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

幼儿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P1(定义)

2、一般认为,在幼儿主题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P4(填空)

3、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P5(辨析)

4、简答: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P5-10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5、简答:教育为什么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P10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P12(填空)

7、简答:为什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P13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2.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8、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9、简答: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P16

第一,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0、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P17(定义)

1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P18

12、幼儿期语言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

13、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P74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14、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有时幼儿虽然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虽然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P82

15、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P92(填空)

1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语言。它对心理过程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P100(定义)

17、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P101(定义)(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18、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P101

19、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两个原因:P101

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个体本身的状态。

20、简答:有利于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条件:P103

1.建立必要的制度和行为规则,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是幼儿有意注意不断发展的主要条件。

2.游戏是主要形式,也是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良好手段。

3.语言,特别是内部语言对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起重要作用。

21、简答: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P105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活动的方式适宜,对象新颖生动,幼儿注意保持的时间就能相对长一些。

2.在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稳定的时间可以更长,比一般条件下要长得多。

3.知识经验和性格等都影响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如知识充实、性格内向的人,注意容易稳定。

22、注意的分散,即分心。注意分散主要是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的。

23、简答:注意范围与什么有关?P109

1.注意目的是否明确单一。

2.知识经验的丰富。

3.刺激物排列是否集中有规律等密切相关。

24、注意范围也叫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P109(定义)

25、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幼儿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定义)

26、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与原注意的强度、新刺激的性质有关,也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关。注意的转移和注意分散不同,前者是主动的,后者则是被动的。P110(定义)

27、论述题1、论述幼儿注意和幼儿园教育活动P111

答题要点:1.有2个以上观点,每个观点下要有2个小点(1.为什么 2.怎么做)

答:(观点1)一、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什么)根据幼儿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差这一特点,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利用外部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做)1.重视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2.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除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把教学内容置于有趣的教学游戏中,效果更佳。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受干扰,因此要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出现。

(观点2)二、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怎么做)1.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3.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这有助于幼儿对活动过程保持注意。

(观点3)三、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怎么做)1.恰当地引导幼儿两种注意的相互转换对维持注意,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顺利完成教育任务是很必要的。

2.不能单纯依赖无意注意的参加,也不能依赖单纯的有意注意。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幼儿两种注意的转换。只有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才能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8、论述题2、幼儿注意的培养 P116

答:(为什么)幼儿的注意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的。我们应该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针对幼儿注意发展的不同水平给予培养和指导。

(怎么做)1.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幼儿注意容易集中,而且维持的时间也长。 2.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凡是和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容易引起兴趣。3.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经常安排有趣的桌上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克服兴奋、好动。4.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2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P120(定义)

30、听觉:纯音听觉、语音听觉。语言比较复杂,幼儿有时仅仅感知到词的声音,还不一定能辨别语音。P121(填空)

31、整个学前期,幼儿的视觉敏度(视力)不断增长,6岁时达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P122填空

32、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的过程:配对、指认、命名。4岁时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因而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P126(填空)

33、学前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3岁辨别上下方位、4岁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P127(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填空)

34、儿童的时间知觉出现时空关系的混淆。P129(填空)

35、论述题3、幼儿感知觉规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P130(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答:幼儿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感知觉规律有:

一、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二、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两种,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三、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1.客观方面: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2.主观方面:知觉的目的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对知觉对象是否有兴趣、知觉者的情绪好坏等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

四、知觉的理解性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有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

36、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定义)观察受到

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定义)P136

37、简答:观察的五个特点:P136

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1.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

3.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

4.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幼儿观察事物,最初十分笼统、粗略,通常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轮廓就提出结论,不再深入观察。)

5.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38、简答:简述儿童观察力的培养:P145

1.保护幼儿的感官;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4.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3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P151(定义)

40、简答:幼儿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包括:P152

1.记忆范围

2.记忆广度

3.记忆保持时间(1.幼儿期健忘:成年人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记忆恢复:记忆恢复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41、简答: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包括:P157

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

1.记忆态度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记忆态度是指记忆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识的记忆结果。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影响。对于同样熟悉、理解、感兴趣的事物,有意识记效果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2.记忆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记忆方法的发展主要是指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3.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的效果。

