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师大地貌学期末试卷A卷答案

山西师大地貌学期末试卷A卷答案

山西师大地貌学期末试卷A卷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山 西 师 范 大 学 2006——2007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试 题 (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密 封 线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山西农业大学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两点补充:①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 林德曼):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换,大致十分之一转移到下一营养级,以组成生物量;十分之 生态密 。 ,因此,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 (生殖潜能)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 rm。 (或最大密度),常用K表示。 包括

某一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 FO)或流入量(FI)占库存总量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根据受人类干扰和控制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原生自然生态系统、经过人类训化的生态系统、全人工设计控制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环境组分(能量环境、有机环境、无机环境)由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组成。生物组分按功能分为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3种类群。 植物生态型的划分: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根据年龄锥体可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种群的分布有3种基本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丛的(聚集的)。 种群增长类型:指数型增长,逻辑斯蒂增长。 任何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有三种形式:有利、有害、无利无害。 种群调节分为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种群数量和种群的遗传三个方面。 能流遵循的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主要包括农田、草原、林地生产。 测定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测定、间接测定。常规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收收获法、黑白瓶法、二氧化碳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同位素标记法、原料消耗测定法。 碳的储存库:大气圈、陆地生物圈、岩石圈、海洋。 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工业固氮。 生物群落按物种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主要研究群落的结构、动态变化、内部关系及其分类分布规律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组成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 农业生态系统的立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坡地立体模式、养殖业立体模式等。

关于太原生态环境建设调查报告

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太原生态环境建设调查报告 系部 班级 姓名 成绩 2014年8月31日

概况 建国以来,在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中,一大批城市伴随着资源大规模开发而兴起,成为因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能源基地,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证。但是随着资源的开发和日渐枯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城市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是让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而灭亡,还是为城市继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当今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太原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传统的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面对这些严重的情形,太原市近年来正积极实施城市经济转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不断提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调查内容 目前,太原市园林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逐年增加,但要建成生态园林城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生态道德水准低、法治不健全在日常生活中,践踏草地、折损树木花草、随处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乱丢电池、塑料袋,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水资源、电资源等行为司空见惯,足见市民生态道德水准低,同时也折射出生态法治不健全. 城市绿化园林植物品种应用较少对乡土树种和常绿树种应用不够重视,绿化树种适应性差,城区道路、公共绿地千篇一律,植物种类和结构层次不够丰富,景观效果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特色。目前大多数乡土植物还没有进行开发,种植面积和数量相当有限;常绿树种应用较少,致使冬季景观色彩比较单一;植物配置不够丰富,绿地空间利用率不高。2.3重经济功能,轻社会、生态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善城市交通、追求城中用地的价值,建楼房、架立交桥,改变了太原历史名城的格局和风貌;为了修路、架桥、建房而砍树毁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许多保护建筑不能及时维护,造成了个别保护建筑名存实亡;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破碎化),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减少和丧失。2.4人均绿地面积不达标,绿量小、生态效益差太原市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虽然在逐年增加,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远未达到生态城市的要求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以大片草坪为支撑,绿量小、生态效益差。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不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且单一草坪养护对于缺水严重的太原市费用较高,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3] ,也有悖于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的宗旨。 结论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一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三是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针对太原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生态道德和法治的建设生态道德是人们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努力提高生态道德水平,使生态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上。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保持建设与发展的连贯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从过去的仅仅依靠宣传、教育、劝导手段,逐步转变到制定完善生态法规,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上来。3.2乔、灌、草结合,丰富城市景观结合太原市目前的绿化情况,应建立以乔木为主体,

