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毕业论文题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控制

学院:兴湘学院

专业:金融学

学号: 2009961443

姓名:胡洁

指导教师:邹薇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12日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控制

学号:2009961443姓名:胡洁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邹薇系主任:谭燕芝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是近年来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论文应该结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在看到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其带来的风险。故而,论文应主要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的风险、货币替代风险和反向替代风险、“特里芬难题”、资本大规模进出的风险、市场进入阻挠等风险进行简单的阐释,最后在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

基本要求:

1、选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体现金融学专业特点及教学计划要求。

2、理论正确,论述充分,结构严谨合理,专业用语准确,符号统一,图标规范,文字通顺。

3、有观点提炼和创新,体现作者具备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4、文章应不少于八千字,图表应清楚,数据来源应准确。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论文重点研究的问题应包括:

1、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2、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评估。

3、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各类风险,应该从与提出的问题相对应的方面来提出解决的对策。

三、进度安排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马松峰. 我国边贸结算本币化与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2009(2)

[3]孙雪峰,龙超.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及影响[J].时代金融,2012(3)

[4] 徐礼吏,刘磊,陈杨杨. 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与国际化问题研究[J].资本运营,

2011(4)

[5]李星.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江南论坛,2011(9)

中国物价,2012(9) [7]徐奇渊,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宜分三类进行管理[J].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

融风险与安全研究,2013(2)

[8]姜波克.货币替代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73-135.

[9]冯鑫明,卜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与反向货币替代研究[J].华东经济管

理,2012(6)

[10]戴道华.人民币国际化的特里芬难题[J].热点透视,2010(9)

[11]新华网. 美媒:中国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J]新华国际,2012(10)

[12]蔡昕.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金融财税,

2011(10)

[13]刘力臻,徐奇渊等.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4-5,11-13,171-173

[14]彭琳.从金融监管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15]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3)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

学号2009961443 姓名胡洁专业金融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控制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

学号:2009961443 姓名:胡洁专业:金融学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18 页图表 1 张

目录

中英文摘要 (7)

一、引言 (8)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8)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9)

(四)创新与不足 (9)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9)

(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 (10)

(二)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流通 (10)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10)

三、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11)

(一)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的风险 (11)

(二)货币替代风险和反向替代风险 (11)

(三)“特里芬难题” (12)

(四)资本大规模进出的风险 (13)

(五)市场进入阻挠 (13)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 (14)

(一)运用多种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4)

(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来控制货币替代风险 (14)

(三)渐进开放资本项目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来控制反向货币替代 (14)

(四)创设超主权国际储备来解决“特里芬难题” (15)

(五)完善国内经济环境建设来有效控制资本的大规模进出 (15)

(六)逐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来避免市场阻挠 (16)

五、结论与展望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控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中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迫在眉睫。在研究思路上,鉴于国内对人民币国际化机制已经相当成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框架下;整个框架沿着“背景、现状叙述—风险—对策—结论”的层次逐步展开。从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问题和对策等,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家金融安全、政府宏观调控和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难题”等进行简单的阐释,论证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的必要性以及论述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展望和指导。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安全;政府宏观调控;特里芬难题

The Risk and Control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Abstract: For ov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has overtaken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 domestic to the mechanism f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has been quite mature,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isk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amework; The entire framework along the background, status quo of the narrative, risk, countermeasure, the conclusion. From introduced the reason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etc.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aced by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 the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MB triffin dilemma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simple explanation,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research 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guidance.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Financial Security; The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riffin Dilemma's second-largest economy. Based on such a fact, China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research is imminent. On the research idea, in view of th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危机。美国利用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不负责任的大肆转嫁危机,引起全球经济震荡,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不满,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已迫在眉睫。同时,随着美元信誉的下降,人民币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建立了基础。