4.记忆正确性的发展。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原因):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记忆正确性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42、在识记活动中,多种感觉道的参与对识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43、思维的概念,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借助词而实现,并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通常指的是抽象逻辑思维。P179(定义)

44、直觉行动思维,就是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P180(定义)

45、简答:直觉行动思维的意义:P181

1.就主体来讲,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

2.就客体来讲,使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起来。

46、简答: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前运算阶段:约2-7岁)P183

第一、具体性和形象性。第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体现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47、幼儿园中班儿童,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48、简答:幼儿判断、推理的发展呈现的趋势:P190

1.判断的形式,从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2.判断推理的内容,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重点关注)

3.判断推理的根据,从自我中心逻辑开始向客观逻辑发展。

4.判断推理的论据,从不明确到逐渐明确。

5.推理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49、对3--6岁幼儿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分析综合的发展)

50、幼儿作比较时,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才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比较的发展)P194(填空)

51、简答:儿童分类的情况:P195

儿童分类的情况大致可归为5类:

1.不能分类

2.依感知特点分类

3.依生活情境分类

4.依功用分类

5.依概念分类

52、简答:幼儿理解的发展:P195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概念来理解。

3.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重点关注)对于寓言、比喻词、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幼儿往往不能理解。幼儿还往往不能理解成人的“反话”。

4.理解的情感性质强烈地主观化。

5.对于事物相对关系的理解逐步加深。

53、简答: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的特点是什么?P204

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2.有惊人的坚持性。

3.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4.富有钻研精神。

5.富于想象。

5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时而产生的体验。P219(定义)

55、简答: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P220

1.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3.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

4.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56、简答: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P227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幼儿情绪的丰富

..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和引起体验的动

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

...则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辨析)(丰富和深刻化要分清)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首先表现为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从外

露到内稳。再次表现为社会性情绪的出现。)

3.情绪不断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2)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3)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的发展-幼儿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等道德感。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与人的认识有关联,突出表现在好问。美感的发展-对艺术作品有了初步的欣赏能力。)

57、简答:幼儿期兴趣发展的特点:P234

1.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2.兴趣肤浅而且易变化。

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58、简答:快乐对儿童生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P235

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肯定情绪。

首先,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的社会性刺激,是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其次,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是一种动机力量。

第三,快乐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四,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的各项活动,是最佳的情绪背景。

59、幼儿语词结构发展的趋势和特征:P83

1.句子的功能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60、如何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P95

1.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的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3.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简答题

61、简述引起幼儿痛苦的原因。

分离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普遍引起痛苦的原因。与家庭和亲人分离是最常见的分离,分离是幼儿不能与亲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得不到亲人的同情,有被抛弃之感,而引起幼儿痛苦的体验。

62、为什么说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摇篮。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宁静而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孩子也会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

63、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它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与作精确分析,实际时不求甚解,在现实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剂一种残缺的部分。

6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

幼儿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限额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

2012.3. 阿丑儿整理

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进入幼儿期,引起情绪的动因从最初的以生理需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需要。

2、4岁前幼儿喜爱漂亮的画册、新的衣服、好看的物品此是儿童美感发展的体现。

3、从儿童智商分布情况看,大多数儿童智力处于中等或中等上下的水平。

4、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老师同伴的评价有一定的关系。

5、幼儿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是幼儿性格好奇心的表现。

6、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发展其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消除和改造气质类型的消极方面。

7、快乐和兴趣是儿童最基本肯定的情绪。

8、托马斯根据气质的维度将儿童划分成平易型、行为缓慢型和难对付型三种类型。

9、幼儿的情绪从指向事物表面现象不断向事物内在特征发展,这是情绪发展深刻化的表现。

10、从不同的纬度可以把能力分成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11、家庭因素中对儿童性格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是父母教养方式。

12、心理学上通常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3、气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应当因材施教。

14、视力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又称视觉敏度。

15、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16、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17、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对物体的直接感知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实际动作。

18、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19、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研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客观性原则。

20、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21、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表现在语音发展、词汇发展、语法结构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发展。

22、幼儿口语中使用最多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其他实词。

23、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4、注意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和单调刺激长时间引起的。

