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第4-7节)分析

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第4-7节)分析

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第4-7节)分析
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第4-7节)分析

习题使用说明

“A”表示题目难易程度,“一”表示所属章节,“1”为题目序号

对应教学大纲的掌握、熟悉、了解三种程度的教学和学习要求,题目按难易程度、不同学制专业等分为三个等级:A.容易,考核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适用于不同学制和各个专业的学生。B.中等,考核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学生理解、归纳的知识点,适用于不同学制和各个专业的学生。C.较难,适度拓展大纲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和一定深度,旨在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自我学习拓宽知识面的能力

【信号转导的所有内容都没讲,题目没必要做,红色标注,有能力的可以做一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详细讲】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

(第4-7节)

一、填空题

A-五-1、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蛋白和非胶原糖蛋白等三类分子所组成。

A-五-2、在细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的,刚性和抗张强度最大的一种成分是胶原。

A-五-3、细胞外基质中的非胶原糖蛋白既可以与细胞结合,又可与细胞外基质中其他大分子结合,从而将细胞黏着于细胞外基质,故又统称为黏着因子。

A-五-4、细胞的膜转运蛋白按机制进行分类,通过蛋白质发生可逆的构象变化进行物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称为载体蛋白;通过蛋白质在膜上形成一个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溶质穿越的膜转运蛋白称为通道蛋白。

A-五-5、根据胞吐作用方式的不同,将胞吞(吐)作用分为两种形式:结构性分泌和调节性分泌。

A-五-6、根据闸门开关的机制不同,闸门通道扩散分为三种:机械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A-五-7、根据吞入物质的状态、大小及摄入机制的不同,可将胞吞作用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三种方式。

A-五-8、与细胞膜有关的物质运输活动主要由两种形式:一是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转运,另一种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A-五-9、离子通道扩散可根据“闸门”开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和三类。(同A-五-6)

A-五-10、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 Na+-K+-ATP 酶。

A-五-1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兼有载体蛋白和酶的

双重功能。(此题学长考过,记忆犹新,没答出来)

A-五-12、真核细胞中,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是通过胞吞和

胞吐来完成的。

A-五-13、由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称为。

A-五-14、G蛋白的全称是。

A-五-15、G蛋白共同的结构特征是由、和三个亚单

位组成的异三聚体。

A-五-16、第一信使是受体所接收的胞外信号,又可以称为。

A-五-17、根据受体的分布规律,可分为和。

A-五-18、胞内受体可分为和。

A-五-19、一个完整的受体应该包括3个部分:、和

A-五-20、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主要依赖化学分子即胞间信号分子通过膜

受体来实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和。

A-五-21、一般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将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

分子称为。

A-五-21、酪氨酸蛋白激酶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一种存在于,另一种位于。

A-五-22、被称为“双信使系统”的信号通路是。

B-五-23、钠钾泵由大小五个亚基组成,其中大亚基在外侧有____K+____________

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在内侧有_____Na+___________和_____ATP___________

的结合位点。

B-五-24、钠离子浓度梯度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中,存在的两种载体蛋白分别

是钠钾泵和 Na+驱动的葡萄糖泵。

B-五-25、根据物质转运与能量耦联,分为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B-五-26、胞饮泡进入细胞后,不进入溶酶体而是穿过细胞质外排到另一侧的质

膜外,这种过程称为穿胞运输。

B-五-27、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又可称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不知道。

B-五-28、细胞膜对物质分子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子特征和膜的结构。

B-五-29、既可以介导主动运输,又可以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载体蛋白。

B-五-30、伴随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转移的关系,可分为同向运输和对向运输。

B-五-31、在钠钾泵中,每消耗1分子的ATP可以泵出 3 个钠离子,同时泵出个 2 钾离子。

B-五-32、小分子的穿膜运输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纯转运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称为易化,自由,同时转运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称为协助。

