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凹透镜成像原理与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16.93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知识点凹透镜成像公式与物像距离与焦距物理知识点:凹透镜成像公式与物像距离与焦距在物理学中,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从而产生成像的光学元件。
而对于凹透镜来说,它具有与凸透镜相反的形状,表面向内凹陷。
在学习凹透镜成像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相关的物像距离与焦距的计算方法。
一、凹透镜成像公式对于凹透镜来说,其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描述:1/f = 1/v - 1/u其中,f代表透镜的焦距,v代表像的位置,u代表物的位置。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几个成像的特点:1. 当物距u为正值时,像距v为正值,表示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后方。
2. 当物距u为负值时,像距v为负值,表示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前方。
3. 当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也为焦距f,表示成像位置在焦点上。
4. 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像距v趋近于无穷大,表示成像位置无穷远,即平行光成像。
5. 当物距u大于焦距f时,像距v为正值,实像在光轴另一侧,呈现倒立。
6. 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像距v为负值,虚像在透镜同侧,呈现直立。
通过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凹透镜在不同条件下的物像距离与焦距。
二、计算物像距离与焦距1. 计算物距与焦距:根据成像公式,当像距v取焦距f时,可得到物距u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1/f = 1/v - 1/f由此可得:1/v = 2/f,即v = f/2。
因此,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像距v为焦距的一半。
2. 计算物距与像距: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
假设焦距为f,物距为u,根据成像公式可得: 1/f = 1/v - 1/u将焦距f代入,得到:1/f = 1/v - 1/f由此可得:1/v = 2/f - 1/u再次整理,可得:v = fu / (u - 2f)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凹透镜在给定物距u下的像距v。
同时,根据符号的正负以及值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出成像的位置与特点。
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凹凸透镜作为光学器件的一种常见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摄影、眼镜、显微镜等等。
在研究和应用凹凸透镜时,了解它的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凹凸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一、凹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凹凸透镜是一种具有弯曲形状的光学透镜,其外形可以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两种类型。
凹透镜呈现内侧弯曲的形状,而凸透镜则呈现外侧弯曲的形状。
凹凸透镜的背面是薄于的中央部分,称为"光轴"。
透过凹凸透镜的光线会根据透镜的曲率和入射角度的不同而发生折射和聚焦。
二、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凹凸透镜在成像时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入射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会发生向外发散、减小的折射效果,因此,凹透镜具有使入射光线发散的特点。
对于凹透镜,成像的特点主要有两种情况:a.物体远离凹透镜:此时,成像的物体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也就是说,物体和成像的位置都位于透镜的同一侧。
b.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附近:此时,凹透镜将入射光线分散成平行光线,因此无法形成实像。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入射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向内集中、放大的折射效果,因此,凸透镜具有使入射光线集中的特点。
对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主要有两种情况:a.物体远离凸透镜:此时,成像的物体为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就是说,物体和成像的位置位于透镜的两侧。
b.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此时,凸透镜将入射光线集中成相交的形式,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凹凸透镜的成像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凹凸透镜的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可以使用以下的计算方法:1.焦距计算:对于一面具有弧度r的凹凸透镜而言,其焦距f可以通过公式f = r/2来计算。
2.成像位置计算:对于凹透镜而言,可以使用公式1/f = 1/v - 1/u来计算成像位置v,其中v为成像距离,u为物体距离。
对于凸透镜而言,公式为1/f = 1/u- 1/v。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中常见的两种透镜,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原理和成像规律。
1. 凸透镜的原理及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中心厚度较薄,边缘厚度较厚。
当平行光线垂直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凸透镜的形状,折射后的光线会向凸透镜的中心汇聚。
以下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 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于焦点处。
这个焦点被称为凸透镜的主焦点。
- 光线从凸透镜的主焦点射入时,会变成平行光线。
- 光线从凸透镜的焦点外部射入时,会发生发散。
2. 凹透镜的原理及成像规律:
凹透镜的中心厚度较厚,边缘厚度较薄。
当平行光线垂直射入凹透镜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凹透镜的形状,折射后的光线会发散。
以下是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 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
这个发散点被称为凹透镜的主焦点。
- 光线从凹透镜的主焦点射入时,经过折射后会变成平行光线。
- 光线从凹透镜的焦点外部射入时,会向凹透镜的主焦点汇聚。
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当光线通过透镜时,它们的原理都是基于光线的折射。
透镜的形状决定了折射后的光线的行为,从而形成实际或虚拟的成像。
需要注意的是,透镜的成像规律仅适用于薄透镜和较远处的物体。
对于较厚的透镜、近距离的物体和光学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可能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光线追迹和光学公式。
凸透镜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简介凸透镜(convex lens)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F,英文为:focus),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实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
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
(记号为:f,英文为:focal length、摄影机、电影放映机、幻灯机、lens)等。
主轴: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球心C1.C2O点是透镜的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焦点F到凸透镜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物距,用u表示。
像距: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像距,用v表示。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关于符号的正负:物距u恒取正值。
像距v的正负由像的实虚来确定,实像时v为正,虚像时v为负。
凸透镜的f为正值,凹透镜的f为负值。
)公式变形后可以得到f=uv/(u+v) 或u=vf/(v-f)或v=uf/(u-f)如何得到成像公式光经过凸透镜只在中间(这里的y轴处)发生一次折射。
