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主义概述

现代性与1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以鲜明的叛离性和变幻莫测的艺术形式给文学以摧毁式的震撼,开辟了文学的新世纪。现代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主流,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潮流,显示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化的进程。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共同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建设。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与西方文学的现代性并不等质同步,社会历史形成的接受语境的局限,为现代主义的出场搭建了过于阴暗、灰蒙的大幕。

现代主义在20、30年代掀起了两次浪潮,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如走花灯似的在中国纷纷登场亮相,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心理分析、唯美主义、未来主义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显示了现代主义在中国影响的广泛性和依附性,它们常寄附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之中而显露自身。同时,“现代派”诗、“新感觉派”小说和九叶诗人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尤其工于诗的象征与意象、小说的“心理分析”和“意识流”,创造了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厦。现代主义在中国多寂寞、曲折,自言自语而孤芳自赏,但某些时段则有些灯红酒绿的样子。似乎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世界与现实主义有并立之势的不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而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二、二十年代的现代主义

1、新浪漫主义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

学现代性的发生

最先对中国文学产生诱惑的现代主义思想是西方的新浪漫主义。它作为一个宽泛的文学概念而被介绍进来,主要理论文献有:昔尘的《现代文学上底新浪漫主义》(《东方杂志》第17卷第12号)、田汉的《新罗曼主义及其它》(《少年中国》第1卷第12期)、谢六逸的《西洋小说发达史·自然主义之后》(《小说月报》第13卷第11号)等等。新浪漫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出现的各种反自然主义、反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总称,它是现代主义初期的变体,具有现代主义特点,但又不能完全等同现代主义。茅盾从文学进化论角度肯定了新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的作用,“我认为中国的新文学,要提倡新浪漫主义……能帮助新思潮的文学,该是新浪漫的文学;能引导我们到正确人生观的文学,该是新浪漫的文学,不是自然主义的文学。所以,今后的新文学运动,是新浪漫主义的文学。”[注]并且,他还从写实主义角度,认为新浪漫主义是写实主义的演变和发展,是“合写实主义与感情主义为一的”[注],认为罗曼·罗兰就是新浪漫文学的代表作家。创造社的田汉则认为新浪漫主义“便是

要从眼睛看得到的物的世界去窥破眼睛看不到的灵的世界;由感觉所能接触的世界去探知超感觉的世界的一种努力。”它的特点在于“‘求真理'的着眼点不在天国,而在地上;不在梦乡,而在现实;不在空想界,而在理想界。”相对旧浪漫主义而言,新浪漫主义是一种“梦幻的陶醉”,但做的是“醒梦”,它“以罗曼主义为母,自然主义为父所产生的宁馨儿”[注] 。

无论是茅盾,还是田汉,他们都把新浪漫主义当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某种结合体。事实上,他们所提倡的新浪漫主义都已不是欧洲本来意义上的新浪漫主义,而出现了某种变异和误读。新浪漫主义是现代主义的早期形态,它既显露出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初期萌芽,又具有现代主义的未成熟性。新浪漫主义的提出促进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象征主义

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的各流派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心理分析。“象征主义因其手法与中国传统诗词有着明显的一致之处,所以易为中国作家接受。表现主义那种强烈的主观性和要将现社会彻底倒翻过来的反抗的热情,也能激起中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共鸣。心理分析则由于具有一定的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倾向,而且它那种特别重视潜意识的深度心理学,给重内心感情抒发的浪漫主义者和内心真实挖掘的现实主义者都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所以自然能引起作家们的广泛兴趣。”[注]

