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亚洲、非洲练习题

1、(2012重庆文综5—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

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德班地处非洲东岸,沿岸附近有厄加勒斯暖流自北向南流经,该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后向南偏转而形成,因此该洋流的流向主要受控于陆地阻挡。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量的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含碳物质,南非是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矿业发达,人均收入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均碳排放量高,故A项正确;人口数量大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森林覆盖率高,会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较低,故C项错误;石油资源丰富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没有关系,只有石油消耗量大,才会导致碳排放量高,故D项错误。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3).[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影响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故A项错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该作用越强,全球温室效应越显著,故B项正确;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吸收地面辐射,吸收得多,返还给地面的辐射也多,才会增强温室效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非常少,故C项错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大气热量散失加剧,地面温度降低,故D项错误。

2、(2012四川文综)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1).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 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才去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2).D[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再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量稀少切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蒙古国的区域特征。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描述正确。

3、(2011山东文综,2)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的判读分析能

力及亚洲四国区域特征的掌握。中国、泰国、

印度、日本四国中,印度耕地面积最大,日

本耕地面积最小;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日本精耕细作,单产水平最高,我国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水平也较高,近年水稻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4、(2011,上海地理,12—14)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

自然与人文景观。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疏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两条纬线为北回归线(图中虚线)、北纬30°,从左向右(自西向东)三条经线分别为东经60°、东经90°、东经120°,所以某地45°E、20°N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项正确。

(2).该地再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A.伊斯兰文化圈 B.南亚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非洲文化圈

【答案】:A

【解析】考查西亚(中东)伊斯兰文化圈

(3).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A.茶叶 B.锡矿 C.石油 D.咖啡

【答案】:C【解析】考查沙特石油经济。

5、(2011.重庆文综,6—8)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4)图中20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

【答案】(1)A、(2)B、(3)A、(4)B

【解析】2选B,3选B。

第2题,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

第4题,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A、C两项错误;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地形影响不大;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洋流的不同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6、(2010北京卷)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读能力。难度容易。

【解题思路】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7、(2009山东卷)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

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

源 D.土壤

【解析】本题主要借助非洲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与尼罗河河谷农业。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抓住沿0°经线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以热量为基础。

2. 首先,明确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及棉花的生长习性喜温、好光是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其次,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棉花集中产区逐步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转移,主要由于这里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病虫害少,棉花品质优良,单产也较高。如中亚地区的河谷平原,美国西南部地区各州,埃及的尼罗河谷地等;最后,棉花产区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共性都有光照充足,关键是否能形成棉花产区主要考虑灌溉水源有保证的区域,则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答案:1.B 2.C

8、(09宁夏、辽宁)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

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0~11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势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1·江苏卷地理)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选A。影响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纬度和相对高度,地理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二、综合题

1.(2010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6分)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V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索。(8分)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

【答案】1.(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2.(2011江苏卷)下图中上图为北非简图,下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8分)(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4分)(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有。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3.(2011·2卷36题)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

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

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

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

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

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1)【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和判读图像能力以及对描述气候特征的正确思路和表达。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气温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三个方向描述,降水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三个方面描述。结合所有季风气候共同特征,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看图说话就好。

(2)【答案】(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图区域图的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方法的掌握程度,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高。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弯曲和延伸方向、疏密程度、河流的流向、海陆分布特点描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海拔高度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可能的地质灾害等。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答案】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主要知识点是考查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科学、规范、简炼的表达能力。也是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课标理念。从图中可看出黄麻产地主要集中在恒河三角洲(也可说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可得出河网密布,根据气候图可得出水量丰和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可提供航运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可得出水量丰富利于浸沤黄麻得到原料。本道题的设

问和标准答案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水网密”不属于水文条件,而是水系条件。将“水文条件”改为“水资源条件”似乎更好些。

4.(2008·2卷39题)(2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6,完成

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

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

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

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

题。”1942年3月,中国和蔓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

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

峰航线。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

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

分)

(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10分)

4.答案及其解析

[解析]材料显示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为驼峰航线”,则该航线主要通过了喜玛拉雅山地、青藏高原(高海拔)、横断山(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等主要复杂的地形区,则运输机飞行需克服高海拔、缺氧、低压、雨雪、强对流等天气以及地形复杂等状况。

[点评]试题难度并不大,结合图了解该航线的大致位置,重在考查考生对其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把握,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对信息的阐述能力。