(虽然字母多了点,最后有用的只有几个)图注:x(红)轴-凸透镜主光轴y(蓝)轴-凸透镜O-光心F -焦点f-焦距u-物距v-像距a-物体长度紫线-通过光心的光线橙线-平行光线绿线-平行光经过焦点把绿线、紫线的直线解析式求出来:绿线,y=-(a/f)x+a;紫线,y=-(a/u)x 下一步就是求出两交点坐标(其实只用求横坐标v就可以了)y=-(a/f)x+a=-(a/u)x x/f-1=x/u ux-uf=fx 其中,x即为v uv-uf=fvuv=vf+uf除以v+u f=uv/(u+f)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区别方法1. 2.聚焦法(射入平行光,会聚的是凸透镜,发散的是凹透镜) 3.放大法(把透镜放到字上,看照后的字是放大是凸透镜,缩小是凹透镜) 4.摇晃法(将透镜放在字上,向一侧移动,字的方向与透镜移动方向相同的是凹透镜,相反的是凸透镜)与凹面镜的区别一、结构不同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凹面镜是由一面是凹面而另一面不透明的镜体组成二、成像性质不同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
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透镜成像公式透镜成像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公式,其表达式为:[ = - ]其中,( f )表示透镜的焦距,( v )表示像距,( u )表示物距。
二、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根据透镜成像公式,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u >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u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 v = 2f )。
(3)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2.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1)焦距越大:成像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2)焦距越小:成像距离越近,成像越小。
三、透镜成像应用1.照相机和摄像头: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广泛应用于摄影和监控领域。
2.投影仪和幻灯机:利用物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用于教学演示和商务汇报。
3.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焦距的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于观察细小物体。
4.望远镜和显微镜:利用透镜组的设计,实现对远处或微小物体的放大观察。
5.眼睛的成像原理:人眼相当于一个复杂的透镜系统,通过调整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透镜成像公式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求像的性质和大小。
方法:由题意知,物距( u = 30cm ),焦距( f = 20cm ),因为( u > 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求出像距( v ):[ = - ][ = - ][ = + ][ v = 60cm ]因为像距( v )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的大小小于物体的大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和计算一、凸透镜成像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时(U > 2f),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2f > U > f),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U < f),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凹透镜成像1.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时(U > 2f),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2f > U > f),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U < f),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凸透镜计算1.焦距的计算公式为:f = R / n,其中R为曲率半径,n为透镜的折射率。
2.成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
3.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m = -v/u,其中m为放大率,v为像距,u为物距。
四、凹透镜计算1.焦距的计算公式为:f = R / n,其中R为曲率半径,n为透镜的折射率。
2.成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
3.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m = -v/u,其中m为放大率,v为像距,u为物距。
五、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1.凸透镜应用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设备。
2.凹透镜应用于近视眼镜、紫外线探测器等设备。
六、注意事项1.在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成像和计算时,要注意物距、像距、焦距等参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
2.掌握透镜的光学性质,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和特点。
3.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设备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透镜。
习题及方法:一、习题1:知识点:凸透镜成像题目: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凸透镜的焦距为5cm,求成像情况。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物距U = 10cm,焦距f = 5cm,U > 2f,所以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
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一、透镜区别1、结构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
2、对光线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二、总结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规律4应用:放大镜。
规律5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三、成像实验光具座四、测量焦距1、器材光具座,光屏,刻度尺,凸透镜2、步骤①将凸透镜正对太阳②让光屏与凸透镜在另一侧承接光斑③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④当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时,固定。
在白纸与凸透镜的位置,用刻度尺(或利用圆规张角测出凸透镜中心与光斑之间的距离,截取圆规张角间长度)再测量出此时凸透镜中心与光斑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两种透镜,它们都具有特定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本文将分别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一、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是向外弯曲的,中央较厚而边缘较薄,两个球面交汇形成。
它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行进方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凸透镜使平行光线集聚、凸透镜使平行光线发散和凸透镜使平行光线无偏折。
1. 凸透镜使平行光线集聚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根据薄透镜公式可以得知,凸透镜将平行光线集聚于焦点附近,形成实像。
此时,光线经过透镜后会交汇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主焦点。
对于凸透镜而言,主焦点的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半径以及介质的折射率。
当光线由空气进入到透镜时,主焦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公式f = R/(n - 1)计算得到,其中f表示主焦距,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n为介质的折射率。
2. 凸透镜使平行光线发散当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光线会像透镜的外部发散,无法形成实像。
此时,光线似乎来自凸透镜的后方,因此透镜的虚焦点就位于透镜的后方。
与虚焦点相对应的是一束入射平行光线,它们在透镜前汇聚于透镜的前焦点。
3. 凸透镜使平行光线无偏折当平行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轴上的中心区域时,光线将无偏折,并且保持与入射方向相同的方向。
这是因为透镜的中心区域不会对光线产生偏折,相当于光线在透镜前后几乎无散射作用。
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凹透镜是向内弯曲的,边缘较厚而中央较薄,两个球面交汇形成。