象征主义最早在陈独秀1915年发表的《欧洲文艺史谭》一文中被提及,如梅特林克、霍普特曼等象征主义作家,又同时被划为自然主义文学,可见其概念的模糊性。1920年《东方杂志》编发了一组介绍象征主义的文章,如冠生的《法国人之法国文学批评》(1920年8月,第17卷第16号)、《二十世纪法国文坛之新见》(1920年11月,第17卷第22 号)、《战后文学底新倾向——浪漫主义底复活》(1920年12月,第17卷第24号)等。在《少年中国》杂志上还发表有田汉、周无、李瑛等人的文章也多次论及法国“象征派”,他们称波德莱尔是“法国19世纪罗曼主义的殿将,象征主义的先锋”[注],称魏尔伦是“法兰西近代一个最有价值的诗人”[注],说梅特林克是“神秘主义的巨子,象征主义的先锋”,与维尔哈伦同为“近代比利时文学界两大颗明星”[注]。周无认为象征主义的特点在于“一方面虽能借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无穷的美。但是他方面又每每自己证明这无穷的美,是在那无极无路的幻想中。”[注]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以后,周作人、徐志摩都曾对波德莱尔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注]象征主义的代表梅特林克、叶芝以及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调和的安德列夫都在20年代有过专门介绍。真正对象征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有深入研究的是创造社的王独清和穆木天,他们提出“纯诗”概念,倡导有象征主义特点的诗歌理论。穆木天主张“诗要暗示”,“诗最能说明”,“诗要兼造型与音乐之美。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可感的旋律的波,波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幕里若飘动若不动的淡淡的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才是诗的世界”[注]。穆木天强调了诗歌象征的含蓄性与暗示性,王独清则推崇诗的感觉,提出“诗,作者不要为作而作,须为感觉而作,读者也不要为读而读,须为感觉而读。”[注]

象征主义在中国被翻译和介绍,催生了中国象征派诗,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都是象征派诗歌代表,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独特而新奇的艺术手法契合了中国传统诗学,二是它建立在感觉、情绪基础上的美学魅力,三是它注重传达“内生命”的诗歌形式。李金发带来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革命,他以《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等诗集开启了象征主义诗风,奠定了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朱自清称他是“第一个”把法国象征主义介绍到中国[注],由他开启并形成了五四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象征诗派,与自由诗和格律诗形成五四诗坛的三足鼎立之势。韦勒克认为,象征主义有几个层面上的意义,较狭窄意义上的象征主义是指1886年由一组诗人从波德莱尔到瓦雷里所形成的法国文学运动,再发展到有国际性影响的一场文学运动和有宽泛意义的一切时代的一切文学的指称。在文学史上,它“能帮助我们抵制按照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原则进行文学分期”,“引导我们的思想离开单纯的事实和材料的观察与积累”[注]。象征主义有浪漫主义的精神传统,但在对待文学灵感和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却有了明显的分野,象征主义在诗歌上追求文学的暗示性、音乐性和神秘性。法国象征主义有前后期的不同,世界各国的象征主义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的象征主义并不是西方象征主义的简单移植的翻版,而是在与本土诗歌有了结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有中国特征。

神秘性和超验性是浪漫主义留给象征主义的一份精神遗产,浪漫主义有“超验主义的理想”[注],甚至,诺瓦利斯认为诗人的身份就是传教士,“真正的诗人……永远是一个教士”[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都强调诗的想象和创造,反对摹写自然的真实,而追求想象的真实。在波德莱尔看来,想象力是各种能力的“王后”,“是一种近乎神的能力,它不用思辨的方法而首先觉察出事物之间内在的、隐秘的关系,应和的关系,相似的关系。”[注]想象就有了无限和超验,有了诗的神秘性,把想象的转化为诗就需要诗的技巧,如暗示和变形。

李金发诗歌的最突出艺术特征是暗示性,最缺乏的是音乐性,也没有多少超验的神性。暗示是象征主义艺术的独特方法,它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意义的朦胧,更有意义的神秘性,正如马拉美所说:“指出对象无异是把诗的乐趣四去其三。诗写出来原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这就是这种神秘性的完美应用,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注]象征就是神秘的暗示,是朦胧、隐晦的神秘,暗示是用来表达神秘的语言策略,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生成法,朦胧是诗歌意义阐释的结果,神秘才真正是诗歌意义的生存方式,没有世界和自然的神秘性,也就没有象征主义诗歌的暗示性,也不需要作出种种暗示来,正是因为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感觉到世界有神秘的意义,有一个超验的世界,所以,他们才需要用想象,用暗示去接近和加以表达。李金发在没有神性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写作,就成了自然与情感的契合和暗示,而不是以自然去暗示神性,他表达了人生状态的虚空和丑恶,有自然的神秘,却缺少精神的神性向度。

