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 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范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范结石的治疗,我们将 2006 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1 背景

1.1 参考文献

2 分类

2.1 结石患者分类

2.2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3 参考文献

3 诊断

3.1 影像学检查

3.1.1 造影剂过敏

3.1.2 二甲双胍

3.1.3 肾功能不全

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碘的剂量

3.1.4 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3.1.5 参考文献

3.2 结石成分分析

3.2.1 参考文献

3.3 生化检查

3.3.1 急性期检查

3.3.2 尿液检查项目(寻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

3.3.3 对检查项目的评价

3.3.4 参考文献

4 结石大小

4.1 参考文献

5 肾绞痛的治疗

5.1 镇痛

5.1.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5.1.2 预防肾绞痛复发

5.1.3 双氯芬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

5.2 参考文献

6 取石的适应症

6.1 参考文献

7 肾结石的取石

7.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7.1.2 ESWL 治疗巨大肾结石

7.1.2.1 结石所在位置

7.1.2.2 结石大小

7.1.2.3 结石成分和硬度 7.1.2.4 参考文献

7.2 肾结石经皮肾碎石术

7.2.1 并发症

7.2.2 参考文献

7.3 鹿角形结石的治疗和结石大小的重要性 7.3.1 ESWL

7.3.2 经皮肾镜取石术(PNL)

7.3.3 ESWL 联合 PNL

7.3.4 经皮手术与 ESWL 的比较

7.3.5 参考文献

7.4 肾结石开放手术取石

7.4.1 开放性手术适应症

7.4.2 手术操作

7.4.3 参考文献

7.5 药物溶石

7.5.1 感染性结石

7.5.2 磷酸氢钙结石

7.5.3 胱氨酸结石

7.5.4 尿酸结石

7.5.5 草酸钙和尿酸铵结石

7.5.6 参考文献

7.6 肾结石治疗方法的介绍

8 输尿管结石的处理方式

8.1 应用 ESWL 治疗输尿管结石

8.1.1 参考文献

8.2 结石的逆行碎石处理

8.2.1 支架处理

8.2.2 参考文献

8.3 输尿管镜碎石

8.3.1 标准内窥镜技术

8.3.2 麻醉

8.3.3 各种不同碎石设备的评估 8.3.3.1 输尿管镜

8.3.3.2 碎石设备

8.3.3.3 套石篮

8.3.3.4 扩张和置管

8.3.3.5 临床效果

8.3.3.6 并发症

8.3.3.7 结论

8.3.4 参考文献

8.4 ESWL 或输尿管镜能用于取石吗?

8.4.1 参考文献

8.5 输尿管结石积极治疗的建议

9 结石的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9.1 感染

9.2 出血

9.3 妊娠

9.4 安装心脏起博器

9.5 结石硬度

9.6 透 X 线的结石

9.7 参考文献

10 完全性或部分性鹿角形结石

11 特殊问题的处理

11.1 参考文献

12 残石碎片

12.1 参考文献

13 石街

13.1 参考文献

14 钙结石的预防措施

14.1 常规推荐

14.1.1 参考文献

14.2 预防钙结石复发的药物

14.2.1 噻嗪类药物

14.2.2 碱性枸橼酸盐

14.2.3 正磷酸盐

14.2.4 镁剂

14.2.5 别嘌呤醇

14.2.6 磷酸纤维素

14.2.7 吡哆醇(维生素 B6)

14.2.8 推荐意见

14.2.9 参考文献

14.3 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4.3.1 参考文献

14.4 胱氨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4.4.1 参考文献

14.5 感染性结石的药物治疗

14.5.1 参考文献

15 指南中所用缩略语

16 附录

A1 由已知的结石直径推算结石的近似表面积

A2 内窥镜碎石设备

A3 参考文献

1. 背景

处理泌尿系结石患者是泌尿外科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对结石患者作出最佳的临床处理需要对该病的诊断流程、急性肾绞痛的合理处理和去除结石的现代原则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为了找到可靠的依据以制定合理的预防复发的措施,必须对结石形成的病因学因素和代谢危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结石形成机制的不断深入认识和药物治疗结石的进展,整个泌尿系结石治疗领域出现了鲜明的特点。下面给出的“指南”和“推荐”是基于近年来的文献。某些治疗原则来自随机或对照研究的结果,有些“结论”来自实际的临床经验。按照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制定办公室制定的原则,各种“推荐”和“结论”根据其科学可信性被分成不同等级的证据和不同级别的“推荐”。

证据级别(LE)(表 1)和“推荐”等级(GR)(表 2)的标准如下 [1]。缩略语 LE 和 GR 用于后面的表格和“推荐”中。

各个“推荐”引用了来自最重要的相关出版物的文献。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工作

没有试图要包涵所有的文献,这对实际工作来说是不可能的。

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将“推荐”主要集中在医药方面。考虑到在卫生保健部门的财务系

统上存在多方面的地域差异,讨论相关的经济问题远超出了欧洲指南文件的范畴。虽然不同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设备在使用上具有地域差异性,但我们强调要选择对患者来说最合适、损

伤最小、并发症风险最小的诊疗方法。这并不是说其他的方法是不能用的,如果某一治疗方

法不推荐使用,我们将会特别说明。

这次出版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是对我们以前版本 [2, 3] 的修订本。

1.1 参考文献(略)

