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训练

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训练

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训练

1、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的先进事迹说明(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②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价值选择③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④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对于那些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创客”具有重要意义。这佐证了( )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既要创造价值又要享受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妨碍自主交易。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改革的根本目的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古典名句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阐释其治国理政情怀。下列选项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③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④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颗常青树上。”这表明()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地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②个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③爱国主义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④理想信念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指出: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教育实践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是因为教育实践活动()

①为解决不良社会问题提供了着力点②为社会实践确立了真理性价值准则

③一切以科学理论为出发点④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中国“魔术之乡”河南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 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其中,“提低、扩中、控高”的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从哲学上看,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B.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10、2014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1、2014年下半年全国部分省市将出台关于英语高考的政策。高考“去英语化”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有汉语言学者称:这是对中国汉语文化的自信;有自然科学学者认为:国际化语言应当学习;中学生认为应该由自己选择。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人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影响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④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要不断向前发展A.①③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把树当作崇拜的对象和生命的象征,村民相信人的生命都由树来庇佑。苗寨里的人无论出生或去世,都会种一棵树表示纪念。在“人本是树”的生命哲学的引导下,村民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本是树”的观念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哲学的智慧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

③发挥意识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一只脚不小心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老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周

围的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老人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这位老人的观点和做法反映了( ) A.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D.追求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把民生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其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民生问题等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5、“十二五”规划与以前的规划最大不同在于过去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从追求“国富民强”到追求“民富国强”的转变体现的哲学思路是()

①我国现阶段社会主次矛盾的转化②事物在量的基础上的飞跃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6、中国经济不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第一,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第二,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而效益则在于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产业附加值的不断提高,当然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材料体现了()

①新出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指导作用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

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8、我国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这里的改革()

①能增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活力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③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的性质④能够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不同的利益体,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诉求。现在普遍认为,制定中国未来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有公开的讨论和论证的过程,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是因为( )

A.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D.在对立中求统一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20、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必须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面貌②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尊重客观规律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21、当前英语科目高考方案设想引发人们争议。有汉语言学者称:这是对中国汉语文化的自信;有自然科学学者认为:国际化语言应当学习;中学生认为应该由自己选择。这说明(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任何真理与谬误往往总是相伴而行的22、由于长期的狩猎和林业资源开发,近年来,敖鲁古雅乡水害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间可猎物锐减,猎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这说明()

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B.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阻碍作用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23、“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反复被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的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24、27年的牢狱之灾,一生无数的挫折、浑身的伤痛。“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们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这一坚定信念成为导航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明灯。这表明()

①正确对待挫折与苦难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支配着社会的发展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8年如一日扎根上村的“独腿教师”刘坤贤当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为给贫困生筹款,他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即使突发疾病,他仍坚持走上讲台……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有爱心企业表示要为他出资安装义肢,帮助他继续实现教育梦想。刘坤贤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为报道“中国大妈”带动金价上涨,《华尔街日报》特地创造了“dama”(大妈)这一来自汉语拼音的英文单词。而Shuanggui(双规)、Chengguan(城管)、don’train(动车)、geilivable(给力)、gaokao(高考)等不少中式英语词组已被收录进标准英语词典。这不仅表明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丰富,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西方创新英语词汇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②文化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软实力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漫画《关注民生》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2014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具有一致性的是

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一切旧观念

B.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结合

C.坚持辩证的否定和革命的批判精神,敢于否定传统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制约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29、江苏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一时间,人们对这位父亲议论纷纷,毁誉并举。这说明()

A.价值观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评判不可能一致

B.导致主体活动达到预期结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是正确的

C.社会意识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D.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30、香港六叔邵逸夫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除了邵氏传奇的百年人生,星光熠熠的影视帝国,还有他不遗余力的慈善事业。或许多年以后,今日陷于争产的富豪们都已湮没无闻,但邵逸夫的善举仍为人所称道。这是因为()

