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药师2020中药学辅导讲义:混悬剂的稳定剂

执业药师2020中药学辅导讲义:混悬剂的稳定剂

执业药师2020中药学辅导讲义:混悬剂的稳定剂
执业药师2020中药学辅导讲义:混悬剂的稳定剂

执业药师2020中药学辅导讲义:混悬剂的稳定剂

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称为稳定剂。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

凝剂等。

(一)助悬剂

助悬剂(suspendingagents)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助悬剂包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些表面活性剂也可作

助悬剂用。助悬剂主要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使用助悬剂应注意防腐。

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低分子化合物,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在外用混悬剂中常加入甘油,

亲水性药物的混悬剂可少加,疏水性药物应多加,如复方硫磺洗剂

就加有甘油。糖浆剂主要用于内服的混悬剂,具有助悬和矫味作用。

2.高分子助悬剂

(1)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主要是树胶类,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杏胶、桃胶等。阿拉伯胶可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5%~

l5%。西黄蓍胶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0.5%~l%。植物多糖类,如白芨胶、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菜胶、淀粉浆等。此外还有脱乙

酸甲壳素。

(2)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纤维素类,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其

他如葡聚糖、卡波普、聚维酮、丙烯酸钠等。此类助悬剂大多数性

质稳定,受pH值影响小,但应注意某些助悬剂能与药物或其他附加

剂有配伍变化。

(3)硅皂土(bentonite):为天然产硅胶状的含水硅酸铝。为灰黄或乳白色极细粉末,直径为l~150lim,不溶于水或酸,但在水中

可膨胀,体积增加约10倍,形成高黏度并具触变性和假塑性的凝胶,在pH值>7时,膨胀性更大,黏度更高,助悬效果更好。如炉甘石

洗剂中加有硅皂土,助悬效果极好。

(4)触变胶:利用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后变为溶胶有利于混悬剂

的使用。使用触变性助悬剂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单硬脂酸铝溶解

于植物油中可形成典型的触变胶。一些有塑性流动和假塑性流动的

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常具有触变性,可选择使用。

(二)润湿剂

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许多疏水性药物如硫磺、甾醇类、阿司匹林等不易被水润湿,加之微粒表面

吸附有空气,给制备混悬剂带来困难,这时应加入润湿剂,润湿剂

可被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其亲水性,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最常

用的润湿剂是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磷脂类、泊洛沙姆等。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絮凝剂,而产生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反絮凝剂。制备混悬剂时常需加入絮凝剂,使混悬剂

处于絮凝状态,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的种类、性能、用量、混悬剂所带电荷以及其他附加剂等均对絮凝剂和反絮

凝剂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加以选择。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 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 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 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 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 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 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 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 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辅导资料全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总论 学习中药学是以掌握药物的功效为重点,而记忆众多药物的功效会有一定难度,如果能改进学习方法,则可变难为易,事半功倍。本资料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用分类、归纳、比较、列表的方法,排列出药物的功用异同,突出重点,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了记忆的难度,使之能更好地学好、考好中药学。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 1、作者:秦汉时代的著作。 2、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3、学术价值: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在我国药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②收载药物365种,所记药物功效大多翔实可靠。③所载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④总 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剂型、服药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1 、作者:陶弘景。 2、成书年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代。。 3、学术价值:①开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的编写模式。②收载药物730种。③丰富了药学理论,如增加了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 三、《唐本草》 1 、作者:苏敬等21 人集体著作 2、成书年代:唐代。

3、学术价值:①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有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②开创了图文对 照的先进方法。③收载药物850种。④对世界医药影响较大。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 、作者:唐慎微。 2 、成书年代:宋代。 3、学术价值:①本著作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刻版,保存了大量的 医药文献。②收载药物1746种。③开创了方药对照的方法,附方3000余首。 五、《本草纲目》 1 、作者:李时珍。 2 、成书年代:明代。 3、学术价值:①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中药学巨著。②本著作分16部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为完善的分类系统。③收载药物1892种(图1100余幅,附方11000 余首)。④ 被当时其他国家认为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对世界的医药学和自然科学影响极大。 六、《本草纲目拾遗》 1 、作者:赵学敏。 2、成书年代:清代。 3、学术价值:①收载药物921 种,其中新增药物716 种,故名为本草纲目拾遗,并具有很高实用价值。②订正了《本草纲目》32条错误。 七、《中华本草》 1 、作者:当今时代的集体著作。