2. 分类

2.1 结石患者分类

表 3 为结石患者分类的系统。有助于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代谢评估和医学处理 [1, 2, 3]。

2.2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表 4 列出了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3 参考文献(略)

3. 诊断

3.1 影像学检查

结石患者常常表现为急性肾绞痛发作。肾绞痛发作的结石患者一般会出现特征性的腰痛、呕吐以及低热等症状,既往可能有结石病史。临床诊断需要依靠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立即决定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还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对于发热或孤立肾患者,或者尿石诊断不能肯定时,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对所有具有泌尿系结石症状的患者的诊断性检查需要可靠的影像学技术(表 5)。对

于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的患者,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IVP)是“金标准”。近年来,非增强的螺旋 CT 检查因为其快速而且无需造影剂的优点而成为另一选择 [1, 2, 3]。在随机的前瞻性研究中,对于急性腰肋部疼痛的患者非增强的螺旋 CT 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排泄性尿路造影相似 [4, 5-9]。在某些病例中,增强 CT 检查可获取肾脏功能的有关信息。CT 的一个优势是可以显示在普通平片上可透 X 线的尿酸结石和黄嘌呤结石。CT 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同时进行鉴别诊断 [7, 10]。CT 的检查虽然具有无须造影剂的优点,但检查中患者必须接受更大剂量的放射线 [3, 5, 11]。

腹部平片(KUB)联用超声检查(US)是诊断急性腰肋部疼痛患者的另一常用检查。大量的临床实践显示 KUB+US 足以诊断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患者。

某些病例需要特殊的检查如逆性肾盂造影、(经皮)顺行肾盂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

虽然血管内注射造影剂通常是放射科医生的责任,但偶尔也作为体外震波碎石中结石定位的辅助检查方法,许多泌尿外科医生也要对结石患者的放射性检查负责。因此,泌尿外科医生必须对使用造影剂的相关风险和必要的预防措施有基本的认识。3.1.1 造影剂过敏如果需要给有过敏史的患者(表 7)或有过敏风险的患者注射造影剂,必须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2, 13]:

使用低分子量、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射造影剂前 12h 到 2h 给一次皮质醇激素(如强的松龙 30mg)。

注射造影剂前 1h 肌肉注射一次抗组胺药物(如氯马斯汀 2mg)

3.1.2 二甲双胍

造影剂诱发的无尿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可能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14-16]。这是由于二甲双胍在体内的滞留而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乳酸性酸中毒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肾功能不全(即血清肌酐>130μmol/L)的患者,注射造影剂要特别注意。

按照欧洲泌尿生殖系放射学会的“推荐”[12, 13],所有正在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造影前都必须检测血清肌酐水平。

正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如果血清肌酐正常,可以注射造影剂,但检查开始时须停服二

甲双胍,检查后 48 小时血清肌酐仍保持正常才可继续服药。

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在停服二甲双胍 48 小时后注射造影剂。如检查后

48 小时血肌酐保持在检查前水平,可继续服药。

如果肾功能未知,则应选择其它的影像学检查。

如果肾功能未知或者肾功能不全且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已经注射了造影剂,应立即

停服二甲双胍,水化治疗使 24 小时内尿量≥100ml/h,同时监测血肌酐、乳酸、血 pH 值。乳酸性酸中毒表现为呕吐、嗜睡、上腹痛、厌食、呼吸深快、腹泻及口渴,实验室检查血 pH 值<7.25,血清乳酸浓度>5mmol/L[14, 16]。

3.1.3 肾功能不全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可导致肾灌注减少,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血管阻力增加。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三天内,血肌酐上升了 25% 或44μmol/L,找不到其他原因可以解释,可诊断为造影剂的肾毒性。

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前必须留心以下的危险因素:

血肌酐值高

脱水

年龄大于 70 岁

糖尿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同时服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氨基糖苷类药(必须停服至少

24 小时)

伴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最好采用其它方式检查,或在检查前充分水化。

避免在 48~72 小时内重复注射造影剂。

碘的剂量

肾功能不全是指血肌酐≥140μmol/L 或者肾小球滤过率≤70ml/min。

对于肾小球滤过率为 80~120ml/min 的患者,碘的剂量不应超过 80~90g。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 50~80ml/min,碘的剂量不应超过肾小球滤过率(ml/min)除以体表面积(1.73m2)[12, 13]。表 6 列出了肾小球滤过率与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7]。

对于血清 / 血浆肌酐水平高于140μmol/L(1.6mg/100ml)的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前后充分水化有助于预防肾脏损害。为了预防由造影剂引起的肾衰,推荐注射造影剂前日给予 N- 乙酰半胱氨酸 600mg 两次 [18]。

3.1.4 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怀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前应检查 TSH(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这些患者在没有进行合理的治疗前不应使用造影剂。

3.1.5 参考文献(略)

3.2 结石成分分析

无论是自然排出的结石、通过手术取出的结石还是碎石后排出的结石都应进行成分分析 [1-5]。优先选择的方法是 X 线衍射分析法和红外线光谱分析法。任何结石患者至少应收集一块结石进行成分分析。当出现药物治疗、饮食习惯、环境、疾病等方面的改变可能导致结石成分发生变化时,应再次进行结石成分分析。