B-五-33、细胞的化学信号分子可以分为两类:称为第一信使的和称为第五信使的。

B-五-34、从溶解性来看,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另一是。

B-五-35、根据组成G蛋白 亚单位的结构与活性,G蛋白大概可分为3类:、和。

B-五-36、催化某一步反应的蛋白质由上一步反应的产物激活或抑制,该效应称为。

B-五-37、配体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与受体的亲和力答,内在活性也大,这样的配体分子称为;配体分子与受体结合后,缺乏内在活性的,这样的配体分子称为。

C-五-38、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中,起“桥梁”作用连接SH

2结构域SH

3

构域的接头蛋白是。

C-五-39、在cAMP信号通路中,位于细胞膜上的关键的G蛋白效应蛋白是,该信号通路中的第五信使是。

C-五-40、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膜受体与其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膜

上的活化磷脂酶C,催化膜上的4,5-五磷酸酯酰肌醇分解为两个重要的胞内第五信使:和。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A-五-1、正常情况下,乙醇、甘油等物质都是以()方式进出细胞的。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通道蛋白

D 胞吞作用

A-五-2、以下物质分子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A H

2O B O

2

C 尿素

D 葡萄糖

A-五-3、下列关于小分子穿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来说,相对分子量越小,穿膜的速率越快

B 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强,穿膜越容易

C 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难以穿膜

D 非极性的小分子往往很容易穿膜

A-五-4、既能介导主动运输,又能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蛋白为()。

A 通道蛋白

B 载体蛋白

C 钠钾泵

D 质子泵

A-五-5、下列膜泡运输中能够形成由网格蛋白所构成的特殊膜囊泡——有被

小泡的是()。

A 胞饮作用

B 胞吞作用

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 胞吐作用

A-五-6、下列关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外低钠高钾的浓度梯度

B 维持膜电位

C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D 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

A-五-7、下列载体蛋白中,介导被动运输的是()。

A 葡萄糖载体蛋白

B Na+驱动的葡萄糖泵

C 钠泵

D H+泵

A-五-8、海带细胞从比自己浓度低40倍的海水中吸取碘,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

方式()。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胞吞作用

A-五-9、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易化扩散

D 胞吞作用

A-五-10、K+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到浓度高的一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

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

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

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

A-五-11、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钠离子相伴运输

B 与钾离子相伴运输

C 与钙离子相伴运输

D 单运输

A-五-12、在下列细胞物质运输方式中,不需要能量的是()。

A 胞吞作用

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钠钾泵

A-五-13、下列膜泡运输方式中,对运输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的是()。

A 胞饮作用

B 胞吞作用

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 胞吐作用

A-五-14、下列对于离子通道蛋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运输物质时不需要能量

B 开放或关闭往往受“闸门”控制

C 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

D 是跨膜蛋白构成的亲水通道

A-五-1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中间接供能运输的方式是()。

A 离子通道扩散

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钠钾泵

A-五-16、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是通过下列()运输方式实现的。

A 胞吞作用

B 胞饮作用

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 钠钾泵

A-五-17、下列关于离子通道扩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快速、特异性强

B 由“闸门”控制连续开放

C 不消耗细胞代谢能

D 顺着电化学梯度转运物质

A-五-18、下列运输方式中属于伴随运输的是()。

A 离子通道扩散

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钠钾泵

A-五-19、有关伴随运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B 消耗细胞代谢能

C 存在最大转运速度

D 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A-五-20、K+通过细胞膜的作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

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

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

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

A-五-21、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将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方式称为()。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膜泡运输

A-五-22、血中胆固醇的吸收是通过()来实现的。

A 胞饮作用

B 胞吞作用

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 伴随运输

A-五-23、下列称为配体的是()。

A 细胞内信号分子

B 第五信使

C 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胞外信号分子的膜蛋白

D 第一信使

A-五-24、能够与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是()。

A 抗体

B 补体

C 配体

D 激酶

A-五-25、下列信号通路中,被称为“双信使系统”反应链的是()。

A cAMP信号通路 B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C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DcGMP信号通路