最新中药学的复习方法

中药学的复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临床应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的重点。为了帮助广大参加国家执业中药师的考生更好的复习迎考,现就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及考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确定目标、树立信心 既然报名参加执业中药师考试,就必须报有通过的信心,相比其他学科,中药学应该说理论并不艰深,也没有特别难理解之处,只要持以之恒,付之于必要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复习,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虽然目前考试的通过率确实不尽人意,但究其缘由,除客观上工作较忙,平素与中药理论联系较少,所学内容因年代久远大都遗忘外,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愿望不甚强烈,信心不足,甚至抱有畏难情绪所造成的。我们认为顺利通过本学科考试的第一步应该是树立必胜信心,这是必要的前提保证。从不少高分通过考试的高年龄、低学历考生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只要决心大、动力足、信心强,并付之以行动,一定会成功。 二、抓住重点,全面复习 与其它任何学科一样,中药学内容很多,但肯定有重点及非重点之分。对于应考,所谓重点,是能代表中药学特色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较多的具体药物知识,也就是《考试大纲》标示的掌握和熟悉部分内容,尤其是掌握部分内容。按《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中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试卷中比例各占60%、30%、10%。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范围以《考试大纲》为准,一般不超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所以复习迎考过程中,应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另一方面,分析历年的考试试卷,可以发现,为了全面考察考生掌握中药学的深度及广度,每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都很广泛,卷面中也存在不少大纲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尽管这部分内容大都出现在备选答案中,并不是相关题干的答案,但非常容易干扰我们甄选答案的视线。x型题中,并不能排除不是“重点”,却具有鲜明药性及功能特点的知识点或药物原来也是应该选项之一。因此,只追求重点内容的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全面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如果以本书为主复习,必须保证经过几遍细阅全看的“精读”,使得每个知识点都能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避免“赌输”的可能性。 三、合理安排,持之以恒 复习迎考前,必须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如个人的原有基础、可供复习的时间和复习的方法,制定出各学科的复习计划,并强迫自已严格按照计划付诸努力。假设你以报名那天起直至考试之日止七个月为复习过程,中药学占其中复习时间的五一六分之一。那么你可以将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在周末、夜间,用来精读,通读那些要求理解记忆的内容,尤其是总论及各章的概述部分;一部分可以利用零星的空余时间,用来记忆、熟悉各个药物内容。这部分内容没有严格的系统性,甚至几分钟也可以利用起来记忆一组功效相近的药物。坚持

中药学模拟试题

中医中药试题一 科室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药物中,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桑叶B蒲黄、青黛C阿胶、蜂蜜D磁石、牡蛎E大黄、芒硝 2、下列药物中,何药善治疗厥阴头痛() A白芷B藁本C细辛D吴茱萸E葛根 3、下列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柴胡B辛夷C生姜D升麻E白芷 4、醋炙香附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改变药性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 5、下列既可用治疗咽喉肿痛,又能用于痰盛咳喘的药物是() A山豆根B射干C马勃D薄荷E蝉蜕 6下列既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A鸡血藤B当归C阿胶D五灵脂E何首乌 7、下列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 A红花B月季花C马钱子D五灵脂E骨碎补 8、治疗外感风寒,内兼脾胃气滞者,常选用的药物是() A紫苏B防风C麻黄D藿香E细辛 9、下列哪项为青蒿具有的功效() A清热凉血,利尿通淋B凉血除蒸,清肺降火C清透虚热,消除疳热D凉血除蒸,解暑截疟E 清透虚热,清热燥湿 10、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的药物是() A紫苏B防风C桂枝D白芷E细辛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不是甘味药的作用() 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C能下能软D能收能涩E能行能散 12、下列哪项为大血藤具有的功效() A清热解毒,活血止痛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C清热解毒,利湿通淋D清热解毒,凉血利咽E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3、下列药物中,既可祛风湿,又能消骨鲠的药物是() A防己B蚕沙C威灵仙D桑寄生E秦艽 14、下列药物中,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版(必背)

《中药学》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导言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总论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1.《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5.《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李时珍。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思考:为何称为“纲目”。6.《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7.《中华本草》当代本草代表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8980种。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中国最经典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中药学专科辅导资料doc-《中药学》专科辅导资料