如果没有收集到结石,可根据以下检查对结石成分做出判断:

胱氨酸定性检查(如:硝普钠试验,Brand 试验 [6],或其它胱氨酸检查)。

菌尿 / 尿培养(如果尿培养阳性,则检查是否为产尿素酶的微生物)。

尿沉渣镜检发现磷酸镁铵或胱氨酸结晶。

血清尿酸盐(对于可能为尿酸或尿酸盐结石的病例)。

尿 pH 值(尿酸结石患者低,感染性结石患者高)。

结石的放射学影像特征。

适当的定量或半定量结石成分分析可以判定结石的成分或结石的主要成分。

以下非感染性钙结石为不透 X 线的结石:

草酸钙结石

?一水草酸钙结石

?二水草酸钙结石

磷酸钙结石

?羟基磷灰石

?碳磷灰石

?磷酸八钙结石

?磷酸氢钙结石

?白磷钙石

以下非感染性结石被归类为尿酸 / 尿酸盐结石:

尿酸结石

尿酸铵结石

尿酸钠结石

感染性结石有以下几种典型成分类型:

磷酸镁铵结石

碳磷灰石

较为少见的结石成分还包括 2, 8- 二羟腺嘌呤,黄嘌呤和各种药物的代谢产物(如:磺胺类药物,印地那韦)。与感染有关的钙结石、尿酸 / 尿酸盐结石以及胱氨酸结石皆被归类为“感染石”。

3.2.1 参考文献(略)

3.3 生化检查

3.3.1 急性期检查

对于结石急性发作的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

尿沉渣 / 试纸法检查找红细胞。

白细胞和细菌(亚硝酸盐)。

pH 值。

血清肌酐(评估肾功能)。

对于那些发热的患者,应检查其 C- 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和尿培养。

对于出现呕吐的患者,应测定其血钠和血钾的水平。为了避免以后因查找代谢危险因素而重复抽血,可同时检查其血钙及血清尿酸盐水平。

3.3.2 尿液检查项目(寻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

为了对结石形成的代谢性危险因素进行鉴定,在表 9 中列举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结石的分析方案。

建议为每一次分析收集两份尿样。必要时,可重复采集尿样 [1-3]。正如表 8 中所列举的例子一样,有多个尿样采集方案可供选择。

盐酸可预防贮存的尿样析出草酸钙和磷酸钙沉淀。盐酸也消除了维生素 C 对草酸盐的氧化作用。在酸化的尿样中,尿酸盐会产生沉淀,如果需要检查尿酸盐的排泌,则必须碱化尿样使尿酸盐沉淀溶解。添加了叠氮化钠的尿样也可进行尿酸盐分析。为了测定尿液的 pH 值,需要收集不加盐酸的尿样,可对用叠氮化钠保存的尿样进行测定。对于夜间采集的尿样,其 pH 值的测定必须在收集后立即进行才有效,因为尿液存放一段时间后,其 pH 值可能发生改变。

非复杂性结石患者是指那些在结石首次发作后未复发或是较长间期后出现轻度复发者(类型 So,Rmo,见表 3)。在表 10 中列出了在此类患者中推荐进行的结石、血液(血清,血浆)以及尿液分析。

复杂性结石患者是指结石反复复发的患者,可伴有或无肾内残石和特别的危险因素。首次结石发作伴有残石的患者也可以归为此类(类型 Rs、Sres、Rm-res,见表 3)。在表 11[4-12] 中列出了在此类患者中推荐进行的结石、血液以及尿液分析。至少推迟到取石或梗阻发作 4 周以后再收集尿样,若存在感染或血尿则不宜收集尿样。表 12[13-18] 中列出了可能要做的特殊检查。

3.3.3 对检查项目的评价

测定血清 / 血浆钙是为了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PT)或其他与高钙血症有关的疾病。若血钙浓度高(>2.60mml/L),应通过复查血钙、测定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来确诊或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19-24]。

对未分析结石成分的患者,血清高尿酸加上可透 X 线的结石应考虑尿酸结石。这里要强调的是,尿酸结石在平片(KUB)上不显影,但在 CT 片上可以清楚的显示。

应该用禁食晨尿(或新鲜晨尿)测定尿 pH 值 [25]。禁食晨尿 pH 高于 5.8 可考虑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肾小管酸中毒(RTA)[26]。在同一份禁食晨尿或新鲜晨尿样本中,菌尿和胱氨酸尿可通过特定检查排除或确诊 [27]。

测定血清钾是为了获得对可疑的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的进一步的支持。低钾血症伴低枸橼酸盐尿可能是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失败的一个原因。

建议收集两份尿样是依据观察到这种方法可增加尿液异常的检出率。不同的收集时间如 24 小时,16 小时,17 小时,12 小时,4 小时或甚至新鲜尿样有利于提供一组正常值 [4-7]。

必须强调的是用于分析草酸、枸橼酸、磷酸的尿液样本必须先酸化,最好用盐酸。必须酸化的理由如下:

在尿样采集和保存阶段保持钙、草酸、磷酸处于溶解状态。

预防尿样中细菌生长并改变尿液成份。

预防体外维生素 C 对草酸的氧化作用 [28, 29]。

可在酸化的尿样中进行测定的成份如下:

钙、草酸钙、枸橼酸、镁、磷酸、尿素、钠、氯化物和钾。

尽管肌酐的浓度可能受到轻微的影响,但应用肌酐相关变量(同一份尿样),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酸化的尿样中尿酸盐形成尿酸,可将尿样重新碱化后进行分析,或用未酸化的尿样测定尿酸。

尿素、磷酸盐、钠、钾的测定用于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

对尿素、磷酸及钠离子的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对治疗的意义。蛋白摄入量可通过测定尿素排泄量(Uurea,mmol/L)及尿量(以升计算)来计算,如下 [30]:

24 小时蛋白摄入量(克)=(Uurea×0.18)+13

可利于以下公式对草酸钙(AP[CaOx] 指数)和磷酸钙(AP[CaP] 指数)的离子活度积进行计算 [31-37]:

AP[CaOx] 指数 =1.9×Ca0.84×Ox×Cit-0.22 × Mg-0.12×V-1.03 该公式中,尿液以升进行计算,尿样中的各种离子以 mmol 计算,收集 24 小时尿时系数是 1.9,16 小时系数是 2.3。其他时段的系数请参考文献 5。

AP[CaOx] 指数约为 108×APCaOx(AP[CaOx] 为草酸钙离子活度积)。24 小时尿样中的 AP[CaOx] 指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AP[CaP] 指数 =2.7×10-3×Ca1.07×P0.70×(pH-4.5)6.8×Cit-0.20×V-1.31 AP[CaP] 指数约为 1015×APCaP(AP[CaP] 为磷酸钙离子活度积),其他时段的系数参见文献 5。

研究表明尿液成份异常与病情重度的钙结石有关 [38-4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尿液中单个指标的异常即提示存在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但是导致结石形成的尿液过饱和和结晶

作用是由多种尿液成份的协同作用形成的。

钙结石患者的其他分析简要列于表 12。偶尔会使用钙负荷试验,但该试验现在已很少应用于临床 [13]。

3.3.4 参考文献(略)

4.结石大小

结石的大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在文献中,以结石的最大直径表示其大小是最常用的方法,比如,以在平片上测得的结石长度表示。对于大多数结石来说,当知道了结石的长(l)和宽(w),可以估计结石表面积(SA)[1]:

SA=l×w×π×0.25

要快速估计结石表面积,请参看表 A1(附录)。

结石表面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和 CT 扫描获得,但这些方法也并不都是那么简单的。借助于表面积,结石体积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 [2]:

结石体积 =0.6×SA1.27

在本指南中,我们给予的“推荐”是基于结石表面积和结石的最大直径。

4.1 参考文献(略)

5.肾绞痛的治疗

5.1 镇痛

对于急性结石发作的患者,止痛通常是最紧急的医疗措施。止痛包括通过不同的方法给予下面的药物:

. 双氯酚酸钠(LE:1b)

. 消炎痛

. 布洛芬

. 盐酸氢吗啡酮+硫酸阿托品

. 美沙莫托

. 喷他佐辛

. 曲马多

5.1.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对双氯芬酸钠和 spasmofen(一种麻醉镇痛药)[1] 的双盲研究显示:双氯芬酸钠的效果好且副作用少。在另一项使用安慰剂的双盲研究中 [2],双氯芬酸钠的治疗效果同样被明确证实。

当双氯芬酸钠被用来与酮洛芬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两种药的效果并无差别[3]。而且,当给予 NSAIDs 时,肾绞痛的患者的输尿管阻力指数将会减小 [4]。

推荐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使用双氯芬酸钠开始镇痛(表 13),如果疼痛持续性存在,则改用可供选择的其他药物。氢吗啡酮和其它阿片类药物应避免单独使用,与阿托品联用可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评价:在法国,酮洛芬是唯一被认证的治疗肾绞痛的药物。对于有禁忌症(孕妇)或者对 NSAIDs 过敏的患者来说,可以用盐酸吗啡替代,但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副作用。

5.1.2 预防肾绞痛复发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显示:在肾绞痛发作的前 7 天中,给予双氯芬酸钠

50mg,一天 3 次,其肾绞痛的复发显著减少。在治疗的前 4 天给药,治疗效果最为显著[5]。对于有希望可以自行排石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来说,给予双氯芬酸钠的栓剂或片剂,50mg,一天 2 次,3~10 天,可有效缩短炎症过程、减少疼痛复发的风险。应该指导患者如何过滤尿液以获得排除的结石来进行成分分析。我们应该使用合理的方法保证结石的排出和肾功能的正常。当用药物不能缓解疼痛,应通过支架管、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N)或取石来保证尿液引流。

5.1.3 双氯芬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

尽管对于一个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双氯芬酸钠会对其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于功能正常的肾并无影响 [6]。

5.2 参考文献(略)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DOC)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 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范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范结石的治疗,我们将 2006 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1 背景 1.1 参考文献 2 分类 2.1 结石患者分类 2.2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3 参考文献 3 诊断 3.1 影像学检查 3.1.1 造影剂过敏 3.1.2 二甲双胍 3.1.3 肾功能不全 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碘的剂量 3.1.4 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3.1.5 参考文献 3.2 结石成分分析 3.2.1 参考文献 3.3 生化检查 3.3.1 急性期检查 3.3.2 尿液检查项目(寻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 3.3.3 对检查项目的评价 3.3.4 参考文献 4 结石大小 4.1 参考文献