我国已经意识到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迫切性并相对应的进行了多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在注重其带来利益的同时,不少专家也强调人民币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上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绝对不是一个风风光光、风景无限的进程,中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危险。”正如李主任所说人民币国际化绝不会是一个风光的过程,英国的英镑,德国的马克和日元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都曾碰到过巨大的麻烦,无数的历史告诫我们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也会面临诸多风险。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程度、性质和方向不一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未雨绸缪,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币国际化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2年2月18日,“第三届上海金融论坛”在上海举行,当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就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至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究竟该如何走立刻成为专家议论的焦点。国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形成的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国内文献多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一是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目的出发,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深刻揭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和迫切性;二是对人民币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路径的研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模式和战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最有效的战略路径;三是论述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金融之间的联系,揭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研究应对风险的策略。

在写这篇论文时,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国际分工体系视角的货币国际化:徐奇渊,李婧在美元和日元的典型事实(2008)中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分析了美元、日元国际化过程。陈刚在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2012)中分析利率市场化对货币国际化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但两者没有先后逻辑顺序,而是呈交错推进特征。张云,刘骏民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2010)中主要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及其风险防范的措施是创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

控制实验区。蔡昕在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11)中主要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杜长江,刘骏民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以及风险探析(2010)、焦继军在略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防范(2006)、杨志平,魏威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困难及其对策探究(2010)皆首先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最后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孙婷婷,周杨洁,曾青松在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可行性及我国的战略选择(2009)中分析特里芬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张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必须首先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IMF中的话语权,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加强同其他领先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从而为改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实现超主权货币打下坚实基础。彭琳在金融监管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2011)中主要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卜亚在反向替代货币(2012)中考察我国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除了可以从货币替代的变化程度来看以外,还可以从我国企业和家庭的外币存款、央行的外汇占款、银行代客结售汇以及人民币周边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冯鑫明,卜亚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与反向货币替代研究(2012)中分析了资本大规模流动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引发货币替代、反向货币替代的形成路径,提出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防范货币替代、反向货币替代风险的政策建议。封大结在中国周边国家地区流通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2008)中描述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状况,论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笔者试图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和调控问题展开论述,在引用已有的数据和经典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归纳,抽象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举例相结合了解我国货币国际化现状和原因,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

(四)创新与不足

笔者通过研究国内外最新的数据和报道,论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并将相对应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归纳。但由于篇幅限制和信息披露上的限制,所以本文的分析研究并非全面。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2011年底的人

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0.45,与2010年初的0.02相比,增长了21.5倍。但与高达54.18的美元国际化指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非常低[1]。

(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

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著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是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大量中国游客前往这些地方旅游休闲消费,从而使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得到大量使用,与之而生的则是这些国家人民币兑换业务的完善,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推进。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是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在这些地区大量使用[2]。

(二)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流通

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著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经统计,香港2012年全年经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加37%。人民币未偿还“点心债券”余额为2372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底上升62%。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增长更为明显,由2012年初的308亿元人民币增加157%,至年底的790亿元人民币[3]。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正在提升。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1.货币互换协议。自2008年以来,我国已分别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共12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外,我国还与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协议双方能够绕过美元而进行贸易结算,人民币得到大量使用,这极大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我国还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经覆盖北京、天津、内蒙古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境内具有国际结算能力、为试点企业开户或为境外商业银行开立同业往来账户的境内商业银行,将为试点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这些境内结算银行可以在境外企业人民币资金短缺时,按照有关规定逐步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服务。截至2011年4月末,全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0481亿元,而2011年前四月结算金额累汁5382.28亿元,同比增长16.89倍[5]。而从试点开始以来到2012年3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量已超过3万亿人民币。自2011年试点以来到2012年3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也已分别达230亿、1377亿[6]。

3.储备货币。2006年12月1日,菲律宾货币委员会开始吸纳人民币作为其央行储备货币,这是外国央行首次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其后,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将或正在考虑把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这一信号表明人民

