、预测一下:试管里的水将会怎样变化?可能会看到哪些现象?

四、课外探究

因为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所以请大家把装置放在教室窗台上,定时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下节课继续研究。

2

教学内容:实验证明

一、引入问题。

1、上节课,同学们做的实验结果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和交流(边展示边说明)。

(如:水位下降了、植物的茎、叶脉里都有红水)

3、这些现象能证明什么呢?

(根能吸收水分、水分被输送到植物全身)

4、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5、学生作出推测。

二、观察探究

1、你认为茎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2、学生猜测

3、茎里面到底有没有大家推测的构造呢?下一步该怎么办?

4、学生汇报与交流。

5、我们发现有两种切法:横切和纵切。

6、学生分小组活动:切开茎,并仔细观察。

7、讨论:这些构造可能有什么作用?

三、归纳小结:

1、根据我们的研究,讨论总结: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2、汇报和交流。

3、将获得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给自己涂“智慧星”。

5、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喝水”。需要营养,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想一想:我们以后该怎样对待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课题: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探究:通过调查,查询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知识:培养学生独力研究问题、动手试验和进行较长期观察活动的能力。

情感:通过让学生寻找各种方法,尝试不同做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力研究问题、动手试验和进行较长期观察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

调查、查询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具准备:观察记录本。

教学方法:自由研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知道植物一般生长在土壤中,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和空气。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植物离开土壤还能不能生长?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联想生活中长黄豆芽、绿豆芽等实例,引出无土栽培。

2、在远离大陆的海岛、在沙漠、在高原、守卫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解决吃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学习无土栽培技术?

3、在查阅资料和访问调查等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无土栽培是怎么回事?

(2)哪些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3)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4)尝试能否用海绵代替土壤栽培植物?

4、根据自己学习的无土栽培方法,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无土栽培实践活动。

5、要求学生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把研究过程和效果记录在表格中。也可以布置学生在实践后、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二、活动总结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单元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 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知识讲解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10、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科学实验 1、会用1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是导体。 4、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5、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简答题 1、说说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 2、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全册

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大展台 1、人体的支架叫(),它由()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骨骼具有()、()、()的作用。 2、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它能制造()。 3、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 4、关节分为()和()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 而实现的。 6、人不运动时,负责()、()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7、人体的主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 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加健康。()和()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9、我们打乒乓球时,胳膊上有()、()、()三个大关节在活动。 10、要保护骨骼肌肉的健康,就必须()、()、()。 二、我会判断,我能行(对的打“√”,错的打“×”) 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2、指关节可以做屈伸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关节没有好处。() 4、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 () 5、游泳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6、要保护好关节不受伤,就不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7、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8、骨骼、关节受伤的急救措施是迅速热敷受伤部位。() 9、骨头上的肌肉是成对在一起工作的。() 10、身体不同的部位关节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 三、我会选 1、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作用和缓冲作用。 A、支撑 B、连接 C、运动 D、保护 2、曲臂时,胳膊前部的肌肉();伸臂时,胳膊后部的肌肉()。 A、收缩 B、放松 3、收缩后的肌肉会()。 A、变短变硬 B、变长变软 4、常吃()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 A、蛋白质和脂肪 B、蛋白质和钙 C、碳水化合物 5、人体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A、关节的运动 B、骨骼的运动 C、肌肉的运动 四、你来问我来答 1、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2、经常运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3、怎样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图如课本第5页所示)。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 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4、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5、查找电路中故障的方法:电路检测器,检查法;替换法。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水、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17、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8、不要用湿抹布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材料。 19、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一部分教科书整体介绍 一、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每个单元有7课,一共28课。本册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电”是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在寻找静电的生活体验中开始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带电,这虽然是浅层次的认知,但是建立了静电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对电的本质有了了解,这种“点到为止”的认识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先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在教学中注意事项 学生在过去一年半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课学习经验,即将展开的本册四个单元的科学学习,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的科学主题探究活动: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 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的交流电, 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 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 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 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 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 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 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四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大全

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科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一、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横线上。(每空2分,共20分。) 1.植物开花是的开始,是为做准备。 2.食物腐败变质是大量繁殖引起的。 3.由于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4.花岗岩由几种不同的组成的。 5.使用两个小灯泡时,小灯泡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这两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称为和。 6.胎生的动物一般都用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7.光线能否穿过矿物的程度,称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能更好地了解花的结构。() 2.稀盐酸不小心弄到皮肤上不会有什么伤害的。() 3.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4.在运动量加大的时候,应该多增加一些含维生素的食物。() 5.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的直流电。 () 7.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8.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时,小灯泡会亮。()