山西农业大学污染生态学期末考试重点.doc

1、阐述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机制. 直接毒害作用,阻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污染物引起生境改变,使生物丧失生存的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累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中毒而难以存活或繁育等。 2、试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的影响因素.迁移方式 影响因素: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pH;氧化还原电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方式:从根表而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染移动。-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通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相连接的细胞质通道。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不同的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分布规律存在差异。由于污染物具有易变性,可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结合方式在植物体内运输和储存。根吸收的部位不同,向地上部移动的速率也有差异。此外,土壤或培养液中离子浓度的高低,能直接影响离子的运输速率。浓度过高时,离子向地上部运输的速率相应变小。土壤中离子浓度高低还影响离子的形态。重金属的物理形态不同,植物对其吸收、迁移的方式也不同。根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器官,大量的重金属分布在根部。流动性大的元素则可向上运输到茎、叶、果实中。叶片吸收的重金属也能向下移动。 3、试述复合污染的类型. 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其联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毒性为各单个物质产生毒性的总和 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 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其结果每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毒性反而减弱,其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单个化学物质毒性的总和 独立作用:各单一化学物质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及其机制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于某机体时,在机体内的作用互不影响 4、植物的抗性指标包括几个方面? 形态解剖指标:如气孔构造、栅栏和海绵组织的比例、角质层和木栓层的厚度 生理生化指标:如细胞膜透性、细胞质含水量、醵系统活性及细胞内结合物质的含量 生态学指标:如根的分布性、根基效应状况 5、试述生物对污染的适应. 形态结构上的适应性反应,以适应污染的环境;生理上的适应性反应,包括消极和积极两方面;遗传上的适应性,包括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变化和遗传基因自身的变化 6、试述我国氧化塘的主要特点. 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易;超大型氧化塘工程;净化和利用相结合;广谱、高效和稳定的净化能力;人工强化系统塘的研究和应用 7、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两重性:第-?是对污染物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的适应;第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前者是间歇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 8、温室气体的主要类型及其来源. 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氧化亚氮、臭氧及氟氯炷类 二轲化碳:主要是来自化石燃料在燃烧的避!程中被轲化成二轲化碳;石灰岩被制成水泥的过程也释放出二轲化碳;土地的开发利用减少了植物吸收二轲化碳的量。甲烷:甲烷为缺氧倏件下有机物腐烂时产生,或因化石燃料燃烧或天然气直接逸出,有一半以上的甲烷是人为造成的(如农业、天然气使用以及垃圾掩埋等),其余则为自然界的排放。氧化亚氮:主要来源包括自然界以及人为排放。主要来源包括化学肥料、热带雨林砍伐、土地利用改变(森林转为牧草或农作耕地)、农业活动刺激土壤排放。氟氯碳化物:氟氯碳化物为人造化学物质包含清洁溶剂、泡沫喷出媒介、防燃剂、冷媒等 9、化学元素的拮抗规律: 两元素之间由于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颉祯:①凡两种元素能生成难解离的稳定化合物的,他们之间便可能存在着生物的颉颓。例子:硫对铜和铁的颉颓,表现为硫化物对含Cu、Fc的呼吸前、细胞色素氧化酣、过轲化氢酶等的明显抑制,这肯能与生物相应的CuS、 FuS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学复习资料

植检1102班生态学复习资料 1.生态学的经典定义: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定义(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相互作用着,它们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联结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4.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它由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 5.人类生态问题: (1)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2)人类生态问题:人口激增、粮食安全、能源短缺、资源问题(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污染)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 8.生态因子的类型:(1)气候因子,如光、温、湿度、降水量和大气等因子。(2)土壤因子,主要指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等,如土壤的深度、质地、结构、孔隙度、pH、盐碱度、肥力、微生物等。(3)地形因子,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海拔、山脉、坡度、坡向等地貌特征。(4)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5)人为因子,即指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9.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称为生态作用。 10.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从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做出有利于生存的改变称为生态适应。 11.而生物反过来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称为生态反作用。 12.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时空变化规律、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规律、限制因子原理 13.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湿润地区虽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 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荒漠; 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带植被为随海拔增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 1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 生态因子的整体作用、生态因子的主次作用、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15.最小因子定律:作物的生长取决于最不足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最小因子定律。 16.耐性定律:即各种生态因子对具体的生物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它们之间幅度,就是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又称耐性范围)。可用一钟型耐受曲线来表示。