《中药学》专科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常山用治疟疾,其药物宜 A. 生用 B. 炒用 C. 醋炒用 D. 酒制用 E. 蜜制用 2、功能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A. 生姜 B. 紫苏 C. 荆芥 D. 防风 E. 白芷 3、桃仁的功效为() A. 活血行气,润肠通便 B.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C. 活血止痛,解毒消痈 D. 活血消痈,化痰平喘 E. 活血通经,利尿消肿 4、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药物是 A. 补骨脂 B. 鹿茸 C. 巴戟天 D. 益智仁 E. 菟丝子 5、大蓟的功效是 A.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B.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C. 凉血止血,化瘀利尿 D. 凉血止血,清肝火 E. 凉血止血,解毒安胎 6、高良姜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治 A. 胃寒脘腹冷痈 B. 寒疝腹痈 C. 寒凝痛经 D. 寒湿腰痛 E. 胸痹胸痛 7、苍术的功效是 A. 祛风湿,和中止呕 B. 燥湿健脾祛风湿 C. 祛风湿利尿 D. 祛风湿补肝肾 E. 行气化湿 8、用于胃寒湿阻气滞呕吐宜选 A. 生姜 B.白豆蔻 C. 厚朴 D. 五加皮 E. 黄连 9、治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的药物是 A. 诃子 B. 五味子 C. 覆盆子 D. 女贞子 E.菟丝子 10、善治蛔厥腹痛的药物是 A. 金樱子 B. 五倍子 C. 五味子 D.乌梅 E.诃子 11、有剧毒,服用过量可致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的药物是 A.硫磺 B.白矾 C.砒石 D.雄黄 E.马钱子 12、适用于外感风寒项强而无汗的最佳药物是

A.麻黄、桂枝 B.葛根、麻黄 C.羌活、薄荷 D.柴胡、麻黄 E.葛根、柴胡 13、退虚热而善清肺火的药物是 A.青蒿 B.地骨皮 C.白薇 D.秦艽 E.银柴胡 14、善除少阴经风寒,治阳虚外感脉沉者的首选药是 A.独活 B.细辛 C.麻黄 D.防风 E.吴茱萸 15、性温能理气血、暖子宫、散寒湿、止冷痛、止血的药是 A.艾叶 B.灶心土 C.仙鹤草 D.干姜 E.小茴香 16、下列哪个不是蛤蚧的功效 A.补肺气 B.敛虚汗 C.助肾阳 D.定喘咳 E.益精血 17、下列除哪药外,均可用治胃火牙痛 A.牛膝 B.石膏 C.紫草 D.黄连 E.升麻 18、下列除哪药外,均属四大怀药 A. 地黄 B.银花 C.牛膝 D.菊花 E.山药 19、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功效是 A.补肝肾,利水 B.活血,补肝肾 C.活血,安胎 D.安胎,补肝肾 E.利水,安胎 20、防己、防风都具有的功效是 A.利水消肿 B.祛风胜湿 C.利水通淋 D.祛风解表 E.利湿退黄 21、须下霜后采集的药物是 A.紫苏叶B.大青叶C.桑叶D.佩兰E.薄荷 22、某孕妇外感风寒,兼胸闷气滞,首选 A.麻黄B.桂枝C.防风D.紫苏E.白芷 23、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 A.香薷B.紫苏C.荆芥D.桂枝E.辛夷 24、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A.火麻仁B.薏苡仁C.通草D.白茅根E.郁李仁

中药学模拟试题(十)

