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对策研究

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对策研究

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对策研究
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对策研究

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中青年干部承担着高校的稳定、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重任。文章通过对高校中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原因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的基本对策,以期更好地提高高校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水平和高校干部群体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对策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升级,高校学科定位和办学特色出现深刻变化。高校管理要适应新的形势,就要有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但实际上经常到了选拔干部的时候,常感到后继无人。高校中青年干部的素质养成、能力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的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不能急功近利。随着高校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中青年干部队伍在思想理论、知识层次、建设水平、管理能力、大局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高校中青年干部队伍现状

高校中青年干部是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广大的教职工中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既是科学

发展的需要,又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中青年干部队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掌握知识不够全面,管理水平、决策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战略发展思维,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理论学习意识不强,进取精神有待提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有待提高等。

二、高校中青年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模式单一。我们知道,人才的成长由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环境的诸多因素所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一定规律的过程。而现实工作中,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却经常出现“一刀切”、“一窝蜂”的现象,缺少科学合理的安排及相应的手段。

(二)从干部培养的实践来看,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单化。现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往往是正确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贯彻。如原则上是中青年干部要放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环境越苦,条件越差,越是能培养锻炼人才,而实际操作上,现在无论用人部门还是干部本人,都愿意到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另外,原则上是政治理论培训与业务知识培训并举,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而实际操作上不论用人部门还是干部本人,都有政治理论“厌学”倾向。

(三)从干部培养的规律来看,中青年干部培养短期行

为较多。主要表现是:一是重使用轻培养。培养和使用应是中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相互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干部从发现到使用要有一个培养成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只满足阶段性成果,忽视人才培养。二是重近期轻远期。在培养中青年干部上,急用先培,抓几个培养一年半载上岗,以满足一时之需。长此下去,干部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三是重数量轻素质。在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只重视队伍数量、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而忽视队伍整体素质的倾向。

三、加强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中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方向,提高中青年干部的执政本领。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中青年干部的头脑,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根据新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需要,通过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政治理论培训班、业务知识培训班、时势知识讲座等形式,促进中青年干部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本领,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鼓励中青年干部通过自学或在职进修、函授学习等形式广泛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做学习型的干部。要教育中青年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根据中青年干部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执政本领。

(二)改进培养模式,对中青年干部培养要有针对性。根据培养目标不同,确定不同的选拔条件,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对中青年干部进行培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中青年干部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一是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落到实处。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人,要切实担负起培养、教育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政治责任,关心中青年干部的成长,搞好工作上的传帮带。一要强化培养中青年干部工作的各项制度,当作系统工程来抓。二要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制度,要把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的任期

目标,作为年度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要建立健全对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

(四)建立健全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的激励机制。要在充分调动中青年干部积极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通过

建章立制,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进行一定强度的激励。同时针对一些制度存在着弹性和随意性较大、刚性和强制性不够等问题,完善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机制,使各种培养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做到全面、科学。

参考文献

[1] 姚桓.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战略举措[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1):51.

[2] 郭永坤.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几点思考[J].学习论坛,2005(2):12.

[3] 陈和巢.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战略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1):99.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课题成果之一(优化高校中青年干部培养机制研究;编号:

GXDJ2013-A014)。

作者简介:张悦(1981- ),女,辽宁本溪人,助理研究员。

2020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docx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感觉获益匪浅。按照学思践悟的要求,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红利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如何实现率先发展、高质量发展?结合绿水实际,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扭住工业强镇不松手,确保工业经济全县领跑地位。 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和企业恢复生产力度,力争红泥坡矿业尽早完成立项并动工投产,盘活顺鑫矿业、官地铁矿等企业,从经济总量上做大、做强。二要破解“资源诅咒”困境,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矿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利用绿水铜矿资源富集的优势,配合县级规划,探索引进“阴极铜”等项目,从粗放型资源开采到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绿水工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三要倡导新工艺、新技术的一线运用。积极推广天仁公司井下“机械化减人”项目,努力达成全镇井下以机械采掘为主、人工为辅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全镇矿山企业安全基层基础;推广马鞍坪公司洗选工艺,进一步提高我镇矿山洗选企业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回收率,集约资源。四要加大尾矿库集约使用力度。积极推进已经立项的五龙富民矿业小团山尾矿库提质增容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将能服务绿水镇未来二十年所有洗选企业尾矿堆放,极大降低生产及安全成本。总之,要做到工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工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转变,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的攀西经济区发展中贡献绿水力量。 二、抓牢产业兴镇不懈怠,确保产业富民全县首位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基础保证。积极推进黎拉路改扩建工程,畅通农产品外运主动脉,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努力争取金沙江太阳能提灌、曾家海防渗及海林村农网改造项目,进一步破解绿水水电制约瓶颈;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结合集镇规划,打造黎溪南部区域中心集镇、农产品集中疏散地,为产业竟先发展提供市场支撑。二是立足绿水气候分层明显特点,分层规划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在金沙江沿岸的糯鲊、白云两个村依托攀枝花和元谋县城规划发展芒果及早市蔬菜;在二半山气候明显的复兴、白云两个村规划发展甜杏产业;在优质大米产地松坪村规划优质水稻,并依托水稻产业,进一步做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松坪饵块”;在海林村及其他适宜村继续发展烤烟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利用绿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省级传统村落”松坪古村落的古井、古树、古庙、明代古建筑和双狮水库的“双狮拜象”“五龙抢宝”奇观以及乌东德库区形成后的库区风景,依托会理古城景区规划优质旅游路线,让游客体验杨升庵笔下“蜀云滇月”景象同时品尝绿水特色美食“鸿运当头”“黄天厚土”以及绿色、特色水果。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确保生态宜居全县率先发力。 一是配合环保职能部门,执行最严格环保准入门槛,杜绝一切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入驻;严格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法,对有污染行为的企业,一律予以关停,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发展。二是以溢壕矿业、五龙富民矿业等企业采掘场所植被恢复为抓手,大力实施绿色绿水工程,将多年矿业开发带来的植被破坏抢救回来,重塑绿水青山美好景象。三是大力施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有效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美目标。四是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统筹村镇规划,合理建设居民聚居点,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四、加强组织建设不止步,确保治理能力全县优先提升。 一是以群众和其他服务对象“只跑一次”承诺为抓手,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增添具体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极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年富力强、公道正派、务实进取的党组织带头人。三是村自治组织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杜玉波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进入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阶段。近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年多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启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开展了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等,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也必须看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不够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动性不强,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好办法不多,集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活力不够,特别是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还不完善等。 为此,必须下决心向机制开刀,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应当包括: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基本前提。只有以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化”同步发展新要求的人才。要引导高校摒弃唯考试评价、唯分数论的观念,真正树立起纲要提出的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理念;摒弃拼规模、比数量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所有的政策设计都应把握这样的导向。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主要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拔录取到培养过程再到社会评价都需要改革,但对高校来说主要是培养过程的改革,而其中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具体说,要在“四个推动”上下功夫。一是推动形成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二是推动建立教学内容的更新