5 肾绞痛的治疗 5.1 镇痛 5.1.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5.1.2 预防肾绞痛复发 5.1.3 双氯芬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 5.2 参考文献 6 取石的适应症 6.1 参考文献 7 肾结石的取石 7.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7.1.2 ESWL 治疗巨大肾结石 7.1.2.1 结石所在位置 7.1.2.2 结石大小 7.1.2.3 结石成分和硬度 7.1.2.4 参考文献 7.2 肾结石经皮肾碎石术 7.2.1 并发症 7.2.2 参考文献 7.3 鹿角形结石的治疗和结石大小的重要性 7.3.1 ESWL 7.3.2 经皮肾镜取石术(PNL) 7.3.3 ESWL 联合 PNL 7.3.4 经皮手术与 ESWL 的比较 7.3.5 参考文献 7.4 肾结石开放手术取石 7.4.1 开放性手术适应症 7.4.2 手术操作 7.4.3 参考文献 7.5 药物溶石 7.5.1 感染性结石 7.5.2 磷酸氢钙结石 7.5.3 胱氨酸结石 7.5.4 尿酸结石 7.5.5 草酸钙和尿酸铵结石 7.5.6 参考文献 7.6 肾结石治疗方法的介绍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结石成分分析及现状

结石成分化学分析及其应用 摘要: 目的:果:发现尿石症男性多于女性(2.4:1),上尿路多于下尿路(12:1)。尿石成分多为混合结石,鲜有单一成分,其中,尿酸、磷酸钙、草酸钙及磷酸镁铵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1%,84.2%、78.9%及73.7%。结论:尿石症成分以尿酸、磷酸镁铵、草酸钙及磷酸钙为主,少有单一成分结石;发病可能与该地区人们饮食习惯及过去尿路感染治疗不正规有关,这对尿石症的治疗及预防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尿路结石; 化学分析; 成分 尿石症是泌尿系常见病之一,病因很复杂,有多种学说解释其发生机制[1 ],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对尿路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为深入探讨尿石成因以及治疗预防结石提供重要的线索及依据。尿路结石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的及化学的方法,,运用简易化学分析法进行结石分析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对本地区收集来的540例尿路结石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 1. 1 标本来源系本地区门诊及住院患者自行排石,体外碎石或手术而获得的尿路结石。 1. 2 试剂盒试剂盒由广州医学院附属一医院泌尿外科结石成分分析实验室提供。 2方法 2. 1 取出结石标本,用蒸馏水洗净结石表面的污物后置于干燥箱50C以下2-4小时或置于室温中待自然干燥后备用。实现量度结石的大小、重量,观察结石的颜色、外形和性质并记录,然后将结石用研钵磨成粉末,取适量(1-2mg)于白色磁板各凹形孔内及2支试管,按操作方法加入各种试剂。根据颜色变化及反应判断结果。 2. 2 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按分析步骤进行。按结果判定表判定为单一结石或复杂结石。 3 结果 3.1 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结石的部位540例中男性381例(70.6%),女性159例(29.4%),男女比例为2.4:1。其中90%为28—55岁。上尿路结石519例(96%),下尿路结石21例(4%)。 3.2 结石重量及外观送检结石重量集中在5—50g,,平均16.3g,。结石色泽为灰白,多以磷酸钙为主,体积大;草酸钙结石为主则多为褐色及深褐色,质硬;磷酸镁铵结石呈污灰色,质松软;单纯尿酸结石少见,但结石中尿酸检出率高。 3.3 结石的化学成份540例尿石化学成份定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540例尿石化学成份定性分析结果 尿石化学成份 结石部位总计肾输尿管膀胱例数% 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257 60 6 323 59.8 草酸钙+磷酸钙+尿酸66 37 0 103 19 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14 5 0 19 3.5 尿酸+磷酸镁铵12 25 9 46 8.5 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 5 5 0 10 1.9 胱氨酸0 0 6 6 1.1 其他11 22 0 33 6.1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义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义 发表时间:2017-11-08T16:54:55.9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李瑞宝李碧君林伟明农毅陈奇彪黄华聪 [导读] 通过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患者的日常饮食饮水、用药及生活习惯提供指导,积极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03 【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结石的成分,并对防治泌尿结石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0例泌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的成分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泌尿结石成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混合结石最为常见,其中含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306例(95.63%),含碳酸磷灰石195例(60.94%),磷酸铵镁90例(28.13%),尿酸类结石14例(4.38%);上尿路结石各成分所占比明显高于下尿路结石(P<0.05)。结论通过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患者的日常饮食饮水、用药及生活习惯提供指导,积极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防治意义 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路结石,主要包括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住院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的疾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5%,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1-2]。因此,了解泌尿系结石的具体成分并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上积极防治,是降低疾病复发率的关键。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20例泌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泌尿结石的成分,并对防治泌尿结石的意义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0例泌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区间为14~78岁,平均年龄为(38.59±3.56);上尿路结石267例,包括肾结石165例,输尿管结石102例;下尿路结石53例,包括膀胱结石34例,尿道结石19例。参与研究的所有病患资料完整,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研究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测试前将结石试用清水洗干净,放在70℃到100℃的烘箱内将结石烘干。取出结石后,将1mg结石粉末和干燥后的200mg纯溴化钾混合,浓度为0.5%~2.0%。将其放在玛瑙乳钵内研碎到2μm以下,使用压片机对混合物进行加压处理,制成半透明片,放在红外光谱槽中进行迅速扫描,并使用电脑绘制红外光谱图,自动分析结石的成分。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表示计数型指标,类型指标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x2检验,以统计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 3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混合结石最为常见,其中含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306例(95.63%),含碳酸磷灰石195例(60.94%),磷酸铵镁90例(28.13%),尿酸类结石14例(4.38%),具体见表1。表1 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n=320,%) 3讨论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设计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结石的治疗,我们将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OO五年十月 目录 1 简介 (1) 2 结石患者分类 (1) 3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 4 诊断 (2) 4.1