(1)答案: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2)答案: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每答对1项得3分,本小题满分10分)

5、(2008年全国卷,文综)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5.(36分)(1)盆地(3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2分),支流多(2分),集(汇)水区面积广(2分)。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形高差大(2分),河流落差大,流速大(2分)。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2分),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2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2分)。(若答出洋流影响和海岸较陡,不利于泥沙沉积,可适当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16分)

6、(2009全国文综卷)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解析第(1)题,流域内的水系特征和降水状况决定流域的水文特点。整条尼罗河干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根据图表分析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的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的径流量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的径流量少。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枯水期时,青尼罗河的径流量占整个尼罗河流量的17%,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占整个尼罗河径流量的83%,尼罗河枯水期时尼罗河的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这是因为,尼罗河枯水期时,源流位于北半球的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而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产生的径流量多。第(3)题,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因此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还要联系尼罗河含沙量的多少,沉积与流速、流量的关系,以及泥沙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答题。

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2011重庆卷,39(5))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7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图7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表2

3~5月

(占全年%)6~9月

(占全年%)

10~11月

(占全年%)

12~2月

(占全年%)

年均降水量

(毫米)

雄基15.8 70.5 11.0 2.7 767.8

新义州15.9 72.9 7.9 3.3 1050.0

全州17.9 66.9 7.5 7.7 1240.7

西归浦29.5 52.2 8.8 9.5 1675.7

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答案】新义州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读表格2可知,新义州6~9 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72.9%,最高;根据图7、表2可以发现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较大,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比例小,列举城市的降水量较多;从时间角度看,四个列举城市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从空间角度看,朝鲜半岛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有东南先西北方位减少的宏观趋势

日语高考日本文化常识题背诵题

日本国基本概况以及民族风俗 一、基本概况 1、国名全称为日本国。 2、地理位置 是本是一个地貌特征奇特的群岛国家。它多山地、多地震、多温泉、多火山、多森林、多河流、多湖泊,但平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濒颚霍茨克海,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东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日本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日本列岛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 900多个小岛组成,四个大岛的合计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日本地域狭长,四面临海,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约达3.4万千米。 3、山川河流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部面积的75%,其中一般山地和丘陵占65%,火山地和火山麓占10%。并湾山系和南湾山系纵横贯穿四个大岛,相汇于本州中部。主要山脉有奥羽山脉、木曾山脉、赤石山脉、越后山脉、飞弹山脉、日高山脉、四国山地、九州山地等。富士山为全国第一高峰,世界著名火山,被日本人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该山海拔3776米。 日本列岛河流密布,共有河流上百条,主要有利根川、信浓川、石狩川、北上川、天盐川、木曾川六大水系。其中信深川最长,为367千米,而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广,达16840 平方千米,为日本第一大河。湖泊较多,共有600多个,最大的是琵琶湖,面积为672平方千米;最深的是田泽湖,最深处达423.4米。 4、气候 日本列岛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多雨、多雪、多台风。终年比较温和湿润,夏季东海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夏秋之交多台风,年均降水量在1700-1800毫米左右。 日本的平均气温多在10摄氏度以上,最冷的月份一般为1月和2月,最热的月份一般为7月和8月,梅雨和台风也是日本气候的特点。 5、人口、民族 日本人口为1.2594亿,人口总数居世界第八位。 日本人主要是大和族,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占人口的99.3%以上,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有1.24亿人。少数民族只有阿伊努族,旧称"虾夷"族。 6、行政区划 日本行政区划为都、道、府、县制。全国共分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下设662个市、1993个町、81个村和23个特别区。 7、宗教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神道教和佛教是并立的两大宗教,为多数日本人所信奉,其次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信徒较多。 8、教育 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试题 1.(2018陕西榆林二模,19)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这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山东滩坊二模,19)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表明 ①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 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③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四川成都二诊,20)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电影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 ①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莫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④凝聚民族精神与力量,砥砺人们奋勇前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8山东济南二模,19)“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8湖北四月调研,19)在2017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又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创新元素。中外艺术家们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艺,将历史悠久的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技艺

高考地理日本相关内容专题练习题(附解析)