青年干部培养经验交流材料.pdf

培养青年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青年干部,是一项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建设系统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坚持轮岗锻炼、培训交流、重点培养等措施为青年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建设系统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及培养做法 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建设系统将40岁以下干部界定为年轻干部,重点加以培养。目前,建设系统共有干部职工60人,其中青年干部26人。按年龄结构划分,30岁以下青年干部5人,占全系统人数的8.3%;30岁至40岁青年干部21人,占全系统人数的35%。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学历11名,占全系统人数的18.3%;大专学历12名,占全系统人数的20%;中专学历3名,占全系统人数的5%。按职务构成划分,中层干部13人,占全系统人数的21.6%;后备干部2人,占全系统人数的3.3%。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11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8.3%;团员6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0%;一般青年干部9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5%。 青年干部培养做法。一是科学管理,优化结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管理条例》规定,对中层干部进行竞争上岗,通过民主推荐、自荐、民主测评等程序,部分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优化了单位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让更多的青年干部得到了多岗位的锻炼。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扩大交流。在建设系统开办青年夜校,将每周三定位青年干部学习日,做到学习计划具体、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科学,着力为青年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定期组织青年干部外出学习,先后选派3名青年干部参加省业务培训班学习,2名青年干部到县委办、政府办跟班学习,1名青年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挂职锻炼学习,4名青年干部到县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9名青年干部进行股室岗位间交流。通过学习交流,青年干部的视野进一步开拓,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最终有2名青年干部被提拔到乡镇和县委有关部门任职。三是集中推荐,充实力量。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积极做好副科及副科以上后备干部的推荐和培养工作,经过民主推荐、党政班子集体讨论,推荐3名副科级干部进班子,4名优秀青年成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二、青年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青年干部作为一个起点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制约青年干部成长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方式不科学,缺少针对性。目前,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主要分为自身素质培养和组织培养。调查发现 ,8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才的关键是靠自身素质,但有5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才关键是靠组织培养。因此,单位组织有针对性地、合理的安排培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二)岗位交流不够多,发展空间有限。青年干部培养和岗位交流不够。部分青年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不愿意交流;部分青年干部认为有必要进行岗位交流,但交流机会较少,特别是对重要岗位和大家都不愿去的岗位要加强岗位轮换的力度,为青年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调动青年干部的积极性。 (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群团组织在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建设系统实际情况来看,机关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代会等群团组织的班子中,青年干部所占比例不高,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自身问题及原因: (一)对未来信心不足。一些青年干部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志向不远大,对未来缺乏信心,工作缺少动力。特别是目前各个单位年轻干部少,劳动的强度相对不稳定,使得青年干部工作忙时疲于应付,闲时就无所事事,造成青年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 (二)学习主动性不强。有的青年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有的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又不注重在实践中加以总结运用,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比较薄弱;有的忙于事务和不必要的应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缺乏青年干部应有的学习热情。 (三)工作经历不丰富。不少青年干部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从学校直接到机关,缺少实践岗位锻炼。部分青年干部进机关后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遇事不沉着,无法挑重担。因此,大多数青年干部需要下派到基层和安排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丰富工作经历。 三、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氛围,为青年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优化外围环境。要充分认清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青年干部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青年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做到研究干部工作时,有培养管理青年干部的内容;培训干部和选送学员时,注重青年干部的数量;在推荐后备干部时,以青年干部为主。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协调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青年人才队伍考评制度,做到“考、评、奖、提”四位一体,鼓励“小步快跑”,逐步在

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培训青年干部,是青年干部完善自我、加速成长的需要,是应对区域竞争、实现跨越赶超的需要。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一) 同志们: 这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刚才,向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学员代表做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反映了学习成果。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次培训的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这期培训班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市委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周密。这次培训班是全市上下喜迎党的“”召开之际,由市委决定举办的,在培训班筹备过程中,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筹备情况的汇报,并对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办好这期培训班,市委组织部以及市委党校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师资配备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对选调的学员,是经过单位党组织推荐,市委组织部认真研究并报市委、政府同意后确定的。在授课教师方面,既有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教授,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聘请了中央党校和吉林省委党校2名专家教授为学员进行授课,朱成帮市长、张文忠副书记抽出时间为大家做专题讲座,充分体现了市委和市委领导对培训班的重视和对大家的关心关爱。 二是学员素质较高,学习态度端正。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从各单位表现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中筛选的,总体素质比较过硬,思维活跃,知识层次较高,作风也比较扎实,学习劲头足,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从这次培训情况来看,大家在工作任务重、事务多的情况下,能够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准时参训,认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