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评价_韩美清

第15卷第3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Vol.15No.3 2007年5月Chinese Journal of Eco-Ag riculture M ay,2007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评价* 韩美清1,2王路光2王靖飞2王世研3郭平毅1** (1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21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石家庄050051; 31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 摘要采用GIS技术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3103,属/一般0级别,表现为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较适合人类生存。流域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低,仅分别为11118和12168,是造成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 也是人类生存的制约因子。 关键词白洋淀生态环境GIS评价 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of Baiyangdian Watershed using GIS.HAN Mei-Q ing1,2,WAN G Lu-Guang2,WAN G Jing- F ei2,WAN G Shi-Y an3,GU O P ing-Yi1(1.School of Agr icultur e,Shanxi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T aigu030801,China;2. Hebei Prov 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hijiazhuang050051,China;3.School of L ife Science and T echnolo- g y,China Pharmaceutical U niversity,N anjing210009,China),CJEA,2007,15(3):169~171 Abstract T he eco-env ironment of Baiyang dian L ake Watershed was evaluated by using GI S technology.T he r esults show that the exponent of eco-env ironmental status is53105graded as/g eneral grade0.T his grade of eco-env iron-mental status has a medium veg etation coverage and biodiversity with suitable env ironment for human living.T he lim-it ing factors for human living in the area are water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 y,w hich are low er,11118and 12168,r espectiv ely. Key words Baiy angdian L ake,Eco-environmente,G IS,Ev aluation (Received Sept.11,2006;r ev i sed Nov.5.2006)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仅存常年积水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华北平原现存为数不多的生态湿地之一,以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被称作/华北之肾0[1]。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入淀河流地表径流减少,且接纳了大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入淀后对淀区水质影响很大,白洋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2]。白洋淀研究多集中于流域水污染状况、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及其形成机理、湿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环境安全评价、湿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等方面[3~7],基于GIS 技术的白洋淀流域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针对2006年3月白洋淀大面积死鱼事件的发生,首次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6(HJ/T192-2006)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RS/GIS)技术,对白洋淀流域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环保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白洋淀流域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东经113b39c~116b11c,北纬39b4c~40b4c之间,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跨河北、山西两省和北京市的38个市县。流域面积31200km2,河北省占81.04%,山西省占11.85%,北京市占7.11%,保定地区则占河北省流域面积的85%左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西高东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和洼淀,山区占流域面积的64.1%[8]。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注渤海,地势低洼,是华北地区惟一的大型平原湖泊湿地,对调节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温湿状况,补充地下水源,调节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9]。 *河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0304)和河北省科技厅项目(04276713)资助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6-09-11改回日期:2006-11-05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草业科学 专业代码 090701 学院名称(公章)动物科技学院 2018年 5 月

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草业科学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对草业科学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高尚品德、自信气质、务实精神和专业本领的特征,具备草原学、饲草学、草坪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草原和草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与管理、自主创业等工作的的复合高素质人才。 二、毕业要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2.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人生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 具有解决专业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相关数学、化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具有扎实的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草地生态建设、现代草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动态,能够运用草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草业生产加工、草坪建植及管理等方法和技术,对草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5. 具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视角发现、辨析、质疑、评价草业科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个人见解或应对措施。 6. 了解草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在科学研究中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7.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达形式能与同行、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8.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具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参与草业领域相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9.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完善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质,以适应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主干学科 草学 四、主要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分享到:6 就业形势最新招聘就业方向专业介绍就业排名就业趋势图 就业前景分析(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河南 该专业需求地区排行Top 10 1.1北京44个职位需求量是: 2.2上海17个职位需求量是: 3.3广州17个职位需求量是: 4.4成都17个职位需求量是: 5.5武汉12个职位需求量是: 6.6郑州10个职位需求量是: 7.7青岛10个职位需求量是: 8.8济南7个职位需求量是: 9.9长春6个职位需求量是: 10.10南京5个职位需求量是: 该专业相关职位薪酬地区排行Top 10 1.1河南¥6000需求量是: 2.2上海¥5817需求量是: 3.3广东¥5356需求量是: 4.4山东¥5000需求量是: 5.5湖州¥4999需求量是: 6.6深圳¥4836需求量是: 7.7北京¥4685需求量是: 8.8杭州¥4484需求量是: 9.9南京¥4299需求量是: 10.10广州¥4130需求量是: 该专业薪酬待遇、招聘要求分析

工资情况 ?面议占了100%100% 经验要求 ?不限经验占了60%60% ?0-2年占了40%40% 学历要求 ?大专占了70%70% ?不限学历占了20%20% ?本科占了10%10% 数据说明 说明:农业资源与环境就业形势分析:招聘待遇,工资面议占比最多,达100%。经验要求,不限经验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60%;学历要求,大专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70%。该数据仅供参考 薪酬概况 (按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的职位薪酬进行 统计) ¥4157该数据为平均值,取自54637份样本 截至 2013-06-29 查看分析报告? 3-5年:4534元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0-2年3-5年6-7年8-10年 0k5k10k15k 数据来源 说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工资按工作经验统计,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379,0-2年工资¥3466,3-5年工资¥4534,6-7年工资¥9410,8-10年工资¥10950,该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给朋友:更多6

农学专业毕业生自我介绍(完整版)

农学专业毕业生自我介绍 农学专业毕业生自我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近年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农学专业人才成为亮点,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要达到几百万。现代农业的概念远远超过人们的传统所认为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范畴,已经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期,农业人才招聘会频频举行,农业人才走势上扬,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

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第二篇: 大学农学专业介绍: 园林 大学农学专业介绍: 园林 主干学科: 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 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