25、幼儿辨别声音差异的听觉有两种,一是纯音听觉,二是语音听觉。

26、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27、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了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28、由外在要求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A、客体的特点B、主体的状态C、客体的特点以及主体的状态

2、儿童发音器官发育逐步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是在 A、两岁 B、三岁C、四岁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

C、实验法

4、感觉分析器在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后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A、对比B、知觉C、适应

5、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词量A、3-8个

B、3-16个

C、5-10个

6、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语言的 A、概括功能B、表达功能

C、调节功能

7、当幼儿开始能掩饰自己的喜悦和痛苦时,说明其情绪的发展逐步 A、深刻化B、丰富化

C、稳定化

8、年幼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9、幼儿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此是幼儿

B、发展的表现。A、美感B、理智感

C、道德感

10、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绒教具或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知觉的规律。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11、长期生活在噪声中的幼儿,逐渐产生了适应现象,这表明其听觉感受性A、提高 B、降低

C、丧失

12、能够观察到事物本质的能力,则体现了观察 A、组织性 B、精确性 C、概括性

13、以下哪一点最不能说明幼儿的再现常与事实不符的原因A、识记有误 B、想象与现实混淆

C、幼儿期健忘

14、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以 A、形象记忆为主B、机械记忆为主 C、意义记忆为主

15、幼儿往往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 A、深刻性B、形象性C、表面性

16、幼儿经常把鞋子穿反,这是由于尚未发展好。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C、方位知觉

17、问幼儿“什么是椅子?”有的幼儿回答“椅子有四条腿。”这说明幼儿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 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 C、幼儿不会概括

18、在低常儿童的程度等级中,轻度智残被列为 A、一级B、四级 C、五级

19、幼儿“人来疯”是情感表现。A、易冲动B、不稳定 C、外露

20、气质类型 A、有好有坏 B、都是坏的C、无好坏之分

21、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A、形象记忆力 B、空间观察力 C、一般能力

2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 A、气质B、性格 C、能力

23、问幼儿“什么是椅子?”幼儿常回答“椅子是可以坐的。”这说明幼儿是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幼儿不会概括

24、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讲述,时而演示,时而让幼儿操作,这是引导幼儿A、注意分配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散

25、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先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的表现A、注意的分配 B、注意分散 C、注意转移

2012.3. 阿丑儿整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儿童心理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儿童心理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儿童令人着迷,儿童非常重要。这两个非常好的理由使我们想对儿童了解得更多一些。儿童令人着迷是因为他们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们明显有潜力发展出成熟个体才具有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只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们去承认、去尊重,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儿童令人着迷还因为儿童期的本质就是发展变化。观察新生儿长大成幼儿,再一步步长成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少年、青年,试图解释这些变化中暗藏的各种机制,这不仅吸引人的智力工作,而且能满足感情上的需要。早期经验对心理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吗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是被遗传因素塑造的为什么一些儿童比另一些儿童更早地获得语言能力离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有最理想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吗哪怕仅仅

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也希望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其他很多在日常抚养和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怎样带大和教育下一代。这样,又有许多问题产生了。是否存在着某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呢有哪些冒险的因素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避免的早期攻击性是预示着以后暴力和犯罪的一个危险信号吗儿童能够弥补回失去的重要经历吗比如应该在婴儿期和父母形成亲密关系的经历,比如在上学前要接触很多读物的经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对儿童的养育者有意义,对教育、福利、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也有意义,使他们可以制定出最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政策。儿童心理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客观研究建立起一个能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的信息基地。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儿童发展本质的事实性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些看法。尽管儿童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左右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一本书里要将它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反,本书的目的是要对现有的发现做一个总结,着重介绍近些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对儿童心理学的本质及其成就做一说明。 全书目录分为: 1、认识儿童 2、儿童的本质 3、人生之初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