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 导读:本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源自任正非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的讲话;另一部分内容为华大执行校长陈海燕女士最新演讲。这些内容将全面揭秘华为大学,每句话都有信息量,值得同行思考。 你们是否能够喊出你们的口号“这里是将军的摇篮”?如果不这样,你们就脱离这个时代,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样,就没有和现在形势的紧迫感结合起来,你们的重要作用就没有得到公司各个部门的认同,这一点对你们很重要。 我们要北伐了,你们不给我们培养出将军来怎么行?都要好好想一想。——任正非 [以下源自任正非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5月12日(有删节)] 华为大学一定要办得不像大学,因为我们的学员都接受过正规教育。你们的特色就是训战结合,给学员赋予专业作战能力。 整个公司第一是要奋斗,第二要有学会掌握去奋斗的办法,光有干劲没有能力是不行的。1. 华为大学的责任定位

华为大学要为华为主航道业务培育和输送人才,特色是训战结合,最终就是要作战胜利。这个目标似乎短浅了一些,但当前华为在转换管理中是迫切需要的。5-10年后怎么样,未来再讨论。 训战结合就是训练和作战是一回事。所有训练的表格要和我们实际操作的表格是一模一样的,代码、标识符……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赋能简单化,简单化就是我不给你讲原理,我直接给你讲作战,那么有没有人能悟出原理呢,悟出原理的将来就是战略家。 训战结合的赋能和考试全以沙盘为中心。比如,在德国建立教导队来培训,做账实相符、LTC、“五个一”工程的综合管理的员工。准备变革的代表处几个人来学习,将代表处沙盘带来,做作业、考试都以沙盘为中心。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主张多考试,因为浪费实战时间。但是在华大培训,主张多考试,一个星期至少考三次。培训结束之前,先把你自己的沙盘讲清楚,毕业后带着沙盘回去,一边实践,一边修改,最后看结果。

如何能加强青年干部地培养

如何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 影响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从内因分析,我认为应当切实注意和把握以下几点。 一、知识诚可贵,事业心更重要。年轻干部的一个优势在于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宽。但应当看到,面对新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因此加强学习仍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年轻干部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自身的工作特点出发,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党的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应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应本着“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干一项事业,不入痴入迷,就难入佳境,难出绩效。而且,往往事业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没有成事之心,没有拼劲,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知识就只是摆设,终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效益。年轻干部应学会在不懈的奋斗和奉献中去获取知识,实现价值。 二、融个人奋进于民族命运与党的事业之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球是渺小的;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个人是渺小的。年轻干部志存高远,力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有大作为,应当提倡和鼓励。同时应当明确,离开党组织培养和党的事业所提供的舞台,个人的一切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诩高明,在成绩面前过分强调个人的能力和作用,甚至居功自傲,置己于集体之上,拒绝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犯错误只是早晚的事。年轻干部只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跟着党组织走,为着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三、虚实相间,远近结合。“虚”,指理性思维;“实”,指实践能力;“远”,指远景规划,精神世界;“近”,指现实生活,当前行为。年轻干部提高能力,既要“实”得下去,使点子实际,作风过硬,效果实在,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假把式”;又要“虚”得上来,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思考研究问题能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把握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经验与理性的统一、立意与选择的统一,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每完成一项工作,每走过一段路程,都应当“反刍”咀嚼,分析得失,总结经验,获得规律性认识。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同时需要远大的理想和扎实的行动,“远”与“近”两个世界缺一不可。“舍远求近”,将缺乏人生信念和人格精神。“舍近求远”,空怀壮志而不落实,绝不会留下自己的奋进轨迹。年轻干部应学会在“远”中思索,在“近”中探求,使“近”的每一步努力,都成为“远”的组成部分。 四、十字路口慎选择。人生之路,是一条比其他任何路都复杂的路:有坦途,也有悬崖;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岔口。柳青曾在《创业史》中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现在年轻干部面临的选择很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贪图享受与艰苦奋斗的选择,养尊处优与勤于奉献的选择,两极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而选择的过程,也是检测理想信念砝码、辨别人生方向的过程。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喧嚣,也就选择了浮华;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