币正在逐渐迈入原本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市场。

三、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相应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国际化货币的发行国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风险、财政政策的风险以及经济金融遭受冲击方面的风险。由于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阶段,所以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一)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的风险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理论①,资本自由流动的经济开放体,如果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是无效的;但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由此而来,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此货币当局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发达国家货币当局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从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7]。我国目前选择的是第一种政策,但是如果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人民币必须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在人民币国际化与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对利率波动异常敏感,一旦利率下跌,资本大规模流出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出口和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同时,资本完全流动反过来带动利率波动缩小,意味着对投资的刺激力度逐渐弱化,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更多地来自于人民币贬值带动的净出口增加而非国内的需求。这时候若是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操作完全通过对外市场来实现,通过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来刺激投资需求的货币政策将无效。同样,利率上升,紧缩的货币政策下,通过提高国内利率水平来减少投资需求的货币政策也将无效。

(二)货币替代风险和反向替代风险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表现为在开放经济与货币可兑换条件下,本币资产的实际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外币对本币的替代[8]。货币替代是一种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的现象。它是指经济实体在一定的利率、汇率、税率及价格差异等条件下,因追求资本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对某种货币的规避行为。在发达国家,货币替代的动机是规避外汇风险、实现投资多元化和降低交易成本;而在发展中国家,货币替代则表现为国内经济主体为了躲避国内经济风险,对本币信心不足而采取的以外币替换本币、持有外币的行为作为货币替代的对立面。

反向货币替代也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表现为当本币资产的实际收益率相对较高时发生的本币对外币的替代[9]。目前中国正处于人民币强烈升值预期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由图1可见,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越来越低,呈逐步走弱趋势,所以我国是人民币正在逐步替代外币美元的反向货币替代问题。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对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带来冲击,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

经济的效用等不利的一面,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图1 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 单位: %)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

1.货币替代和反替代会加剧了汇率水平的不稳定。在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国货币之间的替代性程度越高,则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性也就越强。

2.货币政策效力不佳。当存在货币替代效应时,假如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控制国内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会立即将部分增加的货币余额转换为币值稳定的外币,从而使货币政策达不到刺激需求,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样,当存在反向货币替代效应时,央行通过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会立即增加外币转化为本国货币,此时货币政策也达不到减少国内流通货币来抑制需求和投资的目的。

货币替代和反向货币替代问题两者本身都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这两种形式的替代在开放经济中都有可能出现,两者交互作用于经济系统会产生极其复杂和不易调控的经济效应。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存在巨大升值压力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带来的资本账户放开管制,将会使得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中国,出现本币替代外币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同时对于本币的这种乐观预期会强化这种反向货币替代,扩大反向货币替代的程度。当这种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或非理性的繁荣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发生逆转,发生大规模的资本流出,中国经济走向萧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生逆转,这样人民币又将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大规模的货币替代成为可能,而且对于本币的贬值预期会强化这种货币替代行为,扩大货币替代的程度。因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做到既防范货币替代风险,又防范反向货币替代风险。

(三)“特里芬难题”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

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10]。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因为中国是个贸易大国,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的境外流通量远远小于中国货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足以弥补与周边各国的贸易逆差,所以“特里芬难题”风险在中国的影响并不算很大。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境外累积的人民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人民币借贷的需求必然产生。在这个阶段,中国慢慢由净贷者向净借者转变,此时将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使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参照。由于中国必须通过对外贸易逆差实现对境外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特里芬难题”开始显现。

(四)资本大规模进出的风险

1.资本大规模流入风险。由于资本账户开放,一旦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大量资本便会流入,再加上央行通过对全世界发行人民币债券回收本币,使国内获得更多流动性,使得宏观经济受外部资本的冲击开始走强。资本源源不断的流入达到顶峰,资产价格迅膨胀,银行大举放贷,企业部门过度负债,整个经济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出现虚假繁荣。当资产泡沫越垒越高,资本需求的扩大要求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利率开始上升,而更多企业将无法偿还负债,投资者也将抛售金融产品套现,银行面临破产,出现金融危机。