《中药学》模拟试题十 一、单选题 1、下列可用于治疗久咳、失音的药物是 A苏子B罂粟壳C白芥子D诃子E川贝母 2、下列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B辛苦热C辛甘温D淡甘寒E辛苦寒 3、下列既能清热平肝,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A夏枯草B刺蒺藜C钩藤D白菊花E决明子 4、下列既能健脾止泻,又能除湿止带的是 A芡实B椿皮C鸡冠花D白芷E白果 5、治疗肾虚胎动不安,宜首选的药物是 A枸杞子B桑葚子C菟丝子D沙苑子E五味子 6、淫羊藿具有的功效是 A补肾助阳,润肠通便B补肾壮阳,祛风除湿C补益肝肾,强壮筋骨D补肾壮阳,固精缩尿E滋补肝肾,纳气平喘 7、下列既能固精,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煅牡蛎B桑螵蛸C巴戟天D海螵蛸E金樱子 8、下列既能收敛固涩,又能补益肝肾的是 A五味子B山茱萸C龙骨D柏子仁E菟丝子 9、玄参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祛瘀B泻火解毒,透疹C清热凉血,止呕D泻火解毒,滋阴E清热解毒,利尿 10、下列除哪项外,均不可以治疗气虚欲脱证 A太子参B人参C党参D北沙参E西洋参 11、下列既能退虚热,又能解毒疗疮的药物是 A胡黄连B地骨皮C白薇D连翘E青蒿 12、旋复花入煎剂宜 A后下B先煎C另煎D包煎E冲服 13、下列能敛肺降火、敛汗止血的药物是

A五倍子B乌梅C白果D五味子E诃子 14、竹茹治疗呕吐最宜者为 A胃阴虚呕吐B胃气虚呕吐C 食积呕吐D胃热呕吐 E胃寒呕吐 15、续断能治疗而杜仲不能治疗的病证是 A胎动不安B肾虚腰痛C筋伤骨折D风湿久痹E肾虚阳痿 16、治疗肾阳虚衰,精血不足,宜首选的是 A杜仲B山药C巴戟天D枸杞子E鹿茸 17、下列药物中,哪味药可用于治疗蛔厥腹痛 A五味子B金樱子C诃子D肉豆蔻E乌梅 18、下列那组药具有升阳、发表作用 A麻黄、桂枝、香薷B荆芥、防风、紫苏C羌活、白芷、藁本D薄荷、蝉蜕、牛蒡子E升麻、柴胡、葛根 19、下列药物中,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润肠的是 A鸡血藤B何首乌C当归D阿胶E丹参 20、治疗痰阻心窍所致的癫痫抽搐、惊风发狂者,宜选用 A朱砂B磁石C龙骨D远志E琥珀 21、菟丝子与沙苑子的共同功效是 A温脾B止泻C润肠D明目E安胎 22、治疗精血不足之视力减退,宜首选的药物是 A玉竹B百合C枸杞子D天冬E麦冬 23、下列具有开窍姓少年、活血通经作用的药物是 A苏合香B冰片C麝香D石菖蒲E牛黄 24、前人称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的是 A山药B西洋参C白术D甘草E人参 25、下列既能平抑肝阳,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A柴胡B香附C刺蒺藜D郁金E佛手 26、下列除哪项外,均不是磁石的适应证 A肺气壅遏之咳喘B痰饮伏肺之咳喘C痰壅气逆之咳喘D肺热壅盛之咳喘E肾不纳气之虚喘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

2020 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策略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属于职业准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注册、统一管理、分类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考试用书经过7 次修订,考试命题越来越强调“以用定考”以“用为先”以“人为本”以“业为重”。2016 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成绩已于12月19日公布(2016年执业药师成绩查询入口),接下来新一轮执业药师复习也即将开始。本文总结近两年应考内容,把脉2017 年命题趋势,助力考生一次通过。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以下简称中药一)包括中药与方剂、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内容,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涉及科目最多也是与临床应用极为接近的一门课程。 重点突出,紧扣大纲 中药一2015、2016 年各章节分值分布见表6。其中分值占比较大的 3 章是第3、6、8 章,分别占到总成绩的1/4,而第 1 章考点比较稳定,两年均分值为5 分,且分布在最佳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上。整体分析,2016 年中药化学知识部分考点中结构类型判断占据了主导地位,约60%,稍高于2015 年。从章节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第3章的第2、3、5、8、9 节,覆盖面较广,4种题型均涉及。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型较多,是难点。可选择记忆,在掌握每类成分的基本结构基础上找到共性和差异,有助于理解记忆。 第 6 章中药制剂与剂型考题中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外用膏剂等 是考试重点与高频考点。2015年,注射剂分值为 6 分,丸剂分值为 5 分;2016 年,片剂分值为 4 分,丸剂分值为 4 分,故在复习时,要掌握重点,牢记高频考点,攻克疑难点。第8 章常用中药的鉴别考查的内容繁多,但有重点,即题 目集中在根及根茎类中药中的重点药,其次为果种类中药以及皮类中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也是必考内容。2015年未考茎木类、藻菌地衣类,2016 年每个部分均出现 1 题;而2015年花类有 1 题,2016年却没有。