B-五-26、下列有关钠钾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Na+-K+ ATP酶

B 钠钾泵具有功能性的大亚基外侧有K+、乌本苷的结合部位,内侧有Na+、ATP

的结合部位

C 每水解1分子ATP所释放的能量可泵入3个Na+,同时泵出2个K+

D 钠钾泵可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

B-五-27、以下关于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

B 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

C 简单扩散速率总是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

D 易化扩散速率总是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

B-五-28、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胞吞作用

B-五-29、葡萄糖从血液进入人体红细胞,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胞吞作用

B-五-30、氧气从肺泡进入肺泡毛细血管,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易化扩散

D 胞吞作用

B-五-31、溶血是指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血红素逸出,其现象是溶液由不透明突然变成透亮。若在四支试管中均先加入0.3ml兔红细胞悬液,然后在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3ml下列溶液,不会发生溶血现象的是()。

A 乙醇等渗液

B 氯化钠低渗液

C 氯化钠等渗液

D 氯化铵等渗液

B-五-32、溶血是指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血红素逸出,其现象是溶液由不透明突然变成透亮。若在四支试管中均先加入0.3ml兔红细胞悬液,然后在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3ml下列溶液,溶血现象发生速率最快的是()。

A 氯化铵等渗液

B 醋酸铵等渗液

C 氯化钠等渗液

D 葡萄糖等渗液

B-五-33、内耳听觉毛细胞所具有的离子通道属于()。

A 电压门控通道

B 配体门控通道

C 机械门控通道

D 受体门控通道

B-五-34、已知某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为: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在进行该物质的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 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 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 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B-五-35、在简单扩散的跨膜转运中,下列物质按扩散速度由快到慢依次应为()。

A 乙醇、硝酸钠、甘油、葡萄糖

B 乙醇、甘油、葡萄糖、硝酸钠

C 乙醇、硝酸钠、葡萄糖、甘油

D 甘油、乙醇、硝酸钠、葡萄糖

B-五-36、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可以()。

A 泵出3个钠离子,泵进2个钾离子

B 泵进3个钠离子,泵出2个钾离子

C 泵出2个钠离子,泵进3个钾离子

D 泵进2个钠离子,泵出3个钾离子

B-五-37、在小肠上皮的顶区和基底区分别存在两种不同的葡萄糖转运载体,这两种载体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区域各自工作,而不会相互混合,是因为哪种细胞连接方式的存在()。

A 封闭连接

B 桥粒

C 隔状连接

D 间隙连接

B-五-38、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中,起“桥梁”作用连接SH

2结构域SH

3

构域的接头蛋白是()。

A Ras蛋白

B SOS

C GRB

2

D Raf蛋白

B-五-39、下列信号分子中,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多作用于较远距离的靶细胞的是()。

A 激素

B 细胞因子

C 神经递质

D 气体分子

B-五-40、下列信号分子中,()作为细胞内信号传递的信使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就。

A NO

B 乙酰胆碱

C 表皮生长因子

D 雌五醇

B-五-41、下列关于G蛋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由α、β、γ三个亚单位构成的异聚体

B 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

C 并具有GDP酶的活性,能将与之结合的GDP分解形成GMP

D 其本身的构象的改变可进一步激活效应蛋白,使后者活化

B-五-42、MAPK级联放大反应是通过()信号通路实现的。

A cAMP信号通路

B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C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D cGMP信号通路

B-五-43、下列G蛋白中,α亚单位对效应蛋白起激活作用的是()。

A G

s B G

i

C G

q

D G

m

B-五-44、G蛋白的异三聚体中,对效应蛋白起激活作用的亚单位是()。

A α

B β

C γ D以上都不是

C-五-45、下列各项表示三个相领细胞的水分渗透关系,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是a>b>c,那么,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A )。

C-五-46、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会过早患动脉粥样硬化症。下列不会导致血中胆固醇积累的是()。

A LDL合成过多

B 编码LDL受体的基因突变失活

C LDL受体转运到细胞膜受阻

D 编码LDL的基因突变失活

C-五-47、溶血是指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血红素逸出,其现象是溶液由不透明突然变成透亮。实验发现将兔红细胞悬液加入氯化铵的等渗液中,经过几分钟后观察到溶血现象,下列对于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NH