日本相关内容专题练习题解析 1、日本经济发达,微电子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A.北九州B.福岛 C.东京 D.筑波 解:日本经济发达,微电子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筑波,筑波在东 京东北50千米,该城市是日本新兴的科学城. 2、图为“日本略图”,据此判断下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领土由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大岛组成 B.图中⑤是日本的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C.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A大洋沿岸 D.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B海域沿岸 解: A、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数千个小 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故错误; B、图中⑤是日本的首都东京,位于太平洋沿岸,故错误; C、日本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所以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A)太平洋沿岸,故正确; D、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错误. 3、读下列材料及地图,回答问题 国家人口(亿人)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日本 1.27 37.8 (1)根据“2000年日本人口与面积统计”,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填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保留两位小数) (2)根据计算出来的日本人口密度,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日本人地关系的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日本工业分布示意图,判断: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布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根据图中板块分布相关信息,你的分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 (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数=127000000÷378000≈335.98人/平方千米; (2)根据计算出来的日本人口密度,概括日本人地关系的国情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3)根据日本工业分布图发现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样布局的理由是海岸线曲折,有优良港湾,便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 (4)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地狭人稠;经济发达,该国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匮乏,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日本利用便得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的地震,强震引发了海啸和核危机. 材料三日本略图和六大板块分布图.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项文化生活专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 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 考点: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3(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历史……地方特色的剧种……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这反映了①、④、③;题干反映了戏曲文化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发展,没有反映出时尚流行,②不符合题意。 4(2011高考江苏卷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

2001-2017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版之东亚(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东亚测试题 一、选择题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 1. 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2. 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 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1-3题。 3. 该半岛火山 活动频繁,是因 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 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 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 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 挤压的影响 4.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5. 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6. 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 甲城市 B. 乙城市 C. 丙城市 D. 丁城市 7.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 调整农作物熟制 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8.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 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高考真题大全抗日战争

(2011-2016年)高考真题汇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1.(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 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2.(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③④ 3.(2011·安徽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 与 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图5 4.(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 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 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 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 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6.(2012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 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 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7.(2012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 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 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完整版)亚洲高考真题(2010--2017各省高考真题)

亚洲高考真题(2010--2017各省高考真题)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题。(2011,广东) 1. 关于该城市规划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建中心商务区——环境优美 B. ②处建造纸厂——地价较低 C. 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 ④处建中心医院——交通便利 读图2,完成2~4题。(2011,海南) 2.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 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 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4.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2011,江苏) 5.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6.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 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 水量分布图。读图回 答7~9题。(2012, 四川) 7.据图示信息推断, 甲、乙、丙、丁四城 市中,人口数量最多 的应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8.针对该国面临的突 出生态环境问题,应 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9.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量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10-12题。(2013, 海南) 10.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11.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12.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引 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 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13~14 题。(2014,海南) 13、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 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P地位于

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亚洲、非洲练习题 1、(2012重庆文综5—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 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德班地处非洲东岸,沿岸附近有厄加勒斯暖流自北向南流经,该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后向南偏转而形成,因此该洋流的流向主要受控于陆地阻挡。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量的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含碳物质,南非是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矿业发达,人均收入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均碳排放量高,故A项正确;人口数量大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森林覆盖率高,会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较低,故C项错误;石油资源丰富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没有关系,只有石油消耗量大,才会导致碳排放量高,故D项错误。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3).[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影响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故A项错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该作用越强,全球温室效应越显著,故B项正确;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吸收地面辐射,吸收得多,返还给地面的辐射也多,才会增强温室效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非常少,故C项错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大气热量散失加剧,地面温度降低,故D项错误。 2、(2012四川文综)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1).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 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才去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9福建卷31)20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 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8.(07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这说明 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5.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文化创新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5. 守旧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6. 民族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7.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8.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5.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

文化生活高考真题选编

东莞中学2014届《文化生活》高考真题选编(5.6.7课) 1(2012高考福建卷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 ①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2012高考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 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 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2高考北京卷26)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4(2012高考江苏卷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5(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6(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2高考海南卷20)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③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④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2高考山东卷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10(2012高考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1(2012高考天津卷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12(2012高考江苏卷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3(2012海南卷1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15.(20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综合题