影像学诊断 (2) 4.2 实验室检查 (3) 5 治疗 (5) 5.1 缓解疼痛 (5) 5.2 取石 (6) 5.2.1 术前评估 (6) 5.2.2 治疗方法选择 (6) 5.2.3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7) 5.2.4 肾结石取石的基本原则 (9) 5.3 钙结石的预防措施 (10) 5.4 钙结石的药物治疗 (11)

5.5 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6 胱氨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7 感染性结石的药物治疗 (13) 6 总结 (13) 1.简介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一生患结石的风险在5—10%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率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任何类型结石都有可能复发,而且在临床上复发性结石多见,是治疗和预防的重点。 2.结石患者分类 基于结石的化学组成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结石患者分为不同类型(见表1)。 表1:结石患者分类 描述 缩写 感染性结石 INF 非钙结石尿酸/尿酸钠/尿UR

58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58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湖北省麻城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及构成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泌尿系结石患者580例,使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其结石成分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男378例,女202例;中年人结石例数最多,为283例;上尿路结石例数与下尿路结石例数,分别为487例与93例;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5.34%;其次为碳酸磷灰石,达到12.58%。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为主,患者以中年男性多发,结石发病部位主要为上尿路结石。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结石成分分析草酸钙碳酸磷灰石 The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in 580 patients Yuan yaomei;Zeng Linghao;Bai Haiao;Department of 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acheng,Hubei Province, 43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ingredient of urolithiasis from the patients treated by Macheng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58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ecent two years,relating to the of urolithiasis composition by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and statistics analyzed with relevant clinical data. Results The male samples more than female samples ,male [作者简介:袁耀美,男,硕士,主治医师。]was 378 and female was 202. and the majority of these patients in the middle-aged group was 283;The upper urinary calculi were 487 and lower urinary calculi were 93;The top two highest rates of components detected were calcium oxalate (75.34%) and carbonate apatite (12.58%). Conclusions Most stones in this study group were calcium oxalate and calcium carbonate apatite stones. Most of them were middle-aged males, and the location of calculi major in upper urinary. 【Key words】urolithiasis;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calcium oxalate; carbonate apatite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结石发病率、复发率以及结石组成、结构与尿石症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食,地域等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具有地域性分布特性。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法对麻城地区580例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为当地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两年(2016.1-2018.12)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路结石标本580例,男387例,女202例,年龄 11-85岁;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腹腔镜切开取石及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等手术及非手术途径获取结石样本,患者为麻城地区居民(极少数周边县市和外省患者)。 1.2 结石成分分析将结石样本收集后用灭菌用水反复冲洗,将结石表面的血迹污渍及残尿冲洗干净后,放入70℃烤箱内烘干约10min后碾碎粉末化,直接取用1mg结石标本与干燥的纯溴化钾200mg进行均匀混合 , 在玛瑙乳钵内充分研磨混匀成粉末状, 放于压片机模具中,用加压机加压3 min制成半透明状的压片,放入红外线光谱自动分析仪(兰莫德LIIR-20型)红外光谱槽中进行检测,自动生成红外光谱图及结石成分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构成比和率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数据以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

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宁国市中医院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一、肾结石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1、肾结石治疗的总体原则是解除痛苦、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有效去除结石、 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2、保护肾功能是结石治疗的中心。 3、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二)严重梗阻的紧急处理 1、梗阻合并感染可造成肾积脓、高热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 处理:(1)广谱抗生素。 (2)抗生素控制无效则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充分引 流,同时根据血培养或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留置输尿管导管或支架管亦有一定效果,但可能因脓液稠厚而引 流不畅,若体温3天仍得不到控制,需行肾穿刺造瘘。 2、梗阻合并肾功能不全、少尿甚至无尿 处理:(1)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2)若插管失败,则行超声引导肾穿刺造瘘。 (3)双侧梗阻急诊只需处理肾实质好的一侧即可。 (4)上述处理后视情况行急诊血液透析。 待感染控制,肾功能恢复后再处理结石。 (三)肾绞痛的治疗 1、肾绞痛急性发作期可以适当限制水的入量,利尿药和大量饮水可加重肾绞痛。 2、药物治疗 (1)一级镇痛药物为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50mg,口服、布洛芬(芬必得),0.3,口服、吲哚美辛栓(消炎痛),100mg,肛塞。 (2)二级镇痛药物为非吗啡类中枢镇痛药:曲马多,50mg,口服。 (3)三级镇痛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吗啡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强痛定(50~100rng,肌肉注射)等。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肾绞痛时不应单独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等解痉类药物一起使用。 (4)解痉药:①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0.3-0.5m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和654-2,10mg,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②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③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10mg,口服或舌下含化;④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口服)。 对首次发作的肾绞痛治疗应该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果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应该与阿托品等解痉药一起联合使用。 3、此外,针灸刺激肾俞、京门、三阴交或阿是穴也有解痉止痛的效果。 (四)排石治疗 去除肾结石的方法包括排石、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碎