9.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石墨。 ( ) 10.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 )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选到横线上,每题2分,共20分。) 1.矿物晶体的 往往是鉴别矿物的重要特征。 A 、颜色 B 、大小 C 、形状 2.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叫 。 A 、电线 B 、电器 C 、电池 3.青蛙卵能在 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 A 、5 B 、10 C 、30 4.四个部分都齐全的花叫 。 A 、完全花 B 、不完全花 C 、雄花或雌花 5.光泽最弱的是 。 A 、金属 B 、玻璃 C 、泥土 6.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 ,所以灯亮了。 A 、通路 B 、断路 C 、短路 7.变质的食品往往带有大量的 。 A 、营养 B 、水分 C 、细菌 8.有气孔构造的可能是 。 A 、浮石 B 、花岗岩 C 、页岩 9. 的植物,常靠风传播种子。 A 、果实色艳、味道鲜美,小巧 B 、种子表面为蜡质不沾水,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小 C 、种子长出形状如翅膀的附属物 10.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 。 A 、亮 B 、一会亮一会不亮 C 、不亮 四、看图填空:(每空2分,共8分。) 五、请你把下列食物进行分类。(6分) 青菜 牛肉 萝卜 鱼肉 鸡蛋 竹笋 ( ) ( ) ( )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 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天气第一单元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1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2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3分工、观测步骤等。、做美篇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等。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暖、干、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电话、订112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地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5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8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9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照仪等。应和酸雨。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没低洼地区。12、风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8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13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从北方吹来。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14 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一、填图。

二、简答题。 1.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答: (1)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 (2)不要在电线下放风筝; (3)不要用湿手、湿抹布擦带电设备;(4)不要超负荷用电; (5)不要在孤零零的大树下躲雨; (6)不要在高压线下玩耍; (7)不要贪便宜购买假冒伪劣电器产品。 (8)做实验时,要用干电池做电源; (9)电器的绝缘体老化了要及时更换; (10)发现电器起火,要先却断电源; (11)电器坏了,要找专业的技术人员修; 2.简述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结合,花朵开始凋谢,子房逐渐膨大形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形成种子。 3.你的膳食原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讲究营养卫生?)

答: (1)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然就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而得 病; (2)进食要适量,吃得不够会导致营养不良,吃得过多会得肥胖等疾 病; (3)膳食营养五搭配:主杂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水陆搭配, 多样搭配; (4)每天吃适量的水果蔬菜,每天多喝水; (5)每天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4.面包上长出了什么?像这样的食物还能食用吗?为什么? 答:(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因为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5. 什么是胎生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举例说明。 答:(1)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做胎生动物;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2)胎生动物:猪、牛、羊、猫、狗 卵生动物:鱼、蛇、青蛙、乌龟、麻雀 6. 如何鉴别矿物的软硬?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

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4、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家里和教室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6、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17、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检测时要检2次。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在使用“电路检测器”前,要让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18、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18、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19、(我们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安全用电小常识: 答:①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毛巾擦带电设备;②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③不要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用电器;④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

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3)谈话: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板书)其实老师还能举出很多例子,我们看书上的图片,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光?(水母、乌贼、海胆) 2.活动:分一分 (1)谈话并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光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谈话。我们把太阳、星星这样的光源叫做自然光源。那么对于水母、乌贼、海胆、萤火虫,大家打算叫它们什么光源呢? 学生回答。(动物光源、生物光源)板书。 那么对于蜡烛、电灯这样的光源,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人造光源) 谈话:哦,是这样,因为蜡烛和电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中有的,我们人类可真厉害。板书:人造光源。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用其他的方式,分一分这些光源呢? 学生简单讨论两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按亮度分,按发光物体的大小分,按发出光的颜色分等)对于不同的分类方式,老师予以引导和表扬。 3.活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 (1)提问: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光是怎么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试着写出猜测。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 第 1 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 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 2 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 的 预 了 还 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5、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 6、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 7 个等级。 第 3课观测天气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仪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 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2、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变化形 成的。 3、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温度计。 4、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5、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风向标能自由转动。 6、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7、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样。 8、测量气温;一是温度表离地面的高度为 1.5 米。二是温度表要放在隐蔽的地方、防止日晒雨林。

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培训资料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有不同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家庭一般用并联。 12、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3、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科学实验: 1、制造“电路监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 2、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 3、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 4、熟悉实物图和电路图。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1)四部分组成。生长变化的过程:花蕾-开花-凋谢-果荚。 2、不同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傅国丽 第二单元: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戴文胜 第三单元:陕西省勉县实验小学刘晋华 第四单元: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童奇波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1、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 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什么是反常膨胀(水的反常膨胀)? 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3、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4、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你有哪些办法呢? 答:水管里的水在0℃以下会结冰,而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在结冰时体积增大,所以严重时可以将水管撑破。可以用保温材料、草、棉絮等对水管进行包裹,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2、测量岩石硬度的方法 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划。手指甲刻划后有划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划后没有痕迹,铜钥匙刻划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划后没有痕迹,小刀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3、岩石硬度的划分:较软、较硬、很硬、硬度非常大 4、观察岩石的方法:看、摸、刻、滴盐酸 5、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岩石的种类很多,形态、结构、颜色各异。 6、常见的岩石有哪些?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 7、花岗岩的特征:花斑状,很硬,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8、砂岩的特征: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差不多,很硬。 9、石灰岩的特征: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