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冯建军《生命化教育》有感

读冯建军《生命化教育》有感

读冯建军《生命化教育》有感

竹西小学卢婷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人们已经越来越能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使学校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工具,人生失去了意义。这种唯理性的教育使人成了冷血动物。教育要关注人,关注作为生命体存在的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冯建军在《生命化教育》这本书中提到:教育的对象是人,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生命,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这样的教育区别于以社会为归旨的教育,区别于以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这就是生命化教育。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反思。我们的课堂上是关注的人还是知识?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的需要?带着这些反思我细读了冯建军的生命化教育观点。

《生命化教育》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分为生命化教育理念,生命化德育,生命化学校生活,生命化课程,生命化课堂,生命化班级管理,生命化教师。前四章大多是一些研究者们所研究的,而我们一线教师似乎更关注后三章的观点。即生命化课堂,生命化班级管理,生命化教师。

在生命化课堂这一章中,冯建军提出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要做到:1、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性。2、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3、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性。4、课堂评价管理的人文性。5、形成平等对话、宽容相待、尊重差异的师生关系。反思我们的课堂,虽说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课堂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老师注意到要融入情感这部分,很多也都是浅表层面的。其实想要关注到这三个维度并没有那么简单,说到底还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备课,深入的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正面价值观或者能与学生心灵产生碰撞的知识点。再说我们的课堂评级管理,听过很多次的公开赛课或者观摩课,评价角度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确实让人感觉到了评价管理的人文性,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平时课堂中,我们的评价仍然是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订,关注的是分数,鲜少有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的是否快乐的过程。

第六章提到的生命化班级管理,提出了各项管理规则的制定要与学生商量,如果出现了问题,让学生自找原因,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班级也在试行,但是效果怎样值得反思。就说我们班,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早读、上课、课间、值日等都

与学生商量后制定的。值日制度要求每天打扫卫生的人留下来打扫,扫干净可以回家。但是遇到了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学校要求不允许每天留学生下来,会有安全隐患。家长抱怨学生扫地时间太长。在这些大的制度下,班级的一些小制度似乎已经生存不下去了,或许我还没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来协调。反思一下我的做法,其实我认为生命化的班级管理最关键的是要学生的自愿。他乐意去做某件事,乐意去打扫卫生,而不是抱怨,乐意去大声早读,而不是被逼迫,乐意去上课,而不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想只要是学生自愿乐意参与的,完成的效率也会加倍。所以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的班级制度中学生是否自愿去做这些事,自愿执行班级的制度。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一章,生命化教师。文中提到,生命化教师不只是要求一般的具备知识、能力和道德,更重要的是要求对教育、对生命有着独特的体验、感悟、关怀和追求反思我们的教师团队,尤其是年轻的教师,都是经过激烈的教师编制考试考进来的,绝大多数教师为的是教师这份职业的稳定性,只是把教师当作一份收入还不错的职业而已。又谈何对教育有独特的体验,估计是对编制试题有独特的体验罢了。冯建军还提到生命化教师还必须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啊,只有教师充满活力,他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只有在这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才会健康快乐地学习,才会获得生命化的发展。反思我们教师团队,刚工作几年的年轻教师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来自学校、家长、同行的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在追求质量的呼声中他们已经精疲力竭。面对学生时,他们不再有活力,只剩下责备、声嘶力竭了。

生命化教育这条路很长,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制度大背景下,生命化教育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并且将它付诸于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