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药学答案(全)

《中药学Z》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D1、常山用治疟疾,其药物宜 A. 生用 B. 炒用 C. 醋炒用 D. 酒制用 E. 蜜制用 B2、功能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A. 生姜 B. 紫苏 C. 荆芥 D. 防风 E. 白芷 B3、桃仁的功效为() A. 活血行气,润肠通便 B.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C. 活血止痛,解毒消痈 D. 活血消痈,化痰平喘 E. 活血通经,利尿消肿 C4、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药物是 A. 补骨脂 B. 鹿茸 C. 巴戟天 D. 益智仁 E. 菟丝子 B5、大蓟的功效是 A.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B.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C. 凉血止血,化瘀利尿 D. 凉血止血,清肝火 E. 凉血止血,解毒安胎 A6、高良姜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治 A. 胃寒脘腹冷痈 B. 寒疝腹痈 C. 寒凝痛经 D. 寒湿腰痛 E. 胸痹胸痛 B7、苍术的功效是 A. 祛风湿,和中止呕 B. 燥湿健脾祛风湿 C. 祛风湿利尿 D. 祛风湿补肝肾 E. 行气化湿 B8、用于胃寒湿阻气滞呕吐宜选 A. 生姜 B.白豆蔻 C. 厚朴 D. 五加皮 E. 黄连 B9、治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的药物是 A. 诃子 B. 五味子 C. 覆盆子 D. 女贞子 E.菟丝子 D10、善治蛔厥腹痛的药物是 A. 金樱子 B. 五倍子 C. 五味子 D.乌梅 E.诃子 E11、有剧毒,服用过量可致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的药物是 A.硫磺 B.白矾 C.砒石 D.雄黄 E.马钱子 B12、适用于外感风寒项强而无汗的最佳药物是 A.麻黄、桂枝 B.葛根、麻黄 C.羌活、薄荷 D.柴胡、麻黄 E.葛根、柴胡 B13、退虚热而善清肺火的药物是

中药学模拟试题(一)

中医中药试题一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 1、下列药物中,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桑叶B蒲黄、青黛C阿胶、蜂蜜D磁石、牡蛎E大黄、芒硝 2、下列药物中,何药善治疗厥阴头痛() A白芷B藁本C细辛 D吴茱萸E葛根 3、下列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柴胡B辛夷C生姜D升麻E白芷 4、醋炙香附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改变药性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 5、下列既可用治疗咽喉肿痛,又能用于痰盛咳喘的药物是() A山豆根B射干C马勃D薄荷E蝉蜕 6、下列既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A鸡血藤B当归C阿胶D五灵脂E何首乌 7、下列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 A红花B月季花C马钱子D五灵脂E骨碎补 8、治疗外感风寒,内兼脾胃气滞者,常选用的药物是() A紫苏B防风C麻黄D藿香E细辛 9、下列哪项为青蒿具有的功效() A清热凉血,利尿通淋B凉血除蒸,清肺降火C清透虚热,消除疳热D凉血除蒸,解暑截疟E清透虚热,清热燥湿 10、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的药物是() A紫苏B防风C桂枝D白芷E细辛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不是甘味药的作用() 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C能下能软D能收能涩E能行能散 12、下列哪项为大血藤具有的功效() A清热解毒,活血止痛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C清热解毒,利湿通淋D清热解毒,凉血利咽E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3、下列药物中,既可祛风湿,又能消骨鲠的药物是() A防己B蚕沙C威灵仙D桑寄生E秦艽 14、下列药物中,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A薄荷B蝉蜕C桑叶D菊花E牛蒡子 15、下列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的药物是() A生地B玄参C丹皮D紫草E赤芍