4

+能够自由穿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吸水胀破

B Cl-能够自由穿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吸水胀破

C NH

4+水解产生NH

3

·H

2

O,NH

3

·H

2

O能够自由穿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吸水胀破

D 氯化铵能够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红细胞破裂

C-五-48、临床上某些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的含量不低,但采用胰岛素治疗时,暂时有效,随着治疗的进行必须加大胰岛素的剂量。导致该现象出现的最合理解释是()。

A 患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少,接受胰岛素治疗后受体越来越少

B 患者体内胰岛素活性低,体外注射的胰岛素降解快

C 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细胞膜上的受体增加

D 患者所得的糖尿病不能用胰岛素缓解症状

(二)多项选择题

A-五-1、下列属于细胞外基质的成分是()。

A 氨基聚糖

B 胶原

C 非胶原糖蛋白

D 糖萼

A-五-2、下列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方式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易化扩散

B Na+驱动的葡萄糖泵

C 钠钾泵

D 钙泵

A-五-3、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有()。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通道蛋白介导

D .载体蛋白介导

A-五-4、以下物质分子中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A CO

B NaCl

C 乙醇

D 葡萄糖

2

B-五-5、葡萄糖可以通过下列的运输方式进行转运()。

A 简单扩散

B 伴随运输

C 易化扩散

D 胞吞作用

B-五-6、细胞外基质中的分泌蛋白是()。

A 从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中分泌到细胞外的

B 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和加工修饰的

C 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进行加工和分选

D 通过胞吐作用外排到细胞外的

B-五-7、下列哪些物质可作为细胞第二信使()。

) D cGMP

A cAMP

B 二酰甘油(DAG)

C 1,4,5三磷酸肌醇(IP

3

B-五-8、下列信号通路中,由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A cAMP信号通路

B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C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D cGMP信号通路

B-五-9、双信使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第五信使有()。

) D PKC

A 二酰甘油(DAG)

B Ca2+

C 1,4,5三磷酸肌醇(IP

3

C-五-10、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会过早患动脉粥样硬化症。下列会导致血中胆固醇积累的是()。

A LDL合成过多

B 编码LDL受体的基因突变失活

C LDL受体转运到细胞膜受阻

D 编码LDL的基因突变失活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训练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细胞,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只靠细胞膜的直接接触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2.下列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不会被排放到细胞外 D.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不会排出细胞 3.下列生理活动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动物细胞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 B.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水分 C.精卵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D.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 4.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的区室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5.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暗—亮—暗三层结构的静态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

C.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流动镶嵌模型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不可以运动 6.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流动性 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 7.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8.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9.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水性 B.c 指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头部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 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观点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第1节细胞膜(学案)解析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本节要点 1.细胞膜的成分及制备 (1)细胞膜的制备 选材:制备细胞膜最好采用哺乳动物作实验材料,原因是: 原理是即:红细胞 放入清水中,细胞,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可以采用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 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 中,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 (1)。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 胞产生的抗体、激素和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①细胞分泌的 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 靶细胞;②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高等植物通过相邻两细胞间 形成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 3.植物细胞壁 (1)成分:主要是。 (2)功能: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二、针对训练 1.下列生物中含纤维素的是( )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衣藻 D.草履虫 2.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B.②③C.②⑤D.④⑤ 3.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元素是( ) A.C、H、O B.C、H、O、P C.C、H、O、N D.C、H、O、N、P 4. 细胞膜上一般不含( ) A.胆固醇 B.磷脂 C.糖蛋白 D.血红蛋白 5. 在高倍镜下,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红细胞应该 ( ) A.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使视野暗一些 B.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使视野亮一些 C.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暗一些 D.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亮一些 6.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间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可以向靶细胞传递信息 C.相邻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传递信息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需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三、能力提升 1.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 物质,随①到达全身各处, 与靶细胞表面的②结合,将 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请举一个例子:。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的交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可让学生回顾已有的对细胞的认识(注意引导。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成分等。)引出第三章课题。 然后问学生是否有拆卸机械东西、并装回去的经历,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说有或没有等。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认识后,有人也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细胞的结构比机械的东西可要复杂得多,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尝试成功。结论: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那么细胞是否也有边界呢?引入课题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利用书中的问题探讨,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讨论,后提问学生,引导回答。 1.提示: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2.提示: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板书〗 一、细胞膜的成分 1.脂质(磷脂):≈50﹪ 2.蛋白质:≈40﹪ 3.糖类: 2﹪~10﹪ 〖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导学案