泌尿系结石论文:312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泌尿系结石论文:312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中文摘要】了解太原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构成,结合临床资料比较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的特点及城市居住人群与农村居住人群的尿路结石成分的异同,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太原地区各医院2010年l月-2012年1 月门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和住院患者手术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 本312例,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路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7:1,发病年龄在16~84岁之间,老年泌尿系结石有增加趋势。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成分也不相同;各种成分中胱氨酸结石占1.9%(6/312),草酸钙结石占38.1%(119/312),草酸钙+磷酸铵镁+碳酸磷灰石结石占 6.4%(20/312),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42.0%(131/312),黄嘌呤结石占1.0%(3/312),磷酸铵镁结石占2.2%(7/312),碳酸磷灰石结石占3.8%(12/312),无水尿酸结石占1.6%(5/312),无水尿酸+草酸钙结石占2.9%(9/312)。上尿路结石占76.6%(239/312),下尿路结石占23.4%(73/312),比例为3.2:1。城市患者180例,农村患者132例,比例为1.36:1。结论:了解本地区尿路结石化学成分构成及分布状况,为预防结石的形成和复发、指导结石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in Taiyuan area and toprovide reference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 时间:2014-02-12 单纯尿路感染 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 入性操作的ASB患者。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进行治疗。 5.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在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口服以下药物之一:如SMZ-TMP半片或一片、TMP 50mg、呋喃妥因50mg(为防止肾功能损害,在长期使用以上药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100mg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对已绝经女性,可加用雌激素以减少复发。本疗法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反复再发,则再给予此疗法l~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外科抗菌药物应用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特殊情况下泌尿系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包括妊娠期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泌尿和男生殖系感染时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 本期文献荟萃小编节选《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以飧读者。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 .各型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和药物治疗 (l)无症状菌尿: 推荐在妊娠早期行尿培养检查,若结果阳性应及时治疗。 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 5~7 天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 1 -4 周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2) 急性膀胱炎: 妊娠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 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 7 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 1 / 10

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磷霉索治疗。 治疗 l 周后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 1 25-250mg 或呋哺妥因 50mg 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3)急性肾盂肾炎: 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索加 B 内酰胺酶抑制剂(BLI)治疗。 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口服抗菌药物至少 1 4 天。 2.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索)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青霉索类、头孢菌素类等 B 内酰胺类和磷霉索等均属此种情况。 推荐用药时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

2019年亚洲泌尿协会尿路结石诊治指南

2019年亚洲泌尿协会尿路结石诊治指南 导读 2019年4月,亚洲泌尿协会(UAA)发布了泌尿系结石指南,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达成一致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涉及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学、诊断、代谢评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预防复发等。为帮助大家临床工作,现将指南重要部分翻译整理如下。因中英文语言环境不同,翻译难免有所疏忽,附上英文原文,以供参考! 该指南意见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分级,其中GR表示推荐级别(A-D,推荐强度由高至低),LE表示证据水平(1-5,证据强度由高至低)。 尿路结石的诊断 Urine routine and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red blood and white blood cellcounts, nitrites, urinary pH and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tests (LE:3, GR:B).Blood samples for tota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serum urea, creatinine, Na andK are investigated in first-time stone-former patients (LE:3, GR:B). If thepatient is a recurrent stone former, then stone analysis, serum (ionized)calcium, phosphorus, uric acid, magnesium, as well as

urinary calcium,phosphate, uric acid, magnesium, citrates and cystine levels are investigatedat least once (LE:3, GR:B). 实验室诊断方法 尿常规和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尿液pH值和尿培养以及敏感性试验)。对首发结石患者进行血液样本总体和差异计数、血清尿素、肌酐、钠和钾检查。如果患者是复发性结石,则对结石成分、血清(离子)钙、磷、尿酸、镁以及尿钙、磷酸盐、尿酸、镁、柠檬酸和胱氨酸水平至少进行一次分析(LE:3,GR:B)。 Plainradiography is not sensitive and specific enough for the diagnosis of stone(LE:4, GR:B). US is the recommended choice of diagnosis for most renal stonesand ureteric stones, particularly in children (LE:4, GR:B). NCCThas the bes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detection of renal stones, andwould be superior to US, in particular for ureteric stones. However, risks ofradiation expos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LE:4, GR:B). If possible, a low-doseNCCT protocol should be used for patients with BMI <30 kg/m2, to minimizeradiation risk to patients (LE:4, GR:B). 影像学诊断方法