3、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之初,强调艺术的表现,而不是再现;推崇艺术之精神,而非现实;推崇一种哲理或抽象,而不是写实与具象。代表人物思特林堡、恰佩克、卡夫卡等。表现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传入中国,几经酝酿而成蔚然壮观之势,并与浪漫主义等融合,演化为“泛表现主义”的高涨[注]。在中国介绍表现主义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经由日文翻译而侧重介绍以德国为发祥地的表现主义思潮,二是通过对克罗齐论著的评价、介绍了表现

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重要的理论文献有:郭沫若的《论中德文化书》、《自然与艺术——对于表现的派共感》、《文化的节产》与胡梦华的《表现的鉴赏论——克罗伊兼的学说》和鲁迅翻译的日本片山姑村的《表现主义》、山岸光宣的《表现主义的诸相》。1928年10月,刘大杰出版了《表现主义文学》一书(北新书局),他认为表现主义追求心理的真实,发现“人间之灵与精神”,不再表现“感觉世界的现象”。在对西方表现主义的介绍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一、表现主义对传统的反叛,二、表现主义在艺术上反自然主义、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三、表现主义注重对人的内心现实的表现“深度”。

4、心理分析

现代主义的“心理分析”学说也在五四前后被介绍到中国,1914年5月,《东方杂志》第10卷第11号刊载了钱智修的《梦之研究》,第一次在中国介绍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1921年,张东逊和朱光潜分别发表了《论精神分析》(《民锋》第2卷第5号)、《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东方杂志》第18卷第14号),详细地介绍了心理分析学说理论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另外,谢六逸翻译了日本松村武树的《精神分析学与文艺》,鲁迅也翻译了日本厨川百村的《苦闷的象征》,它们都有助于中国文学对心理分析学说的接受和了解,也影向了中国的文学观和创作。如穆木天认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注],周作人认为人的本能无法在文明社会里得到满足,就在文艺创作里“非意识的喷发出来”[注],郭沫若认为文艺创作如同“做梦”,文艺批评也如同“梦的分析”(链接[21]),这些看法都有心理分析学说的痕迹。

文学上的心理分析缺乏系统的理论,但给文学以新的思维启示。现代中国因传统价值的分崩离析而带来了精神信仰和解释方法的危机。现代主义使中国文学更多的获得了分析和表达世界的方法,而不是精神的信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心理分析学说都可作如是观。

三、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

30、40年代,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现代”诗、新感觉派小说、九叶诗人对现代主义做了丰富的探索和表现。30年代以《现代》(1932年5月1日创刊,1934年11月1日停刊)和《水星》(1934年10月10日创刊)为中心形成了“现代”诗派,代表诗人有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林庚、路易士、卞之琳、废名、何其芳等。他们表现现代人的复杂感受,追求诗歌意象和形式的朦胧、繁复和奇特。戴望舒的诗被誉为“新诗坛的尤物”,一首《雨巷》在幽怨、感伤的情绪里传达了流动、朦胧的旋律美,显示了诗的“纯粹”。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鱼化石》和《圆宝盒》以暗示、隐喻、非逻辑手法表现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玄思和哲理。如《距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又带来了雪意和五点种。

一月九日,一九三五

这首诗利用科学、人文和哲学结构诗的意境,建立丰富的联想,把时空宇宙和现实体验交错组合,表达作者对实体与表象、宏观与微观、存在与觉识的感受和意境。《鱼化石》则以短短的四句“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巧妙而间接地表现了“爱”的寓意。

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新感觉派小说挖掘人的隐秘心理和潜意识,用怪诞、变形、时空颠倒和意识流动的方法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感受,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杜衡和黑婴等。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40年代张爱玲、钱钟书、徐圩和无名氏的小说,九叶诗人的诗也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发展和深化。张爱玲的小说具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分析特点,对人性的变态和心理的复杂性有深刻的叙述,如小说《金锁记》、《封锁》和《红玫瑰和白玫瑰》等,钱钟书的《围城》有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以现代寓言的方式描述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荒诞性的存在。徐圩(1908——1980),浙江慈溪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到法国研究哲学,1950后定居香港,1980年病逝。他一生创作有4部长篇、8部中篇、24部短篇小说集。他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现代心理分析,对现代人的生命状态的复杂揭示,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追求。

九叶诗人显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它既是艾略特、叶芝、里尔克、奥登的精神兄弟,又执着中国的苦难现实,提高了现代自由诗的质量,表现了毁灭与复活、孤独与寂寞、自觉与痛苦的现代经验,实现了诗歌艺术方式的“知觉化”、“戏剧化”,相对完美地体现了现代自由诗的思想深度。