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1.3.4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及怎样学习心理学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导入语】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这个问题值得一想。 通过对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你也许已经感到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感到幼儿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多现象不是那么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一位年轻老师刚到幼儿园工作,她很喜欢孩子,孩子也很快和她亲近起来。但,当她想组织孩子活动时说:“小朋友,我们拉一个圆圈做游戏,好吗?”孩子们都很高兴。顿时,许多只小手争着伸向老师,而且谁也不肯让开,圆圈拉不成了。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这样吗?因为孩子们觉得和新老师拉手才好呢!所以他们都不愿意与小朋友拉手。 上面的实例说明,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地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幼儿,就应该了解他们。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讲,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与幼儿在一起,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有趣而且独特的。比如,让幼儿判断下列问题:有两个孩子,一个帮妈妈洗碗打破了十个碗;一个偷吃东西打破了一个碗,问这两个孩子哪个不好?幼儿的回答是,前面那个孩子不好,因为他打破的碗多。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进入儿童的世界,你就会觉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许多特殊的东西。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幼儿心理学

之后,你就能够知道如何看待幼儿,能够正确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四)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例如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太会和别人一起玩,常常可以看见他们在一起玩沙土,各玩各的,彼此没有什么联系。 学习幼儿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能够使我们真正从每个幼儿的特点出发,与幼儿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往,引导他们良好的发展。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幼儿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学习幼儿心理学会使我们自己体验到心理是怎么一回事,也可以从幼儿心理的研究中看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果也为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普通心理学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心理学揭示了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些问题的揭示,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积极的解释。幼儿阶段是认识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分析幼儿心理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历程。学习幼儿心理学,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意识(心理)的东西是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在人脑这种物质中产生的。这有助于理解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命题。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儿童学习心理重点

第一章、儿童学习心理第二课 一、 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1882)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美国的霍尔是第二个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腮裂的,这是重复鱼类的阶段);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3、比奈: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儿童发展测验的研究。测验方法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较多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4、心理学家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景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被试的行 为及其变化,凭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其它手段或仪器予以详细记录、 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集中观察指在长时间内连续观察;分散观察是按一定的时间进行的间隔观察,每次观察一段时间,反复进行。全面观察即在一定时期内对被试的 心理面貌进行方方面面的观察以了解被试一定时期内全部心理的 表现;重点观察是在一定时期内,选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 某些方面进行观察;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一 组儿童;某一个儿童。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情景下研究儿童的心理,所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不过,使用观察法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要坚持观察的目的性、 客观性、全面性和观察对象的典型性。 ②调查法:是指通过被调查者对所问的问题的回答来收集资料,弄清事实,发 现问题,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 直接调查法是由被研究者本人直接回答所问问题的方法。如对某个学生的调查可以通过对其本人提问来进行。间接调查法是由熟悉被研究者情 况的人来回答问题的方法,如对某个学生的调查也可以通过对其家 长、老师、其他同学来进行。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 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 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同时调查很多人,能在短时间 内收集到大量信息,但难以保证每个被调查者都能如实无遗漏的回

精选最新《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篇一: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 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 1 -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从出生

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书里特别强调儿童的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儿童心理学》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在拜读之后,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总的来说,《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书中有许多理论如果能与自己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能使自己的工作上升一个台阶。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篇一: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

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教学文案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

幼儿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P1(定义) 2、一般认为,在幼儿主题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P4(填空) 3、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P5(辨析) 4、简答: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P5-10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5、简答:教育为什么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P10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P12(填空) 7、简答:为什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P13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2.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8、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9、简答: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P16 第一,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0、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P17(定义) 1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P1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幼儿心理学重点讲义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期 3、环境 4、观察法 5、谈话法 6、问卷法 7、测验法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 (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 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测验法。 (5)实验法 二、掌握 (一)名词 1、遗传 2、纵向研究 3、横向研究 4、实验法 5、关键期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 (1)纵向研究 (2)横向研究 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一、重点掌握问题 1、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

(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 (4)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断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 前苏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三、了解问题 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游戏 2、角色扮演 (二)问题 1、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第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2、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2)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3、促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把游戏列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之内。 (2)为幼儿开展游戏创造条件。 (3)正确理解游戏中成人的主导作用。 二、掌握问题 1、主要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经典的游戏理论 包括:精力过剩论、娱乐论、重演论、练习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包括:发泄论、掌握论。 (3)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4)前苏联的游戏理论 2、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皮亚杰提出,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 (2)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帕顿提出,分为了六种不同的水平。 (3)从游戏种类发展的角度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