关于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几点建议

关于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几点粗浅想法 xxxx 青年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接受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和考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升华自己的意志、品格和精神境界。这是党中央对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针对我们基层的青年干部来讲,我认为,青年干部一定要经受磨练,才能真正历练出真才实干,挖掘出巨大潜能。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重大战略转折时期,我们党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青年干部能否在形势需要面前,经受住考验,特别是环境比较艰苦、任务比较繁重、矛盾比较复杂的地方和重要岗位,只有经受了必要的锻炼,年轻干部才能在工作实践提供的广阔舞台和机遇中,磨练意志、品质、能力和作风,才能成为适应形势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实践磨练上,要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新领域,探索新路子。 一是通过调任、下派挂职等形式,坚持到工作相对薄弱的基层单位去锻炼。到基层一线去工作,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从而使年轻干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产生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促进转变作风,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自觉性;培养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做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参加重点工作调研组、帮难解困工作组、完成“急、难、险”工作突击队等途径,坚持到艰苦和复杂的环境中锻炼,从而使年轻干部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大公无私、无所畏惧的自我牺牲精神,磨练意志、毅力;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思想,陶冶情操。 三是可以通过设置常务副职、选拔到基层“一把手”岗位上任职、交流轮岗等措施,到各种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去锻炼。不同实践环境和角色的磨练,能够使年轻干部克服浮躁轻率的思想,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即使遇到某些突发性事件和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也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沉着应战、协调如流的心理素质,提高驾驭全局和复杂局面的能力。 此外,应该积极发挥教育管理部门的资源优势,为广大青年干部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实践的平台。 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党校的资源。能否针对青年干部实际需求,开设长期的、选修的、符合形势及工作需要的培训课程,为广大青年干部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提供帮助。 二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青年干部提供网上培训。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日前,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联合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聆听了xx部长的开班动员讲话,对中青年干部进行了鼓励,提出了要求,xx提出的注重个人修养和理论修养的问题,强调要正确认识自己,切勿取得一点成绩就固步自封,要有认真、较真的精神,慎权、慎威、慎行,强化廉洁从政和敬业精神等思想,让我印象深刻,屡屡反思,受益匪浅;别出心裁的拓展体验课程让我认识到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才是战胜困难的决定性力量,敢于突破自我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天地;潘教授执教的职业素养与政务礼仪课程对于我所从事的办公室工作来说,真是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纠正和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上的匮乏;特别是观看了中央党校教授关于沟通与协调的教学视频,对于担任副职的年轻干部,如何协调管理工作关系、处理好上下行关系,摆正自身位置,当好参谋助手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论支持和体会,对今后的工作实践确实起到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总之,通过集中授课和体验课程,使我深深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对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视。自己作为受益者,既感谢区

委组织部和党校领导、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劳动,又感悟珍惜岗位方能有所作为。现将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树立“五个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学习意识,争做一名善于思考的学习型干部。学习对于提高干部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的学习教育,强调干部必须学习党的政策、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形成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到手笔相应。同时必须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加强学习更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名思考型的领导干部。 二是牢固树立实干意识,做一名勇于实践的实干型干部。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实践出威望。领导干部应本着“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当前,我区提出建设“xxxx”的奋斗目标,这对我们年轻干部而言既是机遇,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牢理论根基,破除私心杂念,多做实际工作,以干实事、求实效、勤奋敬业、真抓实干的模范行动,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有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对此,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设置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随着国家之间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使得不少高校传统、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每年全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为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差,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只有竭尽全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积极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当前,不少高校仍然秉承传统的单纯继承性教育理念,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考试制度方面,都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继承,把学生作为单纯的知识接收器,置学生于一种被动的顺从地位,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依赖消极惰性心理,形成不敢提出异议、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学习模式。“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否善于思考和质疑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很多高校教育恰恰不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校园文化氛围。 2.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特别强调的是专业,文、理、工划分得非常分明,并且在学科设置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存在明显的趋同性,像会计学、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发展快速,优势明显。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方向上,均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5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 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0多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级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2门。本学科特别重视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合作举办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传媒领袖讲习班等,在学界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青年干部成才要加强五个方面的修养