东亚 日本 习题 1. 下面是乌兰巴托、平壤、东京三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问题。 (1)A 城市名称是 , B 城市名称是 , C 城市名称是 。 (2)城市A 的气候类型 是 ,其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说明该地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3)城市B 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的成因是 。 (4)城市C 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温的年较差最 ,降水量最 ,说明该地的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5)从城市A 经城市B 到城市C ,其气候具有从 性向 性过渡的特点。 2. 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2)冬季,A 地区的降水比B 地 , 原因是 。 (3)C 岛北侧的海域年降水较 , 原因是 。 (4)日本森林资源丰富,但严格控制森林的砍伐,并大 量进口木材。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日本对本国森林资源的策略的意义是 。日本 大量进口木材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 (5)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小, 原因是 。该国的人均耕地只有0.04公顷,比我国还少,但粮食自给有余。其粮食生产的特点是 。 (6)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 ,原因是 。 (7)1999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为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0.2%,由此判断日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是 。 (8)图中D 地区形成城市的区位因素有 。 140o o o A B C 寒流 暖流 城市带 ① ② ③ D

3.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日本地理高考试题(A1)

日本地理高考试题(A1) 第一题:关于非洲的问题。20分 1.下图1中的a-I表示的是非洲西海岸地带的城市。图2中的折线1、2表示这些城市中的部分城市1月到7月的降水量分布。图2中的横线A-C中的一条直线表示赤道。其中1月的降水量和赤道组合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 一月份降水量 1 1 1 2 2 2 赤道的位置 A B C A B C 2.前文中图1中的E-H是19世纪欧洲人探险家走过的路,通过这些路时描述看到的地形,不正确的说法是:() ①道路E,通过广阔的沙漠之后,看见活火山在喷发。 ②道路F,快要通过沙漠时,在途中看到没有外流河的内陆湖。 ③道路G,看到有大裂谷,其附近高山山顶有常年积雪。 ④道路H,最初看到在海岸附近有陡坡,然后是广阔的高原。 3.非洲的撒哈拉地区沙漠化进程很快,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下列针对沙漠化的对策中,不正确的是:() ①植树造林,固定沙丘 ②改进灌溉方法,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在地下建造储水坝,有效利用水资源。

④缩短农业休耕期,让地力得到恢复。 4.现在,很多游客看好到非洲的旅游。下面P~R文章介绍了地点1~3的情况。P~R和图3中1~3地点组合正确的是:() P.曾经因商队经过而繁荣的城市。在沙漠中埋有繁荣的历史。 Q.是向日本进口葡萄酒的生产基地。山坡和盆地里有葡萄地, 可以到葡萄酒工厂参观。 R.有世界上著名的巨大神殿。该神殿在建设水坝时,为防止被 水淹没而全部搬迁。 ①②③④⑤⑥ P 112233 Q 231312 R 323121 5.4是图3中X~Z三国每人每天食物供给的种类:谷类、薯类、野菜、牛奶、乳制品,A~C各是X~Z国哪国的食物构成,请在下表中选择最 为合适的一组:() ①②③④⑤⑥ A X X Y Y Z Z B Y Z X Z X Y C Z Y Z X Y X 下表1是该类产品产量居世界前6名国家的排序,及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依据下表,指出非洲的这种资源是:()表格 1 位次国名比例(%) 1 澳大利亚35.6 2 俄罗斯18.3 3 博茨瓦纳16.1 4 刚果13.1 5 南非9.0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 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 产品。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 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 培养出来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 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 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 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 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训练亚洲

第二部分第六讲亚洲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馕不只是新疆人的传统食物,当我们把视线扩展时,从簿馕饮食带示意图可以发现相似的簿馕食俗。读图,完成1~3题。 1.簿馕饮食带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A.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 B.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 D.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 解析:从图中看,馕带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中亚、南亚和西亚及北非的部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都是干旱少雨的环境。 答案:D 2.该饮食带所属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有() ①地中海型农业②游牧畜牧业③牧场畜牧业④旱作农业⑤热带种植园农业⑥水田农业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①②④D.③④⑤ 解析:该饮食带所覆盖地区,因水资源匮乏,多发展畜牧业和旱作农业,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型农业。 答案:C 3.该饮食带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 C.伊斯兰教D.犹太教 解析:从宗教地理分布看,该饮食带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答案:C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4~5题。 4.据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5.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解析:本题组解答的关键点一是“季度”与“季节”的区别,二是K城市位置的确定与气候图的判读。季度的划分方法,一年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第一季度为1~3月,第二季度为4~6月,第三季度为7~9月,第四季度为10~12月,四个季度与北半球冬春夏秋四季的时间基本接近。由此我们根据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图示,可以判定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排序为③④②①。K城市位于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明显的旱雨季。由四图的气候资料可判断,只有D项中的图符合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的要求。 答案:4.C 5.D 读东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两地相同的特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B.红壤广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