第三章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导学案 一、使用方法: 1.认真预习教材P40—43,独立完成导学案五六部分及课堂练习AB 级题目,不会的用双色笔标出,留到课堂解决 2.有能力的同学继续完成C 级题目;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纠错,完善导学案。 二、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方面: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学习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五、知识链接: 1、除______以外,生物体都以______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 细胞是基本的____________。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____和______(或______)等;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又有差别,总体来看,生物界存在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____________的______。 2、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___、___、___、___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以______为骨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______和______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_____和______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3、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_________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_________(AFP )和_________(CEA )等物质。因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该检测项目。 六、学习过程: 问题一:细胞膜的成分 1.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原理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____________中没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凹陷____________,细胞体积____________,很快细胞____________,内容物____________。 (4)结论: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涨破能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由 和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思考:从细胞膜成分中,我们可看到蛋白质的哪项功能? 问题二:细胞膜的功能 3.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功能有: (1)将细胞与 分隔开,保证细胞 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 细胞,细胞需要的 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 的或者对细胞 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内的 等重要成分却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3)进行细胞间的 ,在多细胞的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的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 的交换,也有赖于 的交流。 4.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对植物细胞有 作用。 七、课堂练习: A 级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2、对生物的细胞膜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了解到细胞膜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物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 ( ) A. 物质运输 B .信息加工、传递 C. 能量转换 D .蛋白质加工 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 ) A. 相邻细胞膜间的接触 B. 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C. 外界物质进入细胞内 D. 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B 级 4、选取人体的___________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 ) A. 成熟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白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表面粗糙度定义与检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学时:4 课次:2 目的要求: 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重点是轮廓的幅度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4.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5.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的原理。 重点内容: 1.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重点是轮廓的幅度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5.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内容: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实验 教学内容:(祥见教案) 一、基本概念 1.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分为三类: (1)表面粗糙度:零件表面峰谷波距<1mm。属微观误差。 (2)表面波纹度:零件表面峰谷波距在1~10mm。 (3)形状公差:零件表面峰谷波距>10mm。属宏观误差。 图5-1 零件的截面轮廓形状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耐磨性、强度和抗腐蚀性等。 (2)影响零件的配合稳定性。 (3)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密封性、产品外观及表面反射能力等。 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

1、取样长度lr : 取样长度是在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取的一段与轮廓总的走向一致的长度。 规定:取样长度范围内至少包含五个以上的轮廓峰和谷如图5-2所示。 图5-2 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和轮廓中线 1.评定长度ln : 评定长度是指评定表面粗糙度所需的一段长度。 规定:国家标准推荐ln = 5lr ,对均匀性好的表面,可选ln > 5lr, 对均匀性较差的表面,可选ln < 5lr 。 2.中线: 中线是指用以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一条基准线。有以列两种: (1)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线上各点的纵坐标值Z (x )的平方和 为最小,如图5-2 a 所示。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在取样长度内,将实际轮廓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使上下面 积相等的直线。如图5-2 b 所示。 三.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国家标准GB/T3505—2000规定的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有:幅度参数2个,间距参数1个,曲线和相关参数1个,其中幅度参数是主要的。 1、轮廓的幅度参数 (1) 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Z (x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5-3a 所示。 Ra 的数学表达式为: Ra = lr 1 lr x Z 0)(dx 测得的Ra 值越大,则表面越粗糙。一般用电动轮廓仪进行测量。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示范教案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4?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5?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功能。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形象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重要意义。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 却不能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细胞膜的 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 细胞存在边界细胞膜。

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削艙不需要或有書的检履细匏需養的#质 咄胞罠广 + 代谢废愉、细胞分泌抗侔尺激肃等物质 注意: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 (1)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 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推测的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习题带答案详解