青年干部成才要加强五个方面的修养 一是要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青年干部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思维敏捷、开拓意识强,但同时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弱点:首先是自认为条件优越,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其次是工作时间较短,普遍经验不足;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弱点,即思想不够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感染。作为青年干部,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特别要正视不足,才能在实践中扬长避短,在青年干部中树立良好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有虚怀若谷,见贤思齐的胸襟。要针对不足,虚怀若谷,扎扎实实的学习。要向身边同志学习,深入他们当中汲取智慧,搞好团结;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丰富、宝贵的工作经验;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领导才能,不断纠正和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三是要有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人们常这样形容一个英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就是要努力使自己达到这个水平。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的动作和举止就像一颗石子,而大家的心灵就像平静的湖面。你的震颤只会激起层层涟漪。所以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什么事情发生都要表现出坚定、稳重、勇敢、冷静,给他们一针强心剂,做他们的主心骨。 四是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要在工作中做到善于思考、敢说敢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甘落后,倡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理念,发扬“平凡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中的强烈责任感”的精神,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持做到工作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敬业奉献实现自身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活跃思想、开阔思路,培养自身的超前意识。 五是要有廉洁自律、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干部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能否廉洁自律。古人说得好:“公生明、廉生威”。只有自身正才能做好自身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建立起四条防线,即: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理、管得住小节、抗得住诱惑。做到心不贪、手不长,时刻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国家的前途为念,坚持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国家、为人民最大限度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体会: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三个月的中青班培训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在党校这样一个大熔炉的锤炼学习,使我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政策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点体会: 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人民有诚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名为公所取,功为民所立。秉公办事,公平待人,甘当人民的公仆。遵守公共道德秩序,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争做人民的有功之臣。 有为才有位。首先立于“为”,多作为。要想一个单位的工作得到组织的支持和认可,要想一个人的工作得到人民的赞同和理解,也必须多作为,必须一心一意为党为国为人民。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要立足长远,顾全大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只有这样,才能嬴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 有劲才有进,在新的环境中和新的形势下,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树立信心,鼓足干劲,迎接新的挑战。不畏艰难困苦,鼓足勇气,大胆工作。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忱的工作情感,只有敢于面对自我,善于修正,工作才有进展,事业也才能前进。 通过学习,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

一要清。一是要目标清楚。要时刻牢记自己永远是人民的“公仆”,立足于做大事、做好事、做实事,不能只要想着“做官当老爷”。要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以本部门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找准“坐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真正达到合心、合力、合拍。二是要政治清醒。在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自觉执行上级的决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行政清廉。古人说:“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只要我们舍弃对财色名势的追求,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为人民秉公办事, 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要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用先进典型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提醒自己,争做优秀公务员。 二要正。能否分清公与私,是从政者品德良莠的试金石,也是善政和恶政的分水岭,更是检验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志。一是要正直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把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服从安排,自觉服从农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要公正无私。“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人和是胜利的保证,和则心齐、和则事顺、和则兴业、和则畅通。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三是要光明磊落。坚持民集中制原则,有事共同商量,有难共同承担,先民主后集中,先咨询后决策。不莽撞,不随意,不畏难,不偏袒,不固执,做到经济民主,公道正派。 三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是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人格尊严的体现。一是要忠贞爱民。要有一个爱民之心,怜民之情,要始终牢记:人民是我们的衣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樊继轩,张锡侯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具有系统性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改革要有特色,三是改革要有针对性。完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品德培育,三是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0)04-0053-03 <收稿日期>2009-12-15 *基金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科重点规划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06AJG026007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樊继轩(1950)),男,5黄河科技大学学报6副主编,副编审,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锡侯(1935)),男,黄河科技学院,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类型。但是,由于受传统的精英教育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学校资源条件的制约,不少新建本科高校和民办本科高校仍沿用传统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国外概况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何谓模式?《说文解字》称:“模,法也。”[1](P120)“法”即方法。“模式”的“式”指样式、形式,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辞海》对“模式”的解释是:“可以作为范本、摹本、变本的样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模式”是描绘现实、再现现实的一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