与凸透镜类似,凹透镜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凹透镜使平行光线集聚、凹透镜使平行光线发散和凹透镜使平行光线无偏折。
1. 凹透镜使平行光线集聚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凹透镜会使光线发散,无法形成实像。
然而,我们可以追溯并延长反射线,得到一个虚像,该虚像看起来是通过延长的反射线后方产生的,这就是凹透镜的主焦点。
2. 凹透镜使平行光线发散与凸透镜类似,凹透镜对于平行光线的发散效果也表现为在凹透镜前发散的光线束。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常用于成像和聚焦。
在我们研究光学成像的过程中,凸透镜的光路图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通过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光路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下面,我将从成像规律和光路图两个方面来总结凸透镜的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焦距和焦点: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称为主焦点和副焦点。
主焦点是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进入的时候,折射后的光线会汇聚到的点;副焦点是光线从副光轴进入的时候,折射后的光线会汇聚到的点。
主焦点和副焦点的位置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有关。
2. 光线的折射: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会通过焦点或者副焦点。
如果折射光线通过主焦点,那么出射的光线会是平行的;如果折射光线通过副焦点,那么出射的光线会是平行的。
3. 物距和像距:物距是指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成像后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来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f = 1/v - 1/u式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4. 成像类型:根据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三种成像类型:实像、虚像和无成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是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是虚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无法通过凸透镜成像。
第二部分:凸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的光路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通过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路径来描述成像过程。
在光路图中,一般使用主光轴和副光轴来表示凸透镜的中心线。
1. 对于平行光的成像: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根据成像规律,我们可以知道:- 入射光线会经过焦点或者副焦点- 出射光线会通过主焦点或者副焦点2. 对于凸透镜的光线传递路径: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远时,我们可以采用把焦点和物体的光线传递路径绘制到光路图中。
根据光线的传递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入射光线从物体上的两个点连接到主焦点- 出射光线从主焦点经过凸透镜,然后通过物体上与入射光线对称的两个点3. 对于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当物体放置在焦点上时,根据光线的传递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 出射光线是通过主焦点,然后传递到另一侧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光路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常见的光学器件,它们在成像方面有着不同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对我们深入理解光学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应用。
一、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是中央较薄、两侧较厚的透镜,它的中心部分比较薄,两侧则比较厚。
光线在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偏折,并在另一侧形成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推导出来的。
1. 凸透镜的主焦距凸透镜的主焦距是指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所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都会汇聚到一点。
主焦距通常用符号f表示,根据凸透镜的形状和材料的折射率可以计算得到。
2. 焦点位置和物距关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的主焦距时,像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且呈现倒立、减小和实像。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主焦距时,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呈现正立、放大和虚像。
3. 放大倍数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成像物体的高度与实际物体高度之间的比值。
放大倍数可以根据成像距离和物体距离计算得到。
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是中央较厚、两侧较薄的透镜,它的中心部分比较厚,两侧则比较薄。
光线在通过凹透镜时同样会发生偏折,在另一侧形成成像。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
1. 凹透镜的主焦距凹透镜的主焦距是指光线在通过凹透镜前,所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都会被偏折成平行于主光轴。
主焦距同样可以根据凹透镜的形状和材料的折射率计算得到。
2. 焦点位置和物距关系与凸透镜相比,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有所不同。
当物体与凹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的主焦距时,像会在凹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且呈现倒立、减小和实像。
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主焦距时,像的位置在凹透镜的同一侧,呈现正立、放大和虚像。
3. 放大倍数凹透镜的放大倍数同样可以根据成像距离和物体距离计算得到,计算方法与凸透镜相同。
放大倍数决定了成像物体的大小与实际物体大小之间的比值。
透镜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
1. 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 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三)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4)、凹透镜成像光路
四)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二、凹透镜成像规律:
只能生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成虚像时,若是放大定是凸透镜生成的,缩小的一定是凹透镜生成的。
无论是什么透镜生成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生成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
一)凹透镜成像规律公式1/u+1/v=1/f(u为物距,v为相距,f为焦距,与凸透镜一样)凹
透镜成的像与物体、焦距的关系
二)对于薄凹透镜: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
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三、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区别
一)结构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
二)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成像性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
凸面镜是反射成像
凹面镜是反射成像
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
凹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主要用扩大视野。
PS: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
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光学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入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入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