2.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华尔街日报》数据的分析显示,在截至2012年9月的12个月中,大约有225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中国,相当于该国去年经济产值的3%左右[11]。资本大规模流出并不是个好兆头。首先,资本大规模流出将造成资本项目巨额逆差,最终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其次,我国人民币币值将变得不稳定。再次,资本大规模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货币当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最后,资本大规模流出将拉大国内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不稳定。

(五)市场进入阻挠

在现实国际货币市场竞争中,人民币将面对多种货币共同角逐的情况,尤其是来自市场上最大垄断巨头——美元的排挤与斗争。二战之后,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霸主,在全球外汇储备和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他必然不会准许一种的新的货币来挑战。因此我国借鉴了德国马克的区域化战略。但是人民币的区域化又必将涉及到同日元在东亚地区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同中华经济圈内的港币、新台币以及澳门元的关系。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货币当局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控制此类风险,使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一)运用多种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货币政策。首先,必须重塑货币政策的新理念。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往封闭的货币政策不再适应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国际化已经迫在眉睫。其次,国际化货币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如何有效的控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币值对内对外的稳定,有序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2.银行体系方面。第一,作为监管主体的中国人民银行在负责国内的货币发行以及流通同时必须加强同政府其他部门的联系,加快信息共享建设。第二,建立健全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金融安全网,首先要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防止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系统风险,其次要建立最后贷款制度。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以防范金融危机。第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对外开放的市场会给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生存带来压力,中央银行在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在尊重商业银行自主权的基础上,施行审慎监管[12]。

(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来控制货币替代风险

减弱货币替代的关键在于保持价格和汇率的稳定,增强经济主体持有本币的信心。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有利于价格稳定和本国货币竞争力的政策,对于鼓励持有以本国货币计值的资产以及阻止用大量本国货币换取外币是必要的。[13]对于中国来说,防止货币替代的最有效办法是采取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和币值的稳定,维护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和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分步骤渐进开放资本账户,稳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及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同时加大资本市场监管力度。此外,为了限制投机活动和保护国内经济不受本、外币兑换的影响,还要求人民币汇率符合实际以及国际清偿手段的充足。

(三)渐进开放资本项目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来控制反向货币替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意味着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本外币之间兑换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在当前人民币存在强烈升值预期的影响下,反向货币替代的收益较大[14]。这样,在反向货币替代的收益增大,而成本变小的情况下,反向货币替代的收益就更容易突破它的成本,从而爆发大规模的反向货币替代。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渐进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从根本上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是由该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的,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15]。当一国经济较快增长或发生经济过热时,该国货币的内在价值不断提升,则有发生反向货币替代的可能性。因此,保持一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是防范大规模反向货币替代风险的基础性条件。

(四)创设超主权国际储备来解决“特里芬难题”

短期内,要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化,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采取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的方法,这样即使在经常项目处于顺差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让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而且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是在周边的亚洲国家,而我们在对于亚洲国家的贸易是处于逆差的状态,所以初期,我们可以避免“特里芬难题”。

长期来看,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推向欧美各国时,寻求超主权国际储备是解决“特里芬问题”的最好办法。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是指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就是旨在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DR)②的作用,由IMF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16]。具体实施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当各国持有的人民币增加,为了保证国际清偿能力,中国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逆差,此时我国可以动用SDR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换取人民币保证汇率的稳定[17]。

现如今,超主权货币的建立仍存在大量阻力,我国必须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加强同其他领先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从而为改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实现超主权货币打下坚实基础。