中药学复习题答案

中药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A.《本草纲目》B.《本草经集注》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 2.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A.辛、甘、酸 B.辛、甘、淡 C.甘、淡、苦 D.辛、苦、酸 E.酸、苦、咸 3.用治水肿兼表者当用……………………………………………………………………()A.黄芪 B.木通 C.麻黄 D.茯苓 E.白术 4.经寒瘀滞之痛经、经闭当首选……………………………………………………………()A.益母草 B.丹参 C.赤芍 D.桂枝 E.郁金 5.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A.柴胡 B.秦艽 C.夏枯草 D.石膏 E.青蒿 6.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A.养阴生津 B.泻火解毒 C.清热利尿 D.安神定惊 E.退热除蒸 7.大黄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证,宜用…………………………()A.蜜炙大黄 B.醋炙大黄 C.生大黄 D.大黄炭 E.酒炙大黄 8.下列除哪项以外,均是威灵仙的功效……………………………………………………()A.祛风湿 B.通经络 C.消骨鲠 D.止痛 E.强筋骨 9.治疗风湿热痹痛,当首选…………………………………………………………………()A.防己 B.秦艽 C.独活 D.木瓜 E.五加皮 10.厚朴的功效是……………………………………………………………………………()A.化湿,解暑,止呕 B.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C.燥湿行气 D.燥湿健脾,祛风湿 E.温中止呕 11.善于治疗膏淋的要药是…………………………………………………………………()A.滑石 B.石韦 C.萹蓄 D.萆薢 E.车前子 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金钱草的适应证………………………………………………()A.热淋、砂淋 B.湿热黄疸 C.肝胆结石 D.恶疮肿毒 E.肺热咳喘 13.吴茱萸善治何种头痛……………………………………………………………………()A.风寒头痛 B.血瘀头痛 C.痰浊头痛 D.少阴头痛 E.厥阴头痛 14.湿热泻痢常用……………………………………………………………………………()A.川楝子、延胡索 B.枳实、白术 C.大黄、芒硝 D.木香、黄连 E.黄连、吴茱萸1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枳实的适应证…………………………………………………()A.呕吐呃逆 B.热结便秘 C.胸痹 D.结胸 E.食积气滞 16.哪种情况下不宜用麦芽…………………………………………………………………()A.行经期 B.妊娠期 C.授乳期 D.更年期 E.以上都不是17.既能治肺胃出血,又能消散痈肿、生肌敛疮的药物是…………………………………()A.茜草 B.白及 C.仙鹤草 D.小蓟 E.炮姜 18.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的药物是………………………()A.地榆 B.艾叶 C.侧柏叶 D.槐花 E.三七 19.因热灼营血而致血瘀时,运用活血祛瘀药应配伍……………………………………()A.补阴药 B.清热凉血药 C.补血药 D.止血药 E.行气药 20.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的药物是……………………………………()A.川芎 B.元胡 C.郁金 D.红花 E.鸡血藤 2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半夏的主治证…………………………………………………()A.湿痰、寒痰证 B.风痰眩晕证 C.呕吐 D.瘰疬 E.梅核气 22.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宜首选…………………………………………………………()A.瓜蒌 B.天南星 C.旋覆花 D.百部 E.桔梗 23.既能敛汗、生津,又能宁心安神的药物是………………………………………………()

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基础知识-中药学 第一单元药性理论 一、本章结构: 二、大纲要点 1.掌握四气所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掌握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掌握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升降浮沉不同作用及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 4.掌握归经的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三、要点精讲 考点一:药性理论的内容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二:四气 四气:寒热温凉 寒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作用。 温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作用。 临床应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大寒用大热,微寒用温热。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 考点四:升降浮沉 影响因素:药物性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 作用: 升浮药: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清,作用趋向主上升、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行气开郁、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功效。故解表药、温里药、祛风散寒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升浮之性。 沉降药:寒凉,酸苦咸,质地重浊坚实。作用趋向主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 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多具沉降药性。 对临床指导意义 1、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热,用薄荷、菊花来疏散; 2、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用大黄、芒硝来泻热通便; 3、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用代赭石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 4、病势下降陷,宜升不宜降,如气虚下陷,久病脱肛,用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5、升降并用是适应复杂病机,调节紊乱脏腑功能 如:心肾不交虚烦失眠,腰冷便溏,上热下寒证,用黄连清心降火安神,配肉桂补肾引火归原。

中药学模拟试题(十)

