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3.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4.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B.尧C.舜D.禹

5.“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由成龙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演唱的新中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的歌词,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7.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 B C D

8.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9.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

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线

10.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会通河

1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

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A.①B.②C.③D.④

1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

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

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

1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贤”的官僚制14.每年的5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A.文天祥B.司马迁C.孔子D.屈原

15.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艺术地再现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特色。其中“圣人”指的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16.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7.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

18.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A.孙膑B.孔子C.韩非子D.孙武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20.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D.汉武帝削弱封国2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2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A B C D

23.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③朋友送给我一部

《伤寒杂病论》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4.《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

A.设司隶校尉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5.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26.《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汉武”的主要贡献是()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推行郡县制C.出现文景之治D.实现大一统27.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28.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昭君出塞

29.右图是“单于天降”瓦当。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

称号?()

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

30.电视剧《昭君出塞》,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王昭君远离家乡出塞的情景。昭君出塞为汉与某一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的少数民族指的是()A.鲜卑族B.氏族C.匈奴族D.羌族

31.如果你生活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你不可能吃到的食物是()

A.大米B.粟C.葡萄D.猪肉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2题17分,33题21分,共3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秦朝 西汉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合纵,以逆京师(反叛朝廷)。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加强政治统治采取的措施。(3分)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2分)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材料二:图1:秦朝疆域 图2:西汉疆域

(3)据材料二西汉比秦朝多了什么地区?(2分)西汉对其管辖的标志是什么?(2分)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

...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2分)

3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展览板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其中的问题。(21分)

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4分)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A.赵括B.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A.长城B.灵渠)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A.陇西B.临洮),东到(A.辽东B.东海)。(4分)

(二)汉朝(13分)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A.卫青霍去病B.班超甘英)大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汉元帝时,宫女(A.文成公主B.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

(2)a.汉朝汉武帝时,派(A.张骞B.蒙恬)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A.伊犁将军B.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2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A.丝绸之路B.瓷器之路),起点在(A.洛阳B.长安)。(2分)

c.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2分)

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④西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①②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

e.“他”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尽坎坷,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精神?(2分)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纵观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

(二)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2分)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2题17分,33题21分,共38分。)

32.(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

郡,郡下设县。(3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2分)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2分)

(3)西域地区。(2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2分)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33.第一板块:

(一)B.蒙恬A.长城B.临洮A.辽东。(4分)

(二)汉朝(13分)

(1)A;B。(3分)

(2)a.A;B。(2分)

b.A;B。(2分)

c.B。(2分)

d.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汉的强盛。(2分)

e.报效祖国、不辱使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等精神。(2分)第二板块:

(一)友好往来、和睦相处。(2分)

(二)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2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 . 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 . 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 . 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 . 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3.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 . 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 . 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 .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 . 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4.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 .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 .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 .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5. 从社会发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组是() A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B . 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C . 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D . 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 6.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 A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 .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 .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 . 整顿吏治 B . 实行三长制 C . 汉化政策 D . 颁布均田令 8.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9.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0.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 A .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 . 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 C . 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D . 士兵定期更换驻地 11.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

(完整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3.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是87.5分。 历史 学校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 一中49973.02242.08484.56995.5 一中北 55972.46237.38885.86896.5校 新泰中 26872.53443.65784.32895.5学 汶中47957.3 1.878943.42487.5 二中39160.01 4.092157.03385.5 汶城14964.68814.76564.4390 全市234566.92224.86170.576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 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

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

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 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B.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在今河南境内,古代曾有郑国、宋国等诸侯国存在,这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 A.甲骨文的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3.《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有利于保障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有

利于消除民族纷争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皇权至上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独断性和随意性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D.皇帝制 7.省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其开端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8.“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B.显示用人不拘一格 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 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 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制度( )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铜陵县一中09-1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命题人:王飞翔审题人:刘涛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 共50分。) 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 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 2、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A.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4、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理,即为天理 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 C.反对封建迷信D.抨击腐朽统治 6、下列哪一项不是智者学派的研究内容()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C.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 D.政治和法律问题 7、公元前5C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 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 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更好研究自然界 8、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主流思潮的核心 B.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的思想武器 C.曾一度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D.宣扬个性,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法治社会 9、下列关于韩非子与孟德斯鸠思想比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济宁二中2011级第七学段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客观题的答案和主观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对应地方,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不得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3、答题前请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有关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能答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总共3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正确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诸侯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3.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内阁 B、中书省 C、六部 D、军机处 5.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疆治理渐趋严密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7.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以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为标志()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8.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上)高二期中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B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C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D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UO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C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C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题需认真读题,审慎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人民版

永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4.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5.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7.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外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轻柔的《映山红》,唱出了劳苦大众在艰苦斗争岁月里的期盼。它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 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