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元素是() A.C、H、O B.C、H、O、N C.C、H、O、P D.C、H、O、N、P 解析:选D。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故组成细胞膜的基本元素是C、H、O、N、P。 2.(2013·广州六中高一检测)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 C.糖蛋白D.脂蛋白 解析:选C。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说明该成分含有蛋白质;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成分含有还原糖,故该成分是糖蛋白。 3.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取的细胞和处理的方法分别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D.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解析:选C。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所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优于白细胞,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要使细胞涨破则应用清水。 4.(2013·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C.相邻两个细胞的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解析:选C。相邻细胞间的交流也可通过胞间连丝和激素传递完成。 5.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食物中的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C.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以用除去植物细胞壁的方式除去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过程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概念:细胞膜-cell membrane亦称为质膜-plasmalemma,质膜和细胞内包被各种细胞器的膜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主要为脂质-lipid、蛋白质-protein,还有一些糖类。 液态镶嵌模型:膜的基架是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一)、脂质双分子层:主要由磷脂-phospholipid、胆固醇-cholesterol、和少量糖脂-glycolipid 组成。 成分:磷脂占总量百分之七十以上,胆固醇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糖脂不超过百分之十。 a、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双嗜性分子 (二)、细胞膜的蛋白: (三)、细胞膜的糖类: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原发性或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其中,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原发性或继发性主动转运是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和物质团块的跨膜转运方式。 (一)、单纯扩散(简单扩散)--无饱和现象 概念: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②不耗能。 扩散物质: 扩散速率: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概念: 膜蛋白分类: 1、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无饱和现象 门控特性 2、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1)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概念: 分类:单(物质)转运—单(物质)转运体、同向转运—同向转运体、反向转运或交换—反响转运体或交换体。 胰岛素抵抗 (2)原发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概念: 点:离子泵(钠—钾泵、钙泵)、质子泵(H+,K+—ATP酶,H+—ATP酶)、能量(ATP的分解)离子泵本质是ATP酶,可将细胞内ATP水解为ADP,自身被磷酸化而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完成离子的逆浓度梯度或(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A、钠—钾泵(钠泵、Na+,K+—A TP酶): 概念: 主要分布:在质膜上或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 正常时胞内K+浓度为胞外的30倍左右,胞外Na+浓度为胞内的10倍左右。一个细胞约将

第一节细胞膜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学习目标 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重点)。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重难点)。 |基础知识| 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原理:将动物细胞放在,细胞,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得到。 2.实验过程及结果 选材:猪(或牛、羊、人)的稀释液 ↓ 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 ↓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低倍镜→高倍镜) ↓ 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引(引流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 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 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二、细胞膜的成分及与功能的关系 1.成分 2.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1)功能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

(2)与脂质或蛋白质结合为糖脂或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 有关。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 的系统,保障细胞 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方式 实例 间接交流 激素随血液将信息传递给 直接接触 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形成通道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 交流信息 1.主要成分? ???? 纤维素 果胶 2.功能: 细胞 |自查自纠| 1.选用兔、鸡的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该类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 2.制备细胞膜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 ) 3.细胞膜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脂质、糖类、蛋白质。( ) 4.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 5.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6.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 探究点一 体验细胞膜制备的方法 1.实验材料的选择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模块4 表面粗糙度 一、选择与填空题 1.表面粗糙度属于误差。 2.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反映表面接触刚度和耐磨性的参数是。 A. t p B. R a C. R y 3.取样长度是指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长度。 4.表面粗糙度所研究的是波距在范围的几何形状误差。 A. 1~10mm B.<1mm C.>10mm 5.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和选择取样长度,主要是为了限制和削 弱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6.能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的参数是。 A. R a B. R z C. R y 7.表面粗糙度的六个评定参数中,R a、R z、R y、为,S m、 S、t p为。 8.表面粗糙度参数选择时,应优先选用。 A. R a和R z B. R a C. R y 9.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所具有的间距 和峰谷不平度。 10.表面粗糙度参数中,采用触针法测量的是。 A. R a B. R z C. R y 11.当测量面积很小,象顶尖,刀具的刃部等表面,通常选作为测量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A. R a B. R z C. R y 12.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和。 13.在表面粗糙度三个主要评定参数中,能反映表面峰、谷尖锐程度的参数 为。 A. R a B. R z C. R y 14.在表面粗糙度参数中,能反映表面外观质量和可漆性的参数 是。 A. S m B. t p C. R z 15.标准推荐优先选用Ra,因为测Ra参数通常是用效率很高的 进行连续测量,其所测Ra值常用的范围为。 二、判断题 1. 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越光滑,使用性能越好,所以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越好。 () 2. 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能间接评价表面峰、谷尖锐程度的参数为Ry。 ()