四、中国现代主义的特点

中国现代主义各种思潮蜂拥而至,既表现了中西文学的同步与对应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接受者的生存状况。西方的现代汉语标志着西方文学的发展与转向,从理性到非理性,从传统到反传统,从统一到无序,从美学到反美学的转变,预示这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开始走向崩溃的边缘。中国的现代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西方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如反叛性、非理性和主观性。但是,中国的现代主义还具有自己的历史的或时代的语境特点,比如,西方现代主义是建立在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反叛基础之的,中国的现代主义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寄附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此作为它的生存策略。浪漫主义精神贯穿于中国现代诗的全部流程,这形成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交融与互补特性,再如,同是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境遇,西方现代主义完全进入到人的非理性、内在性和自足性,中国现代主义既关注内心,又不逃脱现实;既揭示人的非理性,又不抛弃理性的结论。吃着碗里,又看到锅里。这显示出艺术的“综合”特征,但又留下了“夭折”和“撕裂”的可能空间。

中国现代主义已经形成了一种气势和潮流,但还没有创造出一种价值尺度和文学传统。人们还不是以现代主义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性”去评价其他文学现象,而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所显示出来的“现代性”去评价现代主义的“现代性”。现代主义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确认下来,而是被作为证明其他价值的材料。可以说,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尚处于一种对应性阶段,要实现中国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对话,最终达到对接、贯通的局面,显然还需待一些时日。

二、问答题

1、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启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隐藏答案

一是它独特而新奇的艺术手法契合了中国传统诗学,二是它建立在感觉、情绪基础上的美学魅力,三是它注重传达“内生命”的诗歌形式。

2、用具体作品分析说明鲁迅小说富于象征和隐喻意义。(具体分析详见正文)

隐藏答案

鲁迅小说富于象征和隐喻,有自己的象征意象系统,如《狂人日记》里的“月亮”与“夜”,《药》里的“药”,它的主题也是象征的、隐喻的。《孔乙己》也有象征,它所设置的“看与被看”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象征,其中有一个细节,写孔乙己极高兴和自豪地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象征,表现孔乙己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悲剧意义。“示众”和小说《示众》都是象征的。小说《离婚》也有其象征和隐喻性。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doc

第一讲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1.“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 2.“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 3.“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 4.“现代主义设计”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20世纪设计的核心) 5.“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二战后兴起,20世纪50——70年代风行,是现 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 6.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二讲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本讲主要内容: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 三、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概念、意义及其影响 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 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

现代设计色彩的发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设计色彩的发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色彩设计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期至今的几近一百时间内,从理论建构到教学实践,概括起来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色彩设计的启蒙期;二是色彩设计的发展期;三是色彩设计的繁荣期。 中国设计色彩的启蒙期是中国色彩设计发展进程中历史最为漫长的一个阶段。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为止,其大约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过程。这个时期的色彩设计内容主要为《装饰色彩》或《图案色彩》等。在学术著作实践当中,从写生色彩客观对象或从传统色彩中获取色彩创作素材和灵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装饰色彩》对于培养色彩应用者认识色彩、应用色彩的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某些思想观念及应用方法至今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各个艺术高校在继续保持自身色彩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做出许多“跨越式”发展的举措。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破了将色彩艺术设计仅仅停留在以往设计艺术基础课程,同时,解构与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划分模式,而是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及市场需求对色彩给予专业界定。 任何形式的艺术、艺术设计作品如想达到高超的水准,都需要它们的作者具备良好的基础,这也是设计色彩发展这