(泌尿系结石)临床路径

(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一、(泌尿性结石)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泌尿系结石(ICD-10:N20.9)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1)、腰腹痛、肉眼血尿、小便涩痛等或体检发现而无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腹平片或腹部CT)提示泌尿系结石。 2、证候诊断: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石淋(泌尿系结石)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型、下焦湿热型、脾肾亏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泌尿系结石) 2、患者适合并同意专科的特色治疗:中药为主,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9泌尿系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腹部超声、心电图、腹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静脉肾盂造影、超声心动、腹部CT、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等。 (八)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泌尿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1)气滞血瘀型:活血行气化瘀排石 (2)下焦湿热证:清淋湿热通淋排石 (3)脾肾亏虚证: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 (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术前准确定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调节电压及控制随时次数。术后严密观察有无肾周血肿、输尿管石街形成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3、其他治疗:针灸及耳针辨证取穴以对症治疗;合并泌尿系感染者,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二、石淋(泌尿性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石淋(泌尿性结石)(ICD-10:N20.9) 中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进入路径日期:年月日结束路径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42天实际路径天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总1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 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范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范结石的治疗,我们将 2006 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1 背景 1.1 参考文献 2 分类 2.1 结石患者分类 2.2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3 参考文献 3 诊断 3.1 影像学检查 3.1.1 造影剂过敏 3.1.2 二甲双胍 3.1.3 肾功能不全 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碘的剂量 3.1.4 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3.1.5 参考文献 3.2 结石成分分析 3.2.1 参考文献 3.3 生化检查 3.3.1 急性期检查 3.3.2 尿液检查项目(寻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 3.3.3 对检查项目的评价 3.3.4 参考文献 4 结石大小

4.1 参考文献 5 肾绞痛的治疗 5.1 镇痛 5.1.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5.1.2 预防肾绞痛复发 5.1.3 双氯芬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 5.2 参考文献 6 取石的适应症 6.1 参考文献 7 肾结石的取石 7.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7.1.2 ESWL 治疗巨大肾结石 7.1.2.1 结石所在位置 7.1.2.2 结石大小 7.1.2.3 结石成分和硬度 7.1.2.4 参考文献 7.2 肾结石经皮肾碎石术 7.2.1 并发症 7.2.2 参考文献 7.3 鹿角形结石的治疗和结石大小的重要性 7.3.1 ESWL 7.3.2 经皮肾镜取石术(PNL) 7.3.3 ESWL 联合 PNL 7.3.4 经皮手术与 ESWL 的比较 7.3.5 参考文献 7.4 肾结石开放手术取石 7.4.1 开放性手术适应症 7.4.2 手术操作 7.4.3 参考文献 7.5 药物溶石 7.5.1 感染性结石 7.5.2 磷酸氢钙结石 7.5.3 胱氨酸结石 7.5.4 尿酸结石 7.5.5 草酸钙和尿酸铵结石 7.5.6 参考文献

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治疗 治疗 (一) 肾绞痛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50mg,肌肉注射。消炎痛为25mg,口服,或者消炎痛栓剂100mg,肛塞。 (2)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吗啡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强痛定(50~100rng,肌肉注射)和曲马朵(100mg,肌肉注射)等。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肾绞痛时不应单独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等解痉类药物一起使用。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李贵忠 (3)解痉药:①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和654-2,20mg,肌肉注射; ②黄体酮③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10mg口服或舌下含化;④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 对首次发作的肾绞痛治疗应该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果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应该与阿托品等解痉药一起联合使用。 此外,针灸刺激肾俞、京门、三阴交或阿是穴也有解痉止痛的效果。 2.外科治疗当疼痛不能被药物缓解或结石直径大于6mm时,应考虑采取外科治疗措施。其中包括: (1)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将ESWL作急症处置的措施,通过碎石不但能控制肾绞痛,而且还可以迅速解除梗阻。 (2)输尿管内放置支架,还可以配合ESWL治疗。 (3)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4)经皮肾造瘘引流术,特别适用于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的肾绞痛病例。 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合并感染,有无双侧梗阻或孤立肾梗阻造成的少尿,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积极的外科治疗,以尽快解除梗阻。 (二) 排石治疗 临床上绝大多数尿路结石可以通过微创的治疗方法将结石粉碎并排出体外,只有少数比较小的尿路结石可以选择药物排石。

泌尿系结石临床路径

(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一、(泌尿性结石)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泌尿系结石(ICD-10:N20.9)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1)、腰腹痛、肉眼血尿、小便涩痛等或体检发现而无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腹平片或腹部CT)提示泌尿系结石。 2、证候诊断: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石淋(泌尿系结石)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型、下焦湿热型、脾肾亏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泌尿系结石) 2、患者适合并同意专科的特色治疗:中药为主,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9泌尿系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腹部超声、心电图、腹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静脉肾盂造影、超声心动、腹部CT、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等。 (八)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泌尿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1)气滞血瘀型:活血行气化瘀排石 (2)下焦湿热证:清淋湿热通淋排石 (3)脾肾亏虚证: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 (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术前准确定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调节电压及控制随时次数。术后严密观察有无肾周血肿、输尿管石街形成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3、其他治疗:针灸及耳针辨证取穴以对症治疗;合并泌尿系感染者,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二、石淋(泌尿性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石淋(泌尿性结石)(ICD-10:N20.9) 中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门诊号: 进入路径日期:年月日?结束路径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42天实际路径天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 .. . .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时间: 2019-02-12 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 .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 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 3 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 .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 . 专业专注.

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 .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 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 4 日。 如果用药后48-72 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 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 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 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 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 周疗程。 药物选择: ①第3 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 时药和ESBs 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 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 无症状菌尿(ASB) 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 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