一、单选题 《中药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十(适合执业中药师、初中级中药师及药学研究等) 1、下列可用于治疗久咳、失音的药物是 A苏子 B罂粟壳 C白芥子 D诃子 E川贝母 2、下列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淡甘寒 E辛苦寒 2、下列既能清热平肝,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A夏枯草 B刺蒺藜 C钩藤 D白菊花 E决明子 4、下列既能健脾止泻,又能除湿止带的是 A芡实 B椿皮 C鸡冠花 D白芷 E白果 5、治疗肾虚胎动不安,宜首选的药物是 A枸杞子 B桑葚子 C菟丝子 D沙苑子 E五味子 6、淫羊藿具有的功效是 A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B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C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D补肾壮阳,固精缩尿 E 滋补肝肾,纳气平喘 7、下列既能固精,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煅牡蛎 B桑螵蛸 C巴戟天 D海螵蛸 E金樱子 8、下列既能收敛固涩,又能补益肝肾的是 A五味子 B山茱萸 C龙骨 D柏子仁 E菟丝子 9、玄参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祛瘀 B泻火解毒,透疹 C清热凉血,止呕 D泻火解毒,滋阴 E 清热解毒,利尿 10、下列除哪项外,均不可以治疗气虚欲脱证A太子参 B人参 C党参 D北沙参 E西洋参 11、下列既能退虚热,又能解毒疗疮的药物是A胡黄连 B地骨皮 C白薇 D连翘 E青蒿 12、旋复花入煎剂宜 A后下 B先煎 C另煎

E冲服 13、下列能敛肺降火、敛汗止血的药物是

B乌梅 C白果 D五味子 E诃子 14、竹茹治疗呕吐最宜者为 A胃阴虚呕吐 B胃气虚呕吐 C 食积呕吐 D胃热呕吐 E 胃寒呕吐 15、续断能治疗而杜仲不能治疗的病证是 A胎动不安 B肾虚腰痛 C筋伤骨折 D风湿久痹 E肾虚阳痿1 6、治疗肾阳虚衰,精血不足,宜首选的是 A杜仲 B山药 C巴戟天 D枸杞子 E鹿茸 17、下列药物中,哪味药可用于治疗蛔厥腹痛A五味子 B金樱子 C诃子 D肉豆蔻 E乌梅 18、下列那组药具有升阳、发表作用 A麻黄、桂枝、香薷 B 荆芥、防风、紫苏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历年试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历年试题及答案 1、蒸制熟地黄的传统质量标准为 A.外表色黑,内部棕黄 B.质地柔软,辅料吸尽 C.质变柔润,色褐味甘 D.色黑如漆,味甘如饴 E.质柔润,色泽乌黑发亮 题型:A-E:单选 答案:D 2、地黄炮制成熟地黄的作用是 A.清热凉血 B.生津止渴 C.滋阴清热凉血 D.滋阴补血 E.补血止血 题型:A-E:单选 答案:D 3、既能活血,又能凉血的药物是 A.丹参 B.红花 C.桃仁 D.当归 E.鸡血藤 题型:A-E:单选 答案:A 丹参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故选A。

4、半夏不宜用于 A.湿痰咳嗽 B.寒饮呕吐 C.寒痰咳嗽 D.阴虚燥咳 E.瘿瘤痰核 题型:A-E:单选 答案:D 5、随证配伍,可用治头痛证属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者的药物是 A.白芷 B.吴茱萸 C.细辛 D.川芎 E.羌活 题型:A-E:单选 答案:D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为治头痛要药,常配伍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6、治气虚水肿,气虚自汗宜选 A.山药 B.白术 C.黄芪 D.A+B E.B+C 题型:A-E:单选 答案:E 7、下列有关制蜜丸所用蜂蜜炼制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去水分 B.除去杂质 C.改变药性 D.增加粘性 E.杀死微生物,破坏酶 题型:A-E:单选

8、治湿痰咳嗽,常与橘皮配伍的是 A.枳壳 B.半夏 C.砂仁 D.香橼 E.木香 题型:A-E:单选 答案:B 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为燥湿化痰之要药,两药合用燥湿化痰力增强,用治湿痰客肺之咳嗽痰多等证。 9、多与煅石膏研末同用,不用纯品的药物是( ) A.升药 B.砒石 C.斑蝥 D.炉甘石 E.马钱子 题型:A-E:单选 答案:A 升药有大毒,临床很少用纯品,多与煅石膏同用。 10、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的中药是 A.三七 B.藕节 C.艾叶 D.蒲黄 E.棕榈炭 题型:A-E:单选 答案:A 11、煅后治疗胃痛泛酸的中药是 A.钩藤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资料整理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南北朝·陶弘景 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唐 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分类“从贱至贵”。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 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精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 中药学是中医综合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还是需要考生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记忆的,但是也要按照重点来记忆,下文给大家列举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一一喘家圣药, 本品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 宣降之咳喘证,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桔梗——舟楫之剂,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 此外,取其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取其性主上行,载药上行之功,在清泄肺热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附子一一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茯苓——痰饮要药, 茯苓善健脾而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可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及饮停于胃而呕吐者。 牛膝一一下行、通补,