一概念作用于艺术创作、艺术设计的普遍意义。但如果将这一普遍意义无限地作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和时期,那就大为不妥了。时代在改变,设计色彩的概念本身也在变,那些靠身体力行和技能支撑的设计色彩形式已经或正在逐渐被那些倚靠观念创意和新材料建立起来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过去的基础不能服务于今天的创作和设计,今天的艺术和设计需要新的基础来适应。 目前在我们国家各美术及设计院校所采用的设计色彩方式大多都是前苏联美术教育体系与法国印象主义光色理论相结合的综合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这套体系的确起到了相当有益的作用。它建立了西方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位置,打破了中国传统设计色彩一成不变的模式,使中国的古老文化得以发展。但这毕竟是一种源干过去时代的“旧基础”模式,尽管它是前人在艺术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尽管它也曾哺育出很多的杰出人物,但任何设计色彩如果被作为“经验”固定下来,并以一种“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后人,那么这种方式本身就是旧的方式,就应该结束。过去我国几十年的设计色彩发展史已经证明:陈旧落后的设计色彩已越来越难以胜任当今社会艺术、设计形式发展的需要。今天的艺术、艺术设计院校已不再是传统技能的传授之地,而是新思想、新观念的诞生交流场所。所有的基础训练课程都应以如何摆脱旧的基础训练模式和如何来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中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 动乱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期(1978至今) 1. 1949,西柏坡会议(重心:乡村→城市);《共同纲领》 2. 1950,土地改革 3. 1952,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4.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核心:一化三改) “一五”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5.1954,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 6.1955,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7. 1956,中共“八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双百”方针 8.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特点:“多快好省”)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 9. 1959-1961,自然灾害,经济困难 10.1960,经济调整(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1962,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12.1964,原子弹 13.1965,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14.1966,导弹 15.1966-1976,“文革”,停止高考,“样板戏” 16.1970,人造卫星(东方红1) 17.1971,重返联合国(26届联大) 18.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 19.1973,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0.1975,邓小平对经济进行整顿 21.1977,恢复高考 2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 23.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 中美建交 24.1980,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25.198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6.1983,“三个面向” 27.1984,开放沿海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8.1985,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29.198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30.1992,“南方谈话”,开发上海浦东;“九二共识”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

美国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浅谈美国从新艺术运动时期到后现代的设计发展过程,来了解美国在不断创新过程中高速发展的设计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关键词:美国设计艺术发展 一、新艺术运动在美国 1、背景 当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的设计师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机械化生产是否适宜艺术设计的时候,立国不久以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美国却是以最实干和实际的态度积极接纳了机械化大生产方式,默默地从事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企业产品设计,因此,这一时期美国的机械化发展速度很快。同时又由于自身的文化艺术底蕴不深,传统艺术对于现代的影响不大等原因,使美国社会所出现的机械化生产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矛盾不如西欧的法国,德国,英国等明显和激烈,但毕竟在机械化生产迅速发展的19世纪后半叶,它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虽说工艺美术运动对美国设计的影响还小,但新艺术运动在美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涉及到当时应用美术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及建筑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发展 在应用美术领域中,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著名设计师是威尔·布拉德利,他堪称新艺术图形设计代表。而从事日用器皿设计的主要是蒂夫尼,尤其擅长于玻璃设计。在新艺术运动没有影响到美国之前,蒂夫尼进行玻璃设计的原型主要来源于欧洲,但在19世纪最后十年里,他的作品成为欧洲玻璃设计的模式。蒂夫尼在玻璃设计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独一无二的。在建筑设计领域,在新艺术运动传入美国以前,美国已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主张建筑功能第一,"形式永远服从功能的需要,这是不变的法则","功能不变,形式也不变"。其代表人物有建筑师伯纳姆,詹尼,艾德勒,霍拉伯特和路易斯·沙利文等。通过这些建筑师的工作,从芝加哥开始,美国兴起了建造摩天大楼的热潮。 二、装饰艺术运动美国 1、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表演艺术,特别是音乐剧、歌舞、爵士乐等得到蓬勃发展。好莱坞的电影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美国的通俗文化繁荣,设计与公众文化联系密切。受到埃及、玛雅文化的影响,形成美国的装饰艺术风格。虽然主要表现在建筑室内设计领域,但在家具设计、陶瓷设计以及图形设计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30年代还形成著名的好莱坞风格。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与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与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中国近代史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