(五)完善国内经济环境建设来有效控制资本的大规模进出

1.谨慎开展资本项目。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必然会产生境外银行和企业持有的人民币缺乏投资机会、国内企业境外筹资的人民币如何回流等问题,倒逼中国加速开放资本项目进程。但是如果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没有解决,就把资本项目开放,将会导致非常剧烈的资本流动,对金融机构带来很大风险。因此,资本项目开放不应该走在利率、汇率市场化的太前面,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化应该走得大一些,利率改革也应该走得大一些,而资本项目开放则要相对谨慎一些。

2.加强经济监管。必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改变现行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建立健全一体化的开放性金融监管体系.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的有效监管,消除金融隐患。健全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金融安全网,首先要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防止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系统风险,其次要建立最后贷款制度[18]。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以防范金融危机。

3.加快利率市场改革。在短期内,利率的市场化会引起国内存贷款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加大套利空间,可能会使得跨境人民币业务增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人民币国际化

的进程中,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套利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存贷款利率会逐渐下降至符合市场需求的较均衡状态,从而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推进。2012年两次降息过程中央行趁机出台利率市场化政策,不但降低了存贷款利率,而且放宽了浮动幅度。由于存贷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关键也最难推进的环节,因此2012年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一年[19]。

4.加快汇率市场改革。稳定的币值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参考一篮子货币⑤、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然而汇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一个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汇率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均衡水平,央行借机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虽然9月份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拾升势,但央行主动减少干预外汇市场,货币政策更加独立。

(六)逐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来避免市场阻挠

1.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建议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20]。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兑换、跨境流动、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通过试验区的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2.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与国际货币政策相协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深,人民币越来越冲击到美元的霸主地位。未来,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尤其是中美货币政策协调就尤为重要。在以后各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都要让美国认识到,人民币的崛起只会帮助美元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而不会排挤甚至取代美元的作用,希望美国能着眼大局,认清形势,双方应共同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并积极关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氛围。

五、结论与展望

由此可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对中国当前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好有坏的,在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大步向前的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制度、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国内各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考验。我们在面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时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不要为了人民币国际化而去国际化,要在看到利益的同时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将一切不利影响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尽管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也许其中还会存在许多阻挠与障碍,但通过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并将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不断研究和创新人民币国

际化的特有模式,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人就是光明的。

注释:

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短期是有效的,但长期来看是无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

②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③在岸市场:根据资金在国际间流动的方式和发展阶段可以把它分为外国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又叫在岸市场,而欧洲货币市场又称为离岸市场。

④离岸市场:任何国家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

⑤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是指将多个主要贸易国的货币,依照往来贸易比重,编制成一综合的货币指数,即俗称的一篮子货币(basket)。例如新加坡币的汇率便是与新加坡贸易夥伴国的一篮子货币挂钩,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前的泰国和以色列,过去汇率也都是盯住一篮子货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09-28:1.4.

[2]马松峰. 我国边贸结算本币化与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2009(2)

[3]孙雪峰,龙超.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及影响[J].时代金融,2012(3)

[4]徐礼吏,刘磊,陈杨杨. 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与国际化问题研究[J].资本运营,2011(4)

[5]李星.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江南论坛,2011(9)

[6]王栋.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研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启示[J].中国物价,2012(9)

[7]徐奇渊,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宜分三类进行管理[J].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与安全研究,2013(2)

[8]姜波克.货币替代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73-135.

[9]冯鑫明,卜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与反向货币替代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6)

[10]戴道华.人民币国际化的特里芬难题[J].热点透视,2010(9)

[11]新华网. 美媒:中国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J]新华国际,2012(10)

[12]蔡昕.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金融财税,2011(10)

[13]刘力臻,徐奇渊等.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4-5,11-13,171-173

[14]卜亚. 货币替代——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考验与政策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3):55-62.

[15] 刘玲. 基于货币替代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5)

[16]周小川.应创造可保币值稳定的超主权储备货币[J].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3)

[17]孙婷婷,周杨洁,曾青松. 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可行性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 经济问题探

索,2009(11)

[18]彭琳.从金融监管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19]龙源.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J].环球经济,2013(2)

[20]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