A.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B.人只有为自己创造价值,才能享受其价值

C.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D.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31、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完善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②完善上层建筑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

③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促进其发展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2014年2月24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这是国务院根据我国居民养老保险现状做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是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出台表明(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治霾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不能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持续不懈地奋斗,来打这场攻坚战。就“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而言,打好这场攻坚战我们要看到( )

A.在任何时候,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前进的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多样的D.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34、漫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

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行使国家职能

③不断增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

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先进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5、图8漫画中电视媒体的做法()

A.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能够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D.没有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

36、某地两名高三学生看到一老人摔倒在地后,立即

上前将其扶起并护送回家,却被老人的家属以撞倒老

人为由索赔医药费,经过警方调查,事件终于真相大

白,该地团市委决定授予两人“助人为乐青年模范”

荣誉称号和赠送慰问金。这两名中学生的行为()

①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向社会传递了向善的正能量

③表明了人的价值就在于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④实现了人生的社会价值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要求我们胆子要大,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即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材料表明()

①改革中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②稳步推进改革能实现社会制度的改变

③深化改革要坚持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④破解发展难题要坚持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8、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盛兰,从他73岁开始通过捡破烂资助着一批批困难学生,17年来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这意味着( )

①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辨别是非,把握机遇

③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9、劳教制度历经半个多世纪,近年来因其法律依据不足,且在实践中被滥用等问题成为众矢之的。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劳教制度说明( )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阶级性

③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须符合它所发生的时代和条件

④人能够根据实践的需要废除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0、面对人民群众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要求与资源、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41、2013年的劳动节里谈劳动、谈劳模,除了光荣,更赋予了一个厚重的词汇:中国梦;在“凤凰收进门钱”的风口浪尖上,众景区纷纷降价应对,却被指出缺乏诚意;“挪假式放假”再遇吐槽……2013年“五一”小长假,“劳动筑就中国梦”“凤凰遇冷”“错峰降价”“吐槽挪假”“堵在假日”等成为百姓密切关注的热词。材料说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D.客观与主观相符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2、2014年元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3、2013年6月15日,公安部长郭声琨在部分省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主动适应城镇化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自由迁徙”一词。迁徙自古有之,早在1954年我国就将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写入了宪法;但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后,中国实行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限制了城乡间的自由迁徙,后来的1975年、1978年宪法甚至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也都没有明确规定迁徙权。这告诉我们( )

①人类认识永远无法真正达到真理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人类获得正确认识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4、与漫画《能从容地放得下的人,举起来也一定很从容》所展

现的人生哲理一致的是 ( )

A.小忍是一种修养,大忍则是一种企图

B.能随风飞到天上去的,一定没有什么分量

C.成功常常缘于某次勇敢的放弃

D.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

4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6、十八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47、邓小平说: “光靠物质条件, 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8、坐电梯或是爬楼梯、开车或是走路,在追求“低碳”生活方式者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难以统一

③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9、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是新时期的雷锋传人,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依靠一时的热情也能做到,而他的特殊之处在于长期坚持,从而成就了“简单中的伟大”,实现了自身价值。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0、2013年3月,中央作出重大部署,决定撤销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旨在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8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力争超额完成2013年投资计划。至此,中国高铁又迎来新的发展良机。国家这样做是为了( )

①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完善上层建筑,更好地巩固经济基础

③使生产力更好地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④在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 B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B

25、【答案】C

26、【答案】D

27、【答案】B

28、【答案】A

29、【答案】D

30、【答案】D

31、【答案】D

32、【答案】C

33、【答案】C

34、【答案】B

35、【答案】C

36、【答案】D

37、【答案】B

38、【答案】C

39、【答案】A

40、【答案】B

41、【答案】B

42、【答案】D

43、【答案】C

44、【答案】C

45、【答案】A

46、【答案】B

47、【答案】C

48、【答案】C

49、【答案】C

50、【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