一、艺术与手工艺时期的设计 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掀起“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红屋,韦布设计外观和内部) 莫里斯主张复兴传统手工艺和回归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早期淳朴、自然的工艺风格。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莫里斯/福特?布朗/爱德华?伯恩?琼斯/但丁?罗塞蒂/菲利普?韦布 莫里斯书籍设计 1894年《闪耀平原的故事》 莫里斯领导的“艺术与手工运动”不仅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还影响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发行了一本著名刊物——《工作室》 这一时期英国家具设计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沃赛/巴里?斯柯特;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风格特征:1吸收中世纪手工艺和日本装饰元素,大量采用动植物纹饰,主张“师法自然”,形成清新活泼、富有生机的艺术效果;2注重材料的选择,发挥各种材料的额优势,注重材质肌理的表现;3设计较为朴实、大方、实用,具有温馨浪漫的气质;4表现出知识分子阶层高度理想化的社会改良思想,具有社会化,民主化和大众化倾向。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贡献与局限;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莫里斯和拉斯金等人的领导下,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应当从事产品设计,反对“为了艺术而艺术”。这对于近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局限:1从审美的角度反对工业化时代生活用品的机械生产及其造型样式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2反对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主张艺术家变成手工艺人,造成其工业设计革命的进程被大大延迟了。 二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产生于法国,产生背景与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十分相似: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过度装饰的反对;2都对大工业生产持谨慎的观望态度,3都热爱自然的装饰主题,并且都受到象征注意和唯美主义的影响。新艺术运动与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区别:1后者主要受中世纪手工艺与哥特风的影响,将其作为发展的重要参考与借鉴;2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了这些传统风格,强调自然题材以及超越自然的更抽象的线条和更丰富的色彩。 萨穆尔?宾巴黎“新艺术之家”(起源)(运动中心主要在巴黎南锡) 三大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 “二十人小组”由奥塔克?茅斯创建于1884年,1894年改名为“自由美学社”,成为第一个向比利时国内介绍威廉?莫里斯思想的设计团体。 维克多?霍塔设计了建筑史上第一幢具有新艺术风格的建筑,塔赛尔旅馆。索维旅馆、人民之家、霍塔公寓,霍塔公寓为巅峰之作,也是新艺术建筑史上的一块历程碑。圣家族教堂,安东尼?高迪最重要的建筑作品 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1与欧洲的现代主要运动几乎同时产生和发展,其材料的使用和形式特点都受现代注意运动很大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它在意识形态上又不具备现代主义运动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意识。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相比较的特点: 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在造型、色彩和装饰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其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依然是上层社会,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现代主义运动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强调设计的民主化,为大众服务,是左倾的,理想主义的。因此,这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范畴,它们有各自的发展规律,设计立场也大相径庭。 装饰艺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相比较的特点: 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看,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艺术风格的反对,强调自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的特征。装饰艺术运动恰恰要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装饰运动”风格也是对“新艺术”风格的一种反动,具有更加积极地时代意义。它良好的解决了艺术趣味同工业生产利益之间的冲突,同时强调了实用的主张。无论是建筑、室内装饰还是产品设计,都向着造型简单、装饰单纯、反传统的方向不断发展。“新建筑运动”遵循以下六项原则:1强调建筑的功能;2主张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3突出建筑材料设计中的经济原则;4为了有效地控制建筑造价,反对多余的装饰;5在具体设计上,对使用空间的考虑是最重要的;6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和科学性而不是视觉美的装饰性。“新建筑的五项原则”:1室内空间不受限制;2平屋顶;3宽大连续的玻璃窗;4简单的立面;5底层架空结构。 “风格派”的代表作品:里特维德的红蓝椅子、施罗德住宅,蒙德里安的非对称性绘画,杜斯伯格的奥贝咖啡馆以及乌德的维森霍夫单元住宅群。 沃尔特、达尔文、提古被誉为“工业设计之父”。 雷蒙德、罗维1937设计火车头,1954为可口可乐设计玻璃瓶,1940、1944设计了“幸运”香烟包装。 “人机工学”即人机工程学的简称,是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同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设计还表现的如下特征:1隐喻的和装饰的设计;2想象的和情感的设计;3仪式化的特征;4呼唤真实的生活;5有爱心的设计;6有卖点的设计;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要求: 1、历史分期与各时期的总体特点; 2、各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文学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室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历史分期 P1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 借用钱理群的话说:现代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指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所发生发展的历史。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最新的分法,是用“三个十年”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十年:五四时期,1917—1927年(20年代)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30年代)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40年代) 二、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一)前五四文学时期 1898年戊戌变法:梁启超、康有为 梁启超:创办《清议报》,开始“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天演论》,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 林纾:开拓“汉译小说”,翻译了近180种西方名著。 (二)新文化运动 P3 序幕: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新青年》 主要内容:“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打倒孔家店”,是思想革命