2019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8J 1 ?最能代表细胞膜基本化学成分的 一组化学元素是 (B ) A. C 、H 、ON B. C H 、ON P C. C 、H 、O S P D. C H 、O Mg Fe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 C H O N, 有的还有S 和P ,组成磷脂的元素有 C H 、O P 和M 可见,组成细胞膜的必不可少的化学 元素有C 、H O N P 。 2. 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 体现在哪些方面 (A ) ①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② 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也要排出细胞 ③ 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 ④ 环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 胞,如某些病菌和病毒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3.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 是 (D ) A. 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解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里, 细胞不易破裂,很难得到细胞膜,所以不能用植物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它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4. 下列生物或细胞具有细胞壁的是 B. 红细胞 C. 胰岛A 细胞 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无细胞壁。 第三章第1节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神经细 胞里有细胞核和许多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它们的膜与细胞膜混在一起,不易分开,因此也不 能用神经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细胞器,利用 A.花粉 D.流感病毒 [解析]花粉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红细胞、胰岛 A 细胞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素养演练〕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

课题: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能力目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课前预学】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 2. 细胞膜的成分:①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 占() ②细胞膜的成分占() 占() ③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和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成分:主要是和。 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和。 【学习活动】 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基础知识 1.材料:人或哺乳动物的。 2.原因:①因为动物细胞没有____________。 ②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方法:把细胞放在中,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细胞内物质流出来,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 4.步骤: 选材:猪(或人、牛、羊)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由到)。 滴蒸馏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在另一侧用吸引。(引流法) 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结果:消失,细胞增大,细胞,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5.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内进行,要获得较纯的细胞膜可以借助_________法。 ●典型例题 6.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时,用来稀释血液的液体是() A.生理盐水 B.1.5%的氯化钠溶液 C.蒸馏水 D.0.3g/ml的葡萄糖溶液 7.将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红细胞的状态变化是() A.不能判断 B.正常状态 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8.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而不用鸟类的这是因为()A.哺乳动物红细胞数目较鸟类的多,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较薄,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只有细胞膜而没有其他膜结构,而鸟类的红细胞内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二、细胞膜的成分●基础知识 9.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___。 10.其中_________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________约占40%,___________ 占2%~10%。 11.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___________ 最丰富。 12.细胞种类不同,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有差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3.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了和等物质。 ●典型例题 14.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糖被、蛋白质 B.磷脂、蛋白质 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磷脂、蛋白质、核酸 15.细胞膜在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质和蛋白质 三、细胞膜的功能●基础知识 16.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使细胞成为的系统, 保障了细胞的相对稳定。 1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①细胞需要的可以进入细胞,细胞或对细胞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 ②细胞合成的、等物质及细胞产生的废物要排到细胞外。 ③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有些、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18.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①细胞分泌的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 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激素传递信息的过程。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 之间的结合。 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通过形成的进行信息传递,如高等植物细胞的。 主设计人:秦铁军使用时间:审核: 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内容标准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1.概述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2.分析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生命观念——通过对细胞膜的 学习建立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 水平二2.科学探究——领悟细胞膜结构 探索过程的科学方法。 水平一3.科学思维——流动镶嵌模型及 其解读。 水平一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细胞膜的功能 ———————————————知识梳理———————————————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因为只有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才有识别该信息分子的“受体”(糖蛋白),故信息只

能传递给靶细胞 ———————————————素养提升———————————————科学探究——探究质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控制”作用 下列为鉴别细胞活性的染色排除法流程。 (1)请依次填出①~③相关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请解释染色排除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不呈红色呈红色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生命观念——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思考: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