本品苦甘酸平,入肝、肾经。性善下行,功善活血通经,常治妇科经产诸疾及跌打 伤痛。制用则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无力之常品。能引火 (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每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头痛眩晕,或阴虚火旺之喉痹、齿痛、口疮。此外,本品还能引诸药下行”。故临床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 品作引经药。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肉桂引火归源 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麝香一一开窍要药, 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 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 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 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中药学》模拟试题七

《中药学》模拟试题七 一、单选题 1、治疗湿筋脉拘吐泻转筋病证,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木瓜B防己C豨莶草D秦艽E伸筋草 2旋复花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化痰,除烦止呕B清热化痰,宽胸散结C温肺化痰,散结消肿D降气化痰,降逆止呕E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3、治疗寒痰阻滞、胸阳不振的胸痹证,常选用的药物是A薤白B香附C沉香D乌药E佛手 4、下列除哪项外,均不是五加皮的功效 A祛风湿,止痛,解表B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C祛风湿,利关节,解毒D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E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5、下列药物中,治疗寒饮喘咳,常选用的药物是 A附子B干姜C肉桂D吴茱萸E丁香 6、下列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肝泻火的药物是 A大蓟B白芨C槐花D仙鹤草E白茅根 7、下列既可祛风湿,强筋骨,又能补肾安胎的药物是 A巴戟天B杜仲C豨莶草D秦艽E桑寄生 8、化湿药入汤剂时应 A先煎B后下C另煎D包煎E久煎 9、下列除能治疗脾气虚弱、肺虚喘咳,又可治疗肾虚遗精的药物是 A甘草B五味子C山药D黄芪E麦冬 10、下列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功效的药物是 A藿香B佩兰C豆蔻D厚朴E苍术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车前子的适应证 A湿阻中焦B痰热喘咳C目赤肿痛D湿热淋证E暑湿泄泻 12、甘草的性味是 A甘温B甘寒C甘平D甘苦温E甘苦寒 13、下列功能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的药物是 A鸡骨草B茵陈蒿C地肤子D薏苡仁E萆薢 14、肉桂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火助阳B温通经脉C回阳救逆D散寒止痛E引火归元 15、下列既能破气消积,又能化痰除痞的药物是 A枳实B青皮C沉香D川楝子E绿萼梅 16、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A半夏B胆南星C天南星D白芥子E皂荚 17、川楝子具有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杀虫B行气止痛,化痰C行气导滞,利水D行气止痛,调经E行气散结,消食18、下列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补虚的药物是 A三七B仙鹤草C白芨D炮姜E艾叶 1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牛膝的主治病证 A湿热淋证B瘀血经闭C腰膝酸痛D肠燥便秘E头痛眩晕 20下列功能解表除烦的药物是 A栀子B竹茹C淡豆豉D淡竹叶E蝉衣 21、白芨尤善治疗的出血证是 A尿血血淋B便血痔血C崩漏下血D吐血咯血E外伤出血 22、郁金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止痛B行气解郁C清心凉血D利胆退黄E利尿通淋 23、益母草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经,利水消肿B活血调经,通络止痛C活血通经,消散痈肿D活血调经,祛瘀止痛E活血调经,补益肝肾 24、下列长于清心泻火的药物是 A玄参B龙胆草C夏枯草D连翘心E黄芩 25、紫菀具有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止咳B温肺化饮,平喘C敛肺止咳,平喘D润肺化痰,止咳E宣肺止咳,平喘26、下列善于治疗跌打损伤,为外伤科要药的是 A川芎B乳香C郁金D红花E牛膝 27、下列善于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A菊花B金银花C旋复花D红花E紫花地丁 28、治疗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下列宜选用的药物是 A苏子B葶苈子C白芥子D桑白皮E白果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知识点复习归纳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 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 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