和文学革命的统一。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原因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文学革命兴起的原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 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3、文学革命的实质 (1)文学语言的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文学观念的革命P4 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浅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班级: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和蔓延,信息传播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以更大的传输量,高速的传输方式,更广泛的受众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现代设计概念中丰富的信息,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充斥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巨大的意义,同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现代设计必须共同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共同面对人类文明宝库中地域文化的丧失,面对多元人类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现代设计在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担负重任,更要举起人类文明的旗帜,站在全球化的高度认识和发展现代设计。 一、现代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种有意识、有动机、积极主观地解决功能,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行为的创造行为。现代设计面向大众,更有别于传统设计概念的特征就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设计包容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1、现代设计是自省生存状态的设计 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达的机会,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2、现代设计是畅想美好生活的设计 所谓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畅想,是人们对优化现实生活的憧憬,有着积极的研究态度和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对设计师来说倡导的是永不放弃、永不消沉的主动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向。 3、现代设计是崇尚个性差异的设计 设计意义归咎于寻找设计的源头,存在于捕捉个体的差异。差异性是设计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设计者要去研究生活,返回自身,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差异中发现设计存在的意义。 4、现代设计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

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风格名称时间设计者特点 一.维多利亚风格1837——1901 (十九世纪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时 代)豪华魄丽,装饰繁琐,矫揉造作,将传统的,历史的风格元素和工业技术结合起来。 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风格1860——1880 约翰.拉斯金 威廉.莫里斯 马克默多.威伯 琼斯罗塞蒂 ①强调手工业,明确反对机械生产 ②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 及各种古典的,复古主义装饰风格 ③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的特点 ④在建筑设计上,强调以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则, 主张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建筑方法和技术, 尽量控制装饰. 三.新艺术运动风格 (法开始) ①格拉普斯风格(英国) ②“维也纳分离学派”设计 风格 ③比利时新艺术风格 ④德国的青年风格十九世纪末到 20世纪初 1841—1918年 1859年 19世纪90年代 艾克多.基马 艾米勒.加雷 麦金托什 克和姆特 瓦格尔 霍夫斯 卢斯 范德维尔德 艾克曼.贝伦斯 以自然风格作为自身发展的依据,强调自然中不 存在自我.自然中设有的平面.在装饰上起突出表 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 形态.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主张利用直线和黑 白色彩,并搜索机械化批量生存中的艺术处理问 题。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功能主义与有机写 太的结合,几何形与有机形态的有机结合。大胆 独特,取材于自然题材装饰,却以一种抽象的形 式现象。 与新艺术主义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收到日本传统 设计的印象较大,能找到东方艺术的痕迹。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更加抽象和富有个 人表现.