(word完整版)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实验面面观:体验细胞膜制备的方法 1.实验原理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选择动物细胞更易制备细胞膜。 (2)动物细胞在清水(低渗溶液)中易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3)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各种具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核膜、细胞器膜分离的麻烦,经离心即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2.实验流程 制作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红细胞稀释液后,加盖盖玻片 ↓ 低倍镜观察:寻找观察点,并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 高倍镜观察 : ????? 前测:用高倍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 ↓引流法: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在另一侧 ↓ 用吸水纸吸引 后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 胞破裂,内溶物流出 【注意】 1.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 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 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2.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3.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4.如果该实验过程在试管中进行,要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破裂后,还必须经过离心、过滤才能成功。 二、细胞膜的成分: 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 、H 、O 、N 、P 等。 2.主要成分: ① 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还有胆固醇。 ② 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③ 糖类(2%-10%):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 【注意】 (1)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多。 (2)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等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导学案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边界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 2.细胞膜成分和功能 二、预习内容 体验细胞膜制备方法 1.实验原理:(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一种膜结构 (2)红细胞在中吸水胀破 2.目的要求: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 3.材料用具:猪血,蒸馏水,滴管,吸水纸,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4.方法步骤:(1)稀释:向新鲜的猪血中加适量的。 (2)制片:用滴管吸取少量,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 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观察:将制成的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用引流法 使装片中的吸水。 细胞膜成分: 细胞膜功能: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把他们填在下面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细胞膜制备方法 1.原理:(1)为什么不选植物细胞? (2)为什么不选其他动物细胞? (3)为什么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方法步骤 如果此实验在试管中进行,还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二)细胞膜成分 功能复杂细胞膜,种类数量较多 (三)细胞膜功能(1)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2)控制出入细胞。细胞需要的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而细胞不需要,或是就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内合成的和等物质可以被分泌到细胞外。 (3)进行细胞间的。如细胞分泌的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相邻细胞 的,信息从一个细胞传给给另一个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四)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和,对植物细胞有 的作用。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红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胰腺细胞 D、骨胳肌细胞 2、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抗体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 B、使细胞呈现特定的形状 C、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出入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与具有蛋白质衣壳的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到这一异物并产生 相应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 SARS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 A、磷脂分子 B、蛋白质 C、蛋白酶 D、糖类 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功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A、脂质不同 B、磷脂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水不同 5、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复杂细胞器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课后练习提高 1、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 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高一生物:第一节 细 胞 膜(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生物:第一节细胞膜(教 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高一生物:第一节细胞膜(教学方案)教材简介: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人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生物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第一节细胞膜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入:小实验——萝卜条的软硬对比 1、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2、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 3、新鲜的萝卜条。 小结:细胞的渗透吸收和渗透失水

高中生物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化学成分及空间结构)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除了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就象一台精密的生命机器,时刻不停地在高效、有序地运转。只有细胞的各项生理功能保持正常,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拆开细胞这台生命机器,来了解一下组成细胞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板书】: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师]:任何系统都有一个边界,边界把系统内部和外部分隔开来。例如,国与国之间有国界,人体的皮肤、黏膜就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边界。那么细胞与外界的边界呢?——细胞膜 【板书】: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创设情景1]: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的边界,那么它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具有怎样的结构,可以执行哪些功能呢?要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首先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 [展示动画过程]【板书】:一、体验细胞膜的制备过程 [师]:要制备细胞膜,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适合呢?[创设情景2]:屏幕展示几种细胞图象(叶肉细胞、肌细胞、红细胞) 上述几种细胞中,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说出原因? [师指导]:① 选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为什么?(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选择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更容易。) ②动物细胞除了细胞膜外,它的细胞核和许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与细胞膜混在一起,很难获取细胞膜,选择何种材料更好呢?如果有一种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其他有膜的结构,那么用这种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有没有这么一种细胞呢?下面我们来阅读一则小资料。(教材P41相关信息) ③能不能用鸡或鸭的红细胞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