四.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国际风格) ①新建筑风格 (芝加哥学派) ②荷兰”风格派” ③”俄国构成主义” ④包豪斯风格 (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⑸⒈法国装饰艺术风格 ⑵美国装饰艺术风格 (3)英国的装饰艺术风格 ⑹美国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设计风格) ⑺⒈功能主义风格 (美国) ⒉德国的新功能主义风格1880——1940 年 1871年 1917-1931年 1917 1919年 1910年 20世纪20到30 年代 20世纪30至40 年代 二战后 二战后 弗兰克.莱特 彼得.贝伦斯 勒.柯布西那 格罗佩斯 米斯.凡德罗 沙利文 兰克.莱特 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 范.杜斯伯格 埃尔.李西斯基 弗拉基术尔.培特 林 彼得.贝伦斯 格罗皮马斯 奥尼尔.费厅格 米斯.范德罗 艾琳.格蕾 雅克.卢赫尔曼 威廉.凡啊伦 克拉丝.克里夫 罗威 马克思.比尔 米斯 格罗支乌斯 埃希.舒尔 克斯.比尔 ①功能主义原则 ②“形式服从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少就 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是现代主义对设计形 式的主要观点,追求形式简约和简单的几何 造型. ③重视设计对象的成果核算 注重功能的简洁实用,”形式追随功能”.”重视 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空间的利用.反对单纯与 功能无关的装饰 用纯粹的几何形式和单纯色彩来探索现代 主义设计的新形式语言 非具象的简单造型,探索合适现代工业化生 产的几何形式满足设计为大众服务的需求. 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注重艺术和工业 生产的联系,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面而不是产品,设计师 为权社会而服务的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 意识,形态内容. ③设计必须要遵照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 行,视觉设计方面提高理性分析能力. 主张采用新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 械美,采用大量的新装饰方法,使机械形 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华贵. 与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法 国集中于豪华奢侈的消费用品,上流社 会,美国装饰艺术风格集中在建筑相关 的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方面,与大众生活 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领域, 如瓷餐具及 配件. 肥皂盒爽身粉盒. 光滑的,流动的,富有戏剧性的线性设计 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是促进销售 的设计方式 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形式的变化,从而形 式追求功能美,注重运用简洁易于生产 的形式,形式服从功能的要求. 以功能主义设计为主,重视技术和质量 制作精良,形式简洁.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1.开始着手准备建国大业的是什么会议? 2.开国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的什么? 3.什么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以及时间 4.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是什么事件? 6.美国以什么名义侵略朝鲜? 7.1950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 赴朝作战________ 任总司令 8.–英雄人物:____________ 中堵枪口的_______ ,“烈火中永生”的________ 他们被誉为____________ 9.土地改革的时间?它打破了什么?并颁布了什么法律? 10.土地改革的意义? 11.“一五”计划主要发展?并以什么地区为中心? 12.“一五计划”的四项工业建设成就? 1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的是“一五计划”的哪项交通业成就? 14.什么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 15.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个宪法是? 16.什么标志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末时间? 17.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夜的分散经营影响了我国生产发展,对此政府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主要意义(实质)? 20. 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是?

21 意义 22“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描述的是那一次运动?23 195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是? 24教训? 25 什么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时代? 26 模范人物:石油铁人_______ ,两弹元勋_______ ,人民好干部________ ,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______ 27“文化大革命”时间?根本原因? 28 文革结束标志? 29 性质 30 启示? 31 教训? 32 1978 年伟大的历史转折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3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内容: 思想上:否定了____ 思想方针 政治上: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实行__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 34 1982年颁布了,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2018历史考研:为你奉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 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 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一政协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 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 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 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 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 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 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

室内设计发展的历程

室内设计发展的历程 室内设计,亦叫室内环境设计,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和传统的室内装饰不同,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涵都要更深远一些。在内容上,它除了会涉及到在室内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尺度和形状之外,它还会把室内的声、热、光等许多其他因素引入进来。室内环境设计主要是为人们服务的,人们若想深刻感受自己所处的室内环境,必须采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知觉,其中人们的视觉感受是最为强烈和直接。因此,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主观感受,为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风格但最终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让人们拥有一个舒适的空间。? 从欧洲的中世纪开始直到文艺复兴以来,古典式、哥特式等各种风格的建筑物及其建筑物的室内设计都越来 越完美,也都体现了各自成熟的艺术风格,那些优美的装饰手法和建筑风格,即便是拿到现代社会也并不落后,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理念不在断变化,装饰的材料也在不断更新,这些也就使室内设计的内容不断变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尽可能地把影响室内环境的诸多因素都考虑进来,结合人们的主观

心理感受,与相关专业人员协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地从内在来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质量。? 国外也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了室内设计的表现,在古埃及,许多贵族都喜欢在自己宅邸的抹灰墙上去绘画来表现宅邸的特色,关通过在室内搭配上一些家具及生活用品来表现其主人的用心。古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庙前的雕塑以及庙内石柱的纹饰都非常精美,神庙的大厅内有着硕大的石柱群,与让人倍感压抑的内部空间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神秘森严的室内氛围,而神庙为了发挥其精神功能也正需要这种氛围。在室内装饰和建筑艺术方面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我们可以发现在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提隆神庙就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当时为了室内外空间能有一个好的过渡,在建筑的时候设计了柱廊,而且结合石材的性能,在设计中经过反复的敲打,使神庙的梁、柱、枋的构造体系都非常的恰当合量。而在出土的古罗马的庞贝城遗址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室内装饰非常成熟了,譬如说贵族在宅邸的室内墙面上加上了壁饰,地面铺上了大理石,室内还布置着经过精细加工的家具、灯饰。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 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人绝境。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开辟了正确革命道路,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